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鹿女夫人

據雜寶藏經卷一載,昔有國名波羅奈,國中有山名仙山,當時住有一位梵志,常於石上小便,流有精氣,為雌鹿舐之,遂...

鹿子母

梵名 Mrgāra-mātr。音譯密利伽羅磨多。意譯為鹿母、鹿母夫人。又稱彌佉羅母、彌迦羅長者母。本名為毗...

鹿子母堂

梵名 Mrgāra-mātr-prāsāda,巴利名 Migāra-māta-pāsādā。音譯蜜利伽羅磨...

鹿戒

指學鹿之行動,吃鹿所食之物,以為生天之因、解脫之道者,稱為鹿戒。屬五見中之戒禁取見(梵 ?īla-vrat...

鹿杖梵志

鹿杖,梵名 Mrgalandika,音譯勿力伽難提、密利伽羅、蜜利伽羅。又作鹿杖沙門。系殺佛弟子之外道。佛...

鹿母經

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本經為佛之本生譚,有廣說、略說二本。內容系佛陀述說其過去世為鹿母時...

鹿泉寺志

全一卷。明代許國誠撰,高一福輯正。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鹿泉寺位於今江蘇鎮江,為京口五名山之一。劉宋...

鹿菩薩

又作九色鹿菩薩。其角白如雪,其毛共九色,故又稱九色鹿。乃釋尊往昔修菩薩行之本生故事。釋尊昔為九色鹿王時,有...

鹿足王

鹿足,梵名 Kalmāsapāda,音譯迦摩沙波陀、劫摩沙波陀,又作斑足、駁足。據賢愚經卷十一載,過去世中...

鹿車

梵語 mrga-ratha。系法華經卷二譬喻品所說三車之一。與羊車、牛車,合稱三車。喻指聲聞、緣覺、菩薩三...

鹿野苑

梵名 Mrgadāva。為釋尊成道後初轉法輪之地,即今之沙爾那斯(Sārnāth,即梵名 Sāravga...

鹿頭人

意謂雖為鹿形,然能辦道,有如人類。反之,雖為人身,以不能辦道,有如鹿類,則貶稱為人頭鹿。出曜經卷十四以此事...

麥積山

位於甘肅天水縣東南四十六公里處。久為人所忘,民國四十一年,其名始彰。形狀特殊,山高一百四十餘公尺,峰頂呈圓...

麻三斤

禪宗公案名。全稱洞山麻三斤。又稱答麻三斤、麻三斤話、洞山佛麻三斤。即五代宋初雲門宗洞山守初禪師顯示盡大地無...

麻谷寶徹

唐代僧。籍貫、俗姓、生卒年均不詳。法號寶徹。出家後參謁馬祖道一,並嗣其法。後居於蒲州(山西)麻谷山(又稱麻...

麻谷寺

位於韓國忠清南道。號太華山。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新羅興德王(826~835)時代所建,一說為新羅普照所創。...

麻谷振錫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之麻谷寶徹與章敬懷惲、南泉普願間之機緣問答。又作麻谷持錫、麻谷兩處振錫、麻谷振錫繞床。碧...

麻迷

禪林用語。麻,與「麻」同義,即無感覺之意;迷為眯,即砂等異物進入眼中,以致無法見物。禪林中,常以「麻迷」一...

棄恩

指舍棄世俗之恩愛。諸經要集卷四所引清信士度人經載,若欲出家者,本著俗服,辭拜父母尊親後,口中說偈道(大五四...

梨師達多富那羅

梨師達多,巴利名 Isidatta,意譯仙授、仙施、仙餘,意指從仙人處求得之子;富那羅,巴利名 Purān...

棄五蓋

天台宗二十五方便五科之第三。即摒棄貪慾、瞋恚、睡眠、掉悔、疑等五蓋。蓋,即蓋覆之意,為煩惱之別名。此五種煩...

為未來世經

即觀無量壽經。因此經非為佛陀在世時之上根而說,乃為佛陀滅度後未來世之一切眾生而說,故稱為未來世經。此經乃佛...

為人悉檀

全稱各各為人悉檀。四悉檀之一。佛化導眾生之教法可分四個範疇(即四悉檀),為人悉檀乃佛應眾生之根機與能力不同...

為霖道霈

(1615~1702)明末清初曹洞宗僧。福建建安人,俗姓丁。號旅泊、非家叟,字為霖,法名道霈。永覺元賢之法...

