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四業

梵語 catvāri karmāni,巴利語 cattāri kammāni。指四種不同之業果報應。又可分...

四煩惱

又作四惑、四根本煩惱。即我癡、我見、我慢、我愛。於唯識宗,此乃與第七末那識相應而起之四種根本煩惱。我癡,即...

四照用

又作臨濟四照用。為臨濟宗用語,可釋為二義。(一)據人天眼目卷一載,照,指對客體之認識;用,指對主體之認識。...

四萬六千日

日本佛教用語。為佛神的緣日之一。謂於此日參禮各地之佛寺神社以追念佛神,其功德與平日參詣佛神四萬六千日所得之...

四節

(一)即四種秘密。如來說法之秘密有令入秘密、相秘密、對治秘密、轉變秘密等四種。(參閱「四秘密」1752) ...

四義平等

謂心王與心所相應關係有四種平等。此乃唯識宗之主張。即:(一)時平等,謂心王心所同一剎那生起作用。(二)所依...

四聖

(一)指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四聖乃十界中上四界之聖者,彼等已離煩惱,斷輪回之苦。其餘迷於地獄等六道之...

四聖十哲

四聖,指後秦鳩摩羅什之優秀門徒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等四人,加曇影、慧嚴、慧觀、僧[(契-大)/石]、道常...

四聖地

梵語 catuh-pītha。(一)與釋尊住世時有密切關係之四處。即:(一)釋尊誕生之地迦毗羅衛(梵 Ka...

四聖行

指破除比丘惡欲之四種行法:糞掃衣、乞食、樹下坐、身心寂靜。又作四良藥。與行四依、四聖種之意略同。四分律刪補...

四聖言

聖言,謂正直之言語。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卷十舉出四種聖言:(一)不見言不見,謂眼識所受、眼識所了,則可言見;...

四聖種

(一)梵語 catvāra ārya-vaj?āh,巴利語 cattāro ariya-vajsā。四種能...

四葬

為行於印度之四種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法苑珠林卷九十七送終篇記載西域之葬法有水漂、火焚、土埋、施...

四運

又作四運心。謂心識之運轉與進展有四種過程。摩訶止觀卷二上(大四六·一五中):「初明四運者,夫心識無形不可見...

四道

(一)指斷除煩惱、證得真理之四種過程。依此可證得涅槃果,為一切佛教修習方法之概括。即:(一)加行道(梵 p...

四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依準之法則,大別之,可分為觀待、作用、證成、法爾等四種。又稱四種道理。(一)觀待...

四道場

指隋煬帝為晉王時,於長安蕃邸所建之四寺,即嘉祥寺、日嚴寺、實際寺、會昌寺。 p1789...

四達

梵語 saindhava。音譯作先陀婆。又作四實。原為產於印度河畔之鹽,後轉釋其義,而指鹽、器、水、馬等四...

四遍常論

乃古代印度外道所執六十二種錯誤見解中之四種「常見」。又作遍常論、四遍常見論。此類外道依據過去及現在之事實而...

四電王

指住於四方之光明電王。即阿揭多、設羝嚕、主多光、蘇多末尼,順次為東、南、西、北方之光明電王。又稱其名號者,...

四德

(一)指如來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一)常,謂如來法身其體常住,永遠不變不遷。(二)樂,謂如來法身永離眾苦...

四夢

(一)就夢之原因可將夢分為四大不和夢、先見夢、人天夢、想夢四種。(一)四大不和夢,謂體內之地、水、火、風等...

四慢

慢(梵 māna,巴同),輕蔑他人而自恃心高之意。四慢,指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四者,即俱舍論卷十九所舉七...

四漏

漏,為煩惱之異名。四漏,指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四者。(一)欲漏,即欲界根本煩惱三十六隨眠中,除五部無明...

四滿成佛

又作四種成佛。成佛之過程及修證之長短,於大小乘各宗有現身成佛、見性成佛、三生成佛、即身成佛、往生成佛等各種...

四睡圖

道釋畫題。圖中繪豐干、寒山、拾得與一虎,四者俱酣睡,畫面靜寂,顯現禪之意境。此為宋元間著名之畫題。宋高僧傳...

