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乾峰

唐末曹洞宗僧。生卒年不詳。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之法嗣,住於越州(浙江),以「乾峰一路」之公案與「乾峰二光三...

乾峰一路

禪宗公案名。為唐末曹洞宗之乾峰禪師答一僧之問,指示一路涅槃門不須遠求,即在眼前之公案。又作乾峰一劃。有一僧...

乾峰二光三病

為唐末曹洞宗越州乾峰禪師之上堂開示語;謂到達悟境必須舍除、解脫二種光與三種病。二光,即能取光、所取光。能取...

干鳳寺

位於韓國江原道高城郡金剛山。為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始於新羅法興王七年(520),阿度和尚所建,時稱圓覺寺。...

干慧地

梵語 ?ukla-vidar?anā-bhūmi。即菩薩修行階位中,「三乘共十地」之第一地;此地有慧而無定...

乾闥婆

梵語 gandharva,巴利語 gandhabba,西藏語 dri-za。又作健達縛、犍闥婆、彥達婆、干...

乾闥婆城

梵語 gandharva-nagara。又作揵闥婆城、健達縛城、巘達縛城。略作婆城、干達城、干城。意譯尋香...

唵字觀

即密教用於觀想 (oj,唵)字字義之觀法。守護國界經卷九載,「唵」字即指一切法門、毗盧遮那佛之真身、一切陀...

無實體之意。或作虛、權、方便之意。乃真、實之對稱。並無實體而僅有其名者,稱為假名有;不直接就實體而假運想念...

假名

梵語 prajapti,巴利語 paatti。意指假他而得之名。略稱假。亦即立於眾緣和合而生之法上假施設之...

假名人

指無實體而僅有假名之人。又稱假者、假人。佛教不承認有實人之存在,以人僅為五蘊假和合而成。可分二種:(一)穢...

假名有

三種有之一。多種因緣集合為一物,乃假之存在,稱為假名有。如色、香、味、觸四事之因緣和合,假名為酪,此酪無自...

假名宗

主張諸法僅有假名而無實體之宗派。小乘經部、成實宗即是。乃北齊大衍所立四宗,北齊護身寺自軌法師所立五宗,南朝...

假名空

為「法空」之對稱。觀假名之眾生,並無實在之人、我。又作人空、我空。據成實論卷十二滅法心品載,破裂敗壞眾生是...

假名菩薩

指大乘菩薩五十二階位中之十信位菩薩。又作名字菩薩、信想菩薩。五十二階位係指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

假名經

日人將漢文經典譯成日文,以假名(即片假名、平假名)或假名間雜漢字寫成之經典。此類經中,以日本栃木縣足利市家...

假合之身

即人身。人身乃眾緣假和合之物,故稱假合之身。原人論(大四五·七○九中):「此身但是眾緣似和合相,元無我人。...

假有

乃「實有」之對稱。又作俗有、假名有。謂諸法皆依因緣和合而存在。因緣所生之法,如鏡花水月,無其實性,然非虛無...

假我

以佛教之立場而言,所謂「我」者,實際上並無「我」之存在,僅由五蘊和合所成之身,假名為我而已,故稱假我。又作...

假和合

依賴因緣之聚集而形成,眾緣離散即不存在。以無自性、非實有,故稱為假和合。略稱假合。 p4380...

假問

為汾陽十八問之一。宋代之汾陽善昭禪師(947~1024)將歷來禪林中,學人請教師家之問題,依其性質,分類為...

假無

指舍離有、無二邊之真諦中道。又作真無。據三論玄義卷一載,假無不可定無,假無不可定有,遠離二邊,故視之為正。...

假實

「假」與「實」之併稱。又稱虛假真實。如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三十二就「極微」舉出實、假二種極微,實極微,係指極...

假實二法

指假法與實法。法有實體,稱為實法;假存立於實法之集合、相續、部分、相對之上而無實體者,則稱假法。如五蘊為實...

假雞聲韻

禪林用語。指模擬雞叫聲,試圖以偽裝欺騙之意。原典故出自史記孟嘗君傳,書中記述孟嘗君夜半欲通過函谷關時,其食...

假簿

為禪林記載有關請假外出、歸省者之簿。又作請假簿。敕修百丈清規卷四維那條(大四八·一一三二中):「或有他緣,...

