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

 辨世間所不知見覺菩薩知見覺 廣辯菩薩修戒相 廣誡弘通法者之軌則廣釋六念第一辨十號釋婆伽婆等

梵行品之第五

迦葉菩薩言如佛世尊(至)不名世間不名非世間。

桉。僧亮曰。不名世間者。不名佛法中在家人也。不名非世間者。不名信根以上人也。

爾時迦葉聞是事已(至)眾生聞秘藏即得不生滅。

桉。僧亮曰。說地能已。說梵行粗竟。此嘆佛也。初偈明佛善說正道。稱為醫王。次偈釋醫王義。備治所治。畢竟不發也。次偈與法設譬。後偈說法體。智秀曰。將欲諮前義旨故。第五先以偈嘆佛及經教。

迦葉菩薩說是偈已(至)若非世間有何異相。

桉。僧亮曰。此下說經之能也。依經修行。速得出世。如聖行品末功德藏王所說也。寶亮曰。此下廣料簡知見覺人也。故迦葉因難。以啟發耳。智秀曰。此訖六念。第六段辨菩薩世出世異。有三意。第一約戒定慧。第二約法師儀軌。第三約六念法。明其同異。

佛言善男子言菩薩者(至)亦同世間不知見覺。

桉。僧亮曰。大判菩薩有二種。有世間者。有出世間者。若當持戒清淨。心固不動。終得發定生慧。知九十六種道所計者非。知佛法所明理者是也。是信用修行。斷二邊盡。屬知見人也。問此是何處人。是信首五根以上。此人永與生死為隔。無復入三塗之憂。名作出世間菩薩也。若信心不立。持戒不淨。雖復見涅槃經信心受持。不識九十六種所計者非。佛法所明者是。此名作四念處。前人是世間菩薩。還結屬不知見覺人數也。此下去凡有三重文來料簡。初就信慧心中。成就不成就來。簡向所解者。即為第一重也。第二就弘法人中料簡。若是惡世中持清淨。不生誹謗。識知九十六種道所計者非。驗佛法所計者。此是出世間菩薩。落知見覺人位也。若當雖復惡世弘通此經。持戒不清淨。又生物誹謗。復不識知內外是非。此名世間菩薩。屬不知見覺人流也。第三就六念來簡。若依涅槃經。作六念處成就。知內外是非者。名出世間菩薩。是知見覺人。若使作六念不成就。由依昔教學。復不識知內外。是非名作世間菩薩。不知見覺者也。

菩薩聞是涅槃經已(至)是名菩薩修持淨戒。

桉。僧亮曰。知有佛性。能得常果。而發心者。雖逕生死。不失此念。經之能也。僧宗曰。第三翻明道雖不無。要須戒定慧。

戒既清淨次修禪定(至)是名菩薩修清淨定。

桉。僧亮曰。聞思慧得非修慧也。明能修二慧。是淨定也。

戒定已備次修淨慧(至)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桉。僧亮曰。身中有我。則身大我小。我中有身。則身小我大。是身是我。雖小大皆是。非身非我。兩無也。慧能斷結。先斷於常。窂固不動者。諸見是犯戒之本。見盡戒不動也。

善男子菩薩見所持戒(至)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桉。僧亮曰。上說不悔。由戒而生。未釋相生之義。此釋相生者也。

迦葉復言云何菩薩(至)以淨戒故心得歡喜。

桉。僧亮曰。不因涅槃經持戒。是世間戒。則具四惡。不見佛性出世也。

善男子如端正人自見面貌(至)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面譬淨戒。鏡譬毘尼。此雖無鏡。餘經有也。

善男子譬如牧牛有二女人(至)以是因緣心則悅樂。

桉。僧亮曰。上譬一生中有喜有不喜。此譬命終時也。牛譬經教。牧女譬行者。瓶譬人身。酪譬破戒。酹譬持戒。城譬涅槃經。腳跌譬無常。瓶破譬命終。蘇已出外。漿不足惜。譬持戒人身利己出。餘不足顧。喻歡喜也。蘇在酪中與瓶俱失。譬破戒人身利未出。與身俱喪。喻可愁惱也。

