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出家四願

指世尊初欲出家時所發之四種願。即:(一)願濟眾生困厄,(二)願除眾生惑障,(三)願斷眾生邪見,(四)願度眾...

出家外道

指外道之中,外形同於出家人者。經典中常載有此例,如異部宗輪論載,佛陀入滅滿二百年時,有一出家外道舍邪歸正。...

出家作法

指有關出家受戒之作法。世尊以來即有關於出家受戒之規定,此類規定詳載於諸部派之律藏犍度部受戒犍度中,印度部派...

出家唄

剃髮出家時所唱誦之梵唄。又稱毀形唄。法苑珠林卷二十二剃髮部載有(大五三·四四八中)「毀形守志節,割愛無所親...

出家授近圓羯磨儀軌

全一卷。元代拔合思巴(八思巴)集記。又作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收於大正藏第...

出家緣經

全一卷。東漢安世高譯。又作出家因緣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本經旨在說明毀犯五戒之罪報,即:(一)殺生,若犯...

出息不待入

形容無常迅速之用語。出息,指呼氣;入,指吸氣。蓋生死無常,呼氣之際猶不能保證是否可安然至吸氣。止觀輔行傳弘...

出息不涉眾緣

禪林用語。出息,指呼出氣息、呼氣。呼氣,本是向外之動作,然謂「不涉眾緣」,則因縱使向外呼氣,然亦不迷於外在...

出格見解

禪林用語。格,指一定之標準。出格,又作越格,謂超出標準,乃超群之意。故禪林每謂超越一般凡常之見解為「出格見...

出班燒香

又作出班上香。禪宗寺院,於供養諸佛或祖師之大法會中,依準出班之儀式,行至諸佛祖師之圖像前上香,用表虔誠禮敬...

出草

禪林用語。為「入草」、「落草」之對稱。草,比喻世間、俗眾。超出世俗,稱為出草。宣說超出世俗之宗旨奧義,或提...

出院

出,擯出之意。指犯過而被擯逐出寺院。[禪苑清規卷一赴茶湯條] p1561...

出陣

禪僧出眾問話。又作出眾。禪門中於問答論議時,若為問答出於眾中,稱為出陣。反之,稱為入陣或入眾。楊岐方會和尚...

出假行

於空、假、中三種觀法中,菩薩從空觀出而入於假觀,稱為出假行。菩薩之修行,雖已證知空理,然不僅止於空理,而由...

出現

謂諸佛菩薩為教化眾生之故,示現化身而出於世間。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七上):「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

出期

即出離生死苦海之期限。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五上):「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

出無門入無戶

禪林用語。門戶為出入建築物必經之途,故以世間常識衡量之,無有出入宅舍而不假門戶者。禪宗特別強調任運自如、了...

出無量門持經

全一卷。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394~468)譯。又作阿難陀呵離陀經、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九...

出隊

又作出鄉。指住持離大眾之隊,出發向遠方有緣之地勸募財糧,亦即托缽。住持出隊歸寺後之上堂說法,或出隊之際所行...

出隊迦提

出隊,出眾隊之意。迦提,為梵語 kārttika 之音譯,乃印度歷第八月之名,相當於夏安居結束時之月份。大...

出塵

出離塵俗。即出離煩惱之塵垢。引申為出家之意。同義之語有遠塵、離塵、出俗、離俗等。又如:願遂出塵、意欲出塵、...

出慧

能令人出離世間生死之妙慧。佛地經論卷二(大二六·二九九上):「得能出離生死妙慧,故名出慧。」 p1562...

出曜經

凡三十卷(或二十卷)。尊者法救(梵 Dharmatrāta)造,姚秦竺佛念譯。書成於東晉永和六年至義熙十三...

出離

梵語 naiskramya,巴利語 nekkhamma。超出脫離之意。即離迷界、出生死輪回之苦,而成辦佛道...

出離生死

謂出離三界生死輪回之境而成辦佛道。與「轉迷開悟」一詞為同義語。(參閱「出離」1563) p1563...

