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巡禮

又作巡拜、巡歷、順禮。日本佛教界又稱之為遍路、回國、寺巡。即巡回參拜與佛、菩薩、祖師等有關之聖跡靈場或佛寺...

巡繞

為叢林僧堂中之禮儀。巡、繞,均指回旋、回繞之意。即於僧堂內合掌低頭而巡繞一匝之作法。幻住清規四節(卍續一一...

那一手

禪林用語。又作那一著。意謂獨特之謀略或手段、方法。一手,原指棋局中之一著。 p3021...

那一橛

禪林用語。謂師家接引學人時,以靈活契當之機法打中學人之要害,令其長久以來所執所疑之障礙,霎時冰消瓦解。橛,...

那一寶

禪林用語。比喻佛祖之宗風或佛性。同類語匯尚有那一句、那一曲。佛祖所舉揚之言語,稱為那一句。那一曲,即以和諧...

安樂行

即指菩薩於惡世末法期間,弘揚法華經時安住身心之法。據法華經卷四安樂行品載,安樂行計有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

那由多

梵語 nayuta,niyuta。印度數量名稱。又作那庾多、那由他、尼由多、那術、那述。意譯兆、溝。依俱舍...

那先

梵名 Nāgasena,巴利名同。又作那伽斯那、那伽犀那。譯作龍軍。西元前二世紀後半之印度僧。中印度雪山山...

那先比丘經

巴利名 Milindapahā(譯作彌蘭陀王問經)。凡二卷(或三卷)。略稱那先經。約譯於東晉(317~42...

那吒太子

梵名 Nalakūvara 或 Nalakūbala。為護持佛法,守護國界及國王之善神。又作那吒天王、那拏...

那吒析骨還父

禪宗公案名。系唐代翠微無學之法嗣投子大同禪師與其他禪僧議論本來身之機緣問答。五燈會元卷五投子大同章(卍續一...

那西克

(Nāsik)位於印度西部之都市,面臨德干高原之哥達維利河(梵 Godāvarī)。為印度教之聖地,相對於...

那伽

梵語 nāga 之音譯。(一)意譯龍、象、無罪、不來。稱佛或阿羅漢為摩訶那伽,喻其有大力用。據玄應音義卷二...

那伽方

即指西方。又作嚩嚕拏(梵 Varuna,意譯水天)方、龍方。那伽(梵 nāga),意譯龍。於密教中,有所謂...

那伽犀那

梵名 Nāgasena。(一)又作羅迦納、納阿噶塞納。十六羅漢之第十二。傳與其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共住於半度波...

安克特得佩龍

(Anquetil-Duperron, Abraham Hyacinthe; 1731~1805)為法國研...

安忍

指安心忍耐。乃六波羅蜜之一,十波羅蜜之一。即心能安住不動,堪忍身心內外之榮辱惱害,以成就道業。[摩訶止觀卷...

安谷白雲

日本曹洞宗僧。白雲為禪名,又稱祖岳。幼年落髮,十三歲成為曹洞宗新學僧。受師範教育,曾任教職。十五歲始習坐禪...

安定

已脫離欲界定,初現色界定之尋、伺、喜、樂等禪支,心呈安止之境界,,稱為安定。相當於有部之根本定。解脫道論卷...

安居

梵語 vārsika 或 varsa,巴利語 vassa。意譯為雨期。為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

安居犍度

巴利語 vassupanāyika-kkhandhaka。乃二十犍度之一。指有關安居之諸種制戒。如參加者之...

安法欽

西晉譯經家。安息國人。生卒年不詳。博通諸經,幽鑒無滯,自武帝太康二年(281)至惠帝光熙元年(306),於...

安法賢

曹魏譯經家。安息國人。藝業精深,慧解尤峻,振錫遊歷四邦,魏文帝黃初(220~226)年中,於洛陽從事翻譯。...

安陀會

梵語 antarvāsa,巴利語 antaravāsaka。為三衣之一。又作安怛婆沙、安呾婆娑、安多婆裟、...

安陀羅舍婆羅國

為位於蘇門答臘北方小島之古國名。又稱裸國、裸人國。據大智度論卷二十五載,此國為弊生處(邊國)之一。今印度之...

