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僧祇律卷第二十一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單提九十二事法之十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尊者陀驃摩羅子,僧拜典知九事如上說。乃至陀驃摩羅子,右手小指放光作明,隨次付房,阿練若、阿練若共,乞食、乞食共,糞掃衣、糞掃衣共,一坐食、一坐食共,常坐、常坐共,露坐、露坐共,草蓐、草蓐共,經唄、經唄共,法師、法師共,學律、學律共,阿羅漢、阿羅漢共,三明、三明共,六通、六通共,無威儀、無威儀共。爾時六群比丘語陀驃言:「長老!與我等六人共一處住。」答言:「待汝伴中最下坐,次得房,隨意共住。」時是伴下坐次得弊房,臥床、坐床、褥枕諸物,皆悉弊故。又別房食,亦復麁惡,自相謂言:「長老陀驃如我生怨,與我弊房麁食。是長老!若久住梵行者,方令我等得大苦惱。然世尊制戒不得無根波羅夷法謗,今當以僧伽婆尸沙法謗。」即往到其所,作是言:「長老!汝犯僧伽婆尸沙罪。」答言:「我無是罪。」彼言:「誰復作賊,言我是賊?但汝犯僧伽婆尸沙罪。」即屏處謗、眾多人中謗、僧中謗陀驃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時陀驃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汝有是事不?」答言:「無也。」佛言:「汝無此罪,世尊知汝清淨。」陀驃言:「世尊雖知我無罪,唯願世尊當語彼人令生信心,莫令長夜誹謗得不饒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具問上事:「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語六群比丘:「此是惡事。汝常不聞我無量方便,說於梵行人應起恭敬,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汝今云何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瞋恨不喜,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他比丘,波夜提。」

比丘者,如上說。

瞋者,九惱事及非處起瞋。第十恨者,凡夫及學人有不喜者,乃至阿羅漢有無根者,事原不現,又不見彼事、不聞彼事、不疑彼事,僧伽婆尸沙者十三事中,若一一謗,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瞋恨,有二相似,清淨、不清淨。清淨者言:「汝見我犯何罪?」十三事中若一、若二,彼不見、不聞、不疑、不決了,若屏處、若眾多、若僧中作是言:「我見汝犯僧伽婆尸沙、我聞汝犯僧伽婆尸沙、我疑汝犯僧伽婆尸沙。」聞不實聞根不實、疑不實疑根不實、本曾見忘聞忘疑忘、見不爾、聞不爾、疑不爾,對面四目謗,語語,波夜提。清淨不清淨想謗,偷蘭遮。欲驅出,波夜提。不清淨清淨想謗,越比尼罪。欲驅出,偷蘭遮。清淨清淨想謗,偷蘭遮。欲驅出,波夜提。不清淨不清淨想毀呰,波夜提。謗比丘,波夜提。謗比丘尼,偷蘭遮。謗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越比尼罪。謗俗人,越比尼心悔。是故說。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時有比丘乞食時到,著衣持缽入城,次行乞食到一家。婦人言:「尊者!我至某日當飯僧並施衣。」比丘答言:「善哉優婆夷!當及時為於身命財修三堅法,常修習行勿令留難。」乞食比丘還精舍已,語諸比丘:「長老!我語汝善事。」問:「何等善事?」答言:「某甲家到彼日當飯僧並施衣。」時難陀、優波難陀去不遠,聞語聲即問:「彼家在何處?姓字何等?門戶那向?」具問知已,明日晨朝往到其家謂優婆夷:「我聞好聲。」「尊者聞何等聲?」「聞汝欲飯僧施衣,為實爾不?」答言:「始有是心,但恐中間有留難,知當果不?」優波難陀語優婆夷曰:「汝可持是衣施與難陀。」答言:「我家更無餘物,正有是衣,本欲施僧,今不可迴轉。」優婆難陀即毀呰言:「何等是僧?老烏亦僧,老鵄亦僧。僧如穿臼漏槽不可滿足,僧於汝有何利益?能為汝活男活女?能至王家斷理官事耶?難陀能為汝作多利益事,但持是衣施與難陀。」優婆夷答辭如初。時難陀復勸與優波難陀,如上說。優婆夷猶言:「我家更無餘物,適欲迴施尊者,然先以許僧,不可迴轉。」優波難陀言:「與以不與任汝意。」作是語已,即便捨去。時優婆夷作是念:「此衣適欲與難陀,然僧是良福田,適欲施僧。然難陀有大力勢,恐與我作不饒益事。」思惟是已,遂不復施。諸比丘聞已,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優波難陀來。」來已,佛具問上事:「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癡人!作此三惡事,施者失福,受者失利,輕毀眾僧。」佛語優婆難陀:「汝常不聞,我以無量方便,讚歎少欲、毀呰多欲耶?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知物向僧,迴向餘人,波夜提。」

