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一)梵語 artha-gati。事物之意趣、意義、種類。[俱舍論卷一] (二)因明用語。為「體類」之對稱...法相宗釋三時教判之用語。謂釋尊所說之教法,不關年月之前後,而系由教義之淺深而判有、空、中之三時。 p557...巴利名 Niddesa。音譯作尼涕娑。屬巴利文小部經(Khuddaka-nikāya)之一。本書系註解同屬...西藏佛教格魯派寺院中之一種特殊僧官。出家人在寺中化錢捐納,可得此官階,有此資格者,不必經過考試手續即可擔任...梵語 bahu-jana。意謂多數之生類。又作群生。即眾生之異名。萌者,即草木始發芽而猶冥昧之貌,或種子未...(一)梵語 ārya,巴利語 ariya。於日常的、世俗的價值上,其性質與「俗」乃相異而對稱。以宗教行事而...全一卷。全稱聖一國師住東福禪寺語錄。日本臨濟宗僧東福圓爾(1202~1280)語,虎關師煉編。收於大正藏第...(一)梵語 ārya。又稱聖者、聖。指證得聖智,而在見道位以上之人;此因見道位以上之人終將完成無漏之聖智,...(一)位於浙江杭縣吳山西南雲居之山中。宋元祐年間(1086~1094)佛印了元於山中開創雲居庵。後中峰明本...又作聖主師子。佛之尊號。佛為諸聖中之上首,故稱聖主。師子,即獅子,謂佛自在無畏,猶如獅子。法華經序品(大九...位於浙江杭縣孤山山麓。本為清聖祖之行宮,雍正時改為聖因寺。本寺以風景馳名天下,位處西湖錦帶橋之西側,建築宏...五行之一。即佛菩薩等所修之行。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一聖行品(大一二·四三三下):「聖行者,佛及菩薩之所行處故...聖者所著用之衣服。即依據佛制所定之衣,有僧伽梨(大衣)、郁多羅僧(七條衣)、安陀會(五條衣)等三衣。 p5...(一)三乘人證得菩提之果位。新華嚴經卷二十六(大一○·一四○上):「願一切眾生,速入聖位。」[俱舍論卷二十...位於韓國忠清南道保寧郡。為朝鮮佛教禪門九山中聖住山派之根本道場。新羅憲德王十三年(821),無染來唐,先後...謂正直之言語。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卷十載有四聖言,即:(一)不見言不見,(二)不聞言不聞,(三)不覺言不覺,...「聖典」一詞,自我國西漢以降,即指與聖人之言行有關之典籍。迄今,於世界諸宗教中,泛指神聖之典籍。佛教中,乃...Granth Sāhib 或 Guru Granth Sāhib)音譯格蘭特沙哈卜。印度錫克教之主要經典。...唯識家稱生無漏智而斷煩惱之性為聖性,即俱舍家所說之正性。唯識以無漏智之種子為聖性之體,俱舍以離煩惱為正性。...謂生無漏智而斷煩惱,永離異性(凡夫)之生。唯識家稱為聖性離生,俱舍家稱為正性離生。聲聞、緣覺二乘入於見道之...(一)依聖道所證得之果報。即指菩提涅槃。[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中本] (二)指四種沙門果中之阿羅漢果。[華嚴五...日本第四十五代天皇。為文武天皇之第一皇子。與皇后(光明皇后)皆虔信佛教。建立國分寺並鑄造東大寺之盧舍那佛,...凡五卷。華岳玄偉編於唐代光化二年(899)。又作玄門聖胄集。本書系收集寶林傳(成立於唐代貞元十七年)以後禪...梵名 ārya?ūra。西元六世紀頃之印度佛教文學家。為繼馬鳴後之佛教詩人。曾以本生譚為題材,以梵文寫成一...指菩薩修行階位中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賢位。因其以自種為因,善友為緣,聽聞正法,修習長養,至於初地而見道...東晉譯經僧。西域人。久居涼州,通華、胡語文。出三藏記集卷二中並未列為譯人,僅於曇無讖所譯方等王虛空藏經之注...梵語 āgama,巴利語同。音譯作阿笈摩。聖者所說之教法。即指佛所說之教與聖賢等所譔述之典籍。又總稱經、律...即指御制序。