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謂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十八天,與無色界之四天。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禪宗所傳之二十八位祖師。全稱西天二十八祖。即:(一)摩訶迦葉,(二)阿難尊者,(三)商那和修,(四)優婆...梵語 astāvij?ati naksatrāni。即月球於一個月間運行之白道有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之說夙...全稱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乃指千手觀音之眷屬,有善神、龍王、神母女等,彼各擁有五百眷屬,由於儀軌各異,名稱自...謂菩薩所具足之二十種力用。無量壽經卷下就淨土菩薩之力用舉有如下二十種,即:因力、緣力、意力、願力、方便力、...謂破三界二十五有之二十五種三昧。亦稱三昧之王。即:(一)以無垢三昧能壞地獄有,(二)以不退三昧能壞畜牲有,...謂天台家觀心修行之法,分方便與正修二種,方便有二十五種,正修有十乘觀法。二十五方便行分為五科,即:(一)具...生死輪回之迷界計分為二十五種;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故稱為有。即二十五種三界有情異熟之果體,為:(一)地獄...梵名 Vetālapacavij?atikā。為印度古典文學之故事集。以梵文寫成,然作者及成書年代均不詳。...守護受持五戒者之善神,計有二十五尊。分述如次: (一)守護不殺生者之五神:(1)蔡芻毗愈他尼,除邪惡。(2...即二十五條衣。袈裟之一種,九品大衣中之上上品,以二十五條布橫綴而成,每一條上又豎綴長布四、短布一,稱為四長...隋朝開皇十二年(592),文帝敕選二十五位高僧,組成名為二十五眾之教化機構,欲以佛教作國策之一環。當時僧璨...密教將金剛界之五智分為五部,每部又各具五智,故成二十五部。秘藏記卷下(大八六·九上):「建立二十五部如何?...乃隨彌陀來迎之諸菩薩。往生要集所引用之十往生經(此經被近代學者考證為偽經)載,彌陀來迎時,隨著而來之諸菩薩...謂諸菩薩、聲聞證悟之二十五種方法。圓通,圓滿週遍,融通無礙之義。蓋眾生之機緣萬差,故得圓通之法亦各不同。二...謂一切菩薩欲證圓覺,彼修禪定有二十五種方法。蓋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而生,禪定有三種,即:(一)奢摩他(靜行...密教為破斥二十五有,修個別供養二十五尊之護摩法。(參閱「有」2426) p177...乃印度數論派之哲學。此派將宇宙萬有分為神我(梵 purusa,即精神原理)與自性(梵 prakrti,即物...禪院中區別時間之法,劃分初夜至後夜(即日暮至夜明)為五更,每一更復各分五點,合為二十五點。更者以鼓報更,以...(一)斥退惡魔,守護善法之二十位天神,名稱如下:梵天、帝釋、毗沙門、持國、增長、廣目、金剛密跡、摩醯首羅、...唯識宗分不相應行之法為二十四類,以假立色心心所之分位,即:得、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事...緣,梵語 pratyaya,巴利語 paccaya,乃助成諸法生起之意。此二十四緣系錫蘭分別上座部特有之名...阿彌陀佛之別願。無量壽經中稱之為四十八願,二者相較,雖略有出入,然主旨則屬一致。於後出阿彌陀佛偈中所舉(大...表諸法皆空之理之二十種空,出自大般若經卷三學觀品。即:(一)內空,內法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無常、無...謂此世界住於香水海中蓮華之上,種種妙寶莊嚴,含藏一切世界,深廣而無窮盡。據新華嚴經卷八華藏世界品載,華藏莊...乃指天台家約四教以明之二十智,其中三藏教有七智,為:(一)世智,(二)外凡智,(三)內凡智,(四)四果智,...戒律於作持門之分類。犍度,篇章、分類編集之義,梵語為 skandha。戒律於作持門區別為二十類,四分律集為...又作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提婆論師將印度小乘外道所執之涅槃大別為二十類,即:(一)小乘外道,即主張「諸受陰盡...謂二十種法之譬喻。即:(一)般若為母,(二)方便為父,(三)檀為乳母,(四)尸羅為養母,(五)忍為莊嚴具,...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之記載,即指:(一)隨所欲纏現行,指在家之人未離諸欲,而於所欲之境,起種種纏縛之業,相...煩惱,指見、思、無明,為昏煩之法,能惱亂心神。