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一等

乃一樣、平等、無差別心之意。與「無別」、「無異」同義,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乃至百千由旬,縱...

一筆三禮

謂雕繪佛像或書寫經文時,每下一筆則禮拜三次,以表內心之虔敬。 p70...

一筆勾

謂破除一切塵緣。蓮池大師曾作七筆勾譜訣勸世,有「五色金章一筆勾」、「魚水夫妻一筆勾」等七首,謂一切塵緣皆能...

一絡索

(一)乃繩索纏成一團或語言糾葛不清之意。 (二)又作一落索。文章之一段、一節稱為一絡索。為禪宗典籍中常見之...

一著

禪林用語。本為圍棋用語,引申為「一件事」之謂。又稱一著子。乃禪僧對於佛法某一教理與修行之譬喻。如「向上一著...

一虛

謂如來真身無形無相,猶若虛空,雖同一虛,萬象森然;雖含萬象,一相不立。普賢行願品疏稱,寂寥於萬化之域,動用...

一超直入

乃頓速超離迷界,直入菩提之謂。亦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意。謂無須依靠名言教相及念佛修懺,即可悟入「即心即佛...

一超直入如來地

指不須經歷各種修行層次,而直接證入佛位。與「立地成佛」同義。永嘉證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上):「爭似無為實相...

一間

梵語eka-vicīka。音譯作翳迦鼻至迦。舊譯一種子。又稱一間聖者。為十八有學之一,指不還向中聖者之一種...

一逴逴得

禪林用語。逴,乃超越之意。謂一躍而超越煩惱妄想。又轉指直下承擔之意。 p71...

一圓實

指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第四圓教。天台宗之教判,分化法四教為權實,前三教同屬於權,第四之圓教則為實,此為偏圓...

一微塵

指最微細之物。佛書中,謂物質之最小單位為一微塵。略稱一塵。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大一三·七七八上):「譬如三...

一會

(一)通常指一次具有宗教型態之聚會。 (二)佛在世時說法,每講一部經,分數次講,每一次稱一會。如大般若經,...

一會一切會

禪林用語。會,即會得、理解之義。謂徹底體悟一事,則其他一切事理自然領會明白。碧岩錄第六十則(大四八·一九二...

一業所感

謂多人在前世造同一種業,而於今世遭受相同之果報。另據俱舍論卷十七之說,眾生於其一生中,造諸多善惡邪正之業,...

二女

即功德天女與黑闇女。功德天女,能使人財寶盈滿;黑闇女,能令人耗盡財寶。前者為姊,後者為妹。姊妹常不相離,功...

一源

以同一水源比喻諸法源於同一原理;尤指究竟成佛之一乘本源。大集經卷八(大一三·五○上):「諸法無二,無有分別...

一萬八千人

據觀無量壽經之記載,自劫初以來,諸惡王為貪王位而殺害親父者,已有一萬八千人。 p72...

一經其耳

乃藥師十二誓願中第七願之語。願文為(大一四·四五○上):「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藥,無...

一義無量名

指同一義而具多數之名稱。如帝釋一義,又稱憍屍迦、婆蹉婆、富蘭陀羅、摩佉婆、因陀羅、千眼、舍脂夫、金剛、寶頂...

一葉觀音

乃三十三觀音之第十三。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因觀音大士乘一片蓮葉浮於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歸...

一解脫

解脫者,無拘無礙、自由自在之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解脫,因心生執著,妄自迷倒,受諸纏縛。若能一念反妄歸...

一路

路,能通之義。謂諸佛如來,離於生死,入大涅槃,無不皆以首楞嚴大定而為正路,舍此則無由而入。[首楞嚴經卷五]...

一道

指到達佛果唯一無二之道路。一者,唯一;道者,能通之義。亦同於一乘。別於二乘、三乘法門,以成佛之法,實非有二...

一道法門

即一實之道。於顯教,通常指一乘法。於密教中,則特指阿字法門;以密教之一切法均源自於阿字門,故稱一道。大日經...

一道神光

指一道靈妙之光。指自己本具之光明,即靈妙不昧之心光。從容錄第三十一則(大四八·二四八上):「一道神光,初不...

