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各位蓮友,大家下午吉祥,今天是我們《無量壽經》的第二十五講。看現在的進度的話,今天第二十五講,那麼再有兩次,二十六、二十七應該就能把《無量壽經》圓滿了。那麼今天是11月27號,下一週是應該是在12月3、4號吧,那麼我們下一講是正常進行,下下一講,就是說半個月以後那一週,隔一週然後才能夠圓滿,因為那一週是這兩年在廣東珠海普陀寺,有廣東佛學院他們開設的一個本科教育,一直我在給他們也是在講淨土,因為這一學期的課程到現在的時間,只有週末才能去,平常沒有時間,他們是密集型的授課,去了一天,要連續從早上一直講到晚上,連續兩天就算一個學期的課程。
那我本人自己也是在盡力地弘揚淨土,所以去了我說,當時在給他們設課程的時候,說了一下淨土宗的教史,淨土教程的歷史之外,就是在給他們講說怎麼講《彌陀經》,差不多這兩年多的課程,就一直給人家在講說怎麼講《彌陀經》,還沒有講完,這也是慚愧吧。反正就是說今天我們要講到第四大惡,就是口業,造口業。上午也剛剛把《楞嚴經》給圓滿了,將近三年的時間,五十八講,一百一十六集。今天算是落下了帷幕。
所以今天上午想想說,一個人一個因緣,我自己照一下鏡子,嘴唇這麼薄,就是說話說多了,但是好在看這個氣色的時候,好在說,嘴唇薄的人就是說話比較刻薄,你們要知道,還可能會說,就是說老是人家不善於言詞的人說不過他,他能夠說到點上,把人家損得諷刺得是體無完膚,有這個能力,所以確實如此。我曾經在家的時候,那也是嘴巴子也是速度也快,也能夠諷刺挖苦,讀書的時候就把那些女同學們給挖苦的,她們都哭鼻子,這個也是,現在出家了,也就成了這樣的因緣一轉,所以說出家的功德還真的是不可思議,反而用造重業的這麼一個緣起,轉為說能夠替佛當播音員了。在早上我也講過,我自己其實給大家講經,從來沒有說自己能夠有什麼見地,或者修證上的這種分享,大多都是憑著自己的一顆也算是虛浮信心吧,把佛說的,祖師們講的,再跟大家這樣分享一遍。這也是因緣,當然因緣中也是業力,業力有時候不一定是壞的,你就像講法這個業力,它其實說白了也是種業,身口意三業,但是你的因緣中是如此的,還真是有時候它就是如此的,命裡有時就是這樣子。
其實上午把《楞嚴經》講圓滿了,我就覺得能夠松一大口氣,就覺得也不是求偷懶吧,至少就覺得說相對能夠寬鬆一些的,再把注意力,比如說自己再學一下經律論裡面的律典,最近請了一大套,我們龍泉寺專門講出家人的戒律這些註釋,大的大部頭的論典。可是因緣還真是,剛剛說要《楞嚴經》要講圓滿了,這就一個星期之前,還說這一星期講了,下個星期終於星期天的早上,能夠不用那麼匆匆地下了殿,趕緊吃飯,再溫習一下功課,往那兒趕,結果又來了一個小師父說,人家不知道在哪裡打佛七,說聽過講法的視頻,說就想讓宏海法師去講一天,哪怕說半天,要說一下淨土法門,他們在打佛七,就把這個事又給接上。菩薩安排你就不要想偷心死盡,不要想在這上面好像能夠喘口氣。
就是將此身心奉塵剎,哪怕是被動的,那就奉塵剎吧,奉到塵剎了,作為我們共同的往生資糧,這也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們下午也是繼續我們的《無量壽》之學修,今天我們開始要講到其四惡,我們在講五惡五痛五燒,那麼說是說依照著殺盜淫妄酒,但是在第五惡裡邊,酒的內容其實也就一點兒,基本上是說殺盜淫妄這四種根本。
這四種根本是我們在五戒來講,它都屬於性罪,性罪就是說,你沒有受戒,那麼你在世間做這些事業都是屬於非常惡劣的行徑,是這樣一個本位,在這裡列了這麼五痛,其中前四痛主要從身口上而言,身業和口業。那麼前面的殺盜淫主講的是身業,這裡開始要講口業。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有時候反觀過,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會說話,和我們是以聲音這種溝通交流,來進行這些妄想中的一些你來我往的一個表達,其實你看講《楞嚴經》裡面,講到說聲音是一種幻象,觀音菩薩不是就是鎖死這個聲音,到底從哪兒生起,到底有何意義,到底它是,他在觀到一定的深度的時候,進入一種狀態,就是說原來聲音就是動和靜,這樣對等的一個相互襯托,然後我們出現了一種動靜之間,你看,我一說話就在動,不是說手臂在動,是聲音這個振動的這個動,一不講話了就是寂靜,這兩種狀態相對給人產生一種,引發出來我們自我認知的一種幻覺,就是說有了聲音,在講話。那麼在講話的這個基礎上,我們又進一步把煩惱強化,就覺得說,這是在說好的,那是在講壞的,這個與我有利,那個不太中聽,等等這一切,你看一切都是這麼滋生出來的。
所以觀音菩薩就是成功地把它回歸到原位,妄想未生之前那個地步的時候,就把聲音當做一個對境,成了他的助道因緣。你看我們現在雖然聲音是一種妄想,可是我們在妄想中的眾生,必須還依著這個妄想中的最明顯的部分來表達我們佛法的智慧,來告訴我們有極樂世界,否則你也是沒辦法入到自己的心地中,接不上這個緣。所以一切事情本來確實沒有好壞,就是由於我們人的這種庸人空自擾,人的分別。
那麼由於人的分別,自然而然就有了好壞,好壞裡邊,那現在我們在口業的表達上,有時候是我們稱之為在罪業,這裡講到的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四種聲音上面的這樣一種性質,就把它在我們的分別心中定之為招感不好果報,痛苦結局的這樣的一種行為,所以我們現在就用善法要把它給替代掉。但是大家要知道,真正我們悟到心性,往生西方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聲音確實是一種煩惱,是一種本能的煩惱。
好,我們今天從九十七頁第一行開始讀起,一直讀到九十八頁的是為四大善也。請大家一起來: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讒賊斗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於傍快喜。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不能自知,為惡無恥。自以強健,欲人敬難。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自用偃蹇,謂可常爾。無所憂懼,常懷憍慢。如是眾惡,天神記識。賴其前世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今世為惡,福德盡滅。諸善鬼神,各去離之。身獨空立,無所復依。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當往趣向。罪報自然,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身心摧碎,精神痛苦。當斯之時,悔復何及。天道冏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
我們來講這個口業,這裡開始,佛言,還是依然是,每一段開始都是佛言,那麼佛說的這個話,你看這裡我們平常覺得總是談一些心性的東西,解脫的東西,禪定的東西,那麼這裡為了勸發我們的厭離娑婆這種正念,釋迦牟尼佛在這五段話裡面,特別痛徹地講到我們這裡的苦楚。世間人的第四惡就是不懂得修善積德,然後有了這四種口業的惡行,而且這種傳達形式是怎麼樣形成的呢,大家看,轉相教令,共為眾惡。現在我們有時候為什麼說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友,你就說這個口業來講的話,我相信諸位,因為每個人都有口頭禪,是吧,習慣性的語言,怪得很,為什麼我們叫熏習熏習、熏染熏染,你就跟誰待得久了,或者這個人你比較相應,你很崇拜他,那麼一定會有他的口頭禪,不由自主地你就開始引用,慢慢就習以為常,就學會了,這是必然的。
