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淨眾宗

即以四川成都淨眾寺為化導中心之初期禪宗宗派。又稱淨眾派。唐代於成都府創建淨眾寺之新羅僧無相(684~762...

淨秀

(418~506)南朝尼師。安定烏氏(陝西南鄭)人,俗姓梁。幼即慧悟,慈念篤定,誦經行道,長齋蔬食。及受五...

淨穢不二

淨,梵語 ?uddha 或 ?ubha,即清淨、清白淨潔;穢,梵語 a?uddha 或 a?ubha,即不...

淨穢四相

淨穢者,乃佛說華嚴經時所處清淨或穢惡之土。據華嚴經疏卷一舉出淨穢之四種相,即:(一)唯染,染,即穢染。佛於...

淨符

明代曹洞宗僧。廬陵(江西)人,俗姓劉。號位中,世稱位中淨符禪師。生卒年不詳。參謁弁山瑞白明雪,不契,乃返歸...

淨聰

(1591~1647)明代曹洞宗僧。德安(湖北)人,俗姓李。世稱孤崖淨聰禪師。參謁瑞白明雪而得悟,並嗣其法...

淨肉

比丘可食而不犯戒之肉。反之則為不淨肉。淨肉有三種:(一)見,謂不見為我故殺之肉。(二)聞,謂從可信之人聞非...

淨菩提心門

真言行者初入初地(淨菩提心地),見法明道,得無蓋障三昧,稱為淨菩提心。此清淨之菩提心,乃東方阿閦如來之三摩...

淨華眾

指住於阿彌陀佛淨土之菩薩、聲聞眾。即當其往生淨土之際,無須假借母胎,得直接從清淨之蓮花化生,具有七種淨法,...

淨藏淨眼

淨藏(梵 Vimala-garbha)與淨眼(梵 Vimala-netra)之併稱。乃藥王、藥上二菩薩過去...

淨衣

清淨之衣。(一)受佈施之衣。蓋比丘自己耕作製衣料,或賴販賣利益作衣,都為律所禁止;由施主施舍之衣,則不犯此...

淨衣加持

指對修行者所著用衣服之加持法。又稱袈裟加持。加持法有多種:或誦淨三業真言三遍、七遍;或誦真言「唵缽哩嚩囉跢...

淨裸裸

禪林用語。又作赤[身*果][身*果]、赤灑灑。指放下萬事,身心脫落,天真獨朗,無纖毫情塵之貌。亦即全真露現...

淨覺

(一)為佛之異稱。心體無污染稱為淨,對境不迷稱為覺。佛,梵名 Buddha,意譯為覺;佛之體清淨本然,故一...

淨觸

淨,淨潔;觸,觸穢之意。又作淨濁。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載,凡水分淨、觸,瓶有二枚,淨者咸用瓦瓷,觸者任意兼用...

淨訥

(1610~1673)明代曹洞宗僧。衡州(湖南)安仁人,俗姓王。號且拙,世稱且拙淨訥、雲淙淨訥禪師。幼年父...

淨財

清淨之財物。非就財物之淨、不淨而言,係指使用者若遠離貪慾所得之財,即稱為淨財。此語一般多用於指檀越等淨信所...

淨身

(一)指清淨之身,或令身清淨。宗鏡錄卷二十五載,了知人法二空,真心自現,即為淨身。 (二)於密教,特指為清...

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

全一卷。東晉竺曇無蘭譯。又作五苦章句經、五苦經、五道章句經、道章苦經、諸天五苦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本經...

淨頭

禪林中,職司清掃廁所之職稱。又作圊頭、持淨。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兩序章列職雜務條(大四八·一一三三上):「淨頭...

從地踴出

指佛陀說法時所示現之一種神變,即從地踴出無量菩薩。如法華經卷五從地踴出品載,佛陀說法華經時,曾告示大眾,娑...

從果向因

即從三身圓明之果位返向發心修行之因地。乃「從因向果」之對稱。例如果位上之佛為化導眾生之故,乃方便示現菩薩身...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禪林用語。原指真正之珍寶即在自家之中;禪林中,轉指開悟之大事最重要關鍵乃在於本具之佛性,若不明此理,反而向...

從香

禪林中,於開堂祝聖時,侍者插瓣香後,更拈一炷香。或新住持為其本師插香於爐,插完歸位後,侍者進前再插一炷香或...

