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義述
慧淨述
阿彌陀經(此雲無量壽,後秦羅什師元譯小無量壽,元壽求那跋陀法師重譯)
竊以,法身無像,像因有像之機;淨土無方,方因有方之感。雖復至理凝寂、道絕名言,大悲善巧隨□□□□□□□□□□□□□□□□三轉醍醐塵沙出俗,契之者必同其本,化之者或異其流,是以彌陀種覺居妙剎以弘道,釋迦能仁處娑婆以接物,淨土之內根就易調,穢國之中剛強難化,開三因以運四生,布九品而摧五痛。六方諸佛現於三千,證得往生,言無虛妄,緣眾生空而不捨大悲,觀如來寂而不失敬養。雖知佛□□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可謂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不動□□而建立諸法者。
佛說阿彌陀經者,乃勸生淨土不退菩提者也。皎三明以像秋月,振四辨而類春雷,讚淨境以示西方,美勝因而指東土,班自我口,暢之彼心,以覺合機,故稱佛說。阿彌陀,此雲無量壽,光明、說法、徒眾皆悉無量,為引物情,偏標壽名,故名無量。經有二義,訓經、訓常,眾聖所游,曰經古經今,恆定曰常,故名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至)給孤獨園」者。
述曰:經開三分:一由序、二正體、三流通。三分例各二,由序二者:一者通序證信、二者別序發起。正體二者:一安樂淨土因果、二彌陀法身因果。流通二者:一如來說此經已、二大眾歡喜信受。
通別二序,例各有六。通序六者:一信成、二聞成、三時成、四主成、五處成、六眾成。別序六者,至下文當釋。今通序六中,五成就也。如是則信成也。「如是」者,信順之辭,信則所言之理順,順則師資之道成,經無豐約非信不傳,故名如是。又如則指法,是則定辭,如佛所說一切皆是,故名如是,故如是。又信則信此經,下文雲六方諸佛恆沙種覺現相證成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經初如是示信,經後歡喜示智,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進念定三,網羅始終,五根具足,堪受堪傳,故云如是。「我聞」者,聞成也。親承曰我聞,傳授曰所聞,此則親承音旨,謂阿難親從佛邊聞說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若有專念定得生生,無傳聞之謬。阿難未為侍者前非親承,而言我聞者,佛臨涅槃時,更為略說,故得稱我聞也。「一時」者,時成也。佛說此阿彌陀經時,舍利弗、阿難等聽受時,又法王啟運嘉集之時,故曰一時。「佛」者,此雲覺,則主成也。說法五人:一佛說、二弟子說、三諸天說、四神仙說、五變化說,今是佛說,故名主成就。佛是大師之名,以覺為義。覺有二:一覺察、二覺悟,悟則智障盡,察則煩惱障除。於二覺而有三異,自覺異凡夫、覺他異二乘、覺滿異菩薩,三者備矣,爰佛名焉。「在」者,處成也。在亦云住,住有八,今略有二:一境界住、二依止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者,出二住境界,為化在俗之徒,園是依止之處,為接出家眾。祇陀太子云戰勝,太子載誕之時,王破敵軍之賊,宮人聞奏因以為名。給孤獨本須達,此雲善慈,內外慈而富,賑貧而恤寡,鄉人美之,因以號焉。人有上下,不可先稱獨園,園總樹別,不可俱言祇樹,二人同心共造精舍,含為名,故云祇樹給孤獨園。法身實無棲詑,示化有方,假住此處,說阿彌陀五門修行定得往生。五門者,故《往生論》云:一禮拜門、二讚歎門、三作願門、四觀察門、五迴向門。
「與大比丘眾(至)諸大弟子」。
述曰:眾成也。眾有三:一聲聞眾、二菩薩眾、三諸天眾。此聲聞眾有五:一標類、二唱數、三讚德、四列名、五結定。「與大比丘」者,標類也。與者,亦名共,四□□乳身自兼彼,目之為共。《智度論》云:共一戒一見一處□□□□□□□□□□□□等名共。大者,梵雲摩訶,此有三義:一大、二多、三斷,故人天王等人所恭敬故。云何多?數至千二百五十人,□□十六外道論議能破故。比丘略有三義:一怖魔、二乞士、三破惡,此三即初中後也。怖魔者,夫創軌玄門,即建降魔之志,故前剃髮染衣時,天魔宮動而魔怖也。乞士者,身為道器,身安即道隆故,已沽法服乞食以資身也。破惡者,然聖人道長、凡夫道消,所修已滿,破惡以證果也。本覺地三名,為至果地,轉怖魔為殺賊、改乞士為應供、說破惡為不生。僧者,此雲眾也,多比丘一處和合故,名為眾也。「千二百五十人俱」者,唱數也。「皆是大阿羅漢」者,讚德也。羅漢三義,如上比丘果地三名應知。「眾所知識」者,人天大眾所共知其內德、識外形也。「長老舍利弗至阿[少/兔]樓馱」者,列名也,明列聲聞眾中十七人。長老、慧命、淨命等併稱讚之謂。舍利弗,此雲身子,鈍若有邊則段陀,利若有邊則身子,告往知來,雄才隼夾,神慧□悟。目連此雲讚誦,迦葉此雲飲光,俱絺羅此雲大膝,周利槃陀迦此雲蛇奴,難陀此雲慶喜,阿難此雲歡喜,羅睺此雲覆障,憍梵波提此雲牛王,賓頭盧此雲上座,頗羅墮此雲利根,迦留陀夷此雲黑色,劫賓那此雲房宿,薄俱羅此雲善容,阿[少/兔]樓馱此雲如意,如是等諸大弟子,結定也。
