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法量

指佛、菩薩等諸尊像之丈量(像高),一般有丈六像、半丈六像、等身像等,總稱為法量。觀無量壽經(大一二·三四四...

法隆寺

位於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為南都七大寺之一。又稱法隆學問寺、斑鳩(鵤)寺。屬日本聖德宗。系聖德太子所創。...

法集論

巴利名 Dhamma-savgani。又作法僧伽、法聚論。本書內容系分類解說一切法。為錫蘭分別上座部七論之...

法雲

(一)(467~529)南朝僧。義興陽羨(江蘇宜興)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十三歲開始研習佛學。三十歲,於妙...

法順

(557~640)唐代僧。敦煌人,或傳為雍州萬年(陝西長安)人,俗姓杜,故世稱杜順。又稱帝心尊者、敦煌菩薩...

法嗣

指承繼其宗旨者。敕修百丈清規卷三開堂祝壽條(大四八·一一二六上):「侍者逐一度香,惟法嗣香,住持懷中拈出,...

法愛

(一)謂得法者由法喜之心,而憐憫未得法之迷者。或指佛菩薩之愛護慈念眾生。 (二)謂自己由證悟而愛著善法。天...

法會

(一)佛教儀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乃為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之集會。即聚集淨食,莊嚴法物...

法穎

(416~482)南齊僧。敦煌人,俗姓索。十三歲出家,住於涼州公府寺,依法香修學,致力律學,博涉經論。元嘉...

法源寺

(一)位於北平宣武門外。又稱憫忠寺。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征遼東高麗失利,翌年大敗於安市城,將兵遺骸集...

法滅

(一)指佛法滅亡。與所謂三寶滅、經道滅盡、白法隱滯等相同。即如來入滅後,其教法經歷正法、像法、末法三時,次...

法照

唐代淨土宗僧。又稱五會法師。其生卒年、籍貫均不詳。代宗永泰年中,嘗游東吳,因慕慧遠之高風而入廬山,修念佛三...

法號

(一)又作戒名、法諱、法名。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參閱「法名」3344) (二)僧死後之謚號。p341...

竺曇無蘭

曇無蘭,梵名 Dharmaraksa?。意譯法正。東晉譯經僧。西域人。東晉孝武帝太元六年(381),於楊都...

竺難提

難提,梵名 Nandi。意譯喜。東晉譯經家。西域人。立志修道而精勤不倦,雖履遠途而能安,不知何年來華。師精...

金剛鎖菩薩

金剛鎖,又作金剛鎖。(一)金剛鎖,梵名 Vajra-sphota,音譯嚩日囉薩普吒。西藏名 Rdo-r...

肥者耶

梵名 Vijayā。四姊妹女天之一。又作毗社耶、微誓耶、微惹野。意譯無勝。位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童...

肥膩

(一)梵語 pindī,或 pinodhni。為一種產於印度雪山(喜馬拉雅山)之草。據傳,牛若食此草,所出...

肩亡婆論

為印度外道所立十八大經中「八論」之一。據百論疏卷上之下載,肩亡婆論乃簡擇諸法是非之論書,或謂此書即梵名 M...

肩次

又作肩下、下肩。於禪林中,指身份、資歷、職位等之下位,即依上位者之肩而列於下位。敕修百丈清規卷五謝掛搭條(...

臥佛寺

位於北平安定門外之壽安山南麓。始建於唐貞觀(627~649)年間,初名兜率寺。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傾...

臥具

梵語 ?ayanāsana,巴利語 sayanāsana。音譯世耶那薩喃。又作敷具。指床榻、被褥、幃帳、枕...

臥法

臥,梵語 ?aya,巴利語 sayana,音譯勢耶。為四威儀之一。略稱臥。臥法,即比丘休息眠臥之法。須右脅...

臥像

指釋迦之涅槃像。俗稱臥佛。此類圖畫或雕塑,皆右脅而臥,以右肘為枕,頭北面西,呈現釋迦在娑羅雙樹間涅槃之安詳...

臥龍寺

位於陝西西安市碑林區柏樹林街。據陝西通誌卷二十八載,該寺創建於隋代,唐吳道子曾於此寺繪觀音像,遂稱觀音寺。...

