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三十(夜摩天之十六)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第七地處,名廣博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人曾知持戒善心,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欲。所謂有人或到林中,近妙聲鳥。彼妙聲鳥迭互相於生欲心故,出欲音聲,雌鳥在前,雄鳥在後,相隨共行。彼鳥翅羽有種種色,一切見者心皆歡喜,欲情內發。而彼見已,不生慾念,心不思惟,況復行欲。彼人如是清淨持戒,捨於邪欲,持戒清淨,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廣博行地處而生。彼處生已,一切諸欲功德和集,受諸快樂。有勝園林,銀毘琉璃、青寶之樹,大青寶樹,蓮華色寶種種寶樹莊嚴園林,種種寶池水流盈滿。若人本作善業來者,行此林中,種種受樂,所謂林者,名赤色林,於彼林中有諸天眾、諸天女眾。若入其中,彼樹光明增長轉勝,種種妙寶莊嚴成就種種衣服。若諸天眾入彼林中,彼樹光明普皆赤色。而彼樹林其色皆如赤蓮華寶,或作迦雞檀那寶色。樹色柔軟,真珠鈴網彌覆其上,隨念生果,隨念酒流,如意念行。隨天意念何處受樂,彼樹枝葉即出種種勝妙樂音,如是行去。多有天女共諸天眾並如是樹,飛虛空中,隨心所向,如鳥無異。彼樹既飛在虛空中,皆如日出,一切虛空普遍嚴好。又復彼樹名赤色樹,水出如雨,在虛空中甚可愛樂。彼鈴之聲、天鳥之聲、天樂之聲,如是種種勝妙之聲遍滿虛空。

「時,彼天眾見樹飛行在其面前,天女之眾所圍繞已,同一樂心。多有無量百千天女共詠歌聲,飛虛空中。樹在於前,如示道者,天眾在後,與樹相隨。天眾如是隨心所念,起如是意:『我於今者上彼樹上。』如是念時,彼樹倒迴,諸天即上。有在枝上而遊戲者,彼天如是在彼樹上處處遊戲。如是枝上在枝住天,隨心念時,即彼枝上生蓮華池,天及天女在彼池中遊戲受樂。如是樹上住枝之天,共天女眾在赤林中遊戲受樂,皆隨所念,如是受樂。復有餘天叶中住者,若有所念,即樹叶中出生妙堂。於彼念時,如是堂出種種妙寶,間錯莊嚴,鈴網彌覆。彼一切堂有蓮華池而為莊嚴,有真珠網簾其戶牖。天在其中,共諸天女歌舞遊戲,彼此迭互不相妨礙,共相愛念。如是諸天善業力故,迭相親友,無怨無中。此多親友是善業果,大善業果謂多親友。爾時彼天迭共同心,在赤林中種種遊戲。彼赤林中如是諸天一切欲樂皆悉具足,大勝業故,隨意所念,虛空中行,受無量樂。

「又復彼天不行虛空,還向本處。種種流水滿蓮華池,於如是處天女圍遶,遊戲受樂。又復次向名稠樹林。彼稠樹林甚可愛樂,林中有河,河中乳流。如是乳河莊嚴彼林,其乳勢力,若天飲者,憶念往世於何處生,捨命而來;於此處退,生於何處。若放逸行,彼種種苦無量種苦,皆憶念已,心生愁惱;生愁惱故,則離放逸;離放逸已,隨順法行。此大饒益,飲彼乳味勢力所致。既飲如是勢力乳味,而復入彼名稠樹林。林有種種流水河池而為莊嚴,有種種鳥在彼池中。其鳥甚多,樹枝饒華,以華重故,皆悉下垂,而為莊嚴。有七寶蜂,其色平等,飲彼華汁,以自適樂,從蓮華池至蓮華池,從一樹下至一樹下。彼樹一切皆毘琉璃,蓮華寶葉有金色果。如是果者,天中美味蘇陀中勝。如是果者,是隨念果,若須味時,則有如是美味果生。食彼果已,而復歌舞,行向餘處心生歡喜。

