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實叉難陀

(652~710)梵名 ?iksānanda。又作施乞叉難陀。譯作學喜、喜學。為唐代譯經三藏。于闐(新疆和...

實大乘

指彰顯真實教義而不帶權假方便之大乘教。為「權大乘」之對稱。又作實教大乘、大乘實教。略稱實大。此係基於大乘義...

實用佛學辭典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佛學書局編印之佛學辭書。以日本織田得能之佛教大辭典為藍本,參考翻譯名義集、一...

實在論

(realism)為一種本體論之哲學見解。認為抽像名詞所代表之抽像性質或關係(共相),為真實之存有。以形上...

實有

指具有恆常不變之實體。即自體為實際存在者,稱為實有。佛教以真如法性為實有;反之,無實在之自體,依因緣和合而...

實利論

梵名 Artha?āstra。通常 Artha?āstra 係指古代印度有關處世、利財等學問之論典。於梨俱...

實我實法

實我、實法之併稱。有常、一、主、宰等義之實在我體,稱為實我;有固定不變實體之存在,稱為實法。認為有實我實法...

實法宗

為制教三宗之一。南山律宗之判教,將一代佛教分判為制教與化教,制教三宗即實法宗、假名宗、圓教宗,略稱為有、空...

實相

梵語 dharmatā、bhūta-tathatā。原義為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

實相三昧

指空、無相、無作之三三昧。空三昧,即與苦諦之空、無我二行相相應之三昧;無相三昧,即與滅諦之滅、靜、妙、離四...

實相印

又作一法印。實相,指諸法實相之義理。此種實相為佛佛相遞持的真理之印,故稱實相印。一切小乘經以無常、無我、涅...

實相寺

(一)韓國佛教禪門九山之一。位於韓國慶尚南道和全羅北道接壤處之智異山。證覺大師洪陟(洪植)創於新羅興德王三...

實相身為物身

指佛之實相身與為物身。曇鸞往生論註卷下(大四○·八三五中);「云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謂不知如來是...

實相花

實相之妙理,乃學佛修行者所欲證悟而企望者,故以實相之妙理譬喻為花,稱為實相花。 p5789...

實相風

實相之妙理,能吹拂凡夫迷妄之塵垢,一如世間風之吹拂塵垢,故稱實相風。 p5789...

實相涅槃

即以諸法實相為涅槃。特別為中觀學派所提倡。中論卷四觀涅槃品(大三○·三六中):「分別推求諸法,有亦無,無亦...

實相無相

指宇宙萬象之真實相,乃離於相對的差別之相,而為真實絕對者。此為凡夫迷妄所無法窺透之法界妙理。無量義經說法品...

實相無漏大海

真如實相離於一切妄染,故稱無漏,是即空真如;又真如實相含藏一切功德,故稱大海,是即不空真如。 p5789...

實相論

即以實相為主,闡明一切諸法本體之思考方法。此乃針對以緣起為主之「緣起論」而言,而與「緣起論」並為佛教教理兩...

實相觀

又作理觀。即觀察實相之行法。反之,觀察因緣所生之差別事相,稱為唯識觀,是為事觀。實相觀與唯識觀乃占察經卷下...

實教

為「權教」之對稱。指如來隨自意真實之教法。反之,隨他意方便之教說,稱為權教。天台宗立藏、通、別、圓四教,其...

實勝寺

位於遼寧瀋陽市。又稱皇寺或黃寺。為清入關前盛京最大之喇嘛寺院。建於清太宗崇德三年(1638),而於雍正四年...

實報無障礙土

天台宗所立四土之一。略稱實報土。指初地以上之法身菩薩所居之國土。亦即證一分中道之理而斷除無明者之果報土,為...

實語

梵語 satya-vāda,巴利語 sacca-vāda。即真實、不妄不異之語。指佛或修行者所說之話語。金...

實際

(一)梵語 bhūta-koti。真實際極之意。即指絕離虛妄之涅槃實證;又指真如之理體。金剛三昧經(大九·...

實際寺

位於陝西西安。系隋代太保上柱國薛國公長孫覽所造。據冠注三論玄義所引吉藏之碑文載,隋仁壽二年(602),敕命...

