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入空

乃悟入真理之意。此有大小乘之不同,二者雖皆係從假入空觀,但小乘乃由分析諸法而了知空理(析色入空),大乘則由...

入竺

即入天竺,乃佛教徒為求佛法、經典或佛像,而遠赴印度之意。又作渡天。遠赴印度求法之僧人,則稱入竺僧。天竺一詞...

入門

即進入師門。凡蒙師父允許,剃髮成為弟子,以進入佛門修行佛道,稱為入門。 p262...

入阿毗達磨論

凡二卷。塞建陀羅造,唐代玄奘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八冊。古來阿毗達磨俱舍論之論旨系以五位七十五法為綱目,本論...

入室

(一)又作開室。乃進入師父室中,親受法門而嗣法之意。 (二)禪林弟子進入師父之室,參學問道,稱為入室。 (...

入重玄門

即指菩薩在成佛之前,於等覺位再度重返人間修習自凡夫以來所作之事,使其一一契合真理(即成就玄妙),此謂入重玄...

入唐八家

指日本平安初期來華留學,並攜去密教經典以廣弘密教之八位僧人。又作八家真言、真言八家祖師。 此八家之請經數目...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凡四卷。日僧圓仁撰。又稱入唐求法巡禮記、入唐巡禮記、五台山巡禮記,或簡稱巡禮記。為圓仁在唐之見聞記。承和五...

入堂法

入堂之儀式法則。大眾倚西序之柱由左足而入,正面叉手低頭分東西兩序就位,先於佛前問訊,再對座互作揖而立;住持...

入瓶

指出自阿育王傳卷七所載「沙彌入瓶」之傳說故事。昔有阿育王,見有位七歲沙彌將至屏處,乃向其作禮,並告沙彌(大...

入眾

(一)與師家問答結束後,歸回大眾之中,稱為入眾。又作入陣。[禪林象器箋參請門](參閱「出陣」1561) (...

入眾五法

入眾即與眾共同起居之意,又作交眾。學人初入叢林須知之五事,稱為入眾五法。即:(一)下意,自己要低聲下氣。(...

入眾日用

全一卷。又作無量壽禪師日用小清規、日用清規、入眾日用小清規、日用小清規。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一冊。系南宋僧宗壽...

入眾須知

全一卷。譔者不詳。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一冊。分坐禪、入室、請益因緣、沙彌戒文、訓童行、勸壇信等五十餘項,為初入...

入菩提行論

梵名 Bodhicaryāvatāra。為七、八世紀印度中觀學派論師寂天(梵 ?āntideva)所著。本...

入楞伽心玄義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經心玄義。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冊。本書乃註解入楞伽經之著作...

入滅

梵語 parinirvāti 或 parinirvāyati,巴利語 parinibbāti 或 pari...

入聖

謂入正定聚、證果之意。證諦理舍異生性之人,稱為聖。俱舍論卷十八(大二九·九四中):「僧已破,及至未合,一切...

入道

(一)謂證入無漏聖道之意。 (二)引申轉指出家入佛道者,稱為入道人、入道者。日本對於天皇與公卿等晚年剃髮,...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禪宗四祖道信(580~651)撰,原書已佚,僅由楞伽師資記道信條之記載,而知道信曾著有本書。又據同書道信條...

入壇

(一)謂入灌頂壇受法,為密教修法之一。壇,為梵語 mandala(曼荼羅)之意譯,係密教金剛界、胎藏界兩部...

入藏

(一)編集現存佛教典籍之叢書,稱為入藏。即編集印度佛典之漢譯本,及中、日習法者之撰述。始於東晉末,道安綜合...

八人地

指天台宗所判立藏、通、別、圓等化法四教中,通教十地之第三地。人者忍之意,謂三乘之人共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

八十一法

指教乘法數卷十二歸納大般若經所說法門,計有八十一科。即:一為色,二為心,三為五陰,四為十二入,五為十八界,...

八十一科

乃指大藏一覽集卷三所錄之般若名相八十一科。此即:五蘊、六根、六塵、六識、六觸、六緣所生、四緣、六大、十二因...