安呾羅縛國

安呾羅縛,梵名 Antar-āb。又作安呾羅縛婆(梵 Antarava)。為印度西北部之古國名,其地乃睹貨...

安哥藝術

安哥,又稱吳哥。位於高棉北部暹粒市(Siemreap)北五公里,為西元八○二年至一四三二年安哥王朝之都城,...

安座

即安置佛像。不論新像或舊像,凡奉置佛像於殿內時,必請宗師開示法語以安座之,此儀式稱為安座佛事。又新佛像未開...

安息香

梵語 guggula。音譯求求羅、掘具羅、窶具攞、求羅、局崛羅。又作乾陀囉樹香。為香料之一種。即由安息香樹...

安息國

位於波斯地方(今之伊朗)之古王國。西洋史上稱為 Parthia。今之但干(Damghan)即其王都。於西元...

安格德

(Angad, 1504~1552)原名拉希那(Lahina),為印度錫克教第二代祖師,亦即那那克之繼承人...

安位

即於喪儀結束後,收靈骨埋葬之,並安置靈牌。又作安骨。行安位佛事時之諷經,稱為安位諷經,一般多諷誦大悲心陀羅...

安骨

遺骸火化後,收拾遺骨以安置之。又作安位。安骨時所行之法事,稱為安骨佛事,又稱安骨諷經。敕修百丈清規卷三遷化...

安培克

(Ambedkar, Bhimrao Ramji; 1893~1956)當代印度之宗教家、政治家。生於馬哈...

安單

凡僧侶遊方到寺,皆可請求掛單暫住,如掛單已久,知其行履確可共住者,即送入禪堂,此即稱為安單。此後該僧即正式...

安然

(841~?)日本天台宗僧。近江(滋賀縣)人。又稱五大院大德、五大院阿闍梨、秘密大師、阿覺大師。幼隨圓仁出...

安詳

即安穩微妙之貌。亦即指安靜之狀態。安,徐之意;詳,審之意。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大九·五中):「爾時,世尊從三...

安像三昧儀軌經

全一卷。宋代施護譯於太平興國五年(980)。又作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敘述有關...

安慧

(475~555)梵名 Sthiramati。音譯作悉恥羅末底。南印度羅羅國(伐臘毗國)人。為佛陀入滅後一...

安慧菩薩

安慧,梵名 Sthirabodhih。在大日經具緣品、秘密漫荼羅品等之虛空藏院中均載有此尊。又稱安住慧菩薩...

托缽

梵語 pindapāta,巴利語同。又作乞食、分衛、團墮(食物落於中之意)、持缽、捧缽。即以手承缽之意。...

色塵

指眼根、眼識所取所緣之對境。為五塵之一,六塵之一。此色染污心識,生起煩惱,故稱為塵。(參閱「五境」1171...

伽梨

(一)三衣中僧伽梨(梵 savghāti)之略稱。指九條以上之衣。(參閱「僧伽梨」5723) (二)梵名 ...

田寺

又作金剛寺、小墾田阪田尼寺。為日本最早之寺廟,今為廢寺。位於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阪田。為鞍作部之氏寺,以繼...

初二回互

指「洞山五位說」中之第四位「偏中至」之境界。洞山五位乃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為接引學人而將修行過程分為五種階段...

初中後善

為稱讚經文之詞。有三釋,即:(一)配合身語意三密,即以身密為粗,故配為初善;以意密為細,故配為後善;以語密...

初心

梵語 nava-yāna-sajprasthita。全稱初發意、初發心、新發意、新發心。指初發心求菩提道而...

初江王

為冥界十王之第二。又稱楚江王。據預修十王生七經、地藏十王經等所舉,此王之本地為釋迦如來,係監視亡人渡河之冥...

初夜

梵語 prathama-yāma,巴利語 pathama-yāma。又作初更。指夜分之初,即今午後八時頃。...

初夜偈

初夜所誦之偈。善導往生禮讚偈載,當初夜(今午後八時頃)時,誦無量壽經中之禮讚偈,作二十四拜,且應誦(大四七...

