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佈施竹園品第四十六
爾時,世尊經於少時,住象頭山,次第漸欲向王舍城,遊歷而行。是時,去彼優婁頻螺聚落,未幾至王舍城,其間有一舊仙人居林苑處所,名曰法雨。而其法雨林內,有舊仙人草庵,其中常有五百苦行道人而住,悉得五通,並皆年老,久修梵行,頭白少毛,齒缺背曲,身體皮膚,多有黑黶,咽喉垂嚲,如牛頸[古*頁],容貌乾枯,形骸朽敗,仰杖方行,喘氣嗽聲,欲行即踣,向前欲進,一步不移,羸瘦筋燋,才有皮骨,皆悉百歲,一切無堪。以其往昔種諸善根,唯今一生,但值佛時,即得信行;以未聞法,不入涅槃,皆在窟中,各各禪坐。爾時,世尊欲化彼諸苦行仙人,為憐愍故,至彼居處,在其窟門戶頰之外,而說此偈,語彼仙言:
「若人雖說百句義, 其名味字不合文,
寧說一句勝百千, 當令聞者得寂定。
若人說於百句偈, 既無義理文句乖,
說一句為最勝尊, 聞已自然得寂定。
若人善巧解戰鬪, 獨自伏得百萬人,
今若能伏自己身, 是名世間善鬪戰。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他,
若能歸信佛世尊, 能勝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人,
若能歸信法正真, 能勝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他,
若能歸信一切僧, 能勝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人,
若能思惟法性空, 能勝於彼十六分。
猶如小兒月月學, 所食如彼茅草頭,
若人歸信佛如來, 能勝於彼十六分。
若有能信法僧寶, 並及思惟法性如,
如是歸者信難量, 能勝於彼十六分。
如彼世間祭祀火, 具足滿於一百年,
若一心歸三寶時, 彼福百千萬倍勝。
如是百數不可盡, 口業不可說得窮,
以彼質直牢固心, 能得如是上福報。
若人滿足一百歲, 在林祭祀於火神,
若見善調伏人來, 能捨暫時供養者,
是則勝彼祭祀火, 多種具足極一生。
若人壽命滿百年, 破戒心無有寂定,
有能堅持忍精進, 一日活足勝彼長。
若人壽命滿百年, 愚癡心恆生散亂,
有能智慧及禪定, 一日活足勝彼長。
若人壽命滿百年, 盲聾惛憒無聞見,
其有見佛及聞法, 一日活足勝彼長。
若人壽命滿百年, [懵-目+登]懵濁亂無覺察,
有能諦觀生死趣, 一日活足勝彼長。
若人壽命滿百年, 不觀世間無常句,
其有能了身非實, 一日活足勝彼長。
若人壽命滿百年, 不觀世間甘露處,
其有能識甘露者, 一日活足勝彼長。」
爾時,世尊說於如是妙偈頌時,時彼一切諸苦行人,聞此偈已,人人皆悉證得六通。是時彼等諸苦行人,從其窟出,出已頂禮佛世尊足。各各禮已,從彼地方飛騰虛空,捨於壽命入般涅槃,身出水火,以自焚燒。既焚燒已,彼諸舍利,從虛空中,各墮地上。
爾時,世尊收彼五百羅漢舍利,持作一聚,即起支提。是時彼中,有諸比丘,佐助世尊,供泥及石,壘治為塔。世尊神手網縵之指,親自砌壘,彼塔成就,端正可憙。世尊於彼舍利塔上,作種種法。作已次第與諸比丘,行向於彼摩伽陀國,徒眾弟子,足滿千人,皆是彼舊螺髻梵志所出家者,如是漸往詣王舍城。
爾時,世尊與諸比丘,至王舍城,居住於彼杖林之內,是時彼林別有一塔,名善安住。而有偈說:
「是時大眾相圍遶, 世尊漸至王舍城,
在於精妙杖林中, 如來向彼欲居住。」
爾時,彼處摩伽陀國有粟散王,其王名曰頻頭娑羅,傳聞他說:「沙門瞿曇!甘蔗苗裔,從釋種姓,捨而出家,今日來在摩伽陀中,遊行教化,與比丘眾足滿千人,一切皆是耆舊螺髻梵志出家。今已至於王舍城側,在杖林中,善安住塔,相與停止。而彼沙門,能於世間,出大名聞,彼婆伽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現今在彼教化有緣。