迦葉復言喜之與樂(至)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桉。僧亮曰。五法佐助。重釋淨戒。所以為涅槃因。由得慧等佐助。離五蓋故。王五種涅槃。釋所以具信等五法。推功於慧。能離蓋及見疑。故具五根者。得五解脫也。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至)不以毀戒受持修集。

桉。僧亮曰。說五種持經。以明出世。何者。餘經所說。未究竟故。不備持之行惡。令人謗經。持經起惡。雖能自利。不能利人。非出世菩薩。是以佛但令出世持經。應究行之義。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桉。僧亮曰。無有實功。是名掉戲。若轉諸有。名輕動也。

復次善男子若我弟子(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桉。僧亮曰。悟時未至。名非時也。處不應聞。名非國也。不如上誡。是滅佛法。說佛法滅。世法熾燃。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至)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桉。僧亮曰。此經所說。理無不備。說此經時。應具諸說。

復次善男子云何復名(至)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桉。僧亮曰。上說出家菩薩六念。則通在家。除生死畏。修六念人。不畏海難。貪寶重貨。菩薩不畏生死苦難。貪三寶功德也。畏死者。懼三塗。念戒施天。卻死畏也。是始行所修。非出世功德也。若依此經修之。即出世知見。美經之能也。僧宗曰。第五明六念者。向明戒定慧。今舉境以顯慧之功也。寶亮曰。若作六念成。名出世間菩薩。是知見覺人。若不如是。不名世間知見覺人也。

善男子云何念佛(至)說中道故名大法師。

桉。僧亮曰。此經辯十號有正有雜有略有廣。從如來至大法師。此初廣。後十號略也。亦可前正後雜也。寶亮曰。念佛中有三翻。第一總舉佛果一切功德。第二歷十號。第三舉成佛之因。佛昔修六度眾德。今得常住。萬境皆照也。下五念皆真應雙明。但文中可見。不假有釋也。

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至)是故號佛為如來也。

桉。僧亮曰。如者如佛也。來者。乘因至果也。此果中說如來也。從六波羅蜜者。因中說如來也。

云何為應世間之法(至)而供養之故名為應。

桉。僧亮曰。惡應除善應。集具二德。故應供養也。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顛倒(至)聲聞緣覺無有遍知。

桉。僧亮曰。以知因為正。知果為遍也。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至)以是義故名明行足。

桉。僧亮曰。空行雖非照解。而非垢闇也。

云何善逝善者名高(至)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桉。僧亮曰。涅槃之性。實非有者。生住滅是有為相。涅槃無此。故非有也。

云何世間解世間者(至)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

桉。僧亮曰。因世間言說為有者。非有說有。以明非有。

云何無上士上士者(至)是故號佛為無上士。

桉。僧亮曰。有惡未盡。智與心諍。智勝心故為上也。語可壞者。有諍則可壞。

云何調御丈夫自既丈夫(至)是故號佛調御丈夫。

桉。僧亮曰。應以男形成佛。名丈夫也。釋上句。具足法者。釋下句也。後調御丈夫。凡四種應深說深。應淺說淺。明善調也。

云何天人師師有二種(至)是故號佛為天人師。

桉。僧亮曰。師有二種者。釋上無上師也。亦次解人天二義。明能受道也。

云何為佛佛者名覺(至)常得不離見佛世尊。

桉。僧亮曰。一週明十號也。

善男子何故名為如來(至)八十種好金剛之身。

桉。僧亮曰。重舉果稱。以說因者。欲令欣果。而行因也。再說因者。前略後廣也。

又復菩薩於昔無量(至)是名菩薩摩訶薩念佛。

桉。僧亮曰。生住是有為。自在是無為。修五十心。成此果心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