假觀

(一)天台宗三觀之一。為「空觀」、「中觀」之對稱。即觀照諸法依假名而存在。(參閱「一心三觀」23) (二)...

健支

即應量器內三個小缽中,最小之缽。又稱鍵[金*諮]、建鎡、犍茨。三缽總稱鐼子。[釋氏要覽卷中](參閱「鐼子」...

健陀縠子袈裟

指以健陀色(乾陀羅色)之薄絹所作之袈裟。又作健陀谷子袈裟、乾陀谷子。縠子,即薄絹。日僧空海來唐時,曾從青龍...

掛缽囊

禪林用語。謂禪僧行腳遊方時,攜帶缽囊及拄杖遍歷諸方,於終了時,便掛缽囊。引申指結束遍歷諸方之參學。從容錄第...

偶像

此語出自拉丁語 idola,原意為形像、姿態。後有表示妨害正確認識之偏見、先入為主之觀念等義,則始自義大利...

偶像崇拜

指依憑感覺塑造神靈之形像而加以崇拜。又「偶像」易被誤有輕蔑之意,故有學者主張應稱為「神像崇拜」。偶像崇拜可...

偷心

禪林用語。原指偷盜之心;於禪林中轉指向外分別之心。系對動念之貶責。虛堂錄卷三(大四七·一○一一上):「僧雲...

偷盜

梵語 adattādāna,巴利語 adinnādāna。不與而取,稱為偷盜。新譯作不與取。乃力取或盜取他...

偷蘭遮

巴利語 thullaccaya 或 thūlaccaya。又作偷蘭遮耶、偷羅遮、薩偷羅、土羅遮、窣吐羅。略...

偏小

指小乘之教理。以其理偏於空,故法門狹小,就大乘教義之立場而言,稱為偏小。止觀大意(大四六·四六○中):「如...

偏小情

謂小乘於人法二空中,僅知人空而未知法空之淺薄偏見。小乘雖體認眾生之身為五蘊之假和合,但以為五蘊生滅之法為實...

偏有執

即認為萬法為「有」之執著。主張萬法為「有」者,自佛教立場觀之,可分三種層次,即:(一)如一般世俗之人,以為...

偏坐

坐法之一種,即立單膝而坐。或同於偏跏。阿吒薄俱元帥儀軌經卷下(大二一·二○一下):「若敕鬼神,即偏坐,以左...

偏空

指小乘所談之空理。以其所說之理偏於空之一邊,故稱為偏空。又作偏真、單空、偏真空理。天台四教儀(大四六·七七...

偏門

為「正門」之對稱。又作傍門。禪林中,凡有犯罪者,即從此門驅出。敕修百丈清規卷二肅眾條(大四八·一一二一下)...

偏衫

袈裟類之法衣,為僧尼之上服。又作褊衫、編衫、遍衫、偏袖。即縫合僧祇支與覆肩衣,另加襟而成為一種具有兩袖、前...

偏病

指眾生所起之有無、斷常等偏邪見解。眾生抱存此等偏邪見解,不得諸法之實相,而起迷倒之業,輪回於生死,故喻之為...

偏真之理

指「證寂然界菩薩」所證得人法二空之理。此類菩薩雖已證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無性空,舍離部分法執,然尚不了...

偏真圓真

指偏真之理與圓真之理。天台宗所判藏、通、別、圓四教中,以藏、通二教所入所證之空理,稱為偏真之理;以別、圓二...

偏執

即偏僻固執某一方而不通達他方之意。梁高僧傳卷三(大五○·三四二上):「諸論各異端,修行理無二;偏執有是非,...

偏教

為「圓教」之對稱。二教之一。指偏於一方之教,一般多指小乘教,或指大乘教中之權教。例如以天台宗之立場而言,法...

偏袒右肩

梵語 ekājsam uttarāsavgaj krtvā ,巴利語 ekajsaj uttarāsavg...

偏袒派

巴利名 Ekajsikanikāya。緬甸上座部佛教之派別。形成於十八世紀初。起源於緬甸東部登那村(Tun...

偏圓

判釋教理勝劣之用語。偏者,偏僻之理,偏於空乃至中;圓者,圓滿具足一切。就大、小乘而言,則小乘為偏,大乘為圓...

偏僻問

汾陽十八問之一。宋代之汾陽善昭禪師將歷來禪林中,學人請教師家之問題,依其性質,分類為十八種,稱為「汾陽十八...

