(第十五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好,各位下午吉祥,今天繼續淨土的根本大經《無量壽經》的學習,上一講的時候我們講到六十三頁的最後一段開始,把極樂世界自然的這種七寶,然後須彌山呀,金剛圍呀,沒有這一類的大海小海等等這樣的一個殊勝做了一個介紹。
今天開始我們把目光鎖定第一個就是說,開始有一個疑問,我不知道大家有時候聽法聽得有沒有疑問。這個聞思修、聞思修,就是你在聽聞了以後,你得思考,那麼思考的進行中,由於我們是一個凡夫的、通常的、分別的這樣的一個視野,所以一定會跟聖言有時候難以到達之處,大概是我們有時候提不出來問題。所以這裡阿難不愧為多聞第一,大家看這一段經典,阿難不愧為多聞第一,善解佛意,也是善解眾生意。那麼因為他聽佛講其它的經典和這些法門的時候,他特別知道說整個佛教的宇宙觀,那無非從這個世界來講,它要有一個核心地段。
你看我們上一次不是講過,我們這兒地球還有每一個國家有一個首都,每一個省有一個省會。那拿我們這個世界來講的話,核心就是須彌山,周邊就是香水海,這是一個世間常態的這樣的一個國土安立。但是如果說你一聽到極樂世界這樣一個國土,你沒有一個常情的認知的話,就害怕眾生生起幾種誤區。第一個是容易錯會,就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裡這樣的法,在他們那兒沒有這樣的安立,容易錯會。錯會了以後,心裡犯嘀咕,就會生疑會阻信,阻礙我們生起信心。第三個就是,有時候似乎能夠也隨順佛的講法,但是心裡會生起下劣心,就不求往生,覺得說這樣的一種殊勝國土與我無干,等等這些都是要屏蔽的。所以阿難就是代眾生有疑問,其實這也是對極樂世界一個無能稱量不能明瞭這樣的一個說明。好了,我們一起把法本拿起來,大家學習從六十三頁把這一段讀到六十四頁的第一段結束。找到了嗎?好,我們一起來: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好,大家來看,這段的大概就是說,問佛說:既然極樂世界它連一個世界的中心地帶都沒有,沒有這個須彌山,那麼他就問說,四天王依何住呢?忉利天又依何住呢?這個我們就下一條聯想到,你看在我們界內的國土眾生來講,這就是很難離開常情就是要有執著,大家想這裡皆依何住?住是什麼意思?就是有靠有執著,你必須有住好像才能安立這個世界,但是極樂世界它是無住生心的,大家要知道。就像《金剛經》裡面講的,所有極樂世界的殊勝功德,都是無住而生其心所出來的這樣的一個國土聖境。所以在這個上面第一個碰撞點,就是說沒有須彌山,四天王和忉利天依何而住?
大家要知道,我們宇宙的這樣的一個狀況,兩個漏斗形狀,那麼這個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一個在山腰,一個在山頂,它們是依地而居的。下面你看再我們說,佛就反問阿難了,為什麼反問阿難呢,不要說四天王和忉利天了,我問你說第三炎天和色究竟天,皆依何住呢?他反證了阿難一番,就是說你前面的四天王和忉利天屬於地居天,對吧?地居天它還是有一個地可依可住的。那麼這裡佛就說,你既然這麼問,那還有空居天呀。從第三重夜摩天開始,再往上兜率天,再往上,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了。在色界還有十八重天,最高處叫做色究竟天,他就問說,那你問我的話,你說這些天它依何住呢?
可能我們沒有聽過,這裡略做一個說明,第三炎天就是指我們常說的夜摩天。夜摩天又叫做蘇夜摩,梵語翻譯成咱們漢語叫做善分、善時分,妙善的意思,就是在這個天裡邊時時刻刻都享受快樂。它在忉利天以上的十六萬由旬在虛空中,這叫做第三炎天。在夜摩天裡邊咱們太陽月亮的光明,已經上照不上去了,夜摩天所有的天人都能夠自己身上有光明,依空而居的。這是這樣的一個世界,所以佛就問說,沒有須彌山,你覺得依地而居你就接受不了,那我問你依空而居,這些眾生他是怎麼居的呢?特別是到這個色究竟天的時候,身高就是一萬六千由旬,一萬六千由旬,他的壽命有一萬六千大劫,到了這個色究竟天,是色界之頂。我不知道大家聽過,還有一個名稱叫做摩醯首羅天。
摩醯首羅,我們有時候像印度,如果有一些熟悉的,常讀印度經典的,又叫大自在天,這個天王就叫摩醯首羅,他就屬於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個主人了。可以說在整個印度當時的神教裡面,摩醯首羅是諸神裡面最尊貴的,他是三千大千世界主。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形象,有的是八臂三個眼睛,有的是兩臂三個眼睛,常常是騎著白牛,有時候手裡拿著法器,或者拿一個盛滿這樣好像是鮮血的杯子一樣,手裡還拿著三個叉子這種武器類的。印度的婆羅門教的信仰就是信他。大家聽過有一個崇拜叫做濕婆神嗎?濕婆神其實就是信的他。在經典裡面也講過說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大家知道在我們地球上他是應化身,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就居在色究竟天,為十地菩薩恆常說法,就像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一樣,這是指的色究竟天。
所以說這裡佛反證阿難就是問說,地居天你覺得無處可住,那我問你三界內還有依空所居的天,他們依何而住的呢?因為阿難的問題就是說,極樂世界的天人依何而住,因為他覺得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沒有金剛圍,他就覺得這個世界好像不成立。佛就反問他一句,結果阿難呢,阿難白佛說行業果報不可思議。大家要仔細體悟這些,為什麼?什麼叫做行業果報?行就是我們行為,行為一有就會造業,一有造業必然會感果,一有果報那我們就去受報。
