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食時五觀

禪林中,進食之前,須先唱誦「食時五觀文」而觀想此五條偈文之內容。禪苑清規卷一赴粥飯(卍續一一一·四四一上)...

食經

收於中阿含經卷十。其內容說明人以愛為食,愛以無明為食,無明以五蓋為食,乃至不信以聞惡法為食等;譬如大海以大...

食厭想

梵語 āhāre pratikūla-sajjā,巴利語 āhāre patikūla-saā。又作食不淨...

食蜜

比喻修學佛道。學佛道之人,於佛所言說者,無不信服悅順;猶如食蜜,中邊皆甘美。[四十二章經] p4001...

食器

進食時所用之器具。一般有頭缽、鐼子、匙箸袋、淨巾、袱紗、匙、箸、刷、缽單、缽拭。[禪苑清規卷一赴粥飯] p...

首山三句

禪宗公案名。乃首山省念禪師接化學人之機要語句。從容錄第七十六則(大四八·二七五上):「首山示眾云:『第一句...

首山竹篦

禪宗公案名。指首山省念禪師拈起竹篦,截斷觸、背等情見,打開絕言之境地。天聖廣燈錄卷十六汝州叶縣歸省禪師條(...

首山省念禪師語錄

全一卷。全稱汝州首山念和尚語錄。又作首山念和尚語錄。宋代僧首山省念撰,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刊...

首山新婦

禪宗公案名。系首山省念禪師以新婦騎驢之事,喻示佛地之本然風光。古尊宿語錄卷八(卍續一一八·一二五上):「問...

首山綱要

系表示首山省念禪師之宗風之八句法偈。禪林僧寶傳卷三首山省念章(卍續一三七·二二八上):「咄哉拙郎君!巧妙無...

首板

又作首版。板,指僧堂內之床椽。首板,即指各床椽之第一人。與板首、板頭同義。 p4003...

首波羅

梵名 Sūrpāraka 或 ?ūrpāraka,巴利名 Suppā-raka。音譯作蘇波羅哥。位於孟買北...

首陀羅

梵語 ?ūdra,巴利語 sudda。又作戍陀羅、戍達羅。略稱首陀。為印度四姓中地位最低之奴隸階級。從事擔...

首座

(一)僧官名。據釋氏稽古略卷三載,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敕法師辯章為三教首座。此為設三教首座之始,後亦敕...

首楞嚴三昧

梵語 ?ūrajgama-samādhi。即堅固攝持諸法之三昧。為百八三昧之一,乃諸佛及十地之菩薩所得之禪...

首楞嚴三昧經

梵名 ?ūrajgama-mahā-sūtra。凡二卷。略稱首楞嚴經、舊首楞嚴經。後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

首楞嚴義疏註經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嚴經疏。系大佛頂首楞嚴經之註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冊。本書總分十門,一教起因...

首盧迦

梵語 ?loka。印度計算經論之單位。又作阿耨窣都婆(梵 anustubh)、 阿菟吒闡提首盧柯、室路迦、...

首羅比丘見月光童子經

全一卷。又作首羅比丘經。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本經為英國學者史坦因(M.A. Stein, 1862~19...

梵語 gandha,巴利語同。音譯為乾陀。乃鼻根所嗅之物,鼻識所分別之對像之一。為五境(五塵)、六境、十二...

香入

梵語 gandhāyatana。十二入之一,十二處之一。又作香處。即嗅於鼻者之總稱。(參閱「十二處」343...

香口比丘

據大智度論載,有一比丘歸敬佛說,稱讚佛無量之功德,因而從口中生出妙香。大智度論卷十一(大二五·一四四上):...

香寸

以香之長度作為衡量時間之單位。古時,叢林中每將線香切成一寸(約三公分)或二寸長,作為測量坐禪時間之依準。 ...

香山寺

(一)位於河南洛陽西南十四公里,龍門山東崖。建立年代不詳。或云北魏熙平元年(516)所建。一說此地為唐代日...

香巴迦爾居

西藏佛教迦爾居派兩大傳承之一。瓊波南交創立。於後藏香地區(今西藏日喀則東北一帶)勢力較大,故有此稱。其門徒...

香木

出廁洗手後,除臭氣之木。以香材造之,懸於竿端,兩手摩擦使淨。普通削成八角形。[禪林象器箋第二十八類器物門]...