浮土五祖繪傳

全一卷。藏於日本鎌倉光明寺。系描繪我國淨土教五祖之像,並附有漢文之傳記。書後有(1305,嘉元三年)之記。...

策發阿闍梨

又作策發師。系沙彌受具足戒時,策勵沙彌發心之戒師。為十師之一。弘戒法儀卷上(卍續一○六·四九八下):「引請...

華嚴經疏

(一)凡二十卷。唐代法藏著。全稱華嚴經探玄記。又稱華嚴探玄記、探玄記。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五冊。本書敘述六十華...

華嚴經傳記

凡五卷。唐代法藏撰。又稱華嚴經纂靈記、華嚴傳之記、華嚴傳記、華嚴經傳、華嚴傳。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本書集...

野干鳴

野干,梵語 ?rgāla。音譯悉伽羅。狐之一種。「獅子吼」之對稱。即比喻修行未臻成熟而妄說真理。[玄應音義...

野狐禪

禪林用語。用以比喻似是而非之禪。謂所為不契合禪之真義,然卻自許為契合。此語系出自唐代禪僧百丈懷海開導野狐之...

野狐精

禪林用語。原指野狐之精魅能作變幻,以欺誑他人。比喻自稱見性悟道而欺瞞他人者。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幽州譚空和尚章...

野盤僧

奔走四方而無間暇之村野僧。或指露宿山野之行腳僧。野盤者,盤旋草野之意。景德傳燈錄卷十三風穴延沼章(大五一·...

野馬

梵語 marīci。譯作陽焰、焰(炎)。全稱野馬泉。乃現於沙漠或曠野中之一種自然林泉幻象。即熱氣之遊絲或塵...

閉爐

禪宗於每年陰曆二月或三月封閉暖爐之行事。「開爐」之對稱。禪苑清規卷四聖僧侍者爐頭直堂(卍續一一一·四四九下...

閉關

閉門謝客而隱居修行。特指禪僧停止為人接眾之事,而一心一意於自室中坐禪修行。我國佛教界頗流行閉關之風。除禪宗...

陪堂

(一)禪院中,陪伴客僧在僧堂之外堂受食,稱為陪堂。[禪林象器箋第九類叢軌門] (二)律制儀軌中,頭單戒師為...

陪臚

(一)梵名 Bhairava。又作陪囉嚩、陪羅縛。意譯可畏、悲慘。自在天之一形,金剛神之一名。為婆羅門教...

陪貼

指禪院除以本飯、本藥供養之外,另陪增貼付之供物,如菜等。敕修百丈清規卷三遷化(大四八·一一二八上):「主喪...

陪食

於禪宗初祖達磨忌時,住持不趣僧堂食粥,而於法堂與祖師相伴吃粥,稱為陪食。又陪伴客人進食,亦稱陪食。敕修百丈...

陰妄一念

天台宗觀門之境體。指凡夫日常所起一剎那之妄心。又作介爾妄心。陰妄,陰為蘊之新譯,即此心屬五蘊中之識蘊而為迷...

陰持入經

凡二卷。東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旨在闡明五陰(色、受、想、行、識)及十二入(眼、耳、鼻、舌、...

陰陽道

日本方術。以我國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而有關天文、歷數、卜筮、堪輿(方角、地相)等之學問與方術,目的為避禍求...

陳仁宗

(1258~1308)為越南禪宗竹林禪派開祖。原為越南陳朝之國王,名慧光。十六歲即王位。性耽禪悅,常赴東究...

陳佛子

宋代盧龍(河北)人。原名思讓。思讓累歷方鎮,向無敗政。篤信佛教,所至之處,多禁屠宰,俸祿悉以齋僧,因此時人...

陳健民

(1906~1987)湖南長沙攸縣人。民國十八年(1929)皈依太虛大師。研習淨土諸經及藏密紅教、白教、黃...

陳和卿

宋代佛師。籍貫、生卒年不詳。日本安德天皇壽永元年(1182),與弟陳佛壽共至日本。其後,應俊乘房重源之請,...

陳垣

(1880~1971)廣東新會人。字援庵。為民國以來傑出之史學家。曾任輔仁、北京、清華、燕京等大學教授。治...

陳寅恪

(1890~1969)江西義寧人。為蜚聲國際之史學家。精通英、法、德等十餘種古今語文,於中外文史哲學方面之...

陳慧劍

(1925~)江蘇泗陽人。本名陳銳,字劍慧,後更名慧劍。先後執教於中學及專科學校。民國三十八年(1949)...