一部新的經論譯成時,為嘉許譯者,皇帝親自作序,稱為聖教序。最著名者為唐太宗於貞觀二十二年(64...梵語 āgama,或 āgamapramāna。又作正教量、佛言量、至教量(梵 āpta-āgama,意指...(ārya Samāj)印度教近代著名之革新派。系由沙熱斯婆地(Swāmī Dayānanda Saras...係指佛、菩薩、緣覺、聲聞等。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中,舉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等五項,稱為聖...即念佛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及聖眾前來迎接往生極樂淨土。又作來迎引接。略稱來迎、迎接。阿彌陀經(大一二·三...描繪佛菩薩前來迎接臨終之行者之圖相。略稱來迎圖、迎接曼荼羅、迎接變相。最常見之來迎圖為阿彌陀佛與二十五菩薩...正照真諦,遠離虛妄分別之智慧,稱為聖智。往生論註卷下(大四○·八四三下):「法性無相,故聖智無知。」此外,...位於四川成都東勝街。又稱大慈寺。唐代肅宗(756~761 在位)敕建。安祿山之亂,唐玄宗駐蹕成都,時有僧英...即皇帝之誕辰。又稱天長節。據興禪護國論卷下所載,禪林中,於皇帝誕生日以前三十日間,啟建聖節道場,每日不斷諷...(一)聖正之道。與「俗道」相對。即無漏智所行之正道,與「出世道」同義。雜阿含經卷二十二(大二·一六○中):...淨土教將佛道大別為聖道門與淨土門二種。(一)在此世自力修行悟道而成聖者,稱此土入聖,是為聖道門。(二)仰仗...又作上僧。原指開悟且德高望重之僧,後轉指於齋堂上座所安置之聖僧像而言。一般小乘寺院安置賓頭盧,大乘寺院則安...(一)位於陝西綏德縣伏龍山。創建情形不詳。元英宗泰定四年(1327),千岩元長(1284~1357)入伏龍...(一)意即聖賢之種子。佛陀入滅之後,弟子次第嗣繼其法,猶如植物之種子相傳不絕,故以為喻。此係以聖人之種引伸...(365~435)東晉僧。廬山十八賢之一。穎川人,俗姓陳。幼時出家,入慧遠之門。廣通經律,通達老莊,志節高...(572~621)又稱廄戶皇子、豐聰耳命、上宮太子、聖王。乃日本用明天皇第二皇子。天資聰明,為推古天皇之攝...全一卷。明代僧為霖道霈(1615~1702)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二七冊。內容收錄行止殊異、履踐嚴明,足為後世...即諸佛菩薩之降誕日期,為佛教界之重要節日。我國通常以農曆為準。 p5587...聖人與賢人之併稱。修行佛道,達於見道以上之階位者,稱為聖;而未達見道,僅離惡者,則稱為賢。俱舍論中舉出「七...位於四川峨眉縣。為峨眉山下第一大寺,古稱慈福院。傳說軒轅氏曾在此地問道。本寺歷代數度遭火災,民國重修。正殿...所謂諦,乃真實不虛之理;聖諦即指聖者所知一切寂靜之境界,係佛教之根本大義,故又稱第一義、真諦;乃屬出離世間...謂於見道之位以無漏智觀四聖諦之境。即於見道苦法智忍等十六心,現見分明等同之境,稱為現觀,全稱聖諦現觀。俱舍...(1930~)江蘇南通人,俗姓張。號慧空。襁褓中以水患遷居常熟,年十三,依廣教寺朗慧和尚披剃,十六歲入上海...(832~909)日本真言宗僧。敕謚「理源大師」。大和(奈良縣)人。初隨真雅、真然學密,後於南都修習三論、...為日本修驗道(本為天台宗寺門派)大本山,位於京都市左京區聖護院中町。為圓珍所創。平安朝末期,法親王入室,兼...梵名 āryāvalokite?vara。觀世音菩薩總體之尊稱。又作正觀世音菩薩、正觀音。與「千手觀音」、...禪林用語。即由腳底下生起黑煙,以致看不見任何東西;於禪林中,表示向外追求佛法,猶如腳下生煙,徒然使本來自我...入浴時所用之布,纏於腰部,後系浴裙。又稱腳巾,律典中稱洗涒。或指置於浴門外,防腳滑之布墊。其後轉指炊事、掃...原指官吏任用考試時,所提出之履歷文書。又作腳色狀、腳根。