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包爾文書

(The Bower Manuscript)為西域首次出土之佛典。系英國包爾上尉(Captain Bowe...

北山住部

梵名 Uttara-?aila。音譯作郁多羅施羅。又作上施羅。意譯作北山部。據四分律開宗記卷一本載(卍續六...

北山錄

凡十卷。唐代梓州慧義寺沙門神清撰,北宋慧寶注。又稱北山語錄、參玄語錄、北山參玄語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

北天竺

古印度五天竺之一,相當於印度西北方之諸國;在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卷三中即舉有二十國。北天竺系繼中印度之後為...

北斗七星

指在北方聚成斗(杓)形之七星。略稱北斗。即離北極約三十度距離之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

北斗七星延命經

全一卷。為譯於唐代之密教經典,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即星宿法,旨在說明供養此經之功德,並附有...

北斗七星念誦儀軌

全一卷。唐代金剛智(671~741)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儀軌乃世尊為日月星宿所說八星咒之功德,及北...

北斗七星護摩法

全一卷。唐代一行(683~727)撰。又作復熾盛光法。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書內容為祈求北斗七星以延命增...

北斗七星護摩秘要儀軌

全一卷。唐代不空(705~774]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儀軌乃如來為末世福薄眾生宣說祈禱北斗七星以求...

北斗法

乃密教行法之一。系以一字金輪北斗七星為本尊,為延命或禳除天變、疾病等災禍而供養北斗七星之法。又稱北斗供、北...

北斗護摩

密教以北斗七星為本尊所修之護摩法。修法時所使用之五穀及乳木均須配上行者(或施主)所屬之星,稱為命谷、命木。...

北方七曜眾

即密教胎藏界現圖曼荼羅外院北邊之百藥、愛財、多羅、賢鉤、百、滿者、阿濕毗等七天,相當於二十八宿中之虛、危...

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

全一卷。為唐代不空(705~774)所譯之密教經典。又作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毗沙門隨軍護法真言。收於大...

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

全一卷。為唐代不空(705~774)所譯之密教儀軌。又作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毗沙門隨軍法。收於大正藏第...

北本涅槃經

凡四十卷。北涼曇無讖譯。即大般涅槃經。略稱涅槃經。宣說佛身常在,及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等大乘思想。為與南本涅槃...

北石窟寺

又稱寺溝石窟。與「南石窟寺」對稱。位於甘肅慶陽縣西峰鎮附近。在寺溝川(涇水)之蒲、茹二支流交會處之東岸,遠...

北寺宋塔

位於陝西蒲城縣城北。始建於北宋紹聖三年(1096)。塔呈方形,共十三層,高三十八公尺,為多層密簷式之磚造建...

北辰菩薩

北辰,指北極星。密教中以北極星為北斗七星,並視之為妙見菩薩之化現。據妙見陀羅尼經卷下載,此菩薩位於娑婆世界...

北周武帝

(543~578)複姓宇文,名邕,字禰羅突。宇文泰第四子。即位後其叔宇文護專政,帝遂於建德元年(572)誅...

北宗五方便門

與「觀心」之說同為北宗禪思想之骨干。略稱五方便、五方便門。出自於敦煌出土之大乘無生方便門,該書收於大正藏第...

北宗禪

又作北禪、北宗。為「南宗禪」之對稱。禪宗五祖弘忍之門下大通神秀,以弘法於北方,故稱北宗。五祖入寂後,神秀遷...

北枕

即頭枕北方。佛陀臨入滅前,至北方拘尸那城沙羅雙樹間,頭朝北而入涅槃;或謂此係表如來預知日後佛教有止住北方之...

北度

指師徒之禮。蓋師居北位度化弟子,弟子面北作禮,故稱北度。智者大師別傳(大五○·一九一下):「戒導以律儀,仍...

北俱盧洲

梵名 Uttara-kuru,巴利語同。又作北拘盧洲、北洲、北單越、郁單越、北郁單越、郁多羅究留、嗢怛羅句...

北傳佛教

總稱自北印度經中亞傳入中國、韓國、日本之佛教,及由尼泊爾、西藏傳入蒙古一帶之佛教。又稱北方佛教。十九世紀,...

北路

巴利名 Uttarāpatha。為「南路」(巴 Dakkhināpatha)之對稱。據大事(梵 Mahāv...

