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竹巴慈希

藏語音譯,意為六月四日(藏曆)。又稱六四轉山會。為紀念釋迦牟尼初轉四諦法輪說法佈道之節日。是日,信徒至各寺...

竹林七賢

曹魏正始年間(240~248),以政治紊亂,民生困苦,文人欲正不能,言之又恐招禍,乃轉而談玄論虛,中有阮籍...

竹林寺

(一)位於湖北江陵。東晉南蠻校尉劉遵所建。初由慧遠之門弟曇順入主本寺,集徒講經。同門之曇邕亦於慧遠入寂後來...

竹林精舍

梵名 Venuvana-vihāra。乃中印度摩揭陀國最早之佛教寺院。又稱迦蘭陀竹園、竹園伽藍。為迦蘭陀長...

竹林禪派

為越南早期佛教禪宗派別。又稱竹林安子。越南諸王統中,以陳朝諸帝最親近佛教。陳太宗在位,國內各驛亭皆安奉佛像...

竹窗隨筆

凡三卷。明代袾宏譔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所錄多天台、禪、淨等宗之事項,...

竹箐寺

位於西康德格縣。意譯大圓滿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西藏佛教寧瑪派僧白瑪仁增在德格土司阿旺紮喜之資助...

竹篦

禪林中師家指導學人之際,大抵皆手持此物,作為點醒學人悟道之工具。又作竹篦子。據天聖廣燈錄卷十六汝州叶縣廣教...

米麥街坊

禪林中,負責至寺外街坊間勸化米麥,以供養眾僧之職稱。所募化之米、麥,各稱化米、化麥。其他,尚有菜街坊、醬街...

羊毛塵

梵語 avi-rajas。指羊毛尖上之微塵。蓋極微塵為組成一切色法(物質)之最小單位,七極微塵合為一微塵,...

羊宮

梵名 Mesa。音譯迷沙。十二宮之一。又稱白羊宮、持羊神主。即太陽於黃道三月之位置,相當於春分。此宮位於北...

梵語 jarā。唯識宗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色、心諸法相續變異,稱為老。生、老、住、無常稱為四相,老則相當...

老子化胡經

西晉惠帝末年,道士王浮所作。殘本今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王浮常與帛遠論爭道、佛二教,而道教常遭論破,王浮為...

老子化胡說

指老子西入印度教化佛陀,或老子轉生為佛陀之說,為佛教與道教兩派相爭時所產生之特異說法。據後漢書列傳第二十下...

老少不定

謂壽命不定。即先出生之長者未必先死,而後出生之少者未必長生,以此形容人類壽命、死期不定且無常。蓋世人多愚癡...

老死

梵語 jarā-marana,巴利語同。老與死之併稱。又作老死支。十二因緣之一。指眾生衰變及滅壞之位。依三...

老官齋教

明朝時流傳於福建等地羅教教派之一。由浙江一帶之羅教教主姚氏統轄。祖師姚文宇著有「三世因由」一書,託言系羅祖...

老胡

即指:(一)釋迦,(二)達摩。另有「胡種族」一語,乃指達摩之法孫,或泛指一般之佛教徒。大慧普覺禪師書卷二十...

老苦

梵語 jarā-duhkha,巴利語 jarā-dukkha。四苦之一,八苦之一。指眾生衰老時所受之身心苦...

老衲

為比丘之謙稱。衲,指衲衣。僧眾著衲衣而自稱老衲。類似之稱謂尚有:衲僧、衲子、野衲、布衲、小衲等。即老僧之意...

老婆

於禪林中,指教導學人之態度親切,殷殷叮嚀者,其中寓有慈悲之意。又作婆子。一般以黃檗希運、大愚守芝等二師之教...

老婆禪

禪林中,師家接引學人時,一再親切叮嚀之禪風。老婆禪一語,或有輕蔑之意,以師家當依學人根性,善巧接化;若一味...

老藏

(1601~1687)清代僧。燕京西山人,俗姓賈。世稱阿王老藏,或阿旺老藏。十歲時,入崇國寺為沙彌,十八歲...

考提拉

梵名 Kautilya,或 Cānakya, Chānakya, Visnugupta Kautalya。...

