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十三面。丁十五,那羅延身願。

淨土法門的特色,印光大師說是「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說,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我們不管是今生的離苦得樂,還是來生的功德莊嚴,主要還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所成就的。這樣的一種特色,當然在修行過程當中就有所不同。我們一般的聖道門,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主要地是仰仗內在心靈的力量來斷惑證真;而淨土宗的修學,整個修學過程當中是要讓你的心力跟佛力產生一種交互的作用,我們叫作感應道交。所以,感應道交是整個淨土宗的一個修學宗旨,也可以說是一個修學的目標。你必須要用盡一切的方法,讓你心靈的力量跟佛陀的力量感應道交。這個是淨土宗的最高目標了。

那麼怎麼樣達到感應道交的目標呢?它根本的宗旨是什麼?

在這樣的一個修學傳承當中,最早提出感應道交的修學方法的,就是印度的祖師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在《往生論》當中提出了「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認為說,我們一個凡夫要跟佛陀感應道交,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修學「一心歸命」。

那麼怎麼修一心歸命呢?天親菩薩提出了五個法門,包括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意業的作願、觀察、迴向,就是身口意的相應。這樣子能夠把你的心慢慢跟佛陀的心——兩個就心心相印、感應道交。所以,最早對這個淨土宗提出修學宗旨的,是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的思想。

這種思想傳到中國以後,善導大師就把它發揮出來。善導大師根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說其實第十八願是整個修學淨土宗的主要的宗旨,所以叫作願王。十八願當中的根本思想就只有八個字,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他認為這八個字是整個淨土宗修學的成敗關鍵。淨土宗不怕你煩惱重,它也不怕你業障重,但是你要感應道交,必須要具足這八個字: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這八個字怎麼解釋呢?太抽像了。所以善導大師說,這八個字其實就是「順從本願」的意思。這句話就把整個淨土宗的中心思想挑出來。就是說,你一個念佛的人用什麼心態來念佛是最恰當的。就是你這一念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不能有任何的妄想!你不要說我這個人業障深重、我福報不夠, 這樣子就叫作抗拒本願。你內心當中念佛的時候只有一種想法,順從本願的想法。這個就是蕅益大師後來延伸出來的,所謂的「真實信心」。

其實我們看,名相一再改變,或者到最後印光大師叫「老實念佛」,其實都是這個道理。老實念佛也好,真實信心也好,順從本願也好,一心歸命也好,就是彌陀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當然,這個地方的問題點,就是你對淨土宗要產生一種強烈不共的信心,這是非常困難,因為我們內心當中有很深厚的疑惑的煩惱,所以,我們必須要透過教理的學習來拔除內心的疑根。疑根未拔,你很難順從本願的。你說你念這句佛號,讓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我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必須透過教理的學習,成就大乘的正見,在對四十八願的學習當中慢慢地拔除內心的疑根,那麼未來我們念佛的時候就能夠「順從本願,一心歸命」。就這個道理。

丁十五、那羅延身願(二十六)

我們看這個願文裡面,第十五個,那羅延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這個願跟前面的壽命無量願是有關係的。因為我們講到正報,當然第一個談到他壽命的長短,現在再進一步談到,在這麼長的壽命當中他的整個身體狀態是怎麼回事。前面是講他的結果,這個地方講到他生命的過程。我們加以消釋。

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菩薩所得到的這樣一個色身果報體,假設不能成就金剛那羅延身,那麼我就不成佛。

這個金剛是天上金剛力士的名稱,他的名稱叫金剛力士,是諸天的護法神。那羅延是比喻這個金剛的色身非常的堅固。那羅延翻成中文叫堅固,是比喻他的色身。說這個人一出生的時候,身體非常的強壯堅固,不衰、不壞,沒有衰老,而且他沒有病痛的破壞,所以叫作那羅延。

一般來說,在整個聖道門當中,我們要以精進力的緣故而得堅固身。說這個人的身體,你看他的樣子,六十幾歲還很年輕。為什麼他的色身這麼堅固呢?就是這個人的心特別精進。他隨時把心力提起來,隨時讓自己保持全力以赴的最佳狀態,這種人他不容易衰老,因為他精進。以慈心不殺的緣故而得無病痛。為什麼他都沒什麼病痛呢?因為他過去生沒有殺害眾生,他走路的時候很小心,他對每一個眾生都保持釋放他的慈悲心。