北漢山

位於韓國首都漢城之北。海拔八三六公尺,為古城之舊址,自古以來寺院林立。現存有祥雲寺、道詵寺、太古寺、華溪寺...

北台

指五台山。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代州,地處北地,故稱北台。自古為佛教聖跡,乃文殊菩薩之靈地。(參閱「五台山」11...

北齊文宣帝

(529~559)北齊初代皇帝(550~559 在位)。名高洋,廟號顯祖。在位時佛教隆盛,設有僧官管轄僧尼...

北頰

指面向僧堂,其前門右側之柱處,稱為北頰。一般僧堂之建築系向東而建,以前門而言,面向聖僧(安置於僧堂中央之聖...

北禪寺

位於江蘇吳縣。又稱北禪院。相傳三國時孫權之母於赤烏年中(238~251)舍自宅建立此寺,原名通玄寺。於陳隋...

北禪烹牛

禪宗公案名。北禪,指北宋雲門宗禪師福嚴良雅之法嗣智賢,以久居衡州(湖南)常寧之北禪院,世稱北禪智賢。北禪曾...

北魏太武帝

(408~452)即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燾。鮮卑人。雄才大略,精於用兵。即位後,驅逐柔然,併吞匈奴,降滅北燕...

北魏文成帝

(440~465)即北魏第四代皇帝拓跋浚(452~465 在位)。鮮卑人。繼太武帝之後,於興安元年即位。改...

北魏孝文帝

(467~499)即北魏第六代皇帝拓跋宏(後改姓元),亦為中興北魏之英主。鮮卑人。即位之初,由馮太后輔政,...

北魏宣武帝

(483~515)即北魏第七代皇帝拓跋恪(499~515 在位)。鮮卑人。受孝文帝(471~499 在位)...

北魏道武帝

即北魏之建國皇帝拓跋圭。鮮卑人。在位期間為登國元年至天賜五年(386~408),遷都於大同。尊崇佛教,以國...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記

又稱宋雲行紀、慧生行傳、惠生使西域傳。附載於東魏楊炫之所譔洛陽伽藍記卷五(大五一·一○一八上)。北魏孝明帝...

北居簡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北澗和尚語錄、北澗語錄。宋代僧北澗居簡(1164~1246)撰,物初大觀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二一...

四見

見,指眼睛所見或經由推想而對某種事物產生之見解。四見,即四種見解,經論中有諸種分類:(一)對所緣之境生起四...

半天婆羅門

為雙身毗沙門之片身。雙身毗沙門,通常為毗沙門天(多聞天)與吉祥天之不二冥合,於密教中,分別象徵胎藏界與金剛...

半支迦

梵名 Pācika。又作半隻迦、半隻迦大將、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為密教毗沙門天之眷屬八大...

半月堂儀

禪林中,每月十五日與三十日,於僧堂儀式結束之後,所舉行之布薩,稱半月堂儀。又此類布薩通常多於佛殿舉行。禪苑...

半月滿月

(一)半月即弦月,乃密教金剛界月光菩薩、月天等之三昧耶形;滿月,則比喻淨菩提心圓明之體,並以月之十六分比喻...

半印

密教手印中,兩手所結印契之一半,稱作半印。亦即單手結印,通常多以右手結半印。用於加持之半印有獨股、三股、五...

半字滿字

此有四義,即:(一)就字體而言,指梵語悉曇章之生字根本,如摩多(母音)十二字、體文(子音)三十五字等各別偏...

半制大攝心

為日本叢林儀規。每年夏季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雨安居,冬季十月十六日至翌年一月十五日為雪安居。日本臨濟、...

半拉城

位於東北吉林琿春縣之西約四公里處,推定為唐初所建之渤海國東京龍原府之遺跡。四週圍有一座數百公尺長之土壁,其...

半果

指阿育王所用以供養眾僧之半隻庵摩勒果(梵 āmala)。阿育王之晚景十分潦倒,仍將一切資產悉作供養;臨終前...

半者珂但尼

梵語 pacakhādanīya。又作半者佉闍尼、半者佉但尼。半者,即五之意;珂但尼,指嚼嚙之食。意譯作五...