出離依

為「耽嗜依」之對稱。即指與善心相應之喜受、憂受、舍受三者;以此三者為出離三界、證得涅槃之所依,故稱出離依。...

出體

解釋經典方法之一,即提出諸法之體。乃為建立某種主張而使其主要內容清楚明確之方法。體,體質或體性之意。即解釋...

加屍

梵語 kā?a。又作加私、迦奢、迦屍。藥物名。譯作光。玄應音義卷三:「加屍,亦作迦屍。此譯雲光,言有光澤也...

加句

指真言(咒)上下所增加之語句。隨修法之種類,所加之句各有不同。例如修息災法時,所誦之真言,最初加「唵」(o...

加行

梵語 prayoga。舊譯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之預備行。據成唯識論卷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之...

加行大士

指大乘加行位之菩薩。日本則稱世親為加行大士。(參閱「加行位」1570) p1570...

加行位

指加功力進修之位。為唯識宗所立五位之第二位。又作加行道、方便道。即在資糧位之第十回向之終,為住於真唯識性(...

加行果

梵語 prayoga-phala。即由加行所起之果。乃依不淨觀等之加行力所生之無漏智。為犍馱羅國諸論師所立...

加行得

又作修得、人功得。乃由加行之力而得者。指經由聞、思、修等三慧所證得者,即由後天努力(加行)始能證得者。對此...

加行結願

謂密法傳授之加行終了。加行,指法會之前所須預修之特定行法;結願,即修法終了時之最後作法。加行結願即指加行修...

加行善

指方便善或修得善。乃由加行方便所得之善心。為「生得善」之對稱。即經由加功用行始了達聞、思、修之覺慧善心,而...

加行道

梵語 prayoga-mārga。乃加功力進修之道。為四道之一。又作方便道。即為斷除煩惱而預備加功用行的修...

加里陀沙

梵名 Kālidāsa。印度笈多王朝時代之詩人、戲曲家。約於五世紀前期,活躍於笈多王朝犍陀羅笈多二世之宮廷...

加威力

指佛加被於眾生身上之神威力。又作加被力、加祐力、加備力、加力。無量壽如來會卷下(大一一·一○一上):「已曾...

加持

梵語 adhisthāna,巴利語 adhitthāna。音譯作地瑟[女*它]曩。謂互相加入,彼此攝持。原...

加持世界

密宗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由自性法身變現他受用加持身,並說三平等句法門所現之世界。又作海會現前、隨他法界宮、...

加持句

即具有「令法久住」功能之真言(咒),乃用於密教胎藏法後供養之後或解界之後所結誦者。據大日經囑累品載,即:南...

加持札

指加持紙札,即唱真言(咒語)而行加持時所用之神聖紙札。札上有種種真言或符。 p1574...

加持印明

(一)指密教行者修法前,為清淨供物供具,消除行者自身過去之罪業,行加持時所採之印契與明咒。大日經疏卷十五(...

加持成佛

即依修行之功,由佛力加持,而現成佛之相。為密教所說三種即身成佛之一。詳稱加持即身成佛。乃眾生之三業與佛之三...

加持自身法

即密宗行者加持自身而觀想自身變為本尊之修法。大日經疏演奧鈔卷十二(大五九·一二八中):「觀心中有嚩字,變成...

加持杖

即由三十餘公分長之石榴木或桃木枝削製作成之杖。誦真言加持之,可用以扣打魅女之肩,或擊打病者痛處。用桃木,係...

加持身

即佛菩薩起大悲心為化益眾生所現之佛身。即密教行者修身、口、意三密之妙行而與三密相應時,於其瑜伽觀中來現之佛...

加持供物

密教行者修一尊法時,以各部辦事明王之印明加持供物,除袪污濁為清淨妙供,以防藥叉、羅剎、毗那夜迦等之盜食觸穢...

加持念珠

乃密教行者於修法時,入正念誦前,加持念珠之方便行法。即先取念珠,唱囕字真言;次誦淨珠咒,令念珠清淨;後頂載...

加持念誦

乃正念誦之異稱。略作念誦。為五種念誦中之三摩地念誦。於密教修法時,行者內心安住於定中,觀想、誦念本尊之真言...