香水

梵語 gandha-vāri。指含有香氣之淨水。系混和諸種香而成,用於身體之灌沐或諸物之灑淨。如方廣大莊嚴...

香水海

略稱香海。即注滿香水之大海。據佛教之傳說,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須彌山,其周圍為八山八海所圍繞。除第八海為...

香水偈

布薩之際,以香水洗手時所唱之偈。偈云(大八二·四三二上):「八功德水淨諸塵,灌掌去垢心無染;執持禁戒無闕犯...

香水錢

唐宋時代,僧尼得度牒,所需納交官府之錢。始於肅宗,採納宰相裴冕之建議,凡欲出家為僧尼者,先納錢,後許受戒出...

香火

原指燒香與燃燈火。引申為寺廟中司香火之事者。釋門正統卷四(卍續一三○·四一一上):「香火之嚴,於今為盛。」...

香火因緣

古人盟誓之時,多設香火告神,我國佛徒沿用之;故謂彼此契合為香火因緣,謂猶如結盟於宿世而逾分相愛。北齊書陸法...

香火社

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所結之法社。白樂天(772~846)於詩文之外,又精通佛學,晚年自稱香山居...

香王菩薩

香王,梵名 Gandha-rāja,音譯作犍陀羅闍。又作香王觀音。香為週遍義,王乃自在義,即自在度化遍法界...

香司

禪林中,司掌知時之職稱。古時於定香盤燒香,用以測知時刻;司此職者,即稱香司。 p4010...

香光莊嚴

指念佛三昧之作用。念佛能莊嚴行者,譬如香氣之染人,故稱香光莊嚴。首楞嚴經卷五(大一九·一二八上):「子若憶...

香印

又作香篆。做成篆文形狀之香。古時,叢林中常燒此香以測知時間。 p4011...

香衣

以香木染成之衣。又作香染、香袍裳、香服。香為梵語 gandha(乾陀,香樹名)之意譯。即以乾陀香樹皮、樹汁...

香育

唐代禪僧。濟陰(山東荷澤)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詳。初習老莊,已而寄心釋典,遂出家於滄州安定寺。後至五台山,...

香姓娑羅門

香姓,梵名 Drona,巴利名 Dona。又作豆磨婆羅門、頭那婆羅門、屯屈婆羅門、突路拏婆羅門。佛陀入滅,...

香房

梵語 gandha-kutī,巴利語同。音譯作健陀俱知。又作香室、香殿、香台、淨香房、香積殿、香庫院、清淨...

香林西來意

禪宗公案名。又作香林坐久成勞。碧岩錄第十七則(大四八·一五七上):「僧問香林:『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林云:...

香版

又作香板。禪林中用以警策修行之木板,形如寶劍。依使用目的之不同,而有諸多名稱,用以警策用功辦道者,稱為警策...

香亭

禪家安置香爐之器具。其四面以薄紗圍之,前簷懸有香亭二字之扁額,中置大香爐,其形狀、式樣一如真亭,用之於葬儀...

香剎

僧寺之謂。香者,以香來譬喻佛法、或佛教建築物之功德,同於香殿、香室之香。剎者,梵語 ksetra,本為柱之...

香孩兒營

宋太祖誕生地。即應天禪院之別稱。相傳太祖生時,營中三日芳香四溢,洛中因稱應天禪院為香孩兒營。[談苑(孔平仲...

香染

用以浸染袈裟的顏色之一。其色黃中帶赤,或稱茶褐色、木蘭色,為袈裟之本色。以乾陀(梵 gandha,巴同)之...

香泉寺

位於河南汲縣霖落山中。傍叢依嶂,架構宏偉。山中有泉,從石隙中滲出,泉色澄碧,其味香冽,宿負盛名,於元魏時稱...

香為佛使

香能通達人之信心於佛,猶如佛之使者,故稱為佛使。[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訃請篇、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下] p...

香界

佛寺之稱。又稱香阜。古人詩中,多稱佛寺為香界。孟浩然之題雲門山詩:「舍舟入香界,登閣憩旃檀。」高適之登慈恩...

香界寺

位於河北宛平縣西北翠微山。始建於唐代,遼金時為一大名剎,元時改稱平坡寺,明洪熙元年(1425)重建,改稱大...

香神

梵名 Gandharva。音譯作乾闥婆神。又作香陰神、尋香神、香音神、樂神。八部眾之一,為帝釋天司雅樂之神...