比丘者,如上說。

知者,若自知、若從他聞。

物者,八種,乃至淨不淨。

向者,物分處已定。

僧者,八種,如上說。

迴者,轉與餘人,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人持物來問比丘言:「尊者!我欲以此物施,當施何處?」應語:「隨汝心樂處,便可與之。」若復問:「何處得大果報?」應語:「施僧得大果報。」復問:「何處僧持戒?我欲施之。」應語:「無有犯戒僧。」若復問:「何處比丘精勤修業,能愛護物,恆住於此,使我常見得。」語:「某甲比丘精勤修業,能愛護物,常住於此。施彼比丘,恆可得見。」若言:「我欲持此物施與尊者。」應語:「施僧。」若言:「我已施僧,意欲施尊者,願為受之。」取無罪。若比丘知物向僧,迴向已者,尼薩耆波夜提。迴向餘人者,波夜提。若比丘知向僧物,迴向餘僧,越比尼罪。眾多人物,迴向眾多人,越比尼罪。乃至畜生,迴與彼畜生,越比尼罪心悔。是故說。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時、說四事時默然,說十三事時瞋,三十事時語,九十二波夜提時便起,作是言:「長老!此是世尊說耶?世尊在何處說?若我久在世者,如是事比所聞轉多,此便是法母,更生禁戒遂滋。」諸比丘聞是語慚愧,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具問上事:「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語六群比丘:「此是惡事。如來欲饒益故,為諸弟子制戒,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汝云何嫌遮?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時,作是言:『我今始知是法入修多羅,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諸比丘知彼比丘本,若二、若三說波羅提木叉中坐,況復多。彼比丘不以不知故得脫,隨所犯罪如法治,應呵言:『長老!汝失善利,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時,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攝耳聽法。』呵已,波夜提。」

比丘者,如上說。

半月者,若十四日、十五日。

波羅提木叉者,十二修多羅。

說者,謂作是語:「我今始知是法,半月波羅提木叉中攝。」是比丘知彼若二、若三說波羅提木叉中坐,況復多,彼比丘不以不知故無罪。隨所犯罪,如法如比尼治。應呵言:「長老!汝失善利,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時,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攝耳聽法。」呵已,波夜提悔過。

波夜提者,如上說。

受具足已,應誦二部比尼。若不能誦二部,當誦一部。若不能誦一部,當廣誦五眾戒。若不能者,當廣誦四眾戒。若復不能者,當廣誦三眾戒。若復不能者,當廣誦二眾戒。若復不能者,當廣誦一眾戒及偈。若布薩時廣說五眾戒。若復不能者,當廣誦四眾戒。若復不能者,當廣誦三眾戒。若復不能者,當廣誦二眾戒。若復不能者,當廣誦一眾戒及偈。餘者,僧常聞。不誦者,越比尼罪。僧中應使誦利者說,餘人專心聽。佛言:「誦波羅提木叉時,餘比丘不得坐禪及作餘業,皆應專心共聽。」若四事聽、十三事不聽,越比尼罪。十三事聽、二不定法不聽,越比尼罪。二不定聽、三十事不聽,越比尼罪。三十事聽、九十二事不聽,越比尼罪。九十二事聽、四波羅提提舍尼不聽,越比尼罪。四波羅提提舍尼聽、眾學不聽,越比尼罪。眾學聽、七滅諍不聽,越比尼罪。若中間隨不聽,隨得越比尼罪。一切不聽,波夜提。

此罪不得趣向人悔過,當於眾中持戒、有威德、人所敬難者,於前悔。前人應呵言:「長老!汝失善利,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時,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攝耳聽法。」呵已,波夜提悔過。是故說。

