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福報文章(第2頁)
問: 弟子這段時間雖然也在聽聞佛法修行,但總感覺身心不自在,身上這痛那痛,毛病...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
《周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是什麼分什麼社會角色、家庭...
經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以一切諸法,皆依此心;若離此心,無別有法...
我們一定要學會愛惜五穀糧食,浪費糧食是暴殄天物,是最損福報的。即便你是億萬富翁...
【問。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尚美觀耶。此土土古聖賢。如堯帝處茅茨。禹王卑宮室。...
一個人越接近臨終時越重要。諸位!我勸所有淨土宗的人,不要對自己太有把握。你說:...
佛法並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則的真理,既然能得到自在的果地,必有其自在...
古代民間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很多都會被加上剋夫的名頭。當...
打禪七,就是來用功辦道的。用功辦道是要吃苦頭的,坐在那裡不准動、不准說話、不准...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時,當時城中有一位長者名叫修伽,擁有無量的財寶,...
我們的功課是什麼?我們的功課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要執著。---你能夠這樣修,...
問: 我是一名本科應屆畢業生,最近一年來,看到身邊很多同學考研成績優秀,拿獎學...
昔時,佛在海龍王宮,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眾多大菩薩隨佛在一起。此時,娑竭羅龍...
有一次,佛告訴阿難:我現在在大眾當中,簡要說明造塔所得的功德,你要一心專注聆聽...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就講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順便講講,因為明天就一個晚上...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
我們常常講五福臨門: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康寧,第四是攸好德,第五是考...
參禪人,首立沖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無大志,何事不能行,何事...
我們佈施給別人:別人正是需要的,我們來幫助他;我們所恭敬的對像,供養他,那當然...
我們為什麼會不肯隨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裡有嫉妒的煩惱。 嫉妒就是看別人好、看...
《明史 太祖本紀》裡記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孤...
每一個人各自的因緣不同,有福報跟沒福報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腦子不好使,也不是他生...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為比丘,...
從一個人的行為上就能看出這個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以下五件事的人,就會消耗掉你...
【知因緣所生法,皆悉無常無我。】 知道我們天地萬物,都是無常法,都是因緣生因緣...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
人生沒有現在這個詞,沒有現在的。你講現在的時候,它已經變成過去了,哪有一個不變...
問: 請問法師,弟子剛剛皈依,應當如何理解三寶的功德,恭敬三寶呢? 宏海法師答...
希望我們的道友你讀哪部經的時候,哪部經都告訴你修行的方法,也告訴你修行的次第。...
咱們怎麼看待咱們自己?每位道友都可以觀一觀。怎麼看待我們自己?咱們善根成熟沒有...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
問: 師父,以下綜合幾位同修的問題,請慈悲開示:對於一些公眾,被義工在半推半就...
十方財神中的財神之王多寶如來 佛教認為宇宙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所以在人...
問: 法師開示的淨業三福很好,但是做起來就好難,對現今佛教形勢,如能人人修淨業...
諸佛示現在人間八相成道,都要講經說法,留下諸多的經典。這些經典稱為佛的法身舍利...
世間人都要講積蓄,那積蓄的東西大概有三種類別:有一種積蓄,是別人可以奪得去、自...
處在逆境的時候也能夠種植福田。這怎麼種植呢?那我們生命當中,也會碰到一些逆境。...
《菩薩本行經》裡面談到,若有眾生不能以至誠心去佈施,不能以恭敬心去佈施,不能以...
聖人告訴我們,有三種福田我們要去耕耘,會有好的報應: 第一是報恩的福田。 就是...
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 就是福峻這個女眾啊,她臨終的時候正念很...
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 這是必然的...
你佈施出去了,你就創造了一個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德之身,你佈施出去的東西,最...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①。有專執前之...
要富貴得先修供養,不佈施怎麼感果呢?為什麼今生有窮的,有富的? 從前有位施主,...
我今天在過堂的時候,看見各人吃飯,漸漸有些散亂。吃飯時候容易散亂,亦正好對治散...
咱們現在是末法時期,感這十善業道的眾生要生,他都生在正法,不生在末法時期。例如...
當我們在念想極樂世界的功德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成三塊:一個是安樂道,一個是解脫道...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強可平定賊寇之亂,宰相博學多...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他們。當我們確知對方是小人,...
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事。 就這麼三種。這是福田品,講福田的。...
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來比喻智慧的深廣,就是得一切種智者。我們也具有...
過去,佛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常隨在旁,有眾多比丘、...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如何正確地看待我們今生的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跟福報大的人一起出行會異常順利。 比如某個堵車...
問: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人沉溺...
佛陀在舍衛國弘化之時,國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菩薩大士、天、龍、鬼神,及...
佛陀和弟子們們每日託缽乞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嗎?其實托缽乞食是為了給眾生一個...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摩竭國中,有一位長者生了一個兒子,相貌端...
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身心苦痛,特別需要關懷照料。而照看病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雜寶藏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久遠世以前,古印度波羅奈國有一個長者家的孩子,名叫...
《楞嚴經》裡面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說你這個發心不正的話,你的發心不是為...
中國人每逢過年,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一般的商家大都供奉財神爺,甚至居家...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戶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歡行善,常常做粉糰子來佈施。誰來要...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視。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十月懷胎中,如果常常能夠給他...
孔夫子生在春秋時代,這個時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後期,王室衰弱,名家諸侯對週天子大...
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蘇...
不管學不學佛,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中文有一句俗語:隨遇而安...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這會兒呢,我們上到法雨寺的這個大台基上來了,也就是它的圓通...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一切諸願速成...
過去,弗羯羅衛國有一位畫師,名為羯那。羯那有個因緣來到石室國遊歷,便四處參訪佛...
國慶長假,待客之餘,讀書、寫字、坐禪、念佛。 品讀《周易系辭》,有段文字,震動...
好,各位,阿彌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這裡想跟大家談談,什麼叫做轉輪聖王。我們...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他認識的一個人,給他講了這...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我們知道須菩提尊者,他不是一般的人,他解...
過去有個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醫治療。醫生告訴他:用灌腸療法即可痊癒。當醫生備...
佛經上說諸經滅盡後,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發心念一句,即得往生。大家...
昔日,佛陀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弘法度眾。一天,師子長者來到舍利弗尊者的住處,頂...
【 復次,普廣! 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這就是害...
在末法時代,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契機殊勝。上至文殊普賢,...
《本事經》裡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
出家眾和在家眾,從禪宗的角度來看,在修行開悟這一點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都是帶著一種有求的心態。就好像覺得往這個功德箱裡塞...
為什麼信佛好多年了,還沒有什麼成就,什麼原因呢?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造太多了,你...
原文: 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迴向西方。不...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沒有福德,做任何事都...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個好上。就想著,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個觀點,錢不要來得太...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誠懇切恭敬,以清淨心供養三寶,完全沒有分別,沒一點雜念,這個...問: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淨業行人應如何修功德? 答: 所言福德,是以有所得心,修五戒、十善乃至六度萬行,...
如果一個人修學菩薩道,這個必須要知道:不要著相,要具足三輪體空的智慧去行佈施,...
我現在發現,我們同學說起來比我說得好,也都說得頭頭是道的。但行起來呢,卻是打問...問: 弟子覺得自己福報與相貌都很差,與人交往時常感到卑怯,不能做到隨喜功德且常生妒忌,請問法師如何克服這種...
修淨業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問: 《佛說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感恩法師! 宏海法師答:...
命終之時,若想帶著自己所積蓄的錢財、寶物至後世去享用,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畏懼...
有兩個女子都得到庵羅果。其中一位是吃完果肉但不留果實內的種子,另一位則把庵羅果...
《大智度論》裡講到一位貧窮的畫家,很有意思。他是在另外一個國家做畫師,做了十二...
吝嗇是個貶義詞,惜福是個褒義詞。 很多人生性吝嗇,日常生活中處處遭人嫌棄,自己...
從佛法的因果關係來講,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以前我也特別不理解,這個捨得...