所以再一個就是我們轉相教令,除了同輩朋友之外,再一個就是家長對子女的影響非常重要。有的人他的這個口業特別是惡口,在家裡邊隨便就帶著髒話髒字,這個對小孩子來講,你想如果你的家教比較正統,從來聽不到這種話,他有一個廉恥之心,就覺得這種語言一出口,馬上就覺得說,這是一種比較陋劣的,從素質禮貌上來講都不過關的,這樣一種的表達,可是如果他聽得久了,我們在佛門裡面,為什麼常說久聞不知其臭,到海鮮市場裡面,你待得久了,你就不知道它的味道,聽得久了,他就不覺得這個有過失,而且也會傚彷,看樣學樣,脫口就出來了。
所以有時候這種轉相教令,共為眾惡,不是說有意地為之,是下意識地,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眾生眾生,眾生在一起共同共事,就長養成這樣的一種常態,何況我們現在有時候,在座的女眾,也是會不會覺得自己的小孩,出去太老實,自己的先生出去太那個,那個詞怎麼說來著,木訥,是嗎,窩囊,窩囊還不對,這個說話不太會說,有時候咱們說土話,說扇兩巴掌都扇不出來一個字,就比較木訥,就是這樣的說,所以就有自作教他,就會有四種惡行,你看這裡就是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我們首先來看,喜歡兩舌的人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態,讒賊斗亂,讒就是我們常說進讒言嘛,讒賊斗亂,誣陷這叫做讒賊,那麼挑撥是非讓人家相互之間不合,這叫斗亂。在這裡如果說我們業障重煩惱深,他就沒有一個隨喜的這種心念,所以在社會上他見到善良的人,見到一些講道德的賢者,他就會嫉妒誹謗人家,讓人家沒有生存空間。你看這裡講到,敗壞賢明,於傍快喜。
就是把人家說的一無是處,或者別人中計了以後,相互在那鬥爭的時候,他在旁邊拍手稱快,這已經是我們現在這個世道已經必然所勢。因為佛在經典裡面也講過,說最後人壽到十歲的時候,就是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生存的餘地了,不要說空間了,一點都不給你留,要麼你就隨著共業輾轉地變成一個惡行者。最後到了沒辦法的時候,有一萬,差不多一萬人種一樣的就覺得說,誒呀,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十惡業修得已經無以復加了,最後離開這個整體的群體,到了另外一個山上,或者隱蔽的地方,這就跟作地球的人種一樣,在其他的相互一見就起殺心動殺念,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只好躲開了,就是這裡講到的沒有生存空間了。於傍快喜,這是指的兩舌的狀態。再看惡口的人,惡口的人不要說其他人了,大家看,就是自己的父母親,他都能夠出這個惡言相向,不孝二親,輕慢師長,這叫惡口。
前段時間,你看現在這個微信圈裡騰訊不是老往上發新聞嘛,就有一個兒子要結婚,在哪裡的人來著,老兩口不是去給買房子,買房子大概是買了六十還是七十平左右,就是不太大,不太暢意,這個兒子就嫌這個房子太小,丟人,就從那個賣房子的交易所出來就大街上就開始開罵,就把這個親爹親媽就在那罵的什麼髒罵什麼,就那個視頻裡面,罵著罵著,罵得還不過癮,就開始動手劈頭蓋臉地就打呀,把自己的親生父母,你說劈頭蓋臉地就打,這個果報一定會遭現報,當然這個因緣出來的也是,就是現在我們因緣中種的都是這些種子。父、母、子這三個的因緣,他有前因後果,從這一世的顯現上是如此,那上一世肯定也有他們的因緣。
來生中還得無以復加地狹路相逢,避免不了,所以喜歡惡口的就是這樣,出口往往就傷人罵人。現在有時候,有的那人罵人罵得就特別的溜,在北京這邊,中國這是一種陋習吧,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方言裡面都有自己最常用的罵人的話。所以罵慣了,他就是說兩句他就要帶一回,說兩句他就帶一回,就養成了這個慣病,所以就沒辦法,這就是惡口。可是問題是你不是口角滑出去了,你說這個罵人的髒話的時候,你說你跟說好話讚歎話是一個心念嗎,他肯定引帶我們的意業,你肯定是忿忿不平,肯定是當下恨不得置別人於死地,這種心態上才去罵,脫口而出,我們常說開罵了,那就肯定是由意業引發出來的,不孝二親,輕慢師長,這是惡口。
那麼妄語是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朋友之間就沒有一句實話。現在我們講,人的心與口是分離的,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這個能力非常強,就是大家就覺得說,如果你說謊已經成了下意識的了,如果你的心裡這麼想,口裡說出來,你看看你能遭受什麼勸誡,馬上就有人來說,你不對,你怎麼能這樣呢,你太實誠了,你不過腦子,那過腦子是什麼過呢,不就是這裡講到的說,難得誠實,口是心非嘛。確實現在我們也可以理解這個世道,就是不相信人是不敢相信人,不是不願意相信人,大家共業擰巴在一起都是這樣,因為我們的謊話太多了,這邊是這麼一套,轉一下就要那麼一套,你說有點利益衝突還情有可原。
有時候沒有必要,就習慣成自然,就成了這麼一個謊言的世界,大家都在說謊,我多次被別人勸說,意思就是說,你怎麼能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呢,那我沒辦法,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可是大家都認為這個不對,又被勸說你太相信輕信於人了,在這兒已經就是這樣的一種,大家共同的趣習就是這樣,所以說難得誠實,朋友無信。那麼喜歡講妄語的,後面這就屬於難得誠實,算是小妄語了,尊貴自大,謂己有道,大家看到了嗎,這是什麼,這就是大妄語了,開始尊貴自大,謂己有道,以為自己沒有證到聖果,就說證聖果了。你看佛講法,只有在這妄語裡面,在兩舌惡口沒說,就在妄語裡邊,他特別提及到不能犯這個大妄語。不是佛菩薩或者沒有神通,然後迷惑眾生為了得私利。
假如果別人可能不被他的妄語所欺騙,就開始使用暴力威勢來逼迫他人了。你看:橫行威勢,侵易於人。不能自知,為惡無恥。自以強健,欲人敬難。下面要講到的什麼呢,就是講到這個喜歡講綺語的人,有時候我們可能大家會對這個綺語還沒有一個概念定性,就是花言巧語,誘人想入非非,就是說已經是很罪惡了,可是他還自己不知道,不以此為恥,就是別人覺得你這人說話太,有的沒的,不分場合地說這種話,他自己覺得很驕傲,你看這裡說,不能自知,為惡無恥。認為這是一種能力,可以譁眾取寵,可以交際的手段,他也不管什麼傷風敗俗,危害社會人群。所以自以強健,欲人敬難是什麼?就是通常他自己認為說我自命不凡,他的風頭很健,風頭正健,希望大家都能夠崇拜他,覺得你看這個人講話幽默,口才出眾,是一個難得一遇的高人,他就生起這種自我滿足感,自以強健,欲人敬難。
可是問題是什麼呢?這種人他都驕傲得很,他不知道有天地神明存在,所以他一定就是剛愎自用,這樣的話,這裡講到說自用偃蹇,偃蹇是什麼意思,就是驕傲的意思,覺得自己非常的有成就,常懷憍慢之心,這種人屬於很難教化的一類人,大家要知道。謂可常爾是什麼呢,就是說覺得這個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人生一世就是這樣子,很正常。我們常會遇到這樣之人,人生在世吃穿二事,無非就是為這個嘛,還有什麼了不起的呢,所以說沒有什麼居安思危的意識,常懷憍慢,可是這些眾惡都在他的八識心田中記錄下去了,現在看上去相對好像有點福報,還有一點美好的生活,這是什麼呢,賴其前世頗作福德,過去生積累的一點福報,有點小善在那扶持著呢,所以經營事業看上去還比較順水,那麼可是今世的這個惡等到宿世的福報享完了,等到諸善鬼神棄之而去,那個時候就沒有福德和善神依靠了,所以說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諸善鬼神,各去離之。身獨空立,無所復依。再沒有依附了。壽命終盡的時候麻煩就來了,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就是他平生所造的惡業全部現前,這個時候,自然而然就催促著他這個神識,向他所要遭的報應那個道去了。這時候小聰明、傲氣死後都被剝奪一空,什麼也頂不上事,自然迫促,共趣奪之。又其名籍,記在神明。就是平常所有的罪行都記在他的阿賴耶識檔案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有檔案,不是咱們在單位上或者公文櫃子裡面的那個檔案,阿賴耶識的檔案比那個清楚多了,比那個信息量大多了,一旦這個時候就開始被惡業牽引,到地獄餓鬼畜生,看你自己的情形吧,當往趣向。罪報自然,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這個果報如影隨形的這種自然規律誰也逃不掉,入於火鑊就是地獄之火,油鍋,使其身體,這個軀體遭受摧殘,遭受劇苦,精神也痛苦萬分。這個時候,在受報的時候,後悔的話就來不及了,所以這裡大家看到:身心摧碎,精神痛苦。
