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各位蓮友,今天是我們《無量壽經》淨土根本大典的第七講,因為中間有另外的因緣跟大家隔了一週,所以請大家回顧一下,我們上一次除了講到五十三尊古佛的順序、名號、和這個加持以外,而且也有當時說主要的出場的這尊佛叫世自在王佛,也叫世饒王佛,那麼他出來以後法藏比丘就跟著出家了,並且到了法藏比丘出家的這個場景的時候,他到佛這裡來也是稽首繞佛,長跪合掌說了一大段的讚頌,偈頌。那麼這偈頌裡邊我們著重給大家講了一下,就是說包括他自利利他,佛的身相光明呀,法身呀,六度呀,乃至他發的願力,願傚彷佛的果,也傚彷成佛的因,等等這一切都在其中。

今天開始我們劇情要為之一轉了,要轉到法藏比丘開始特別的向世自在王佛請法。我們都知道這個法呢不請是沒辦法聽聞的,沒有這個緣起,所以我們說求法、求法,今天也開始隨著法藏比丘祈請法的這個線索,看一看淨土,我們天天都修行要往生極樂世界,到底我們要去的這個世界是怎麼啟建的,這一段可以說在本經中是非常的重要。它特別跟通常我們講的修法中,有一些與通途不同的特色,每一句話每一句話都是一個點,可以說透露出來就是說到現在我們在時時刻刻念阿彌陀佛,跟有緣分享說淨土法門的殊勝所在,為什麼我念佛,一輩子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麼快,這麼容易,而且還不會退,等等這一切全在這一段聖言量中包含了。

所以今天我們首先開始大家一起來讀,從佛告阿難一直讀到如我所願,當具說之。找到了嗎,第五十頁,好,一起來: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

好,就到這裡。大家來看這個經文的手法呀真的是非常巧妙,不斷的在時空境界中穿梭,你看前面從佛與阿難的這個現場,又追溯到五十三尊古佛,鎖定在世自在王佛這個時代,又講了法藏出家後發的願力誓言,結果這個話音一落,又回到了阿難跟佛的現場一樣,所以你看這個來幾句問答又轉向法藏比丘請法的這個陳白了,所以你看這個就跟我們看電影有時候寫倒敘呀,插敘的手法一樣,但是這一切的影像已經都在佛心佛眼的觀照之中。也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影暢表裡的這個大圓鏡智裡面的現量體現。因為我們有分別心嘛,一會兒覺得說講到這兒還得定定神說這是講到哪個時代了,說五十三尊古佛在前呢,在後呢?有一些祖師或者大德們講法的時候對這五十三尊古佛的次第還有各種說法,有的說世自在王佛是從無央數劫定光如來開始一尊一尊往後數,數到五十三尊後。有的認為說定光如來開始往前數,一尊一尊往前數數在五十三尊之前。還有兩種說法。

當然如果一定要從第一義諦上會的話,這都是我們凡夫的時空差別的分別心了,那既然講到說佛佛道同的話,他們是同時,十方三世在人家都是一念中具足的。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理解經文法義確實是有無量的妙義。

這裡我們就是把目光鎖定這個淨土法門,我們來貫一下這一段經文的內涵。你看這裡的法藏比丘,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就是這裡講到其實是法藏比丘對佛白說,我的願心已經發起了,那麼具體的就是說,我用什麼樣的法門,用什麼樣的行門來圓滿實現我的這個大願讓它圓滿的話,可以這裡說法藏比丘要獨闢蹊徑,大家跟著啊,這個線索很重要。你看首先他向佛請法,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從這一點來講的話這可是說通常之請嘛,好像不像什麼奇特之請,說我當修行,但是我當修行的後面他加了一句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這就不一樣了,大家看到了,他提出要求了,他所修的是淨土行法,不是染土行法。這就當下就跟我們這裡的法就不一樣了,人家的目光鎖定什麼呢,是鎖定在淨土中的行法,直接就在淨土,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清淨莊嚴妙土上他來當修行。

所以說,他這個就是一下子就開始跟染土就好像決裂了一樣,不在染土裡面,染土不在話下,通過修行來攝取,而且攝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常說到攝持呀、攝受呀,攝取是什麼意思?大家說說。咱們坐在這裡講堂,你們能感覺到極樂世界就在那個方向,十萬億佛土,雖然我們覺得很遙遠,就是大光明藏,清淨海眾現前的法會,跟我們是不是同步的,大家能生起這種感覺嗎,聽法的時候如果你能常憶念,包括我們剛才在祈請。開始開經偈祈求加持的時候,你如果當下這個心跟極樂世界是同步的,這就叫極樂世界就攝取我了。就是目光已經鎖定了,我們就是為西方阿彌陀佛清淨海眾所攝受了。我們是被攝受的,這就是攝什麼,就是目光鎖定就叫攝,有所抉擇叫做取,攝取。

所以他這裡就等於說他要總結無量的佛國,有佛之國,有法之國,有僧之國,也就是三寶具足的這樣一個莊嚴的依報正報,皆悉微妙莊嚴的這樣一個方式他來成就他的修行圓滿的佛國。所以我們首先大家隱隱約約已經感覺到了,他的這個參考面積是非常大,淨土的法門,極樂世界參考的這個國土輻射的面積非常大。所以我們從這裡已經看出來了,具足了兩大緣起。第一個是淨土法門,不是染土。第二個是他力概念,為什麼呢?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那就是有他力,已經露出了他力的棱角了,所以這兩個概念就意味著淨土的兩大緣起特色了。

好,我們再往下看;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大家看到了嗎,令我於世是說就在今生今世,這就法藏比丘提的要求了,你看他也是在世自在王佛這個弟子下面比較特立獨行的,就跟六祖慧能在五祖那兒一樣,你說他什麼吧,他給你盡出一些怪話,你說這個怪話吧,他能夠激盪出來特別殊勝的法門,就像六祖那會兒說,五祖問他說你這來了一個猲獠,你哪兒來的佛性。說人分南北,佛性哪分南北,他能說出來這種話。這個法藏比丘也是說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所以走的就是快速道路,為什麼要快呢,因為慢不起呀。大家發現為什麼慢不起呢,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一慢就會有生死的這個雨呀,壞我們的道業胚,剛剛泥做的一個胚子,生死雨一澆馬上就爛掉了,餿掉了。

所以這裡才有一句說:拔諸生死勤苦之本,因為就是生死累劫的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的這個對道業大的障礙和損減,所以修行不能夠得道成佛。所以法藏比丘他就已經觀到了,你說人家五十三尊佛下面清淨修法,所以他就觀到了這個弊病,他就首先第一個提出的條件就是要現世了生脫死一生成辦的概念,快速的,他不要隔世,這又是一大緣起,快速一生成就。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看,我們再往下看: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你看師徒兩個不斷的賣關子,這裡世自在王佛當然也應請而說了,但是他還沒有出現說講的什麼法,大家發現了沒有,只是與法藏比丘說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就是你自己知道呀,你就照著這個修行呀,我們有時候現在有的同修們也來了問,應當怎麼個修法,應當怎麼去積福報,怎麼去放下,說那你知道學了,那就依著六度啊。

