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講)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十八面,丁二:依觀發願。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我們大乘佛教的修學,我們主要分成兩大塊:一個是聖道門;一個是淨土門。聖道門它是靠自己心靈的力量,當然它主要的心力,來自於一種菩提心。那麼聖道門是以菩提心來做一個出發點,來攝持六度的法門,從這個菩提心開展出六度,去創造它的一個功德莊嚴,所以它這個是一種單向的力量。

淨土門它的修學,它是雙向的力量,它是心力跟佛力的一種交互作用。也就是說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生命是同時出現兩種力量:一個是來自於你內在的心靈的皈依的力量;一個是來自於外在的彌陀的本願功德的攝受。所以它兩種力量是心心相印,產生感應道交。

那麼我們在淨土宗的修學,它主要是做一件事情,就是轉他成自。當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功德接觸的時候,當然有些人,他的心跟佛陀接觸的時候,他是沒辦法去轉化佛陀的功德。但是你正常的操作,你如果你的心跟佛陀接觸的時候,你要能夠把佛的功德轉成你的功德,這個淨土宗的意思是這樣子——他力攝受的法門。

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夠把佛的功德,轉化成我們自身來受用呢?

當然我剛剛說過感應道交,這個感應道交的關鍵,就是你的心跟佛陀的功德要順從。你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能夠完全順從彌陀功德的這個方向,你就能夠感應道交。

我們舉一個小例子來說明:就是有一個西藏的上師,他去弘法的過程當中,他路過一個樹林,他在這個樹林的石頭旁邊的縫兒呢,他救起了一個凍傷的小老鼠,他就把這個小老鼠,帶回他的山洞裡面去,給它溫暖、給它食物,就把它養著。然後這個小老鼠慢慢它的身體恢復健康了,就跟它的師父在山洞裡面修行。

但是這個山洞,除了它這個老鼠跟它師父以外,它師父又養了一隻貓,所以這個老鼠一看到貓,它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有很大的壓力。它有一天就受不了,跟它師父說,說:「師父啊,你可不可以把我變成一隻貓呢?因為我老是看到這隻貓,我心裡就覺得很害怕。」它師父就用神通力,把它變成一隻貓,那變成貓的時候,它就覺得很自在了。但是它有時候出去的時候呢,它看到一隻狗,它又很害怕。它就跟它師父說:「師父啊,你可不可以慈悲,再把我變成狗?」它師父說:「可以」,就把它變成一隻狗。

那麼有一次它跟它師父,在進入森林裡面做更深的遠行,它看到一隻老虎,它又覺得很害怕,它回來跟它師父說:「師父,你乾脆把我變成一隻老虎得了,萬獸之王,我從今以後不再害怕」,它師父就把它變成一隻老虎。但是這個老虎有一天,它要進門的時候,它突然間一剎那看到貓的時候,它嚇得渾身出汗,它就覺得很奇怪了:我現在已經是一隻老虎了,為什麼我看到貓還是害怕呢?它就請它師父開示,它師父說:我能夠改變你的外相,但是我改變不了你的內心。

那麼這個是說什麼事呢?就是說淨土法門雖然是他力攝受,阿彌陀佛做了最完整的準備,他把四十八種功德都準備好了,但是他呢,阿彌陀佛他有一件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他改變不了我們的內心!就是當我們的思想是錯亂的、是顛倒的時候,這一塊,佛陀的攝受力是沒有用的,因為佛陀不可能進入到你的內心世界,去跟你溝通的,不可能。

諸位,我們自己打的妄想,只有你有辦法進到你的內心世界跟自己溝通。

所以蕅益大師講到淨土宗的修學,他說「既從心起,還從心滅」,因為這個妄想是你捏造出來的,解鈴還需繫鈴人。本來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是你自己打妄想把這個世界搞亂了,所以你的內心是你自己把它弄亂的,所以也只有你自己回到你內心的深處,把它重新調整,這一塊佛陀是做不了主的。