而二不二

日本佛教用語。乃東密及台密對金剛界及胎藏界兩部,或對立或一體之不同看法。又作二而不二。而二,乃分別闡釋金剛...

耳根

梵語 ?rotrendriya,巴利語 sotindriya。音譯戍縷多因姓唎焰。乃六根之一,十二處之一,...

耳語戒

謂以耳語傳授戒法。為密教修法之一。又作三誦三昧耶。即於行灌頂時,先引導受戒者入道場內,以淨布覆其面,再於其...

耳璫

指配戴於耳部之飾物。即貫穿耳部以垂掛珠玉之環。又作珥璫。關於耳璫之梵語,諸經所列有異說:(一)據華嚴經普賢...

耳識

梵語 ?rotra-vijāna,巴利語 sota-viāna。音譯戍縷多毗若南。乃六識之一,十八界之一。...

肉山

(一)謂出家人誑妄說法,虛受信施,或五德不具,偷眾僧物,則死後入地獄作大肉山,受火燒之苦。據僧護經載,有僧...

肉身菩薩

指生身菩薩。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薩深位者。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載,清淨人潛心修習三摩地,得以父母所生之肉...

肉食妻帶

指出家比丘之娶妻食肉者。又作持妻食肉、持妻啖肉、蓄妻啖肉。娶妻食肉本繫在家之相,出家人娶妻食肉(淨肉外之肉...

肉眼

梵語 mājsa-caksus,巴利語 mājsa-cakkhu。乃五眼之一。指人之肉眼。凡夫以此肉眼可分...

肉袈裟

為一象王之出家修道故事。據那先比丘經卷上所載,佛世時,有一象王,以聽聞誦經及承事佛陀之因緣,命終之後,生於...

肉團心

梵語 hrdaya,或 hrd,巴利語 hadaya。音譯紇利陀耶、汗栗馱。略稱肉心。即凡夫肉身五臟中之心...

肉髻相

梵語 usnīsa-?iraskatā,巴利語 unhīsa-sīso。乃三十二相之一。如來及菩薩之頂上,...

(一)梵語 ātman, sva, svayam。即自體、自己。 (二)因明用語。於因明對論中,立論之人稱...

自了漢

指無利他之念,唯圖自身之利益者;即抱持獨善其身主義者。故俗稱僅自理一身,不顧大局者,為自了漢。宗門或禪林中...

自力

為「他力」之對稱。指依憑自己力量,以達解脫之境;反之,藉佛、菩薩等之力量者,則稱為他力。佛教中,依自力獲得...

自力大菩提心

指由自力之修行以求佛果菩提之心。有總、別之分:總,為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之心;別,為四弘誓願。此心廣大,週遍法...

自力他力

乃自力、他力之併稱。又作自他二力。依自身之力來造就一切智慧、能力、功德,稱為自力;依佛菩薩之力量,造就智慧...

自力佛力願力

日本佛教用語。略稱自佛願三重。乃淨土宗西山派深草流於判釋觀無量壽經一部之大綱時所用之名目。系將淨土往生之行...

自內證

指自己內心所證悟之相。又作內證。內證即「外用」之對稱。據俱舍論卷六、成唯識論卷十等載,聖者各自證悟真如法性...

自分勝進

達成某一修行境地,稱為自分;由之更向其他殊勝之修行境地前進者,稱為勝進。又作自分勝進分。華嚴經探玄記卷二將...

自心觀

系密教觀想自心無相之觀法。行此觀法時,先結法界定印,頸部稍彎屈,猶如 (raj,覽)字無垢眼之光明燈燭,其...

自比量

梵語 svārtha-anumāna。因明用語。又作「為自比量」。因明三比量之一。為「他比量」或「為他比量...

自他不二

謂人我一體。人類向來以愛護自己為出發點,然而佛教則主張護己者亦必須護他人。即愛護自己之同時,亦須愛護他人猶...

自他平等供養

即平等供養自、他之意。自供養,係供養自身本覺之諸如來;他供養,係供養過去已成之諸佛及一切眾生。凡密教行者修...

自他供養

乃自作供養與他作供養之併稱。自身供養佛、舍利塔、靈廟等,稱為自作供養;盡心化導他人修行供養,稱為他作供養,...

