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柴頭

叢林中,於飯頭之下管理柴薪之職役。其主要職務為入山采薪,以供大眾使用。[景德傳燈錄卷二十、禪林象器箋職位門...

桐魚

以桐木所製之木魚。禪林象器箋第二十七類唄器門:「晉書張華傳云: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無聲,帝以問華,...

桐華寺

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位於慶尚北道達城郡公山面道鶴洞之八公山山腹,距今大邱約三十分鐘路程。關於本寺之沿革...

格外

格,意指規格、法則、規定等,引申為世間之尺度。教中每以格外一詞,用表超出常格之外,非比尋常之謂。此類用語甚...

格西

西藏語「格威喜聯」之簡稱。意譯作善知識。相當於博士或教授。西藏佛教格魯派之學制,僧眾循序修學五部要論(現觀...

格烏

意為護身佛盒。指藏蒙佛教徒所用內裝小佛像或護身佛咒之金屬小盒。一般掛於胸前,亦可斜掛身旁或置於衣內。四品官...

格義

即以道家或外教之義理來解釋佛教之道理。佛教東傳之初,知識分子常以其類似老莊思想而接受之。至魏晉時代(三、四...

殊勝

事之超絕而稀有者,稱為殊勝。如吾人常讚歎極樂淨土因緣殊勝,因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凡有一念之善者皆...

殊勝池

位於帝釋殊勝殿前之如意池。[六波羅蜜經卷三、俱舍論卷十一] p4144...

殊勝殿

帝釋之宮殿。殿中有種種妙寶校飾,具足莊嚴,蔽餘天宮,故稱殊勝殿。[俱舍論卷十一] p4144...

泰山

又作東嶽、岱山、太山。位於山東泰安。為我國五嶽之一。系傳說中專司招魂之太山府君所住之山。與佛教融合後,太山...

泰山府君

(一)梵名 Citragupta。音譯質多羅笈多。意譯奉教官。指冥界主宰者閻魔王之記錄官。為密教胎藏界曼荼...

泰國佛教

泰國(Thailand)位於中南半島中央,古稱墮羅缽底(梵 Dvārapati),又稱社和缽底、墮和羅。居...

泰欽

(?~974)宋代法眼宗僧。魏府(河北)人。入法眼文益門下參禪。初住洪州(江西)雙林院,後遷金陵(南京)清...

泰范

(778~858?)日本真言宗僧。二十五歲於東大寺受具戒,學於比叡山,師事最澄,博通天台,任全山總別當之職...

消災咒

乃禪林所用四陀羅尼之一,亦為密教通用之息災法。又稱消災吉祥咒、消災真言、消災陀羅尼。乃消除諸種災害,成就吉...

消瘦服

又作消瘦衣。袈裟之異名。消瘦,指煩惱之次第消減;穿著袈裟可消減煩惱,故稱消瘦服。[金剛般若疏卷二](參閱「...

消釋

消除經文難解之義,解釋義理之蘊結,使閱經者易於了解。[摩訶止觀卷七] p4149...

海月岩

位於福建漳浦縣梁山東麓之寺院,距城四十公里。建於宋代。南為石礬塔,屹立於漳江入海之波濤中;北有老人峰,高聳...

海印

(1840~1924)湖南沅江人,俗姓魯。字涵虛。幼時多病,十二歲依月泉法師出家,受戒後曾自修多年。後至日...

海印三昧

梵語 sāgaramudrā-samādhi。又作海印定、海印三摩地、大海印三昧。華嚴家以此三昧為華嚴大經...

海印三昧十義

據宗鏡錄卷十八載,海印,喻之義;三昧,正定之義。海印三昧,即從喻以立名,亦即以大海之澄寂不動,印現萬象,比...

海岸國

華嚴經入法界品所說善財童子所參善知識五十三人中第三善住比丘(梵 Su-pratisthita)之住處。以該...

海底四寶

據新華嚴經卷五十一載,海底有四種熾然光明大寶,性極猛熱,能飲縮由百川注入大海之無量大水,致使大海無有增減;...

海明

(1597~1666)明代臨濟宗僧。又稱通明,世稱破山祖師。西蜀(四川)人,俗姓蹇。年十九出家,從慧法主聽...