「又復世尊,能於天人魔梵沙門及婆羅門一切世間,以自神通,皆能證知。知已能作如是宣說,生死已斷,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永更不受於後世有。而彼世尊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微妙,唯獨具足,畢竟清淨,如是說法。而如是等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若當有人欲得往見,其人善哉!」「我今亦可至於彼所大沙門邊,見世尊故。」
爾時,摩伽陀國頻頭娑羅,即遣嚴駕賢善好車而坐其上,共於國內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前後圍遶,足滿十二那由他人,從王舍城導引而出,往詣佛所,欲見如來。
爾時,彼國王舍城中,有一淫女,其女名曰婆羅跋帝,可憙端正,人所樂見,世無有雙,歌舞作倡,音樂洞解。所有眾伎,六十四能,皆悉具足。時彼淫女傳聞人道,此有沙門瞿曇釋子,王種出家,乃至彼作如是心念,我今可至彼沙門邊。
爾時,彼女如是示現,欲出門已,復如是思:「我今可於頻頭娑羅大王之前,見於世尊。」復作是念:「又彼頻頭娑羅大王以多人力打道而行到沙門邊,又復多人大眾雜鬧,恐其遮我不能得行,我今可於崩牆空所無人行處,速疾而往,先見世尊。」
爾時,彼女作是念已,僱取多人,而告之言:「誰能多拔牆城鹿塼,即當與汝如許錢直。」是時彼等諸受僱人,一念時間破彼牆已,而得道除一切瓦石荊棘平正。爾時,淫女婆羅跋帝,即遣莊束妙好車乘,坐於其上,從自己家出,行端直平正好道,欲詣杖林善安住塔,見佛世尊頂禮恭敬。
爾時,世尊知彼淫女婆羅跋帝心之所念,知已即作如是念言:「若彼淫女於先而來見於我者,其頻頭王既在後來,見此淫女立於我前,則生疑阻。」作是念已,即作神通,令彼淫女即更不能於王前來。其頻頭王,欲於先來,其車一定,即住不行。
爾時,頻頭娑羅大王,心生恐怖,悵怏毛竪,作如是念:「我今有何鬼神災禍為我作礙,致使如此?」是時,彼處有一天神,知於頻頭娑羅王心,在虛空中隱身不現,而告王言:「大王!汝今莫生恐怖。大王!汝今亦無災禍,亦無變怪。雖然大王!汝於某處瞻波城中,禁繫一人,名為某甲,速令解放,車即得行。」爾時,頻頭娑羅大王,聞彼天神如是語已,速疾遣使教放彼人。既散放已,可通車處,車即得行,其不通處,步入山林,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彼處摩伽陀國一切人民居士長者,或頂禮已,卻住一面。或有共佛對善語言,各相慰喻訖已,各還卻坐一面。或復有在佛世尊前,說已姓字,既自說已,卻坐一面。或復有人,向佛合掌,卻坐一面。或復有人,對佛默然,卻坐一面。
爾時,國中一切人民長者居士,坐一面已,作如是念:「今日此中有大沙門,復有優婁頻螺迦葉,我等國師。未審今者,為當是此瞿曇沙門,從迦葉邊受學梵行?為迦葉等,從沙門邊學修梵行?」
爾時,世尊知摩伽陀一切人民長者居士心之所念,以偈告彼長老優婁頻螺迦葉,作如是言:
「迦葉汝見何事情, 先在河邊修苦行,
為我及眾說此意, 棄彼祭祀事云何?」
爾時,長老優婁頻螺梵志迦葉,即還以偈奉答佛言:
「色聲香味及觸法, 五欲世間人所求,
如是染愛滿天中, 為貪是事我祭祀。」
爾時,彼處摩伽陀國一切人民長者居士,及婆羅門,作如是念:「此大沙門!自說一偈,而彼優婁頻螺迦葉,復說一偈,而是二人,竟不知誰何者是師何是弟子?」是時,世尊知諸人民作是念已,還更以偈,問彼優婁頻螺迦葉,作如是言:
「色聲香味觸等法, 迦葉是中汝樂何?