一有果出來,我們必然要去面對這個果,就是受報。那為什麼這裡用了一句不可思議呢?大家仔細體悟,就是說依空而住這也是眾生的業力所感。我們現在反過來說,你想想,業力我們覺得說,哎呀從因到果,反正我們想想就是這麼回事兒,總歸是個因果的。大家想從因到果,造業感果的這個過程中,我們能不能夠掌控,大家能掌控嗎?在這個因果的時候,有時候這個報沒有來,那個報又作增上,不斷地變異,發揮成一種勢力,這種勢力又開始帶著種子再度發揮,這就是業力不可思議,行業果報不可思議。因為我們一般通常覺得說,我們的業力會招感了一個須彌山,這樣的一個核心世界的形成。大家要知道須彌山,也是由我們的共業所成的,就是須彌山的出現,我們能夠依須彌山而住的眾生,每一個人都要參與一份力量和一分子,缺了一個人,這個須彌山就出現得不圓滿。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不要以為什麼呢,眾生必須以相同的模式,生存狀態來進行對比,這也是為什麼佛法最難以生信之處。就是我們在智慧不夠的時候,沒辦法反觀這種業已形成的這種果報世界,然後進行超越,忽略了這個。就是我們覺得,你看我們從沒有反思過,為什麼地球會有引力呢?大家想過嗎,只是說,哎呀,是誰發明瞭,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只是說地心引力是個真理,為什麼地球會有引力?為什麼鳥會飛?魚會游呢?難道這個果報可思議嗎?所以說一切這個行業果報都是不可思議的。眾生所行業有別,所以他安住的世界也不一樣,你看我們現在欲界來講這麼多的星球。所以我們要理解這個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一定要有這個大尺度的宇宙觀,要有這種質量和能量相互變的這種理論來進行支撐,像我們現在的視野就太小了。確實阿難的這句回答呢,這句回應是一個法界的真實現狀。
行業果報,大家要知道,我們從因到果有等流,有無間,還有變異熟成熟的果報,這一切果報。那麼我們現在,你想想我們的視野是什麼呢?要麼徹底不相信有因果,行業果報,要麼只能夠相信現前一生,要麼就有時候只能夠相信人道的前生後世,最多最多我們現在相信六道輪迴。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三界之內有行業果報,三界之外還有行業果報,界外果報這種不可思議的特色依然是存在的,我們了解不了。所以說不僅僅界外,淨土果報這更不可思議了。你看佛說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啊。所以大家想想我們一般人道的這種果報我們覺得五蘊的色身,有生老病死,能夠安住在南瞻部洲,在地球水陸之間,可是大家想想,為什麼天人會有那麼殊勝的果報?
到了地獄裡邊又全部變成這個無非是銅是鐵,烊銅灌口,熱鐵纏身,吐火馳逐,為什麼這樣呢?北俱蘆洲的福報咋那麼大,不多不少人家能活一千歲,還沒有夭折。所以大家要知道這一切,都是我們本有的佛性的這個如來藏妙心循業發揮出來的現境,多樣的,多層次的,多感覺的,多變化的。所以淨土就是把如來藏妙性發揮到最佳狀態,你看衣服也是一念動就來,飯裡邊的美味也是一念動都來,去他方國土供養諸佛也是一食頃就去,這就是真正的不可思議,淨土的情形,人家天天就是在這樣兒的。所以我們以前給大家講過,這個極樂世界淨土,是屬於攝受一切有情之究竟不可思議淨土,大家要從這裡信起,所以佛語阿難說行業果報不可思議。
當然既然說行業果報不可思議,那麼這個極樂世界的行業是怎麼出來的呢?無非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大家要知道,為什麼說阿彌陀佛在這裡他有這樣的這種超前感呢?就是他直接把因地的這個稱法界的願心呢,跟佛地所證的究竟境界,他給進行先期的直通,這點就其他的佛都不如他。我們一再地給大家講,所以你看這裡說,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也最後跟佛做一個有效的溝通說,我並不懷疑此法,但是為了將來的眾生,害怕我們末法時期對此生起疑惑,所以在這設了疑問,有此疑問。那麼下面開始呢,我們就是要開始講到具體無量壽佛所發的願力,他到底成就了多少。一樣一樣地下面給我們鋪展開來。好,我們再把這段經文學習一遍。從這個佛告阿難開始一直讀到這邊的尚未能盡,到六十五頁,一起來: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咸共嘆譽,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嘆譽,稱其功德。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嘆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好,大家看到了這段經文非常明顯,就是前面四十八願中光明無量願所攝的具體內容,對光明無量願的一個對照。這裡為什麼說到說阿彌陀佛的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呢?具體一點你看他講了,就是說有的佛他的光明能夠照百佛世界、千佛世界,這裡說有的佛能照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有的能夠照一佛剎。但是阿彌陀佛的這個光明他能夠照恆河沙國土,你看:諸佛光明所不能及,說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首先我們要知道,佛的光明由於他的本願不同,他因地的願力不同,所以有這個遠近不同。第二個緣由是又要有感才能有應,所以說佛的光明是眾生所感的這個層次不同。就是我們去皈依或者說依靠本尊這尊佛的時候,就是看你心的虔誠,和你心量,菩提心的相狀等等來決定您所能感到的佛光,這也是有差別相的。