也就是說,淨土宗其實它是兩種力量的結合:佛陀已經做好最好的準備,但是我們自己也要做一些準備,我們才可以成功的把佛陀的功德,轉化成我們的功德。

那麼我們這一塊應該準備什麼東西呢?按照《念佛圓通章》的開示,我們要做一個正確的憶念。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你心中是怎麼憶念?你是怎麼憶念的很關鍵,你怎麼去引導這個佛號?按照《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的規劃,我們一個人要把佛號念起來的時候,直接跟彌陀感應道交,你要有三種憶念:第一個:你要正確的憶念娑婆;第二個:你要正確的憶念淨土;第三個:你要能夠正確的憶念名號。你如果這三種憶念具足,你這個佛號就可以直接的「即眾生心,投大覺海」,通行無阻,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

首先我們談一談憶念娑婆世界,這一塊我們上次談過了,我們把它做一個回顧,我們必須要憶念娑婆世界,憶念兩件事情:對今生的憶念跟來生的憶念。

為什麼要憶念娑婆世界呢?你說我娑婆世界不是很熟悉嗎,為什麼要憶念呢?因為我們娑婆世界雖然熟悉,但是我們不了解娑婆世界。雖然我們在娑婆世界一次一次的打滾,一次一次的受生,但是因為我們的心跟娑婆世界接觸的時候,我們自己打自己的妄想,我們自己活在心中的影像。你曾經有一些小時候或者是你成長過程有一些快樂的影像,你自己就把心住在這個影像上。

所以我們平常憶念娑婆世界,我們根本不是憶念真實的娑婆世界,我們完全是在憶念我們心中的影像,用這個影像來代表娑婆世界,這個就是一種愛取呀,就是對我們產生一個很大的誤導。所以我們應該把心中的妄想,我們前面說過,用無分別智,把心中的妄想破壞了,破壞以後,我們對娑婆世界沒有貪愛、也沒有厭惡,就是平常心。但是淨土法門對娑婆世界不能平常心,如果你走聖道門,你可以平常心。所以你用空觀的智慧,破壞了你心中的妄想以後,淨土宗對娑婆世界的心態是厭離的:你必須想要離開,你必須想要做一些改變。

所以我們必須要憶念娑婆世界的過失,如果你是福報大的,你今生的善業力給你很多的快樂:你身體健康、眷屬很滿意、你的身相也相對的莊嚴,也就是說你今生是一個安樂的果報多,你必須要憶念無常、敗壞,你要告訴你自己:你今生的水泡遲早會破裂的。所以你今生擁有的一切東西,總有一天,你跟因緣借來的東西,一定要還給因緣的,它是緣生,它就會緣滅。所以當你是對今生執著愛取,你必須要多憶念無常敗壞的道理。

那麼如果你今生是痛苦的時間很多、業障很重,身體也多病、又貧窮、很多不如意、子孫對你又不是很好,你把生命的希望寄託到來生,這個時候你要憶念三途的果報。如果你對來生有所期待,你要付出第三生的代價,因為你第二生的放逸,會讓你第三生到地獄、餓鬼、畜生去。所以我們對於娑婆世界,知道今生的過失跟來生的過失,我們開始對娑婆世界產生厭離,這個是淨土宗第一個心態。

我再講一次,對娑婆世界不能平常心,平常心不是娑婆世界的心態,不是淨土的心態。空性的智慧把我們的愛取破壞以後,我們現出一種平常心以後,要加修憶念法門,就是:厭離娑婆,對今生的厭離跟對來生的厭離。