舍利

(一)梵語 ?arīra,巴利語 sarīra。即死屍、遺骨之意。又作實利、設利羅、室利羅。意譯體、身、身...

舍利弗

梵名 ?āriputra,巴利名 Sāriputta。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羅、舍利弗怛羅...

舍利弗目連先佛入滅

佛陀十大弟子中之舍利弗與目連二人,聽聞佛告諸比丘,三月後當入涅槃,因不忍眼見佛陀入滅,乃徵得佛之應許而先行...

舍利弗阿毗曇論

梵名 ?āriputrābhidharma-?āstra。凡三十卷。又稱舍利弗阿毗曇。姚秦曇摩耶舍、曇摩崛...

舍利弗問經

梵名 ?āriputra-pariprcchā。全一卷。譯於東晉,譯者佚名。又作菩薩問喻。收於大正藏第二十...

舍利容器

盛裝舍利之器皿。又作舍利瓶、舍利壺、骨壺。舍利,梵語 ?arīra,巴利語 sarīra;瓶,梵語 kum...

舍利塔

安置佛陀舍利之塔婆,或安置一般遺骨之塔。又作舍利浮圖、骨塔。佛陀涅槃後,由香姓婆羅門將佛舍利分為八份,分與...

舍利會

全稱舍利供養會。即供養佛舍利,讚歎其功德之法會。又稱舍利懺法。印度自古即崇敬舍利並行供養。據長阿含卷四遊行...

舍利禮文

指禮讚佛陀舍利及佛願眾生得脫的平等大智之讚文。如諸回向清規式卷五所舉(大八一·六八六下):「一心頂禮,萬德...

舍那大戒

即梵網經所說之大乘菩薩戒,因系盧舍那佛所說之戒法,故稱舍那大戒。內容涵蓋持律儀、修善法、度眾生等三大門之一...

舍脂

梵名?acī 或 ?aci 或 ?acikā,巴利名 Sujā 或 Sujātā。又作舍之、舍支、釋脂、設...

舍摩

(一)梵語 ?ama。意譯寂靜。據四分律卷十二載,柳、舍摩、羅婆醯他等樹皆屬枝種。然舍摩究竟為何種植物則不...

舍摩利

梵語 ?ālmali 或 ?almal, ?almalī, ?ālmalī, ?ālmalin。又作舍摩、...

舍衛國

舍衛,梵名 ?rāvastī,巴利名 Sāvatthī。為中印度古王國名。又作舍婆提國、室羅伐國、尸羅跋提...

舍彌村

梵名 Syāmagrāma,巴利名 Sāmagāma。即釋迦族之村。又作舍摩迦子聚落、緬祇優婆塞林。某次,...

舍羅

(一)梵語 sāra。即百舌鳥之雄鳥,能說人語。據玄應音義卷二十一載,舍羅,乃百舌鳥之雄鳥;若稱舍利(梵 ...

芝苑遺編

凡三卷。又作芝園遺編。北宋僧元照撰,道詢編集。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內容包括卷上之戒體章、持犯體章、大小乘...

芝峰

(1901~?)民國浙江永嘉人,俗名石鳴珂。字象賢、無言。民國十二年(1923),初入漢口佛教會講習所,畢...

花山信勝

(1898~)日本佛教學學者。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科。曾任東京大學教授。著有聖德太子御製法華義疏?...

花林窟

梵名 Kareri-kutikā,巴利名同。又作迦梨隸、迦利羅石室、迦利囉窟、俱利窟。系給孤獨長者所獻僧園...

花偈

又作貫花。指經文中之偈頌。蓋一般經典之散文比喻為散花,對於貫穿經文之偈頌則比喻為貫花。於禪林中,特指達磨之...

花園大學

位於日本京都市。屬臨濟宗。為妙心寺派教學財團所經營之宗立大學。創於明治四年(1871),修業年限六年,後二...

花箭

密教在修敬愛法時所用供物之一。即於壇上置箭,以射厭離憎惡之心。此乃古來秘傳之法,異說眾多。一般傳說,花箭以...

芬陀利華

梵語 pundarīka,巴利語同。又作奔荼利迦化、分荼利花、分陀利花。意譯白蓮華。屬白色睡蓮之一,又為五...

芬皇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九黃洞。又作芬葟寺、芬篁寺。創建於新羅善德女王三年(634)。十二年,慈藏律師來唐請...