四福田

福田(梵 punya-ksetra),意為可生福德之田。行佈施即是種福田,此乃將施者、施物、受供養者分別比...

四種人

(一)指得四果之聖者,即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四種人。[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六](參閱「四向四果」1...

四種十二因緣

佛陀所證悟的根本道理之一為因緣法,即認為一切有為法皆有生滅變化(宇宙自然界)或生死苦樂(人生命運)之現象,...

四種十住心

又作四種十重心。日僧空海根據大日經、菩提心論等,將眾生髮菩提心之過程分為十種類型,稱十住心,成為日本真言宗...

四種三昧

又作四種大道。指智顗之摩訶止觀卷二上所舉之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此乃將眾多之「止...

四種三寶

(一)據釋門歸敬儀卷上、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一之四等所載,指:(1)一體三寶,謂佛、法、僧三寶,名雖有三...

四種不善

俱舍論卷十三謂諸法之善與不善可由勝義、自性、相應、等起四種因素以決定。其中之四種不善,即:(一)勝義不善,...

四種中道

指三論玄義中所載之對偏中、盡偏中、絕待中、成假中四種中道。(一)對偏中,對於大小學人斷常之偏病而說中道,稱...

四種天

指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二所舉之世間天、生天、淨天、義天。又作四天。(一)世間天,如世間之諸國王,雖居人世而...

四種心

諸經典對於心作各種分類,其中關於四種心,各經典中復有諸多異說,或指紇利陀心(肉團心)、緣慮心、質多心(集起...

四種方向

密教修四種護摩法時,各有其一定之方向,息災法為北方,增益法為東方,降伏法為南方,敬愛法為西方,故稱四種方向...

四種方便

(一)即指慧遠之大乘義章卷十五及窺基之法華玄讚卷三所載之進趣方便、權巧方便、施為(施造)方便、集成方便。(...

四種世俗諦

法相宗就世俗諦分為世間世俗、道理世俗、證得世俗、勝義世俗四種。又作四世俗諦。與世間勝義、道理勝義、證得勝義...

四種四諦

(一)為天台宗智顗所創,即指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量四諦、無作四諦等四種四諦。其義出自北本涅槃經卷十一聖行...

四種佈施

乃指菩薩善戒經卷一序品列舉之出家菩薩所行之筆施、墨施、經施、說法施等四者。(一)筆施,謂見人發心書寫經典,...

四種平等

即楞伽經卷三所說之「相」與「非相」、「因」與「果」、「我」與「無我」、「人」與「所修法」,皆各平等,無有高...

四種正修行功德

又作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據曇鸞之往生論註卷下載,於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中,菩薩有四種如實修行之功德,即:(一)不...

四種甘露

又作四種蘇陀味。即指青、黃、赤、白四種蘇陀味。蘇陀(梵 suta 或 sudhā),意譯作甘露,天酒之意。...

四種生死

生死,梵語 sajsāra 或 jāti-marana,又譯作輪回。眾生於六道迷界中之輪回流轉可大別為分段...

四種地

大乘菩薩之修行,從初發菩提心至佛果之間,可分成各種階段,較常見者有十信位(十信心)、十住位(十心住)、十行...

四種死

謂依業之不同而將人的死亡區別為四:(一)壽盡財不盡死,謂人報壽既短,於現生中復不積善作福,但知營謀財物,故...

四種死生

指從冥入冥、從冥入明、從明入冥、從明入明等四種由善惡業因而招感之生死果報。此說系出自別譯雜阿含經卷四、集異...

四種自在

(一)指大乘菩薩修行階位中第八不動地以上菩薩所得之四種無礙自在,即:(一)無分別自在,謂菩薩在第八地舍一切...

四種色

密教修護摩法時,依所修護摩之種類不同,所用之壇、爐等各有其相應之顏色。四種色指白、黃、赤、黑四色。依息災法...

四種行人

指大乘菩薩修行階段中,已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階位之人。吽字義(大七七·四○六下):「金剛已還四種行...

四種行日

指密教修息災、增益、敬愛、調伏等四種護摩法之行法日期。其說有二:(一)據仁王護國般若儀軌(唐代不空譯)之說...