你想持咒持咒,想誦經就誦經,自己都知道,你修嘛,你念嘛,但是因為這裡本經是講的淨土法門,也可以說醉翁之意不在這個通途,所以這裡過渡了一下,佛就給他講了這麼一句讓他修,讓他修呢還沒有具體表露的內容,當然這一大段的內容幾乎就是我們前面序分中已經給大家交代過的,無非就是像等覺菩薩從開始發心一直到成佛,八相成道,無非核心的內容就是六度萬行。

如果我們一定要在這兒猜測一下的話,大家也學過,《維摩詰經》講過吧,學過沒有,《維摩詰經》裡面講的有一段就是說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怎麼莊嚴佛土呢?他裡面就講到說直心是菩薩淨土,說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直心直口,這樣辦道的眾生,又說身心是菩薩淨土,說六度萬行是菩薩淨土,說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說我們所說的四攝法,四攝法知道吧,就是同事攝,愛語攝,佈施攝,還有一個是什麼攝,利行攝,利行就是有利於他行嘛,愛語就是光給你說好聽的,現在的眾生他惹不起啊,你稍微得罪一點他不學佛了怎麼辦呀。還有佈施攝就是說給你送東西,佈施大家都對這個物資有貪著所以把這個結一個好的善緣,那麼回過頭來你講什麼法他就隨順你就聽了。說實在的我們現在講法呀,你跟別人說他為什麼不聽呢,就是你當時公關沒有公好,你沒有讓他歡喜,沒有讓他舒服,他就也不讓你舒服,不聽你講。

所以為什麼未成佛道,先廣結善緣也是這個意思,愛語攝、佈施攝、同事攝的話就更貼切了,就是天天化現到你跟前,跟你一塊兒做同事或者做一撥人,親戚朋友一塊兒來幫著你修行,這叫四攝是菩薩淨土,還有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包括我們說的迴向心呀,總之就是等等這一切,這就是所說的如所修行,我們通常所說的心淨則國土淨,由你的發心來淨你的心,由你的六度的這個行門來淨你的心,不斷的這樣莊嚴佛國淨土,這一般的都是這樣子。所以想必法藏比丘從五十三尊古佛那裡常聽到這些法,所以說久以為常了,這裡說汝自當知。

好,結果他不買賬,大家再往下看: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你看,這是又一個大的緣起,為什麼?他不走難行道,所以他這裡就希望佛為我講什麼呢,諸佛如來淨土之行,他掉了一個個兒,前面講的是你把心淨了國土就淨了,那他要修一個什麼法呢,他要修一個淨土就是國土淨來淨他的心,他要倒過來修,他需要一個清淨的國土,淨土之行,所以你看此中就是一個易行道、難行道的緣起。

所以他說: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大家看到了,此言一出,可以說世自在王佛,你看: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大家看到了,這裡再次祈問的時候,世自在王佛已經知道他真的是一個高才勇哲,與世超異的這樣的一個法器法才。所以開口就先讚歎他,大家看這一段,這一段就是而說經言,但是沒有具體地說什麼內容。還是讚歎他說: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你看這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講到說如果有人用,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量米的那個斗來取海水,你看經無數劫,海水尚可以取盡,而得到深海底的這個妙寶,說修行之人也能夠這樣,以這種精神來一心一意的求道的話,必然能夠獲得他所願修的佛果。

連成佛都可以,你說還有什麼心願不能滿足的?大家想想,所以說這裡的法藏比丘就是開啟了前人所未有過的淨土度生事業,所以世自在王佛在這裡讚歎他說高明深廣,一定會滿他的願。大家想這裡講到的說有人至心精進,求道不止,前面我們還有一句說不如有人求道堅正不卻,一直在強調這個。至心精進是什麼意思?我們常說的細水長流,不斷的堅持,一心一意嘛。大家想像淨土的這些楷模們嘛,歷史上像我們的初祖慧遠大師三十年都不出廬山的呀,三十年時間沒有出廬山,六時行道,隱不入俗,足不踏出山門。這個善導大師到了大殿裡面念佛,跪在那兒念的到三九天長跪念的非到力竭,就是力竭的衰的已經累得念不下去了,他不罷休的呀。這些祖師們都是這麼修的,永明延壽禪師也是(淨土宗)六祖呀,他每天十萬佛號,省常大師,七祖省常大師是刺血書,帶眾,還要領眾日夜精進。大家想想,這都是這裡經文中所開啟的至心精進,求道不止。

相對比一下我們現在呀,說實在的在逆境中每個人大家都有這個心路歷程,順境中,無事中度日的時候可能還力量強一點,說求道不止,也每天惦記修道,惦記成就,惦記成佛。如果說稍微說這會兒有一點點逆境呀,或者說不如意之事,你能夠把這個道念,正念提得起來的時候就已經非常難了。大家要感知這種佛菩薩的加持攝受,可能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靈光一閃的他能助道,幫你加持能提起這個正念,再把這個曾經最好的狀態能夠在這個時候再能進行起來,那就是大修行人了,說實在的,真的是大修行人了。所以說:知其高明,志願深廣,高明就是講他不是走的這個常途的路線,走的是如來淨土之行,於世速成正覺。

那這個志願深廣的話,我們一般都理解到說,可能說這法藏比丘是有本事,你看他要以這樣的方法來修行,來成就。大家知道這都是圓滿的大菩提心的體現,可是我們要知道高明深廣,其實這個狀態修常途的方法也能夠成功的。為什麼這裡讚歎法藏比丘說格外的深廣呢?就是他放開通途,他可以修成就的,對他的根機來講不在話下的,他特別設置了一套易行淨土的這樣一個體系,完全是為了末法障深的眾生代言的。

大家要知道,其實就是說已經考慮到我們現在的情況了,所以他在那個時候就提前設置了有這樣的高瞻遠矚,所以這裡才提出志願深廣的真正意義所在。如果他沒有那個深度的見解,廣度的悲心,他不可能輻射到我們現在,替我們現在設身處地地想。所以這裡才知道說,我們末法時期修不了弘深之法,不能夠速成正覺。人人都在生死勤苦之中,所以他設計了這樣一個度生方法,這裡講到說志願深廣。

好,我們再往下看,下面就是說: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大家來看,你看我們通常說佛說,講經的講,說什麼經,說什麼經,一般把他稱之為直暢本懷,也就是說他見到這裡相應的法器弟子了,也就是佛在這裡格外的歡喜成就,所以他這裡在此為法藏比丘說到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中的正報、依報等等的這些情狀,眾生的善、還是惡,國土中的粗妙,粗惡呢還是淨妙,總歸都是一個染土和淨土所有這些差別相現給法藏比丘,依著他的心願現給他看。大家想想這就是讓他當時在參考的時候想看哪個就看哪個,隨便點擊,就像我們現在電腦上點開一個窗口一個窗口,就有點像那樣的讓他分析,取捨,抉擇,提供給他作參考。