芥子

梵語 sarsapa。音譯作薩利殺跛、舍利娑婆、加良志。西藏語 yuvs-kar。原系芥菜之種子,顏色有白...

芥子加持

即密教修法中,行護摩之時,加持芥子而散於十方,以為降魔結界之用。真言行者行此芥子加行時,觀想打開十方法界塔...

芥子劫

梵語 sarsapopama-kalpa。以芥子比喻劫期之悠長。又作芥城劫。如雜阿含經卷三十四、大智度論卷...

芸亭

為日本最早成立之圖書館。奈良末期,石上宅嗣(729~781)改私宅為阿閦寺,廣收典籍,並開放作為研究佛教之...

虎丘山

位於江蘇吳縣閶門外。又稱武丘山、虎邱山、海湧峰。春秋晚期吳王夫差葬父闔閭於此,相傳葬後三日,有白虎踞於墓上...

虎丘派

臨濟宗楊岐派之支流。以紹隆為開祖。紹隆住於虎丘山,故有此稱。紹隆與大慧宗杲共同師事楊岐方會之下三世孫圓悟克...

虎丘紹隆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虎丘隆和尚語錄。宋代臨濟宗僧虎丘紹隆(1077?~1136)撰,嗣端等編。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

虎穴錄

凡二卷。全稱大興心宗佛德廣通國師虎穴錄。又作悟溪和尚語錄、悟溪錄。日本臨濟宗僧悟溪宗頓(1416~1500...

虎虎婆地獄

虎虎婆,梵名 Huhuva。八寒地獄之第五。又作虎虎凡地獄、嘔喉喉地獄、嘔喉喉地獄。此地獄之眾生受嚴切之苦...

虎跑定慧寺志

清代聖光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虎跑定慧寺,原稱大慈定慧禪寺,俗稱虎跑寺,位於今浙江杭縣大慈山。唐...

虎跑泉

(一)位於今浙江杭縣大慈山虎跑寺。虎跑寺本名大慈定慧禪寺,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禪師居此,苦於無水...

虎溪三笑

為儒釋道人物之畫題。儒者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在廬山修行之高僧慧遠,歸途中三人談笑而行,送客之慧遠不覺...

虎溪岩

位於福建廈門玉屏山北。岩下有溪,相傳古時有虎棲息於溪畔石穴,因此得名,該山即稱虎溪山。山間岩石密佈,古榕盤...

虎關師煉

(1278~1346)日本臨濟宗僧。京都人,俗姓藤原。法名師煉。幼時穎悟而好讀書,時人稱文殊童子。十歲,在...

羌揭梨

梵語 ?amkarī 之音譯。意譯小刀。或指鋸齒狀之小刀。為密教所用法具之一。據大日經疏卷十六載,諸奉教使...

長物

即指無必要、多餘之物。又作長、餘長物。佛教僧團中,除比丘所需之三衣一以外者,均屬長物。長物可於限定之期間...

阿娑嚩

即悉曇字 (a)(sa)(va)。又作阿娑縛。阿娑嚩三字為佛部等三部之通號,故以之相配於三部,即阿字為佛部...

阿[少/兔]羅陀補羅

梵名 Anurādhapura,巴利名同。又作阿[少/兔]羅國城、阿[少/兔]羅陀國。或譯作阿努拉達普拉...

阿梨宜

梵語 ālivgita。意譯為擁抱,即男女擁抱之意。又作阿梨宜。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九(大三五·四七一上):「...

阿梨耶

梵語 ārya,巴利語 arya 或 ariya 之音譯。又作阿哩夜、阿離耶、阿離野、阿梨阿、阿黎耶、阿...

阿梨耶伐摩

梵名 ārya-varman。迦畢試國之僧。生於西元七世紀頃。意譯聖胄、聖鎧。為薩婆多部之論師,曾作毗婆沙...

表白

法會及修法之際,於佛前申訴其願望與目的而乞請三寶照鑒,稱為表白。又作啟白。若行於法會之始,則稱開白、開啟。...

表色

凡吾人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種種動作形態顯然可表示於外而令人目見者,稱為表色。為唯識宗所立三種色...

表制集

凡六卷。唐代圓照編集。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又稱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大唐大興善寺大辨正大...