「並諸菩薩(至)如是等諸大菩薩」者。
述曰:菩薩眾也,有三:初標類、次列名、後結定。菩薩名覺士,覺義有四:一應覺、二正覺、三覺分、四全覺。土有二訓:一治、二事。以此覺事,治化眾生,故云覺士、摩訶大覺士。真諦云:為約位言之,地前十信、十解、十行,名菩薩自利,□□迴向名摩訶薩利他也,登地已上七地已還名菩薩,八地已上名摩訶薩。《地論》云:大義有三:一、願大;二、行大;三、利益大。「文殊」下,列名也。文殊師利此雲妙德,法王子當繼尊位。阿逸多此雲無能勝也,乾陀訶提此雲赤色,常精進身心修道如救頭燃也。「與如是等菩薩」者,結定也。
「及釋提桓因(至)諸天大眾俱」者。
述曰:下列諸天眾,具足應雲釋提桓因陀羅。因陀羅此雲主,提桓此雲天,釋迦此雲能,總名能天主。等者等餘。通序下明發起,別序有六:一、扣機;二、指處;三、數量;四、依報;五、正果;六、弘化。扣機,即佛告舍利弗。指處,則示在西方。數量,則過十萬億佛土。依報,則極樂世界。正果,即有佛號阿彌陀。弘化,則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極樂」者。
述云:下明正宗,略二、中五、廣十。略二者:一、淨土因果;二、法身因果。中五者:一明極樂彌陀不退之果;二明發願起行勸修其因;三明六方諸佛現相證成;四明諸佛既證令修獎樂;五明二土世尊現相讚德。廣十者:一、安樂依報;二者、彌陀正果;三、發願往生;四、往生之行;五、諸佛現相;六、釋相所由;七、三時願因;八、三生行果;九、此佛讚彼;十、彼佛讚此。今依後判,即為十章。第一明極樂依報,有二:一、問;二、答,此問也。「其國眾生無有眾苦(至)故名極樂」者,答也,有二:初標宗略答、後開宗廣釋。此標宗略答也。彼阿彌陀國,無有眾苦,唯有樂事,一生彼土,橫截五道,超出三界,至不退轉,當初僧祇萬劫修行。《十住毘婆沙論》云:修道有二:一、難行;二、易行。此土修道名曰難行,西方修道名曰易行,如跛人步行陸路即苦,跛人乘船水路即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至)名為極樂」者。
述曰:下明開宗,廣釋有五:一明寶欄楯林嚴、二明寶池華光嚴、三明寶樂神通嚴、四明寶鳥法音嚴、五明寶樹搖風嚴。此是第一寶欄楯林嚴,有六:一寶欄、二寶楯、三寶羅林、六寶樹嚴。欄持內德,楯防外,羅網誓以珠繩無漏法,芝林□西方功德法莊嚴國界也。
「又舍利弗極樂國(至)功德莊嚴」者。
述曰:第二寶池華光嚴,有八:一寶池、二寶水、三寶階、四寶道、五寶樓、六寶閣、七寶華、八寶光嚴等。池則八解之浴池,水則八德之香水,樓則八定之高樓,閣則三空之重閣,華則七淨之覺華,光則智慧之光明,能破疑生之愚闇。
「又,舍利弗!常作天樂(至)功德莊嚴」者。
述曰:第三寶樂神通嚴,有三:一明作樂雨華、二明應供諸佛、三明結嚴成就。天即六時而雨四華,人即十方而供萬佛,旭旦則□□彼供養,食時即從彼到此經行。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之鳥(至)變化所作」者。
述曰:第四寶眾鳥□法音嚴,有六:一總標瑞鳥、二別指其名、三歌詠法音、四聞念三寶、五破除疑執、六顯不思議。種種奇妙雜色鳥者,總標祥瑞異色之鳥也。白鵠孔雀共命之鳥者,別指其名,略敘七鳥之名也。六時演暢根力覺道等法者,歌詠法佛常六時觀六道眾生,鳥亦六時歌詠道品也。「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念佛法僧」者,明聞者利益也。「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至何況有實」者,此破遣情疑,初牒疑意。「所以」下釋,彼土尚無三惡之名,況有三惡之義也。「是諸至變化所作」者,此顯不思議。是諸鳥者,乃是彌陀化作令宣法音,莊嚴國界,利益眾生也。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至)如是莊嚴」者。
述曰:第五寶樹搖風嚴,有四:一風搖樹響、二如天樂音、三聞念三歸、四結嚴成就。微風吹動諸寶行樹者,風搖寶樹,即法說妙音也。譬如百千種樂,音如天樂音,則譬說妙音也。聞者同時念佛法僧者,明聞念三歸,則聞者利益也。成就如是功德者,結嚴成就也。
「舍利弗!於汝意(至)阿彌陀」者。
「述曰:下明第二彌陀正報□有四:一問、二答、三結、四判位。此問,何故名阿彌陀也。
「舍利弗!彼佛光明」者。
述曰:此答也。答有三:一光明、二壽命、三徒眾,此光明無量也。
「又,舍利弗!壽命(至)於今十劫」者。
述云:此明壽命無量,初通,次別。通則其眾壽命無量,別則唯論彌陀壽命,壽雖十劫,然世間不可數知,故名無量壽。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至)諸菩薩亦如是」者。