初果二義

初果,即四沙門果中之須陀洹果,乃斷除欲、色、無色等三界之見惑,預入聖者流類之果位。須陀洹,為梵語 srot...

初法明道

西藏語 chos-snav-bahi-sgo chos-snav-bahi-tshul-dav-po。真言...

初金後胎

為「初胎後金」之對稱。密教中,授(或修)金、胎兩部之法時,初行金剛界法,後傳胎藏法,此一行法多用於灌頂入壇...

初阿後荼

指梵文四十二字之首末二字,阿字為首,荼字為末。華嚴、般若經等以此四十二字作觀字義法門,每一字皆有其特殊之佛...

初展

即禮拜儀式中,展坐具行三拜時之最初一拜。於叢林中,行陳述賀詞或問候之禮時,欲對住持等尊宗師申表尊崇盛意而行...

初祖庵

位於河南登封縣北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北五乳峰下。現僅存一殿、兩亭及千佛閣等。大殿建於北宋宣和七年(1125)...

初會

會,指說法之會座,即指佛陀說法時之集合而言。佛陀成道後最初之說法;或一部經最初說法之會合,均稱為初會。 p...

初壇

受具足戒之過程中,最初受沙彌戒,次受比丘戒,末受菩薩戒,其中,最初受沙彌戒即稱為初壇,依序為二壇、三壇。黃...

初學記

全一卷。宋代僧本然清覺(1043~1121)著,道安注。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刊行。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二...

初機

機,即機根、機類。初機,意謂初學之人。碧岩錄第二則(大四八·一四一中):「久參上士不待言之,後學初機直須究...

初禪

梵語 prathama-dhyāna,巴利語 pathama-jjhāna。新譯作初靜慮。為四禪之一。清淨...

初禪天

為色界四禪天之一。乃修初禪定之人命終後所生之處,或指居於此天之眾生。以此天之眾生已遠離欲界之惡法,而生起喜...

初轉法輪

佛陀出家成道後之首度說法。彼時,佛陀於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比丘說四聖諦、八正道,示離愛慾及苦行之二邊,而行中...

延三七歲法

為密教延命修法之一。即依善無畏三藏所傳之準胝觀音大道場法而修,以其功德能增延二十一歲之壽命,故稱為延三七歲...

延年轉壽

因自己之定力、功德力,或依仗佛、菩薩力之加持,而得延長壽命。又作延壽、續命、延命、延年。此思想見於阿毗達磨...

延行

指於密教受傳法灌頂之四度加行修法中,行者鈍根至極時,所採取之方便加行法。即行者若於加行中無法順利暗誦時,則...

延命印明

為密教修延命法所結誦之印言。通常多用於延命法、普賢延命法等修法中。即普賢延命菩薩之印明。此印明於不同經軌有...

延命地藏

誓願延命利生之地藏菩薩。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如來讚歎品載(大一三·七八三中):「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

延命法

梵語 jani-tam。以金剛壽命陀羅尼經為基礎之密教修法。主要為延長壽命,增加福德、財寶,與祈願生子聰明...

延命觀音

為三十三觀音之一。相當於法華經卷七普門品所載(大九·五八上):「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

延沼

(896~973)北宋臨濟宗僧。浙江餘杭人,俗姓劉。少年即魁偉有英氣,博覽諸書。依開元寺之智恭律師剃髮受具...

延法師眾

意為「曇延之眾」。曇延(516~588),為南北朝隋初之高僧,精通涅槃經及諸論,辯才無礙,名重一時,北周武...

延促劫智

能自在伸縮時劫之佛智。延,即延長;促,即短促。為佛的一種方便力。法華玄義卷七下(大三三·七七○上):「若須...

延祚寺

位於江蘇金陵(南京)。即牛頭宗四世法持禪師所住持之寺。法持之法嗣智威禪師亦住此寺,並在此示寂。牛頭宗乃唐代...

延壽

(904~975)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臨安府餘杭(浙江杭縣)人,俗姓王。字仲玄。號抱一子。...

延壽妙門陀羅尼經

全一卷。北宋法賢譯。屬密教延命法之經典。略稱延壽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敘述佛在菩提道場時,應金剛手菩...