一道無為心

謂一道清淨無為之心。又作如實一道心、如實知自心、空性無境心、一如本淨心。即遠離各種造作、有為無為等各種別執...

一遍

(1239~1289)為日本時宗之開祖。諱名智真。七歲出家,初於比叡山修學,後至太宰府修淨土學。於熊野參學...

一遍上人語錄

凡二卷,收錄日本時宗開祖一遍上人之法語。上卷包括和讚、偈文、制誡、道具秘釋、消息、和歌等,下卷則集錄門人聞...

一遍上人繪傳

日本繪卷。又作一遍聖繪或一遍上人繪詞傳,描寫日本時宗開祖一遍之生平事蹟。有兩大系統: (一)聖戒本:六條道...

一飽忘百饑

禪林用語。飽食一度即可忘卻昔時千百次之飢餓感受;叢林中用以比喻曾一度入於自由自在之解脫境界者,則必不再執迷...

一團心識

指密教所說之肉團心。在肉身中,心臟之形似蓮花,為意識存在之處,故真言行者每將心臟作一團心識來觀想。(參閱「...

一塵不染

塵(梵 artha 或 visaya),新譯作境、境界;指依六根感覺而緣慮之對像、對境。佛教稱色、聲、香、...

一塵法界

雖是一極小之微塵,然如開啟智眼以觀時,則知其中包含著全宇宙(法界),此稱一塵法界。有如西諺所謂「一粒沙中見...

一境四心

又作一水四見。譬如一水,本無有異,蓋因天、人、餓鬼、畜生果報不同,故於一水而見有四相分別之異。四者即:(一...

一實

又作一實真如、一實諦。指:(一)絕對、真實。即真如實相之理體。實者,無顛倒,無虛妄,平等不二之實相,故實諦...

一實相

指真實無二之理,即真如、法性;以其無二無別,離諸虛妄,故稱一實相。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六六下):「諸眾生...

一實相印

一實相,謂真實之理,無二無別,離諸虛妄之相。印,即信。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蓋如來所說諸大乘經皆以實相之理印...

一實乘

指唯一真實之理。蓋一實之教法乃平等不二,能運載人至涅槃之彼岸,故謂之乘。 p76...

一實神道

為日本神道教名詞。又作山王一實神道、天台神道。系依一乘真實之法華經而說之神道信仰。源於鎌倉前期或平安後期,...

一實理

梵語 ghanaika-sāra。指唯一堅實之妙理。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三摩地分卷上(大二○·...

一實無相

指究竟、絕對不二而遠離一切虛妄相之真理妙體,此即諸法之實相。無量義經(大九·三八五下):「無量義者,從一法...

一實圓宗

指天台宗。天台宗主張一乘實相之圓頓教法,故該宗被稱為一實圓宗。 p76...

一實圓乘

指法華經。法華經闡明一實圓頓之教旨,故被稱為一實圓乘。 p76...

一實境界

(一)指平等而真實之悟境。 (二)指眾生自性清淨之心體。占察經卷下(大一七·九○七上):「一實境界者,謂眾...

一實諦

謂一實相中道之理。無有虛妄,無有顛倒,若聖若凡,性本不二,故稱一實諦。[北本涅槃經卷十三] p76...

一實觀

指真實不二之觀法。大寶積經卷一一二(大一一·六三四中):「百千萬劫,久習結業,以一實觀,即皆消滅。」 p7...

一槌

又作一椎。槌,為木製八角之錘。乃禪宗叢林所用之器。在叢林通告大眾時,以槌敲打砧,警覺眾人,通常使用於通告展...

一槌便成

禪林用語。又作一椎便成。槌,乃對大眾宣告時使用之工具。謂在宗師一槌之下,即可徹底大悟,故引申為言下即悟之意...

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禪林用語。一個棺材同裝兩個死人;叢林中用以形容見解平凡,同是一丘之貉的二位(以上)禪僧。碧岩錄第二十則(大...