香國

佛國之名。又作香積國、眾香國、眾香世界。乃香積如來所住之國,為娑婆世界上方過四十二恆沙河之佛土,是世界最香...

香袈裟

香染之袈裟。香,乃梵語 gandha(乾陀)之譯,係香樹名。即以乾陀樹皮所染成之黃赤色袈裟,原屬佛制壞色之...

香偈

又作燒香偈、燒香回向文。於佛前上香時所唱之偈文。禮佛儀式(卍續一二九·一一八上):「(禮敬讚德,先須至於香...

香奠

又作香典、香錢、香資、香儀。奠者,薦之意。於佛前或亡者之靈前供奉之香物稱香奠。典者,購買物品之意;於靈前以...

香湯

摻入香料之湯水,稱為香湯,用此以洗淨身體。古來四月八日佛誕日,即以香湯灌沐佛像,古時用五色香水,後則以甘草...

香湯偈

布薩之際,頌畢香水偈,即作揖長跪於香湯之前,唱頌香湯偈。如偈云(大八二·四三二上):「香湯熏沐澡諸垢,法身...

香華

即香(梵 gandha)與花(梵 puspa)之併稱。又作華香。多為供佛用。奉施香華,可得十種功德:(一)...

香象

(一)梵語 gandha-hastin,或 gandha-gaja。係指由鬢角可分泌有香氣液體之強碩大象而...

香象渡河

香象渡河,徹底截流;譬喻聽聞教法,所證甚深。諸經論每以兔、馬、香像三獸之渡河,譬喻聽聞教法所證深淺之別,謂...

香象菩薩

梵名 Gandha-hastin。音譯作干陀訶提菩薩、乾陀呵晝菩薩、健陀訶娑底菩薩。又作香惠菩薩、赤色菩薩...

香塔

即以香之粉末拌水為泥,作成之小塔。其內安置經文,以之供養禮拜。(參閱「塔」5421) p4016...

香筥

盛香之容器。又作香盒、香合、香函、香箱。通常為木製加漆,亦有陶制與金屬製。形狀以平圓為常見,有大香筥、小香...

香塵

六塵之一。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香為其一,乃鼻識、鼻根所緣之對境。塵即染污之義,謂其能染污情識...

香語

拈香法語之略稱。即在禪林之法會、誦經之際,住持拈香時所說之法語。所謂拈,意即以指持取。以拈香之後講說法語,...

香廚

僧院之食廚。又作香積。此係出自維摩詰經取香積佛國香飯之典。(參閱「香積飯」4017) p4016...

香樓

釋尊之遺體火葬時,以香木堆積成台,其高如樓,上置寶棺。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下(大一二·九○八上、九○九下):「...

香盤

焚香之盤。又作香台、常香盤。以木或金屬作成之方形台,盤中盛香作梵字形,常點火焚之。[禪林象器箋器物門、安齋...

香醉山

(一)香醉,梵名 Gandha-mādana,巴利名同。音譯作乾陀摩訶術、犍陀摩羅。又作香水山、香積山、香...

香燈

謂焚香與燃燈。釋惠洪之詩:「一室香燈夢寢餘。」謝枋得之圓峰道院祠堂記:「朔望有齋饌,晨夕有香燈,如士大夫之...

香積寺

(一)位於廣東省博羅縣西。隋代所建,唐代曾擴建。蘇軾游香積寺詩引:「寺去縣七里,三山犬牙,夾道皆美田,麥禾...

香積佛

又作香台佛。為住於上方眾香世界之佛名。香,係離穢之名,即宣散芬芳馥馨,指理中無上戒定慧之香;積,係聚集之義...

香積飯

又作香飯。指眾香國香積佛之香飯。維摩詰所說經香積佛品(大一四·五五二中):「於是香積如來以眾香盛滿香飯,...

香闍梨

北周僧。籍貫、生卒年皆不詳。梁初駐錫益州(四川灌縣)青城山飛赴寺,欣然有終老之志。時習俗每至三月三日,必往...

香藥

其義有三:(一)即香物與藥之併稱,指普通之五香、五藥。(二)以香藥一詞,統稱五寶、五香、五藥、五穀等二十種...

香嚴

(一)佛經中天子、童子之名。維摩詰所說經卷下(大一四·五五二上):「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楞嚴經卷五載,香...

