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應飯為飯,二者為不量飯,三者為不習...雨寶陀羅尼...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捨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儀、菩薩千人共坐。中有...金光明最勝王經...佛說佈施經...佛說五大施經...五蘊皆空經...道地經一卷 天竺須賴拏國三藏僧伽羅剎漢言眾護造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散種章第一 從明勝日出,像亦顏色行,德多中...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畢竟,從神室出,往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語法門經...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薩眾、天龍八部,悉皆云集。 爾...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捨婆提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凝之 編集 師,諱慧寂,韶州懷化葉氏子。年九歲,於廣州和安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眾俱,前後圍遶。 爾時長老舍利弗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大法鼓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復有百千大菩薩...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非無差別之勢;事依理顯,自有一際之形。其猶病起...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從定起已...觀自心如月輪之觀法。又作淨菩提心觀。即阿字觀。據菩提心論載,滿月為圓明之體,與菩提心相類似,故喻自心形如月輪...(術語)類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稱目也。此有篇門與聚門之別,篇門者,依結成之罪果及急要之義而區別為五篇,聚門者,...佛經所詮釋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準的,不會隨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過去如是,現在如是,未來無量還如是,所以真理只可...接著看第二段的申誡: 既知多過,彌須大慎。 至堂殿塔廟,如履冰臨深,睹形像經教,必懾然加敬。 既然知道前面這些輕...看到這樣一則小故事,說有個人總是非常苦惱,他聽說佛能滅除一切苦難後,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聽完他的訴說後,對...從前的人沒有禪堂,坐什麼香呢?沒有。六祖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他罵人嗎?其實不...法師者,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聞皆曉悟;志存摩訶衍道,故捨素隨緇,紹隆聖種;冥心...問: 現在佛教各種知見鬥爭堅固,不僅是不同法門之間,就是淨土法門內部,對於同一個問題,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通途教理當中,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行人在生死關頭都難以作主。這點...今天承諸位善友請我演講。我以為談玄說妙雖然極為高尚,但於現在行持終覺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講的,且就常人現在...一、釋名: 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室利羅、實利,意譯遺體、身、身骨、靈骨、堅固子、舍利子,唐言體即佛身體;亦云...我們常說的五行為五元運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數於天地間運行不息,稱為五行;其為萬物化育生成要素...守心的本身是一種方法,是從制心、守一而產生的。五祖弘忍講到守心時,提到《遺教經》中的兩句話:制心一處,無事不...1、吃虧:吃虧是福。 並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慶幸,並非所有的幸運都值得高興,並非所有的痛苦都令人難以忍受。吃虧往...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六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上篇:【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 下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苾芻身患痔病,形體羸瘦、痛苦縈纏,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