那我們這裡,我不知道大家還記得說在《觀無量壽經》裡面給大家講的時候,曾經講到說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不是也是受了她兒子的委屈了嗎?受了她兒子的委屈了,(佛)給韋提希夫人看到清淨莊嚴的都是淨土,而韋提希夫人當時還說她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裡給法藏比丘獻的二百一十億,有染土,有淨土呢?這跟韋提希當時的情景是有區別的,因為韋提希在後,這時候淨土還沒有成就。那麼韋提希是從果地上而言,給她講了,提供了一個她直接前往往生的地方,就是她不願意在這個娑婆世界,太苦了,當下就提供給她一個可以往生的,前往的地方。但是法藏比丘在這裡他在因地上開始啟建,所以他的參考度是非常重要的這種防止,也就是說看到淨土了,作為正面的參考他可以用,看到染土了,他可以作為反面教材把它屏蔽掉。通過這個比較籌量才能符合前面講的說,什麼國土第一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

所以說這個時候染土、淨土都有參考價值,是立足於這樣的背景說從已有的淨土的話,再去優化,從染土中不合理的地方徹底給它屏蔽。所以這裡說二百一十億國土的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你看為什麼要有惡有粗、有善有妙呢?有惡和粗的讓他捨去,有善和妙的讓他修行,就依著這個修行,思惟作意。

好,我們再往下看: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大家來看這些: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大家來看,這裡就是說法藏比丘聽到佛為他講的這些,不是講說呀,是親眼目睹,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著他所聞,佛給他講的,進而去思,用聞思通過修,來構建極樂世界的藍圖。所以這裡開始起發了無上殊勝之願。

為什麼呢?就是說見到佛土以後,他一定會對整個他方國土裡面這種情況有染呀,有淨的呀,有善惡業成就的,有粗惡業充滿的,他更加認識到說一切都是唯心所現,一切的國土,善惡粗妙都是隨心所現的根本原理。所以他已經徹底覺得他的修行完全能夠使他的願望實現。故而進一步的啟發他無上殊勝的願力,就是開始他有能力,有願望設計這個極樂世界了。大家要想可能這個構建工作就跟我們去做一個項目或者搞一個事業吧,一開始我們一定要出去去參訪,去採風嘛,去看看人家那些地方,去參觀是怎麼做的。那麼做了以後他發現人家能,我也能,而且可能在參考別人的這個國土中呢,他慢慢總結出一套他們的弊病,有些東西他已經想出來避免的方法了,等等這一切都是法藏比丘開始已經心裡有數了,有數了以後他怎麼來修的?你看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心一意去思惟修上,也就是在考慮這件事的時候他什麼都不幹了,非常的專注。

我們說至心一處,無事不辦。非常的專注,你想這種專注的狀態: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就是這種不管不顧的狀態,一切世間的什麼事都不能跟他相比,到了非常專注的程度了。好像大家聽過是不是那個誰,牛頓吧?說牛頓做一次實驗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他做得非常入神,投入的時候,他自己吃飯沒吃飯他不知道,吃飯沒吃飯不知道,不知道的情況下他跑到餐廳是想去吃點兒飯,進去吃點兒飯的時候呢他跑進去覺得說我來這兒幹什麼?他問我來這兒幹什麼。說這是餐廳嘛,那我有沒有吃飯?別人提醒說早過了點兒,你肯定已經吃了飯了。他自己就聽了以後說哦,原來我已經吃了飯,就覺得他自己已經吃飯了,又回到實驗室又繼續去做實驗去了。就做的這種忘我的連自己吃飯沒吃飯都不知道,這我說在咱們世間來講也叫做一切世間,無能及者。

就投入到說從時間上整整用了五劫的時間,從精力上這樣的去投入來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所以大家想想為什麼這裡要這樣的,花這樣設計的心血呢?要做比較,要觀察,要合理,要認證,很多構思和設計,最後才能定出圓滿的淨土方案。大家不要以為說用了五劫的時間,有一點大家要搞清楚,這五劫並不是說他修成就了淨土了,光設計極樂世界就用了五劫的時間,這明白嗎?就是在那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淨土之行,他就想他怎麼去修,一步一步的,他要在這個裡面他怎麼設計,大家想他的這個項目確實是太微細周密了。

你想這五劫這寂靜得考慮多少層面?首先你得九法界的平等普度,有度有不度就不行。從無間地獄一直到等覺菩薩,九法界,就這麼多的眾生範疇得平等普度啊。首先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攻關項目,而且還要最容易得度,有門檻就不行,你的門檻有一米高,那麼一米以下的人,腳不夠一米以下的,跨不過去,他進不來。所以說輻射面廣,度的眾生廣,而且門檻低,而且到達了,就是說成功的把他拉到極樂世界以後既不能夠下墮,又不能夠退轉,必須快速的一直到三不退,這也是一個項目。要全天候的所有的這些正報也罷,依報也罷,相互都是聞法者,受益者,說法者,善知識者,都是在行法門,證法位,所有的生活內容都在幹這個事。

所以大家想想你說這樣的國土他怎麼去啟建呢?二六時中的生活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修行狀態,在我們的五蘊的六根門頭,它不是引發煩惱,而是現前就讓你見道,修道,我們的六根對外界六塵的時候他不是讓你生煩惱,不是讓你生染著的,他下意識就讓你見道,修道。就這麼一個國土,而且還不能有不平等,相貌也是長的一樣的,身材也是長的一樣,顏色都一樣,生活水準,吃穿用度都得一樣。昨天還有兩個小朋友到了我那兒,最後說了半天說那極樂世界都成這種地步了,活在那兒還有什麼意思?大家想想有什麼意思?極樂世界有什麼意思?極大的滿足感,超越性的滿足感,我們現在累死累活的,做一頓飯早上還得一早上,做好飯以後放在這裡一吃還覺得挺好吃的,這一種滿足感多來之不易呀。極樂世界只要你念頭一動,馬上就具足了這種滿足感,念念不間斷的滿足感。

你把它說成法喜也行,你把它理解成自然的這種滿足感也行,為什麼?因為人家那兒都不說修不修道,法不法喜沒有這個概念,全是法喜,也全是道業,也全是生活,全是煩惱即菩提。那你說這樣的一個,全部都是攻關項目,大家想想這五劫的時間,這志無所著,世間無能及者的精力,最難的一個攻關項目是什麼呢?我今天跟大家說說,就是極樂世界,為什麼我們常說極樂國土是一切具是,一切具非?我不知道有的同修見我在微信上前幾天發了一個微信,前兩個是西方接引像,後面一張是打麻將的,打麻將的情形是什麼呢?一餅,三餅,中間缺一個二餅,他自己已經把這個二餅已經杠了,會打麻將都知道二餅的杠完了就是說麻將有多少張牌? 一百三十六張,是嗎?是多少張牌?有高手嗎?已經杠完了,就是所有的麻將裡的二筒已經沒了,他又自摸上來個二餅,就是這個意思,大家知道什麼叫一切具是,一切具非?一切具是就是還是這個套路,正好一餅,三餅,把二餅給自摸上來胡了,但是一切具非就是你按照通常的弄法,它就不可思議到這種地步,為什麼呢?二餅已經被杠完了,他又摸上來一張。就這種情景,這叫橫超生死,叫不可思議。

