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僧璩

南朝劉宋僧。生卒年不詳。吳郡人,俗姓來(或謂姓朱)。入僧業門下參學,博通眾經,尤擅十誦律。初住吳郡虎丘山。...

僧職

僧侶之職稱。即從事有關寺院、法會以及僧侶之管理等事之職務,如:三綱、講師、讀師、五師、十師、內供奉十禪師、...

僧嚫

嚫,為達嚫(梵 daksinā)之略稱,佈施之意。供僧之物即稱僧嚫。 p5753...

僧寶正續傳

凡七卷。宋代僧石室祖琇著。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七冊。系宋代禪林之名僧傳。祖琇輯錄羅漢系南、圓通道旻、兜率惠照、...

僧寶果

即漏盡阿羅漢。指斷盡一切煩惱而住於阿羅漢之果位者。[法華經序品、方便品] p5753...

僧籍

又稱僧帳、供帳。即記僧尼名稱及出家得度等事之簿冊。羅什譯之仁王經囑累品(大八·八三三下):「立統官攝僧,典...

僧護

(一)梵名 Savgharaksita,巴利名 Savgharakkhita。舍利弗弟子之名。據因緣僧護經...

僧辯

(一)(?~493)南齊僧。建康(江蘇)人,俗姓吳。從學於曇遷、法暢二師。住安樂寺。擅長梵唄,稱譽南齊。當...

(一)梵語 rajas,巴利語 raja。為顯色之一。即青、黃、赤、白、雲、煙、塵、霧等十二種顯色,與方、...

僕拏

梵語 pūna。十二合掌之第四。意譯為初割蓮合掌。此合掌之形式為,先呈未敷蓮華合掌(合十指,掌內虛空,稍穹...

像化

(一)指像法時代之教化。佛教於佛陀入滅五百年後傳來中國,時值像法時代,故稱當時佛教之教化為像化。[大唐西域...

像始

指像法時代之始。讚阿彌陀偈(大四七·四二四上):「本師龍樹摩訶薩,誕形像始理頹綱。」佛陀入滅後,依其教法運...

像季

指像法時代之末期。像法系為正、像、末三時之第二時,其教法運行狀況相似於正法時代,故稱像法。為有教、行二法而...

像法

梵語 saddharma-pratirūpaka。三時之第二時。以其乃相似於正法時之教法,故謂之像。佛陀入...

像法決疑經

全一卷。譯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其內容敘述佛陀入滅一千年後,佛法衰變之相,並勸導修佈施大悲行。佛陀...

像法轉時

像,似之義;轉,活動之義。此謂佛陀入滅後像法起行之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一四·四○四下):「令諸...

像教

(一)與「像化」同義。即指像法之教化。據賢劫經卷三、大乘三聚懺悔經等載,像法即於佛陀入滅經五百年正法後之教...

像想觀

即觀想佛像之觀法。為十六觀之第八。又稱佛菩薩像觀。略稱像觀。據觀無量壽經載,行者修像想觀時,可先安置阿彌陀...

梵語 nirvid。心所之名。為「欣」之對稱。即嫌惡生存現象諸苦之無量過患而欲出離之善的精神作用。大毗婆沙...

厭世

謂厭惡世上之一切。又遁世一語乃形容中世紀隱遁者之生活態度,厭世則為一般所用,如厭世思想、厭世主義等。 p5...

厭世觀

為一種認為人生並無真正幸福可言之思想。又作厭世主義、悲觀哲學。亦即主張宇宙人生有苦而無樂,有惡而無善,或樂...

厭求

即厭苦求樂。大乘起信論(大三二·五八○中):「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往生要集卷上本載(大八四·三三上)...

厭欣

厭離穢土欣求淨土之意。詳稱厭離穢土欣求淨土。又作欣厭、欣淨厭穢、厭穢欣淨、厭離欣願。因三界六道為充滿眾苦之...

對治

梵語 pratipaksa。原意為否定、遮遣。於佛教中,則指以道斷除煩惱等。其中,「道」為「能對治」,「煩...

對治助開

天台宗十乘觀法之第七。即以助道對治障礙而開闢三解脫門。又作助道對治、善修助道法、對治助道修波羅蜜、對治諸波...