那麼厭離娑婆世界以後,這個問題就來了:我們是個凡夫,我們也不可能到涅槃去,來生不到娑婆世界,那我們該去哪裡呢?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好,我們看一看,我們有更好的選擇叫做極樂世界——「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那麼這個極樂世界,當然對我們很陌生,我們必須要透過佛陀的教誨,佛陀在《阿彌陀經》裡面的教誨,來做一些正常的憶念。那麼在《阿彌陀經》裡面,我們對極樂世界功德的憶念,又分成兩塊:第一個是安樂功德的憶念;第二個是解脫功德的憶念。我們先看安樂這一塊,安樂這一塊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無有眾苦;第二個是但受諸樂。我們看第一個:無有眾苦。我們先把這個安樂道的功德六塊先念一遍:

極樂世界:

一、不墮惡道;二、色身堅固;三、衣食自然;四、國土莊嚴;五、具足五通;六、壽命長遠。

那麼淨土宗的人,你不能對極樂世界太過陌生,因為你陌生,你就不可能欣求,你沒有欣求,你的佛號就沒有明確的方向,所以我們

第一個憶念:不墮惡道。

人生當然也有痛苦,但是佛陀說的痛苦是分兩塊:一個是帶有希望式的痛苦,這種痛苦會給你希望、會給你增上的;一種是破壞式的痛苦,這種痛苦它不但沒給你希望,還給你產生很大的傷害的,比方說三惡道。當我們臨終的時候,我們殺盜淫妄的罪業起現行的時候,一念的妄想去刺激到罪業的時候,你到了地獄的刀山油鍋、你到了餓鬼道的飢餓口渴、你到了畜生道的繫縛打殺,這個三惡道這個痛苦我們就不談了,這個長時間的痛苦關鍵是什麼呢?關鍵你從三惡道出來的時候——愚癡暗鈍,你在人世間所栽培的善根,產生嚴重的遮蔽,你要經過很長時間在人世間的流轉,慢慢慢慢把三惡道給你的後遺症,那個暗鈍相,再把它給剖開來,你才能夠恢復到你現在的功力。

也就是說你一旦去了一趟三惡道,可能你同梯一起修行的人,已經跑很遠了,你要很久才恢復到現在的你的情況。所以三惡道的可怕,不是它是痛苦而已,它的這種痛苦,給你的這個後遺症太大了。因為你那個第六意識,在整個畜生道、餓鬼道、地獄的時候,長時間第六意識它是不活動的,所以這個機器完全不運轉。三惡道的痛苦,它完全是直覺性的,它沒有太多想像力,完全直覺,就像你那個針刺你一下,當下的直覺。所以你第六識長時間沒有運轉的結果之下,你就算回到人世間,你還是一樣,你的思考能力受到很大的傷害。而所有佛法的善根,在沒有入聖道之前,都必須要透過如理思惟,要透過第六意識的運轉,這個我們待會兒會講到。

所以你到了三惡道以後,你所有的善根全部停擺。諸位,你心中沒有光明,那煩惱就出來活動了,所以印光大師說:一個人墮落到三惡道出來以後,又很可能會再回去,這個道理是合理的,這個是合理的推論,因為你善根受到傷害,你心中沒有善根——六神無主,那你很容易受到煩惱的攻擊。

所以你到了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呢?它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極樂世界本身沒有三惡道。它要麼人道、要麼天道,極樂世界只有兩道。當然聖人那我們不講,我們講的是凡聖同居土。那這個實報莊嚴土,那聖人的境界,常寂光淨土、方便有餘土,這種聖人境界我們不談,就講我們帶業往生的凡夫,我們到凡聖同居土的時候,只有兩道:你要麼是人,要麼是天,這第一個,極樂世界只有兩道。第二個,你從極樂世界回入娑婆的時候,你只要去過一次極樂世界,在你未來的成佛的過程當中,你永遠不到三惡道去了,即便我們還有三惡道的業力,但是這個業力到了淨土,去一趟淨土以後,這個業力的功能被破壞了,它沒有得果報的力量了——彌陀本願的攝受。