或有天上人世中, 汝心所貪答我問。」
爾時,長老優婁頻螺梵志迦葉,重還以偈奉答是言:
「我見寂靜無礙空, 無相障礙不能著,
不變易處無有誑, 是處祭祀樂我心。」
爾時,彼處摩伽陀國一切人民長者居士,心如是念:「此大沙門!自說二偈,而彼優婁頻螺迦葉,亦說二偈,我等今者猶自不知何者是師何是弟子?」如是十方諸佛世尊,皆有此法,若其不令一切大眾,生歡喜心,及希有想,則不說法。
爾時,世尊欲教大眾生於歡喜希有心故,告彼優婁頻螺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今若知時者,可為於彼摩伽陀國一切人民長者居士婆羅門等,現上人法,出於神通。」是時,優婁頻螺迦葉聞佛語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不敢違。」
爾時,優婁頻螺迦葉從坐而起,即出神通,飛騰自在,於虛空中,或復經行,或住或坐,或復眠臥,身出煙焰,或復隱身。如是等出種種神通,遍顯示已,從空而下,住於地上,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實是我教授師,我今真是無上世尊聲聞弟子。」而說偈言:
「攝受微妙神通已, 頂禮世尊勝足趺,
我弟子事既已周, 世尊真是我師父。」
爾時,摩伽陀國眾婆羅門長者居士,及諸人民,心生是念:「今此優婁頻螺迦葉,乃是沙門瞿曇弟子,從沙門邊,行梵行耶?」作是知已,向世尊邊,生信向心生希有想。
爾時,世尊知諸大眾生於歡喜希有之想,即為大眾,次第說法,所謂教行佈施持戒,說於生天因緣業報,說於厭離五欲之事,說漏盡因,說盡煩惱,讚歎出家,護助解脫。而世尊知摩伽陀國婆羅門等長者居士,及諸大眾,一切已生歡喜之心,生柔軟心無染著心。
爾時,世尊知彼大眾應當得道,又復一切諸佛世尊知諸眾生,或有讚歎而得道法,即為大眾,如應而說,所謂苦集及於滅道。世尊為彼大眾宣說是法相時,彼等大眾,在於坐中,頻頭娑羅而為上首,已外十一那由他人,一時領悟。
(復有師言:「凡有十二那由他人,遠塵離垢,盡煩惱界,心得清淨,於諸法中,生淨法眼,可有集法,皆是滅相,如實證知。譬如淨衣,無垢無膩,無有黑色,隨其所染,易受於色。如是如是,彼摩伽陀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及以人民,坐於彼座,遠塵離垢,乃至一切苦集之法,皆是滅相,如是證知。其中復有一那由他清信士,受優婆塞戒。」)
爾時,摩伽陀王頻頭娑羅,已見法相,已知法相,已入法相,於法相中,已度諸疑,徹過無礙,於諸法中,無復礙心已得無畏,世尊法中,不復隨他,不復問他,一切法中,得如是知自在無礙。時頻頭王即白佛言:「如來世尊!我昔在家作童子時,發五種願,我於今日,悉得成就。何等為五?一者我在少年之時,早得王位。世尊!此是我之初願,今已得成。
「第二又願,得王位已,我治化內,有佛出世。此即是我第二心願,今已得成。第三又願,佛出世已,彼世尊邊,我設供養,令得歡喜。此是我心第三之願,今亦得成。
「第四又願,彼世尊邊,歡喜心已,為我說法。此即是我第四心願,今亦得成。第五又願,彼世尊所,為我說法,願我一切,悉得證知。此即是我第五心願,今亦得成。
「又復世尊!我昔在家童子之時,發如是心,願有所作,我悉得成。無上世尊,我今遂也!善修伽陀,我今勝也!譬如有人,身曲得舒,有人逃避,藏伏得出,迷人得道,闇地得明,盲眼之人,顯見諸色。無上世尊!我今亦然。然今世尊,種種方便,為我說法。
「又復世尊!我從今去,歸依世尊、歸依法寶、歸依聖僧。從今日去,一切時行優婆塞行,願世尊知我如是持。如來世尊!我從今去,盡此形壽,誓不殺生,護眾生命,猶如已命,為諸眾生,作歸依處。如是等持五戒十善。唯願世尊及比丘眾,受我明日飯食供養。」