當斯之時,悔復何及,天道冏然,不得蹉跌。也就是天地間自然的法則是非常分明的,就是如是因,如是果,這叫做天道冏然,那麼你這個輾轉在三惡道裡面,沒有一點點會錯誤,一點點會出錯了說,你本來該墮地獄,結果墮到餓鬼,本來生畜生,墮了地獄了,絕不會錯,這叫做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大家來看,這就是講到口業。口業在《大智度論》裡面,真的是這個口業都是各是各的,你前一句和後一句的果報都不一樣,《大智度論》裡面有記載說,有這麼一個墮到鬼趣的一個眾生,墮到鬼趣的眾生,他頭長得就跟豬的頭一樣,可是他身上還有光明,身上發光,別的鬼沒有,那麼口裡面吐,又是天天吐臭蟲子,為什麼呢,就是他過去世當比丘的時候,當比丘的那一世,他是嚴持淨戒,他有智慧,所以他身上就有光明。
但是他有一個習氣特別討厭,就是喜歡用粗言惡口去謾罵外來的比丘,就比如說我們現在道場裡面,你比如說,假如說在客堂負責的出家人,那麼有的他習氣來了,他方來掛單,你想,掛單十方的雲遊僧,十方掛單的雲遊僧,那麼他們一天的雲遊參訪其實很辛苦,來到寺院裡邊,那麼最起碼十方叢林,你要給人家掛三天單,大家知道叢林裡面分十方叢林和子孫叢林,那真正的叢林十方才能算叢林,子孫我們常規叫子孫廟,就是師父傳徒弟,徒弟再傳徒弟,傳他的徒子徒孫,這樣的話那你肯定不像十方共住,用規約,用規矩,來各司其責,沒有這個。那麼這個時候,他就老是來謾罵外來的掛單比丘,結果生到鬼道裡面做了鬼,結果口中還有臭蟲,雖然身上有光明,他是持戒清淨,但是口裡面的這個臭蟲就往出吐,一說話就往出吐臭蟲,那我們現在比他還好點,頂多這個唾沫點子亂飛,這就是說惡口的果報。
而且這種妄語大家最有名的,你看秦國有一個大變法家叫做商鞅,商鞅變法是最有名的,可是大家知道商鞅最後是怎麼死的嗎,被五馬分尸了,為什麼,就是他當時失信於魏國,把魏國的公子給騙了。他本來是魏國人,最後大概是覺得懷才不遇,到了秦國,到了秦國以後就為秦王效力,結果兵不厭詐,那麼這個秦國在吞併六國的時候打魏國,魏國派公子卬來跟他打仗,他就給寫了一封書,寫了一封書信說,我曾經在魏國,他們倆共過事,你來咱們好好商量一下,不要動刀子動槍,結果果然公子卬就比較就大概是講信義,就真的來,結果來了以後,他就把人家給收拾了。
那麼這些都跟他最後被五馬分尸,到了秦孝公的時候是變法,可是到了秦惠王的時候就覺得說這個人不地道,從魏國過來的,最後把魏國的公子,就受了這個果報。所以果報現前的時候,雖然說兵不厭詐,可是果報現前的時候也是業不厭報的呀,它就來了。我們現在很多時候,修行人也有這種在口業上,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真正你的心地沒達到那個時候,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修法或者修行狀態的表達是一種錯誤的認知,錯覺。
比如說,可能這個人,他的脾氣比較暴躁,大家就覺得,這就是大丈夫,他有承擔,就以這個火氣為承擔。比如說他這個人很我慢,什麼都看不起,這個事我來,其實是我慢作祟,大家也以為說他能夠替大夥好像出面,也覺得有承擔一樣,都是一種相似的,不是真正的承擔或者氣魄,乃至有時候以機詐為機用。大家知道機用是什麼意思,機用就是說你的根本智慧開了以後,用方便善巧的後得智慧,方便善巧地去引誘度化眾生,這不是你當下說,你這個人很奸詐,世間的聰明能把這個事一下子給擺平,好像很有能力似的,這個跟那個兩碼事,可是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就把比較狡詐的人說他有聰明,有智慧,他能把這個事情搞定,很多時候我們人堆裡面不都這樣嘛,把打妄語叫做方便善巧,控制不住就說謊話,完了以後大家相視一笑,這算是方便妄語吧,方便善巧吧,不要那麼執著,淨說這些話,太多了,所以口業就守不住。
昨天在授八關齋戒的時候也說起了,有的同修在(微)信上問我,說是否受了八關齋戒以後,受戒以後,就不能說話?我說你這個佛制的八條戒沒說不能說話,你怎麼能替佛制戒呢,佛沒說不能說話,你就不能自己創造說不能說話,他說在其他地方受戒,受八關齋戒的時候,廟裡面的常住師父告訴他不要說話,我說你要止語是可以的,為什麼呢,因為止語也算是一種修法,很多這些比較苦修的禪和子,他這掛個止語牌。
曾經我們在佛頂山住的時候,在普陀山,我們閱藏樓的師父就掛一個止語,他不想跟別人造口業,而且他並不是說會犯這個惡口綺語,就是他不想打閑岔,覺得那是浪費時間,耽擱人家念佛或者參禪,他要誦經閱藏,那麼出來打飯的時候,有的那好事者喜歡就湊上去,說兩句等等,他不願意浪費這個時間,所以他貼個止語牌子。
現在我們有時候,這個我特別加幾句,就是止語不是誰時時刻刻就隨便就止語,這止語要很大的定力,而且你也要給人家造成一個方便,覺得說能理解的情況下,你再修這個法,也就是說到道場裡面,到廟裡面共修的時候,這樣還可以,你在家裡面你回去掛一個牌,你說你今天好好出去受了個戒,學佛學得不錯,你回去誰都不說話了,世間人認為你不理他,是他把你得罪了呀,你這是替佛弘法還是敗法,所以大家要知道這些,這才要認識到一些善巧,所以就是說在這個上面我們要了解到。這就是口業的過患。當然我們在這裡講到妄語的十種罪,和十善業道裡面講到的不妄語的十種功德,你比如說打妄語的人口氣常臭,那麼不妄語的人口氣常是清淨,像這優缽曇花一樣。打妄語的人就是善神就遠離你,一般都是這些非人得便,可能給你遭災,或者奪你的精氣,打妄語的人善神看著特別討厭他。
那麼如果不妄語的人,就是為世間人所信服,相信的信,折服的服,你說什麼話人家能聽的進去,你這個常打妄語的人,你就算你說得天花亂墜,是這麼個理,有這麼個事,沒人聽,都不信你,這就是自業招感。雖然出的話是實話,人不信受,這就是打妄語的人。如果說常說妄語的人,你比如說有智慧的一些人,咱們今天說好幾個朋友同事在一起聚會,人家幾個比如說在那說什麼事的時候,你都插不進去嘴,人家要決定一個大的事情,比如討論一下決定一下,你再插進去,人家會討厭你,你下意識就覺得這個話你插不進去,人家在做參謀的時候,你根本說也說不到點上,等於人家在謀議的時候,你檔次上不去一樣,總是把你撇在一邊,可是如果不妄語的話發言,隨便說一句話會被別人引用過來,說誰誰誰,人家是這麼說的。
大家都相信他說的是對的,就這麼一個功德,所以發言成證,就是他一說話,就成了別人取信採信的證據一樣,你看這就是功德,人天敬愛。常說謊的人惡名流佈,常被人家誹謗,不說謊的話就是大家,因為用愛語安慰眾生,大家都會對他產生敬愛之心,他自己也很歡喜。因為不說謊的人,他言多必有失,不說謊,他說話沒有失誤,心裡常歡喜。可是打妄語的人,他常常憂愁苦惱,常心裡自然而然就會憂愁苦惱,種下的也是將來遭人誹謗的因緣。大家你看生活中隨便觀察一下,有的人他就沒得罪誰,大家都不對他好臉,一說起就把他作為一個典型,在那橫加指責,他怎麼弄別人就不待見他,這就是打妄語的果報。所以特別是說死了以後入地獄,再出來以後還是造這個誹謗的業。