 食家入王宮,  鍼筒床二褥,
 坐具覆瘡衣,  雨衣如來衣,
 無根謗第十,  迴向遮布薩。

第九跋渠竟

四提舍尼初

佛住迦維羅衛釋氏精舍,廣說如上。爾時諸比丘在阿練若處,時諸釋種父母、姊妹、親裡家,遣使齎飲食送與比丘所。齎食人於道中食半、或食三分中一分、或都食盡。是諸比丘有歸家看者,親裡問言:「我先送種種飲食,為悉達不?」其中到者言:「到。」半到者言:「半到。」三分中一分到者言:「一分到。」不到者言:「不到。」親裡聞已,即瞋恚言:「弊惡死人,使汝送食,何敢取食?」即便鞭打。此使人得苦痛,大啼喚言:「坐是沙門令我得打。」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是諸比丘來。」來已,佛具問上事:「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語諸比丘:「汝云何阿練若處住,先不語外、外不受內,自手取而食。從今日後不聽阿練若處住,先不語外、外不受內,自手取。」

復次佛住迦維羅衛釋氏精舍,廣說如上。如來、應供、正遍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行諸比丘房,見比丘羸病顏色萎黃,知而故問:「比丘氣力足不?」答言:「病苦。世尊。」佛問比丘:「汝不能服隨病藥、隨病食耶?」白言:「世尊制戒不聽阿練若處住,先不語外、外不受內,自手取。世尊!我病不能出外,是故羸瘦病苦。」佛言:「從今日聽病比丘內取。」佛告諸比丘:「依止迦維羅衛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阿練若處住,先不語不病比丘,外不受內,自手取,若噉若食,是比丘應餘比丘邊悔過。如是言:『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初波羅提提舍尼法。」

比丘者,如上說。

阿練若處者,如上說。

先不語者,語有二種:分數、不分數。分數者,先語:「當送爾許、爾許種飲食。」不分數者,直言:「當送食。」不列種數。

外不受者,不精舍外。受內者,精舍內。

病者,下病、冷病、風病,如是比病不堪出外取食,是故世尊說無罪。

自手受者,手從手受、器從器受。

噉者,餅果等。食者,五正食。若噉、若食,是比丘應向餘比丘悔過言:「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前人應問:「汝見罪不?」答言:「見。」應語:「慎莫更作。」答言:「頂戴持。」

波羅提提舍尼者,是罪向人發露不覆藏。

若為是比丘送食,語餘比丘,餘比丘受無罪。若為是比丘送食,語是比丘,餘比丘受無罪。若為是比丘送食,語是比丘,是比丘受無罪。若為餘比丘送食,語餘比丘,餘比丘受無罪。若送食先語:「有分數、無分數。」有分數者,比丘得在內,當憶種數,相應者取,不相應者語令還。若有疏來者,看疏,相應取,不相應遣還。若印封來者,看封印,完者取,不完者遣還。若先語無分數來者,當出精舍門外受。若卒來入門者,不得受。若有淨人,應語與淨人,若無淨人,語令放地,待淨人來,應語淨人:「持此食出外。」出外已,比丘應受。若比丘病不能出外,內受無罪。若比丘親裡持飲食到園,若池林中遊觀處,持食與比丘者,隨意受無罪。若比丘道行時,作是念:「至某精舍當食。」過餘處食者,應悔過。若至某精舍,值彼僧受請,隨去無罪。是故說。

佛住毘舍離,廣說如上。尸利摩比丘尼因緣,應廣說,乃至佛語諸比丘:「我聲聞尼中福德第一尸利摩比丘尼。」是時世饑儉,乞食難得。爾時尸利摩比丘尼時到著入聚落衣,持缽入毘舍離城,次行乞食。見比丘即問言:「尊者!得食不?」比丘即以空缽示之。比丘尼見已,作是念:「是我所尊而乞食不得。」便持己缽中食與比丘。比丘得食還到精舍,喚餘比丘共食。諸比丘問言:「長老!何處得是好食?」答言:「尸利摩比丘尼邊得。」諸比丘聞已,各各往索。如是次第,乃至五百比丘盡皆得食,然後自求。日時已過,失食還到精舍。明日晨朝諸比丘復著衣持缽,至比丘尼精舍門立。比丘尼見已,即入語尸利摩言:「諸比丘今在門外相待。」尸利摩聞已,語弟子言:「取衣缽來,我為諸上尊乞食。」如是次第供給五百人已,然後自求。日時復過,失食而還。至第三日亦復如是,乃至次第供給五百人,唯一人未得,此比丘隨尸利摩後入一家,以先三日失食故,身體虛羸迷悶倒地。時諸婦人見已驚起欲扶,比丘尼言:「住!住!待我思惟,何故倒地?」即便憶念,為諸上尊乞食,自失食故悶極倒地。起已自拂拭塵土正衣服已,作是思惟:

「能佈施者有無上利。」憶念佈施生歡喜心。因歡喜故得清淨三昧,以三昧觀見五陰生滅,佈施莊嚴心調伏諸根,即入金剛三昧,盡一切漏,於佛法中三明作證。尸利摩比丘尼得證已,爾時婦人將入洗浴已敷床令坐,然後與食。彼比丘故在門外立,婦人見已,恐復索食故,當戶而立。比丘尼見遮戶,立心生疑,何故遮戶?傾頭看見比丘衣角,言:「是我上尊乞食不得。」即語言:「尊者!可入取食。」婦人言:「阿尼且食,我當更求與之。」比丘尼言:「今世饑儉,何處更得?」復持食與。婦人嫌言:「沙門釋子無有慈心,云何三日失食饑極垂命,而復從索食?」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是諸比丘來。」來已,佛具問上事:「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聽白衣家內,非親裡比丘尼邊自手取食。」

復次佛住毘舍離,廣說如上。爾時尊者阿利吒身有瘡痍為人惡賤,人不與食。每行乞食時,若未入門閉門不前,若已入門驅出不與。如來、應供、正遍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行諸比丘房,見阿利吒身有瘡痍。佛知而故問:「比丘!汝身力調和不?」答言:「世尊!但患饑苦。」佛問比丘:「汝不能乞食耶?」答言:「世尊!我能乞食,但身體瘡痍人所惡賤。每行乞食,若未入門閉門不前,若得入門驅出不與。」佛言:「汝不能往尸利摩比丘尼邊乞食耶?」答言:「世尊制戒,白衣家內非親裡比丘尼邊,不得自手受食。彼非我親裡,是故不往。」佛言:「從今日後聽病比丘往。」佛告諸比丘:「依止毘舍離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不病,白衣家內,非親裡比丘尼邊自手受食,若噉、若食,是比丘應餘比丘邊悔過言:『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名波羅提提舍尼法。」

比丘者,如上說。

非親裡者,非父親、非母親。

病者,世尊說無罪,不謂小小病,謂疥黃、爛瘡、痍、癰痤人所惡賤,是名為病。

白衣家內者,俗人家內。

比丘尼者,二部眾中受具足。

自手受者,手從手受、器從器受。

噉者,餅菓等。食者,五正食。是比丘應向餘比丘悔過:「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前人應問:「汝見罪不?」答言:「見。」應語:「慎莫更作。」答言:「頂戴持。」

波羅提提舍尼者,如上說。

若比丘不病,在俗人家內、非親裡比丘尼邊,自手受食,受時,越比尼罪。食時,犯悔過法。非親裡非親裡想受食者,犯悔過。非親裡疑想受食者,犯悔過。非親裡親裡想受食者,越比尼罪。親裡非親裡想受食者,越比尼罪。親裡疑想受食者,越比尼罪。親裡親裡想,無罪。為餘人受者,越比尼罪。病人無罪、為病人受無罪、食病人殘無罪。若式叉摩尼、沙彌尼持食來,語令放地,然後餘人邊受,無罪。比丘尼自持來,放地已,作是言:「尊者為我故受。」受者無罪。比丘尼住處受,無罪。是故說。

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廣說如上。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知識家請僧食。偷蘭難陀比丘尼,六群比丘前立,指示語檀越言:「與是比丘飯、與是比丘羹、與是比丘魚肉。」檀越聞已,偏益六群比丘。諸比丘嫌言:「云何六群比丘,受比丘尼偏教益食而不呵?」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上事:「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受比丘尼偏教益食而不呵?」佛告諸比丘:「依止王舍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白衣家內請食,比丘尼立指示言:『與是飯、與是羹魚肉。』諸比丘應語是比丘尼言:『姊妹!小住,待諸比丘食竟。』若諸比丘中乃至無一比丘語是比丘尼言:『姊妹!小住,待諸比丘食竟。』者,是諸比丘應向餘比丘邊悔過,如是言:『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名波羅提提舍尼法。」