兜巾

即日本修驗道之修行者「山伏」所著用之黑白布冠帽。又稱頭襟、頭巾。約分二種:(一)為仿自大日如來之五智寶冠,...

兜沙經

全一卷。後漢支婁迦讖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冊。其內容相當於華嚴經中如來名號品與光明覺品之部分。玄應音義卷八謂,...

兜率三關

即宋代兜率從悅禪師(1044~1091)用以接化學人之三語句。無門關第四十七則(大四八·二九八下):「兜率...

兜率天

兜率,梵名 Tusita,巴利名 Tusita,西藏名 Dgah-ldan。又作都率天、兜術天、兜率陀天、...

兜率天子

指墮地獄之眾生因蒙釋迦之光所照,而得生兜率天者。四勝身成佛之一。又稱地獄天子。據新華嚴經卷四十八如來隨好光...

兜率寺

(一)位於河北房山縣西南之上方山錦繡峰下。又稱上方寺。 (二)位於四川三台縣南之南山。隋開皇年中(581~...

兜率往生

往生彌勒菩薩之淨土兜率天。又作兜率上生。兜率天有內、外兩院,彌勒菩薩常在內院說法,外院為天眾欲樂處,不易聞...

兜率從悅

(1044~1091)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虔州(江西贛縣)人,俗姓熊。法號從悅。十五歲出家,十六歲受具足戒...

兜率龜鏡集

凡三卷。清代弘讚輯。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九冊。本書乃彙集有關彌勒信仰、兜率往生之見聞,及選自經論中相關之傳記所...

兜跋毗沙門

乃指權現於兜跋國護持佛法之毗沙門。兜跋國,不知係指何國,或推測為吐蕃(西藏)。兜跋毗沙門之形像為女形之堅牢...

兜樓婆

梵語 turuska。又作斗樓婆、兜樓波、兜婁婆、都嚕婆、妒路婆、突婆、窣堵魯迦。意譯白茅香、茅香、香草。...

兜羅

梵語 tūla,巴利語同。又作堵羅、妒羅、蠹羅、兜羅綿、兜羅貯。意譯綿、細綿。乃總稱草木所生之花絮。種類頗...

勒叉那

梵名 Laksana,巴利名 Lakkhana。意譯護也。為佛陀弟子之一。勒叉那比丘曾與目犍連共往王舍城,...

勒巾

束腰之帶子。又稱勒帛。禪苑清規卷九(卍續一一一·四六四下):「須繫腰條,不用勒巾答膊。」 p4390...

勒沙婆

梵名 Rsabha 或 Rsabhanātha。意譯牛仙。為中印度憍薩羅國阿逾陀王之子;為佛出世以前,盛行...

勒那跋彌

梵名 Ratnavarman。意譯寶鎧。系佛陀過去世為迦良那伽梨(意譯善事)太子時之父王。據賢愚經卷九善事...

勒那摩提

梵名 Ratnamati。又作勒那婆提。略稱勒那。意譯寶意。為北魏之譯經僧,中印度人。學識優贍,事理兼通,...

勒那闍耶

為佛陀過去世行菩薩道時之名。勒那闍耶曾舍身救助五人,令免沒入海中。據賢愚經卷十勒那闍耶品所載,此五人,即佛...

勒那識祇

梵名 Ratna?ikhi。意譯寶髻。即昔時寶髻佛尚未出家學道,仍為太子時之名。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

勘破

禪林用語。即看破、識透之意;看透了互相比較、試驗、質問之對手。亦即勘定事之是非。無門關第四十八則(大四八·...

勘過

禪林用語。即加以審察試驗,使真相明晰。碧岩錄第二十則(大四八·一六○上):「龍牙問翠微:『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勘辨

禪林用語。禪林師家判別修行者之力量,或學者探問師家之邪正。臨濟錄、雲門錄等有勘辨一項,內容即記錄師家與學人...

即地水火風四大中,風大之自性。即風具有動搖之性,可產生流引、增盛之作用,故能令四大所造物質相續變移至他方。...

動不動法

指欲界之法為動法,色界、無色界之法為不動法。欲界之法,多起五欲妄想,是為無常,故稱動法。不動法,則指定而不...