一個渾身無處著

禪林用語。謂人開悟時,全身充塞宇宙,遍滿虛空,而不著於任何一處。無門關(大四八·二九五下):「腳踏翻香水...

一精明

指人人本具之自性清淨心。「精明」乃形容其明澄絕妙。首楞嚴經卷六(大一九·一三一中):「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

一網打就

禪林用語。謂一掬即起,而無剩餘。比喻禪師一語即能道盡佛法之真髓而無餘。碧岩錄第五十二則(大四八·一八七上)...

一說部

梵名 Eka-vyavahārika。乃小乘二十部之一。又作猗柯毗部、婆訶利柯部、鞞婆訶羅部、執一語言部。...

一障一切障

謂造惡眾生,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切善根皆悉消滅,一切業障同時增長,所以一障則一切障。 p77...

一際

謂彼此二邊無有分別。大智度論卷十九(大二五·一九八上):「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涅槃;涅槃際、世間際,一際...

一綟絲

禪林用語。以一束絲比喻眾生迷妄之根源,即煩惱。綟,指草。以草為染料,染成黎黑而近淺綠之線,稱為綟絲。碧...

一增一減

指人壽於劫波之間一增一減。推算劫波,人壽從八萬四千歲,每百年減壽一歲,如此至十歲,是為一減;復由十歲,每百...

一彈指

彈指,梵語 acchatā,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復以食指向外急彈,為古代印度所盛行表示虔敬、許諾或警告之...

一箭道

印度里程名。相當於一公里。後引申為極近之路程。[法華經藥王品、法華嘉祥疏卷十一] p79...

一箭過西天

禪林用語。超越言語、心得,無任何跡象可尋之謂。系形容遙遠、崇高而絕蹤跡之境界。臨濟錄行錄篇(大四七·五○六...

一緣

指同一類之因緣、機緣。大集經卷三十八(大一三·二六○上)即有「行住坐臥,常系一緣」之說。妙法蓮華經玄義卷一...

一蓮託生

即二人以上往生淨土時,託生於同一蓮花中之意。此即阿彌陀經所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與五會法事讚文中之「各留...

一論

指天親之淨土論。又作往生論。因恐與迦才之淨土論名稱相混,特稱為一論。淨土宗所依之經論素稱三經一論。 p79...

一質不成

系東晉道安所立。為三不成之一。道安之淨土論詳論淨土與穢土之關係,謂以穢心所見,遍界為穢土;以淨心所見,則遍...

一發

謂日晷過午一發許。蓋言修行之人持齋之法,日正當午乃受飲食,若日過午一發許,則不當進食。 p79...

一磔手

梵語 vitastih。為古代印度之長度單位。又作一搩手,一張手、一拆手、一搭手。磔,張開之意。造像量度...

一磔手半

日本古來造念持佛或胎內佛時,所依用之長度名稱。又作一搩手半。塵添壒囊鈔卷十五載,一磔手半約一尺三寸,或謂一...

一篋四蛇

以一隻箱篋容納四條蛇,比喻人體系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三(大一二·四九九中):「觀...

一壇構

(一)密教行灌頂時,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曼荼羅建於同一壇之謂。系「兩壇構」之對稱。兩壇構是以金、胎兩部之曼荼...

一擒一縱

禪林用語。為禪宗師家指導學人時所用臨機應變之機法。擒,即奪其思路;縱,則放任自由。與「把住、放行」同義。碧...

一擔禪

禪林用語。形容一知半解,似通非通之禪。擔,即擔負行李之意。謂禪之真意,係無窮無極者,半通之禪,則如擔負行李...

一樹之蔭一河之流

謂眾人之所以能同乘一樹蔭、同渡一河流者,皆係前世因緣所促成之果。 p80...

一機

(一)一類之機緣。謂當受同一種教之動機。碧岩錄第四十六則評唱(大四八·一八二中):「古人垂示一機一境,要接...

一機一境

禪林用語。機,是內在的,為心之作用;境,是外在的,為具有形象之物。譬如釋尊拈花,是為境;迦葉領會其意而破顏...

一燈

謂燈能破暗,以喻菩提之心,能破煩惱之暗。華嚴經載,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提心燈亦復如此,...