比丘者,如上說。

白衣家者,俗人家。

請者,若今日、若明日。

食者,五正食、五雜正食。

比丘尼者,二部眾中受具足。

與者,益是飯、與是羹、與是魚肉。

應語比丘尼者,齊見聞知,應教作是言:「姊妹!小住,待諸比丘食竟。」若止者善,若不止者第二、第三語。若不語受者,越比尼罪。食者,犯悔過法。是比丘應向餘比丘邊悔過如是言:「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前人應問:「汝見是罪不?」答言:「見。」應語:「慎莫更作。」答言:「頂戴持。」

波羅提提舍尼者,如上說。

不滿三呵而食者,越比尼罪。滿三呵不止,食者無罪。一人呵已,一切食無罪。不見不聞者,食者無罪。尼自作檀越,無罪。若檀越未曾請僧,不知儀法,爾時比丘尼得教安置形像教益食法,然後應坐。若不請,若非五正食,教無罪。是故說。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大臣毘闍因緣此中應廣說,乃至仙彌尼剎利。佛告諸比丘:「大臣毘闍佈施太過,錢財竭盡。僧應為作學家羯磨。」羯磨法者,應作是說:「大德僧聽!大臣毘闍佈施太過,錢財竭盡。若僧時到,僧為大臣毘闍作學家羯磨,白如是。」「大德僧聽!大臣毘闍佈施太過,錢財竭盡。僧今為大臣毘闍作學家羯磨。諸大德忍與大臣毘闍作學家羯磨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僧已與大臣毘闍作學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大臣毘闍乃至仙彌尼剎利還,疲極身蒙塵土,先問家中:「諸阿闍梨頗數來不?」答言:「來!但有所施時,一切不受。」毘闍聞已,心生不樂,竟不洗浴,往詣世尊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比丘何故不受我家供養?」佛告毘闍:「汝佈施太過,錢財竭盡,如來欲饒益故,為汝作學家羯磨。以是因緣,諸比丘不受汝施。」毘闍即白佛言:「世尊!我家今者富於往昔三倍。唯願世尊!從今日已後聽諸比丘受我家施。」佛告毘闍:「今是十五日,汝且還家,沐浴身體著新淨衣,與諸眷屬來詣眾僧,乞汝所願。」毘闍如教還,後佛告諸比丘:「毘闍本以佈施太過,僧欲饒益故,作學家羯磨。毘闍今自說居業富足三倍於先,今欲從僧乞捨學家羯磨,僧應與捨。」毘闍歸家洗浴身體,易著新衣,與諸眷屬來入僧坊,具說上事。爾時僧與作捨學家羯磨。應作求聽羯磨,如是說:「大德僧聽!大臣毘闍佈施太過,錢財竭盡,僧欲饒益故,與作學家羯磨。而今財業富足,若僧時到,僧為大臣毘闍欲於僧中乞捨學家羯磨。」「諸大德僧聽!大臣毘闍乞捨學家羯磨,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爾時大臣毘闍來,入僧中頭面禮足,胡跪合掌,如是白言:「大德僧聽!我毘闍先富後貧,僧憐愍故,與我作學家羯磨。我今生業具足,三倍於前,今從僧乞捨學家羯磨,唯願僧與我捨學家羯磨。」如是三乞。爾時應置毘闍著眼見不聞處,羯磨者應作是說:「大德僧聽!是大臣毘闍佈施太過,錢財竭盡,僧欲饒益故,與作學家羯磨。是毘闍自說家業具足三倍於先,已於僧中乞捨學家羯磨。若僧時到,僧今與毘闍捨學家羯磨。白如是。」「大德僧聽!大臣毘闍佈施太過,錢財竭盡,僧欲饒益故,與作學家羯磨。毘闍今自說家業具足三倍於前,已於僧中乞捨學家羯磨,僧今與毘闍捨學家羯磨。諸大德忍僧與毘闍捨學家羯磨默然,若不忍者便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與毘闍捨學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捨學家羯磨,眾現前非徒眾現前。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有諸學家僧作學家羯磨,比丘先不請而往,自手受食,若噉、若食,是比丘應向餘比丘邊悔過言:『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學家者,婦須陀洹、夫斯陀含;婦須陀洹、夫阿那含;婦斯陀含、夫須陀洹;婦斯陀含、夫阿那含;婦阿那含、夫須陀洹;婦阿那含、夫斯陀含;夫須陀洹、婦斯陀含;夫須陀洹、婦阿那含;夫斯陀含、婦須陀洹;夫斯陀含、婦阿那含;夫阿那含、婦須陀洹;夫阿那含、婦斯陀含;二俱須陀洹、二俱斯陀含、二俱阿那含。