述云:明徒眾。徒眾有二:一聲聞眾,則四向四果;二菩薩眾,則五十二賢,俱雨權實之威,齊柄乘之理。
「舍利弗!(至)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者。
述曰:此略結也。光明壽命、菩薩聲聞人法雖殊,皆算數所不能及,故名無量;從本為名,故無量壽。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至)阿僧祇劫說」者。
述云:次明判位,有三意:一彼土即阿鞞跋致,此明因強;二多有補處大士,此明緣勝;三阿僧祇劫說,此明眾大。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至)俱會一處」者。
述云:下明第三發願往生,初標、次釋。情無勝期,半路取證,標心極果,中不牽生。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者。
述云:下明第四往生之行,初標、次釋、後結。此標行也。將明久種善根生,故言不少。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阿彌陀佛名(至)極樂國土生」者。
述云:釋行也,有五:一條機、二名本、三時分、四彼佛此迎、五此生彼。條機,則男子女人;名本,則阿彌陀佛;時分,則七日一心;彼佛此迎,則彌陀聖眾垂終迎接;此生生彼,則心不顛倒即得往生也。
「舍利弗!我見此利(至)發不可思議功德」者。
述云:結也,初結前願,次結後行。一生彼土,必登不退,橫截五道,直超三界,生死之河雖闇不久超度,涅槃之道雖遠且亦可登,故云見是利也。「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不可思議功德之利」者,此結後行,亦是調前起後相證成也。
「東方亦有阿閦毘佛,乃至上方佛所護念經」者。
述云:第五明六方諸佛現相證誠。六方即四方上下,示證佛處也。諸佛則三世三身恆沙種覺,明證佛人也。現相則舒舌遍滿三千,明證相也。證誠則說誠實言者,即證成教也。文有六方則為六重,一一方中例皆有四。東方四者,一證處則東方,二證人則阿閦毘等恆沙諸佛,三證相舌遍三千,四證教則□當信是經。弟子說經引弟子為證,諸佛說經以□□諸佛為證,故引六方恆沙諸佛舒舌實語,念彌陀一生定得往彼極樂世界至不退轉,餘五方四門類可知。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至)護念經」者。
述曰:下明第六釋相所由,初問,後答。此問也。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至)三菩提」者。
述云:答也。但聞此經名彌陀及諸佛號,能持不忘者,一切佛護,不退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者。
述曰:明第七三時願因。文有二:一勅聽信受、二正明三時願因,此勅聽信受也。「我語」者,釋迦勸生淨土也。「諸佛說」者,六方恆沙諸佛勸證往生。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至)三菩提」者。
述云:正明三時願也。已發願者,觀音、勢至、龍樹之流。今發願者,現今信受之輩。當發願者,未來信生之類。欲生阿彌陀佛國者,三時願所生處也。得不退菩提者,一生彼處,地勝緣強,必階不退無上菩提也。
「於彼國土(至)生彼國土」者。
述云:下明第八三生行果也。已生者,觀音、勢至之流。今生者,現今信受之輩。當生者,未來信受生之類也。既前賢後聖皆願生彼,見賢思齊,故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也。諸佛所以慇勤只勸歸西方,定獲不退。
「舍利弗!如我今者(至)不思議功德」者。
述曰:下明第九此佛讚彼,謂釋迦如來讚阿彌陀諸佛淨土之果。
「彼諸佛等(至)甚難希有之事」。
述曰:下次第十明彼佛讚此釋迦穢土道成能為難事。難事即五濁惡世教化眾生、信歸淨土,定證不退。文有三重:一標、二釋、三結。標即甚難希有之事,甚難則三章。二釋則五濁菩提之事。三結則還結此三義。此則標也,初總,次別。總即明彼佛禪我功德,別則甚難希有之事。甚難則五濁惡世,希有之事則無上菩提之事,即為眾說。為眾說即穢土修因、得淨土果,此是難證之法。
「能於娑婆國土(至)難信之法」者。
述曰:釋三章,五濁者釋甚難章門。得菩提者,釋希有章門。為眾生說者,釋之事章門也。
「舍利弗!當知我於(至)是為甚難」。
述曰:結三章也。五濁得菩提者,二門結自利也;為一切世間說者,一門結利他也。
「佛說此經已(至)歡喜信受」者。
述曰:明流通。兩聖對揚,四部蒙益,深心歡喜,信受奉行。
阿彌陀經義述(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