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因圓果滿

謂因位之萬行圓備,果位之萬德充滿。心地觀經卷一(大三·二九五上):「三僧祇劫度眾生,勤修八萬波羅蜜,因圓果...

因業

因,指一切諸法之原因;即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業,即業力;為引生結果之外在緣力。與「因緣」之義相當,二者...

因滴論

全一卷。六、七世紀間南印度之法稱著。又作因一滴論。因明七論之一。書中闡述建立因(理由)之規則。有律天等之廣...

因緣

(一)梵語 hetu-pratyaya。為因與緣之併稱。因,指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緣,指由外來相助之間...

因緣生死

為七種生死之一。初歡喜地以後之諸位菩薩,皆以所觀之不思議之理為因,能觀之真無漏智為緣,以破除無明之惑,然為...

因緣依

又作種子依、根本依。為心、心所法中三所依之一。一切有為法,皆依各自之種子而生起,若離種子之因緣,則決無生者...

因緣性

指具有因緣之狀態者。屬四緣中之「因緣」。小乘認為六因除能作因外,其餘五因皆為因緣性。唯識家認為,種現相望之...

因緣智

指理解一切諸法皆由因緣所生,且相互為緣之智。外道於因緣所生法中誤執有自性,而不通達因緣之義,故佛陀為其演說...

因緣說

為十二部經之一。指經中記載見佛聞法之因緣及佛說法教化因緣之處,稱為因緣說;如諸經之序品。(參閱「十二部經」...

因緣說周

為法華經三週說法之第三。謂於第二譬說周時尚未得悟者,為下根之人,故佛乃更說大通智勝佛之宿世因緣,以明示宿世...

因緣輪

比喻因緣運物猶如車輪。此乃因緣相繼生起而無有限極,故以輪為譬喻。 p2303...

因緣釋

為天台智顗解釋法華文句所用之四種釋例之一。即以四悉檀為因緣,解釋教法之興起。法華文句卷一上(大三四·二上)...

因緣變

由因緣所變現者。二變之一。為「分別變」之對稱。即由因與緣之勢力變現者,稱為因緣變;由作意、計度等分別力變現...

因緣觀

為五停心觀之一。又作緣起觀、觀緣觀。謂觀順逆之十二因緣,認識三世因果相續,以對治愚癡之障,而悟生死流轉之理...

因論生論

為因論而生論之意。即自本論涉於支論。亦即因論議本題,而輾轉生出枝葉之論議。其用例有二:(一)於新(支)論之...

因薰習鏡

為四鏡之一。即如實不空鏡。謂本覺(本有之覺性)常住而為一切法之真實性,又自具足無漏之性功德,能為「因」以薰...

因體

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於「有法」之上具有立(立論者)、敵(問難者)共同認可之義者。如立「聲無常」之宗(命題...

回互不回互

為石頭禪之主要主張,即在禪理之基礎上糅合華嚴宗十玄緣起之說。回互,指事物間相互涉入,相依相存,無所區別,相...

回光返照

禪林用語。又作回光反照。指驀然回首,直下照見自心之靈性。臨濟錄(大四七·五○二上):「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

回向院

位於日本東京都墨田區東兩國。又稱國豐山無緣寺。屬於日本之淨土宗。日本明歷三年(1657),江戶大火,罹難者...

回忌

指人死亡後每年之忌日。如三回忌、七回忌、五十回忌、百回忌等。此回忌之算法,係由人死亡之當日(即忌日)開始為...

回峰

日本天台宗修驗道之阿闍梨,巡回禮拜比叡山諸峰之堂塔、神祠之修行方法。又稱回峰行、行門。修行此法之阿闍梨,稱...

回頭是岸

回頭,表示醒悟、悔改。比喻作惡之人,一旦悔悟向善,即能得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為佛家勸人改過向善之常用...

回禮

即於接受他人之禮遇時,亦給予對方同等之對待者,稱為回禮。又作還禮、復禮。敕修百丈清規卷五遊方參請條(大四八...

回鶻

(Uigur)又作回紇。土耳其系種族,分佈於蒙古、甘肅、新疆之間。其全盛時期為八至九世紀,以外蒙古之鄂爾坤...