你看阿難尊者,他活到一百二十歲。阿難尊者一生當中做佛陀的侍者, 他從來沒有生過病。薄拘羅尊者活到一百六十歲,也沒有生過病。佛弟子當中有兩個阿羅漢沒有生過病,一個阿難尊者,一個薄拘羅。你看舍利弗,他是阿羅漢,他有一次病到最後連站都站不起來。佛陀說法的時候,弟子用擔架把他抬到法堂去聽法。所以阿羅漢的果報體也各式各樣。

在極樂世界的人民當中,阿彌陀佛所提供的果報體,不但是壽命的長, 而且他的身體,在這一期無量無邊的阿僧祇的壽命當中,第一個,沒有衰老的現象出現,你永遠保持年輕的相貌,永遠保持一個美好的體力;第二個,你一生當中沒有病痛。這個非常重要。《華嚴經》說我們菩薩不怕老,也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因為你一生病以後,你整個氣血、筋脈都不通,就障礙你去修學聖道。

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祖一生當中真的是為病痛所苦。你看他的發願文講得很清楚。他說他每一次在加行用功的時候,他的心跟聖道快要相應的時候,功夫剛剛相應,病痛就現前,就被病痛給破壞了。所以你看他講一個偈頌,他說:「病是吾輩良藥。」他說這個病是我最好的藥,佛陀說的法都沒有病這麼好。為什麼呢?消滅我無始的妄想,看破此身虛妄,深達苦、空、無常、無我觀門。你看蕅益大師,本來有很多的妄想,要使令正法久住,讓五個比丘如法住世……後來病痛現前以後,他整個向外攀緣的、有所作為的妄想全部消失掉,對色身的執取也慢慢消失掉。看破此身虛妄,最後通達苦、空、無常、無我觀門,成就了四念住,成就了修道當中非常重要的出離心。

當然,蕅益大師是一個大修行者,他能夠轉識成智,他能夠把病對他的傷害轉成修道的力量。你看他,他對身心世界的苦、空、無常體驗得這麼深刻,可見得病痛對他的刺激是既深且遠的,非常深遠的。我們一般人很難體驗到。你要轉不過來,那就是傷害了。

我們極樂世界的人民,我們後面會講到,他不但是在極樂世界念佛、念法、念僧,他一般來說是做兩件事:第一個,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他供佛。極樂世界人民相當忙的,他經常到十方世界遨遊,供養佛陀,親近佛陀。第二個,他到十方法界去成熟、教化眾生。這麼一個莊嚴、具足五種神通功能的果報體,如果經常生病的話,那這個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所以說,到了極樂世界的果報體,它本身是一個不老不病的色身,叫作金剛那羅延身。這樣子對於我們修習善法、對於我們度化眾生,是非常有幫助的。

丁十六、蒙光柔軟願(三十三)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們前面講到核心五願,有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願。這個願就進一步地講到彌陀的光明對我們眾生所產生的一種力量。

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這個光明所加被的根機——先看這個機——在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這麼多諸佛世界當中的有情的眾生,當然這個地方也包括了我們這些顛倒的生死凡夫。這是他的光明所加被的根機。

這以下說明它的利益。這些眾生只要蒙我光明來照觸其身體的話,他的身心會有一種柔軟安樂的感受。而這樣的一種快樂的感受,是超過天人的快樂。假設不如是的話,不取正覺。

我們在發願文當中經常說,「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希望我們在臨終的時候,願阿彌陀佛「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這個「淨光」是指的光明來照我的色身,「慈誓」是願望來攝我的心。以願望來攝持我的內心,以光明來照射我的色身。為什麼我們希望彌陀的光明照我色身呢?這個地方有罪滅善生、破惡生善的作用。

一般來說,佛菩薩對眾生的加持的神通力,主要是以光明的方式表現出來。你看佛菩薩只要顯神通,大部分都是用光明,因為它速度最快。我講一個佛菩薩所現光明的公案,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在台中的《念佛感應見聞錄》裡面講到一件事。說在台中有一個姓陳居士,他是一個建築包商。他跟他太太兩個是很虔誠的佛教徒,平常定期地參加念佛共修。有一天晚上,這個陳師兄睡覺的時候做夢,夢到他自己在客廳裡面坐,突然間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家,進來跟他聊天,聊得還很愉快。聊完以後,這個老人家就說,欸,我帶你到一個好的地方去,好不好?陳師兄說,好啊!我現在也沒有事,跟你去跑跑也好。那麼這個老人家就領著這個陳師兄到郊外去了。