對治悉檀

四悉檀之一。又作斷惡悉檀。指佛隨應眾生之心病,而以法藥對治眾生各自之煩惱惡業。亦即應病與藥,如為破貪慾而說...

對治離

為「究竟離」之對稱。以能治之淨法與所治之妄執相對,而拂除人、法二執,此種離脫,稱為對治離。反之,究竟離系泯...

對首

三種羯磨法之一。又作對手、對首懺、對首懺悔。首,即面。自原始佛教至部派佛教時代,僧團於每月二回之布薩會或雨...

對根起行法

全一卷。隋代信行(541~594)撰。為三階教重要典籍之一。本書系依據「三階」眾生之性質及其能力之優劣,而...

對偏正

三論宗所立三正之一。指針對斷見、常見等偏頗之見解,而顯示正理。即對於大小二乘學人有斷見與常見、空見與有見等...

對揚

(一)指在佛說法之會座上,對佛發起問答,以顯揚佛意,而成辦利益者。佛亦以此一對揚者為此會之代表,而為之說法...

對機

有二義:(一)對,對答之意;機,機根之意。指禪宗師家應對學人之機根而作答。(二)指對手之機根。對接化之師家...

對機說法

指相應受教者(機)之能力、根機,而施以各種說教。又作隨機說法、隨機散說、隨宜說教、隨機說、應機接物。主要指...

對礙

為色法之特性。指二種物質互相障礙,無法同時佔有同一空間;又由心等對像之拘束,而無從自由活動。據俱舍論卷二載...

對觸禮

即面面相對而行觸禮。觸禮,即展坐具,折四折,置於下,以額頭觸於坐具上之禮拜法,為一種略式之禮拜(略拜)。敕...

又稱幔幕、帳帷。即縫合長布,作為裝飾或區劃空間之用者。豎縫而成者稱為「幔」,橫縫者稱為「幕」。陀羅尼集經卷...

廓然無聖

禪宗公案名。為菩提達磨與梁武帝所作之問答。或稱此一公案為聖諦第一義、達磨廓然。廓然,指大悟之境地;此大悟之...

廖帝聘

(1827~1893)清代民間宗教真空教之祖師。江西尋鄔人。中年修道,研讀羅祖之五部六冊,於同治(1862...

彰所知論

凡二卷。元代發合思巴(藏 Hphags-pa, 1239~1280)著,沙羅巴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原...

睡眠

梵語 middha。略稱眠。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由於心中本有之闇昧而於憊...

睡眠欲

五欲之一,又為欲界三欲之一。謂凡夫不圖精進,怠惰放縱,唯耽睡眠,溺於樂著。[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四] p55...

睡眠蓋

梵語 styāna-middha-āvarana。五蓋之一。又作惛沉睡眠蓋、惛眠蓋。蓋,煩惱之異名。睡眠蓋...

裸形外道

裸形,梵語 acelaka。又作露形外道、無衣外道。古代印度二十種外道之一。為尼乾子外道二分派之一,即空衣...

裸形像

裸形之佛像。又稱裸佛。即不披袈裟之裸體像。佛誕生像古來雕畫裸形者不少。此外,日本亦有裸形之阿彌陀佛、地藏菩...

隙游塵

梵語 vātāyanacchidra-rajas。又作向游塵、日光塵。即浮游於日光之中,肉眼僅得辨認之塵。...

缽吒

梵語 patta 之音譯。絹之大幅無條相者,稱為缽吒,係用以裹身者。意譯作縵條、縵衣。有部毗奈耶卷二十三(...

缽位

指行缽之位。又作行缽位。即僧堂之中,粥、齋二時行缽之際,大眾所排次之座位。下圖為敕修百丈清規卷七所舉之缽位...

缽刷

食後用以刷洗缽盂粘粒之薄板。寬約二公分,長約二十公分,一頭圓形,加漆。[禪苑清規卷一赴粥飯、禪林象器箋器物...

塵網

謂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繫縛人,猶如羅網縛人一般。[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一] p5764...

塵說

謂即使小如草木國土之一微塵,亦恆說無上妙法。據華嚴經旨歸所載,十方虛空界一一塵中,有剎有佛,常說華嚴經,謂...