八十八佛

乃五十三佛與三十五佛之合稱。五十三佛出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三十五佛出自大寶積經卷九十八優婆夷會。又在叢林...

八十無盡

指無盡意菩薩所說之八十種無盡之法門。觀音義疏卷上(大三四·九二一下):「八十無盡,悉能含受一切佛法,從是得...

八十種好

梵語 a?īty-anuvyajanāni。為佛菩薩之身所具足之八十種好相。又稱八十隨形好、八十隨好、八十...

八十誦律

佛教之根本律藏。佛陀入滅後,弟子結集三藏,優婆離比丘於一夏之間,分八十回誦出律藏,故稱八十誦律。至其後四分...

八十億劫

表依罪業而流轉生死之長久劫量。安樂集卷上(大四七·四中):「若一念稱阿彌陀佛,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一...

八千枚護摩供

乃指燒八千枚乳木之護摩修法。又作燒八千枚供。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大二一·...

八大人覺

指大人八種教法。又作大人八念、八大人念、八生法。乃聲聞、緣覺、菩薩等聖者(大人)為入菩提道所覺知思念之八種...

八大人覺經

全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本經以說明諸佛菩薩等大人應覺知思念之八種法。佛弟子須觀察體會八大...

八大山人

(1626~1705)明末江西人。以書畫著稱於世,為我國繪畫史上「明末四僧」(或「清初四僧」)之一。系明宗...

八大自在我

即涅槃所含常、樂、我、淨四德中,「我」乃自在無礙之義,大我即如來法身,具足八種大自在,故稱八大自在我。又作...

八大夜叉

夜叉,梵語 yaksa。乃八部眾之第三類。與羅剎同為毗沙門天王之眷屬。又作八大藥叉、夜叉八大將、八大天王、...

八大明王

據大妙金剛經所載,八大明王係指八大菩薩所示現之八大金剛明王,即:降三世、大威德、大笑、大輪、馬頭、無能勝、...

八大金剛童子

(一)指不動明王之使者。又作八大童子。即:慧光、慧喜、阿耨達、指德、烏俱婆哦、清淨、矜羯羅、制吒迦。[聖無...

八大城

指古印度之八座都城。即舍衛、沙祇、瞻波、波羅奈、拘睒彌、毘舍離、王舍、迦毗羅衛等。[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 ...

八大神將

乃指輪藏周圍所安置之八位神將,即:梵天、帝釋、持國、增長、廣目、多聞,與密跡、金剛二力士(俗稱仁王)。皆為...

八大曼拏羅經

全一卷。宋朝法賢譯。又作八大摩拏羅經、大乘八大曼拏羅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屬於八大菩薩法,內容系觀自在、...

八大童子印言

即不動尊使者八大童子之印言。(一)慧光,印為金剛合掌,忍、願(左、右中指)豎合如針形。真言:唵(oj)縛日...

八大菩薩

乃指護持正法、擁護眾生之八尊菩薩。又稱八菩薩。其名稱有種種異說。例如:(一)般舟三昧經揭出:颰陀和、羅憐那...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全一卷。唐朝不空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內容敘述八曼荼羅之建立法,及說修行者應依何法速證菩提。(參閱「八大...

八大菩薩經

全一卷。宋朝法賢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在本經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憶念東方之無能勝國善精進吉祥如來、...

八大龍王

指八位龍王,乃列於法華經會座上之護法善神。又作八龍王。即:(一)難陀龍王(梵 Nanda),意譯為歡喜龍王...

八大總持王經

全一卷。宋朝施護譯。全稱持明藏八大總持王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雖舉持明藏中之八大總持,然亦兼舉心咒...

八大靈塔

指於世尊一代之八處靈跡所建立之大塔。略作八塔。分別為:(一)迦毗羅城藍毗尼園,乃佛生處。(二)摩伽陀國之尼...

八大靈塔名號經

全一卷。宋朝法賢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本經敘述佛陀住世時曾親舉八大靈塔名,並勸聽者供養之。本經雖為小經...