走著走著就走到墓地去了。有一個墳墓是新開挖的,挖了一個大洞,裡面還放了一個棺木。這老人家就說,這個地方就是你要下去的地方,你現在可以下去了。陳師兄說,哎呀,這個是棺木,我一下去就死掉了,我不下去。但這個時候有一股很大的力量要把他推下去,這個時候陳師兄心中就趕快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念、念,在夢中他就看到金黃色的光明慢慢地出現了。這個光明出現的時候,那個要推他下去的力量就消失掉了,乃至於那老人家也消失掉了。這個時候他內心感到很輕鬆、很柔軟。那個光明就跟他說,你現在趕快回去!他就回來了。回來以後,他醒過來,欸,這是個夢,還很清楚,像真的一樣!

但是工作還是要做,他第二天早上還是正常地到工地去工作。他這個時候剛好是包了一個三層樓的整修工程,地震以後的整修工程。按照過去的工作慣例,他到了以後都要領著工頭巡巡工地,看看昨天做得怎麼樣,今天要怎麼做,做一個準備。正當他領這個工頭要上去的時候,突然有人找他。他跟工頭說,你先上去看看,我馬上上去。他就去招呼那個找他的客人。結果那個工頭一上去,不到五分鐘,那個木製的鷹架就整個「啪」,垮下來。那個工頭當場腦震盪摔死了,這個陳師兄逃過一劫。

諸位!你們猜猜看,陳師兄為什麼會逃過一劫?是啊,阿彌陀佛的光明的照射!雖然業力不可思議,但是我們相信佛力更不可思議。世界上的事情是無自性的,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在生命的結果還沒出現之前,因緣會變化。

我再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上一篇的隔壁篇,是講到張師姐。這個張師姐結了婚以後身體不好,吃藥也吃不好。她是信奉外道的,所以看到廟就拜,拜土地公、拜城隍爺等等。後來她經過人家的介紹,就認真學佛,受了三皈五戒,做佛弟子了。

學佛以後,當然她就不再參加這些道教的法會。但突然間有一天,她過去的朋友,那些所謂的道友,又找她。說某某人,我們那個地方有一家很大的百姓公廟,很大,今天剛好有一個盛大的法會,我們去那個地方拜拜。張師姐說,我現在受了三皈五戒,不能再去了。她說,沒關係,去湊個熱鬧也好。這個張師姐在對方的盛情邀約之下,就參加了。拜完以後,對方就要去買金紙燒。張師姐說,你不要燒這個金紙,這個沒有用的;你要燒金紙,不如念往生咒迴向給他好。對方說,哦,這樣子呀,那就不要燒了。兩個拜一拜就走了。

到晚上就有事情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有兩個鬼跑進來,說,你是不是某某人?她說,我就是。這個鬼說,我們大王有話要問你,就把她抓走了,把這個張師姐半推半拉,拉到了一個好像是古代衙門的地方去。張師姐一上去,哎呀,不得了,兩邊站了十幾個當差的,拿著木棍在旁邊,中間坐一個非常高大威嚴的鬼王。這鬼王就說了,你今天在我廟裡面妄發議論,害我今天金錢收入少了很多,我要懲罰你!就叫旁邊當差的拿棍子,給我打!要打這個張師姐。張師姐說,欸,慢慢慢慢,你不能打我(這個人對三寶有信心),我是三寶弟子,你要敢打我,我就把我的菩薩請出來。說完以後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個人有信心就有力量。法界當中,我們深信諸佛皆充滿,佛菩薩是無時無刻不在的。所以她觀世音菩薩一念的時候,她當場看到觀世音菩薩,拿一個甘露瓶,就這樣從空中降下來。這些鬼王、這些當差的,看到觀世音菩薩,跪滿地板,都跪在地上。觀世音菩薩就把她帶回去了。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怎麼樣?隨時在我們的身邊,但是你要去憶念他的聖號,這樣你就可以「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

