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龍鬼神無央數,十方諸來菩薩十萬人,...淨土十疑論...佛說羅雲忍辱經...佛說滅十方冥經...達磨大師血脈論...佛說離睡經...佛說法受塵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 佛告:「諸比丘!」比丘:「受教...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廣義法門經一卷(出中阿含經一品)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是我聞: 一時,淨命舍利弗住舍衛國,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羨那(秦言勇軍)。譬如天與諸天女共...佛說業報差別經...止觀輔行傳弘決序 宗虛無者名教之道廢。遺文字者述作之義乖。古先梵皇乘時利見。聖賢道契德音莫違。尚假言詮寄諸結集...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四家語錄卷一) 江西道一禪師。漢州什方縣人也。姓馬氏。本邑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告諸比丘:「卻後三...(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佛告舍利弗。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中國佛教三論宗祖庭。位於陝西戶縣圭峰北面。後秦弘始三年(401)姚興迎龜茲(今新疆庫車)名僧鳩摩羅什來長安,待以...(術語)結與使,皆煩惱之異名。擊縛心身,結成苦果,故云結。隨逐眾生又驅使眾生,故云使。結有九種,使有十使。淨...問: 弟子念佛一年多了,總感覺煩惱越念越多,請開示如何對治? 大安法師答: 在念佛的過程當中伴隨著煩惱習氣,這是...
智者大師說為什麼以十念為重,五逆十惡的重罪為輕呢?他說為什麼有往生的可能呢?原因有三:一個是在心,(二者)在...
經懺佛事是本末顛倒 凡是發揚佛德,在佛前舉行之儀式統稱為佛事。心若至誠,法法皆靈。所以說佛事是要自己親自參與的...
蕅益大師曾經有個感慨,就是這五濁正好要把它轉換成五清,那這個轉換就來自於這一聲佛號,只要信願莊嚴這一聲南無阿...
捨多就少---等到真能悟出了,代表著智慧已達巔峰,但等到真能悟出也該是衰老時。 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
邪淫害人不淺,古人曾說過萬惡淫為首,這個惡不僅僅是惡在邪淫本身,它之所以被列為萬惡之首是因為邪淫所帶來的一系...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會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別人對我們有恩,我們卻把他當仇人看,對方不幫我們忙還好,幫了忙之後...
現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寶結合起來。還有,大家學的都是大乘究竟了義法,了義法就是要明心見性,曉得一切諸法...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
問: 大勢至與觀世音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協侍,共稱西方三聖,大勢至更被尊為法王子。何以在漢傳佛教對觀世音的崇拜遠...
問: 師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間,念佛號時如果心裡不起念頭,很快就打瞌睡,腳都走不動了。所以只有不停地想東想西...問: 佛菩薩為什麼不以神通示現世人,引起世人的信仰? 濟群法師答: 因為:1、佛菩薩若以神通示現世人需要具足示現...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上篇:【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 下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註音版】佛說羅雲忍辱經
【註音版】佛說滅十方冥經
【註音版】達磨大師血脈論
【註音版】佛說離睡經
佛說法受塵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廣義法門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註音版】佛說業報差別經
止觀輔行傳弘決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佛教詞典】草堂寺
【佛教詞典】結使
大安法師:念佛越念煩惱越多應如何對治

臨終十念往生,在心,在緣,在決定

淨宗道場能否做佛事

轉五濁為五清

捨多就少---做人的智慧

邪淫把我們逼向墮落與滅亡之路
聖嚴法師《知恩報恩為先》

一天從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麼念頭
你無法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為何漢傳佛教對觀世音的崇拜遠勝於大勢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