所以為什麼說一切具是呢?就在這個套路中,也沒有超你這個套路,我胡了呀,一餅三餅加二餅呀。但是我又超越了這個套路,因為二餅都沒有了,我又揭上來了。這就叫一切具是,一切具非。最大的攻關項目就是這個項目,你看正好今天五劫的思惟,他就想想為什麼?因為依照我們通常的只有四個二餅的方法來講,四種國土,常寂光土只能佛在,實報莊嚴土登地的菩薩,法身大士,方便有餘土,羅漢才有資格在那兒停留,我們只能在凡聖同居土。那麼按照這個套路的話,你在凡聖同居,你就上不了方便有餘,對吧?你得不到實報莊嚴的果報,你享受不了常寂光土的清淨無染。可是呢,這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只要你往生到凡聖同居土,同時就具足了上三土的所有待遇果報。你說是菩薩嘛,你連一個阿羅漢都不是;你憑自己斷煩惱,你帶業往生的,你根本沒資格,見方便有餘土都不可能見,你怎麼去見實報莊嚴,常寂光土呢?你說你是個凡夫嘛,你所有的現前的法喜也罷,受用也罷,這個功德利益也罷,全部是跟佛、菩薩、羅漢全部是等同的,這就叫一切具是,一切具非。一切具是什麼意思?就是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依著你來,一切具非是什麼?我就依著你的道理,我出乎你這個道理之外。

你看蕅益大師那會兒講到就是說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橫具上三土的功德,其它國土沒有,在咱們這兒只能豎具,橫具不了。但是極樂世界最大的攻關項目就是把這個給搞通了,為什麼我們說一旦往生以後就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呀?你跟佛俱會一處,那佛他發的勞保也得給你一份兒,對吧?你跟諸菩薩把手同行,那他每天行的功德,你也得同步,他好意思不分給你嗎?你說你跟羅漢天天在一起都是迴心大阿羅漢,那想想他已經了了生死,還能把你扔到這個苦海中再繼續輪迴嗎?就這樣的。就一個凡夫資歷,直接橫穿過這個四種聖人之土,這是五劫,無能及的,其心寂靜思惟出來一個最大的殊勝所在,所以他就要這麼做了,就這樣的遠見,一個設計奇才,法藏比丘。既然具足了這樣的以後,你看這個時候阿難就覺得非常的奇怪,說他光設計就用了五劫的時間,他就有一點疑心了,他說,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

你看阿難就覺得奇怪說他光設計,他修行用了五劫的時間來做準備工作,那他們這個國土裡面的人到底能活多久呢?他就覺得太不可思議,就問佛。結果佛就告訴他什麼呢?世自在王佛當時佛國和國土的人民的壽命有多少呀,他們的應身壽命四十二劫,你想不要再說極樂世界淨土法門,人家的國土起點就高呀,咱們這兒的這種壽命比起人家根本就拿不出手,八十歲,你想想還不夠浪費的,八十歲。所以在這樣一個陋劣的國土中,只有不夠浪費的八十歲的生命中,我們能遇到法藏比丘已經啟建成功的這樣一個國土法門,你想想我們也確實也夠有福的。人家四十二劫的壽命,用五劫的思惟時間,這樣精準到,清淨微妙到這樣的一個國土淨土法門,來給我們來受用。所以這裡你看: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然後還是繞佛,合掌。

白佛言: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這裡可以說法藏比丘思惟設計整合圓滿了國土的計劃都完成了,已經胸有成竹,結成大願了。來到世自在王佛所這裡來什麼?來匯報,也可以說他以身口意來供養,白佛言說我已完成了攝取淨土的清淨之行。那麼這師徒兩個一問一答,正好,你看: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你看,說哎呀你現在說的時節因緣成熟的正好,正是時候了,也就是說九法界的眾生要聽這個彌陀願海的因緣已經成熟啟動了。所以下面接著我們就要學四十八願的內容,大家要知道它的功德在哪裡?發起悅可一切大眾,我們要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家一定要深入的住到,安住在彌陀願海中來。每一條願力我們深入的體悟,深入的了解,然後生起同步的信心,覺得說為什麼才能夠滿足到說,確實是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不管是往生前怎麼樣保證你往生,乃至往生之後等等,隨時隨地都在悅可一切大眾,就是讓你歡喜心,讓你願意去,這是他初發心的主旨。所以說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你看說所有的菩薩,所有在場的菩薩聽到了以後都用、都來傚彷你一心修行淨土法門,而且用你來做示範,將來他們圓滿了以後還是用一生成就的這個法門來去度化眾生,完成他們的大願,所以叫緣致滿足無量大願。這個時候法藏比丘: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就是說唯願慈悲,聽我宣說大願,並且有佛您老人家來審查,現在把這個願說出來,請佛來印證。

下面請佛印證,看這是一種怎麼樣的設計,修行淨土,是否可行,全部的內容就在四十八願之中。好,下面我們就是把這個四十八願開始契入的去講解。大家翻到五十二頁,我們一起來把四十八願從第一願,一直讀到第十一願,大家的這個法本上看到了嗎?我們每一條上面都有一二三四,小的淡字已經給標出來了,所以很好一目瞭然。我們從第一願到五十三頁的倒數第三段一直到,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讀到這一段,好,一起來。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好,就到這裡。這是我們開始就邁入講到四十八願的內容。大家要知道四十八願也是《無量壽經》裡面可以說最為重要的版塊,而且這四十八願的價值可以說跟佛出世的價值是等同的,跟釋迦牟尼佛出世(等同),極樂世界啟建成型的基礎也是他。像我們現在還在生死苦海中,眾生有這麼一次特別的機遇,也是由於四十八願,你看釋迦牟尼佛主要就是說,唯說彌陀本願海,是他講法的緣起主動力。法藏比丘成功的獨闢蹊徑,讓眾生趣嚮導歸極樂世界,也是四十八願鎖定的對像,所有的眾生。所以這一大內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但於我們解門上重要,於我們行門上來講更加的重要。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每一位淨土的行者,如果我們真的想徹底的能夠大力度的摧破對現前娑婆世界的這種依附感的話,四十八願的內容有關鍵的作用,如果真正我們入到心裡邊,對四十八願的這個勝解,勝解是什麼意思?就是對四十八願講述的義理,我們有一種堅定的選擇的見解,依靠的見解,叫做勝解。能生起這樣的勝解,那麼不管是從理論上,思惟上創建這種力量,才有可能說高質量的建立起我們求往生極樂世界的心行。

大家嘗試著自己內心體悟一下,這種求往生的心行質量,是我們這輩子能否往生的成敗的關鍵。我們是不是能夠對淨土莫名的這種感動渴望之心,然後不斷滋養他成長,包括讓我們善根不斷的積累。可能,如果我們說在生命的過程中一直如此,就是晃晃悠悠泛泛悠悠的話,那可能在生命臨終的時候也得不到什麼大的改善。所以借此機緣,我們要對淨土生起這個大見解大仰靠的話,四十八願是關鍵。