也就是說你去了一趟淨土以後,你未來的菩薩道,即便你沒有成就聖道,你要麼做人,要麼做天。只要你去過極樂世界一次,這個是彌陀給我們的保證:不墮惡道,這個是很關鍵啊!行菩薩道最大的悲哀,就是墮落三惡道。你看《華嚴經》講,佛陀警告所有的凡夫菩薩,你不准墮三惡道,所以佛陀講出三皈五戒、講十善就是這樣,你不管怎麼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在行菩薩道做的第一件事情:想辦法不要讓自己到三惡道去,當然做人最好了,因為天上也很難行菩薩道。那麼極樂世界給我們第一個保證:就是在你未來的生生世世的菩薩道當中,你不墮惡趣了,這個三惡道的惡夢跟你沒有關係啦,這叫離開痛苦,離開這種毀滅式的痛苦。

我們看但受諸樂:

第二個:色身堅固。我們凡夫的這個果報體是種業力,當然我們業力就是複雜啦,有善業有惡業,所以我們的身體變來變去:小時候很健康,長大就生病;小時候生病,長大很健康,這個色身你是做不了主。極樂世界的身叫意生身,他能夠隨意做主,第一個:壽命自在。他壽命可以長可以短,當然他的色身也自在,他在一生當中呢,極樂世界的果報體他這種意生身,因為他是蓮花化生,他不是父母的這種胞胎的肉身,所以他沒有老病的問題。極樂世界在他一生的生命當中,不管他時間多久,他長大是什麼樣子,他以後永遠是這個相貌,他的相狀沒有衰老、沒有病痛,這是第二個:色身堅固,因為他是意生身,不是業報身。

第三個:衣食自然。你在娑婆世界投胎,如果你來生再來的話,除非你福報非常非常大,正常人你必須工作,你必須把你人生的精華的八個小時,貢獻出去,換取你需要的衣食。所以你的整個精神體力都為了工作,就是工作的因緣拿掉,你剩下的時間有限了,因為你的黃金時間都在工作了。所以到了極樂世界,他沒有工作的問題,因為他是思食得食、思衣得衣,他念頭一動,飲食自然現前,他吃完飯以後,飲食自然消失掉,他沒有這個衣食的困擾。

第四:國土莊嚴。國土莊嚴,在這個《阿彌陀經》,它主要把它分成結構式的莊嚴跟功能式的莊嚴,我們先談談結構式。

極樂世界的莊嚴,《阿彌陀經》它分成兩塊,第一個:生處。就是我們剛剛到極樂世界的時候,你受生的環境:七寶池、八功德水、蓮花,它有三個:寶池莊嚴;功德水莊嚴;還有蓮花莊嚴,三種莊嚴。所以你剛開始到極樂世界,你受生的地方是乾淨莊嚴的,不像我們凡夫來到母胎,是臭穢的、是污穢的一個環境。第二個:住處莊嚴。當我們長大了離開蓮花以後,我們住的是一種宮殿樓閣——七寶所莊嚴的宮殿樓閣。當然極樂世界的宮殿樓閣有兩種:一種是在地上的;一個是在樹上的,兩種。那麼結構式的莊嚴是生處跟住處。

我們再看看它的功能式的莊嚴,在極樂世界的功能是有三大功能,第一個:光明。極樂世界的七寶它自動放出光明;娑婆世界的七寶,它只能夠反射光明,它本身不能放光;第二個:極樂世界充滿了音樂,常作天樂。極樂世界的虛空,經常出現美妙的音樂;第三個:極樂世界的珍寶,它除了放出光明,它還放出一種旃檀的香氣。所以極樂世界是充滿音樂的地方、充滿光明的地方、充滿香氣的地方,它這個五塵:色聲香味觸,這個五塵是特別的微妙莊嚴,不可思議的。