塵緣

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因六塵乃心之所緣,能染污心性,故稱塵緣。圓覺經(大一七·九一三中):「妄認四...

塵點劫

塵,指微塵;劫,為極大之時限。塵點劫,為譬喻時間甚長久遠之詞。略稱塵劫。法華經卷三化城喻品說三千塵點劫,謂...

塵藥

律宗所立四依之一。指人所舍棄,而為比丘所用之各類藥材。此等藥材,人皆棄之如塵芥,故稱塵藥。[釋門歸敬儀卷中...

梵語 visaya,意為感覺作用之區域;或 artha,意為對像;或 gocara,意為心之活動範圍。又譯...

境本定身

為天台宗所立之詞,指釋迦丈六之劣應身。境,所觀之境;本,根本;定,必定;身,指丈六三十二相之應身。謂藏、通...

境行果

即境、行、果三者之併稱。境,指觀照、信或理解之對像;行,由觀境而起信解之修行;果,指因其修行而得之證果。其...

境界住依止住

又作境界處依止處。(一)佛陀游化之處稱為境界住,例如十六大國等王城聚落之處;而佛陀居住之處則稱為依止住,例...

境界相

為大乘起信論所說三細之一。又作現相、境相、現識。依起信論之說,根本無明動搖無明時所現出生滅流轉之妄法,其相...

境界般若

般若,梵語 praja,慧之義。五種般若之一。五種般若,指照了法界、洞達真理之五種般若聖智。其中,境界般若...

境界極成

因明用語。因明四種極成之一。極成,至極成就之意,亦即因明對論中,立者(立論者)與敵者(問難者)雙方皆共同認...

境界逼迫障

乃修定三障之一。修定之障礙有三種,境界逼迫障,謂行者欲修禪定,然於身有逼迫之事,如身體病痛;或於境有逼迫之...

境唯識

五種唯識之一。法相宗將散見於諸經論中之唯識文義,總攝為五種,其中,境唯識即就所觀之境界以闡明唯識之義者。如...

境教理行果

指境唯識、教唯識、理唯識、行唯識、果唯識。此係於四法寶(教法、理法、行法、果法)之外,別加所觀之「境」所成...

境智

境與智之併稱。境即所觀之境界,智即能觀之智慧。境智合一即稱境智冥合。四念處卷四(大四六·五七八上):「如是...

境智俱融

謂能觀之智慧(智)與所觀之對像(境),完全泯除主觀客觀之分別意識,而融合為一體。與「理智冥合」同義。 p5...

境觀不二

謂所觀之境與能觀之心相融不二。天台宗認為圓教行者所觀之境與能觀之心大體上雖是相對差別,然二者之體皆為圓融無...

境觀相資

天台宗用語。謂能觀之一心三觀,與所觀之三諦圓融實相妙境,係主客相互資助而顯現成立。蓋因圓融之一心三觀非藉由...

埋葬死者遺骸或火葬後放置遺骨之處所。亦有安置石塔及石碑之通例。古人強烈畏懼亡靈,懼其靈魂與屍體一起出而活動...

墓誌

又作墓誌。將死者生前事蹟,刻於墓石上之文,稱為墓誌。金石學及考古學上,則指將死者事蹟刻於金石之上,且與棺槨...

梵語 āyus。與命(梵 jīvita)、命根同義,故又稱壽命。即指由先前所作之行為(即業力)而生於此世直...

壽山寺

位於高雄市壽山公園內。為佛光山高雄分院。星雲大師創建於1963年,翌年落成。1965年,創辦壽山佛學院,招...

壽冶

(1907~)江蘇無錫人,俗姓袁。民國十七年(1928)依上海普濟寺德松法師出家,於南京寶華山受具足戒。其...

壽命無量願

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十三願。阿彌陀佛於因位為法藏菩薩時曾發四十八願,其中,壽命無量願乃願其壽命無量,而...

壽者外道

為三十種外道之一。凡主張一切法,乃至四大、草木等皆有壽命者,稱為壽者外道。[大日經卷一住心品](參閱「三十...