回鑾寺

位於山西介休縣城西南綿山下。原稱空王靈溪寺。後因唐太宗欲登綿山禮佛,至此而回鑾,故僖宗賜名回鑾寺。五代時遭...

地下天

為密教金剛界曼荼羅外金剛部之五類諸天之一。乃一專為達成神的使命之神僕。據秘藏記所舉之五類諸天,其中地下天系...

地上

指初地以上。菩薩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斷一分之惑,證一分之理,稱為歡喜地,是為初地;初地以上有十地,若滿...

地大

梵語 prthivī-dhātu。四大之一,六大之一。即造一切色法之四種要素之一。其法性為 (a,阿)字,...

地天

梵名 Prthivī。又作地神、堅牢地神、堅牢地天、持地神。即主掌大地之神。為十二天之一。釋迦成道時,地神...

地主王

地主,梵名 Di?āj-pati,巴利名 Disām-pati,音譯作你扇波帝。又作方主、域主、地自在。為...

地仙

(一)即地上之仙人。與地行仙同義。據抱樸子內篇卷二、卷四載,中士之人遍游名山,稱為地仙;華山、泰山、嵩山、...

地居天

梵名 Bhūmy-avacara-deva。為「空居天」之對稱。指欲界六天中之四天王天、忉利天。此二天依止...

地波羅蜜

即菩薩於「十地」階位所修波羅蜜行之檀、戒、忍辱、精進、禪那、般若、方便、願、力、智等十波羅蜜。凡修行圓滿此...

地前

指菩薩修行過程中「十地」以前之階位;即初地(十地中之第一地)以前之行位。所謂十地,指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最...

地客

禪林用語。又作莊佃、莊客。指於寺院從事耕作之農夫。[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兩序章列職雜務之莊主條] p2309...

地動

即大地震動之義。據般泥洹經舉出地動之三種因緣,稱為地動三因。即:(一)大風起時,水擾地動。此乃地依水,水依...

地婆訶羅

(613~687)梵名 Divākara。意譯日照。唐代譯經僧。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幼年出家,居於摩訶菩提...

地康寺

西藏名 Hbri-guv, hbri-khuv, hbri-gon。系位於拉薩東北索峽谷(藏Gsho ro...

地華

(1844~1905)清代僧。福建歸化人,俗姓馮。字妙蓮,號雲池。清光緒四年(1878),受父親書泰之鼓勵...

地想觀

為十六觀之第三。又作地觀、琉璃地觀。即觀想極樂國土之琉璃地內外映徹,地上有金剛七寶金幢並有黃金繩交織其間,...

地獄

梵語 naraka 或 niraya,巴利語 niraya。音譯作捺落迦、那落迦、奈落、泥梨耶、泥梨。又作...

地獄草子

乃六道圖之一,為日本佛教繪卷。有益田家一卷(詞繪各七段)、文化財保護委員會一卷(詞五段、繪七段)、國立博物...

地獄變

又作地獄變相、地獄圖、地獄繪。為十界圖之一,六道圖之一。變,變現之意。將地獄之各種景象以繪畫之方式示現者,...

地誌

指地方誌書。在正法念處經卷六十八、華嚴經菩薩住處品、大悲經持正法品、大孔雀咒王經卷中、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

地餅

梵語 prthivī-parpataka。又作地薄餅、地皮餅、地皮、地味、地肥。指劫初之際,自然生於地上之...

地慧童子

地慧,梵名 Vasumati,音譯作縛蘇摩底。又作財慧童子、持慧童子、智幢童子、地慧幢童子。為文殊五使者之...

地論宗

我國十三宗之一。又作地論家、地論學派。系依十地經論之說,主張如來藏緣起義之大乘宗派。弘揚此宗思想者,稱為地...

地輪

為五輪之一。密教於依報(器世界)中,以地輪(金剛輪)為最上,其下依次為水、火、風、空四輪;於正報(有情身)...

如

(1320~1385)明代天台學僧。浙江餘姚人,俗姓張。字具庵,號太璞。母俞氏因夢見有異僧自南嶽來而懷孕。...