當然,我們可以這樣講,就著消除業障這個角度來說,其實諸佛菩薩的功德都是有他的加持力的。你看,你念觀世音菩薩,也是有光明加持你,不過他的量應該有所不同,因為他的本願不同。但是阿彌陀佛的量不可思議,「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他那個光明所加被的範圍特別大。

前面我們講到一個色身的沒有病痛,這個地方是講色心的柔軟,能夠破除種種的鬼神障跟業障,破障。這兩個地方都是跟正報的身心有關係的。

丁十七、樂如漏盡願(三十九)

我們看第十七,樂如漏盡願。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我們前面講到正報的身心,講到五個主題:第一個,遠離惡道;第二個, 身相莊嚴;第三個,衣食自然;第四個,具足五通;第五個,壽命久遠——構成整個極樂世界正報的功德莊嚴。這以下再說明這五種的功德莊嚴所產生出來的作用。

這五種功德有什麼樣的作用呢?這個作用我們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自受用的作用,一個是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你在受用這樣的種種果報體的時候,你是什麼感受。先講自受用。他受用就是供養佛陀乃至於度化眾生。

我們看這個經文的消釋。就是說,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天人,凡聖同居土的這些天人,今天我提供給他這個果報體,當他去受用這個果報體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快樂的感受。而這種快樂的感受就好像是漏盡比丘。

這個「漏盡比丘」什麼意思呢?就是四果阿羅漢入了滅盡定以後。他要入滅盡定,阿羅漢入滅盡定。沒有入滅盡定的時候,他色身還有微細的苦,但是阿羅漢入了滅盡定以後,他會產生一種非常殊勝的寂靜的快樂,類似於涅槃寂靜的快樂。而極樂世界人民的果報體所顯現出來的快樂,就好像是阿羅漢入了滅盡定的那種寂靜的快樂。

我們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構成,而這個四大的結構體是跟你的煩惱、業力有關係。煩惱越重的人,他那個地火水風的結構就越粗重。煩惱比較淡薄的人,他的四大產生的力量就比較輕安。你看你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你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因為你那個時候煩惱很粗重,所以你那個地水火風表現出來也是很粗重。慢慢地,你開始拜懺甚至於打坐以後,就會有變化,經常打坐的人色身會比較輕安。雖然說不可能沒有病痛了,但是經常打坐的人,身體結構那個四大就有一點隨順於禪定的四大,有比較精妙的色身產生。

那麼極樂世界的色身,它本身是一個什麼結構呢?《無量壽經》上說, 它是一種「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輕虛之身是指的它「非飲食所長養故」,它不是飲食所長養的,飲食所長養的是一種很粗重的。第二個,無極之體,指的是無老病之干擾,所以無極之體。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果報體,因為它不是胞胎所生,它是蓮花化生,是彌陀的本願的法身所變現出來。這「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它的結構體,照《無量壽經》的形容,是若有若無、如夢如幻,所以這樣的一個果報體會產生一種快樂的感受。

這種快樂的感受,在《無量壽經》當中做一個比況。它說,世間上的小國王的色身,他那個地水火風的四大,跟轉輪聖王的地水火風的四大,就像乞丐跟國王一樣的差距。福報力不同。轉輪聖王跟天王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國王的差距。天王跟阿羅漢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國王。阿羅漢的色身跟極樂世界的色身比起來,又像是乞丐跟國王。

所以我們講,極樂世界的果報體壽命這麼長,你今天這個果報體要用很久。我們講借假修真,你一下子在極樂世界修學念佛、念法、念僧,一下子跑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一下子跑到眾生的世界去度化眾生,都必須靠這個身體來支持你。那當然你會說,這個身體它到底釋放出來的感受是什麼感受?這個地方講出兩個消息:第一個,極樂世界的色身給你的感受是安樂的;第二個,它這種快樂是寂靜的,不是躁動的。

每一個人內心都有他的本性。什麼叫本性?就是沒辦法改變,你怎麼修行都沒辦法改變。我們這個明瞭的心,在痛苦的地方會躁動不安,想要離開,這個是沒辦法改變;我們到了一個快樂的地方就想要安住下來,這個也是沒辦法改變。我們人的本性是想要離苦得樂。