「復向飲林,彼林之樹天酒流出,美味香色甚可愛樂,不可具說。離於醉過。如是勝酒,從樹流出,如雲雨墮,彼天飲已,復更轉生勝歡喜心。彼天如是生歡喜已,聞種種音,飲天美酒,受種種樂。復有無量光明莊嚴自身,天女迭共遊戲歌舞喜笑。

「又復次向蓮華龍林。彼林之量五百由旬,五寶蓮華,蓮華甚香以為莊嚴。蓮華龍林更無餘物,唯除蓮花及有諸龍。彼蓮花中,如是龍者迭互相於欲心起發。食彼蓮華,眾龍一心迭共為伴,龍女圍遶,在清水中。水七功德,離水衣過、離泥濁過、離長短過。於彼觸中,自意受樂。如是如是龍自意念,如是如是隨意水生。彼龍在中,共諸龍女戲樂之時,亦如諸天共諸天女受樂不異。

「爾時,天眾見彼蓮華龍林之中諸龍戲樂,從空中下,向蓮華林詠歌音聲,及諸天女莊嚴音聲。龍在池中,出聲如雷,普彼天處,如一歌聲。以彼天處如是歌聲令諸山谷皆有響聲,餘處諸天聞其聲故,一切皆來同向蓮華龍林之所。種種光明莊嚴其身,饒天女眾,如是同向蓮華龍林。

「爾時,彼天於先在彼蓮華龍林種種遊戲,復有餘天山谷等處異異處來。彼一切天迭相見已,歡喜之心轉勝增長。如是諸天並天女眾,及彼諸龍並龍女等,共在水中遊戲受樂。彼天、天女、龍、龍女等,如是受樂,至於久時,如是遊戲歌舞喜笑。彼天如是放逸而行,善業盡故、命欲盡故,彼天、天女善業福德欲盡之時,若上蓮華,蓮花不勝;如是蓮華沒於水中,即便破壞。如是諸天、若諸天女福德盡相,如是應知。

「又復彼天、若彼天女福德盡相,謂彼諸天、若彼天女以遊戲故,上龍背上,龍不能忍,墮彼龍背。此是彼天、若彼天女福德盡相,放逸行天,放逸所壞,如是相出。

「爾時,彼天若有本來不大放逸,先知彼相,知彼相故而說偈言:

「『久時已過去,  欲到命盡時,
  死時臨欲到,  癡天不覺知。
  而心不知足,  貪著境界樂,
  根不知足故,  增長境界欲。
  五根樂境界,  為欲破壞心,
  福田業將盡,  癡天不覺知。
  此大運時輪,  常割眾生命,
  轉疾臨欲至,  癡天不覺知。
  此死火甚惡,  為業風所吹,
  命盡時將至,  癡天不覺知。
  生死有為中,  無親無非親,
  死羂甚可畏,  無能令免者。
  諸有死未來,  諸有命未盡,
  皆應捨放逸,  而作自利益。
  死杖不久間,  必破眾生命,
  大力既來至,  能令命失壞。
  境界癡所盲,  遠離法燈明,
  是故不見知,  大可畏死羂。
  癡者不能知,  怖畏於死時,
  以心著境界,  為愛所誑故。
  退退而復生,  從道復至道,
  眾生癡所壞,  故受自業果。
  甚惡而極速,  能破諸世間,
  云何於死時,  而不生怖畏?
  眾生豈無心,  為當是無畏,
  如是癡不知,  怖畏於死時。
  退相極顯現,  如現見不異,
  如是知不久,  於天中則退。』

「彼天如是見退相已,諦知退相,心意愁惱,不向其餘未退天說、欲退天說。以未退者,五境界中受諸欲樂,恐其不信後時退故。何以故?於境界中放逸癡故,或意迷故,於彼天眾命欲盡者、若放逸者,不應為說,亦不應示。爾時彼天如是知已,默然不言,捨蓮華池向餘處去。