壽者相

梵語 jīvasajjā。亦即抱存「具有生命的個體(jīva)」之想法。蓋一般認為,個體即靈魂或人格主體之...

壽尊

(1647~1729)清代廣東潮州人。越南臨濟宗開祖。十九歲出家,後隨商賈至越南弘傳臨濟禪法。初抵越南時,...

壽量

即壽命之長短。關於三界六道眾生之壽量,據俱舍論卷十一載,人界中,北俱盧洲人定壽千歲,西牛貨洲人約五百歲,東...

壽量四土偈

法華經壽量品(大九·四三下):「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

壽塔

為祝禱長壽之塔,即生前為自己所預設之塔碑。又稱壽藏、壽陵。通例於塔上刻字填朱,與其他之墓碑有所區別。初行於...

壽暖識

又作壽暖識。壽為壽命,指生命;暖為溫暖,指肉體;識為心識,指精神。三者之關係,據雜阿含經卷十、中阿含經卷五...

壽樂

即長壽與安樂。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四中):「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獲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p5...

梵語 svapna,巴利語 supina。於睡眠中,心、心所(心之作用)對於對像(所緣之境)所呈現出之種種...

夢中問答集

凡三卷。日僧夢窗疏石撰。略稱夢中問答、夢中集。光明天皇康永三年(1344)刊行。內容敘述參禪之要諦與修行之...

夢中說夢

夢中再作夢。譬喻虛無而不實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九六(大七·一○八四中):「善勇猛!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

夢幻

夢,為睡眠中之妄想;幻,為幻術師之化作。二者皆為虛假不實之事。據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七之說,於睡眠時,心與心所...

夢幻泡影

幻,指幻術家之變幻;泡,指水泡。「夢幻泡影」與「露電」,皆用以譬喻世間萬法之虛妄不實、生滅無常。金剛經(大...

夢相

即夢中所現善惡之相。此處指大方等陀羅尼經(北涼法眾譯)卷一所說「十二夢王」之夢相。十二夢王又稱十二神王、十...

夢虛

以夢中出現狼、虎、獅等各種幻像比喻虛妄不實之事。善見律毗婆沙卷十二(大二四·七六○上):「眠時夢見山崩或飛...

夢感好相

據法華經安樂行品載,成就四安樂行之人,能於夢中感見五種好相,即:(一)夢見佛為眾生說法。(二)夢見自己為眾...

夢經

指佛典中有關夢之經文。小乘佛典與大乘佛典對夢之看法、解釋,均有不同。前者非以夢之本身為對像,而系意圖假託夢...

夢岩祖應

(?~1314)日本臨濟宗僧。出雲島根縣人。早年師事潛溪虎謙,修習禪學,並通內外之學,住東福寺。著有詩文集...

夢疊

指佛世時,印度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夢見一[疊*毛]裂為十八片,佛陀記為其示寂之後,教團分十八派之徵兆。[南海...

夢窗疏石

(1275~1351)日本臨濟宗僧。伊勢人,俗姓源。字夢窗。為宇多天皇后裔。九歲,投平鹽山寺空阿之室,學內...

奪衣婆

為傳說中在葬頭河邊奪取死者衣服之鬼婆。又作脫衣婆、奪衣鬼、葬頭河婆、懸衣嫗。據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載,死...

奪精鬼

十王經所說三鬼之一。即人將死時,奪其精氣之惡鬼。 p5782...

奪魂鬼

十王經所說三鬼之一。即人將死時,奪其魂之鬼。據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載,閻魔法王有閻魔卒,一名奪魂鬼,二名...

寧巴爾迦

(1062~1162)梵名 Nimbārka。印度宗教家。為印度教毗濕奴派(梵 Visnu)之支派寧巴爾迦...

寧巴爾迦派

印度教毗濕奴派(梵 Visnu)之支派。十二世紀時,由寧巴爾迦所開創。強調對羅達神(梵 Rādhā)熱狂的...

寧瑪派

西藏名 Rin-ma-pa。西藏佛教派別之一。十一、二世紀時,西藏僧人中合稱為三索爾之索爾波且釋迦生、索爾...

真實不滅之義。含有永久、究極之意味。為「權」之對稱。與「權」(方便權假之義)併稱為「權實」。相關之用語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