從倫

元初曹洞宗禪僧。號林泉。生卒年不詳。參謁燕京報恩寺萬松行秀有省悟,為其法嗣,初住萬壽寺,並繼其師主持報恩寺...

從容錄

凡六卷。南宋萬松行秀撰。又稱萬松老人評唱天童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

從義

(1042~1091)北宋僧。溫州(浙江永嘉)平陽人,俗姓葉。字叔端。八歲出家,十七歲師事扶宗繼忠,研習天...

從儀師

僧職之一種。又作從威儀師。授戒或法會中,於威儀師之下職掌糾正眾僧威儀之僧。若在綱所(職務所行之場所),則輔...

從諗仍舊

禪宗公案名。從諗,指唐代之趙州從諗禪師;仍舊,謂沿用、依循、傚法前人之習慣、法則、求證方法、工夫等。趙州從...

從諗洗腳

禪宗公案名。唐代趙州從諗行腳時,參謁臨濟義玄,恰遇臨濟洗腳之故事。據禪苑蒙求卷中載,趙州問(卍續一四八·一...

從顯入密

即初修顯教,後轉入密教。此種修行者,又稱從顯入密之機或迂回之機,與最初即修學真言門的直往之機有所區別。 p...

御文章

凡五卷。日僧圓如集錄。又稱蓮如上人御文。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三冊。本願寺派稱御文章,大谷派則僅稱御文,或五帖消...

御水取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御松明。系日本東大寺罥索院(二月堂)所舉行之「修二月會」。在為期十四天法會中之第十二日後...

御衣木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御素木、佛木。為製作佛像之木材。御衣之「御」,於日文中表示尊敬之意,指佛之法衣,引申為制...

御佛名

日本佛教用語。日本佛教界,以稱念阿彌陀佛及諸佛之名號為御佛名。但在用語上,特指在法會中,將稱念佛、菩薩、祖...

御身拭

日本京都右京區嵯峨清涼寺(又作釋迦堂),每年三月十九日所舉行為佛像擦身之儀式。又平常拭淨佛像上之灰塵,亦稱...

御注

日本佛教用語。指皇帝所譔之註解書。御注之卷數不多,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三十二經部孝經類有清世祖之「御注孝經...

御修法

日本佛教用語。指日本之修持密法,及修持密法之法會。在真言宗,為後七日御修法之略稱。即每年正月八日至十四日共...

御詠歌

日本佛教用語。即參詣各處聖跡的巡禮者所唱詠之讚歌。又作巡禮歌。在日本,據傳以西國三十三所(指京畿附近安置有...

御制揀魔辨異錄

凡八卷。又作揀魔辨異錄。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四冊。明代臨濟宗僧漢月法藏撰...

御影堂

(一)日本佛教祖師堂之一種。又作影堂。「御」為敬稱。各宗派所指不同,真言宗稱高野山宗祖空海之庵室為御影堂。...

御選語錄

凡十九卷。清世宗撰。又稱雍正御選語錄。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九冊。其內容系集錄我國古今禪僧、居士及清世宗自身之禪...

御靈會

日本佛教用語。日本所行安慰怨靈之祭祀法會。又作御靈祭。現存文獻中,日本最早之御靈會系貞觀五年(863),祭...

徠巴贍

西藏名 Ral-pa-can。即乞[口*栗]徠巴贍、吃[口*栗]徠巴贍。西藏護教三王(另外二人為棄宗弄瓚、...

悉地

梵 siddhi,西藏語 grub-pa。意譯作成就、妙成就。梵漢併舉而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於密教,意指...

悉地王

(一)為密教愛染明王之異名。因其以愛染明王之小咒為吽悉地(梵 hūjsiddhi),故又稱悉地王。 (二)...

悉地持明仙

梵名 Siddhi-vidyadhara。即依咒術得外法成就之仙人。悉地,意譯為成就。於密教中,列於胎藏曼...

悉地宮

即悉地之國土宮殿,乃真言行者在觀心上所現之境。共有三品:(一)上品,即密嚴佛國,此佛國出於三界之外,而非聲...

悉底履

梵語 strī。又作悉咥哩。意譯為女、妻。為梵語文法中「三聲」(三性)中之女聲。蓋於梵語文法上,凡是名詞、...

悉皆解脫

與「畢竟解脫」同義。即完全解除束縛、迷惑之自由狀態。指修行純熟之情形,或表示萬有自體之絕對真實、原本之狀態...