爾時,世尊為摩伽國頻頭大王,默然受請。時,頻頭王知佛默然受其請已,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坐此車上,入王舍城,我當自行牽於此車。」作是語已,佛語王言:「善哉大王!唯願大王!常得安樂。我不用車。」
時,頻頭王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圍遶世尊,三匝竟已,辭佛而去。
其頻頭王去未久間,時諸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今日摩伽陀王,佈施世尊馬車令乘,又乞自行?此事云何?」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至心諦聽。其摩伽陀頻頭大王,非但今日佈施於我馬車令乘,為我牽車;往昔亦然,已曾施我諸如是事。」時諸比丘,重白佛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其事云何?」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迦尸國內有一王,名善意樂法,如法王治。時,天帝釋欲見彼王,告調御天摩多梨言(隋言無著處):『汝摩多梨,至迦尸國,將善意王來見於我,為我語彼,作如是言:「仁者善意!三十三天,及天帝釋,欲得見汝,仁者莫辭,要必須來。」』
「時,調御天摩多梨即白帝釋言:『如天主教,不敢有違。』既受教已,嚴駕賢車,其車控馭千疋馬牽莊嚴訖已,即時飛下閻浮提地,詣迦尸國善意王邊。既到彼已,住於虛空,以偈白於善意王言:
「『仁者今可來上車, 天乘莊嚴無有上,
諸天憶念於仁者, 是彼三十三天王。』
爾時善意王既聞, 即從東面登車上,
此乘最勝無有譬, 行詣向於尊勝天。
諸天遙見彼王來, 各起而迎告於彼:
『善來人中法王者, 共天帝釋坐此處。』
是時帝釋大天王, 遙見彼王來即起,
迎逆而告王言曰: 『善來世間汝大王,
於今此處自在天, 可住此承天威力,
意欲停時隨多少, 任情所用終不違。』
「爾時,彼王在於忉利三十三天多時住已,心意不樂,作是念言:『我今恐畏壽命減損。』作是念已,即便以偈白帝釋言:
「『我昔初來樂天上, 此處音樂微妙聲,
我今恐畏壽命終, 所以還不樂天果。』
「爾時,忉利帝釋天王,即還以偈報答於彼善意王言:
「『王今年壽未虧減, 命終之日猶尚遙,
但以王今善業微, 是故不樂於天上。
仁者昔來乘自力, 彼業今盡無有餘,
既以罪業迷惑心, 故令心不樂天上。
今若欲受天威力, 即受天樂如舊時,
如於微妙車乘中, 又如惑亂妙林苑,
汝今若作如是想, 即得心樂住此天。』
「時,善意王聞此偈已,即便諮白天帝釋言:『大善天王!我從此處至人間,當作多福業,行於佈施,行於苦行,行於善事,語言多實,受於齋戒。我當作是諸善業已,還更來上於此天上。』時,天帝釋告彼王言:『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汝今日從此處已去,至於人間,當作如是多種功德,多作善業,乃至佈施,受於齋戒,汝造如是善業竟已,還來天上。』
「時,善意王住彼天上,經歷多時,然後還詣向閻浮提,至其王宮,宮內所有婇女妃後及諸王子,大臣百官,親眷屬等,皆悉死亡,無有一在。而王不見彼等舊人,心中不樂,憂愁悵怏,而說偈言:
「『此是彼之舊衣服, 瓔珞臂釧及耳璫,
生平護惜不施他, 今死物留身何在?
如是種種莊嚴具, 床褥被枕妙綩綖,
園林池沼及香山, 忽然而捨於此處。
一切人民既不見, 所有宮殿並虛空,
婦兒眷屬悉皆無, 我意云何樂於此?