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來生也要繼續! 虛雲老和尚見過十幾個前生做...

身上毛病多是不是「福力盡了」的表現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

順著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種福報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從點滴處注意節儉惜福

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果報的不同,源於認知的差別

佛教有「夫妻相剋」的說法嗎

他這念頭一動,你折了好大的福

至誠供佛齋僧,種下殊勝福田

沒有煩惱才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事業的成功與否跟因果有關聯性嗎

受持少法就能獲得很多福德的修持法門

造佛塔勝報緣起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把它當回事,那就是積陰德

偏重於持戒修福的危險

善能獲五福,惡能感六極

知初出家,必住叢林,先修福本

積蓄的終會散失,享受的就此沒有

為何要用別人的福報優點,來虐待自己

出家需要有大福報嗎

為什麼有的人就是賺不到錢

持地菩薩因地如何修福德

常做這五件事,就會消耗掉福氣

知因緣所生法,皆悉無常無我

准提菩薩——薄福惡業眾生的大依怙

福報享盡,你連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修福從恭敬三寶開始

你福報大,智慧不大,有什麼用

培養我們的善根讓它成熟

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

勸人佈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佛門裡的四尊大財神

把淨業三福作為日常行為的指導

念經雖不能了其義,但也能得無量的福報

有一種積蓄,是自己能帶的去,別人奪不走

身處逆境巧作福田

佈施多而福報少的原因

有三種福田要去耕耘

求人天福報,只得來生癡福而已

不能往生西方,則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間福報

你佈施出去的東西,最終還是你的

修福應要注意的兩點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盡享福

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清福難享,感到不安就是業障發現

福報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世間人都要想修福,應該怎麼修

你要修福修慧,這句名號就完全具足了

金色王施飯獲福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福報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較順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摩訶迦葉度化貧婦

一缽水使其福運增長

象護比丘以何因緣感得金象相隨

看護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少許奉養父母就能得到大福報

別把般若妙法轉為世間福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財之道

行善的回報實在是太豐厚了

在十月懷胎中,為胎兒增福改業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范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三寶門中好求福

向地藏菩薩求人天福報,還怕得不到嗎

把握因緣廣植福田

福德是承載世間富貴之根基

何謂「轉輪聖王」

偷懶實際是損了自己的福報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學佛得遇善知識是最大的福報

別讓福氣迷了眼

平等惠施獲福無量

如何為病人臨終之人造福迴向

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供養三寶這兩門了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同樣的佈施,為何受福不同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錢不要來得太快,也不要來得太多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脫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

只有福報沒有智慧,就會被福報所害

福報的水養智慧的魚
福報與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煩惱

淨業行人萬萬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廣植善因獲福無量

窮畫師的佈施

不要拿「吝嗇」當「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