再一個,假如果我們說從兩舌,不兩舌的人,如果你能在兩舌上持得好,能夠得五種不壞法。因為大家想兩舌是個什麼概念,就是壞人家的事,你把人家的關係給壞了,你把人家的好事給壞了,你把人家的善法給壞了。那麼你不壞人家的,不去兩舌的話,就得五種:一個是得不壞身,就是身體比較健壯,其他任何的災呀難呀不會能夠侵損到你。第二得不壞眷屬,這個大家能理解嗎,什麼叫做不壞眷屬,就是有的人跟著你輔佐你,助手護持你,那麼他是心甘情願忠心耿耿的,有的人他可能某種利益把你綁定在一起的,有的人能夠盡形壽一直跟著你,可是有的人跟一段時間,他就覺得不對勁,為什麼,這都屬於不壞眷屬,無能破故,就是他忠心耿耿地跟著你,其他人再怎麼跟他說,你的不是或者怎麼,他都聽不進去,還是信仰你,這也是不兩舌的一個非常好的果報。
第三個得不壞信,就是我們講話的時候,一開始人家都相信你,後來慢慢有的人就說他是這樣子的人,不能夠相信他了。可是如果不兩舌的人,人家一直會相信你,哪怕別人在從中說,他說的不對不對,他就說,他會都覺得說,我說他還是有道理,這個人值得我相信的,你看種種的點點滴滴無非都是過去的因緣,誰都逃不出因緣,我們生活面對的這些一切遭遇都是因緣。還能夠得不壞的善知識,什麼叫不壞善知識,就是你的福報可以支撐著你這輩子遇到一個,比如說學佛吧,正知正見的這樣一個引導師,但是有時候由於我們自己福報不夠了,就是橫看他,豎看他,就是過失,就是不順眼,就走了,走了很可能來了一個騙子或者什麼,一聽就聽進去了,這等於說你的善知識壞了。所以不壞善知識,就是不兩舌的果報是什麼,誰來欺誑你,你都不會受他迷惑,一直能夠跟到正知正見,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不會生譏嫌,不會生捨棄心,這些等等都是屬於不兩舌所得的不壞法的果報。
給大家這麼講一講,那麼我們再對應自己的因果中的話,有些就可以懺悔,對吧。有些果報現前的時候可以懺悔,有些人家覺得有這樣的功德我們可以隨喜,你就在因果裡面就深知這是怎麼回事。你要知道,如果把因果明瞭,心地也就明瞭,因為心地無非就是因果,前因後果,所以這是一套事。還有不惡口,假如果你不罵人不惡口的話,能夠成八種淨業,清淨的業行。第一個比如說言不乖度,大家見過這樣的一種人,他在那就不分場合,只要他一出口,別人都心都揪在嗓子眼,害怕他又今天說出個不成體統的話來,別人都替他擔心,有這樣的人吧,我們俗稱叫做大嘴巴,大嘴岔子。為什麼呢,就是他一說出來就有違分寸,如果不惡口的人就不會犯這個過失,言不乖度,就是不會有違於這個度量正適合的這個分寸,不會有這種現象。
再一個言皆利益,但凡他說出的話都是有利於別人的,無義語的戲論的什麼他不會說,這是(不)惡口的八種淨業,戒掉。而且言皆契理,就是他能說到點上。我們有的人掰開了,揉碎了,反過來正過去,他說不到點上,很怪,他就繞這個圈說,把這個事情說不到核心的痛處,別人也聽不進去。可是有的人,你看著他在旁邊不發言,這樣呆了半天聽你們說,他發言的時候,三言兩語就把這個事情給說對,應該怎麼處理,應該怎麼面對,這就叫做言皆契理,言詞美妙、言可承領,言則信用等等這些,都屬於是八種淨業,言無可譏,譏諷的譏,就是他說的話別人不會嘲笑。這就是屬於不惡口所成的淨業,所以大家想想,一個口業,你看,耽擱了我們多少光陰,造了多少惡業。
為什麼佛門裡面說,少說一句話,幹什麼,對,多念一聲佛,就是從這裡來的。好,我們對於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後面還是一樣的,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如果我們能於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還是自己修自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五惡五痛五燒告訴你,但是還是你得在五惡五痛五燒大火中,自己能夠不為眾惡,獨作諸善,這樣才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好,我們一起把經書再拿起來,我們讀這個佛言其五惡者,這一段比較長,一直到一百頁的是為五大善也,找到了嗎,一起來:
佛言: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家室眷屬,飢寒困苦。父母教誨,瞋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取與無節,眾共患厭,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之心。貧窮睏乏,不能復得。辜較縱奪,放恣游散。串數唐得,用自賑給。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不識人情,強欲抑制。見人有善,妒嫉惡之。無義無禮,無所顧難。自用識當,不可諫曉。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欲殺真人,斗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六親憎惡,願令其死。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癡蒙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惡逆天地,而於其中,悕望僥倖。欲求長生,會當歸死。慈心教誨,令其念善,開示生死善惡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苦心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窮方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數之自然,應期所行,殃咎追命,無得縱捨。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好,大家來看這一段,這一段開始就是講到說,我們剛才講了,其實後面講酒的這一段,我們先跳躍著看一下,你看這裡只有說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其實就是這一句而已了,因為一般我們也會覺得說,這是講到五戒殺盜淫妄酒,其實這一段的正講是什麼呢,講的是前面的貪瞋癡,不是在前面有一個總括嘛,對吧,總括完了以後,又開始講到殺盜淫妄這四種身口之業,從這一段開始主要是講什麼業呢,講什麼?意業之業,意業之惡了。大概有十二個小段來進行說明,前面殺盜淫妄的身口之業都是由什麼有的?都意業而引發的。所以大家來看,這我們貫一遍就可以了,因為這段呢,這個文字上比較淺白。佛言: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徙倚就是說徘徊不定,天天就這樣子,也不上進,也不圖進取,不奮發圖強,就這樣。
徙倚懈惰,不肯作善,這是指的什麼呢,懈怠之相。治身修業。你看,說這個世間的人雖然眾苦充滿,可是大家都自己不振作起來,你們有沒有這個心性上的體悟呢?為什麼說心力又不足了,這段時間又退了,沒好好做功課,沒有到廟裡去拜拜佛做義工,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徙倚懈惰呀。大家知道我們的這個業力業行呀,現在就在這個水平上,那麼依附在這個水平你就會很舒服呀,你就覺得很暢快,一落停了就覺得自以為是的一種輕鬆自在,其實是陷到業行裡邊去了。所以真正的一個用功的修行人,你看為什麼人家忙的都掛個止語牌,都不跟你說話,生怕再一不小心就陷進去,美妙地去生活,本能地去活著,這都不對,這個真正地修行用功的人呀,諸位也是修,咱們都是道友。真正地進入這種大的修行境界,菩薩的這種加持起來的時候呢,他的心是非常,在用功辦道的(時候),至少有一個相對的過程階段中,是非常累的。