「彼天於後,復樂境界,受境界樂。彼欲退者,大羞相出、大畏相出,癡不覺知,不懼不畏,龍中遊戲,在蓮華中共諸天女,彼處久時受快樂已。復共如是無量百千諸天之眾,更向一山,彼山名為常樂鬘山。到已欲上,有天金銀、天毘琉璃、天蓮華寶,最勝天寶妙門之堂有百千數莊嚴彼山,復有百千勝妙蓮華而為莊嚴。如是山中第一勝樂,一切具足,百千樂音恣耳所聞,多著種種無縷天衣,自身光明。迭相看面,有妙色聲觸味香等,如心所愛而受快樂。自意念行,不可說樂,皆悉成就。天河流水,園林莊嚴,見則生樂。彼天如是次第復上常樂鬘山,既上山已,有在堂中坐於床者,有乘鵝者,有天在於蓮華台上跏趺坐者。天共天女在鳩婆羅叶中而住,種種嬉戲,若歌舞等,五樂音聲坐受快樂。其心欲在虛空中行,共諸天女處處遍看,於彼天處處處可愛,隨心所樂稱意而去。有處如焰,金銀蓮華妙寶光明,有處多有鳩婆羅葉青色膩影,有處則是天毘琉璃青寶光明,有處是銀頗梨真珠光明可愛。

「次復有河,有真珠沙,出寶山峯,有七功德清冷水流。見彼峯河有水旋流,其狀猶如真珠瓔珞。如是觀察見彼處已,飛於虛空,復見異處,七寶蓮華莊嚴水池,無量蜂眾莊嚴蓮華。如是見已,復觀異處,有園林池甚為可愛。見有鳥獸,獸種種色,有銀色者、有金色者,寶角可愛,蓮華寶眼,真金色背,兩脇白銀,頗梨色甲,背腳均平。復有餘獸,群隊相隨,七寶妙色,皆無所畏,群群遊戲,自受快樂。業所作故,形體殊妙,以其業故,皆食天食。

「又園林中餘處復見孔雀命命,名無縷鳥、名戲論鳥、名大眼鳥、名動翅鳥,如是等鳥,群群遊行在山峯中出入園林,園林中見。既到如是常樂鬘山,臨欲上時,見如是鳥。彼山一廂則是青寶,彼第二廂是蓮華寶,彼第三廂則是金寶,彼第四廂則是銀寶。青寶廂處有妙寶堂,名曰雜影,堂中則有毘琉璃樹,其華下垂猶如大蓋,流水河池而為莊嚴,蓮華之林乃有百千,百千種鳥雜色莊嚴,多有天女甚為端正在彼堂中。彼第二廂蓮華寶處有名笑林。彼林銀樹,其葉是金,有赤蜂群,無量百千群鳥音聲。有流水河,河水有香,微風徐動,如是普遍莊嚴笑林。彼第三廂金寶之處有妙寶林,名樂寶林。有頗梨樹而為莊嚴,其樹金枝,枝網普覆,有無量鳥百千音聲,有流水河而為莊嚴。彼處多有歡喜天眾、歡喜天女在中歌舞,一切妙欲功德具足,而為莊嚴。彼第四廂銀寶之處,蓮華寶樹青色寶枝而為莊嚴,多有種種妙音聲鳥,多饒無量天及天女,無量百千蓮華莊嚴。有無量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隨眼所見,見則受樂。彼林彼樹、彼河彼水、彼寶枝等,彼蓮花池、彼鳥彼獸、彼蓮華等,種種色香、種種形相甚為端嚴。常樂鬘山處處皆有如是諸天及天女眾,乘空上彼常樂鬘山,普彼山處。一切皆見此勝念山有雜色光,彼天既見,眼則樂著,普欲上山,共天女眾五樂音聲、五欲功德而受快樂。勤行善業,樂修多作,可愛善業,持戒善寶,聖所愛果。如是受樂,皆欲上彼常樂鬘山。臨欲上時,名實語鳥,為說偈言:

「『此河水速流,  善業樂亦爾,
  癡者不覺知,  境界貪所誑。
  如是時來時,  死亦如是來,
  樂迷放逸故,  天癡不覺知。
  癡者無智故,  不覺命已過,
  亦迷於善業,  而愛不可盡。
  眾生不離愛,  有中隨順行,
  彼癡愛眾生,  不覺善不善。
  善果甚可愛,  若天受快樂,
  如是見不善,  在惡道苦處。
  若捨善不善,  復能離諸過,
  則至不退處,  不生不死處。
  彼樂得解脫,  欲樂非得脫,
  夜摩及餘天,  業盡故得脫。
  無常則不住,  常則為第一,
  悕望有中樂,  退墮不可樂。』

「彼實語鳥為彼天眾欲上山者,如是說已。彼天聞已,於天眾中,若其有天不大放逸,彼天則聞;若放逸者,以放逸過,是故不聞,猶著境界。彼放逸天一切不取天鳥所說,如是鳥語真實利益。

「時,彼天眾復歡喜心向第一山上,彼山頂峯上有堂,在堂而坐。如前所說。彼一山峯,名普見山。彼普見山,一千山中最高最上,是故彼山名曰普見。共天女眾上彼山頂,種種樂音歌舞受樂,多有天眾及天女眾上彼山峯,見無量色善業所化光明水池。彼光明池有可愛水,其水清淨,中有金魚,見者眼樂。水波亂動,有鵝鴛鴦鴨等鳥群,此種種鳥可愛音聲,水中甚多。又彼水中多有蓮花、拘婆羅耶、拘物頭華、尼那陀花、迦吒摩羅,如是等花遍覆池水,有種種蜂出種種音。又復多有曼陀羅華,多有金珠而為間錯,其水清淨。又彼如是可愛池中復有蓮華,名曰沐鬘,有百千葉,一一叶中出無量葉。有蓮華葉青寶色者,有蓮華葉頗梨色者,有蓮華葉黃金色者,有蓮花葉白銀色者,有蓮華葉是車璩者,有蓮花葉迦雞檀那,有金剛華,第一善香。彼如是等異色叶中各各有台,其色光明如初出日。彼種種台有無量色,無量色葉遍彼池中,所謂青黃赤白黑色,台白而赤,其香可愛滿一大台。爾時天眾從虛空下向光明池,下已入池。池有金鳥,天既入池,在鳥背上,有天在於蓮花台上,共多天女遊戲受樂。有天在於拘婆羅耶蓮花之上,復有餘天在水中者,有在鵝背入於水中而遊戲者,有在陸地共天女眾而遊戲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迭共喜笑遊戲受樂。有在堂中共諸天女異處遊戲,同飲天酒離於醉過,現樂功德,味觸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所謂青寶、銀寶金寶、毘琉璃寶、蓮華色寶及頗梨等種種珠器。有共天女,金蓮華葉而飲酒者。有以開葉,不穿不破拘婆羅耶而飲天酒,詠歌音聲生歡喜者有天受用蘇陀之食,色觸香味皆具足者。各各別別,共自眷屬種種受樂。有於異處共諸天女,五樂音聲種種歌舞,遶光明池而遊戲者。有共天女在於水中而遊戲者。彼水之味,隨天念轉,若天心念欲令此水色香味觸若冷若煖,善業力故,應念而有。善不善業果報如是,非有作者。又復彼天若如是念:『此水為酒,令我得飲。』即於念時皆是天酒,觸味香色皆悉具足,離於醉過。天既飲之,增長勝樂,善業力故,心生歡喜。然彼諸天自業力故,如是受樂,自業所化,一切所作善業不失業羂之師,人身機關,於三界中種種戲弄,愚癡凡夫不覺不知。如是諸天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快樂。