那麼前面講到依報,這個地方談談它的正報。極樂世界的果報體,它本身一受生就有五種神通,所以在那個《阿彌陀經》特別提到這個神足通,說你在極樂世界吃完飯的時候,這個你能夠怎麼樣呢:一剎那間到這個十方世界,十萬億佛土外的世界,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個神足通不可思議。我們一般的娑婆世界阿羅漢,他只能夠到一個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他能夠到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他那個果報體的功能,是特別強大的。當然你親近十方諸佛,你就能夠蒙受諸佛的教化。所以蕅益大師他說,你說你表面上是往生到極樂世界,表面上好像是到一個世界,但是你實際上是往生到很多地方的世界。所以蕅益大師說:生西方就等於生十方世界。雖然我們在因地的時候,我們放棄其他諸佛的世界,我們只選彌陀世界,對不對?但事實上阿彌陀佛的世界,它給你一個很強大的這種飛越的功能,所以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同時等於是可以去受用其它國土,因為它神足通太廣大了。

第六個也是最重要的:壽命久遠。所有的快樂都是以壽命做基礎,你沒有壽命,就是他的有效期限到底有多長,他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時間,所以極樂世界的好就好在哪裡呢?古人說拚個今生,永做閑漢,它是一勞永逸啊。諸位,你要走聖道門,聖道門是無量無邊的樓梯,聖道門沒有一勞永逸啊,你到了初果,對不起,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不要講說初果好了,講大乘好了:你到了初地到二地,你要做很多事情;你到二地到三地,你也要做很多很多事情,你每一地的增長——對不起,各憑本事!聖道門沒有說,我做一件事情以後就一勞永逸,沒有這回事情,每一關每一關,都有你要做的很多很多事。極樂世界不一樣,極樂世界你努力一次,除非你自己願意放棄你的壽命,你到其它十方世界去,你可以一直在極樂世界待到等覺菩薩為止,它是一次性的完成你的修學,就是你拚個今生,永做閑漢,所以它這個也特別有代價的。

那麼這個地方,前面六個安樂道,都是佛陀在《阿彌陀經》裡面明顯提出來:我們怎麼去觀察極樂世界的六大安樂。當然極樂世界,它也不是為安樂而設計的,它更重要是在安樂當中,它有聖道的力量。我們看這以下有

解脫的功德:

第一個親近諸佛。它這個親近諸佛,主要來自於他的神通力,他能夠到十方世界親近十方諸佛;

第二個隨願聞法。極樂世界的說法叫五塵說法,當我們在樹下乘涼的時候,微風吹動、享受各種音樂的時候,我們就能夠「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它五塵給我們接觸的時候,雖然帶給我們快樂,但是不會帶給我們放逸,反倒是會產生一種聖道的加持,讓我們能夠開啟智慧、隨願聞法;

第三個諸善聚會。極樂世界有很殊勝的一種僧寶的僧團的力量,大家所謂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會說:今天我傷害你、來生你傷害我,互相的傷害,它沒有這種情況。那麼當然我們在憶念極樂世界的時候,安樂道它是一個方便,因為安樂道它某種程度,它是共諸天的。當然它也有些地方不共諸天的,比方說壽命久遠,但它絕大部分,八成,都是共諸天的。

所以諸位,你今天對極樂世界的憶念,你不能只是扣著「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個不對啊!你憶念極樂世界只是憶念了一半,最重要的一半你沒有憶念到,極樂世界的最重要的關鍵在:見佛聞法!尤其是親近十方諸佛,見佛這一塊更為要緊。佛陀是所有善知識裡面,最高明的善知識,因為他有殊勝廣大的方便力。我們生活在末法時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有法無人。我們可以接觸到《楞嚴經》、接觸到《法華經》,但是當這個經典要進入到你內心世界的時候,缺乏善知識的引導,它有什麼問題呢?這個法直接進去以後,你只知道一種原則性的佛法,你不能夠知道一種個人性的佛法。

諸位,佛法的修學全部是個人化的,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沒有兩個人他在成佛過程當中,他所需要的法是完全一樣的,不可能!因為你的病跟他的病不一樣。那現在問題來了:誰能夠為我規劃一個適合我的契機的佛法?現在誰也沒有資格來安立這種個人化的佛法。我們現在身為一個法師,我們只能夠講一個通途性、原則性的佛法——「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個原則沒有錯。但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如果落實到你的生命當中,你應該怎麼操作?對不起,我不知道,因為我們不是佛陀。