地藏十益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載,若以塑畫或金、銀、銅、鐵等做成地藏菩薩之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嘆,則於所居之處,可...

地藏十輪經

凡十卷。唐玄奘譯。全稱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譯於唐永徽二年(651),共八品。內容系...

地藏盆

指設齋以宣講讚歎地藏菩薩之法會。又作地藏講、地藏會、地藏祭。此地藏盆之法會,原為我國古來之風俗,後盛行於日...

地藏悔過

指對地藏菩薩懺悔。即於地藏菩薩像前,懺悔罪過,祈求福利之行為。 p2318...

地藏菩薩

地藏,梵名 Ksitigarbha,音譯作乞叉底檗婆。地,住處之義;藏,含藏之義。即受釋尊之付囑,於釋尊...

地藏菩薩三國靈驗記

凡十四卷。日僧實睿編錄,良觀續編。乃集錄印度、中國、日本三國地藏菩薩之靈驗事蹟而成。全書共一三七則,其中,...

地藏菩薩本願經

梵名 Ksitigarbha-pranidhāna-sūtra。凡二卷。略稱地藏本願經。唐代實叉難陀譯。收...

地藏菩薩陀羅尼經

全一卷。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敘述地藏菩薩之誓願、功德、陀羅尼等。地藏菩薩系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

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

全一卷。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略稱地藏十王經、十王經。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本經敘說人死亡後,於冥途中經十...

地藏菩薩儀軌

全一卷。唐代輸婆迦羅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內容述說佛在佉羅提耶山時,地藏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欲說神咒,經...

地藏種田

禪宗公案名。指地藏院桂琛以種田吃飯答其法嗣修山主(龍濟紹修)之參究佛法,以顯示真實佛法存在於平常之行止中。...

地鎮祭

又作地鎮式、地鎮法、地堅法。即築壇建堂時,將金銀等寶物埋入地中,以祭祀地神之儀式。據陀羅尼集經卷十二載,於...

地爐

指僧堂內所設置之爐。用於取暖,依僧堂之大小,而設置一個或數個地爐。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四七·五○三中)...

在心在緣在決定

合稱三在。謂由「心」、「緣」、「決定」三點而論,五逆十惡之罪人僅由臨終十念之功德亦得往生之說,絕不違背業道...

在家

梵語 grha-stha,巴利語 gahattha。又作居家、住家、在家人。為「出家」之對稱。即指成家立業...

在家二戒

指在家人所受持之五戒與八戒二種戒律。(一)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此五種戒為盡形壽...

在纏出纏

又作在纏真如出纏真如。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隱藏在煩惱纏縛之中,稱為在纏;而超出纏縛,顯現法身,則稱出纏。亦即...

在纏供養

纏,纏縛之義;在纏,在煩惱之纏縛垢穢中。以諸佛菩薩一一之本誓標幟,供養在纏如來,增長內薰力,稱為在纏供養。...

圭峰

位於陝西鄠縣東南,紫閣峰東面之山。其形如圭,山下有草堂寺,寺東又有小圭峰。唐朝華嚴宗第五祖宗密禪師,曾住草...

如來辯說菩薩

為密教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中列於遍知院之如來平等說菩薩、胎藏圖像中遍知院之如來辯才菩薩。在胎藏圖像中,其形像為...

如來鑠乞底

鑠乞底,梵名 ?akti,意譯槊(短槍)。又稱如來槊、如來槊菩薩。此菩薩主如來保護眾生之方便之德。為密教現...

如來罥索菩薩

為密教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胎藏圖像中,列於遍知院之菩薩。其形像為向右方豎右肘,手上仰,伸拇指、食指等,屈其餘...

如定

(1597~1657)明代黃檗宗僧。江西建昌人,俗姓陳。字默子。生於明萬曆二十五年。及長,歸投揚州興禪禪院...

如拙

明代僧。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於後小松天皇應永年間東渡日本。或有以其為日本九州人,又稱如雪、如說,號亂芳軒。...

如法

指隨順佛所說之教法而不違背。亦指契合於正確之道理。 於密教之修法中,不少冠有「如法」一語者。例如:(一)如...

如空

謂諸法體性平等真空。如,乃一切萬物真實不變之本性;空,指事物之虛幻不實,或理體之空寂明淨。蓋以佛教真理之立...

