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佈施文章(第3頁)
有些初發心的菩薩很執著,會產生很多疑問,佛陀既然讓我們不住相而行佈施,我們什麼...
古時候,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他到處流浪,尋找成為富翁的方法。幾年過去了,...
施主,即檀越。佛教對佈施者的敬稱。指施捨財物給佛寺的人,也泛稱一般的在家人。施...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經駐錫於過去四佛弘法之處拘深瞿師園。 有一天,優填王帶著捨...
過去釋迦牟尼佛托缽游化,行經居荷羅國,與眾比丘在路旁樹下稍作休息,適巧有一位年...
富貴是用恭敬心佈施財物得來的果報。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面這四個因素: (一)佈施的...
佛與五百大比丘眾在阿逾闍江水邊時,一日,大均頭在寂靜無人之處,想著:有沒有能夠...
何為千僧齋? 千僧齋會,顧名思義,即同時佈施一千名僧侶之意。古代帝王祈福消災、...
出家師父能接受信眾的紅包供養嗎?在當今社會,這個問題可能會引起熱議。其實在佛陀...
佈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我們應該培養廣行佈施的好品德...
《大智度論》裡面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關於一個貧窮的畫師。 畫師在另外一個國家...
過去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城中有一位月光長者,饒財多寶,象馬七珍、...
有這麼一位佛教僧人:從2009年7月起,他在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深圳、梧州...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有一天,阿那邠邸長者前往佛陀住處,頂禮佛足...
當你不再對他人進行任何要求時,你獲得的是內心的自由,而當你為他人開始付出時,你...
一部大藏經中,到處闡明著因果律,不僅在三界六道中都遵循著因果律而隨業受報。直到...
一勸貧者施。經濟不寬裕,捉襟見肘,往往貧者難施。但是越貧越要施,因財富從施捨中...
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初學佛的時候總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業順利,或是希...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莊嚴。他想...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節錄 「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佛、事三寶中來; ...
我記得懺公師父在私底下對我們弘法的法師開示,他經常講一個觀念。他說一個菩薩行菩...
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佛、菩薩上供的習慣。還有,天...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
首先講講什麼是法佈施,所謂法佈施就是佈施佛法,比如:勸人學佛發菩提心,勸人讀佛...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有四種因緣會使大眾心生貪愛...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告訴諸比丘:有五種慷慨佈施不...
8月8日上午,身著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釋戒成法師神清氣爽、步伐穩健的來到廣州血液中...
古印度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世尊對比丘們開示:當檀越施主恭...
為什麼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把佈施放在首位呢?因為佈施是...
佛教非常重視結緣,不但結緣還要結善緣要廣結善緣。但是怎麼做到,才能算廣結善緣呢...
出自《佛說處處經》 佛欲度世去。諸比丘白佛言。諸在世間人。皆當從佛得福。今佛度...
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 《雜譬喻經》中記載:往昔舍衛城郊外有一個婦女,...
人生在世,多少人為了財富而奔波忙碌。對財富的追求,已經深深地烙在我們靈魂深處。...
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知受用具從施出,故佛先說佈施論。《入中論》 輪...
佛教非常主張廣結善緣,但是怎樣才能廣結善緣呢?其實佈施就是最好的結緣,你佈施多...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王即將率眾前去請法。尊者聽到...
天道是什麼呢?《易經》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陰陽,不是虛玄的,一一都有事實...
《地藏經》云:「若遇盜竊者,說貧窮苦楚報。」 世間上為甚麼有人富貴,有人貧窮呢...
舍衛國中有位富翁,他的夫人為他產下了一個胖嘟嘟的男孩。 當這個小男嬰呱呱墮地時...
復有業初樂後苦。若有眾生。為人所勸。歡喜行施。施心不堅。後還追悔。以是因緣。生...
過去,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尊者在閑靜之處思惟佛法,心中...
《毗耶娑經》特別提出討論了佈施的原則和功德,也就是我們現代人常講的要有愛心,要...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因為在這娑婆世界修行,道業很難進步;往生極樂世界,...
雖然現代有許多有財有勢的人廣行佈施,但不一定就會獲得人天的富貴果報,甚至因此而...
在禪宗裡有一則公案:當初,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時候。梁武帝...
從前舍衛國中,有一豪貴梵志,財富無數,其人也很聰慧明達,只是墮入邪見,不相信善...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
冬天給鳥類施食與放生一樣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沒有食物的。城市中我們常見的鳥類,...
記得是在八九歲的時候,讀過一個日本民間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薩》,當時就特別感動...問: 施與受何者比較快樂? 惟覺法師答: 幫助人、救助人,這就是佈施。在佛法的六波羅蜜當中,第一個就是佈施...
為什麼要以財物濟施貧窮呢?就是說,人在修行中必須得有福德資糧。第一個是要有勇猛...