這種累不是說他要做這個什麼事兒或者煩惱,他就覺得說沒停沒靠兒,就讓你懸浮在那兒,就讓你體悟這個應無所住,可是你住慣了呀,你住慣了在妄想中你就覺得舒服,那麼讓你提起來正念就覺得不舒服,所以自然而然就徙倚懈惰,不肯作善,因為你作惡作慣了,無記慣了,讓你作點兒善,你得主動出擊呀,累啊,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得過且過,不肯積德修善,而去身體力行,行這個十善業道,這是指的懈怠之相。
下面又是瞋恚之相,大家來看,家室眷屬,飢寒困苦。父母教誨,瞋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誰家有這麼一個生下來,那就真的是倒了霉了。你看,家裡的成員也不務正業游手好閑,有時候真的我們說,可憐之人,怎麼說,確實有可恨之處,你有的這些窮苦日子過得丟幫跌底的,他有的就一家子特別懶。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就是鄰里鄰居,有那個家裡日子過得很不好嘛,可是他就懶得就是連鍋碗都不想洗,你們能知道那鍋碗不想洗到什麼程度?鍋做完飯了,就碗放在那兒,幹了嘛,幹了就跟鍋巴一樣,下次再給舀湯,盛面,再一次一次能弄得這麼厚,而且一進到他們家,就是那種給豬熬泔水的那味道,這我小的時候有印象,這就日子過得很丟幫跌底,小孩也是鼻涕呀,髒的臉都不給洗,小辮子也不給梳,那我們那會兒縣城裡面有這樣的人,為什麼呢?這就是說不上進,游手好閑,導致飢寒交迫生活困苦了。
結果呢,還這樣的家裡你發現了沒有?越這樣家裡的孩子他還越是個寶,他不教育他們就只一味地去慣,慣得他完全就沒有一點點仁義道德,所以是什麼呢,你看,父母教誨,就是再等你想起來的時候,想說他兩句,晚了,長大了,逆聽了,開始什麼,不肖子嘛,這開始不但不聽,反而以怒目抱怨發火來回應你,這個時候你已經拿不住他了,打也打不動了。那怎麼辦?言令不和,違戾反逆,就是以反抗的態度對待父母的說話,和給他說的一些命令,就像冤家對頭一樣,所以導致不如無子,這不是有的時候都說了,說我怎麼生了這麼一個逆子,還不如沒有,這是指的瞋恚之相。
再第三個是貪慾之相,取與無節,眾共患厭,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把家裡面的家產給敗光了,然後呢,又不得不到親友那兒去(尋求)幫助,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只好怎麼樣呀,到處去借嘛,跟人家要,對吧?取與無節,眾共患厭。就是大家一看他這樣,都討厭他,恨不得就不想跟他打交道,你走的遠遠的,家裡的家族的上下人都討厭他,對親生父母也是忘恩負義,由於他這樣的話,那麼自然而然會引發說,你看這裡說眾共患厭,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之心。貧窮睏乏,不能復得。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得不到親友的幫助了,慢慢大家對他心寒了,這樣的話,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從事比如說障礙別人,來取得利益,這裡的辜較縱奪,這個辜較是什麼呢,就是說障礙別人正常的交往或者買賣,他從中自取其利,其實有點像我們現在說的什麼呀,就等於說吃黑一樣,就是中途把人家給什麼呀,就是給倒過來,強奪過來,你看後面也是,說這個縱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以強取豪奪嘛,非正當的手段。
放恣游散。串數唐得,就是說一旦稍有了點兒收入了,又不幹了,只要兜裡有了點錢,你們常會不會在抱怨的時候說,就不能讓他兜裡有錢,只要兜裡有點兒錢又開始放浪不羈,恣意遊樂,沉迷於酒色財氣,長期以往習慣成自然,總是想不勞而獲,這樣的話,慢慢地會怎麼呢,就是串數唐得。唐得是什麼意思,
就是不想去付出,白白地就拿到手。那麼生活全靠這樣的這種勾當來什麼啊,自己給自己賺所要用的費用,用自賑給,就是說自己給自己,這個賑,不是我們常說賑災賑災嘛,就是自己給自己作為提供給這樣的吃穿用度,只能夠用這個方法來了。
後面這幾句呢才叫做飲酒之相,你看這裡是指的貪慾之相,前面就是懈怠、瞋恚、貪慾,那麼飲酒這裡才其實就代表愚癡,貪瞋癡嘛。所以是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就是這種沒有理智的人,慢慢他自然而然就跟酒色財氣緣分越來越深,每天喝得酩酊大醉,貪杯,喜歡吃好的,飲食無度,同時你看肆心蕩逸,就是說肆無忌憚地遊蕩娛樂,總歸都是酒肉之交,酒色之徒嘛,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不是這樣子的嗎?不知曾幾何時,就開始有了歌廳,有了酒吧,有了舞廳,你們還記得嗎?曾經的年代就是叫個食堂,一進去這麼一大張桌子,對吧,你點了一碗,炒幾個菜一碗飯,或者煮一碗面,煮一碗餃子就行了。
那現在一進去慢慢就有了包廂,有了KTV,還有小姐,這都是一樣一樣地來的。那麼慢慢這樣,自然而然就到這種地步,就開始什麼,喝得酩酊大醉了,你的做事能有理智嗎?你說多少事就是因為喝醉了給捅出來的?為什麼佛制戒,制酒戒呢,這裡講到的魯扈抵突呀,就是經常跟人家發生衝突,甚至打打殺殺的,魯就是粗魯,扈就是飛橫跋扈,抵就是牴觸,突就是衝突,你看這用詞用得挺簡練的,挺精簡的,就是這樣子的。
我記得我在家的時候,這講五惡五痛五燒,不由人想起曾經的歲月,在家的時候,我有個堂兄他就是這樣,開著餐廳,人家還沒來吃飯,他自己就先醉了,每天都必醉,醉了以後,平常呢人都不是那,我們常說的是那種橫行霸道的人,只要一醉了以後,老子天下第一,就動不動有時候就拿著刀子在那兒,就這樣來回揮,就是逞那個二百五勁兒,終於有一天呢,碰到冤家債主了,碰到了另一個吃鋼咬鐵的,兩個人都醉了,就在這兒就杠上了,他拿著刀子,被那個把刀子給拿過去,劈裡啪啦就把他肩膀,這兒的肉就這麼深的口子給砍開。
我記得當時我還歷歷在目,到醫院去縫嘛,我在旁邊,在那個手術檯上我都暈血,就拿那個針在那兒(縫),他的身體也胖,我那會兒一個念頭,說這人跟豬有什麼區別?真是這樣子的。可能這是講到台面上說了,現在你們可能也聽過我講,後邊直至人家給大卸八塊地給害死了,這就是酒的過患。西北那邊的人確實是,從西北內蒙那邊都是喝的烈性酒,那酒都是50度以上的,所以說飲酒的過患佛為什麼制呢?首先飲酒,飲酒在論典裡面有三十五種過失,把你的財,就是你的現世的物資,讓你快快地就沒有了,因為你天天吃喝慣了,我不知道你們,現在都市里面可能事業心強,沒有那個,在那些一般生活節奏慢的地方,他不吃不喝他沒事兒幹,所以從下午開始就一直能夠吃喝到晚上,就在那兒你來我往,猜拳打杠子就是這個,這就我從小生活在那縣城裡邊,就是這樣的情形。
所以慢慢慢慢,大家的生活水準不一樣,你們家有點錢一頓兩頓還能吃得起,他得跟著陪,陪著的時候你可能收入跟不上,最後就借錢借得路斷人嫌,到處欠了一屁股債,就是財物就虛竭了,這是佛說的你看。二個眾病之門,喝酒喝得多了容易生病,丑名惡露,就是誰都說起說他們家有一個醉漢,人人都覺得你不是個好人,不是個正常人,不太跟你來往,應得到的物得不到,所得到的物會散失,這是飲酒。而且喝了酒以後到處都是知心朋友,把你那壓在心底的話,全部給他傾訴了,有一個過失叫做隱匿之事盡向人說,全部傾訴完了,問題是這個人心是無常的呀,等你發現他開始又向別人傳播,你倒霉了,這都是飲酒之後幹的事。