陳明德

民國佛教學者。廣東潮州人,生長於泰國,生卒年不詳。自幼聰慧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未冠即擅泰文。專寫佛教論文,...

陳棄藥

梵語 pūtimukta-bhaisajya,巴利語 pūtimutta-bhesajja。為比丘所應依用...

陳武帝

(501~559)名霸先,字興國。南朝陳永定元年至三年(557~559)在位。崇信佛法,即位之年,祭祀佛牙...

陳洪綬

(1598~1652)明代佛畫家。諸暨(浙江)人,字章侯。號老蓮、老遲、悔遲、弗遲、雲門僧、九品蓮台主者。...

陳瓘

(1042~1106)北宋居士。南劍州(福建)沙縣人,字瑩中。自號了翁。少登進士第,於徽宗朝,官左司諫,以...

陳眾喜

(1821~1850)清道光時人,祖籍江西龍南。信奉長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流,提倡忠孝節義、五倫和合...

陳那

梵名 Dignāga, Dinnāga,西藏名 Phyogs-kyi glav-po。又稱域龍、大域龍、方...

陳靜濤

(1887~1967)廣東南海人。字靜庵,法名慧濤。為太虛大師之在家弟子。在港四十年中,曾鼎力協助興辦佛教...

陶淵明

(365~427)東晉江西潯陽人,字元亮,後改名為潛,世稱靖節先生。晉大司馬陶侃之曾孫。少懷高節,以博學能...

陸寬昱

(1898~1979)廣東人。初禮西康之呼圖克圖(活佛或聖者之意)為師,其後師事虛雲和尚。生平以翻譯漢文佛...

陸師壽

宋代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編集寶珠集八卷,輯錄修行淨業而得感應往生者之事蹟...

陸庫克

(Albert Von Le Coq, 1860~1930)為德國之東方學學者。生於柏林。曾任柏林民俗博物...

陸西星

明代人,字長庚。號方壺外史。聰慧絕倫,好讀書,喜道術。道教之徒,稱之為陸祖。撰述多達百種,其中楞嚴經約說、...

雀離浮圖

為迦膩色迦王於健馱邏國布路沙布邏(梵 Purusapura)所建立之佛塔。又作雀離佛圖、雀離浮屠、雀梨浮圖...

雪堂拾遺錄

全一卷。宋代僧雪堂道行編。詳稱雪堂行和尚拾遺錄。又作禪門拾遺錄、雪堂行拾遺錄、雪堂道行禪師拾遺錄。收於卍續...

雪山

梵名 Himālaya, Himavat, Himavān,巴利名同,西藏名 Gavs-can。雪藏之意。...

雪山不死藥

能使人壽命無量,無有病苦之藥。雪山中,有名為「娑呵(娑訶)」之靈草,若人見之,得壽無量,無有病苦難,雖有四...

雪山仙人

即跋伽婆(梵 Bhaigava)。為住於雪山之一仙人。食果實草根,常修習慈心觀,然不能除諸煩惱結,不能調伏...

雪山偈

指北本涅槃經中之四句。釋尊於過去世為雪山童子時,由羅剎口中聽聞(大一二·四五○上)「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二...

雪山八字

又作雪山半偈。略稱八字。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四載,雪山大士為從帝釋天所化現之羅剎求得半偈而舍其全身。此八字即(...

雪山大士

釋尊於過去世修菩薩行時之名,屬於佛陀著名本生譚之一。又稱雪山童子、雪山婆羅門。略稱雪童。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四...

雪山神女

梵名 Pārvatī。音譯波羅和底。印度神話中之女神。又稱杜爾嘉、突迦(梵 Durgā)。美麗溫柔,對在雪...

雪山部

梵名 Haimavata。音譯醯摩跋多。又稱雪山住部、上座弟子部、根本上座部、先上座部、本上座部。為小乘二...

雪岳山

為韓國半島之脊樑。屬太白山脈,其主峰大青峰,海拔一七○八公尺,為山脈之最高峰。舊稱雪山、雪峰山,為慕道者朝...

雪峰

(822~908)唐代禪僧。即義存真覺禪師。因曾宿於雪峰山,故號雪峰,世稱雪峰義存。乃德山宣鑑之法嗣。(參...

雪峰寺

(一)位於福建閩侯縣雪峰山。又稱崇聖寺。為我國南宋末至元代初期所設十剎之一。雪峰山原名象骨山(象骨峰),唐...