一餐

謂一餐之食。蓋言聲聞之人於般若會上蒙佛加被,為諸菩薩說大乘法。聲聞自謂小乘,而於大法不生喜樂,譬如見食而不...

一髻

謂頭上結一髮髻。系古印度婆羅門之習俗。 p81...

一髻尊陀羅尼經

全一卷。唐朝不空譯。略稱一髻尊經。現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首述持誦真言之十種利益及四種果報,次說三種陀羅...

一髻羅剎

梵名 Ekajatā-raksah。全稱一髻羅剎王菩薩。此菩薩列位於密教胎藏界曼荼囉囌悉地院之南端。密號...

一髻羅剎女

為守護眾生之羅剎名。據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中載,此羅剎婦居大海岸,聞血氣香,能於一夜中行八萬逾繕那之里程。常...

一默

默者無言之意。諸佛菩薩或說或默,皆能顯於妙理,故維摩經卷中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後,文殊師利問維摩「何等是...

一瞬

瞬者,目動之意。摩訶僧祇律稱,二十瞬名一彈指,謂修行人持齋之法,日正當午乃受飲食,若日過午一瞬則不當食。[...

一禪

(一)(1488~1567)韓國李朝時代僧。慶尚南道蔚山人,俗姓張。號休翁、禪和子。弱年入斷石山出家,二十...

一縷一觸

指獲得袈裟之一縷或一度觸及袈裟者,皆可得無量之功德。如往生要集指麾鈔卷九載,一牛嘗以其角觸及袈裟,遂於來生...

一翳在眼空華亂墜

患眼疾者,能見空中諸華(實則無華),比喻人無正知正見,而對事物實態產生錯誤之思惟。謂陷入心病者,由於迷妄心...

一聲雷震清飆起

禪林用語。一聲震動天地之雷鳴能興起清涼風;引申由於得悟,則一切煩惱消除殆盡。碧岩錄第四十九則(大四八·一八...

一顆明珠

(一)以明珠比喻真如、佛性、正法,能顯示此世界之真實相,而謂此世界乃圓滿無缺,無有表里(一如明珠之內外玲瓏...

一斷一切斷

為華嚴宗所立斷惑說中之用語。又作一斷悉成。華嚴宗以「法性融通、緣起相由」二門為根本教義,由此論說諸法「一即...

一竅

指事物之中樞部分。竅,乃穴之意,轉指事物之核心部位。莊子齊物論中,則為「關竅至要」之意;謂一竅通則百竅通。...

一藏

指總攝一切教法之法界法輪藏。[釋摩訶衍論卷一] p83...

一轉語

禪林用語。乃令人轉迷開悟之語句。即於禪者迷惑不解,進退維谷之際,由師家驀地翻轉機法,下一語句,而令禪者頓然...

一蟣

梵語 liksā。蟣,即虱子卵,轉用為長度單位,為隙塵之七倍。俱舍論卷十二(大二九·六二中):「積七牛毛塵...

一瓣香

又作一炷香。謂一片或一拈之香,又為焚香敬禮之意。瓣者,瓜瓣之意,香之形狀似瓜瓣,故稱一瓣香。又以瓣為片之意...

一識

小乘成實宗及經部主張眾生唯具有一識,即總該一切一心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等諸識而立一識。此一識藉六根來...

一識外道

主張人身中唯具有一心識之外道。彼等謂此一心識常依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攀緣外境,恰如六窗之室內畜猿猴者。如小乘...

一證一切證

謂上根之人,以圓妙之智照了性境圓通,無始無終,非淺非深,不有不空,無法不備,無處不通。是故一處證入,則一切...

一鏃破三關

禪宗公案名。又作欽山一鏃破三關。以一箭射破三道關門,比喻一念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一心貫徹三觀、一棒打殺三世諸...

一寶

喻指眾生之本性,或宇宙之本體。寶藏論廣照空有品第一(卍續九六·二五上):「夫天地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

一闡提

梵語 icchantika 或 ecchantika 之音譯。又作一闡底迦、一顛迦、一闡提柯、闡提。另有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