表無表

表業(梵 vijapti-karman)與無表業(梵 avijapti-karman)之併稱。又作有表業無...

表義名言

為「顯境名言」之對稱。指能表詮義理之名目、文句、言說等。成唯識論卷八(大三一·四三中):「表義名言,即能詮...

表義名言種子

為「顯境名言種子」之對稱。指由能表詮義理之名目、文句、言說等名言所薰習之種子。亦即自一切諸法之語言、音聲等...

表詮

又作依詮談旨。為「遮詮」之對稱。表者,顯其所是;詮者,具說事理。即從正面對事理作表顯之敘述,令事理之當體清...

表德

十六玄門釋之一。同於表詮。為「遮情」之對稱。謂張顯其所是,直示本有之性德。「遮情、表德」盛用於華嚴宗、真言...

迎江寺

位於安徽安慶。古稱永昌禪寺、古萬佛寺。為我國長江沿岸著名古寺之一。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歷代均有整修...

迎接

謂念佛行者於臨終時,蒙阿隬陀佛、觀世音、大勢至或其餘聖眾前來接引。於諸記傳中,念佛行者於臨終之際,每有聖眾...

迎接曼陀羅

又作聖眾來迎圖、迎接變相。即念佛行者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之圖像,乃淨土變相之一。東晉竺僧顯、北...

近分定

梵語 sāmantaka-samādhi。略稱近分。為「根本定」之對稱。指舍離下地之染污,作艱辛之修功,以...

近代佛教運動

茲分印度與錫蘭、歐洲、美國、日本四地區說明。(一)印度與錫蘭:錫蘭佛教運動者達磨波羅(Anāgarika ...

近住

梵語 upavāsa,巴利語同。音譯鄔波婆沙、優波婆娑。又作善宿。指在家男女受持一日一夜之八戒者;以親近三...

近住律儀

梵語 upavāsa-sajvara,巴利語同。音譯作鄔波婆沙三跋羅。別解脫律儀之一。又作近住擁護。指在家...

近事女

梵語 upāsikā。音譯優婆夷、優婆斯迦。指受持五戒之在家女子,有親近三寶,奉事如來之義,而受三歸、持五...

近事男

梵語 upāsaka。音譯優婆塞、鄔波索迦。又作清信士。指受五戒之在家男子,有親近三寶、奉事如來之義。據佛...

近事律儀

梵語 upāsaka-sajvara。音譯作鄔波索迦三跋羅。乃別解脫律儀之一。又作近事擁護。指近事所受持之...

近果

為「遠果」之對稱。指接近「因」之果報。又作正果。於內而言,如由業種子所生的一期之身與其死骸,前者為近果,後...

近波羅蜜多

法相宗所論三波羅蜜多之一。又作近波羅蜜。近,指接近於無加行之「無功用地」(即第八地以上)。即自初地至七地之...

近圓

梵語 upa-sajpanna,巴利語同。音譯作鄔婆三缽那。為具足戒之異名。又作近圓戒。圓指涅槃,具足戒為...

金七十論

梵名 Sāvkhya-kārikā。凡三卷。梁·真諦譯。又作僧佉頌、僧佉論、迦毗羅論。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

金人

又作金神。本指金銅之像,後因佛身常敷以金色,故金人又指佛,或佛像。佛教傳入中國之情形,曾有多種議論。據載,...

金口

為尊稱佛口之用語。即強調佛陀親自說教之亳無過誤,且饒益有情,故稱金口說、金口說法、金口直說、金口所說等。或...

金口相承

金口,佛親自說教之意;相承,師資次第依法傳承之意。天台宗有金口相承、今師相承、九祖相承等三種相承之說,其中...

金大王

為千手觀音之眷屬,護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眾之一。其形像,據安置於日本京都三十三間堂者,為左手握拳安於腰間...

金山寺

(一)位於江蘇鎮江郊外之金山。相傳為東晉元帝(或謂明帝)時所創建。前臨長江,與焦山、北固山同為江南文人雅好...

金山誌

凡十卷。清朝盧見曾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金山舊未有志,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進士京...

金山活佛

(1852~1935)民國奇僧。陝西終南人,俗姓董。法名覺棟,號妙善。依止終南山竹林寺本照和尚出家。宣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