身色壞,體力轉,就是身體的力量越來越少,而且喝醉了以後,酒醉後多有過失,都有憂愁的根本,醒了以後又慚愧,覺得說再也不喝了,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到了下一次依然又去了,就跟有癮似的,我們常不是說那個叫做什麼酗酒嘛,確實是這樣子的。而且朋黨惡人來的多,賢善的人你交往不到,就是這樣子。你看一個正派的人或者什麼,見到喝酒喝得東倒西歪他都非常的厭惡,不喜歡在這一類人裡面,這就是人的一個福報德行,這是飲酒之相,那麼時間關係我們也就不多說了。總歸有三十五種過失,最麻煩的一種大家要知道,這個我特別說一下。
飲酒有一個過失的果報就是說,生在癡狂人或者癡狂處,能聽明白吧?大家看到有的人就是天生就瘋瘋癲癲的知道吧,天生瘋瘋癲癲的思路不清楚,有時候就跟那個犯神經一樣,這些人呢常是癡狂的這種因啊,可能就是前世什麼,你是個酗酒的醉漢,因為你一喝酒不是神經就麻痹了,就傻瓜一樣,你看佛那會兒有一個人,他的佛弟子裡面平常有神通,能夠降服這個大象,能夠降服狂亂的大象,還能夠降服天龍,龍,結果有一次喝醉了以後在路邊躺著,佛就跟其他弟子說你看,平常說他能降服大龍大象,說這會兒他連個螞蟻都降服不了,這個時候這就是飲酒的過患,這是飲酒之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不識人情,強欲抑制。見人有善,妒嫉惡之。這是指的什麼呢,嫉妒之相,妒嫉之相。愚癡的人呢他不明白一個人的窮富貴賤呀,他是各有前因的,對不對,你看我們也在人世間碰到這種人,他就是只要人家稍微比他們家好點,工資高點,小孩的成績好點,家裡添置了件什麼東西,他馬上就開始說上了,就開始不高興了,就這一類人很多。為什麼,不能見到人家勝過自己,
然後就下意識地貶低,強制地抑制別人,或者見到別人做好事,有意的起嫉妒憎惡的念頭去阻止等等這些,這就是嫉妒之相。見人有善,妒嫉惡之。再後面來看,你看這裡講到的是無義無禮,無所顧難。自用識當,不可諫曉。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這是慳吝之相,慳貪吝嗇,就是這裡講到的說不講仁義道德,無義無禮,就是沒有個人情來往,這都是說的咱們生活中。還有一類人,愛財如命的人,你們身邊有嗎?守財奴,他到了什麼份上?別人家,誰家沒有個婚喪嫁娶,對吧,從世間法來講,行個人情份子錢嘛,你們不是現在叫,他就愛財愛到說,把所有這些禮節他不跟別人來往,他就一個人就這樣,反正你也別請我,我也不到你們家來,我也不辦這事兒,就這麼個人。這就叫做無義無禮,無所顧難。
就完全沒有顧忌到他人的困難,認為有錢就得自己享用,不給別人,乃至不給家人都是理所當然,所以你看這裡說自用識當,不可諫曉,就是別人來勸化他根本聽不進去,頑固不化,不但對家親眷屬是這樣,日用所需完全都不顧,連父母師友的這種基本的來往義禮他也不搭理,不來這一套。這就是慳吝之相。
由於種種的這種,你看結惡到最後一個,就是身口意三業皆是惡相,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你看到了最後,為什麼在輪迴中,我們常說沒有佛性的人叫做什麼,一闡提對吧,聽過這個詞吧,一闡提怎麼來的?一闡提就是他沒有佛性,他一點善法,一點智慧都沒有,這就叫一闡提。最後發展的說,犯五逆十惡重罪,怎麼發展成來的呢?就是在我們因果輪迴中,不知道哪一世的第一念,惡念生起來了,再沒有修善法,生生世世這樣下下下,一輩子不如一輩子,最後就發展成一闡提,身口意三,沒有一點點不是惡,顯現不出來一點點善,曾無一善。這是這個相。那麼這是從前面的貪瞋癡開始,節節敗退導致到這樣,追溯他的源頭開始是哪裡呢?從這個邪知邪見,下面開始講邪見之相,從邪知邪見導致他的邪知行為,由邪知行為再傳達邪知邪見。
所以大家來看,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他是不信的,不信三寶,其次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也就是說不信三寶,不信諸佛所說的大小乘的經法戒律,那麼不信行道可得度世是什麼意思?不信有聲聞羅漢有這樣的聖人,有緣覺有解脫的聖人,有菩薩或者有佛這樣修的聖道。也不信死後神明更生,根本就不相信有生死這回事,何況說能夠了生脫死超越輪迴,都不信,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這就太差勁了,是吧。你看我們有時候遇到的人,雖然他不能夠完全相信因果輪迴,但是一般我們說善惡報應,還有的人是能夠首肯,他覺得這個還是講的有道理,有助於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這種道德,這裡講到的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
現在我們有時候這種迷信呀,你們發現了沒有,雖然號稱說現在是什麼這個時代那個時代,好像有時候迷信的人比古時候都多,發展到科學技術時代了,迷信的人比古時候還多,非常固執,為什麼大家知道麼,這就是種煩惱無明堅厚的表現,你怎麼也給他,他這個心就打不開,不向你敞,綁得死死的,而且我們真是說鐵石心腸一樣,你就那麼苦口婆心地跟他講,他就沒有一點點首肯和認同的,一念那個呼之欲出的那個念頭都生出不來,非常麻煩也很可憐,那這還算好的了,再往下發展就更麻煩了,由於這邪知邪見,就開始造五逆重罪了。大家來看,欲殺真人,斗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六親憎惡,願令其死。你看就到了這地步,這些大逆不道的人窮凶極惡,首先他要殺害有道的聖人,那麼大家要知道,五逆重罪都知道,第一個是什麼,殺父殺母對不對,這裡說欲害父母兄弟眷屬,殺父殺母,第三個殺聖人,也就是殺阿羅漢或者殺菩薩乃至佛嘛,這裡講到的欲殺真人,這個真人不是道教的這個真人那個真人,就是指的聖者。
欲殺真人,這是指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然後出佛身血,對吧,那這裡講的欲殺真人裡面也包括出佛身血。還有一個什麼,破和合僧,就是這裡講到的斗亂眾僧,就是用種種手段離間眾僧,使這個六合的僧團發生斗亂,破和合嘛,所以這就是指的,我們講到的五逆之相這幾句話。現在雖然我們好像殺聖人呢,好像聖人也太少了,上哪兒殺去呀,但是殺父殺母的好像越來越多,頻頻地見到諸報道,不知道為什麼,而且在動物界呀,還有一些動物,你們知道它是天生就是說,把它生出來以後,它長大的條件就是把父或者母給吃了,在《楞嚴經》裡面也講到這種眾生,對吧,你說這個就有可能是那一類轉的,他們的這種業力就投身到那兒去,所以說這是做五逆之相。
後面再說繼續說愚癡之相,大家來看,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癡蒙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惡逆天地,而於其中,悕望僥倖。欲求長生,會當歸死。這是愚癡之相,就是他的心意是閉塞的,然後呢還給別人,自以智慧是什麼呢,就是自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洋洋得意地活在世間,有這樣的嘛。然後他從來也不考慮說,這個作為為人一世是從哪兒來的,死了要到哪裡去,或者也不會依順著人倫道德做一點仁慈的心,利他的事,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做的與十惡業相應的,與人不仁,與事違禮。
所以大家看,這裡才講到的說不仁不順,惡逆天地,大家要知道人跟天和地共稱叫做什麼?三寶啊,三寶是佛法僧,人與天地之間共叫三才,那就是說我們人呀,應該與天地要齊名一同稱名的,可是他不仁不順,惡逆天地,就是有違自己與天地齊名的這種靈性,而於其中,悕望僥倖,還想再希望獲得長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了,所以說會當歸死,將來必要下墮的,遲早有一天的事兒。那麼後面的就是說,世人對佛法的不信之相,你就碰到這樣的人慈心教誨,令其念善,開示生死善惡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你想嘛,你就是說湊著這個時候給他講幾句,聽不進去,說生死輪迴善惡報應,這是自然而然的事,這只是佛陀的一個說明不是創造,他覺得你們佛教給我洗腦來了,不信受,而不肯信之。