佛陀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我們解釋一下:佛陀的力量他能夠「一為無量」,在《維摩詰經》上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佛陀用一個音聲來說法,百千萬人聽到的東西,每一個人,人道聽到是人的聲音、鬼道聽到是鬼的聲音,每一個人聽到的是:佛陀是專門為他說法的,這個叫做普門示現。這個所有的菩薩、所有的阿羅漢,是不共的,只有佛陀才有。

所以你親近諸佛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你能夠聽到契理又契機,這個契機就不容易了,他能夠為你規劃一個個人性的佛法,他會告訴你:喔,你現在呀,什麼都不要學,你只要聽我的話,你拜一百零八部八十八佛,然後念幾聲佛號,然後發願,就可以了,欸,你這樣對你這個人,你的煩惱這樣就夠了,你就不要太多時間去try and error,對不對?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摸索,摸索還不見得有效果,因為我們現在有法無人,我們不知道我們到底需要什麼,就像那個神農氏去親嘗這個草藥一樣,因為醫生都不在了,只剩下藥在而已呀。

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諸位,你不要忘了,它是有佛陀住世的地方——「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你待在娑婆世界,你要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個世界是一個黑暗時代,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夠聽到一個原則性的佛法,我們沒辦法學習到個人化的佛法。所以我們在憶念極樂世界的時候,除了憶念極樂世界的種種安樂道以外,我們一定要知道:在所有的快樂當中,是有佛陀住世的、是有五塵說法的。見佛聞法這一塊,你一定要把它憶念下去,才能夠顯出極樂世界不共的地方。

好,這個是我們要憶念娑婆世界的過失,憶念極樂世界的功德。

那麼第三種憶念:憶念名號的殊勝。

丁三:會歸佛號

會歸佛號有平時的會歸,跟臨終的會歸,我們把它念一遍:

平時思惟:

一、罪障深重,求出無期。

二、彌陀大願,必定救拔。

三、無常迅速,把握當下。

臨終正念:

一心歸命——阿彌陀佛。

那麼當我們前面憶念娑婆世界的過失,讓我們厭離娑婆;一方面也憶念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讓我們欣求極樂,也就是說呢,表示我們生命該是改變的時候了,該是換跑道的時候了,我們必須從一種娑婆世界的流轉,而轉成極樂世界的蓮花化身。那麼這麼大的一個轉換跑道,到底誰能夠幫我們做?我們發了願,心中有一個願景,那麼這個願望誰來幫我們實踐呢?這個地方就很重要,這會歸很重要,你沒有會歸,你前面的思考就很可惜,就散掉了。

我們來看,

第一個我們要思考:業障深重,求出無期。

雖然我們很想離開娑婆世界,但是我們評估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從現在開始,我飯也不吃了、我覺也不睡了,我每天拜佛念佛,我也沒辦法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沒辦法。

這不是你要不要的問題,是你根本做不到,因為你不可能把無量劫來留下的問題,用幾十年來處理嘛,這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受生,每一生都造成很大的問題,都存在第八識,就像這個廚房的油煙一樣,你生生世世留下的問題,你今生就想處理,你這個不合比例呀。所以了生脫死,它不是一生一世可以完成,關鍵在這兒,所以我們今生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叫做:業障深重,求出無期。這個業卡得太重了,不是三天兩天可以洗乾淨的,可以懺悔乾淨的,這是第一個,你是先了解自己是怎麼回事,了解自己。我們自己是怎麼回事呢?業障深重,求出無期。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看第二段,我們來看看佛陀有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彌陀大願,必定救拔。