家者,四姓家:剎利家、婆羅門家、毘舍家、首陀羅家。

比丘先不請者,先不請謂請想,請餘人謂己想。

而往者,若家中、若園裡、若田中。

自手取者,手從手受、器從器受。

噉者,餅果等。

食者,五正食。是比丘應向餘比丘邊悔過如是言:「長老!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前人應問:「汝自見罪不?」答言:「見。」應語:「莫更犯。」答言:「頂戴持。」

波羅提提舍尼者,如上說。

若僧已作學家羯磨者,不得如烏鳥避射方絕不往,應時時往看,為說法、論法事。若學家欲佈施者,應語:「且置汝邊,我自知時。」若先請僧後作羯磨,不得取大價重物,得取小小輕物。若學家言:「尊者何故不受是施,謂我貧耶?」爾時應語:「汝不貧,如世尊所說,須陀洹人成就四法,於聲聞中最為大富。何等四?一者於如來、應供、正遍知生堅固信根,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壞。二者於法生堅固信根,三者於僧中生堅固信根,四者於戒生堅固信根,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壞。是名四法成就,如來聲聞中不貧最為大富。」若來精舍中飯僧作眾供養及非時漿者,不得捨去,當佐敷床褥施供養具,應為受用已,廣為說法。是故說。

 阿蘭若處住、  無病受尼食、
 比丘尼指授、  羯磨學家食,
 四悔過法竟。

明眾學法之初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下著內衣、高著內衣、參差著內衣、百襵著內衣、石榴花著內衣、麥飯糰著內衣、魚尾著內衣、多羅樹葉著內衣、象鼻著內衣。下者,齊踝。高者,齊膝。參差者,不齊正。百襵者,多作襵。石榴花者,一邊花奄。麥飯糰者,總頭如麥飯糰。魚尾者,垂兩角似魚尾。多羅樹葉者,壠起如多羅樹葉。象鼻者,一角偏垂。如是過故,為世人所譏:「看沙門釋子著衣,如王子、大臣、淫欲人,如是高下參差,乃至象鼻。此壞敗人,何道之有?」諸比丘聞已,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高下乃至象鼻著內衣,為世俗人所譏?從今日後不聽如是著內衣。」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集已,佛於僧前自著內衣,告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著內衣,如淨居天法,屈右邊、襵左邊著內衣。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齊整著內衣,應當學。」

齊整著內衣時,不得如纏軸,當反執右邊、執左邊上角屈著內,應齊整著。不得如淫女法賣色左右顧視為好不好,應看令如法齊整著。若放恣諸根不欲學齊整著內衣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齊整著內衣,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下被衣、高被衣、婆羅天被衣、婆藪天被衣。下被衣者,齊踝。高被衣者,齊膝。婆羅天被衣者,衣加頂上,從兩腋下外出,是名婆羅天被衣。婆藪天被衣者,衣加背上,從兩腋下入挑著兩肩上,是名婆藪天被衣。如是過故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大臣、童子、貴樂人,如是高被衣、下被衣?此壞敗人,為有何道?」諸比丘聞已,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聽高下被衣,乃至婆藪天被衣,當齊整被衣。」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齊整被衣,應當學。」

齊整被衣時不得如纏軸,應當通肩被著紐,齊兩角左手捉,捉時不得手中出角頭如羊耳,不得如淫女賣色法,左右顧視為好不好?應看如法齊整不高不下。若泥時手得抄舉,若放恣諸根不如法被衣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齊整被衣,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難陀、優婆難陀,著細生疎衣,形體露現。又復六群比丘著垢膩破衣,腰脇背肘露現,共入檀越家,為世人所嫌:「看沙門釋子如王、大臣,著細生疎衣,形體露現。」見著弊衣者作是言:「看沙門釋子,著如是衣服,形體露現,似如奴僕客作賤人入家內。此壞敗人,為有何道?」諸比丘聞已,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當好覆身入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好覆身入家內,應當學。」