那麼這裡阿彌陀佛就是說他用這個願力呢,把身光身體的色身這個光明發揮到最大,把眾生所感的這個狀態發揮到最佳。所以大家來看,你看這裡從中可見,阿彌陀佛這樣的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個佛所化的國土,那麼阿彌陀佛的國土他不但能夠化這個一個大千世界,他還能化極樂世界。不僅僅在極樂世界,他可在整個法界,整個法界來講,不但能夠照一個佛土,能夠照十方佛土,不但能夠照六道輪迴,還能照九法界同歸極樂。所以大家在這個光明的差別相上,我們就要知道說為什麼他有這樣的功德,一個就是說把身光發揮到最大,二一個讓眾生的感應,最基本的感應就能達到最佳。所以後面,你看這裡講到十二光佛,大家有聽過曾經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不是講到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嘛,那十二如來就在這裡講到了。你看為什麼說釋迦牟尼佛講法,我們說佛是實語者、不妄語者。
在這麼多的經典裡面,他能夠講的這裡那裡呢,完全脗合對應。所以這來講的話,都是諸佛現前現量觀照到法界,你比如說十二光佛正在相繼一劫的現實狀態中,他都能夠以佛心佛眼窺得到,照原樣講出來,所以當然不會錯。因為當下的現實狀況始終是這樣子的,他講這部經的時候用得著了,就描繪出來,講那部經又有那麼一個說法再講一遍,在橫豎之間都不會出錯。所以我們來看,是故無量壽佛又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我們來看這十二種光佛其實也顯示了無量光的各個層面的殊勝功德,也顯示了無量光各個層面對我們眾生煩惱的這種對治方法。大家來看,前面三個無量光佛、無邊光佛和無礙光佛,這是依照他們的光相來進行讚歎:第一個無量光佛就是說一個是光照得廣嘛,一個是光明的輻射度長嘛,所以說這是佛光來講,非是算數所能算過來的。所以這裡講到說,為什麼說無量光呢,沒有一個量,沒有一個相待法,無量無待自性本來清淨,這就對治我們有量的這種格局心嘛,所以叫做無量光佛。
那麼無邊光佛,量是從多上來取勝,無邊是從廣上來取勝,就是沒有一個眾生一個國土,沒有這個光的緣分能夠照不到的,任何國土緣裡邊能夠廣照無邊,所以叫無邊光佛。無邊光佛對治我們的偏見執著,大小善惡等等這樣的二邊執著,所以叫做邊見,對治我們的邊見和偏見,這叫做無邊光佛。無礙光佛是表達的他的自在光,所以叫無礙,就是不管什麼人,什麼樣的東西都不能夠障礙,都能夠穿透得過去,所以說任何東西不能阻隔這也是一個無礙的內涵,叫做無礙光佛。我們再來看,第二組叫做無對光佛和炎王光佛,這是從顯示他的殊勝上來作的讚歎,殊勝的讚歎。你比如說無對光佛是什麼呢,其它的光明沒辦法跟無量光相匹配,就是沒辦法跟他作為對手來相比較,乃至菩薩所有的光明都不能夠與他來相比,叫做無對光佛。
無對光佛那麼就絕待圓融嘛,就對治我們的分別對待。那麼炎王光佛呢,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他能夠殊勝地照耀,勝過一切光,為光中之王,所以叫炎王光佛。在光明中更沒有其上,這是從他的殊勝來講,那麼炎王光佛對治我們修行中的違緣、逆境,你過不去了,那就說明你的力量不夠了,所以炎王光佛就是表的阿彌陀佛名號中光明的這個功德。
下面的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是從當相以嘆,當下就看他的現前這個功德作為讚歎。大家來看清淨是什麼呢,離垢為淨,清淨光佛,那麼就是說對治我們的貪慾,染污心嘛。佛是從無貪的這種善根中顯現的,除我們的貪著心,叫做清淨光佛。那麼歡喜光佛,見者心歡喜,歡喜光佛對治什麼呢,由沒有嗔恨的善根,而能夠除去一切眾生嗔恨的心,所以所感得的歡喜功德,叫做歡喜光佛。智慧光佛呢,於一切法他善於觀照,這又是對治我們的無明,所以這三個光佛正好對治貪、嗔、癡,癡不就是我們的無明嘛,除去眾生心裡的無明所感的智慧叫做智慧光佛。不斷光佛就是說這個光明常照不絕,也就是佛常為佛光恆常,為阿彌陀佛光明所恆常照耀,從來不間斷,所以這是對治我們的懈怠和放逸,這是這四個又是一組。最後三個是對而顯勝的,相對我們這個世間格外地超越殊勝而讚歎他的功德。所以大家看,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這三尊其實就對治我們的什麼呢,對治我們的懷疑和我們的退失心的,也就是對治我們的信願心不足。
你想為什麼你看這裡,難思光佛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世間的這種凡夫心量呀,沒辦法,思維不到。無稱光佛就是世間的語言沒辦法表達,叫無稱光,所以這裡就是對治我們的懷疑。可能大家會覺得說,怎麼從這兩點功德上講怎麼會對治我們的懷疑呢。剛才你看,前面阿難的這個問題就是由於他從思維語言中去找答案,所以導致他的疑情,就是覺得怎麼這個不給我好好講講呢。但是佛說了,行業果報不可思議,所以這裡用難思光佛和無稱光佛來進行對治,超日月光佛就是對治退失的,表達這個超過世間的色相光明,所以叫做超日月光佛。整個這十二種光佛所有都是無量壽,即名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所引出來的功德。所以你看我們對這個光明無量呀,不能單純地覺得說,哎呀他一定是照得很遠,大家都能夠得著,這光明哪兒哪兒都是。大家要看從各個功德角度,都能夠起這樣的妙用。所以大家要從這個學習中要知道,我們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意味著什麼,每念一句就具足了這十二如來的所有功德,就能夠起這十二如來的智慧照用,就能夠起這十二如來的精進修持,所以這樣的一切的殊勝功德都在其中,這是對於十二如來。好我們再往下看。
下面就是講這個光明的功德利益了,叫做見聞獲益,大家來看: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大家來看,這一段話裡面就分了四個地步,分了四個次第,講得非常的清晰。首先是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這是屬於除障利益,為什麼?三垢是什麼呀?貪瞋癡嘛。大家知道剛才講到的說,念阿彌陀佛能夠消除貪瞋癡,這個清淨歡喜和智慧的功德,能夠消除我們的貪瞋癡。等我們大家發起這個貪慾心,或者有一些嗔火將要生起的時候,或者心裡的這種正知見,正覺受把持不住的時候,大家只要一念南無阿彌陀佛。