海東高僧傳

殘本二卷。高麗僧覺訓譔於一二一五年。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冊。內容記載有關朝鮮高僧之事蹟。全篇之組織不詳,現存本...

海空智藏經

凡十卷。益州道士黎興、澧州道士方長撰。又作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經。本經系偽作於唐代之道教經典。內分十品,采問答...

海門國

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所參五十三善知識中第二海雲比丘(梵 Sāgara-megha)之住處。因此國近鄰南海...

海青

乃寬袍大袖之唐裝,為我國佛門緇素二眾禮佛時所穿之衣。又作大袍。系依黃袍之形式稍加修改而成;黃袍,乃隋代以後...

海青寺阿育王塔

位於江蘇連雲市東南,花果山下大村水庫之濱。建於北宋天聖四年(1026)。為一座模仿樓閣式之磚塔,共有八面九...

海珠

海底之寶珠。喻難得之事。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大五四·二○五下):「考其功也,實致為山之勞;核其益焉,時有海...

海眾

集於叢林的一會眾僧之稱。又稱大海眾、清淨大海眾。任何姓氏種族出家皆稱釋氏,恰如百川入海,便滅本名,但有大海...

海雲比丘

梵名 Sāgara-megha。華嚴經入法界品所說善財童子所參善知識五十三人中之第二。住於海門國,常至海岸...

海意菩薩

為寶莊嚴土世界之菩薩,乃海意經之發起眾。海意經,全稱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凡十八卷,北宋惟淨等譯。此經系...

海會

(一)禪宗謂叢林僧眾。如百川之流入大海,眾僧會於叢林,稱為海會。 (二)謂諸尊聖眾之會聚。以海比喻其德高、...

海會寺

(一)位於浙江杭縣,為投子義青宣揚曹洞宗風之所。舊稱石佛智寺,又稱大乘石佛寺。系吳越王所建,北宋祥苻(10...

海會塔

又稱普同塔、普通塔。即眾僧納骨之石塔。海會者,喻大海能廣收眾流。其樣式多作五輪塔,前刻海會塔之文字,後方有...

海滴

佛壽四喻之一。又作海滴喻。謂一切諸大海水,若以滴計,雖然浩大,然猶可數盡其滴數;而佛之壽命,無有邊際,不可...

海幢比丘

梵名 Sāgara-dhvaja。華嚴經中善財童子所參訪五十三善知識之第六。[華嚴經疏卷五十五] p417...

海幢寺

為廣東羊城(廣州)八景之一。相傳其地為漢朝千秋寺之舊址,至清康熙十一年(1672),尚可喜出資修建天王殿,...

海德

(一)乃出現於過去無數劫前之佛名。於諸佛最初出世時,海德佛曾為其師。龍樹之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易行品載,過去無...

海慧

(?~1145)金熙宗時代之禪僧。籍貫不詳。師幼英敏,學不由師,竺漢之書過目成誦。初游講肆,窮達性相之學,...

海潮音

(一)音之大者,譬如海潮;一般喻指佛菩薩優美之音聲;或指佛菩薩之應化。大寶積經卷四十菩薩藏會(大一一·二三...

洞山果子

禪宗公案名。系洞山良价與泰首座之問答機緣。洞山良价禪師語錄(大四七·五二三上):「師與泰首座冬節吃果子次,...

涅槃山

(一)佛典中,常以山比喻涅槃,另又以河比喻生死,而有「生死河,涅槃山」之稱。千手經(大二○·一○六下):「...

剗子禪

禪林用語。指空解一切之禪法。剗子,即鋤頭。謂徒然剷除一切事物之存在,胸中了無些許義理或世間各種對立之法,然...

娜多家瑟

梵語 danta-kāstha。又作禪多抳瑟插。譯作齒木、楊枝。為比丘十八物之一。古印度人於飯後每以楊枝剔...

恁麼

意謂這麼,或如何。宋代之俗語,指示某種事情或肯定,或疑問時所用之詞。在禪宗語錄中,甚為常見。其類似用語有:...

海[氵*閑]國

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所參訪五十三善知識中彌勒菩薩之住國。此國位南天竺,臨近海岸,故稱海[氵*閑]國。...

涅槃分

指涅槃之分位,亦即得涅槃之因。分乃「全」、「滿」之對稱。曇鸞之往生論註卷下謂,凡夫之人雖有煩惱,亦得往生彼...