加持物

即與本尊或佛菩薩相應之供物。加持,意謂相應涉入,故加持物又稱「相應物」。密教行者修護摩法時,依所修之法選出...

加持香水

密教修法時,加持香水用以灌灑之作法。又稱灑淨、灑水。香,有遍至之德,乃表示「理」;水,有洗滌之用,乃表示「...

加持飲食印

即加持於飲食之印契,乃施餓鬼等所用之法。據不空所譯施諸餓鬼飲食及水儀軌載,以此印加持,口誦七遍「無量威德自...

加持說

日本新義真言宗所立,關於大日經教主之學說。此宗立自證極位、加持門、加持世界等三段之說,而謂極位與加持門乃因...

加被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又作加備、加祐、加威、加。佛加被之力,稱為加被力或加威力;被其力而說法者,稱加...

加說

指蒙佛力加被而說法。如般若部經典,係聲聞弟子須菩提等所說之大乘教;天台宗謂此乃佛之善巧方便,為誘引小乘根機...

加曇婆樹

梵語 kadamba,巴利語同。意譯為條莖。又稱迦曇婆樹。系產於印度之喬木。六月左右開花,氣味芳香,花呈球...

加護

加力助護。即佛菩薩以其力加被護持於眾生身上。八十華嚴經卷二十七(大一○·一四七下):「常為一切諸佛加護。」...

(一)指修行。禪林有「功之初後」一語,意指修行之過程。 (二)指修行之內容,或修行之體驗。 (三)指修行之...

功用地

指初地至七地之菩薩階位。於菩薩各種修行階段中,初地以上,至第七地之菩薩,雖已證得真如,猶須加行用功,故稱功...

功位剿絕

禪林用語。功位,指修行階段的初心、後心等之位別。剿絕,滅絕之意。謂修行功夫進入究極之境地,即無初心、後心等...

功能

梵語 samartha。指功用能力。即產生有為法之果的功用勢力。義與「功用」略同。唯功用限於現在、未來,功...

功曹

原為漢代之官職名稱,司掌書史等務,隸屬郡吏,北齊之後設立「功曹參軍」,為防止社會枉非之職官,相當於今日之警...

功過格

逐日登記自己所行之善惡事,藉以考查功過之表格或書籍,稱為功過格。即將人類行為之功過善惡予以分類,並明定善惡...

功嘉葛剌思

(1230~1303)西藏名 Kun-dgahgrags。梵名 ānanda-ya?a。譯作普喜名聞。又名...

功德

梵語 guna。音譯作懼曩、麌曩、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謂行善所獲之果報。景德傳燈錄卷三有如下記載,梁武帝...

功德主

指施主。即供養佛、法、僧三寶之施主、檀越。[虛堂和尚語錄卷一](參閱「施主」3828) p1566...

功德田

即佛、法、僧三寶。三寶具有無上功德,能成就眾生,使生一切功德;又眾生供養之,則生無量福報,故稱功德田。無量...

功德池

指極樂世界中盈注八功德水之池。據無量壽經卷上載,彌陀淨土內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八功德水,即具有八...

功德使

為管理天下僧尼、道士女冠之官職名稱。自唐至元各代情形如次: (一)唐代之功德使:據新唐書卷四十八百官志宗正...

功德直

梵名 Gunabharman。音譯作求那跋摩。劉宋時之譯經家。西域人。劉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游荊州...

功德品

指經中敘述功德之篇章。例如法華經有分別功德品、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等三品,六十華嚴有初發心菩薩功德品、佛...

功德院流

又稱功德流。日本台密十三流之一。快雅為其開祖。快雅本為三昧流之祖良祐之第四代法孫,後自創立功德院流一派,以...

功德湯

指浴佛所用之湯水。佛祖統紀卷三十三,舉有浴佛偈(大四九·三一八中):「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

功德無量

功德,功能福德之意,亦指行善所獲之果報。大乘義章卷九(大四四·六四九下):「功謂功能,善有資潤福利之功,故...