如是

(一)為六成就中之信成就。通常置於一經之首,例如「如是我聞」中之「如是」,乃表示深信此經所記載者,皆係佛陀...

如是我聞

梵語 evaj mayā?rutaj,巴利語 evaj me sutaj。又作我聞如是、聞如是。為經典之開...

如是語經

如是語,巴利名 Itivuttaka。凡四篇(巴 nipāta,集),共計十一章(巴 vagga,品)一一...

如巹

(1425~?)明代臨濟宗僧。景泰元年(1450),參學於杭州修吉山之景隆,並得其法。住浙江嘉禾真如寺。成...

如珙

(1222~1289)元代臨濟宗僧。浙江永嘉人,俗姓林。號橫川。又稱行珙。依叔父正則禪師出家。於廣慈院受戒...

如敏

(?~920)五代禪僧。福建閩川人。出家後,參謁福州長慶大安,並嗣其法。後居廣東韶州靈樹禪院,受南漢國王劉...

如理師

梵語 yathārtha?āstr。指說如實之教以救度眾生之大師。為對佛之敬稱。據俱舍論卷一(大二九·一上...

如惺

明代僧。生卒年、籍貫、俗姓均不詳。住於天台山慈雲寺。博學多聞,尤善文筆,偏好史乘傳記之學。曾於萬曆二十八年...

如湛

(?~1140)南宋僧。永嘉人,俗姓焦。字從遠,號假名。幼年出家,依車溪之擇卿法師。後至橫山,參訪慧覺齊玉...

如琰

(1151~1225)南宋臨濟宗僧。台州寧海(位於浙江)人,俗姓周。字浙翁。幼時即穎悟邁倫。十八歲時,於本...

如愚

明代僧。湖北江夏人。字蘊璞,號石頭和尚。生卒年不詳。中年入道,勤奮好學,博通經論儒典,亦旁及道家之說。喜好...

如意

(一)指稱心如意。 (二)指說法及法會之際,講師所持之器具。此物原為印度古時之爪杖,梵語為 anurudd...

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全一卷。唐代義淨(635~713)譯於景龍四年(710)。又作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

如意珠藏

又作摩迦羅俱舍。如意寶珠能含藏萬法,故以「如意珠」為「含藏」之義,兩者併舉,即稱如意珠藏;或以能含之藏,取...

如意瓶

又作善瓶、寶瓶、德瓶、滿瓶、賢瓶、吉祥瓶。此瓶能生善福,如一己之意而滿足所願,故稱如意瓶。密教用以盛五寶、...

如意通

五通之一,六通之一。謂能如己意而飛行無礙,及自在轉變境界,化現人等之神通力。又作如意足通、身如意通、身通、...

如意棒

為棒頭安置如意寶珠之密教法器,此棒亦為毗沙門天之三昧耶形。蓋表菩薩悲憫眾生之貧苦,故以此棒打破眾生慳貪之業...

如意殿

指以如意珠莊嚴之殿。即兜率天彌勒菩薩之宮殿。(參閱「如意寶珠」2374) p2371...

如意摩尼陀羅尼經

(一)全一卷。唐代寶思惟譯於嗣聖九年至神龍二年(693~706)。又作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收於大正...

如意摩尼瓶

為繪有曼荼羅之寶瓶。此瓶能生世出世間之一切法;猶如如意寶珠能隨意生出寶物。據不空罥索經卷十二如意摩尼瓶品載...

如意輪法

又作如意輪觀音法、如意輪寶珠法。即以如意輪觀音為本尊,以祈求福德增長、意願滿足、罪障消減、諸苦滅除而修之法...

如意輪陀羅尼經

全一卷。唐代菩提流志譯於景龍三年(709)。為密教用以消災祈福之經典之一。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共有十品...

如意輪曼荼羅

即以如意輪觀音為中尊而建立之曼荼羅。有諸多異說:(一)據如意輪陀羅尼經壇法品所載,此曼荼羅分為內、外二院,...

如意輪菩薩念誦法

全一卷。唐代不空(705~774)譯。又作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法、如意輪念誦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