但是可能我們會覺得說,法師你講的有這麼好嗎?我也常念,怎麼沒這感覺呢?大家要記住啊,其有眾生遇斯光者是什麼意思,不是說你碰到了,其有眾生就是如果有眾生對他的光明功德生起了決定的信心,這就叫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就是以信願來表達對於這個無量光的功德的這種領納、承擔,如果你具足這個功德你試一下,任何時候,任何煩惱分別,只要你說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大聲念,帶著這種虔誠的信願,當下就入清涼地,這屢試不爽。只要你看我們說,甚至有時候一念這句佛,跟別人溝通或者打招呼,馬上心啊即刻就是跟著是柔和、柔軟,是恭敬的,就跟前面願文裡面不是說莫不致敬嘛。他這種功德就在這顯現呀,所以就能夠這是除障利益。再往下看,三垢消滅,然後是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這是生善利益。首先是除惡,然後是生善:歡喜踴躍,善心生焉。我想大家也常去,不管我們去出去放生呀或者一塊兒共修呀,你想平常咱們打招呼的話,有禮貌點兒說,哎這位先生,對吧,您怎麼怎麼樣,咱們北京人都是用敬語您,還真是的這您聽慣了,一聽你就還有點受不了。
覺得很舒服呀,這是敬語,就你對人家換一個敬語口氣,都能生起這樣的功德。那我們在共修或者放生,打招呼讓師兄弟之間你來做這個,我來幫忙,咱們相互呼應的成就一件佛事的時候,只要說阿彌陀佛,師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只要一打招呼:這位同修,阿彌陀佛,馬上就這個,心就不一樣了,這就叫做歡喜踴躍善心生焉。你沒禮貌就說餵,就這樣:餵,你給咱怎麼怎麼樣;哎,說你呢,就不一樣,這就叫功德,這就叫遇斯光者。大家仔細體悟這些,這是生善的利益。
下面呢還可以滅苦的利益,你看: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大家要知道,有一個公案是什麼呢,就是這樣的:也是一個念佛行人,他由於不慎,就沒有成功(往生極樂世界),臨終的時候墮到地獄裡面去了,先地獄相現了,墮到地獄中了。墮到地獄正在受苦之前,他的善根顯發了,因為這個生平還可能晃晃悠悠修的,一下子想起這句佛號來了,想起這句佛號呢,就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就大喊。這時候就有一束佛光就直接照在地獄裡邊,跟他同期馬上要受苦的這些地獄眾生,都跟著這個沾光,大家都念阿彌陀佛,都念阿彌陀佛,循著這個光就出了地獄果報。
這就叫做滅苦利益。大家要知道這都是真的,但是要,我們有一個前提:遇斯光者,你的心裡有沒有無量光功德,無復苦惱。最後是什麼呢,名這個得樂利益,你看除障利益,生善利益,滅苦利益,最後得樂利益,壽終之後皆蒙解脫。這個我們就不要說了,其它的不用說了,只要常參加助念的同修們就知道,太不可思議了。我們說自己稱念臨終自知時至往生,這就是屬於非常正常的,等於說我們修得不錯。
臨終憑大家同修,他的福報力感召的,有人給他能助念,決定都能有感應。我自己雖然沒多參加,但是確實也見過,明明是這種痛苦的表情,乃至這個身形就這樣就是窩在一起,就是很痛苦的,就像身體非常扭曲,就循著這個佛號,不斷地念,不斷地念,就能夠舒展開來,慢慢身體就會變得柔軟,這就完全符合這句壽終之後皆蒙解脫。所以跟大家講這些事,這些理,都是真理都是真事。我們可能說唯一的麻煩就是說,我們身為一個眾生遇不到這個光,不能夠遇斯光,盡管這個光週遍法界,到處都是阿彌陀佛,但是可能我們覺得還是心力不夠。所以大家要明瞭,這就是光明的功德,十二光的功德,無量無邊的光的功德。
從我們前面的這種除障呀,生善呀,滅苦和得樂來講,佛的無量光功德他有一種莫名的轉化力。你看這種助念來講他有一個滲透力,還有對我們這種業力的消融力。每念一句,念念能消這些多少億劫的生死重罪,這種執持力,這種展現力,你看助念完了以後,顏色都變了,身體都柔軟了這就是一種展現力,都是從這個願力所感的阿彌陀佛無量光中體現出來的。請大家認真體悟,沒有辦法,因為淨土法門,就是這樣的一個感應法門,有感就應。你看為什麼這裡講到說,三十三願裡面不是說蒙有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這不是就給兌現了嘛,在這兒就給你兌現,每一願都不是虛發的呀。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無量光明的功德,明代的蓮池大師,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其中有一位就是蓮池大師,又叫(雲棲)袾宏大師。那麼蓮池大師呢,他後來成道了以後,蓮池大師在杭州也住過。在這段時間時候呢,當地大旱好多年,大旱好多年了,因為這人都總是這個臨時抱佛腳,這會兒想起說還有個廟,裡面住了一和尚。那麼附近所有的這些人就請蓮池大師,說您老出來給祈請一下龍王給祈個雨,祈雨。大家要知道這個祈雨要幹什麼,要在龍王廟裡上供,要去跟他疏通關係呀。那蓮池大師說我只會念佛,怎麼會求雨呢,我不會求雨。結果這些村民說就祈請他說,你只要能把雨求來怎麼弄都行。結果蓮池大師說我也不會祈雨,就拿著木魚一邊敲著木魚,一邊持著名號,就不斷地在田埂裡邊繞著念佛,就念阿彌陀佛的光明,求得大雨傾盆而下。這是蓮池大師行錄中有這樣的記載,就是用佛號光明。
你看人家專修的人,祈雨我都不在其它的上面搞,就在這兒念佛。我們現在專修的人,或者有一個消災,或者有一個超度,就趕緊問這個經能不能,那個經夠不夠,這就叫差別,什麼叫做專修呀?大家要從這上面吸取教訓,為什麼善導大師叫光明和尚,念一聲佛口出一道光明,這都是無量壽的光明,這都跟阿彌陀佛的願力,隨時隨地他得兌現。就這樣子的,沒有辦法,誰讓你當時承諾了呢,誰讓他當時修行圓滿把他兌現了呢。所以你看這裡,還有蓮宗的一個祖師叫做承遠大師,承遠大師大家也聽過。承遠大師在念佛的時候,出來什麼呀,也是光明出來影現出來一尊佛,念一聲出一尊佛,連念十聲出了十尊佛,就是這種光明影像串在一起的。而且還給當時授記在場的弟子們說,只要看見的,必然能夠往生。現場還有沒看見的很懊惱,說那你加功用行肯定也能往生。