功德圓滿

佛家作佛事,又稱作功德;一場佛事完畢,即稱功德圓滿。今一般口頭常用之「功德圓滿」一語,係套用佛家語而轉申其...

文悅

(998~1062)宋代臨濟宗僧。江西南昌人,俗姓徐。七歲時剃髮於龍興寺,十九歲遊歷諸方。參謁筠州(江西)...

文殊三名

文殊,指文殊師利菩薩。據翻譯名義集載,文殊師利(梵 Maju?rī)又作滿殊尸利、曼殊室利。意譯作妙德、妙...

文殊三昧

發得無相妙慧之三昧。為文殊菩薩及其眷屬所住之三昧。大日經疏卷五(大三九·六三五中):「各作一奉教者,皆跪向...

文殊信仰

以山西五台山為中心,傳播遍及西藏、蒙古、關外等地。此係基於六十華嚴菩薩住處品所稱,文殊菩薩住於東北方清涼山...

文殊師利問經

凡二卷。梁·僧伽婆羅譯。略稱文殊問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系佛應文殊師利菩薩之發問,而答以種種問題者。...

文殊般若經

凡二卷。扶南人曼陀羅仙譯,書成於梁天監二年(503)。全稱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又稱文殊說摩訶般若...

文殊院

(一)為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十三大院之一。位於上方第三重,即釋迦院之東方。以文殊師利菩薩為主尊。文殊之右方,次...

文殊菩薩

文殊,梵名 Maju?rī,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

文殊會

指日本每年七月八日祭祀文殊菩薩,為祈求諸人化益,或孤獨者得養育所行之法會。於會期前後三日禁斷殺生,至該日,...

文泰

(?~1289)宋末曹洞宗僧。太原(山西)汾州陽城人,俗姓魏。字崧山。少即穎悟過人,篤好宗乘,禮本鄉智禪師...

文海福聚

(1686~1765)清代僧。為律宗千華派第七祖。浙江義烏人。受戒於江蘇寶華山,深究律藏。未久,繼承珍輝實...

文珠

(1930~ )廣東湛江人,俗姓詹。十歲依福壽山果敬尼師出家,十六歲受具足戒,同時開始研究法華、楞嚴及天...

文益

(885~958)五代僧。餘杭(浙江餘杭)人,俗姓魯。七歲出家,初依明州希覺攻毗尼。後投長慶慧棱學禪法,久...

文素

唐代僧。德宗建中二年(781)應吐蕃(西藏)讚普赤松德讚之請,受遣與良琇入藏弘法。 p1430...

文淑

生卒年不詳。於唐武宗在位時(840~846),每於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長齋宣講法華經,為俗講之第一人。然與...

文理

文句及義理。文句為能詮者,義理為所詮者,文理融會貫通,經義乃明。 p1430...

文琇

(1345~1418)明代臨濟宗僧。江蘇昆山人,俗姓李。號南石。從同邑紹隆院智興出家。洪武四年(1371)...

文勝

(?~1026)宋代之法眼宗僧。世稱慈濟禪師。婺州(浙江)人,俗姓劉。自幼即出家受戒,其後參謁洪州(江西)...

文超

華嚴宗三祖法藏之弟子。生卒年及其生平均不詳。其著作亦僅存「隨聞要科自防遺忘集」(又稱華嚴經義鈔)、「華嚴關...

文義四用

法華文句記將眾生應用文字、義理之情形分為四種,即:(一)有文有義,常人用之。謂凡立言立論,有文字可資證據,...

文載

(1452~?)明代曹洞宗僧。蔚州廣寧人,俗姓王。字月舟。號虛白。十二歲禮白庵空入道,後參無方從禪師,發明...

文遂

宋代法眼宗僧。浙江杭州人,俗姓陸。自幼出家,十六歲遊方,禪教俱修。謁大法眼文益禪師,文益以八還義勘之,不能...

文綱

(636~727)唐代律僧。會稽(浙江紹興)人,俗姓孔。十二歲出家,勤奮好學,潛心律部,兼及禪那。永徽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