智慧尊豪甚富貴, 如是威德大家生,
司命惡鬼不護持, 磨滅悉皆使離散。
若富若貴若貧賤, 若聰若慧若愚癡,
或少或壯或老年, 若至於此盡時節,
其司命鬼不能護, 一切捉撮使消亡。
諸有剎利婆羅門, 毘舍首陀貴賤等,
或旃陀羅塗摩類, 時至不簡擇彼留。
一切摧折悉無遺, 猶如山川疾流駃,
拔諸險岸所生樹, 老病死至亦復然,
吞噉眾類身命根。 我親自於彼處見,
四埵所居四鎮主, 忉利三十三天宮,
一戲意喜遊歷行, 七日七夜時不及。
我住於彼帝釋處, 面前恆對矚天王,
彼邊所覩餘諸天, 常見有於如是事。
我今唯造作福業, 行檀捨施及尸羅,
精進忍辱智慧禪, 誓更不求王位報。』」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欲知彼時善意王者,則我身是;其摩多梨調御天者,即此摩伽頻頭王是。其於彼時,將車請我,為我牽車;今亦如是,請我與車,亦欲為我躬自馭駕,本誓願然。」
爾時,頻頭娑羅大王至己宮殿,到已彼夜辦具種種甘美飲食,悉皆豐足,所謂噉食唼食[口*束]食舐食,諸如是等一切並訖。過彼夜後,掃灑堂殿,鋪設諸座,即遣使人往詣佛所諮請時至,作如是言:「善哉!世尊!時節欲至,所營飯食,已辦具訖。」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著衣持鉢,與比丘眾,左右圍遶,足滿千人,皆是宿舊螺髻梵志所出家者,羽翼世尊,詣王舍城。
爾時,忉利帝釋天王,即自變改化作天身為摩那婆形貌,端正可喜,眾人樂見。頭上還以螺髻為冠,身著黃衣,其左手中,執金澡瓶,右手挾持雜寶之杖,在佛比丘大眾前行,行時其足離地四指不到塵土。爾時,帝釋摩那婆身說此偈言:
「如來自伏能調他, 共此一千舊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體, 無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寂靜能寂他, 共此一千舊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體, 無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得度能度他, 共此一千舊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體, 無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得脫能脫他, 共此一千舊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體, 無上世尊今入城。
其有能說十法門, 十力具足十無勝,
一千比丘左右遶, 無上世尊今入城。」
爾時,城內一切諸人見天帝釋,作如是言:「希有希有!此摩那婆!極大端正,可憙無雙,人所樂見。此誰侍者?此供承誰?」爾時,忉利帝釋天王即以偈報彼諸人言:
「諸佛善能伏一切, 寂靜無上最勝尊,
應供天人世間中, 我今與彼為侍者。
最大丈夫能伏物, 無有能勝佛世尊,
應供天人世間中, 我今與彼為侍者。」
爾時,世尊安庠行至頻頭娑羅王宮殿中,入已即便鋪座而坐。爾時,頻頭娑羅大王見佛世尊及諸大眾安坐已訖,自手執持種種餚饍飲食之具,施佛及僧並餘大眾,一切充足自恣噉食,眾雜唼[口*束],悉皆訖了。佛及眾僧,飯食竟已,淨洗手足。各將小座,坐於佛前。時,頻頭王坐佛前已,作是思惟:「今日令佛於何處住?莫令去城過近過遠。出家之人,使得安止,如法行道。」時,頻頭王復作是念:「此之竹園,近於城隍,還往穩便,來去不疲,平坦易行,眾人所樂,欲求利益,易得不難,兼少蚊虻毒虵蝮蠍,晝日寂靜,無人去來,夜裡少聲,蘭若亦得,欲近城池,來去無礙,堪為善人修道之處。我今應用此之竹林,奉施世尊以為坐處。」
時,頻頭王作是念已,而白佛言:「大聖世尊!此竹園林,去王舍城,不近不遠,乃至堪為善人修道。唯願世尊!教我何法,以此竹林佈施世尊,以為坐處。」
爾時,佛告頻頭王言:「如是大王!若欲佈施我竹林者,聽當佈施彼招提僧。」時頻頭王,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時頻頭王從坐而起,手執金瓶與世尊水,復白佛言:「善哉!世尊!此竹林園,去城側近,乃至堪為善人修道,我今捨施諸佛世尊招提僧等。佈施以後,唯願世尊!納取受用,哀愍我故。」
爾時,世尊即便受取,為憐愍故,因以此偈,而呪願言:
「一切樹木雜園林, 並及造作諸橋等,
渠池井泉以充濟, 船舫來去度眾人。
彼等恆於晝夜中, 福報日增長無絕,
行法持戒人亦爾, 信敬堅固即生天。」
爾時,世尊為頻頭王,呪願訖已,從坐而起,還至本處。至本處已,為此事緣,集諸大眾,集已而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從今已後,許諸比丘自畜園林。」(尼沙塞師作如是說:「得竹園緣。」)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