結果臨終的時候呢,第十二種相就是臨終的時候,後悔莫及之相了,怎麼樣呢,苦心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可是呢,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窮方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死的時候才後悔了,為什麼咱們民間常有一句話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怪得很,真的我們一輩子這種業力呀,就跟來消一樣,發揮一樣,如果你發揮得差不多,可能要重洗牌了,確實人死的時候有預兆,我現在回想有幾次經歷等等,就比如說我們在家那會兒,不是家族裡面,包括我自己的父親,也有叔叔伯伯這些人,老人們哪,你要知道那個年代,老人們就是,一個是沒吃沒喝過來的,非常吝嗇,知道麼。
捨不得錢,捨不得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那麼再一個呢,有的那老人家一輩子吃苦,養的妻兒老小一大堆,性格很怪,抽個旱煙袋,或者說一不小心就開始,就把這些子孫們罵上了,劈頭蓋臉地罵,性格很怪,有時候就越老越怪,怪得就跟個孤家寡人一樣,別人沒辦法跟他溝通,甚至有的後來得了一些高血壓腦血栓的,性格就更暴躁了。
但是好幾位臨終的時候我在旁邊,就發現很詫異為什麼,他的眼睛裡面突然間就柔和了,就不跟你那麼對著幹了,就覺得說也就這麼回事了,差不多了,就跟說,要知道自己要走了一樣,確實如此。有的跟兒女平常,你比如說可能性格上相杠的這種性格,常子女都不能去看他,都不來往一樣,到了那個點兒,子女去看他的時候,兩個四目相對,在那兒還淚流不止,就不知道怎麼了一樣,後來我現在真是想起來,這就是什麼呀,就是說大命將終之相,還確實如此。可是呢,那一輩子問題是什麼?你這會兒一輩子的業力已經鐵板釘釘在那兒了,所以叫做悔懼交至,臨窮方悔,沒辦法,悔之於後。就是感到後悔恐懼的時候為時已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呀。
大家知道提婆達多那會兒害佛,他的親師父,那他就拿起石頭,想把佛給砸死他做新佛,就這麼一個人,臨死的時候又墮地獄呢,很想念一句南無釋迦牟尼佛,可是念到南無的時候就下墮了。他臨死的時候,非常,就是說業報看見要來的時候呢,就想念,稱一下南無釋迦牟尼佛,稱他本師的名字,沒有福報了,稱不起來,所以你看臨終的時候,能夠念阿彌陀佛念起來這是要福報的,要叫我們平時要積累要念,要信呀。
這是將何及乎,再下面就看到說,天地之間,五道分明,一直到是為五大善也這一段。這一段後面就是講到的意業的惡報。主要講意業的惡報。你看首先是講因果的自作自受,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這就是說五道果報是分的清清楚楚,唯我們自心所現,那麼理論上來看上去是廣大難以知曉,可是如是因,如是果是絲毫不爽的,沒有人可以替代。那麼業報既然是無人替代的,屬之自然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業報,它是法爾如是的,這是佛告在場的聽法眾,包括我們,是佛在這麼講啊,說自然如此的,自己作善業作惡業因緣會聚的時候,就轉型為苦樂的現象,自作自受。所以說如果你造的是惡業,那麼殃禍就會追隨著你的生命,讓他遭受到報應,絕不會,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殃咎追命,無得縱捨。
絕不會這個業報棄你而去,把你給赦免掉,赦免不了,一定會跟著你。那麼前生凡是行善的人,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就是說如果上輩子行了善了,這輩子還能生到尊貴家,這就叫從樂入樂。再加上如果能夠修行明白心性智慧的話,一念念佛,得生淨土就能夠超凡入聖,這叫從明入明。那麼相對來講,惡人當然就是如此了,過去的惡因,招感的惡性循環,今世還是生到卑賤的家裡邊,困苦的家裡邊,苦上加苦,不信佛法,不作善業,死後流轉惡道,就是從冥入冥。這裡說從樂入樂,從明入明,從冥入冥,各自找你的路吧,樂和冥來講是世間的善惡因果報應輪迴,明來講是解脫往生西方,就看你到哪兒去,為你一心所造。那麼這個道理,這個狀況,這個節奏,這個展示誰也不知道,只有佛能夠知道。誰能知者?獨佛知耳,就是說可能菩薩都看不全,就是這個究竟的這種從樂入樂,從冥入冥,特別是從明入明,這樣的話為什麼,只有佛能夠授記嘛,那麼佛就知道說你什麼時候解脫,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成佛,什麼時候度眾生,你的法是什麼法,能夠住多少世,這就叫從明入明,這就叫獨佛知耳,只有佛對這個道理瞭如指掌,才把宇宙的真相告訴世人。
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為什麼呢?奈何世人愚癡信仰受用的很少,還是繼續怎麼呀,繼續埋頭造業,所以說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呀,三惡道永遠不絕,這樣的人難可具盡,就是世間的人就是這麼個樣子,你是數不完算不盡的。這數不完算不盡,難可具盡什麼意思呢,就是眾生多得數不完算不盡,輪迴生生世世次數多得數不完算不盡,都在其中。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所以自然有這個惡果,自然而然的惡果,苦惱無量輾轉在這個三惡道中,生生世世難得出離,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
後面這一句就是大家都看到它的分別相了,就是有這裡講到的說,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看到了嗎,那我們再翻過來你看,比如說看第四,四大善的時候,譬如大火焚燒人身。就在前一頁的同一個位置,看到了嗎,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什麼,對,正行,這就是正念和正行的差別,前面是指的身口之業叫做正行,這裡是指的要從意業上來根本拔出你的意業裡邊的惡業,所以叫做端身正念,這是有差別相的。那麼前面叫做獨作諸善,這裡叫做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這就在意地上來下功夫。
意地上來下功夫,你看言行相副,就是表裡如一嘛,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和口中間沒有彎,不要轉彎,不要有代溝,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這是講到的五大善。
所以大家看這一段裡面,主要講到是意業的貪瞋癡,前面是身口業,這裡主要講到的意業。那我們再依著《十善業道經》,給大家介紹一下貪瞋癡的因緣果報。假如果我們能夠不去貪,不去瞋恚,能夠不去愚癡就能夠成就,比如說不貪慾的人成就五種自在,沒有貪慾的人。我們設想一下這個因果的運作,你說當我們貪的時候,假如果我們現在演一演說我們很貪,就對一個東西特別執取,對吧,對一個東西非要得到不可,左思右想,種種算計,這個時候人的身心世界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態?
