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中,與舍利弗經行山頂,而說偈言: 「一心善諦...(印光大師校印本)...往生論...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五母子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佛說耶祇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奈國。國中有婆羅門大富,姓名耶祇,本事九十六種外道,以求福祐...普門品(日誦式版本)...佛說四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大泥...佛說大淨法門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菩薩八千,一切大...佛說太子和休經一卷 僧祐錄雲失譯今附西晉錄 佛在羅閱祇國耆闍崛山中,與菩薩萬人俱,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諸優婆塞...偷迦遮復彌經晉名修行道地卷第一(並序) 造立《修行道地經》者,天竺沙門,厥名眾護,出於中國聖興之域,幼學大業洪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卷上(一名普賢菩薩定意)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大感動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世尊游於摩竭境界...(龍藏本)...天童遺落錄序 夫佛祖道實際理地。本離言語相。然佛事門中為物垂慈。則雖非有為又非無語。洞山五位臨濟三玄。共是垂慈...(儀式)普同問訊之異名,合掌橫豎如畫十字,故名。見象器箋十。...【無量天龍人非人等常所翼從】 p1099 佛地經論一卷十四頁云:如是淨土、輔翼圓滿,應有眷屬。故次說言:無量天龍人非...
【問。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尚美觀耶。此土土古聖賢。如堯帝處茅茨。禹王卑宮室。顏回居陋巷。只貴其德。不重寶嚴...第一篇 四大菩薩與阿羅漢 其一 中國四大菩薩 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
學佛,末法時期很亂,大家要用心簡別邪正。學佛是為了了生死。有人說,我學佛不為了生死,那是糊塗蛋!藥師偈明明說...
念佛求生一法,雖然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但是中國淨土宗祖師,在這樣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門教下融合的一點,還是在戒...
經常聽到有人說:佛法就是逃避現實。還有人說,學佛法,就是什麼也不能要,不能吃肉,不能結婚,不能當官,不能發財...
原文: 淨業正因,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第一。食肉之人,雖不自殺,亦難免殺業。以非殺無肉故,以錢僱人代殺故。扶...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現在挺願意馬上能去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一個地方,但有諸樂無有眾苦...
一日,佛源老和尚對僧人說: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 僧:他們說那裡風水不好! 源公:什麼? 僧:那裡風水不好。...
前面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業的日記,知道了我們的業主要表現為成見、價值觀、思維模式、習慣等等行為結果的精神方面。如...
【原文】 龍眼 宗伯陸公①壽九十七而嗜龍眼,龍眼遂價貴一方。又吾鄉一老叟,壽逾宗伯六載而嗜蒸豚。二老母,一嗜米...
現在常有很多人來找師父開示,我問開示什麼?他說他要學佛,我說:你為何要學佛?他說:世間有苦。 那就有資格學佛。...
導讀:佛,講究一個緣字。在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話說,中國歷史上就有那麼十五位佛門皇帝洪...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八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上篇:【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 下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為說法。時舍利弗、大目乾連,前詣佛所,五體投地,禮佛足已,...
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註音版】往生論
【註音版】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註音版】五母子經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佛說耶祇經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佛說四泥犁經
佛說大淨法門經
佛說太子和休經
修行道地經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說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註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龍藏本)
天童山景德寺如淨禪師續語錄
【佛教詞典】十問訊
【佛教詞典】無量天龍人非人等常所翼從

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
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學佛不為了生死,那是糊塗蛋

淨土宗的祖師們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淨業正因,以慈心不殺為第一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他們說那裡「風水」不好

被自己的成見拖入妄想執著中去

積德才能延壽

學佛就是要出離苦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