佛法中講:財佈施得福報,有福報才有財富。我們要明白貧窮的真正原因,才知道原來財...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去供養...
每個人的心是一塊田,自己種什麼,就得什麼樣的果。起心造業,將來一定會受果報,一...
懺公師父常常講一個觀念,他說:我們修行人有三個重點:解門、行門、性格。這當中他...
佛世時,有一位首羅長者,以性情慳吝而聞名,舍利弗尊者等諸位比丘多次登門化緣,並...
傍晚,一天的法會結束了,我們三三兩兩的在廣場上散步、交談。我看見一個小喇嘛蹲在...
我很喜歡提一個故事,一個我們在印度朝聖的時候所發生的故事,雖然常常提,可是也常...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會覺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羅蜜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但是...
目前在一群買菜的大爺大媽眼裡,我是一道不一樣的風景,深受小販的喜歡,因為我從不...
佛經裡有一則譬喻故事,在印度有兩個婦人,同時得到一種名叫「庵摩羅果」的水果。甲...
人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和五陰熾盛之苦;人世間又有...施比受更快樂!我們辦公室的龐老師說過不止一次,因為她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從她臉上如春花般燦爛的笑容就能看出。...
佈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勝緣;佈施的功德隨著佈施者的發心和對境有種種差異...
佈施是梵語「檀那」的音譯,意譯為財施、施頌。即以慈悲心施福利與他人之義。佈施原...
有些做弘法利生、勸進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個觀念:一天到晚這麼忙,都耽誤我自己念...問: 如何去報佛恩? 大安法師答: 要思惟佛對我們的恩德,那是比山還高,比大地還廣。用大山之高、大地之廣來...
佈施的對境略有十種: 一、親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二、怨敵:直接損害自己...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佈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者應經常向社會及貧苦者佈施。佈施的基本原則是: (1)...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就是用法來作供養。我們知道,我們用種種的...
過去有一位惡生王,某日游賞王宮林苑時,在園中的廳堂看到一隻金貓從東北角跑出來,...
佛陀時代,王舍城的頻婆娑羅王好樂佛法,並因聽聞佛陀的教化,深契法義淨信堅固,經...
大家看看佛陀教導我們怎麼樣佈施?首先他讓我們這樣來觀察佈施。若施彼已,則是我有...
供養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項目,對於修學來說,主要起到有三方面的作用: 其一,強化佛...
對捨得的理解,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捨得捨得,不捨不得。 賈平凹先生寫過...
有的人會說。我很窮,根本沒東西佈施,你就佈施微笑吧!見了人很好地打個招呼,微笑...
【原文】 明湖州徐汝輝,富而好施。時杭州重建戒壇,所費不貲,布按兩司,召富民勸...
抓一把茶葉丟進壺裡,從壺口流出了金黃色的液體,喝茶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杯茶的每...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
供養具有滅除慳貪的作用。慳貪,就是吝嗇、小氣。佛菩薩是我們最為景仰的楷模,供養...
在前面的歷事練心、積集資糧以後,菩薩經過幾年執事的歷練,慢慢的他內心的堪能性強...
一、施捨與菩薩道 佈施、智慧與解脫佈施通常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這種解釋側重...
佛陀在世時,有一戶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僅和樂融融,而且家財萬貫,奴婢隨從眾多,...問: 想請問在金剛經講錄中有關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一句的解釋,用錢財佈施屬色塵,法佈施屬...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裡。當時,佛陀為比丘們開示:比丘當知,眾生因飲...
現在的社會,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做為一個佛教徒,除了自己的信仰以外,對國家社...
我們佈施為什麼會有福報?這個福報是從什麼地方來?諸位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從《...問: 當我們給路邊乞丐佈施時,朋友說那些乞丐是騙子,指出明知是騙子而財佈施的行為不合適。財佈施是培養慈悲心...
過去,有一位仁慈的國王,以平等心愛護人民,卻不曾出宮巡視民間生活。有一回,宰相...
佈施,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施捨。《攝大乘論》云:又能破裂慳吝貧窮,及能引得廣大財...
在諸種供養當中,法供養最為第一。那什麼叫法供養呢?這裡提出了七種來表述法供養的...
信佛,種福田了生死,這叫自了。三寶弟子,信佛,不僅要自己安樂。還要去幫助別人,...
億萬富豪丹尼爾在散步時,發現一個小男孩蹲在路邊,手裡拿著一根草莖在地上擺動著。...
所有經典的學習,是改造思考模式。我們盡量養成佈施的思考模式,有東西盡量試著跟人...
《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佈施極順理,猶如他物寄...
《廣論》上說,菩薩能夠不顧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資具,包括財物、飲食、衣服、臥具等。...
當時舍衛國有一個長者,妻子生一女兒,美秀無雙。她剛出生時,身上裹著一層白色細軟...
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不足以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經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種...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向比丘們開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八種...