尼羅烏缽羅華

尼羅烏缽羅,梵語 nīlotpala,巴利語 nīla-uppala。又作泥盧缽羅花。或單稱優缽羅花。意譯...

四種伽陀

指四種四句偈。伽陀(梵 gāthā),譯作偈頌、偈,為韻文體之經文。據玄應音義卷二十四載,凡四句之頌皆稱伽...

四種作意

作意(梵 manas-kāra),為心所之名,即令心警覺之精神作用。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一舉出四種作意,即:(...

四種希有

指關於佛陀之四種希有之事,即:(一)時希有,謂值佛陀出世乃不常有之事;曠劫以來,一切眾生受無明覆蔽,流轉生...

四種我

凡夫、外道、三乘、如來等四類人對「我」之了悟與觀點有如下差別,即:(一)凡夫妄計我,謂世間凡夫不能了知五陰...

四種求知

指四種求與四種如實知。四種求,即四種尋思,乃觀諸法之名義及自性差別為假有實無之精神作用。四種如實知,即四如...

四種狂惑

依狂惑之因可分貪狂、藥狂、咒狂、本業緣狂等四種。(一)貪狂,以貪慾之心熾盛以致失本心而狂。(二)藥狂,以服...

四種邪命

又作四種邪食、四邪命食、四口食、四不淨食。邪命,謂依不正當之方法謀生活。戒律規定比丘應遠離四種邪命,唯以清...

四種供養

供養(梵 pūjanā),供給資養之義。一般有以飲食、衣物等供養佛法僧三寶、父母、師長、亡者等。各經論復依...

四種制

為律宗所制,對於棋博人、飲酒人、欺誑人、戒取見人等四類人不可接近之規定。其中,戒取見人,指就戒律、禁製而起...

四種定

指出自成唯識論卷九之四種定:(一)大乘光明定,此定所發之智慧,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所詮之理、能詮之教...

四種往生

往生,即往生淨土之意。日本淨土宗開祖法然依分類方式之不同,而有兩類四種往生之說:(一)就往生彌陀淨土之相狀...

四種念佛

念佛(梵 budhānusmrti),即憶念佛之意,又轉為觀念佛之相好或唱念佛之名號。據宗密之華嚴經行願品...

四種念誦

指密教修法所持之四種念誦。(一)密教胎藏界法念誦。即:(一)心想念誦,又作意支念誦。乃先依弟子所定本尊,畫...

四種性行

指菩薩之自性行、願性行、順性行、轉性行等四種修行。(一)自性行,謂諸菩薩之本性賢良質直,敬愛父母師長,行種...

四種怛特羅

怛特羅,梵語 tantra,西藏語 rgyud。本為相續之意,後轉用為密咒與教義之語。西藏大藏經中稱秘密...

四種所施

據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五舉出應予佈施之四種對像,即:(一)有苦者,謂貧窮者、乞丐、盲聾殘疾、無依倚者等類,宜施...

四種果報

又作四人果報。為法苑珠林卷六十九所舉四類不同之果報,即:(一)先苦後樂者,謂有人先生於卑賤之家,衣食不足且...

四種法

(一)四種壇法之略稱。又作四種護摩法、四種成就法。即指密教修法中之息災法、增益法、敬愛法、降伏法等四種。(...

四種法身

法身(梵 dharma-kāya),意為法之身,即佛所說之正法、佛所得之無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來藏。密教...

四種法味樂

法味樂,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樂。四種法味樂系就淨土門之五果門中第四之「屋門」往生淨土者所受之法味樂而言。...

四種法為菩薩善友

據大迦葉問大寶積經正法經卷一載,謂眾生若修習下列四種法,即為菩薩之善友。(一)求菩提,謂眾生若有發心,樂求...

四種法為菩薩實德

謂菩薩行下列四種法,以顯明菩薩之實德。(一)入空解脫門,謂菩薩觀一切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無作無受,如是通達...

四種法離菩薩行

謂眾生若行下列四種法,則離於菩薩之行。(一)疑惑佛法,謂人宿無善種,於佛法心生疑惑而不愛樂。(二)我見貢高...