此煩惱隨逐眾生,眠伏於第八識中,故稱為隨眠。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小乘俱舍論以一切之煩惱稱為隨煩惱,或對於六隨眠之根本煩惱,而稱其餘之煩惱為隨煩惱;大乘唯識家則謂根本煩惱以...乃指扇底迦之四法,布瑟致迦之九法,阿毗遮羅迦之七法,合為二十種護摩法。廣之,更有一百一十種火法,秘而不譯。...梵名 ?ronakotīvij?a 或 ?rotravij?atikotī。譯作室縷多頻設底拘胝。又稱億耳...天台宗寺院供奉之諸神。據南宋行霆所譔「諸天傳」記載,天台宗之伽藍自古奉列十六天像,後增日、月、娑竭羅龍王、...二十種不易之事。據四十二章經載,二十難即:(一)貧窮佈施難,指貧乏而能隨力輟己濟人為難。(二)豪貴學道難,...指六師外道。於日本玄睿之三論大義鈔卷一中,載有「二三邪徒」一語,係指六師外道而言。六師即:富蘭那迦葉(梵 ...謂三乘行人見諦以前之凡位,分外凡、內凡二種。外凡者,但聞教法而信之者,如小乘三賢、大乘十信位即是。內凡者,...略稱二千行法。乃新華嚴經卷五十三離世間品中,普賢菩薩應普慧菩薩之二百問,每一問與作十答,以信、住、行、向、...乃指二種國土而言。即將佛之國土大別為二種:(一)指淨土與穢土。穢土為充滿諸惡、不淨苦惱之國土;淨土為眾寶莊...天台宗論生身得忍之菩薩,遍方便、實報二土,而弘經利益與否之題目。凡生身得忍之菩薩,雖已斷無明,證中道,以尚...依諸條件之不同,戒律可二分為如下十一種。(一)性戒與遮戒。前者戒性罪,後者戒遮罪。以之產生種種異名,稱舊戒...謂三論宗之世諦中、真諦中二者。中者,不偏之意。二中即就二諦而辨中,以世諦不偏於有,真諦平等不偏於空,故各得...指蒲繕尼食與珂但尼食,皆各有五種食物。(一)五蒲繕尼食(梵 paca-bhojanīya),又作五蒲闍尼食...主張有相互對立之善、惡二神存在,而唯以善神為崇拜對像之宗教。如瑣羅亞斯德教(又稱祆教、拜火教)、諾斯替教、...即十二因緣。說眾生涉歷三世而輪回六道之次第緣起。(參閱「十二因緣」337) p189...藥師如來之十二誓願。即:(一)願自他身光明熾盛。(二)願威德巍巍開曉眾生。(三)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乏少。(...謂一晝夜之十二時辰。即竟日。印度曆法則為六時或八時。[虛堂和尚語錄] p189...為難陀論師所立之心識二分說。以心識起認識作用時所生相分(所緣之影像)、見分(能緣之主觀作用)之二種差別。另...(一)指日天及月天。 (二)指同生、同名二天。此二天分別與人同時而生、同其名字,常與該人相隨伴。八十華嚴卷...二天與三仙之合稱。二天指大自在天(梵 Mahe?vara)與毗紐天(梵 Visnu),此二神為印度教最高神...(一)真心與妄心。真心即真實之心,離虛妄不實。妄心謂妄想分別之心。楞嚴經卷一(大一九·一○六下):「從無始...(一)指世間善巧方便、出世間善巧方便。(一)略稱世間方便,即菩薩為自利、利他,或二利所示現之種種善巧施為。...二樹之意。法華經文句卷七上所喻別教與通教菩薩,即:(一)大樹,喻別教菩薩。別教菩薩於法華會上,聞說一乘之法...乃指釋氏與老子,即佛家與道家。 p191...又作仁王、二天王、二天。謂立於寺門兩側,守護伽藍之二金剛力士像。兩者皆腰纏輕衣,筋骨逞露,束髮怒目。左尊開...指今生及來世,如稱二世安樂、二世悉地。又稱神與人之兩種世界。[法華經卷三藥草喻品] p191...乃指多寶塔中之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二佛而言。又作法華二聖。[法華經卷四寶塔品] p191...即有情世間與器世間。世者,謂有為法於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之遷流;間者,事事物物之間隔。總別為二,即:(一...顯加與冥加。加,即加被。佛於華嚴會上,以身、口、意三業神力,或冥或顯,加被法慧等諸菩薩各各說法,故有此二加...指文句與義句。句,即句逗,又眾語和合而成句。謂如來所說經典必由文以載其義,由義以成其文,文義相成則為句。據...乃指體正、用正。中論別稱正觀論,三論宗釋其「正」字,有體正與用正二義。三論玄義(大四五·七中):「於無名相...止犯與作犯二種犯戒。或稱止作二犯,為「二持」之對稱。(一)乃厭諸勝業而不修學,依止而犯戒體,以不修善法為宗...乃指自佛身所發出之二種光明。 (一)色光與心光。(一)色光,又稱身光,乃發自佛身,為肉眼可見之光明。(二)...指無相三昧印與有相三昧印。菩薩初入八地,上不見可求之佛,下不見可度之眾生,故沈空多時,此謂無相三昧印。此時...謂惡作、惡言二種突吉羅罪。惡作者,非如法之舉止;惡言者,非如法之言語。(參閱「突吉羅」3924) p193...(一)生因、了因。(一)生因,乃本具法性之理,能生一切善法者,如谷、麥等種,能生萌芽。