念頭一轉,福報就可以變為福德

他用一根稻草換到了一個莊園

「施主」有何含義

四法供養為最上

佛陀五百世母親的貧窮果報

再窮的人也能因佈施而得福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勝

佛教千僧齋的由來與功德

出家人能接受信眾的紅包供養嗎

為什麼不把貧窮賣掉

只要肯佈施,就會有好的果報

尸婆羅尊者本緣

捐獻血小板的德超法師:有什麼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供養賢聖獲福廣

佈施就能夠獲得幸福

越施越富,這已經是佛門的常識了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佈施一切

觀想的供養能否得到真實的福報

佛前供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

出生豪貴,從禮事三寶而來

如果認為未來比較重要,那你應該學吃虧

佈施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法

具大慈心佈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議

法佈施能得三十二種功德

有四種供養因緣,使僧眾心生貪愛

五種慷慨佈施,能得大福報

60歲法師17年獻血累計8200毫升

恭敬供養能得五種功德福報

積攢往生極樂淨土的資糧

佈施供養,廣結善緣

世間的四種佈施與供佛無異

微小的供養,便能獲得巨大的果報

有捨方有得,財富青睞有德行之人

財富的來源是佈施

佈施就是最好的結緣

法佈施的功德無量無邊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開始似乎是吃虧,後來還是會得大便宜的

十善業道之不偷盜

一把石頭換來每一生的富貴

為何有人先富後貧,有人卻先貧後富

世間三種最勝香

佈施的原則和功德

暫念彌陀聖號,便勝百年佈施功德

有財有勢的人廣行佈施為何卻墮落在惡道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

舍利弗的智慧:施一口水

供養哪種人得福最多?

寒冷的冬天來了,請給鳥兒一把米

戴斗笠的地藏菩薩
施與受,何者比較快樂?

三種佈施為修道積攢福德資糧

為什麼很努力卻掙錢不多

修行中的七種法供養

真明白佈施的道理了,就不會等

學吃虧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不費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半塊餅乾的佈施

每天我們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過

很重視眼前的人,只有現在沒有未來

平時「不要」,最後「要」回來得更多

人生在世,留一點幫助別人

財祿乃前世佈施而來,非強力之所能求
施比受更快樂

佈施是助成佛之勝緣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佈施

法佈施以勸修淨土為最勝
如何去報佛恩?

佈施的十種對境及不同意樂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佈施之道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金貓的因緣

至誠供養得生天道

佛陀如何教導我們佈施

供養的三大利益

捨得的三種層次

福報是從眾生身上得來的

我不施捨錢財,錢財就會捨我

珍惜每一片茶葉

供齋薦亡的注意事宜

想要斷煩惱解脫生死,就要放下慳貪

如何防止名利的傷害

佈施、智慧與解脫

供養得福的一家人
如何做到遠離六塵而行佈施

佈施飲食獲得五種福報

佛教徒對國家社會應做出什麼貢獻呢

為什麼佈施會有福報
現在乞丐騙子很多,還要佈施嗎

錢財乃五家所有

沒有風險的投資

法供養的內涵意義

隨緣度化、無我、法佈施

行善的最高境界

佈施的重點在於改造思想

業力把東西暫時借你用

功德是被自己的後悔心破壞的

施污垢布 得最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