為什麼常說四十八願度眾生呢?特別是我們在這裡,雖然在這裡現前學習這個文字,大家也要有這個感恩心知道說,這是法藏比丘因地發願,在他所有的修行期間,念念都不離開這樣的一種心行,為我們設定,讓我們來流暢的成佛之道,事關於我們每一個眾生的法身慧命,才是阿彌陀佛願力的真切的願力,他的這個初衷。所以為什麼說大慈父,大願王?因為我們現在比較麻木的時候,覺得說,讀慣經了也就這樣了,就是這些文字是很殊勝,你試著把心貼在,假如果你因地現在是一個比丘,是一個出家人,那依照我們現在的修行功夫,你能不能就是為了不但是為了自己,更為了未來盡未來際這些末法時代的眾生,人壽到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苦楚狀態,你能不能為他們能夠發起這樣的大心量大願力?估計很多時候我們說,哎呦,嚇死了,到了十歲的時候人見了人就想殺,我可不活到那會兒,我一定要趕緊走,去極樂世界。幾乎我們都是這樣的心行,大家想人壽十歲的時候的情狀相對於我們講,人家那時候四十二劫的住世時間,跟我們現在比,這種跨越度可能比我們到人壽十歲的時候跨越度還要大,是不是?

在人家那種現有的福報中,還能發起這樣的大願。有幾個可以?所以我們說這四十八願的內容很重要,雖然有的可能在線上,我們在聞思講堂三群裡面也曾經講過這個四十八願的內容,有些內容可能還是重複的,但是希望大家再能夠專至的把四十八願認認真真地學一次,學一次就熏習一次。四十八願依照著慧遠大師的分類判,很清楚的把他做了三類的分別,就是既然是攝取淨土之行,那麼淨土之行有願力的,願力的類型,其中有一類型叫做攝法身願,就是說只在於度眾生的方便,用光明來做佛事,讓佛住世長久來度生,特別是令十方的眾生諸佛來稱揚讚歎,知道有一個阿彌陀佛,知道我們念佛來求往生,這樣內容的願力,就叫做攝法身願。你比如說,咱們今天沒有讀到第十二條第十三條和第十七條,看到沒有?第十二條說,光明有限量就不取正覺,對吧。第十三條說壽命有限量,就不取正覺。光明無量,壽命無量,這都是法身的標誌,法身常住不壞才有這樣的功德。第十七條設我得佛,十方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你看稱名願,這也是一個攝法身願,就是讓他度生,以名號來度。

再一些叫做攝淨土願,這是第二類,攝淨土願咱們把經文翻到五十六頁來。五十六頁大家看到了嗎?第三十一和三十二這兩條願文,看到了吧?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淨土的情形。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兩條願就叫做攝淨土願,就是說為十方眾生諸往生者,提供了一個殊勝絕妙的一個道場,就在這樣的清淨莊嚴的環境中讓他們來斷惑證真,來修道。

除去這三條攝法身願,這兩條攝淨土願,剩下的四十三條願全部屬於攝眾生願,攝眾生入淨土,到了淨土怎麼修行。所以這裡邊又分成什麼?攝已經往生到淨土的天人和已經往生到淨土的聖眾,大家要知道,因為我們往生有的是以凡夫身份往生的,有的是以聖人的身份往生的。如果是以凡夫身份往生的,就叫做攝淨土天人願,比如說第一條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如果是以淨土聖眾的身份往生的,那麼就要攝淨土願,你比如說第十四條上說: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這就是攝淨土的聖人,因為他已經證到聲聞果位了。再一個還有攝他方眾生的願力,你比如說第十八願核心眼目: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就是攝他方所有的眾生所發的願力。還有攝他方菩薩的願,比如最後一願,第四十八願這總結到說什麼呢: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這就是指的他方菩薩願: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就指的說他方已經成了修到菩薩境地的修行者,這裡也以他來進行攝持。統共攝眾生願裡邊又分了這四類。攝眾生願、攝淨土願、攝法身願構成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這個我們首先從大的範疇上來了解一下,下面我們就開始具體願文的學習,第一部分我們剛才讀的是從第一願到第十一願,大家看到了。為什麼把這個給切開來講呢?就是說這一願,這十一個部分基本上還是緊扣著的。你比如說從前兩願來講是願往生者能夠離苦,第一願和第二願,往生者希望他們能夠離苦,所以發的兩條願。後九條願,從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開始一直到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都屬於願往生者得樂的願,離苦得樂。前兩願是為了離苦所發的,後九條是為了得樂所發的。那麼在這後面的九條之中大家看,第三條和第四條,一個是國中天人都是真金色。

二一個國中的天人形色沒有好丑的差別,這是指的身體的得樂,一往生了以後,從身相上來顯現他的得樂,當然極樂世界天人不是一種色身,這樣的一種得樂。那麼後七條從得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乃至漏盡通,這是指的從心來得樂。心解脫自在了,所以才體現出了六種神通嘛。那麼後邊的七條心來得樂的這個,就是從第五願開始一直到第十一條願,前五願都是叫五通,只有一個通佔一條,你看: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這就是指的宿命通。第二條不得天眼,指的天眼通。第三條不得天耳,指的天耳通。他心就是指的他心通,神足就是指的我們說的神足通,後面的兩條就是若起念貪計身者或者說不住定聚,這是指的漏盡通,也就是說第十條和第十一條這兩條所劃到六通裡面,最後一個叫漏盡通所攝的,沒有漏,無漏。所以整個從第一願到第十一願它是一個大的組合,我們先把這個做一個小範圍的劃分,來進行講解。

好,咱們首先從法藏比丘啟建淨土的功德。大家想想,那一定是要考慮到他方國土現有的情狀,他去每一願都會有觀照到他方國土的這種障道的業報,作為優先的考慮怎麼樣去屏蔽。所以大家看到了,他就是觀察到了說他方國土,比如咱們娑婆世界,有這種不信因果的,然後輪迴的事實他不知道,所以他會放縱這個身口意,乃至貪瞋癡的這種無明,導致最不堪的,在依報和正報的這個相應感受中最苦的部分,他生起了憐憫心。所以你看他第一個出發點就是免除三惡道這種低級生命的存在,特別是成道的目標,你想想在這樣的低級生命的情況中,他就沒有可能性再去修道了。所以他首先就把這個暗無天日的部分先給屏蔽掉,你看: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大家想想,你想一個墮到三惡道的眾生,他已經無暇去反觀生命的價值,他也沒有,很可憐的沒有機會去積功累德去找這個突破的資糧,他只能憑業力,任憑的這樣去發揮受苦。對於法身的障礙,對於心源的傷害,他只能任它發揮受報,沒有辦法,一點辦法都沒有。三惡道的眾生,我們也常說到說苦集滅道,佛陀在剛開始講法的時候不是說,此是苦我應知嗎?我們的生命的反思一定是從了知苦的存在而開始的,所以你看四十八願第一個就是離苦得樂,設置的多好呀。

