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卷六十一卷六十二卷六十三卷六十四卷六十五卷六十六卷六十七卷六十八卷六十九卷七十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七十八卷七十九卷八十卷八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毗尼日用切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三萬二千人俱,皆得阿羅漢,具大神通。其名...往生論...佛說戒香經...根據上海佛學書局二五年一月印行的《佛教念誦集》(朝時課誦)原藏影印本校正註音。句讀及註音僅供參考。特此說明。...菩薩生地經...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留國行治處名為法。時,拘留國人會在。時...大方廣如來藏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注華嚴法界觀門序 唐綿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從本已來。靈明廓徹。廣大虛寂。唯一真之境而已...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佛 三世諸佛。盡在自己身中。因氣習所昧。境物所轉。便自迷了。...正法華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光瑞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游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一...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六妙法門 天台大師於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門 六妙門者。蓋是內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逕。故釋迦初詣道樹。跏趺坐草。...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一、淨壇: 1、唱誦 瑤天玉露。覺海金波。大千沙界灑芬陀。三昧滌塵疴。少水成多。一滴淨山河。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五教十宗,是賢首宗的教相判釋。賢首宗人為表明自宗在佛教當中的位置,依自宗的宗義把釋迦如來一代所說的教法分別判...【壞苦性】 p1446 如三苦性中說。 二解 如三種苦性中說。 三解 雜集論五卷九頁云:云何壞苦性?幾是壞苦性?為何義故...第一與人為善: 何謂與人為善,念念不忘為大眾著想,維護真理原則,即是與人為善: 第二敬愛存心: 何謂敬愛存心,人...
念佛這樁事,總得不緩不急,否則易出毛病。當初釋尊有一弟子,擅彈七絃琴,此人學佛後很是用功,不肯休息。在一般人...
一、成為一棵大樹的第一個條件:時間 沒有一棵大樹是樹苗種下去,馬上就能變成大樹,一定是歲月刻畫著年輪,一圈圈往...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人群卻大幅度減少。現代社會步入...有時我們在溝通時,會不自覺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對下』的說話方式,例如:『你錯了,你錯了,話...
問: 弟子對念佛法門起初特別有信心,但是隨著個人閱歷的增長,慢慢地好像沒有信心了。請問如何生起真實的不會退失的...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亂,久久煩惱能圓伏圓斷,證入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所謂一就是無心,這時便無心可亂了。...
現代人往往火氣很大,因此整個社會總是瀰漫著一股暴戾之氣,而這種瞋心,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無明火」。 人之所以起瞋...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忘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句話將整個《大乘起信論》解釋分後...昔時阿難陀做了佛陀廿七年的侍者,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城對波斯匿王說法時,阿難陀的臉色現出憂愁的樣子,佛陀問他,...
靈祐禪師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開悟後,在寺院裡擔任典座(即負責寺院伙食)。 一天,司馬頭陀來到百丈山,告訴百丈禪師...
人何以要學佛 列位要知道人們,何以要學佛的理由,須先知道釋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緣故。 法華經說:佛以一大事因緣...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三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上篇:【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 下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及無量大菩薩眾俱,彌勒菩薩摩訶...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註音版】往生論
【註音版】佛說戒香經
【註音版】佛教念誦集--朝時課誦
【註音版】菩薩生地經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漏分佈經
大方廣如來藏經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
注華嚴法界觀門
清珠集
正法華經
【註音版】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
六妙法門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金光明懺齋天儀規
【佛教詞典】五教十宗
【佛教詞典】壞苦性
隨緣行善積德的方法

念佛應該要不急不緩

成為一棵大樹的五個條件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學習做更好的溝通,使人際更圓融

如何生起真實不退的信心
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

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阿難尊者的七個夢

靈祐禪師開山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