實范

(?~1144)日本真言宗僧,亦為東密中川流始祖。京都人,俗姓藤原。通稱少將上人、中川律師。曾於南都、比睿...

實賢

(1686~1734)清代淨土宗僧。蓮宗第九祖。江蘇常熟人,俗姓時。字思齊,號省庵。世代習儒,夙有出塵之志...

實諦

指真如一實之諦理。又作一實諦、一實、一諦。與「真諦」同義。即聖者所見之理為真實之諦理,故稱實諦。北本大般涅...

實證主義

(Positivism)又作實證哲學、實證論。即主張基於經驗科學及基本材料以構成哲學體系之學說;以為吾人知...

寢堂

禪林中,住持之寢室。為住持在公事方面接待賓客、僧眾之處所。有如下三說:(1)在方丈室之外,別置寢堂。(2)...

對告眾

又作對告人、對告者。指佛說法之際,從聽眾中特選為對像者。如於般若經以解空第一之須菩提,於法華經、阿彌陀經以...

對法藏

(一)三藏之一。即指論藏。對法,即論典。彙集一切論典,稱為對法藏。 (二)即世親所造之俱舍論。梵名阿毗達磨...

福分

為「道分」之對稱。系「二分」之一。福者,功德之義;得福德之部分,即稱為福分。如招感世俗幸福之五戒、十善等行...

福生天

梵名 Punya-prasava。為色界十八天之一,即第四禪中之第七天。音譯波栗推訶、維呵。意譯生福、得福...

福田

梵語 punya-ksetra,巴利語 pua-kkhetta。謂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

福田衣

為袈裟之異名。以供養僧眾能獲大功德,而稱僧眾為福田,彼等所披著之袈裟即稱福田衣。據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四...

福田院

即救濟院,專門收容老幼殘疾而無依靠之人。北宋嘉祐(1056~1063)之前,即於京師設立東西福田院,嘉祐八...

福田淨德

謂出家之人須清淨己德,以作為世間之福田。蓋世人若供養僧眾可得大福德,故稱僧眾為福田。諸德福田經即列舉作為「...

福田無上心

為六種淨心之一。即於敬田、悲田、恩田等諸福田中,虔信佛法僧等三寶之福田為最上而盡力供養之心。據菩薩地持經卷...

福因

指招感福德果報之業因,即佈施等善根功德之總稱。據福力太子因緣經卷一載,若諸有情能勤修福因,則所獲之福果必極...

福地

(一)寺院之美稱,意即能生福德之處,亦有稱之為福庭者。 (二)梵名 Kuruksetra。音譯俱嚕乞曬。為...

福足

二足之一。為「智足」之對稱。足,為進修之義。謂六波羅蜜中,除智波羅蜜外,所修施、戒等五波羅蜜福德之行,能莊...

福舍

梵語 punya-?ālā。音譯奔攘舍羅。為供應旅人及貧者所使用之宿舍。在印度各處皆有設置此種宿舍之風習,...

福亮

日本三論宗大和元興寺之學僧。又作福領。本系我國隋唐時吳國人,歸化日本後,姓熊凝。為日本三論宗二祖智藏之父。...

福城

指善財童子參詣文殊菩薩之處所。依八十華嚴經卷六十二入法界品載,文殊菩薩於南行途中止住福城東方之莊嚴幢娑羅林...

福度

(1637~?)明末清初臨濟宗僧。西蜀(四川)永川人,俗姓張。號梅溪。十六歲,從東山之知如出家受業。二十歲...

福建子

指宋代臨濟宗智朋禪師。閩(福建)人。號介石。生卒年不詳。秉性高潔而懇摯,在浙翁如琰門下得法印。紹定二年(1...

福相法身

二種法身之一。為「智相法身」之對稱。即受持教法而為他人言說。若佈施大千世界之七寶,不如說四句偈文之福德為大...

福國寺

位於台灣台南。為高雄縣佛光山寺之台南分院。本寺原為和妙法師於1961年籌建,1974年落成後開始組織福國寺...

福清玄訥

唐末五代高麗僧。法號玄訥。通解語文,嗣法於青原系統之雪峰義存禪師。住於泉州(福建)福清院達三十年,致力宣揚...