阿彌陀佛他經過了五劫的思考,他經過長時間的六波羅蜜的攝受,他成就了四十八種功德,他把四十八種功德放在一句佛號當中,所以佛力不可思議這一塊,我們就不用費心了,你只要相信就夠了,就是佛陀他有足夠的能力救拔我們,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第二個概念。

第三個概念叫:無常迅速,把握當下。

你沒有太多時間考慮了,諸位,未來是不可以規劃,死亡是不能規劃。你說:欸,我五年後我再下定決心求生淨土,你不能這樣規劃,因為你這個人生無常,你能夠把握的就是當下。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前面的願望,所有的願景,把它寄託在一句佛號,這個很重要。你要把所有的觀想會歸到一句佛號,也就是說前面我們設定了一個目標,最後要把這個目標跟佛號做一個結合。

所有大乘佛法的操作,你一定要知道開合的問題,你看聖道門,因為你走的是大乘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如果你修小乘法,小乘法就這麼幾個簡單的無常、無我,它也不需要什麼會歸。大乘佛法那是廣大的六波羅蜜呀,所以大乘佛法的會歸,法法消歸心性,會歸到菩提心。淨土法門的會歸,會歸到一句佛號,你要能夠從一句佛號,開出無量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你要有本事從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會歸到一句佛號。

也就是說你所有的理想、抱負、願景:你希望你來生,你的色身不受病痛的干擾;你希望你來生的色身有無量的神通力——遨遊十方世界,親近藥師佛、親近普明佛、普光佛;你希望你的色身有長時間的壽命等等,完全因為你有佛號的關係,你必須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一句佛號,叫會歸一句佛號。

那麼你平常這樣子會歸有什麼好處呢?到臨終的時候,你提起一句佛號的時候,它就已經不是代表一個聲音了,當你的佛號現前的時候,它代表的是你的來生所有的希望。因為它跟你的希望結合在一起,它已經變成一種叫做萬德洪名了。所以這個時候你對佛號,臨終的時候,你就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諸位,你最好檢查一下你心中的佛號,你最好檢查一下,有些人的佛號是很空洞的,它空洞到只剩下聲音了。為什麼你念佛的時候,你老是佛號抓不住呢?因為這個佛號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你認為它就是一個攝心的方便而已,因為你沒有把佛號轉換,從一個空洞的聲音轉化成萬德莊嚴,是你今天沒有把佛號做好,你念的是一個空洞的佛號,它攝不住你的心。

如果你把你所有的希望、你所有的願景,都會歸到這句佛號,你平常就是把佛號,把它莊嚴成一種功德莊嚴,我相信你佛號提起來的時候,你不容易失掉它的。因為你失去佛號,你就來生你就什麼都不是了,你想厭離娑婆、你想遠離三惡道、你想要得到廣大的依正二報的國土莊嚴,這個都跟佛號有密切關係。

所以今天你臨命終的時候,當你的佛號現前的時候,這個佛號到底會對你產生多大的引導力,就看你平常的栽培了,如果你的佛號還是如此的空洞,它只是空洞到只剩下聲音,對不起,臨終的時候這個佛號對你一點力量都沒有,因為你根本沒有對它修皈依嘛。當佛號沒辦法引導你的時候,那就是業力引導你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在修觀的時候一定要開出去,觀想娑婆世界的過失、觀想極樂世界的功德,最後一定要告訴你自己會歸到:因為有佛號的關係,所以你才能夠實踐你所有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一切的理想,都跟佛號有關係。

所以這個佛號,它就不是一個聲音而已了,它已經提升為無量功德的萬德洪名,就是你的生命已經跟佛號不可切割了,它是你未來生命的所有的功德,都靠這句佛號了。所以我們在淨土宗一定要知道,聖道門是會歸到菩提心,因為有菩提心,你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才有意義;因為有佛號,所以你才可以實踐你的理想,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好,那麼淨土宗,我們一定要做三種憶念,提起佛號的時候是三種憶念: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然後對佛號一心歸命,這三種憶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