「於彼天中,名實語鳥,為說偈言:

「『如油盡燈滅,  身命亦如是,
  以本業盡故,  天中必定退。
  如壁破壞時,  依壁畫亦滅;
  如是業盡故,  天樂則無有。
  天於彼天處,  福業盡則退,
  一切法無常,  眾生悉破壞。
  皆無常不定,  命速不久住,
  死力勢甚大,  而天不覺知。』

「彼實語鳥利益天眾,以彼諸天善業力故,如是已說。若彼諸天未於多時放逸行者,既聞鳥語,於少時間正心思惟;若放逸者,亦如不聞,以亂心故,雖聞不受。

「於彼池處如是久受境界樂已,各如所乘,向彼山頂,共諸天女飛空而往。復見餘處有無量山,種種形相。一切山中,常樂鬘山最為高出,復有一山名平等聚,復有一山名曰普見,此三山量,於夜摩處一切山中最為高大。天眾如是觀察彼山,其山光明遍彼天處。天眾既見,即得上彼常樂鬘山,上已則見種種間雜諸妙寶樹,金樹銀樹、毘琉璃樹莊嚴彼山。彼樹根根莖莖、節節枝枝葉葉,皆是七寶莊嚴殊妙。彼樹根莖七寶莊嚴,諸節次第寶別不同。一節則是毘琉璃寶,一節則是蓮華色寶,次節銀寶,次節金寶,次節則是頗梨之寶,次節則是車璩之寶,次節則是迦雞檀那,彼樹如是節節各各莊嚴不同。自從根莖乃至於葉,一切皆是七寶莊嚴。

「彼樹不遠復有寶堂行而不亂,皆同一色,如人世間日之光明。彼諸天眾為戲樂故,次向彼堂。彼堂之數有十百千,如心意量,如意念行,如意念作。彼天之中有如是堂,近彼堂處有蓮華池,其數多少亦如彼堂,如是蓮華節節次第七寶莊嚴。又於彼處復有眾鳥三功德行,何等為三?一是水行;二是陸行;三是樹行。言水行者,謂名鴛鴦、泥盧槃、大胡盧、鵝鴨、摩鳩羅等,是水行鳥。言陸行者,彼山頂處出妙音聲,謂名二技、名歡喜聲、名一切忍,有鳥名為一切鳥聲、名一切時恆常受樂,如是等鳥是陸行鳥。天音聲中,此鳥音聲最為美妙。言樹行者,謂俱翅羅,名命命鳥、名孔雀鳥、名鸚鵡鳥、名普眼鳥、不眴眼鳥、名普行鳥、名實語鳥、名知時鳥,如是等鳥是樹行鳥。人中有半,彼天皆有。於彼天中有如是等無量眾鳥,種種音聲,如是天中三種行鳥出妙音聲。

「又常樂鬘大山頂上,更復有鳥行虛空中,身是七寶。若彼諸天行放逸行,放逸壞時,彼鳥說偈呵責之言:

「『放逸所壞天,  為境界所誑,
  愛心所迷亂,  死王臨欲到。
  染著欲樂故,  不知善不善,
  一切眾生癡,  境界欲所誑。
  行於種種道,  造作種種業,
  為種種心使,  流轉於五道。』

「如是彼鳥見放逸天放逸行故,已說此偈而呵責之,猶如父母調伏諸子。而彼諸天雖如是聞,不受不取,猶故受樂,遊戲歌舞,乃至一切善業皆盡,則於後時退彼天處。退天處已,如自業行,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餘業故,生於人中同業處者,則生第一富樂之處,有勝上意,心常歡喜,在好國土迦那那洲、若師子國富樂處生,生長者家。以餘業故。