若作安陀會,當用緻物作;若疎者,當兩重三重作。若安陀會疎者,欝多羅僧當用緻物作。若欝多羅僧疎者,僧伽梨當用緻物作。若放恣諸根不好覆身入家內者,越學法。若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好覆身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入白衣捨,看象、看馬、看駱駝、看鳥、看伎兒歌舞,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東西顧視如似細作?」問言:「尊者為失何物?左右顧視,如有所覓。出家之人應諦視入家內。此壞敗人,為有何道?」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當諦視入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諦視入家內,應當學。」

諦視行時不得如馬低頭行,當平視行,防惡象馬牛,當如擔輦人行,不得東西視瞻。若欲看時,迴身向所看處。若放恣諸根,不學諦視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諦視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高聲大喚入白衣家內。為世人所譏,作是言:「尊者如賈客失伴,如放牧人高聲大喚。汝出家人應小聲入家內。此壞敗人,為有何道?」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當小聲入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小聲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高聲大喚入家內,若欲喚時應彈指。若前人不聞者,應語比坐。若放恣諸根,不學小聲行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小聲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共調戲語笑入白衣家內,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淫欲放逸人,共相調戲語笑入內?」問言:「尊者何故現齗,欲賣齒耶?此中亦無伎兒,為笑何等?此壞敗人,為有何道?」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於聖人毘尼中,現齗而笑相與調戲?從今日後不得戲笑入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笑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笑,若有可笑事者,不得出齗現齒呵呵而笑,應制忍之。當起無常苦空無我想、思惟死想。若不可止,當自齧舌。若復不能止者,當以衣角遮口徐徐抑制。若放恣諸根,大笑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笑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覆頭入白衣家內,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放逸淫女、如賊細作、如新婦、如採蜜人,覆頭行入家內?」問言:「尊者!患眼痛耶?畏日炙頭耶?何故覆頭?此壞敗人,何道之有?」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覆頭入白衣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覆頭入家內,應當學。」

覆頭者,盡覆及兩耳,不得覆頭行入白衣家。若大寒雨雪患頭風,得覆半頭一耳。若放恣諸根,覆頭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覆頭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反抄衣入白衣家,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如淫妷女人賣色,反抄衣入人家內坐,露現肘脇?」問言:「尊者!欲來共鬪耶?何故反抄衣現脇。此壞敗人,為有何道?」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反抄衣入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反抄衣入家內,應當學。」

抄衣者,兩邊反抄著肩上。不得反抄衣行入家內,若風雨時得抄一邊,若偏袒右肩得抄左邊,若通肩被得抄右邊,不得令肘現。乞食時畏污衣故得反抄,肘不現無罪。若放恣諸根,反抄衣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反抄衣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腳指行入白衣家,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淫女偷人,如蝦蟇行?此壞敗人,為有何道?」諸比丘聞已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腳指行入白衣家。」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腳指行入家內,應當學。」入內若埿水時,不得先下腳指後下腳跟,當先下腳跟然後下腳指。若腳心有瘡當側腳行,作蔽瘡物系之,先下腳跟後下腳指。若放恣諸根,不學平腳行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腳指行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叉腰入白衣家,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力士,叉腰入人家內?此壞敗人,何道之有?」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從今日後不得叉腰入白衣家。」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叉腰入家內,應當學。」叉腰者,兩手叉腰。不得叉腰行入家內,若腰嵴痛、若風腫者,得叉腰無罪。若癰瘡癬以藥塗上,畏污衣故,叉腰無罪。若放恣諸根,叉腰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叉腰入家內,應當學。

   內衣被上服、  好覆諦視入、
 小聲不得笑、  覆頭反抄衣、
 指行及叉腰。  學初跋渠竟。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搖身入白衣家,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淫女,搖身入家內?此壞敗人,何道之有?」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以後不得搖身入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搖身入家內,應當學。」

若老病身振、風雨寒雪振搖無罪。若放恣諸根搖身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搖身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搖頭入白衣家內,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淫妷人、如鼠、如狼,振動頭入家內?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搖頭入白衣家。」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搖頭行入家內,應當學。」

若老羸病、若痏頭、若風雨寒振搖頭無罪。若放恣諸根,搖頭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搖頭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掉臂入白衣家,撥觸檀越面、破他手中酥油瓶器,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力士凶人,掉臂入家內?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掉臂入白衣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掉臂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掉臂行入家內,若先是王子大臣本習未除,應當教言:「汝今出家,當捨此俗儀,從比丘法。」若欲喚人,不得雙舉兩手,當以一手招。若放恣諸根,掉臂入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掉臂入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著垢膩破衣,露肘腰脇。難陀、優波難陀著細生疎衣,形體露現,共白衣家坐,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貴人,著細生疎衣?」見著弊衣者,復言:「似如奴撲客作賤人,著破壞垢衣,肘脇露現坐家內。沙門釋子應好覆身坐家內。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應好覆身坐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好覆身坐家內,應當學。」