怎麼樣,總歸都是為了壽終之後皆蒙解脫,你看這裡多有序啊,匯總到最後一句。我們再往下看,下面再明獲益,獲的這個利益,前面是蒙光明來獲利益。下面再明獲益,是有願力來作為證據的。大家來看: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咸共嘆譽,亦復如是。大家還記得四十八願有說:設我得佛,十方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所以你看這裡就兌現了,由於他的光明遍照十方,所以這裡不但說,你看不但我今稱其光明,記住我們現在講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口氣,也就是說,不但我釋迦牟尼佛在這稱嘆他,一切他方國土諸聖稱嘆也如我一般。《彌陀經》裡面不是嗎,六方佛出廣長舌讚歎,所以說亦復如是。
這是說讚歎這個功德,下面就是隨意往生功德,大家來看: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大家猜下,日夜稱說是幹什麼。這跟《彌陀經》裡面表達的一模一樣,大家看到了嗎。《彌陀經》裡面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這裡是什麼,大家看到了嗎,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光明就是名號。所以說日夜稱說就是執持名號呀,至心不斷就是一心不亂。所以大家看所有的經都是往這兒會。至心不斷,隨其意願,得生其國,這就是所共嘆譽,亦如今也,為諸菩薩讚歎。所以這一段話,說明從願力中,這就是你想想,十念,乃至十念都能夠往生,何況日夜稱說,至心不斷。
從上上列下下,從下下啟上上,都是在這,隨意所願,大家要聽明白,這都是佛說的: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嘆譽,稱其功德。你看最後一句是什麼呢?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嘆其光明,亦如今也。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能夠晝夜以這個至誠心,晝夜不停稱揚讚歎的話,往生到極樂世界,對不對,這是第一步;那往生到極樂世界了他應該什麼呢,修行,成佛道嘛。所以在這個途中,生到極樂世界即為淨土中的菩薩聲聞所共讚歎,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嘆譽;所共嘆譽以後,他回到他方國土,或者回到娑婆世界,乃至在他方國度成佛道的時候,也會有跟無量光佛一模一樣的光明具足這樣的功德。所以這裡普為十方諸佛菩薩嘆其光明,就是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正等無異,來讚歎他的光明。也就是說像現在什麼呢,你看:亦如今也,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像現在我們大家都在讚歎阿彌陀佛無量壽的光明一模一樣,所有的也會讚歎這位曾經讚歎光明,至心不斷,日夜稱說,成佛的這位行者,盡法界整個就是一個讚歎。最後佛就說,你看: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這個能搞明白吧,就是在一劫之中白天晚上不分晝夜地說,說不完。沒辦法了,因為佛世界不可思議,所以只能夠這樣打比喻。你看下面就開始這是講到的光明無量。大家記住啊,這是我們不斷地在進行願力的兌現,前面講到的設我得佛,就是我成佛的時候光明有限量,不成正覺;壽命有限量,不成正覺。前面講的光明,這裡下一段就是講的壽命。好,我們再依照法本大家一起來讀,把這一小段讀完,六十五頁,一起來:
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好,這是開始講壽命的功德了,無量無邊的壽命。你看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你能夠知道嗎?這是問阿難說,你能曉得不?什麼叫做不可稱計呢?稱是什麼呢,就是用舌根進行語言表達嘛,計就是說用意根進行思量計算。大家知道我們的舌根說,這就叫稱嘛,稱呼的稱,稱呼就是這麼說嘛。那麼這裡講到的不可稱計就是說,其實用舌根和意根就代表了六根。我們從反面來進行個理解的話,就是說我們的六根門頭其實整個都是一個虛幻分別的煩惱顯現,在這樣的一個虛幻煩惱中,你如何去體現現前一念無量的心體呢?怎麼樣用一個有意識的一個範疇去考量作一個無始終的一個這樣的一個真理狀態呢?所以這裡表達說不可稱計,說汝寧知乎?就是你能不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很多時候我給大家講呀,總會說一句說,有時候我們聽這個佛法裡面的這個第一義諦,或者說形而上的這些理論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聽懂聽不懂不要緊,聽對聽不對很要緊。其實佛這裡講到的汝寧知乎就是你能不能夠感受領悟得對,你知道這個不思議的境界,你可不可以做一個隨順佛語的信仰,而不是依你的有為的思維去進行一個稱和計。所以大家來看這個比喻,下面一段比喻一段比喻,我們根本在這個理解比喻的時候簡直都理解不了,就是說非人類的思維所能及。你看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大家算一個賬啊,十方世界無量眾生,我們算賬的時候,下意識地說這不就得我得想想多少人啊,地球上六十億人口。告訴大家這不僅僅是人道呀,知道吧,這是六道眾生呀,十方世界無量眾生就代表六道眾生。那我們就算一下,你想想我們地球上的螞蟻有多少?