半者蒲膳尼

梵語 pacabhojanīya。又作半者蒲闍尼。半者,即五之意;蒲膳尼,指含啖之食。意譯作五啖食、五正食...

半個聖人

半個,比喻少數、稀有。半個聖人,意即聖人之一半。於禪林中,比喻極其罕有之具大威德者。祖堂集卷十四石鞏慧藏章...

半夏

即禪林夏安居時,結夏至解夏三個月間之中間日。夏安居始於五月十五日(舊曆四月十五日),稱為結夏;終於八月十五...

半娜婆果

略稱半娜。據大唐西域記卷十載,其果形如冬瓜,熟則黃赤色,中有數十小果,大於雞卵,果汁黃赤,味甚甘美。然西域...

半座

梵語 ardhāsana。即讓座席之半分與他人並坐,意謂其地位與自己同等。據雜阿含經卷四十一、華手經卷一、...

半託迦

梵名 Panthaka。十六羅漢之一。又作半他迦、半託迦、半諾迦、槃陀伽、槃特、般兔。或作摩訶半託迦、摩訶...

半晚

指叢林中,從午齋結束至晡時之中間時刻,稱為半晚,約為今之午後三時頃。其時,司掌浴室事務之「浴頭」鳴鼓,通知...

半偈

指「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一偈之後半偈。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四謂,釋迦如來於過去世為凡夫...

半超

指不完全超越。聲聞四果中之第三果阿那含果(梵 anāgāmin)可分五種,稱五種不還,其第五者為上流般(梵...

半開半合

禪林用語。又作半合半開。本為佛學教相判釋之用語,開,為表詮(表顯)之義;合,為遮詮(舍遣)之義。於禪林中,...

半跏思惟像

一種倚坐造型之佛像。一般為左腳下垂於地,右腳橫疊於左膝上,左手自然下垂,置於右腳踝上;上身稍前傾,曲右肘,...

半跏趺坐

坐法之一。又稱半跏正坐、半跏坐、半結跏、半跏、半坐、賢坐。俗稱單盤坐。即單趺一足,跏於另一足上之安坐法。若...

半裝束念珠

乃念珠之一種。又作半裝束數珠。全部以純水晶串成之念珠,稱為本裝束,或裝束念珠,通常用於盛儀之法會;僅有部分...

半路出家

出家,出離煩惱繫縛之家,即出離在家之生活,專心修沙門之淨行。半路出家,即指佛教徒中年棄俗出家。又一般俗語多...

半酪

指小乘九部中之修多羅。在「半滿二教」中被喻為半字教;在涅槃經五味中則被喻為酪味,故合二譬喻而稱半酪。法華玄...

半滿二教

又作半滿教、半滿二字教。即半字教與滿字教之併稱。半字,原指梵語之生字根本,即字母;滿字,則指集合字母所構成...

半蓮華印

密教手印。其印相有二:(一)略稱半蓮印。即蓮華合掌之半印。乃十二天軌所指之梵天印,一般習稱半蓮華印。印相為...

半遮羅大將

半遮羅,梵名 Pācāla。又稱般遮羅大將、密嚴大將、教令使、般遮羅旃陀(梵 Pācāla-canda,意...

半擇迦

梵語 pandaka 或 kandāka。又作半釋迦、半託、般荼迦、般吒。意譯黃門、不能男。指不具男根或男...

半獨股印

密教印契之一。即不動根本印。為獨股印之半印,又作小獨股印。此印具有摧破之作用,用於闢除結界。其結印之法,據...

半錢

比喻實際修行之助益。如貧窮之人徒有數鄰人珍寶之喜,於己卻無半錢之實;以此比喻聞如來之聖教而不切實力行者,則...

半齋

(一)指持齋半日,亦即破齋之意;蓋持齋之法,宜以一日為定准,若僅持半日,則所持不全,與破齋無異。通常全日之...

半鐘

即小鐘,為佛堂六物之一,其形量僅及大鐘之半。又稱喚鐘、飯鐘、行事鐘。一般高約二尺或二尺以下,多懸垂於僧堂、...

半體

指書寫悉曇文字母音字(摩多)之略體時所用之記號。系用於複合文字時,添附於左右或上下者,故稱為半體。 p16...

卡太格根

西藏佛教格魯派寺院中康村之職稱。為雜務主管,任期二年。 p1600...