一定是什麼?這樣的對吧,就是綁得緊緊的,他不是一個放鬆的狀態,所以大家要善明因果,他就是這樣子。所以說等你貪慾熾盛的時候,你其實心裡呀,就對著那個追求之物,把全身都綁得卯足了勁兒的這種不放鬆,那麼這個業力種下去,將來就是什麼,你的身口意都不自在。所以不貪慾的人成就的五種自在,第一個就是三業自在,諸根具足,身口意三業很自在,很放鬆,我們現在講的很豁達,很無所謂,這就是一種福報。大家知道人的稟性,我們自己,包括我自己也是修行人,對自己常反觀,為什麼人家福報大的人,不一定是在錢多錢少上看,他很快樂,他很坦然,他不糾結,這個福報小,或者過去這些,就是這些偏門業造的多的話,他就無故地尋仇覓恨,命格裡面都自己克自己,好好的日子他不能過,他就一定要糾結,很多這樣的。
所以這裡第一個,三業自在,諸根具足。第二個不貪慾的人成就第二種自在是什麼,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就是你的東西輕易不會被人偷走搶走,因為你不貪呀,你不貪你肯定不會去犯盜業,不與而取嘛。以前的祖師們,把一雙新鞋給掛在城門上,三個月沒人動,進進出出鄉里的人窮得很,赤腳的有人走,就不去拿他的鞋,為什麼,他說無量劫來我持盜戒,不貪,這就是因果。所以財物自在。第三個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就是說需要什麼的時候啊,正好你不多不少你需要什麼,覺得想要個啥的時候,就來了,出現個說我這會兒有個人來幫幫我做一下這個事,這個輔佐你的人就來了,說能不能來點錢或者什麼,讓我把這個事情這個關口過去,就來了,這就叫不貪的人福德自在。
那麼如果你不貪慾修得好,能夠在福報上進一步積功累德的話,就能夠王位自在,當皇帝,現在我們不當皇帝,古人就當皇帝,當皇帝,皇帝裡邊也分三六九等的福報。你看為什麼乾隆老兒,自己還非常主動地把皇位讓出來,為什麼,他說他不能超過康熙,康熙是他的爺爺,對吧,他說康熙應該是當了多少年,六十年,那他就說我不能超過他爺爺,他自動就把皇帝讓出來,然後還在宮裡面建了一個太極殿,天天在那兒弄個什麼水系,還把酒放在上面水飄過來了,吟詩作對的,天天在那兒過太上皇的生活,這是需要福報的呀,當皇帝有的也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就在苦中,江山社稷呀,為什麼乾隆他就有這個福報呢?所以說這裡講到的什麼,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
世間的一切的這種貢品都就給你來了,為什麼,因為你過去不貪,是不是乾隆時期,康雍乾盛世,乾隆時期的這種古玩呀什麼最盛,大家都在這個上面,就是說收藏這些,乾隆他自己就寶貝很多,你看他蓋那個印章,那故宮展出來都是他的最好,最值錢,所以這就叫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第五個自在,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這能聽得懂嗎,就是你只想吃個饅頭,他就給你弄來十種餡的包子,知道吧,你本來只想吃個饅頭,結果所獲之物過本所求,你本來想吃個饅頭,超過你根本的原來想求的百倍殊勝,這就叫不貪慾成就這五種自在。
那麼如果說不瞋恚的話,不發嗔恨心,遇不順心的事,受人侮辱的時候呢,不要懷恨於心的話,能夠得八種喜悅心法,就是心裡能夠喜悅,比如說沒有損惱心,就是讓別人不高興,搞得自己也不高興,大家都不高興,有的人就有這樣的氣場,他一在大夥兒就高興不起來,放鬆不起來,這就是過去的瞋恚心比較重。還有無瞋恚心,無諍訟心,就是別人怎麼樣呀,他素質比較好,不會就為了點點滴滴雞毛蒜皮的事,就跟人家翻臉就撂挑子。
再一個柔和質直心,這也是一種喜悅心法,就是他坦坦蕩蕩,心裡比較包容力強,不像我們稍微一句話聽不對,蹭地一下,就感覺到那血壓就全到,這個血管沖的血壓,就全部到了頭頂一樣,衝冠一怒。得聖者慈心,修慈悲和智慧容易快,常做利益安眾生心,就是給別人的感覺也很好。再一個是身相端嚴,眾所尊重,就是如果他不動不動就爆火爆氣的話,那麼大家都會尊敬他,喜歡親近他,有什麼事向他傾訴,您給看看這事兒怎麼辦,有公信力,再一個以柔和故速生大梵天,就是你不求解脫也能夠生到大梵天,這是沒有瞋恚,無瞋恚心的八種喜悅心法。
那麼如果不愚癡的人,就能夠成就什麼呢,成就十種功德,這個我們就是說,今天的最後一點內容跟大家說,不愚癡的人成就十種什麼功德呢?一個是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真正的真,善良的善,等侶是什麼意思?平等的等,伴侶的侶,就是說你這輩子的遭遇,你所交的朋友一定非常滿意,年齡也罷,學識也罷,地位也罷,能力也罷,都是跟你差不多的朋友。不會覺得說,我就這輩子怎麼碰見的都是這號人。總是拖你的後腿,財務上跟你借點錢還不了,在事情上你把他介紹到哪兒,工作也罷,跟人家交的朋友也罷,他把你的名譽給壞了,把人家也坑一把,都是這種人來找你,不是的,這就是不愚癡的人成就的第一種功德,就是真善等侶。第二種功德是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是一種福氣智慧,寧捨身命都終生不去作大惡業,不作惡。這是不癡的人。
第三個惟歸依佛,非餘天等,就是他的皈依三寶的對境上,不會皈依邪魔外道,他就不會招感這個。我們現在很多時候是招感,本來好好地學佛,噌地就給你來一個神人,出現在你的生活,出現在你的視野,並定還有一個人給你吹風,他多麼多麼厲害,會看因果,能知前後事,能夠現前就治病,然後你就去了,正巧你家裡誰往生了,或者曾經有什麼心病,趕緊就隨著他就走了。但是不愚癡的人不會這樣的,而且遠離一切凶吉疑網,你看凶吉疑網,就是天天為這點兒凶事吉事,提心吊膽地懷疑擔心等等,不會有這些。還有常生人天不落惡道,無量福慧轉轉增勝,是一輩子比一輩子的福氣大,一輩子比一輩子生的世界的天的級別高。
不是像我們一不小心就墮到三途了,一念不如一念,而且永離邪道行於聖道,所以你看不愚癡的人,成就的功德都是跟我們用功辦道有關。那就說明我們在世間法裡面,是以愚癡心居多,愚癡念居多,幾乎是充斥著所有的愚癡念,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不會對自己的身體起太大的執著,想方設法在這個身體上讓它好,讓它年輕,讓它不壞,讓它保持體形等等,是沒完沒了地養生,最後養得不健康了,吃補品吃多了。再一個住無礙見,有智慧的人他這種見解或者什麼,就是特別善於融會貫通,這個表現在學佛上是尤為突出。你們也懂得什麼叫做悟性,有的人能夠舉一反三,聽一能夠通十,有的人是越講他越糊塗,所以這等等。再一個不墮諸難,就是不會墮到諸惡趣,這是我們說的不貪不嗔不癡的三種業,所感的殊勝果報。
今天到這裡,我們就把這五惡五痛五燒,給大家在這裡,用了差不多應該有三節的時間了,你看,一共我們《無量壽經》大概是二十七八講吧,用三節的時間佛來說這麼一些世間的苦楚相連的這樣的一種被動局面,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比如說下一講來的時候,佛就跟彌勒菩薩又開始說了,進一步把這總結了以後,就開始有好事了,下一講能夠現見阿彌陀佛,到這個世界顯現了,當然我們是現見這樣的文字,不是現見阿彌陀佛顯現了,人家當時會場的聽法大眾就有這個福報,就是阿彌陀佛後面說什麼呢,阿難說願見彼佛安樂國土,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阿彌陀佛現前了。所以說講了這麼多的痛苦以後,讓我們發這個出離心,再進一步大家看到了這個經典次序是怎麼個次序?
我們講法有三個量,三個量大家聽得懂嗎,一個叫做現量,一個叫做比量,一個叫做聖言量。現量就是說這個東西要採信,那麼大家共同所現見了,那麼這個東西如果說大家不能夠現見,要推比度量出來說這個知見是正確的,那麼由於我們的力所能及的範疇不夠,又不能現量見,又不能推比出來,那麼只能依附著什麼,佛的聖言所說真實不虛,這就叫聖言量。這三個概念能聽明白,那麼你看整個一部《無量壽經》,前面的四十八願,你說佛不說我們哪裡知道嘛,這就叫做聖言量。這裡的五惡五痛五燒,你跟世間對照一下,推比一下,彌勒菩薩都說了,怎麼說來著,怎麼思之,世人實爾嘛,你看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說快善,聽佛經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這是怎麼呀,就是自己推比度量比較了一下,推出來,還真是這麼個樣子,所以這叫做比量,推比出來是正確的,確實是苦。下一講來阿彌陀佛現前,就是屬於現量了,就不用多說了,阿彌陀佛都現前了還有什麼好說的,這是這部經壓軸結尾之處最華彩的樂章。好,今天我們一起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隨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