你還記得一個場景說,突然下雨的時候,過來一堆螞蟻,怎麼樣呀,整個在那兒到處是爬,你根本就數不過來。有時候到了一個大的潮濕的地方,把一塊大石板給掀起來,下面的蚯蚓來回翻滾多得不得了。咱們現在成了馬桶沖刷了嘛,如果以前那種公共衛生間那夏天的蒼蠅,一往下面下蛆蟲,整個糞坑裡面都是蛆蟲,能數得過來嗎?這些都屬於我們這裡講到的什麼啊,十方世界無量眾生之內呀。所以大家就不要說,十方世界的,光咱們地球上你說說有多少眾生?海里面,身體裡面,有多少,一碗水裡邊有多少,這都算數呀。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就這個數里邊,這些眾生大家看,皆得人身,假如果都是得的人的身份,開始修道,修得修成正果了,修成聲聞緣覺的果位。大家想想,我們現在是一個凡夫的人的意識,那麼緣覺和聲聞他就屬於聖人。
像這個聲聞的話,他可以看到前後八萬大劫的這種情狀,那麼這已經就是說比人的能量要超出多少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共同的都共集會,共同集會在一起,禪思一心,你想想這一個一個都是程序,都是功德。就是我們現在都不具備,你比如說什麼叫做禪思一心呢,大家想我們現在能禪思一心嗎?能不能,你其它的不要說了,我們有時候提倡大家每天念一萬佛號,我相信我們幾乎所有人的一萬佛號都是怎麼樣呀,分段兒分段兒地完成,一會兒一會兒地念夠的。禪思一心是什麼意思呢,不能夠走一下神兒。
你不要說念佛一萬聲,你數數吧,你數到一萬,你中間能不能不走神兒?一百你能不能不走神?不要說一萬了,有這個本事麼?十念法你都走神兒走得不行呀。所以大家想想,這是聲聞緣覺的聖人果位集會在一起,禪思一心就是集他們所有的這種智慧神通力,怎麼樣呀,這是從能量上來講,從數量上來講。再從時間上來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就算不出來阿彌陀佛無量壽到底是多少量。所以大家想這倒也罷了,國裡邊的菩薩天人的壽命,你看: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這就有點兒虧了,因為咱們這兒最多能活一百,你想想,可是人家那兒只要一往生,連整個的清淨海眾都已經算不出來,是這樣長久的壽命。所以我們要這樣從事相上這樣的去感受,從理上也要了解,為什麼所有的這個極樂世界的天人海眾都是光壽無量。首先因為每個眾生都具足了什麼?我們說的法身就是本有的清淨法身,從法身來講,他當體就是無量的,因為他沒有一個量可稱嘛。你說是多少多少,這都不叫法身了呀。法身就是這個絕對的真理,沒有這些分別的,那當然無量了。那麼從報身來講的話,他的智慧功德積攢夠了,因圓果滿了,顯現圓滿報身,那就等於說人家修成就了以後,整個這個法身的妙用,
想起多少妙用就起多少妙用,也是無量的呀,法身是無始無終的,報身是有始無終的呀,都屬於無量。可是我們這裡就不明白說應化身,阿彌陀佛有應化身嗎?大家想想阿彌陀佛有沒有應化身,釋迦牟尼佛在咱們這兒應化八十年,阿彌陀佛的應化,在什麼時候應化,在什麼時候應化?在品位不夠的時候應化接引。人家只應化這個,只有眾生要往生因緣成熟的時候他來應現,而且速度很快,即刻回去了。還是在這個報身國土裡面,即刻就得報身和法身的功德。所以我們這裡講到的說應化的,這個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怎麼也能夠就這麼一會兒,怎麼能夠叫做無量呢?
他是以感應為量的,就是只要有感即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也是一種無量的內涵。就是有多少人要往生了,馬上快點要往生呀,結果阿彌陀佛即刻就前往接引,這個量也是沒辦法算的。所以大家要知道,阿彌陀佛在這樣中,這都是什麼,我們心識中顯現成他的這個應化身前來接引往生,然後蓮台出來以後一入淨土法界,那麼就應化身的使命就完成了。我們這樣做一個猜想,但是為什麼?他的應化因緣一直不能完,因為一直有眾生往生,盡未來際,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所以這也是無有限量。
所以講到,那我們說,壽命無量,無非就是法身,報身,應化身。所以大家看多麼的微妙殊勝。好,我們繼續進行,最後補充一下就是說,怎麼能夠得到這種無量壽命的功德呢?一個就是無量壽佛本願力的加持,二一個蓮花化生以後大家想想,我們到了極樂世界都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呀,你根本就沒有這個生老病死的相狀,沒有這種,那你怎麼去體現量呀。我們現在這不是動不動就活了一輩子,有幾十年,他那兒沒這種概念。好我們再繼續進行,這個還是六十五頁的最後一段,一起來讀:
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如大目揵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於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數。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於意云何,其所渧者,於彼大海,何所為多?阿難白佛:彼所渧水,比於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歷、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佛語阿難:如目連等,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猶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好,大家來看,從這裡開始就是講到這個極樂世界的聲聞菩薩數量的無量無邊。大家來看,還記得說,彼佛何故名這個無量壽嗎?其國人民,這個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這個話在這裡還是同步的。就是彼國的,這個彼佛壽命就是指的阿彌陀佛的壽命,及其人民就是無量無邊,就是人民的壽命無量無邊,人民的數量無量無邊,這裡就開始講到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
《往生論》裡邊有一句話叫做: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就是指的這是第一點,其數難量不可稱說,這是第一個功德數量上;第二個神智洞達,威力自在,大家還記得我們在學習願文的時候,講到說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具足什麼呀,六什麼,六神通。所以說這點來講六神通具足,於自而言,稱之為自在,於利他而言,稱之為威力。另一方面大家想想什麼叫做威力和自在,如果從威力來講,願文裡邊發了,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金剛那羅延身,這是威力;又能夠演說一切智,這是威力,色身威力,法身威力。那麼自在的話,一食之頃能夠供養遍供他方諸佛,諸供養具悉皆如意,這也叫自在。所以你看這是全部是前面願力的內容,那我們想想後面的一句就是,一句話就講出來說,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這是威力能夠發揮到這個地步。那我們想想,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咱們你把你手伸出來能盛多少東西?連一個西瓜都盛不了,他們怎麼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呢?