大家想想,我們在人道裡面還是苦樂參半的,其實大家發現沒有?這是一個最好的狀態。一旦墮到三惡道了以後,這個苦的作用就已經太大,撐滿了,他沒有迴旋的餘地。就是說墮到三惡道,我們發現了沒有?大家想,就是只有苦的弊,沒有苦的利,明白吧?我們在人道裡邊,你在吃苦的時候,有佛陀的言教智慧一提醒,我們說了知道這是苦的存在,那會激盪著我們有出離心,這是苦的利,得到苦的利益了。

所以說諸佛都是以八苦為師,但是墮到三惡道,他只能受苦的弊,就是在那兒一味地受苦,他享受不到苦的利,沒有迴旋的餘地,你滑落到三惡道的話,生存環境生命質量就這樣了,不給他提供這個機會了。所以你看,為什麼在咱們娑婆世界才設了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麼呢?還有人天乘呀。除了佛菩薩聲聞,還有人天乘,人乘,天乘。為什麼呢?就是說人乘天乘是相對於三塗的苦楚做一個人天的緩衝,首先你要五戒保住人身,十善能夠升天,緩衝到這個地步的時候,你就是說,也知道輪迴的苦,還在輪迴之中,但是你相對有一個,就等於說在岸上有一個喘息的機會,不是一直在苦海里泡著。

等等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以斷苦法門為啟建的第一步,所以他這裡就索性把最苦的列在前面,免除,你看而且說的還是從地獄餓鬼畜生,從最苦的地獄排列到畜生。假如果有這樣的,我國土有這樣的三惡道,我就不成佛,我已經成佛十劫了,國中沒有地獄餓鬼畜生。大家想,為什麼無間地獄裡面要苦楚相連?要在劫成的時候,其實從光音天落下來第一個眾生,一直到咱們人道再投生畜生,再到餓鬼,最後咱們這個世界怎麼滿的呢?二十劫成,二十劫住,二十劫壞,二十劫空,對吧?我們這個世界成是怎麼成的呢?也就是說墮到無間地獄裡面,第一個眾生出現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就徹底成了,圓滿了,無間地獄具足了嘛。那個時候,就是說第一個眾生墮到無間地獄才有一個眾生,無間地獄裡面。

現在的地獄裡面,你想想有多少眾生?不但有根本地獄,還有什麼近邊地獄,游增地獄,在那裡受苦,地獄現在可以說開發的非常好了,大家知道吧。為什麼這樣說?雖然他們沒有房產,但是確實他們人口密集,幅員遼闊。因為我們人道為根本的輪轉驅動樞紐,我們現在的情狀動不動就是身口意業,若遇惡緣念念增長,由於念念增長的這個因緣,大家發現了沒有?身口意惡業念念增長,念念增長,我們覺得生死,它是有一個跨越性的輪迴,好像死的時候突然蒙了,然後又活了。

其實輪迴是什麼?沒有的,就是因果相續不斷的。真正的輪迴是不存在的,是我們的錯覺。為什麼說因果相續,(輪迴)不存在呢?大家設想,我們從無記業上來講,大家今天不是來聽法嗎?是不是?聽法各自在各自所處的地方慢慢往這兒走,剛才的情況,剛才的情景還在嗎?在不在了?

你看都搖頭,怎麼不在了?你現在回想一下,就在呀,你馬上你一念心中,就具足了你剛才在哪裡,你是知道的,對不對?我們現在在這兒也是知道的,而且現在我們還一直在動動動,一直在生滅,我們始終是知道的。其實生死之間也是如此,就是有了宿命通,前生後世打通,他是不存在前生後世的,就是我們跟睡覺一樣,打了一個盹兒一樣,生死一樣,我們就感覺到不記得了。但是我們對於剛才我們還記得,太早了我們就不記得,為什麼?就是我們心力不夠,其實他是一直相續的,從我們輪迴下墮,乃至我們上升成佛,包括我們成功的往生,一直是相續的。這就是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迴首的時候,還能夠又乘願再來,還是相續的。

一旦打通了,他不是說光往前走,還能往後倒,而且不存在前後倒進退的這種感覺了,哪哪都是了。所以我們有時候說的,說他能夠算命,掐一下,知道將來怎麼樣或者過去給你算出來,不是真的嗎?真正有通的人,後面要講到通,他就是這個心的力量很強,能夠回到那一會兒嘛。我們現在只能夠回一會兒,回今天,回昨天,小時候,估計你三個月的時候你都回不去了。前幾天有一個小師父跟我講說他的念力,他現在能夠清楚的記得三個月時候他的記憶片斷,這其實不就是心的力量?

這一樣的道理,大家說是不是?所以說我們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其實這種習性不斷的增,不斷的增,你陷到惡境的時候,果報已經就現前了,只不過可能我們的心力跟進不上,果報已經就現前了,就同步的。我們其實就是自然而然的走到地獄的世界,這個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也是通的,就跟我們自然而然走到極樂世界也是通的,但是極樂世界是什麼?沒有若遇惡緣念念增長,而是什麼呢?所有的都是什麼呢?都是讓我們自然而然的修行,念念增進解脫的,都是若遇淨緣,沒有惡緣,就是這樣滑來滑去。所以你到地獄裡邊,我們也是由於我們念念增長的習性,就與惡業相應,依之而起,就是三惡道的本質。餓鬼也是這樣的呀,餓鬼眾生的情狀就跟後媽生的兒子一樣,走哪兒都放不開,嗖嗖的,為什麼說你心裡有鬼呀。飢渴也吃不到,也喝不著,咽喉老是冒火,他的障礙很大。

如果說就外而言,他整個的生存環境都沒有一個滿意的受用,他連吃一口痰的福報都沒有,他所有的生活狀態到處去尋覓飲食,而且他尋覓飲食不像我們這兒一樣,我們一生不在尋覓飲食,至少我們在追求名利吧,對吧?我們這的眾生一生是追求名利,但是我們還有時候能夠有所收穫的。餓鬼道的眾生一生去追求飲食,沒有一點點收穫,就內而言,他沒有一點點食物,有食物到他手裡馬上就變為火炭,到了肚子裡面就燒內臟,都是這樣的一種感知。而且吃的時候,咱們這兒吃的時候不是說,哎呀,享受一餐美味大餐嗎?在他那兒來講,吃不是一個享受的感覺,而是還是在苦楚的進行,他的享受是罪。這是餓鬼,畜生更是這樣了,毫無意義前途的生命,就是一個殺,自相殘殺,我們說的食物鏈,為人所殺,牛和羊,不是一盤端上來了嗎?火鍋不是得涮羊肉嗎?驢肉火燒不是得加驢肉嗎?