八大觀音

諸經所說八大觀音之名有異,而以如下二說最為普遍,一說為:不空罥索、毗俱胝、十一面、馬頭、忿怒鉤、如意輪、不...

八子

指印度釋迦族之四王各生二子,計有八子。又作四王生八子。據釋迦譜卷一載,四王指淨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

八不中道

八不即中道,即遮止生滅、常斷、一異、來出等四雙八計所發起無所得中道之理。又作八不中觀、八不正觀、八不緣起、...

八不正見

八種違悖正理之見解。即:我見、眾生見、壽命見、士夫見、常見、斷見、有見與無見。依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三之釋:...

八不思議

又稱阿難八不思議。據北本涅槃經卷四十載,阿難事佛二十餘年,具足八種不可思議,即:(一)不受別請,指阿難動必...

八不淨物

乃指八種戒律上不允許比丘、比丘尼所蓄積或從事之事物。即:金、銀、奴婢、牛、羊、倉庫及販賣、耕種。另一說八不...

八不道人傳

全一卷。乃明末光顯天台宗者蕅益智旭之自傳,後由門人成時補述其晚年之行狀以及示寂之事項等而得完全。即記述自萬...

八不顯實

謂諸法實相之妙體,乃由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之八不而顯。(參閱「八不中道」275)...

八中洲

梵語 astadvīpa。南贍部等四大洲側,各有二中洲附屬之,共為八中洲。即:(一)南贍部洲之二中洲,遮末...

八五三二

指以數目字顯示法相宗之法門。即八識、五法、三性、二無我之謂,為楞伽經、成唯識論所明。八識指眼、耳、鼻、舌、...

八六四二萬十千劫

小乘之聖者,回心向大乘後,至入初僧祇之位,其間所經之劫數有八萬劫、六萬劫、四萬劫、二萬劫、一萬劫等之不同,...

八天

指色界之四禪天與無色界之四空處。即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

八心

乃指善心次第醇熟之八階段。即:(一)種子心,凡夫生節食持齋之念而修行,始起善業種子之位。(二)芽種心,對父...

八支

(一)指正見等之正道。支分為八種,故稱八支。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參閱...

八方天

指主宰八方之護法神祇。密教建立曼荼羅時應知者,即帝釋天主東方、伊舍那天主東北方、焰魔天主南方、火天主東南方...

八方便

指澡浴淨衣、敬禮、懺罪、隨喜、勸請、回向、發願、慈悲等八種方便。八字文殊軌言,作為念誦之前方便,必修此八方...

八水

涅槃經所載印度之八條大河。即:(一)恆河(梵 Gavgā),(二)閻摩羅河(梵 Yamunā),(三)薩羅...

八王子

梵語 astaurāja-kumārāh。即過去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之八位王子。(一)有意王子(梵 Mati...

八王日

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日,以此八日為天地諸神與陰陽交替之日。若於此間能持齋,...

八功德水

乃指具有八種殊勝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佛之淨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所謂八種殊勝...

八句義

為禪宗之根本眼目,乃適切表現禪宗玄義之八句。八句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

八未曾有

乃指八種希有之法。據巴利增支部第八集第二十一經所載,毘舍離有一郁伽居士,成就八希有未曾有法。此八法為:(一...

八正道

梵語 āryāstāvgika-mārga。八種求趣涅槃之正道。又作八聖道、八支正道、八聖道分、八道行、八...

八正道經

全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冊。本經列舉八邪道與八正道之名,並逐一闡明諦見、諦念、諦語、諦行、諦受...

八名三昧

全稱八名經三昧。指以彌勒菩薩為本尊,讀誦秘密八名陀羅尼經之法會。 p280...

八名經

全一卷。秘密八名陀羅尼經之略稱。宋朝法賢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為佛在給孤獨園為金剛手菩薩所說,始述...

八多羅樹

為經典中用來表示極高大之形容詞。多羅樹為高大之樹,故稱物之高者為八多羅樹,言其有多羅樹八倍之高。如法華經分...