好覆身者,應用緻物作內衣;若用疎物者,應兩重三重。若內衣疎者,欝多羅僧應用緻物。欝多羅僧疎者,僧伽梨應用緻物。僧伽梨疎者,欝多羅僧應用緻物。坐時不得坐衣上,當一手褰衣、一手桉坐具,然後安詳而坐。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應好覆身坐。若放恣諸根,不學好覆身家內坐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好覆身家內坐,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入白衣家內坐,看他婦女、小兒行來出入上閣、下閣,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淫妷人、如盜賊,在他家內坐看他婦女?」問言:「尊者!為失何物,東西顧視?出家之人應諦視坐家內。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應諦視坐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諦視坐家內,應當學。」

諦視家內坐時,不得如馬延頸低視,當平視,勿令不覺檀越持熱器來湯突手面。若精舍中食上、若在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坐時,不得左右顧視,當平視坐。若放恣諸根,不諦視坐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諦視坐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入白衣家內坐,高聲大喚共相嘲話,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高聲大喚,如商人失伴,如放牧人大喚。」問言:「尊者!何故大喚?出家之人應小聲坐。云何大喚?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應小聲坐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小聲坐家內,應當學。」不得高聲大喚坐家內,若欲喚者,應彈指。若前人不覺者,當語近邊人。若精舍中食上、若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坐,不得高聲大喚。若欲語時,語比坐,如是展轉第二、第三,令彼得知。若放恣諸根,高聲大喚坐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小聲坐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白衣家內坐,展轉調戲而共大笑,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淫妷女人,作姿而笑坐家內?」問言:「尊者!此中有何事可笑?何故出齗,欲賣齒耶?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出家人,云何賢聖毘尼中出齗大笑?從今日後不得家內坐笑。」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笑坐家內,應當學。」不得白衣家內笑坐,若精舍內食上,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坐不得笑。若有可笑事者,不得出齗現齒大笑,應當忍之。起無常、苦、空、無我想、思惟死想,當自齧舌。若復不止者,不得現齗大笑,當以衣角遮口制之。若放恣諸根,白衣家內坐笑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笑坐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覆頭坐白衣家內,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淫妷女人覆頭坐家內、如採蜜人?」問言:「尊者!為患頭痛畏日炙頭耶?何故覆頭?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佛問六群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覆頭坐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覆頭坐家內,應當學。」覆頭者,全覆頭及兩耳,不得覆頭坐家內。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不得覆頭坐。若風寒雨時、若病、若頭患風,不得全覆,當覆半令一耳現,若見長老比丘時當挽卻。若屏處、私房覆頭無罪。若放恣諸根覆頭坐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覆。頭坐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抄衣白衣家坐,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淫妷女人賣色,抄衣坐家內,露現肘脇?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抄衣坐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抄衣坐家內,應當學。」抄衣者,一邊抄、兩邊抄,不得抄衣坐家內。若乞食、若取食時,畏污衣故得抄衣,但莫令肘現無罪。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坐,不得抄衣。若抄者得抄一邊,不得抄兩邊。若偏袒者抄左邊,若通肩被者得抄右邊,若見長老比丘應還下。若放恣諸根,反抄衣坐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反抄衣坐家內,應當學。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六群比丘抱膝坐白衣家內,為世人所譏:「云何沙門釋子如王子、大臣、憍逸俗人抱膝而坐?此壞敗人,有何道法?」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蹲坐家內。」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不得抱膝坐家內,應當學。」

抱膝者,手抱、衣抱,不得抱膝坐家內。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不得抱膝坐。若病時得衣裹,著禪帶見長老比丘時當脫。若屏處、私房中得抱膝坐,若見長老比丘來還正坐。若放恣諸根抱膝坐家內者,越學法。狂、癡、心亂無罪。是故說,不得抱膝坐家內,應當學。

   搖身並搖頭、  掉臂好覆身、
 諦視並小聲、  不笑覆頭坐、
 反抄抱膝坐。  第二跋渠竟。

摩訶僧祇律卷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