動用什物

指禪林中屬於寺院所有而可供使用之器物。禪苑清規卷三(卍續一一一·四四七上):「寮舍、門窗、牆壁、動用什物,...

動物

佛教經典、故事集中,常以動物表現。其理由有三:(一)業(梵 karma)與輪回(梵 sajsāra)思想之...

動物崇拜

屬自然崇拜之一種。始於後期自然宗教,乃狩獵時期原始社會意識之反映。最早期之動物崇拜可溯源至法國南部阿里埃日...

動著

禪林用語。原為動搖之意,此謂心搖動不定、起妄想。碧岩錄第六則(大四八·一四六中):「空生岩畔花狼籍,彈指堪...

動靜二相

為事物所具有之二種相狀。動為活動之一面,靜為止息之一面。碧岩錄第四十六則(大四八·一八三上):「所入既寂,...

參謁、參尋、參學、參究之意。即學人謁見師家以問道,如「參師問法」;又修行坐禪,亦稱參,如「參禪辦道」。此外...

參天台五台山記

凡八卷。日僧成尋(1011~1081)撰。又稱善惠大師賜紫成尋記。延久四年(1072),成尋時年六十二歲,...

參玄人

指佛道之修行者。參玄,意謂參究修學佛法之玄旨。景德傳燈錄卷三十(大五一·四五九中):「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

參同契

全一卷。唐代石頭希遷(700~790)撰。系由五言四十四句二百二十字組成之古詩,詮明萬法交參無窮,由本同契...

參究

即參學究辦。在禪宗,即指參訪師家,致力體得佛法。禪家排斥單方面之知解,以親至師父處參學,求其開示之參禪為一...

參前

禪林用語。指晚參(晚間之參禪念誦)之前。若無晚參,則指放參以前。敕修百丈清規卷二達磨忌條(大四八·一一一七...

參後

禪林用語。又作參退。為「參前」之對稱。指晚參或放參之後。即晚間之參禪念誦之後,或休止坐禪、行事等之後。敕修...

參商

指參星與商星。參星位於西南方申之位,商星位於東方卯位。此二星東西遠隔,不能同時望見。故用此語來比喻久別不相...

參堂

禪林用語。禪林中,沙彌新加入為僧堂之一員,稱為參堂。意即「初入堂」。敕修百丈清規卷五新戒參堂條(大四八·一...

參宿

梵名 ārdrā。音譯頞達囉。意譯濕、米濕、未濕。又稱生眚宿、生養宿。二十八星宿之一。屬於魯達羅(梵 Ru...

參暇

禪林用語。指禪僧請假出禪院,而於十五日之內歸寺。又作參假。後世稱依止寺院投宿為參暇者,乃昔稱掛搭之訛誤。瑩...

參飽

禪林用語。又稱飽參。即充分悟得之意。參飽人,則指參學佛法達到徹悟之人,如飢餓者之飽食;又稱飽參客、飽參人、...

參寥子集

凡十二卷。宋代僧道潛撰。又稱參寥子詩集。參寥子為道潛之號。其詩甚能表現其個性,頗少含蓄,然不落俗套。詩集傳...

參榜

禪林用語。又作參狀、門狀。指參見他人時所出示之拜帖(即今之名片)。闊約六、七寸,內不書文字,自左卷之,以絲...

參請

禪林用語。即弟子向師家請問並受教。亦同參問請益、參禪辨道之意。臨濟錄勘辨(大四七·五○四中):「徑山有五百...

參學

全稱參禪學道。指禪者遊訪各禪剎,參訪各家風格、規矩後,隨從明師學習。黃鎮成送澗泉上人遊方詩:「直到無生參學...

參頭

為禪林職稱之一。又作參頭和尚。參,參僧之意,即自四方前來參禪習道之僧;頭,頭首之意,即居於首位,並行指導、...

參禪

禪林用語。參入禪道之意。指於師家之下坐禪修行,引申為於禪定中參究真理。無門關第一則(大四八·二九二下):「...

參羅萬像

又作森羅萬象。參羅,與「森羅」同,形容樹木繁茂併列之狀態。宇宙間各種現象森然羅列於前,稱為參羅萬像;於佛教...

參辭謝賀

禪林用語。即指對統監寺院僧官之辭任、就任,所表示之謝辭及祝賀語。禪苑清規卷三(卍續一一一·四四五下):「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