「廣博行地第七已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復有地處,名曰成就。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有人信佛世尊,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淫,於先所行共淫婦女,心不憶念。彼善男子如是持戒,善意熏心,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成就處地。生彼處已,自業相似而得果報。所謂園林蓮華池水,池有種種鳥美妙音聲,種種莊嚴,妙身天女而為圍遶,生如是等天樂之處,五樂音聲種種遊戲,不可譬喻勝妙聲觸味色香等,而受快樂。譬如水池有五水瀆,皆悉是水,在水池畔,水入池中不遮不礙。如是如是,五根愛著,五愛之身常隨五處,不知厭足。譬如五處皆悉置火,一切焰然,風吹普熾。若以乾薪,如是如是著五火中,彼火如是熾然增長。如是如是,此根愛然如火增長,憶念風吹,不正觀焰,境界乾薪,五根火焰。如是如是,此五根火得境界薪,如是如是,根火熾然。如世間火,飛蛾入中則被燒然,如是如是,若有入於愛境界火,則為所燒。一切愛著皆如飛蟲,不覺不知。一切諸天如彼飛蟲,為火所燒,墮五境界。共天女眾園林中行,從蓮花池至蓮華池,從蘇陀處至蘇陀處,從飲酒處至飲酒處,從美音處至美音處。從香花林嗅花香已,次復往到勝香花林。從一林處至一林處,見林眼樂,復向其餘,眼見樂林,如是遍入諸境界火。

「彼山如活,彼天見之如見命物。彼諸天眾如是見山,如是如是處處普見,如火得酥,其焰熾然。如是彼處,始生天子見如是處七寶莊嚴,見無量種,心則生樂。見彼山處無量百千諸天女眾。如是天女甚多甚饒,彼一切處多有天女種種莊嚴,遍滿彼處,天眾亦爾,遍滿彼處,歌舞遊戲迭共受樂,五樂音聲遊戲受樂。若下劣天,如是種種莊嚴天女可有一萬,如是次第三萬二千,如是次第,有四萬者、有五萬者,如是次第乃至百千諸天女者。爾時,如是諸天女眾於彼天子迭共相愛,不生厭心。一切天女一一各各作如是知:『天子愛我。』彼天如是愛於欲樂,不知厭足,如火得酥,焰起熾然。彼放逸行諸天子等,園林樹木、蓮花池中、於河水中可愛天女共受快樂。如是次第,復於後時,共彼天女入鵝林中。如是林者,於彼天中猶尚希有,況於餘處。謂彼林中有鵝莊嚴,如是鵝者在彼林住。彼鵝銀翅,有金翅者,蓮花寶足。復有餘鵝,蓮花寶嘴,金寶間腹。有金身鵝,背則是銀、迦雞檀那,勝寶之足,其嘴亦是迦雞檀那。復有餘鵝頗梨為背,脇是車璩,腹是青寶,足則是金。復有餘鵝,七寶雜身,有鵝純色謂如銀色。有頗梨色、有純金色、有車璩色、有青寶色。復有餘鵝,大青寶色。復有餘鵝,迦雞檀那勝寶之色。如業心盡,如是受樂。如是鵝者,復共勝妙端正雌鵝處處遊戲,或在池中如是遊戲。如是次在蓮華林中、山河等中,或於陸地蓮華林中柔軟地處有種種華,共彼雌鵝如是受樂。爾時,諸天入彼鵝林,多饒種種莊嚴天女,共彼天女遊戲受樂。彼天既見如是鵝已,生希有心,轉勝歡喜,迴眼普看如是勝林。

「彼諸天女隨順天心,既知天子心歡喜已,語天子言:『天今當知!此名鵝林。如是鵝林甚可愛樂,種種寶樹光明殊妙,有種種寶莊嚴此林,希有功德皆悉具足。種種蓮花而為莊嚴,無量百千山峯莊嚴,有種種華莊嚴彼林,如是種種,名尚叵說。有蓮華池莊嚴彼林,於彼林中有鵝王住,名曰善時。鵝如天主牟修樓陀住此天中,彼善時鵝乃是一切鵝中之王住此林中,在名廣池遊戲受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恆常來至此鵝王所,共此鵝王種種遊戲,勝共一切天眾戲時所受之樂。共餘一切諸天遊戲,皆悉不如共鵝遊戲。』