悉耆利耶

梵名 Sīgiriya。為屹立於錫蘭(今稱斯里蘭卡)之坎底市(Kandy)北方約七十二公里處之岩丘,高約十...

悉達多

梵名 Siddhārtha,巴利名 Siddhattha。乃釋尊為淨飯王太子時之名。又作薩婆悉達多(梵 S...

悉曇

梵語 siddhaj 或 siddhāj。又作悉旦、悉談、肆曇、悉檀、七旦、七曇。意譯作成就、成就吉祥。...

悉曇十八章

表示悉曇字母四十七字之綴字、合字及連聲之法則,而創立十八章。又作悉曇十八章建立、悉曇切繼。即:(一)迦迦章...

悉曇三密鈔

凡三卷。日本淨嚴(1639~1702)集。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系索解說悉曇形音義之書。計分梵字本源門、悉...

悉曇五十字門

就梵字字母五十字而各別論其義門。五十字包括母音十六字,子音三十四字,係印度童蒙最初所學習之字音。為使童蒙學...

悉曇四十二字門

就梵字之字母四十二字而各別論其義門。又作四十二字門、四十二字陀羅尼門。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二字觀門謂,如入...

悉曇四書

乃有關悉曇學之四部要典:(一)唐代智廣撰悉曇字記一卷,(二)日本安然記悉曇十二例一卷,(三)法華梵釋,(四...

悉曇四種相承

指悉曇四種隨緣相承。梵字本源相承有法爾、隨緣二種,法爾常恆之相承系依大日經之說,隨緣相承有四種:(一)梵王...

悉曇字記

全一卷。唐代智廣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內容系解說悉曇之摩多(母音)與體文(子音),並略述其合成法之十八...

悉曇字數

即關於悉曇字門之數目,諸經論所說稍有差異。(一)悉曇字記,於十六母音、三十四子音之五十字門,加一濫(lla...

悉曇連聲

梵語中,二語連續時產生聲韻上之變化,稱為連聲法(梵 sandhi)。即一語之尾為母音,與次一同種類母音相會...

悉曇輪略圖抄

凡十卷。日本了尊著述。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系圖示說明悉曇之音韻及有關聯之諸般事項,全書共分八十章。著者乃...

悉曇藏

凡八卷,故又稱八卷藏。日本延曆寺安然(841~901)撰。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乃類聚評論悉曇音韻等之由來...

惟一

(1202~1281)(一)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資州(位於四川)墨池人,俗姓賈。號環溪。幼參謁同村梵業寺之...

惟白

北宋末雲門宗僧。靜江(廣西桂林)人,俗姓冉。生卒年不詳。敕謚「佛國禪師」。為法雲寺法秀之法嗣。住汴京法雲寺...

惟尚

唐代僧。又稱惟上、成都惟尚、劍南惟尚。從青龍寺惠果和尚傳受密教金剛、胎藏兩部大法。為青龍門下六傑(辨弘、惠...

惟忠

(705~782)唐代僧。四川成都人,俗姓童。幼從大光山之道願修業。後游嵩山(位於河南),從學於荷澤神會,...

惟則

(一)(751~830)唐代牛頭宗禪僧。又稱遺則。長安人,俗姓長孫。初隨慧忠禪師,得悟玄旨,遂南遊天台,入...

惟勁

五代禪僧。福建永泰人。生卒年不詳。出家後,參謁雪峰義存,並為其法嗣。其後參訪諸方,住江西南嶽之般舟道場,楚...

惟政展開兩手

禪宗公案名。又作百丈開田。此為唐代禪師百丈惟政(涅槃和尚)以動作代替語言之示眾機法。五燈會元卷四百丈涅槃章...

惟悟

(1898~1969)四川重慶人,俗姓劉。年十九,由父母送入佛寺出家,旋受戒於安徽九華山。民國十六年(19...

惟淨

北宋譯經三藏。金陵(江蘇江寧縣南)人,俗姓李,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之甥。生卒年不詳。七歲出家,十一歲誦法...

惟謹

唐代僧。住慧日寺,文宗太和八年(834),從青龍寺東塔院法潤阿闍梨受密教胎藏法。撰有大隨求即得大陀羅尼明王...

惟儼不為

禪宗公案名。即唐代僧藥山惟儼自謂其坐禪乃無所為之坐禪。亦即表示其坐禪乃超越思量分別,以達到絕對真理之坐禪。...