大家想想呀,掌是什麼,手是什麼,是我們的正報對不對。那麼世界是什麼,是我們的依報,所有身上身下來講最小的肢體裡邊,最小的就是手了是不是,正報裡面最小的褶,能夠盛得下依報裡邊,一個世界的話,依報裡邊最廣多,對吧,正報裡邊最小之處能夠盛依報的最大之處,相互圓融,這是個什麼境界?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
我當時就讀到這個的時候,哎呀,說怎麼能這麼殊勝呢?我那會兒在頭開始讀《無量壽經》的時候讀到這一句時候,說哎呀活得能活到這種活法的話也就知足了,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現在掌中就頂多一百零八顆還得來回捻。所以大家想想從這裡講了,我們插一段,大家常會聽到這麼一種就是說為什麼有一種讚歎《無量壽經》說是稱之為什麼,說這個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說這個《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樣讚歎。我跟大家講確實如此,大家不要以為說這是一種純粹性的美譽,因為《華嚴經》是經中之王,所以我們在學習《無量壽經》的時候為了引起大家的信仰,這個殷重,所以才這麼讚歎的,從完全嚴謹地從義理層面來講,也是非常有據可證的,
這一句話就是,掌中持一切世界就是。有時候我們從前面的四十八願的願文的描繪中,完全是跟華嚴境界這種最為豐富多層次,把整個宇宙這種簡單跟複雜的完美統一,這樣完全是步調一致的,道理是統一的。再一個就是說從這個來講,為什麼說阿彌陀佛的殊勝,他的這種威力功德呢,就是表達了他在法藏比丘當時呀,他稱這個法界就是我們的本有的這個真心,發這個極致的願力的時候呢,我們就常有一句話就是說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我們這會兒單再理解這一句,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呀,你想想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這是華嚴裡面的境界,《華嚴經》的境界是什麼境界,是佛現證的境界。那麼法藏比丘,他能夠在因地心就從凡夫心溝通到這個所證的圓滿境界,大家不要忘了《華嚴經》在咱們這個世界開始開講的時候呢,很多人都聽不懂,不是人聽不懂啊,在場的就是阿羅漢都聽不懂,就跟聾子啞子一樣。大家想華嚴境界有多麼的難以接受,可是法藏比丘他就憑這個大慈悲心的這種原始力,就把他的願力結構跟宇宙萬法最原始的這個真理他同步了。
就是跟直接就跟華嚴境界銜接了,反過來又作為凡夫所用,大家在淨土法門上一定要每一次都要套到這個殊勝功德上來,否則你就不能夠了解到他的這種殊勝義殊勝語,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你看光這句話就可以說已經說明了,我們都知道《華嚴經》裡邊最核心的內容有一個板塊叫做十玄門,大家聽過十玄門嗎?就是從各個層面來形容這個境界的宏闊和無礙、圓融,你比如說這個十玄門裡邊有一個門,第一個門叫做同時倶足相應門,同時倶足相應門,這是一個總的概括。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就是萬事萬物都是同時倶足的,同時現成的,而且互相有關聯的,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這是總的來講。還有像第二個就叫做廣狹自在無礙門,廣狹自在無礙門,什麼意思,就是超越空間的,異度空間相互穿越的,它是直通的、無礙的,我們現在你看掌中持一切世界是不是空間與空間的溝通,其實就代表著空間與空間。
這麼小的空間跟那麼廣的空間這就是自在無礙。第三個門叫做一多相容不同門,一個和多個相互是融合不同,雖然不同可以融合,掌是一個,一切世界是多個世界了,一個掌和一切世界能夠相圓融無礙,這個全是華嚴境界。還有一個諸法相即自在門,就是整個萬事萬法它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繫,相互成就,相互作用又相互不妨礙的,就這樣的一種境界。這是佛當時證到,釋迦牟尼佛徹底成佛了以後才顯現出來的一種世界觀,可是這裡就全部鑲嵌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內容中,所以真的是說它是中本華嚴是當之無愧的,很多人當時都以為這是一種美譽而已啊。
最後有一個叫做托事顯法生解門,這裡給的為什麼給大家插,就是我們要圍繞這個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一般我們聽到這個這太玄了,神成這樣,這就一聽就罷了,不能罷。大家知道,托事顯法生解門是什麼,托就是依托,這個事就是這個現象,來顯什麼呢,顯這個根本的這個法理,生我們對它生起的一個正確的見解,就叫托事顯法生解門。我們從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的這個現像這就是托這個事,明白吧,就托著這個現象,能夠悟到當體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明確這個真理的本性,就知道它的法性。噢,原來就是樣子,都是圓融的,無礙的,互入的,相攝的,這就叫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講到這裡大家能聽得懂嗎?
這是我們引出了華嚴的這個義理裡面十玄門,就是抽這麼幾門我們理解一下,為什麼這裡講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這裡大有文章。那麼反過來講的話,我們也可以這個體悟一下,一旦我們往生以後的這種現前功德吧。大家想想,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的,反過來的一個作用是什麼,就是一切世界盡在掌握之中嘛。那我們想想在任何他方國土,任何時空坐標,任何眾生的輪迴,前生後世,任何的當下的起心動念,都在我們極樂世界菩薩天人的現前心性中一覽無遺,就像掌中看東西一樣,這叫掌中持一切世界。這也是反作用的一個理解,另一個層面都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再再地考察,一旦成功往生,它意味著什麼?這都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功德。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話就開始要進行一個譬喻了,因為說,你看佛語阿難,就是為了講到下面進一步介紹說,為什麼這些聲聞菩薩眾其數難量不可稱說呢?多到什麼地步?大家來看: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就是只講到阿彌陀佛當時,現在已經成佛十劫了,當時他所有的因地圓滿以後,在極樂世界成佛的那一剎那開始講法的第一會聽法者,聽法者裡面聲聞眾有多少,菩薩眾有多少呢?不可稱計,那麼到底有多少呢?我們來看,這是為了說明彼土的聖眾無量。所以大家想,釋迦牟尼佛講法呢,太有經驗,真的太有經驗了,他的這種巧妙的設置,就一下就讓我們知道說什麼叫做不可思議,什麼叫做不可稱量。你看這裡講到的說以初來列後,初會聲聞不可稱計,菩薩同樣如此。