涅槃四種大樂

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三載,涅槃有四種大樂,即:(一)無苦樂,謂世間之樂即是苦因,若斷世間之苦樂,則無苦無...

涅槃印

(一)三法印之一。涅槃寂靜印之略稱。一切眾生起惑造業,流轉三界,受生死苦,故佛決定為說涅槃寂靜之理,使眾生...

涅槃色

即黑色。密教將因位至果位分為五位,五位之間次第而轉,涅槃當於北方之黑位,故稱黑色為涅槃色。(參閱「五轉」1...

涅槃佛

華嚴經十佛之一。又作涅槃像。佛之應身,化緣既畢,乃示現滅度之相者。 p4151...

涅槃宗

依大乘涅槃經,弘布「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之教派。我國十三宗之一。又作常修多羅宗、涅槃學派...

涅槃門

(一)指極樂淨土。極樂淨土乃證得涅槃妙果之處,故稱為涅槃門。 (二)指念佛、信心等。淨土宗強調念佛與信心,...

涅槃洲

眾生沒於生死暴流中,佛以八正道之船引入涅槃之道,如引落水者至洲渚上,故以洲渚喻指涅槃。[大智度論卷七十一]...

涅槃界

界,含有如下數義:(一)含藏之義;涅槃能藏無為之萬德,故稱涅槃界。(二)因之義;涅槃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之...

涅槃城

涅槃,梵語 nirvāna。指相對於迷界之悟界。「涅槃城」一語,就經論所載,可歸納為二義:(一)乃譬喻之語...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指世尊入滅之相。佛陀四十五年間說法教化眾生,化緣既盡,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邊沙羅雙樹間,...

涅槃風

涅槃之妙理,可吹送人至於菩提,猶如順風之於行舟,故譬之以風。南本涅槃經卷九(大一二·六六二上):「是時忽遇...

涅槃食

又作涅槃飯。以涅槃比喻飯食。南本涅槃經卷四(大一二·六二五下):「煩惱為薪,智慧為火;以是因緣,成涅槃食。...

涅槃宮

涅槃之境乃眾聖之所居,故以宮殿譬之。[俱舍論卷三十、俱舍光記卷三十] p4154...

涅槃堂

又作延壽堂、延壽院、延壽寮、重病閭(閣)、省行堂(院)、無常院、將息寮。收容慰撫老病者之堂宇。古時叢林送老...

涅槃部

大乘經五大部中之第五部。開元釋教錄卷十一以大般涅槃經四十卷(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後譯荼毗分二卷(唐代...

涅槃會

即於每年佛陀入涅槃之日所舉行之法會。又稱常樂會、涅槃忌、佛忌。所謂涅槃,原指無有迷惑之境,亦指佛陀之入滅。...

涅槃八味

據方等般泥洹經卷二載,涅槃,大滅度之義;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此乃三德之秘密理藏,在諸佛為不...

涅槃經義記

凡二十卷。隋代淨影寺慧遠撰。收於卍續藏第五十五冊、五十六冊。本書系北本涅槃經之註疏,其內容初揭聲聞、菩薩與...

涅槃經義疏

凡十五卷。隋代曇延(516~588)撰。唐代道宣(596~667)謂本書之內容優於淨影寺慧遠所譔之涅槃經義...

涅槃經游意

全一卷。隋朝吉藏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八冊。本書系以三論宗義為主而解說涅槃經之大綱,全書分六門:(一)大意,...

涅槃聖

指道生法師。道生對法顯所譯之六卷本佛說大涅槃經加以研究,提出「闡提成佛」之論,聞者初不信之,且遭當時學者之...

涅槃僧

梵語 nivāsana。音譯泥縛些那、泥洹僧。意譯作裙。十三資具衣之一,似尼眾五衣中之下裙而稍異。南海寄歸...

涅槃像

又稱涅槃圖、臥佛像、睡佛像、寢釋迦。即刻繪釋尊入於涅槃狀況之繪畫、雕刻等類。其像內容通常為:在四株沙羅雙樹...

涅槃像曼陀羅

乃取材自諸經,有關釋尊涅槃時種種情狀之曼陀羅。其上畫有:(一)釋尊橫臥寶床,五十二眾圍繞哀慟之相。(二)虛...