卡拉諾斯

(Kalanos)梵名 Kalyāna。乃西元前四世紀中葉僑居印度,歸依佛教之希臘人。僑居印度之希臘人,為...

指占卜。乃假藉托宣、前兆、占星術等方法,與一種超越常人所可感知之事物接觸而獲得所欲預知之情事。若解釋為廣義...

占星術

英語 Astrology。為藉星辰占卜吉凶之術。即依據行星與星宿之位置及形態,以占卜個人與國家命運吉凶之術...

佔相吉凶

指占卜命相,在佛教為五種邪命之一。佛陀禁止比丘學占卜而說人之吉凶以求利養。(參閱「五邪命」1100) p1...

占察

指佔筮之法。在密教中,行者觀自心為月輪或蓮花,於其上觀 (a,阿)字,變阿字為如意寶珠,並使寶珠遍滿法界,...

占察經

凡二卷。又稱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菩薩業報經、地藏菩薩經、大乘實義經、漸剎經。隋代菩提燈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

去此不遠

意即阿彌陀佛去此不遠;言極樂淨土雖離此西去十萬億佛土,然由法味觀念上觀之,則去此座不遠。觀無量壽經(大一二...

去行

指離穢土之行,即為往生淨土而修之各種行持;或指以往生淨土為目的之實踐行為。去,即行。善導將眾生往生諸佛淨土...

去來今

即指過去、未來、現在之三世。與「過現未」一詞同義。經中常以此類用語泛指一切有為諸法生滅變化過程之時間。 p...

去來他國塵境

禪林用語。謂遠離自己之故鄉而流浪他方,禪林中以之比喻舍離自心而向外求佛。 p1603...

去來實有宗

印度古代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作古來實有宗、去來有實論。即主張過去、未來亦如現在之實有者之外道。大乘法苑義林章...

去粘解縛

禪林用語。謂去除身上之粘縛;於禪林中,轉指解去煩惱執著,以達自在無礙之境。碧岩錄三教老人序(大四八·一三九...

去穢咒

又作去穢真言。入廁前後所唱之真言有五,其中去穢咒為「唵 跋折羅曩伽陀 娑訶」。[洞上伽藍雜記] p1603...

去穢服

為袈裟之別名。袈裟具有眾多功德,能令眾生去除淫、怒、癡等塵垢,令無瑕疵,故稱去穢服。[大淨法門經] p16...

可中

禪林用語。意指假若、恰好,或謂縱使、縱然、猶若等。乃唐宋時代之方言,禪林亦習用之,為禪僧言談中之慣用語。溈...

可見不對色

可見,指肉眼可見者;不對色,指不具障礙之性者。於各種色法中,由極微細物質組成,肉眼可見,具有色彩,而無形體...

可見有對色

可見,指肉眼可見者;有對,指由極微細物質組成而具有障礙之性者。可見有對色,即指色境。又作有見有對色。蓋色法...

可洪

生卒年不詳。五代人,活躍於後唐、後晉之際。初習儒業,後皈依佛教,博覽經籍。後唐長興二年(931)著手「新集...

可真

(一)(?~1064)宋代臨濟宗僧。福州(福建)長溪人。世稱真點胸。為石霜楚圓之法嗣。曾住隆興府(江西)翠...

可真點胸

禪宗公案名。為宋代翠岩可真禪師開悟得法之公案。可真初投石霜楚圓座下時,楚圓欲勘驗之,乃問(卍續一四八·一四...

可得相似過類

因明用語。為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之第五。於因明論式中,敵者(問難者)對於立者(立論者)...

可從

(1420~1483)明代曹洞宗僧。洛陽(河南)人,俗姓許。號無方,世稱無方可從禪師。從福元芘峰出家。先後...

可惜許

禪林用語。又作可惜乎。「許」與「乎」均為語助詞。碧岩錄第三十八則(大四八·一七五下):「穴云:『慣釣鯨鯢澄...

可湘

(1206~1290)宋元時代臨濟宗楊岐派破庵派僧。台州寧海(浙江)人,俗姓葛。號絕岸。為無准師範之法嗣。...

可漏子

又作殼漏子、可漏。(一)即古代禪林之信封或書信袋。可漏,原指殼漏、卵殼,謂書狀或書信封入筒中,如蟲等之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