香嚴上樹

禪宗公案名。依無門關第五則(大四八·二九三下):「香嚴和尚云:『如人上樹,口銜樹枝,手不攀枝,腳不踏樹。樹...

香嚴寺

位於河南鄧縣西北之白崖山中。原為唐代一行、虎茵二師所草創。後一行示寂於長安,肅宗親往送葬,山中突然飄香,經...

香嚴原夢

禪宗公案名。原夢,占夢、解夢之意。溈山靈祐禪師一日午睡夢醒,乃以所夢詢其二弟子仰山慧寂、香嚴智閑。仰山遂持...

香嚴桂

(1631~1708)清初臨濟宗僧。浙江嘉興人,俗姓陳。十一歲,投禮本縣之精嚴寺清隱房爾廉,習瑜伽教。二十...

香嚴擊竹

禪宗公案名。即香嚴智閑得悟之因緣。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一載,智閑往依溈山靈祐,祐知其為法器,欲激發之,一日謂之...

香爐

又作火爐、薰爐。焚香之器皿,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亦為佛前與佛壇之三具足、五具足之一。一般備置者為置香爐(...

枳吒山

梵名 Krtāgiri,巴利名 Kitāgiri。又作雞吒山。意譯為黑山。為中印度迦屍國(巴 Kāsi)之...

枳橘易土集

凡二十六卷。日本慧晃(1656~1737)撰。系收集出現於諸經律論中之梵語,以日語五十音之順序排列,一一加...

柰氏

梵名 āmra。音譯作庵羅。庵羅為樹名,此言柰氏者,即庵羅女。又作庵婆女、庵樹女。為佛世時維耶離國一梵志所...

毗尼日用錄

全一卷。又作毗尼日用。明代性祇著。收於卍續藏第一○六冊。系采擇華嚴經淨行品與密教經典中之偈、咒彙編而成。「...

毗尼多流支

(?~594)梵名 Vinītaruci。意譯滅喜。越南佛教滅喜禪派之開創者,約生於六世紀中。本為南印度人...

毗尼討要

凡三卷(或六卷)。唐朝道世撰。又稱四分律討要。收於卍續藏第七十冊。內容解釋四分律,並旁通諸部律,參酌檢討律...

毗布羅山

毗布羅,梵名 Vipula,巴利名 Vepulla。又作毗富羅山、毗浮羅山、鞞浮羅山。意譯廣博脅山、廣普山...

毗目智仙

梵名 Vimoksaprajā-rsi。六世紀初頃,北印度烏萇國人,係釋迦族之後裔。勤學三藏,尤善論藏。北...

毗佛略

梵語 vaip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毗富羅。意為方廣、廣大、廣博、廣破、廣解、廣普、無比等。又稱大...

毗伽羅論

毗伽羅,梵名 Vyākarana。為梵語文法書,乃印度外道六論之一。又作鼻伽羅論、毗耶羯剌諵論、毗何羯喇拏...

毗奈耶藏

梵名 Vinaya-pitaka。三藏之一。又稱毗尼藏。意譯為律藏、調伏藏。調者,和御;伏者,制滅之義。亦...

毗奈耶雜事

凡四十卷。全稱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唐朝義淨譯。收於大藏經第二十四冊。內容記述制律之事緣等,總分八門。...

毘舍

梵名 Vai?ya 之音譯。又作吠奢、吠舍、毗奢、鞞舍。意譯作居士、田家、商賈。印度四姓之第三階級,指從事...

毘舍佉

梵名 Vi?ākhā 或 Vai?ākha,巴利名 Visākhā 或 Vesākha。音譯作鼻奢佉、吠舍...

毘舍浮佛

毘舍浮,梵名 Vi?vabhū 或 Vi?vabhuk。為過去七佛之第三佛。又作毗濕婆部佛、鞞恕婆附佛、毗...

毘舍遮鬼

毘舍遮,梵名 Pi?āca。又作畢舍遮鬼、臂奢柘鬼。意譯食血肉鬼、啖人精氣鬼、癲狂鬼、吸血鬼。原為印度古代...

毗陀羅鬼

毗陀羅,梵名 Vetāda 或 Vetāla。系可殺害人之惡鬼。又作韋陀羅鬼、迷怛羅鬼、鞞陀路婆鬼。意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