掠剩大夫

即職掌人類飲食之神。禪林象器箋靈像門:「開眼隨境攝,闔眼隨夢轉,不知注祿判官、掠剩大夫,隨汝抄劄,消鑿祿簿...

掠虛頭漢

禪林用語。斥詈慢心躁急、似是而非之禪者。又作掠虛漢。掠,即掠取之意;虛,即虛妄不實;掠虛,即指僅模仿他人言...

探水

即附於拄杖之小枝。據禪林象器箋器物門載,禪僧拄杖下約二尺許,附有一小枝,屈而向下,纏繞於主干,渡水時必先下...

淨食

佛陀制禁比丘啖食生之草、菜、瓜果等,必以火燒煮,或以刀、爪甲等除其皮核而後食之,稱為淨食。(參閱「淨法」4...

淨飯王

淨飯,梵名 ?uddhodana,巴利名 Suddhodana,音譯首圖馱那、輸頭檀那、閱頭檀、悅頭檀。又...

淨飯王般涅槃經

全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又作淨飯王涅槃經、淨飯王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系記載佛陀及難陀等為淨飯王送葬...

淨髮

又作剃髮。即出家皈依佛門,須剃除鬚髮,其後亦須按時剃淨。淨髮之法,據四分律卷五十一載,比丘之鬚髮皆應剃淨,...

淫宮

梵名 Mithuna。音譯彌偷那。十二宮之一。為辰星位。又作夫婦宮、男女宮、夫妻宮、陰陽宮、雙女宮、雙鳥...

淫戒

梵語 a-brahma-carya-virati,巴利語 abrahmacariyā veramanī。為...

淫慾

即行淫之慾望,與「愛慾」、「色慾」同義。圓覺經載,諸世界一切種性,無論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延...

淫慾不染

指淫慾之實相本來清淨。與「貪慾不染」同義,為觀自在菩薩之內證。據理趣釋經卷下載,瑜伽廣品中密意說二根交會五...

淫湯

禪林用語。指以焦飯或米之粉末泡湯,作茶水之用。淫,意謂焦飯泡於湯中,混濁而沉滯;或作飲。或以其令飲用者淫心...

淫火

比喻淫慾之熱情如火,若不祛除,可燒燬身心。又作淫慾火。摩訶止觀卷七上(大四六·九三上):「大論云:『多淫者...

淫睡

指俯臥之睡姿。依正規,僧應右脅而眠。入眾日用(卍續一一一·四七四上):「睡須右脅,不得仰臥,仰為屍睡;覆為...

淫薄健

唐代玄奘由印度歸國所經之國。約在現今帕米爾高原(Pamirs)之西南部。依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載,淫薄健為睹貨...

畢缽羅樹

梵語 pippala,巴利語 assattha。意譯吉祥。略稱畢缽樹。其果實稱為畢缽羅,故稱畢缽羅樹,為產...

蘭寺

位於韓國忠清南道扶餘邑扶蘇山。寺約建於百濟時代。因本寺金堂之後,有一靈泉,其周圍遍生皋蘭草,故稱阜蘭寺。皋...

粗?易飽細嚼難饑

禪林用語。又作粗食易飽細嚼難饑、粗食易飽細嚼難饑。即大口吞食雖容易飽腹,但不易吸收;細細嚼咽則不易飢餓,且...

連缽

托缽之際,非挨家挨戶誦經乞食,乃邊走邊誦經乞食,稱為連缽。「軒缽」之對稱。(參閱「軒缽」4325) p48...

硨磲

梵語 musāragalva。為五寶之一,七寶之一。又作車[(王*巨)/木]、車渠、紫色寶、紺色寶。音譯作...

混沌供

諸供物混和而供之。又作雜和供。即修護摩法時,先以丸香,散香、香花、飯食、五穀、藥種等各別供之,而後混和殘餘...

清涼寺

(一)位於山西五台山中台之清涼谷。北魏孝文帝(471~499)所創建。著「華嚴論」一○○卷之靈辨(477~...

清涼寺緣起

凡六卷。藏於日本清涼寺中。為描繪栴檀佛像由來之圖繪與詞書(文字說明)。清涼寺位於日本京都,俗稱釋迦堂,故本...

筌魚

筌,為捕魚之工具,亦泛指為達目的所需之道具;魚,即泛指以工具來完成之目的。佛典中常以「荃」比喻能詮之經文語...

棄宗弄讚

(?~650)西藏名 Khri-lde-srov-bstan-sgam-po。又稱雙讚思甘普(藏 Sr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