福斯保爾

(Fausbll, Michael Viggo; 1821~1908)丹麥之印度學學者、巴利語言學創始者。...

福智

福德與智慧之併稱。據成唯識論卷九記載,菩薩所修諸勝行中,以慧為性者稱為智,其餘則稱為福。菩薩為成就佛果,必...

福智二業

體達智慧之業,稱為智業;其他一切功德業稱為福業。於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中,前五度屬福業...

福等三業

福業、非福業與不動業之併稱。系就界之上下與感果之可愛、非可愛等而將業分為三種。即:(一)福業(梵 puny...

福業

梵語 punya-karma。指能招感人、天福利果報之有漏善業。據百論疏卷上之上所說,福乃富饒之義,修行善...

福裕

(1203~1275)元代曹洞宗僧。太原文水(山西文水)人,俗姓張。號雪庭。字好問。五歲解語,日背千言。九...

福遇

(1245~1313)宋末曹洞宗僧。又作弗遇。字還源,世稱還源福遇禪師。霍州(山西)靈石人,俗姓王。於邑中...

福聚

(1686~1765)清初律僧。義烏(浙江)人,俗姓駱。字文海。號二愚。十五歲依溧水上方寺之靜生出家,日禮...

福聚海無量

謂福德之積聚廣如大海,無量無限,乃讚歎觀世音菩薩福德無量之語。觀世音菩薩具足一切功德,以大慈悲心救濟眾生,...

福蓋

謂福德覆身,即由修行諸善業而得種種福利加被其身。福蓋正行所集經卷一(大三二·七一九中):「樂持淨戒,讀誦經...

福蓋正行所集經

凡十二卷。龍樹集,宋代日稱等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內容輯錄能成就福德覆身之諸正行法。多引用佛說,併列舉...

福增

(一)梵名 ?ī-vaddhi,巴利名 Sirī-vaddhi。音譯尸利苾提。為佛弟子之一。據賢愚經卷四出...

度轢鑽

為一需藉車拉轉,以使之鑽物之大錐。秦始皇建阿房宮(一說萬里長城)時,曾造巨大之錐,其後,此大錐已無用。禪林...

福德門

二門之一。為「智慧門」之對稱。指六度中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度。若入於福德門,則一切罪業皆能除...

福德資糧

二種資糧之一。為福德莊嚴之異名。謂修持六度中之前五度,如佈施、持戒等善行,以為證佛果之資糧。而六度中之智慧...

福德藏

指觀無量壽經所說之定善、散善諸行。以此類善行能得種種福利,猶如能納福德之藏,故稱福德藏。日本淨土真宗將此藏...

福慧

(一)又稱福觀。即福德與智慧二種莊嚴。福者修六度中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善業,屬利他;慧者智慧,...

福嚴寺

(一)位於湖南衡山擲缽峰下,距磨鏡台約半公里。創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天台宗二祖慧思曾久居本寺...

種三尊觀

密教觀法之一。即依序觀本尊之種子、三昧耶形及尊形。又作種子三昧耶形尊形觀、種三尊緣起觀、種三尊轉成觀。真言...

種子

梵語 bīja,巴利語同。(一)如同穀類等之由其種子所生,色法(物質)與心法(精神)等一切現象亦有其產生之...

種子六義

唯識宗謂諸法之種子各有本有、始起二類,而種子須具備之六項條件,稱為種子六義。據成唯識論卷二、梁譯攝大乘論釋...

種子生現行

略稱種生現。指由吾人心識內之「種子」而形成諸法之現行。亦即存在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之無數種子,生起現前存...

種子袈裟

又作咒字袈裟、種子衣。為輪袈裟之一。即摺疊長一公尺餘,寬約五十公分之布帛,於其上書寫三衣之種子 (阿)、 ...

種子惑

為「現行惑」之對稱。乃生起一切煩惱之種子,亦即根本之無知。唯識家謂此煩惱之種子隨逐吾人,眠伏潛藏於阿賴耶識...

種姓制度

種姓,英語、法語 caste,德語 kaste。系依種族、職業、地域等將社會區分為各種尊卑貴賤階級之制度,...