自由

謂隨自己之意志行動而不受拘束。於禪林中,即指從煩惱束縛中獲得解脫,達到自在無礙之狀態。禪籍中之同類用語尚有...

自共二相

指自相與共相。自相,即自體個別之體相;共相,即諸法共通之義相。據佛地經論卷六、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等所舉,凡...

自同品

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立者(立論者)與敵者(問難者)雙方不共許(同意、認可)之同品,其為立者所許而為敵者所...

自回

宋代臨濟宗僧。台州(浙江臨海)人。生卒年不詳。業石工,不識文字,惟慕空宗教法,故常求人誦讀法華經,聞後即口...

自在

梵語 ī?vara(音譯伊濕伐羅), va?itā,巴利語 issara。又作無礙、縱任。即自由自在,隨心...

自在人

指諸佛。依據十住毗婆沙論卷十五載,諸佛於諸神通、自心、滅盡、聖如意、壽命等五事中得自在,故稱自在人。又特作...

自在三昧

又作自由三昧。遠離煩惱昧之執縛,達到自由自在之境界。林間錄序(卍續一四八·二九三上):「洪覺范得自在三昧於...

自在女天

梵名 Raudrī。列於密教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院之南方。於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中,稱為咾捺利。據大日經及大日經疏...

自在心

西藏語 dbav-phyug-gi sems。凡夫六十種妄心之第二十心。即真言行者希願如自在天外道,隨意成...

自在等因宗

為印度古代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作自在等作者論。主張諸法皆為自在天所生、所滅。謂其身有八分:虛空為頭,日月為眼...

自在黑

梵名 ī?vara-krsna。音譯伊濕伐羅訖哩史拏。四、五世紀頃,印度婆羅門種之數論派學者,姓拘式(梵K...

自行

為「化他」之對稱。指自利之修行。又作自利。據優婆塞戒經卷二自利利他品所載,菩薩若自身修習法行,則得化導眾生...

自行化他

自行與化他之併稱。指自己修行正法,並以該正法教化他人。又作自利利他。據法華文句卷八上所載,自行化他有總、別...

自利利他

自利,梵語 svārtha,巴利語 attattha;利他,梵語 parārtha,巴利語 paratth...

自身觀

為密教行者觀想自身與大日如來等同一如之觀法。行此觀法時,先結法界定印,觀想心中有白蓮,台上有 (a,阿)字...

自受用

指諸佛自己享受其悟境之樂。若令其他眾生亦能享受其樂,則稱他受用。諸佛之受用身具足此二面。又於法身、報身、應...

自受用三昧

又作自證三昧。為諸佛自悟而自受用法樂之境界。系法身之境界,非他人能知。此亦即佛祖正傳殊妙真髓之坐禪所能及之...

自受用土

唯識宗所立四種佛土之一。指自受用身之所依,即大圓鏡智與相應淨識所變現之無漏純淨佛土。此土週遍無際,以眾寶莊...

自受法樂

指諸佛享受自己開悟的廣大境地之法樂。據傳佛陀初成道時,嘗暫時自享法樂,此稱「自受用」。其後,佛陀為救度眾生...

自性

(一)梵語 svabhāva, sva-laksana。指自體之本性。法相家(唯識家)多稱為自相。即諸法各...

自性分別

梵語 svabhāva-vikalpa。三分別之一。又作自性思惟、任運分別。於心識之認知作用,指任運覺知現...

自性戒

(一)即大乘戒。系以佛性為戒體,因佛性與自性無異,故稱為自性戒。又作本性戒。如十善戒者,乃不待佛之製定而自...

自性身

梵語 svabhāva-kāya。又作自性法身(梵 svābhāvika-dharma-kāya)。乃三身...

自性唯心

謂心外無法,一切萬法僅為自己本性之自心所變現。自性,指自己之本性,亦即本來具有之佛性;唯心,即「三界唯一心...

自性清淨心

謂吾人之心本來清淨,亦即心性本淨之意。又作性淨心、本性清淨心。為小乘大眾部之主張,大乘則將此心稱為如來藏心...