涅槃台

又稱化壇。火葬之際置遺骸處。敕修百丈清規卷三荼毗條(大四八·一一二八下):「喪至涅槃台。」 p4157...

涅槃樂

三樂之一。遠離現世生死之苦,一切惑業寂滅,而得究竟安穩,不生不死之境地,稱為涅槃之樂。法華經藥草喻品(大九...

涅槃縛

貪樂染著涅槃之境而忽略利益眾生之願行,乃小乘之境界。[金剛三昧經](參閱「涅槃」4149) p4158...

涅槃頭

禪林中,掌涅槃堂之職事者。涅槃堂又作延壽堂,乃重病者養病之處,故涅槃頭又稱延壽堂主。[禪林象器箋職位門] ...

涅槃點

乃悉曇十二摩多之一,阿字四點之一。悉曇字表示止聲時,於文字右側加縱列之兩點,此二點「:」常稱涅槃點。此點無...

涅迦羅

梵語 niskāla 之音譯。意譯作暫時。成唯識論樞要卷上本(大四三·六一○下):「梵云‘涅迦羅阿波利匿縛...

涅伽多

梵名 Nirghāta。意指大風之騷擾、地震、雷鳴、雷擊。系與地中空中之音響與擊動之義相通。此外,又譯作天...

涅哩底王

涅哩底,梵名 Nirrti。又作泥哩底王、禰哩底王。(一)於古印度神話中,象徵破壞、不幸、災禍之女神,故每...

回心戒

為圓頓戒之異名。又作梵網菩薩戒、菩薩金剛寶戒、一乘戒。即依法華經開顯之妙旨,而授受梵網經中所舉之十重戒與四...

回心直進

指回心教、直進教二種。又作回心直進。乃華嚴五教之第二始教中之區別。為漸悟之機而施設者,稱回心教;為頓悟之機...

回伏難

回伏,又作洄澓、回復、洄洑、回復、回伏,為水之旋流或逆流之意;引申為輪回或退轉之意。難,為災難之意。回伏難...

回向

(一)梵語 parīnāma。又作回向、轉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

回向文

又作回向文、回向偈。乃課誦或法會結束時,將讀經之功德回向於自他或死者,使其成佛往生之文。例如法華經化城喻品...

回向利益他行

又作回向利益他行、利益他回向行。指回施自己所得之功德,以利益其他眾生之行為。乃往生淨土之五念門中第五回向門...

回向門

為五念門之一。又作回向門。即將自己之功德善根,回向於一切眾生,以拔除眾生之苦惱,並願與眾生同生安樂淨土者,...

回向陀羅尼

又作回向輪陀羅尼、回向陀羅尼。以諸善根回向一切眾生,而消滅彼等惡業重罪之陀羅尼。其真言為:唵(oj,歸命)...

回向發願心

又作回向發願心。為三心之一。指行者以所修之善根功德,回向於西方淨土,而發往生淨土之願心;屬自力三心之一。出...

回因向果

為道綽之安樂集卷下所說六種回向之一。即回轉所修之因行,轉向所求之果。(參閱「六種回向」1304) p378...

回大入一

謂回轉方便之大乘心而歸入一佛乘。又作回大入一。據法華經卷二譬喻品所載,長者以羊車、鹿車、牛車等三車予其三子...

回物

又作回物。指信徒所佈施之物。永平清規卷上典座教訓(大八二·三二一上):「施主入院舍財設齋,亦當諸知事一等商...

回施

回轉己之功德而施於眾生,使往生淨土。其意有二:(一)自佛回施予一切眾生。(二)自一眾生回施予其他之眾生。[...

回施向善

將己之善根回施予一切眾生,以期共同向善。(參閱「回向」3784) p3786...

回財

又作回財。即施主先向寺院支借錢財以營辦追薦、供養等法事,於事後施主如數償還錢財,稱為回財。禪林象器箋第二十...

回祭

又作回祭。與「回財」同義。即先報請庫司營辦祭食,事後再償還其費用者,稱為回祭。敕修百丈清規卷六亡僧條(大四...

回諍論

梵名 Vigraha-vyāvartanī(論破質疑之意)。全一卷。龍樹(梵 Nāgārjuna)著,漢譯...

回機

又作回機。即回轉機用之意。亦即指傳持佛心印者,回轉自己之機用,而赴於三界六道輪回苦界,以行救度眾生之方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