種性

梵語 gotra。又作種姓。即佛及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人各具有可能證得菩提之本性。此有先天具足不變者,與...

種草

比喻佛性,謂佛性之於人,猶如草木之含藏種芽,係人人必具者,故稱為種草。於禪林,則以能夠繼承佛、祖之法者比喻...

種智

為一切種智之略稱。即佛了知一切種種法之智慧。據大智度論卷二十七載,唯佛有一切種智,聲聞、緣覺等僅有總一切智...

種智院大學

位於日本京都。系真言宗京都各派所立之新制大學。種智院之名,係以其宗祖空海所創設之綜藝種智院為基礎。直接起源...

種智還年

系天台宗九祖湛然為喻顯「本跡二門」之理,於解釋法華經踴出品中「父少子老」之譬喻時,所權假施設之藥名。本,指...

種種色世界

謂種種色相之世界。據八十華嚴經卷十三光明覺品載,世尊坐於蓮華藏獅子座上,十方大菩薩皆來謁佛所,諸如文殊、覺...

種種事功德

於極樂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中,屬國土莊嚴之十七種功德之一。謂極樂淨土之種種莊嚴皆具足珍寶性,而有妙莊嚴。曇鸞於...

種種界智力

梵語 nānā-dhātu-jāna-bala。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如來十力之一。即如來如實了知眾生之本...

種種勝解智力

梵語 nānādhimukti-jāna-bala。又作知種種解智力、知眾生種種欲智力。如來十力之一。即如...

種熟脫

系下種、調熟、解脫之略稱。為佛化益眾生之三階段。下種,謂將成佛之種子播於眾生心中。調熟,謂傳播教法。解脫,...

稱名

又作稱佛、唱名、念佛。即稱念諸佛、菩薩之名號,目的在袪除災害苦惱,消滅罪障,往生淨土,乃至得不退轉。增一阿...

稱名雜行

為唐代淨土宗善導大師所立五種雜行之一。除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外,稱念其餘一切佛、菩薩及諸天等名號,稱為稱名雜...

稱念

口中稱誦佛之名號,心中亦同時念佛,即稱名念佛之意。若僅於內心觀想佛理及佛之相好,則稱為觀念。護國尊者所問大...

稱法本教

又作稱性本教。為「逐機末教」之對稱。謂契合法性之根本教說。為華嚴宗用語,特指華嚴經之旨趣。據華嚴經所載,釋...

稱法界

又作稱性、稱法。謂契合於法界之真性。華嚴宗以華嚴經之所說,無不契合於法界真性,故謂之稱法界。華嚴經傳記卷一...

稱揚諸佛功德經

凡三卷。北魏吉迦夜譯。又稱現在佛名經、諸佛華經、稱揚諸佛經、集諸佛華經、集華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佛陀於...

稱號

又作名稱。於諸佛之稱號中,自古即以如來(梵 tathāgata)、應供(梵 arhat)、正遍知(梵 sa...

稱讚

謂稱揚讚歎其功德。據稱揚諸佛功德經卷下載,受持諷誦諸佛名字,顯揚讚歎如來功德而廣於宣傳者,得不退轉,速成無...

稱讚七佛名號功德經

全一卷。又稱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受持七佛名號經、七佛名號功德經、七佛名經。唐代玄奘(602~664)譯...

稱讚淨土七經

即淨土教所依據之七部經典;此七經皆讚歎淨土之殊勝,故有此稱。又稱淨土七經。七經,即:(一)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全一卷。唐代玄奘譯。略稱稱讚淨土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內容闡說極樂國土之依報莊嚴,及阿彌陀佛與聲聞菩薩眾...

竭叉國

系帕米爾高原中之古國。據高僧法顯傳所載,此國每五年舉行無遮大會,會時四方沙門皆來雲集,王及群臣如法供養,或...

竭伽仙

竭伽,梵語 garga,巴利語 gagga。又作揭伽、揭瞿、伽瞿、竭羅伽。印度古仙人名。為吠陀誦出者之一。...

端心正意

謂端正嚴肅己心與意念,即制止貪瞋癡三毒而不作眾惡。與「端心正行」同義。據無量壽經卷下載,佛陀謂彌勒菩薩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