延壽堂

禪林中,病僧用以療病、休養之堂;含有祈求延長色身壽命而延續法身慧命之意,故稱延壽堂。又作延壽院、延壽寮、將...

延慶寺

(一)位於浙江鄞縣。創建於後周太祖廣順二年(952),初名保恩院。宋至道三年(997),四明知禮嘆其頹弊,...

延曆寺

位於日本京都滋賀縣境比叡山。又作比叡山寺、比睿寺、比江寺、山門、北嶺、台嶺。為日本天台宗總本山。桓武天皇延...

延曆僧錄

凡十卷。唐代僧思托著。日本天平勝寶六年(754),思托隨同鑒真赴日本,於延曆十年(791)撰輯日本自有佛教...

延寶傳燈錄

凡四十一卷。為日本臨濟宗僧師蠻(1626~1710)歷三十餘年所完成之禪宗史。系模仿我國景德傳燈錄而著。集...

佉吒網迦

梵語 Khatvāvga。據唐代不空譯之一字奇特佛頂經卷中所載,佉吒網迦乃成就物之一種。另據諸儀軌稟承錄卷...

佉陀羅

梵語 khadira。又作佉陀囉、佉達羅、劫陀羅、劫地羅、朅達羅、珂地羅、朅地洛迦、佉提羅迦、呵黎羅、軻...

佉陀羅山

梵名 Khadiraka。又作竭地洛迦山、竭達洛迦山、佉提羅迦山、伽陀羅山、軻犁羅山、軻地羅山。意譯簷木...

佉盧虱吒

(一)梵名 Kharostha 或 Kharostī。傳說中印度古代之仙人。又作佉路瑟吒、佉盧虱底、佉盧吒...

佉羅帝耶山

佉羅帝耶,梵名 Kharādīya。地藏菩薩之淨土。又作佉羅提耶山、佉羅陀山、伽羅陀山。意譯騾林山。佛陀嘗...

悉曇字 (kha)。為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又作呿、渴、喀、吃。乃悉曇體文三十五字中,喉聲之第...

悉曇字 (hūj)。又作[合*牛]。為諸天之總種子。此字原出於牛、虎之吼聲,乃古代吠陀儀式所用之真言,有疑...

吽字義

全一卷。日僧空海撰。又作吽字釋、吽字真言。為日本真言宗十卷章之一,三部書之一。今收於大正藏第七十七冊。解說...

吽字觀

即密教修法中以「吽」字作觀之觀法。(hūj,吽)為印度吠陀時代以來用於咒法之真言密語,於密教中,以此字含有...

吽吽

吽,原為牛、虎之叫聲,一般多用於密教,表示摧破、恐怖之聲;於禪林中,吽吽二字連用,即表示無法用文字言句詮釋...

吽哈囉悉利

(1103~1165)南宋僧。北印度末光闥國人。棲止雞足山,誦諸佛密語,有大神通。紹興(1141~1148...

阿歐

梵語 au。又作阿漚、阿優、阿傴。a(阿),無之義;u(歐),有之義。外道於經典之首,必書此二字;對此,佛...

那利迦聚落

那利迦,梵名 Nādakantha,巴利名 ādika 或 ātika。又作那提揵聚落、那提迦聚落、那提摩...

那那克

(Nānak, 1469~1538)印度教改革派錫克教之開祖。出身於旁遮普省之拉合爾(Lahore),屬剎...

那洛巴

(?~1039)西藏名 Nā-ro-pa。為印度佛教末期(十世紀末)之學僧,亦為密教之大成就師。其梵名為 ...

那婆摩利

梵語 navamālikā。又作那縛忙里迦、新摩利迦。意譯如次第華。學名 Jasminum sambac。...

那連提黎耶舍

(490~589)梵名 Narendraya?as。又作那連耶舍、那連提耶舍。略稱耶舍。隋代僧。北印度烏場...

那提

梵名 Nadī。全稱布如烏伐邪(梵 Punyopaja?),意譯福生。七世紀中印度人(一說北天竺)。少出家...

那提迦葉

梵名 Nadī-kā?yapa,巴利名 Nadī-kassapa。又作難提迦葉、曩提迦葉、捺地迦葉波。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