所以,太過於痛苦有助於你修出離心,但對你生命的安住是有障礙的。你不能讓自己的身心世界長期處在痛苦當中。成長過程太過痛苦,對你發菩提心會產生障礙,因為太痛苦了你會產生偏激的思想,你很難去產生大悲心。你很容易生起出離心,但是很難生大悲心。當然,你說天上的果報體很安樂,但是天上的安樂是躁動的,這個不可以,因為那種躁動的果報體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煩惱。極樂世界的安樂是寂靜的,這個地方你要知道,它是寂靜的安樂,就好像是漏盡比丘入涅槃的快樂。當然,這個果報體還有很多作用,後面會講這個果報體很多的妙用。

總而言之,極樂世界給你這麼一個長的、無量無邊阿僧祇的壽命,當中沒有病痛,有光明的照射,感到身心柔軟,而且又釋放出快樂寂靜的感受,這個就是你未來正報身心的相貌。

丁十八、供養諸佛願(二十三)

我們看第十八,供養諸佛願。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極樂世界菩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就是供養諸佛。不管是《阿彌陀經》還是《無量壽經》,經常提到供養諸佛。當然這個地方是有積集福德資糧的目的。

我們看經文。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菩薩,承佛神力(欸,這句話很重要。你以下的功德是怎麼有的呢?是仰仗彌陀本願的加持)。在佛力加被當中,你會有兩種很殊勝的功德:第一個,供養他方的十方諸佛,供養十方諸佛;第二個,「一食之頃」,在一頓飯的時間這麼短,就能夠遍至無量無數億億的諸佛國土。這個地方指的你這個供養的時間特別的快。

我想,我們今天在了解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供養佛陀的時候,有兩件事要注意:第一個是供養諸佛;第二個,一食之頃。這個願文有兩個。

我們一個菩薩必須要有很多的莊嚴,這個莊嚴當然是福德所成就。那麼當然,福德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養佛陀了。我們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做參考。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釋提桓因。其實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很多的釋提桓因,因為帝釋天很多。其中一個釋提桓因,他本身是沒有學佛。這個釋提桓因有一天跟天人在唱歌的時候,突然間感到自己五衰相現。怎麼回事呢?頭上花萎,他頭上的花慢慢地枯萎,甚至於掉下來。第二個,腋下出汗。天人本身是不流汗的,但這個時候他身上開始出很多的臭穢的汗,很多的天女就不喜歡他,離開他。第三個,衣裳污穢。他的衣服開始產生很多很多的污穢的顏色出來。第四個,身失光明。他身上的光明慢慢地暗淡了,甚至於消失掉。第五個,不樂本座。天人一般來說都是有一個台座,他乘著這個台座到處遊行。他這個本座坐不住了。所以他知道他自己天福將盡,譬如仰天射箭,這個箭已經到頂了,開始要掉下來。而更糟糕的是,他知道他來生要投生在鄉下一個母豬,這個母豬總共懷了六胎,其中一胎。

你看,這個落差很大,從天人到變成一隻豬!所以他非常恐慌。這個時候他就跑去找其他的釋提桓因的天王說,我的天福將盡了,你們可不可以救救我?釋提桓因說,我們雖然有廣大的神通,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去延長你的壽命。這樣子好了,你去找大梵天,大梵天那是三界之王。他去找大梵天的時候,大梵天也是說,我雖然有種種的神通,但是我也沒辦法延長你的壽命。他說,這樣好了,在娑婆世界有釋迦牟尼佛出世,你去跟他皈依,有很大的福德,可以救拔你。

這個時候,這個天福將盡的釋提桓因,就乘他的神通力趕快飛到佛陀的精舍去,這個時候佛陀剛好在說法。他這個時候壽命將盡,用他最後的力量就至誠地頂禮佛陀,嘴巴稱念「南無佛」一聲,就死掉了。死掉的時候,因為他臨終的時候很虔誠地身業禮拜、口業的稱念跟意業的皈依,所以他投生到這個母豬的地方的時候,福報增加了。所以這個母豬就非常地躁動不安,就到處跑,就把主人的花瓶打破了。主人一氣,拿棒子就把它給打死了。打死以後,其中一個胎兒就流產掉了。結果釋提桓因就從胎兒死掉,又回到他的本位,又做釋提桓因。

你看,面對一個莊嚴的佛陀,至誠地禮拜、稱念、皈依,換成一期的釋提桓因的果報,這個就是供佛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