那個叫什麼,吃魚那個最有名的那個菜叫什麼來著?你看你一下就提起來了,問個四攝誰都想不起來,問個魚,馬上就知道水煮魚,這種熏習的力量,下意識的,你看。所以說為人所殺呀,你就算不該死的,你也為人所走使呀,就是沒有自由,隨便的讓它,騾子、馬一鞭子下來,你走嘛,這就算福報好的了,這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所以大家想想,這樣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業力感召就等著發生了,變異成為生命的相續不斷的這種積累,然後發生突變。這就是我們現在,為什麼說彌陀在這裡發願,他都屬於設身處地,他都是每一願都是設我得佛,如果說還有三惡道,我就不成佛。由於我已經成佛了,就沒有,所以說設我得佛,不取正覺,就是設身處地,萬無一失,不會有。

這是第一條願力,你看他發的最苦的就是說要免三塗苦,四十八願從最底層的業障最重的眾生所導起。後面當然這是其一條,說我們理解說,一旦惡趣的眾生,這一條說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還有兩個內涵我們要知道,一個是惡趣的眾生也能往生。大家知道,因為我們可能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還有在《淨土聖賢錄》裡面也有鸚鵡念佛也有往生的,八哥,這都有記載,還有燒出來舍利的。這就說明惡道的眾生有這個緣法能往生淨土。其次一經往生以後永不再到惡趣了,就徹底割裂了。

我們再來看第二大願,可以說是前一願的補充,不但說本國的眾生不涉這三塗了,更輻射到他方國土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再回到他方世界,記住,假如果他再回到他方世界度化眾生的時候,也不會再墮到三惡趣了。大家想想,你想,因為有的眾生他還是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的這個眾生他有發過大願,他往生了以後即刻就回到本國度眾生。這類往生者他在他方國土的壽命終之後,也就是要把有緣的眾生度盡時候,他就回去了,這就是第二條願,給他設置這麼一個保證,千萬別讓他以為度眾生,最後度到那兒,又淪落到三惡道裡面受苦去了。這就可以說得不償失了。所以第二條願力,就是說到了極樂世界受彌陀願力的洗禮以後,他就這種巨大的加持力就能讓我們怎麼講呢?

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我們阿賴耶識不是有污染種子嗎?他能夠加持那個種子,也就是用佛的正能量這個攝持,不間斷的作用攝持這個種子,讓它凝固在那裡,發揮不了。你看往生極樂世界是不是這樣?就是我們阿賴耶識肯定還有下墮的種子,肯定還有三惡道的種子現在還在,只不過我們現在得了人的果報。那麼願力的攝持作用就能讓這個負能量在任何時間都顯現不出來,所以大家想想,就好比我們說得了癌症一樣,如果你得了癌症,縱然你手術了以後還有可能復發。

但是這個墮落到三惡道,就等於說我們惡性腫瘤又復發了,可是你一經往生以後,就等於說你這個病灶雖然還在,可能這個病灶還在,但是它已經徹底鈣化了,就好了,就不會復發了。大家有知道這個腫瘤它就是這樣,它叫做鈣化,鈣化,你說它不在,好像跟好人沒得過的還不一樣,你說它在的話,它再不發了,跟好人一樣,這是一種攝持,願力攝持。只要到過極樂世界,大家記住這句話,只要到過極樂世界,就跟整個法界十方國土裡面染土裡面的三惡道全部徹底絕緣,就有這兩條願做了保障。大家要記住,這是這兩條願的內涵。

我們再往下看是第三和第四條願,兩個兩個一組講。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這就是我們講到他的離苦得樂的得樂,這個身形的樂。怎麼樣是一個真金色者呢?我也有時候想,大家設想一下,怎麼樣是一個真金色者?好像我們這不也是黃的嗎?怎麼樣是一個金身色者?你說難不成極樂世界的天人,真的就跟咱們這兒的佛像,給刷刷的塗了好多金以後,明晃晃的在那兒,那樣兒嗎?你想想是一種什麼概念?光這個金的質量,咱們閻浮提就比四天王天要差,簡直不能比,四天王天再比六欲天或者色界諸天的金的話那就更不能比了。

我們這兒的金就是這個純金,四九的,非常足的,都不行。何況極樂世界之金呢?所以我們有時候把它表述說軟黃金嗎?軟紫磨金嗎?想像不來,不可思議,但是它確實就是真金色的。為什麼呢?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隨著依報殊勝,極樂世界如此的殊勝,那麼就說明他的正報必定也是非常莊嚴殊勝的。大家想想,諸法我們都知道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阿賴耶識裡邊,內變根身,外變器界,這是在我們這個世界,都是業識種子變現成的,又為我們的妄識所認知,所以我們這兒說,這個人長得怎樣怎樣,那個人長得如何如何。但是這裡他說,都是不悉,悉就是什麼意思?都是的意思,所有的眾生都是紫磨真金童男子相,都是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大家想想,通常在我們這個世間國土裡面,一尊佛要修圓滿,他要三十二大人相,每一種相都要用一百個福的功德來成就,才能具足一種相,從無見頂相什麼成滿足相。

我們為什麼說,三祇修六度百劫種相好,就是他光三十二圓滿相的功德就非常的來之不易,這樣大的福才能支撐他具足一種相。你想把我們這個一四天下就是我們南瞻部洲包括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所有這四大部洲裡面的人,眼睛瞎了的人全部給他治好,這只能算一個福,就是做這麼多的好事算一福。一個相,三十二相裡面的一相,要一百個福來百福莊嚴,能夠莊嚴一相。你想在我們這兒你要得這麼一個相,有多麼的不容易呀。

而在淨土世界他就是這樣的,就以我們眾生髮願往生念佛這個真因,感得阿彌陀佛願力,這不是說我國中天人必須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必須都是要真金色者,否則我就不成佛。這樣的真實願力為緣,才能感得說真金平等圓滿之相。這就是說明有個對照性了,大家要知道了。因為剛才講了,我們的相貌不同是有業力有關的,大家知道我們的是與業力有關的。為什麼有的人美,有的人丑呢?有的人端正有相,有的人就歪瓜裂棗呢?而且不但是跟業力有關,你過去種的福報,你培的福哪一條培的福多點,可能你這輩子相貌就莊嚴一點,而且從因果上來講,比如你的心很慈悲,可能就是慈眉善目,你老是有恭敬心,那可能你就是威德莊嚴等等,反正就是各的因感各的果。

當然這跟我們說的帥、漂亮還不一樣,有的帥、漂亮就跟過去魔女或者魔什麼轉變的,他是非常讓你起淫慾心的這種所謂的好看,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福報,它也是跟當時的價值觀還有關,比如說唐朝的人喜歡肥的話,這個人如果有福,她在唐朝投胎轉世生出來,她就是一個肥的,大家都覺得她美。她到了宋朝,她投胎轉世如果到了宋朝,她的福報比較大,那宋朝的人都覺得苗條才漂亮,才有福,大家都喜歡,那生出來她是個苗條的。也就是我們這兒的相貌福報好不好,一個是跟業力有關,無常,第二個跟時代有關,也是無常的,它不是一個定性的恆常,就是說你的身形相貌是不是端正受歡迎,跟當時的審美的價值取向還是要步調一致的,跟時代性要緊扣著,與時俱進的。