自性清淨佛性觀

謂觀眾生本具之佛性。自性者,自己之心性,即如來藏。眾生本有之佛性,其體清淨而無妄染。於佛性論卷二,則稱為自...

自性無自性

指存在與非存在。自性,梵語 svabhāva,即自身,指存在而固定之實體;無自性,梵語 asvabhāva...

自性善

指本質即善之法。四種善之一。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等三善根,不待相應及其餘之等起,其體性本善,猶如良藥,故稱...

自性會

即自性法身大日如來和自眷屬之聖眾共同集會之會場。自性身與從心流出之自眷屬共為自受法樂,而各說三密門,故演成...

自性極成

因明用語。因明四種極成之一。極成,至極成就之意;自性,即宗(命題)之前陳(主詞),又稱有法、所別。自性之條...

自性輪身

三輪身之一。指諸佛教化眾生之「本地」自性佛位。如大日如來系以本地自性之佛體化導眾生,稱為自性輪身;大日「垂...

自性禪

九種大禪之一。此禪法以觀心之實性為主。即觀一切諸法無不由心生起,心攝於一切,如「如意珠」之變現種種珍寶。或...

自明

清代僧。湖南常德人。持戒習禪,真誠無偽。游參訪道,至鎮江涼篷山,見四面幽寂,亂冢壘壘,間有白骨狼藉。據住民...

自知錄

凡二卷。明代雲棲袾宏編。書成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系就明代袁了凡所著勸善之書「陰騭文」加以改變,成為...

自信教人信

謂於自己信受勝法之外,亦使他人信受之。小乘佛教僅重自利一行,致力於自度、自信;大乘佛教則誓願自利與利他。然...

自持施他印

即持此印者,能將自己所持有之財寶等施與他人。此印即各舒二手之五指,屈中指與拇指之指端相合而作寶形;右手之印...

自相

(一)梵語 sva-laksana 或 svabhāva。為「共相」之對稱。又作自性。指自體個別之體相。亦...

自相惑

梵語 sva-laksana-kle?a。「共相惑」之對稱。指緣色、聲等一一法之自相所生起之煩惱。又作自相...

自恣

梵語 pravāranā,巴利語 pavāranā。音譯缽利婆剌拏、缽和羅。意譯滿足、喜悅、隨意事。乃隨他...

自恣犍度

巴利名 Pavārana-kkandhaka。二十犍度之第四。內容規定自恣之作法、非法之自恣、自恣之時間與...

自教相違過

因明用語。自教相違,梵語 sva?āstra-viruddha。因明三十三過中,宗九過之一。指立者(立論者...

自敘

又作自序。禪門師家於普說、小參,演法之際,所用自謙之語。禪林象器箋第十一類垂說門:「大鑒清規開堂云:『垂語...

自殺

(一)即自己動手殺害任何有情之生命。佛陀一本「慈愛與樂,悲愍拔苦」之精神而製定殺戒,嚴禁傷害任何有情眾生,...

自異品

因明用語。於因明論式中,意義不均等之品類,稱為異品。異品若僅為敵(問難者)所許(同意),而為立(立論者)所...

自許

因明用語。於因明對論中,立論者自身,稱為自;立論者以外之人,稱為他。他,包括敵者(問難者)與證者(證義者)...

自然外道

古代印度諸外道之一。主張萬物非依因緣而系自然所生者。為大日經所說三十種外道之一,與無因外道相同。據注維摩詰...

自然宗教

指以自然事物與自然力為崇拜對像之宗教,廣泛存在於遠古原始社會。由於對自然現象之無知、依賴與畏懼,初民認為自...

自然悟道

指依本覺內薰,不依他教而自然開悟。依此而謂最初之佛系無師而自行悟道成佛者。 p2532...

自然神

早期先民將不可理解、駕馭之自然體與自然力加以人格化,並視之為具有生命、意志之神靈,此稱自然神。初時對具體之...

自然智

梵語 svayambhū-jāna。指諸佛不藉功用,自然而生之一切種智。又作自然智慧。隋代吉藏於法華義疏卷...

自發宗教

從群眾中自然產生之宗教。多無明顯之創教者,主要為原始宗教,或於文明社會由下層群眾中自然形成者。原始宗教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