「彼天子言:『以何因緣,夜摩天王恆常共彼善時鵝王而遊戲耶?』天女答言:『如是因緣,一切天眾皆悉不知。天子今者如是心念,我今共去向彼善時鵝王之所,入彼林中,乃至到池。盡見林已,見彼天王牟修樓陀,及見鵝王。』彼始生天於天女眾如是聞已,作如是言:『我今共去,到彼鵝王、牟修樓陀天王之所。』

「爾時,如是諸天女眾共始生天,向彼林間水池之中鵝王之所。未至鵝王,已見種種天妙樹林,多饒種種鳥獸群眾,有種種色,種種鳥獸。鳥共雌鳥,獸共牝獸,如所應食,種種不同。食天根果,皆七寶身,莊嚴勝妙。中間平地於樹林中、窟穴之中、若平地處,或於河岸、蓮華池岸,或在池中、或山谷中,群群遊戲或出音聲。彼始生天見已心喜,又生希有未曾有心,眼則眴動,諸天女眾而圍遶之,詠歌音聲,如是遊戲,入彼鵝林。

「復於一處見孔雀群在園林中,彼諸孔雀有咽起者,有以咽項相揩摩者,如是露處種種遊戲。復有孔雀七寶之身,在闇林中屏處遊戲。有共樹心而遊戲者。種種孔雀,如天所應,始生天子共諸天女如是見已,欲入鵝林。見多無量百千億數諸天女眾在鵝林中,復見餘林甚可愛樂,所謂有河第一清水,普河兩岸多有諸天及天女眾,七功德水盈滿彼河。所謂河者,名欲水河、寂靜水河、歡喜流河,名酒流河,有河名為葡萄酒流,有名隨稱一切念水,名鳥音聲可愛樂河。彼大林中如是河流,彼岸行鳥飲冷水已,而說偈言:

「『故業勿令盡,  數數造新業,
  以本業盡故,  則於天中退。
  若入造新業,  三種三時生,
  故未盡造新,  則不墮惡道。
  若畏未來世,  不貪著現在,
  不樂過去者,  不久間得脫。
  若心不動轉,  苦樂不經心,
  彼智者捨身,  餘處則得樂。
  若受故業樂,  而不造新業,
  故業受盡已,  癡者死時知。
  若彼癡心天,  受行境界樂,
  若勤佛功德,  不為欲所使。
  若有得如是,  大過患之身,
  能不著現樂,  則是智慧者。
  若不為欲使,  畏過不貪著,
  復畏於惡道,  則是勇健者。
  若心貪著樂,  而不畏惡道,
  此癡愛樂行,  由愛故退失。
  貪著於諸欲,  得已心歡喜,
  修欲不得力,  後時墮惡道。
  如電如陽焰,  如乾闥婆城,
  如是說欲惡,  能誑惑一切。』

「彼岸行鳥見始生天放逸行故,如是說偈。彼始生天新著欲故,雖聞不受。爾時彼天聞彼鳥語既不受已,復入鵝林,更受無量境界之樂。始著欲故、鵝林勝故,雖聞不取。如是鵝林枝網覆故,實與不實,一切不知。

「彼鵝林中見寶珠林,遠處遙見第一光明,復有百千光明羅網其處。諸天尚不能看,況下地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而能看耶?彼天珠林如是光明,若天欲發,如是寶珠為作堂捨,行虛空中。珠內有孔,天坐其中,飛行虛空遊戲受樂。以善業故,珠為堂捨行於虛空。如是珠中有天園林蓮華水池,種種樹林,分分地處多有山峯,饒鳥音聲。如是彼天在虛空中,音聲娛樂、六欲功德一切成就,遊戲受樂。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