八妄想

即宗鏡錄卷七十六所示之八種妄想。八者即:(一)自性妄想,謂執根塵等法各有體性,不相混濫。(二)差別妄想,謂...

八字文殊

又作八字文殊菩薩。指文殊師利菩薩。此尊以 (oj,唵)、(āh,惡)、(vī,尾)、(ra,羅)、(hū...

八字布字

乃大日經阿闍梨真實智品、大日經義釋卷十二阿闍梨真實智品所說八字布字之法。八者即:(一)(a,阿)字布於心中...

八色幡

又作禮堂幡、禮堂幢。乃密教灌頂之三昧耶戒場(禮堂)內所懸之幡。瞿醯經卷中奉請供養品(大一八.七六七上):「...

八位

法華圓教之位次。圓教以「六即」為位次,但以「分真即」之位甚長,故假借別教之五十二位配其品秩,而成八位,其中...

八位胎藏

在母胎中形成小兒之八個時期。又作胎藏八位。(一)羯羅藍位(梵 kalala),譯作凝滑。指受胎後之七日間。...

八佛

佛應舍利弗之問而說東方八佛名號,謂聞者若受持讀誦則不退菩提。八佛即:(一)東方難降伏世界之善說稱功德如來,...

八佛頂

乃五佛頂及三佛頂之合稱。八者即:白傘佛頂、勝佛頂、最勝佛頂、光聚佛頂、舍除佛頂、廣大佛頂、極廣大佛頂、無邊...

八忍八智

謂於「見道」觀四諦,而生無漏之忍、智,各有八種。亦即見道之十六心。又作八忍八觀。所謂八忍,其中前四者忍可印...

八災患

乃指妨礙進入色界第四禪之憂、喜、苦、樂四受,及尋、伺、出息、入息等修道之障。對火難、水難、風難等外災而言,...

八邪行

「八正道」之對稱。即身、語、意等所犯之八種誤謬。又作八邪支、八邪法。略稱八邪。即:(一)邪見,指不信因果、...

八邦寺

位於西康德格縣。為西藏佛教迦爾居派在川西藏區之主要寺院。 p283...

八依

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十本地分中有餘依地第十六載,八依指:(一)施設依,施設者,建立之義。指人依五蘊中假用言說,...

八供養

指金剛界三十七尊中內供之四菩薩與外供之四菩薩。內供者,大日如來應四方如來所證三摩地之德,而由心中流出四菩薩...

八卦教

清代民間宗教之一。該教以中國古代之八卦為組織之形式,教徒分列八卦,故稱八卦教。又作天理教,為白蓮教之別支。...

八味

(一)涅槃之八味,指如來所得大涅槃之八種法味。即:(一)常住,謂此涅槃之理,徹三際以常存,亙十方而常在。(...

八宗

(一)指佛教流傳於我國之大乘八宗派。指律宗、三論宗、淨土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 (二)指...

八宗祖師

指龍樹菩薩。龍樹應楞伽之懸記而現,光闡大乘佛教,所說甚廣,與佛教諸宗之教義均有關係,從而各宗悉皆尊為大祖,...

八宗綱要

凡二卷。日本東大寺凝然著。內容記載日本南都六宗(三論、法相、華嚴、律、成實、俱舍)與平安二宗(天台、真言)...

八定

定,收攝散亂之心而歸於凝然不動之狀態。色界、無色界各有四定,故稱為八定。即:(一)初禪天定,謂人於欲界中修...

八念

(一)念,即內心之存憶。大智度論卷二十一載,佛弟子於閑靜處,乃至山林曠野善修不淨等觀,厭患其身,忽生驚怖,...

八法

(一)地、水、火、風等四大,與色、香、味、觸等四微,總稱為八法。(一)地大,地以堅礙為性,謂眼耳鼻舌身等,...

八門兩益

因明用語。印度新因明論師商羯羅主總括因明之正理為八種義門,此八義門又可總別為兩種利益。八門又稱八義,即:能...

八指頭陀

(1851~1912)湖南湘潭人,俗姓黃。名敬安,字寄禪。為太虛之師。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同治七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