四種施俱得淨報

四種施,指施淨受不淨、施不淨受淨、施受俱淨、施受俱不淨等四種佈施,此係依據施者與受者雙方之淨與不淨而分。四...

四種相承

(一)指梵字之相承有四種說法,即梵王相承、龍宮相承、釋迦相承、大日相承四種。(參閱「悉曇四種相承」4574...

四種拳

指密教結手印時用以作印母之四種拳印。即:(一)蓮華拳,又作如來拳、胎藏拳,或略稱胎拳。系胎藏界曼荼羅所用。...

四種涅槃

指法相宗所立之四種涅槃。即:(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又稱自性清淨涅槃、本來清淨涅槃、性淨涅槃。謂一切法之實...

四種起首時

密教修四種護摩法各有其相應之時,即息災法為初夜、增益法為日出、敬愛法為後夜、降伏法為日中等四種起首時。(一...

四種授記

授記,未來世證果及成佛名號之預記。據菩提資糧論卷三舉出四種授記,即:(一)未發菩提心授記,謂諸佛世尊觀眾生...

四種教授

又作四教授。為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七所舉師者教授弟子之四種方法,即:(一)無倒教授,謂無顛倒宣說法義,使弟子受...

四種莊嚴

又作四種瓔珞莊嚴。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一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載,菩薩以持禁戒、修禪定、知聖諦、持善惡等四法莊嚴法...

四種貪

依貪著對像之不同,而將貪慾分為四種:(一)顯色貪,謂於他人之身份及青、黃、赤、白等顯現之色起貪著。(二)形...

四種勝義諦

法相宗就勝義諦而分為世間勝義、道理勝義、證得勝義、勝義勝義四種。又作四勝義諦。與世間世俗、道理世俗、證得世...

四種惡人

為律宗所說常應遠離之四種人,即:(一)樂語他誤人,好議論他人之錯處者。(二)樂說邪見人,指喜好講說偏邪見解...

四種無明

無明(梵 a-vidyā),即愚癡,乃於事理不了達之精神情態。法相宗將無明分為隨眠無明、纏無明、相應無明、...

四種發心

指真言行者之四種發心,即信心、大悲心、勝義心、大菩提心。(一)信心,又作白淨信心。凡發心修行者,必先深信法...

四種善

俱舍論卷十三謂,諸法之善與不善可由勝義、自性、相應、等起四種因素決定。其中之四種善,即:(一)勝義者,又作...

四種善法

謂一切善法可為退分、住分、增分、達分等所攝,故稱為四種善法。又作四種善根。即:(一)退分,謂離諸禪定而修布...

四種華嚴

天台宗將華嚴經分為前分華嚴、後分華嚴、盡未來際華嚴、法界華嚴四種。(一)前分華嚴,又作初頓華嚴、寂場華嚴、...

四種意識

唯識宗將有情之心識分為八種,復將其中之第六「意識」分為四種。據成唯識論卷五、卷七載,即:(一)明瞭意識,此...

四種業報

指現報、生報、後報、無報四種。(一)現報,謂現世所造善惡之業,不待來生,而於今生即受果報。(二)生報,謂現...

四種資糧

資糧(梵 sambhāra),為必需品之意,諸經中每以「資糧」一詞引申為趨向菩提之資本,或謂長養資益菩提之...

四種僧

(一)僧侶依其品位可分有羞僧、無羞僧、啞羊僧、實僧四種。(一)有羞僧,又作慚愧僧,指持戒不破,身口清淨,能...

四種僧物

又稱四種常住。乃將僧伽大眾受用之物資分為四類,即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現前現前物、十方現前物。前二者系就...

四種對治

對,即敵對;治,即攻治。即以無漏智對治煩惱,依其位次之前後而有四種之別。據俱舍論卷二十一、阿毗達磨雜集論卷...

四種廣說

(一)又作四種墨印、四大廣說、四大教法。略稱四說。廣說,廣為宣說之意。第一廣說,謂若有比丘親自從佛陀聽聞教...

四種樂

又作四味、四種味、四無罪樂。系由受戒、修定等出世之行所生之法味樂。即:(一)出離樂(梵 naiskr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