這我們首先定調就是說這個數量很多,那麼他這裡有一個修飾是指的初會。那我們就要想了,這僅僅是初會呀,現在成佛已經十劫了,已經不止初會了,二會,三會,四五六會,百千萬億會。而且人家極樂世界講法呀,不像咱們這兒似的,這場完了以後,還得吃飯,還得歇一會兒,人家那兒講法呢,念念都是一會,而這裡我們只是列了初會有多少,
因為太多了算不過來。那麼初會以後再配上什麼呢?如大目犍連,大目犍連號稱神通第一,這等於說大阿羅漢這是從能力最強的,能力最強的。那麼能力最強的也不止這一位,你看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就是像目犍連這樣神通第一的羅漢有這麼多數,有這麼多數呢,在多長時間中?於阿僧祇那由他劫,在無央數億劫的時間中一直到什麼地步呢?這個乃至滅度,直到最終涅槃為止,來共同計算阿彌陀佛成佛的時候,大家記住了,第一會的聖眾數量都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大家看,言外之意就是告訴我們說,連一會都不知道,何況二會三會呢,盡未來際呢,天人不動眾。所以我們為什麼在稱念佛說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以後,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這就確實你根本就海眾同會,你根本數不過來。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接引圖,都覺得哎呀除了西方三聖還圍繞著那麼多。
那就是太,我們的凡夫的心啊,就給你們展示那麼一丟丟兒吧。所以大家想想這就是佛陀講法的一個技巧,你看前面呢是以第一會,然後以一個最強大的人來列,都跟這個強大的人一樣這個多人,以最強之力,以最強的能量算最少的眾都對接不上,就這麼多嘛。這是不得不讚嘆這個釋迦牟尼佛的講法技巧。那麼對接不上也就罷了,但是呢,差得還實在太多了,就是對接不上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在此處又用什麼,海水來做了一個比喻。大家來看,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為百分,就是說海水這個深廣無量,那麼有人把一根毫毛,孫悟空不是有三根毫毛,有一根毫毛把它劈開,你有這本事嗎?現在說頭髮上能夠畫個畫是吧,還能進行雕塑已經就了不得,還得在這個大的顯微鏡下來看。一根毫毛劈成一百根,我們現在拿一根毫毛都斷掉了,假如果把一根毫毛給劈開一百份,只取其中的一份,在海里面蘸取一滴水,就這麼點兒,那麼你認為多不多?就是說你看,於意云何,就是說你認為怎麼樣,你所蘸出來的這一滴水,於彼大海,就是跟大海里面所有的水比起來哪個多呀,怎麼個多少法呢。
何所為多呢?阿難白佛:彼所渧水,比於大海多少之量,你看,就是說根本就沒辦法比,這不是我們能夠曆算,用算盤子或者是計算機等等都算不出來,不能夠用言辭、算術、譬喻,連譬喻都不能夠知,差得太遠了,就這樣的一個數量相差,差別量。所以說佛就告訴阿難說,像目犍連這樣的,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要去算阿彌陀佛初會的聲聞菩薩的話,你所知道那個數呢,就等於說你沒有算出來的就像大海水那麼多,你算出來的就像那個毛上沾的一滴水那麼多。大家想哪還有啥算頭,就不要算了,就信他了,相信清淨海眾。所以大家回想一下,前些天我去在這個廣州,在廣州又把四十八大願那邊作了一個法供養吧,供養常住師父和一些居士同修們。那麼當時呢,有人提問題就提出來了。
就是說,就是我們現在你看佛給我們算的賬呀,我們得聽對,要不然我們現在有時候算賬呢不會算。我給他們講的時候,講到說這個說大家修行要會算這個賬,那我所說的這個賬是意思是什麼,說我們捨棄今生好好念佛,不要想著說還折騰,那麼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呢,壽量百歲,回過來度眾生,這一切這個帳就是從因地到果地來講,這個果賺得太多了,我是這麼個意思。你看為什麼以前給大家聽法要什麼,要學會還有一種叫(不要)反計,他這個就屬於反計。哎喲,他給我出了個題,這題還挺有水平的,因為他可能還看了些經典,他在上面就說,說法師你這麼一算,但是據經典裡面說,說什麼呢,說我們這兒一劫,在極樂世界一日一夜,這個是對的。他說那就依著說這個觀經裡邊不是好像是中品中生吧,中品中生是什麼呢,說到了那兒以後往生是往生蓮花化生以後是,應該是七天證這個預流果,半劫到阿羅漢,經過半劫。
他特別會這個單位換算,他說到了極樂世界七天才能夠證預流果,那麼我們與其這樣再一換算的話,娑婆世界不是就七劫嘛,說那我往生到那兒得七劫才能證預流果,那我還不如在這兒等著彌勒菩薩出世的時候,怎麼樣呀,我初會就能夠得度,反正我又皈依了,也持了五戒了,肯定首會就能得度證果。哎呀,我說你還真是會算,確實把我算住了,因為這個時間比極樂世界短呀,我就被他給唬住了。後來這個菩薩一加持我轉念一想,還是他不會算,他特別巧妙,我說你可真會,你等於說把極樂世界的錢拿來在娑婆世界花,哪有這麼一回事兒。我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七天,雖然人家的那種心量率動節奏七天都是方便說了,極樂世界哪有天嘛,蓮花開合算一晝夜呀,哪有天呀,大家想無量光壽就沒有這個時空概念,都是現前的心性發揮的這種這個心性功德現前一念的這個遍法界功德,哪裡有什麼一天一劫呀,隨順方便我們這個世界這麼一說,然後他就咬著不放了。我就反過來給他算了一下賬,我說你錯了,我說你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在人家那兒突然感覺就跟七天一樣,你在這兒你還得感覺得七劫呢,你這麼就很巧妙地算了,還說這個龍華樹下首會得度,我說你到龍華樹下的時候在此還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你能保證自己不墮地獄嗎?這個吃的苦誰來負責呀,你能夠保證說就能這個,就算你能夠得道證果,可是問題是你能保證自己迴心向大嗎?保證自己不住在這個阿羅漢這個灰身滅智涅槃中嗎,所以這裡都是險象環生的。他不算這個賬,還給我算了半天,我最後我說了,我說你真不會算,你還是算錯了,我又把他給說住了。所以你看為什麼始終要有正見,你有正見的時候呢,這個賬你就始終能算得對,因為你有背景呀。
是說,你看正見維語業命進念定,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見。你要不會算的話,以前也有過類似的情形嘛,因為在經典裡面確實講過說,在娑婆世界修一日一夜勝在極樂世界修百年。那他就拿來這個就過來說,我在極樂世界要修一百年才能積攢到娑婆世界修一日一夜的功德,他就這麼算。我們要反過來算,等於說在極樂世界修一百年所付出的心力在娑婆世界一天一夜就給你耗光了,這麼算大家知道嗎,一天一夜耗光就是,這兒是五濁惡世,把你的修行精進,一天一夜就給你耗光了。就是在這兒的一天一夜就把錢用完了,在極樂世界能用一百年呢,是這麼來算。所以大家以後要學習釋迦牟尼佛會算賬,你看人家始終是從這個最短處比那個最長處,這樣永遠就算於什麼,不敗之地。
所以聽法也要聽到這個不能夠反計,要隨順諸佛教誨。那我們今天呢,時間關係就講到這一段,過一個暑假我們下學期來再開始講到這個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這就更為殊勝了,我們下一學期來講。
好,一起來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