雪峰慧空禪師語錄

全一卷。宋代僧雪峰慧空(1096~1158)撰,門人慧弼編,孝宗淳熙五年(1178)刊行。又作福州雪峰東山...

雪峰甚麼

禪宗公案名。又稱雪峰是甚麼、雪峰低頭歸庵。此公案寓托唐代禪僧雪峰義存向二僧問「甚麼」之話語,表示悟達者之運...

雪峰盡大地

禪宗公案名。又作雪峰粟粒、雪峰大地撮來。唐代禪僧雪峰義存拈舉粟米粒示眾,以破大小廣狹等情見之偏執,而歸於萬...

雪峰義存禪師語錄

凡二卷。唐代僧雪峰義存(822~908)撰,明代林弘衍編,崇禎十二年(1639)刊行。又作雪峰禪師語錄、真...

雪峰鱉鼻蛇

禪宗公案名。又作雪峰看蛇。唐代雪峰義存禪師對門人舉鱉鼻毒蛇為例,問通方眼具否,以勘辨迷悟之落處。碧岩錄第二...

雪嶺投身

即佛陀於過去世修菩薩行,為求過去諸佛所說後半偈而投身岩下,舍身於羅剎。佛陀於過去世住雪山為大士時,帝釋天變...

雪村友梅

(1290~1346)日本臨濟宗僧。越後(新潟縣)人。字雪村。號幻空。早年於建長寺師事一山一寧,亦參禪於建...

雪柳

截白紙作成柳之枝葉狀。於葬儀之際,唱念佛名,並將此物投於棺上,以表與死者惜別之意。系源於我國送別遠行之友人...

雪江和尚語錄

全一卷。日本臨濟宗僧雪江宗深(1408~1486)撰,禪悅編。又稱佛日真照禪師雪江和尚語錄、雪江錄、佛日真...

華嚴經感應傳

全一卷。唐代胡幽貞刊纂。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本書原為法藏之弟子惠英編成二卷。建...

華嚴經搜玄記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儼撰。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略稱華嚴經略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五冊。本書...

華嚴經綱要

凡八十卷。明代德清撰。又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收於卍續藏第十二冊。本書系提舉澄觀所譔華嚴大疏鈔之要義,合八...

華嚴經綸貫

全一卷。宋代復庵撰。又稱復庵和尚華嚴綸貫。收於卍續藏第四冊。本書系就八十華嚴中七處八會三十九品等內容,所作...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凡九十卷。唐代澄觀撰。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略稱隨疏演義鈔、華嚴大疏鈔、演義鈔。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六...

華嚴遊心法界記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本書系基於華嚴宗初祖杜順之五教止觀,闡明華嚴宗之觀門。分為法是我...

華嚴游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於揚州慧日道場。又稱華嚴經游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五冊。本書乃立於三論宗之立場,由化主、化...

華嚴緣起

原為八卷,現存六卷。又稱華嚴祖師繪卷、華嚴宗祖師繪傳、義湘元曉繪。為一部記錄新羅華嚴宗宗祖義湘及元曉入唐求...

華嚴論節要

凡三卷。高麗僧知訥(1158~1210)撰。本書乃擷取李通玄所著新華嚴經論之要點,復加知訥自己之見解,而由...

華嚴頭

禪宗寺院之職稱。為街坊化主之一。其職為向檀越講說華嚴經之功德,以勸募之。唐代一般寺院皆設有此職。[禪苑清規...

華嚴變相

乃指描繪華嚴經七處九會或七處八會之圖相。又稱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七處九會華藏世界圖、華嚴七處九會圖像。據...

華鬘

梵語 kusumamālā,音譯俱蘇摩摩羅;西藏語 me-tog-gi phrev-ba。即以絲綴花,結於...

華籠

盛花之器。又作華筥、華皿。原稱衣祴、華篋、華盤,即指對高貴人士獻花之盛具。日本中古世紀以來,多於法會時用之...

綖經

綖,與線同字。梵語 sūtra(修多羅)之直譯即綖,意譯則作經,兩譯雙舉為綖經。經文為如線之貫物,使不散逸...

庵沒羅園

庵沒羅,梵名 āmra,意為庵沒羅女之園。又作庵婆羅園、庵婆梨園、庵羅衛林、庵羅樹園、庵沒羅林。或作奈氏園...

庵沒羅樹

庵沒羅,梵語 āmra, amra, amlaphala, amarapuspa, amarapusp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