你看就是嘛,你說上個世紀,我記得那會兒的話那衣服都是要有板有眼的,我記得那會兒還穿西服還要幾道扣子,中山服你們還記得嗎?年輕的估計就記不得了,那太短了就覺得說你家真是拿不出手,布料都不夠,怎麼那麼短呢?有時候縫得短了,我記得都穿不出去,我現在回憶一下,好像有過年的時候,縫的衣服短了就非常懊惱,覺得沒夠尺寸。現在呢?現在有的人去我那兒佛堂拜一個佛,我都不敢讓他拜,因為一拜就後面全露出來了。你說就為什麼設計的連個腰都蓋不住呢?還稱之為美,你說咱們不是無常的嗎?審美觀。所以就是無常的,這說明什麼呢?就是我們凡夫的有漏相,無常相,說實在的縱然你貌美,閉月羞花,貌若潘安,還是會有老去的一天,因為它是生滅相,流轉相。但是極樂世界的天人大家要看到了,光這個真金色相就說明是他們的相貌是由福和慧同時莊嚴的,為什麼呢?他一個是從福報而言願力加持,往生者都具足這種福德的,全部都是真金色的妙莊嚴相,對吧?那其次從慧而言,他是表法的,為什麼表法?這裡叫真金色,真就表示不是虛假的,偽的,是真因感的真果。

所以叫真金色,再一個為什麼用金色來表?金是常住不壞的,對不對,我們說的金性是常住不壞,性純。那麼這個金,極樂世界的天人,他的正報就表這個身體都常住不壞,用金來表法。既然身體是常住不壞,那麼正報是常住不壞,他的依報也是常住不壞,就表極樂世界是真常之法,是真常世界,沒有咱們這兒國土的成住壞空,更沒有咱們這兒眾生的生老病死。所以大家要聽,你看就這條願力就是這一番的設置。再進一步而言,你看第四一個也跟補充一樣,說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剛才講了清一色的童男子相,為什麼有這條願?這就是法藏比丘觀察到他方有漏的國土世界裡面,到處都是有漏的眾生,所以一旦這個相貌有差別的時候呢,必然就會有是非分別心,對不對?那就會說是非分別語,你會說這個長得好看,那個長得丑,看見人家長得好看,生貪心了,自己也想長成那樣,看見人家長得丑了,長得好生貪心了,自己也想成那樣,就生貪心了。

看見長得好了,覺得嫉妒,恨起來了,那就生了嗔心,這些都是助我們染生無明的。你看咱們這個世界從始至終,自古以來到現在,雖然說不能以貌取人,提倡這句話就說明,我們每個人都在以貌取人。逼迫佛陀制規矩都說了,六根不具的不能出家,否則人們就會以為說,出家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以貌取人。所以說我們這個世界有這樣的是非的話,那麼他就會有虛榮,會有自卑,會說誰的顏值高,爆表了。我現在知道這叫爆表了,所以極樂世界人家的相貌都是一如的,咱們這兒相貌不一樣就會麻煩。你看為什麼有的還要整容呢?有的人還去整容了,太假了。你說你底盤不好,你整個容有什麼用呀?相貌怎麼莊嚴,要修福慧呀。種福慧是相好之因,相貌也是可以改的呀,你真正的福慧種足了,他真的會改,會來圓滿,要清淨,人見人愛,而且是那種清淨的,隨著你學修佛法等等這些,這叫做攝受力,整容是很危險的。前幾天我還聽到一個戲論,很有意思,說男女不是要相親嗎?相親每個國家不一樣,為什麼呢?說中國人是好,現在弄那個照片把它怎麼樣?就是有那個,PS,我老記成Pass,PS,對。

PS一下就是說把你美白一下,結果中國人相親是什麼呢?看照片,見到真人就後悔了,反差太大了。說日本人是好化妝,日本人不是泡溫泉嗎?說一塊兒去溫泉,去泡一個溫泉出來,泡完溫泉出來見了就後悔了。說韓國人相親是什麼時候後悔呢?沒得後悔,一直到結婚生下孩子以後後悔了,因為都是整的,你看不出來呀。你看我們這個世界為了容貌耗掉多少心血?花了多少心思,起了多少煩惱呀?可是極樂世界就是這樣子的,沒有形色不同,沒有好丑分別。大家想,眾生皆真金色,沒有好丑,這是極樂世界跟娑婆可以說是最難的一個法義上的體悟,最殊勝的一個差別。大家想想,這個裡面給我們透露出來這個,為什麼,大家想在我們的世界中,因為我們凡所有相,都在取相,都在作想。那麼在我們世界中,我們信解行證去次第修學佛法,無非最後就是為了從差別相中入一個無差別的真如境界,對不對?這是所有我們的核心的學佛的道路。

在證到無差別以後,從無差別又起方便差別,來度化眾生,你看說白了就是他的底蘊裡面始終就是一個差別,我們這兒一定要利用這個差別才能悟入無差別,入無差別還要利用差別在那兒行方便善巧佛事,他是這樣的一個世界。包括我們這種差別和無差別的設置也是差別呀,要不然我們就搞不清楚什麼是無差別,什麼是差別,對吧?還得用這個表達。所以這就我們這個世界不得已而為之的差別世界,但是在我們這個世界從差別到無差別是最難的修行步履了,入不進去嘛。可是在極樂世界他是怎麼樣呢?他就是這樣一個,所有一切都是無差別中的自然差別,我不知道我這麼講大家能不能跟得上來?就是他那種無差別的境界不需要迎刃而上的力度去修去證,懂嗎?就是不需要,特別不需要去修去證之外,還不需要用無差別去表法,或者用差別去表法,就這樣的。

就一切就是包括我們的根本智無差別和後得智的差別都是以無差別為根本,這個很難體悟,大家仔細理解。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比如說根本智和後得智差別智,根本智又叫無差別智,後得智又叫差別智。用表達的話,從道理上來講,差別智和無差別智是一致的,是無差別的。從相上來講,差別的就一定要用差別來表達,我們是說方便善巧,比如說你行佈施,你就得佈施,你修禪定,你就得禪定。你說這是一個話筒,我在講法就必須用話筒,這是不是差別?可是人家在極樂世界不僅僅差別和無差別的智慧是理上是統一的,在相上也是統一的,能理解嗎?就不像咱們這樣回過頭來還要差別的表達,他可以無差別就直接表達,後得智慧。

所以這裡講到說,悉真金色者,形色沒有不同,沒有好,沒有丑,全部是極樂平等的妙用,這就是願力加持出來一個非常微妙的法訊,這是很微妙的一個法訊,大家要仔細的去了悟,這樣的話,我們才了解到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為什麼成佛那麼快,為什麼就永遠沒有退的機會,你得安住在前四條的彌陀大願海中。這是很殊勝的。

所以說我們求生淨土,對四十八願的學習一定要善於觀察極樂世界的這個福利和待遇,橫具上三土。最低的水平,就是人家那兒最低的水平都是說沒有三惡道,我們這兒最高的水平就是說,你能混個說沒有下三惡道就多難了呀,保了人身了呀。所以希望我們以人的身份來學習四十八願這種高質量的願力,確實真的是不可思議,我們只能隨順佛的真實教言,把心安住在彌陀願海上。好,今天時間到了,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