(二)了因,乃以智慧...(一)即隨緣真如與不變真如。(一)不守自性,隨染緣而生染法,隨淨緣而生淨法者,稱為隨緣真如。(二)隨緣而為...指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如來,即理性如來;藏者,含攝之義。一切眾生煩惱心中,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一)半字與滿字之合稱。悉曇章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故稱半字。餘章之文字、語法均具足,稱為滿字。 (...指居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及外金剛部院西方門之二守護神。全稱門門二守護。一為不可越守護門者,二為相向守護門者。...謂阿彌陀佛在因位為法藏菩薩時,為立選擇之別願,所預見之佛土。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中):「爾時,世自...又稱具足戒。即佛制比丘所必須遵守之戒律,共有二百五十條。包含有波羅夷四條,僧殘十三條,不定二條,舍墮三十條...(一)謂二種修行,即自利行與化他行。 (二)謂煩惱、所知二障之現行,華嚴經卷十二(大一○·五七下):「妙悟...淨土門於往生之行業中,比較念佛、諸善二行之勝劣,以諸善為劣而廢之,念佛為勝而立之。道綽之安樂集卷下,以「諸...指製衣及聽衣。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一載,比丘之持物有制聽二門。(一)製衣,即比丘之三衣、比丘尼之五衣,...指釋迦佛入滅,彌勒佛尚未出世期間。此時無佛住世,世人不能直接聽佛說法。 p195...釋迦佛於靈鷲山說法華,跡門三週說法以後,地下忽湧一寶塔現於空中,多寶佛全身舍利結跏趺座,結法界定印。其時,...即理佛性、行佛性。(一)法相宗論眾生之佛性,以其所依之體,乃不生不滅法性之妙理,故稱理佛性。(二)各人第八...即自利與利他。上求菩提為自利,下化眾生為利他。小乘之行唯為自利,菩薩之行則兼利他。[無量壽經卷上、讚阿彌陀...即自利真實與利他真實。善導於觀經疏散善義解釋至誠心,謂至即真,誠即實。又真實有二,一為自利,一為利他。 自...(一)斷見(又作無見)與常見(又作有見)。又稱有見、無見。(一)乃固執人之身心斷滅不續生之妄見。(二)為固...菩薩所修之二種忍。(一)生忍與法忍。(一)生忍,又作眾生忍。忍,即忍耐之意。謂菩薩於一切眾生不瞋不惱,如慈...人我、法我稱為二我;此二種妄見,則稱二我見。(一)一切凡夫不悟人身乃五蘊假和合,強立主宰,計我為人,即執人...謂俱生我執與分別我執。(一)謂於五蘊等法中,強立主宰,妄執為我,與身俱生,稱為俱生我執。(二)謂於計我法中...決定,斷然不易之義。楞嚴經卷二載,如來令阿難甄別真妄,一以審因心果覺之異同,一以審煩惱根本之生起,有二種決...指身受與心受。受者,謂領納所觸境之心所法。(一)身受乃領納於身無分別之受,即眼等五識之苦、樂、舍三受。(二...(一)人有兩足,故謂人為二足。 (二)福與智。六度之中,般若稱為「智足」;施、戒、忍、進、禪等五度,稱為「...佛陀之尊號。謂於人中之最尊最貴者。又二足譬福、智二者,以佛圓滿福、智之二足,故稱二足尊。禪苑清規卷九沙彌受...(一)指二種佛身。有多種分法:(一)謂生身與化身。生身即降生王宮,修行成道之佛身。化身為佛顯神通力,變化鬼...律宗以樗蒲、圍棋與種種歌舞伎樂,為不應有之行為。 p200...(一)指念佛等十種念。又作十隨念。增一阿含經卷一載有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即止息心意...乃指心受業與身受業。(一)心受業者,惟以招感第六識相應之受為異熟果之業,即指中間天以上至有頂天之善業。此等...謂僧伽之理、事二和。(一)理和,即二乘之聖者,同破見思之惑,同證無為之理。(二)事和,即同一界內之僧,身、...指小乘與大乘之始,為天台宗之說法。(一)佛陀在鹿野苑說阿含經,此乃小乘教之始。(二)佛陀在寂滅道場說華嚴經...天台、賢首二宗釋經題,有通別、能所之異。(一)天台宗以通別二義釋經題,如「妙法蓮華經」,上四字為別,特為此...即再次往詮義理。又作再往。摩訶止觀卷七上(大四六·八七下):「一往然,二往不然。」 p201...淨土宗自往生彌陀淨土之行體相狀,二分為如下四種:(一)念佛往生與諸行往生。(1)念佛往生者,謂由彌陀大悲願...(一)種性與別性。(一)通於一切法,本性空寂者,稱為種性,如無生、無滅、無來、無去之法。(二)對於諸法各有...
菩薩十地與佛地所對治之二十二種愚癡。略稱二十二愚。即執著補特伽羅及法愚癡(執著我法愚)、惡趣雜染愚癡、微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