宋代應試者於殿試策上必填具籍貫、戶頭、三代名銜、家...裹腳之布條,旅行時用之。又作行纏、脛衣、脛巾、護[足*(傅-亻)]衣。俗稱腳絆。禪林寒天時用以御寒,行路時...禪林用語。即腳之後跟;於禪林,常轉指本來自我。蓋腳跟著地,即以腳跟堅著於大地而絲毫不動搖,故用以比喻本來自...為化主記錄其行腳各地勸募之簿冊。禪苑清規卷五化主(卍續一一一·四五一上):「化主歸院,略行人事,款曲打疊施...葷與酒之併稱。葷,又作葷辛,指味辣而臭氣濃烈之植物,即五辛。葷酒與肉類共為禁止供佛之食物。至後世,每在寺院...禪林用語。謂降低身份地位。禪林中之教化方法,教化者在凡愚眾生中降低自己身份,隨凡愚污濁之現實而行化導,稱為...謂剃除鬚髮,舍棄一切扮飾,著壞色衣出家。又出家通稱為落飾,以其除去華飾,入道修行之故。[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謂現在之法,滅其作用,於過去中謝去。於佛教諦理中,世間既無常恆不變之有為法,故知此等有為法必皆隨每一剎那之...西藏佛教迦爾居派潑結迦爾居支派之一。約於十二世紀後期,潑結木九巴之弟子耶歇孜巴建葉浦寺,創立該派,後為其他...明代畫僧。生卒年不詳。江蘇松江人。字飄仙,號雪漁。善畫花卉。明亡後披緇為僧。晚年唯畫佛,尤以佛像籃中之折枝...葉衣,梵名 Parna?avarī,乃披葉衣之意。又稱葉衣觀自在菩薩、被葉衣觀音、葉衣觀音。為觀音變化身之...將死屍埋葬之意。埋葬死者之儀式,稱為葬式、葬儀、葬送、葬禮、送終、送亡。 印度古來即行土葬(梵 nikhā...位於日本大和添上郡木辻村。又稱葛木尼寺、妙安寺。為聖德太子所建立七伽藍之一。亦即葛城氏之氏寺(家祠)。營建...指日本奈良、大阪交界之金剛山地一帶。奈良縣之東斜面有南北葛城郡,該處有金剛山、葛城山、二上山等,皆南北併列...(Grynwedel, Albert; 1856~1935) 德國考古學學者。慕尼黑民族博物館館長(190...(Geldner, Karl Friedrich; 1852~1929)德國印度學學者,為德國研究吠陀與印...禪林用語。指文字、語言一如葛藤之蔓延交錯,本用來解釋、說明事相,反遭其纏繞束縛。此外,又指公案中難以理解之...(1910~)遼寧瀋陽人。國立中山大學法律系畢業。曾先後執教於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中央警官學校、海洋學院、...(1553~1636)明代書畫家。江蘇松江華亭人。字元宰(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自幼家貧,擅於繪畫。萬...浙江山陰人。字佛心,號德元。民國十三年(1924),入武昌佛學院,從學於太虛大師。與大醒、芝峰等人同學。十...宋藏(宋板大藏經)之一。又稱開寶藏。自宋太祖開寶四年(971)至太平興國八年(983),奉敕於成都開板之藏...唐代曹洞宗僧。洞山良价之法嗣。生卒年、籍貫均不詳。住於京兆,居無定所。印心於洞山。混俗於閩川一帶。不蓄道具...補陀洛,梵名 Potalaka 或 Potala, Potaraka,意譯作小花樹、小白華、小樹蔓莊嚴、海...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全稱「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梵語 pudgala。(一)又作富特伽羅、弗伽羅、福伽羅。譯為人、眾生、數取趣、眾數者。指輪回轉生之主體而...又作裘袋、裘帶、宮體。日本法衣之一種。多為素絹製成,於襟上有僧綱,裙有襞,以帶繫腰部,始於中古法皇諸門跡,...即裝飾華美之寫經(手抄經本)。據信力入印法門經卷五之記載,梵經中,有在夾板內描繪佛像者。現存之貝葉經中亦可...(一)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者,稱為解;系與「信」、「證」相對之詞,例如「十解」相對於「十行」、「十住」...明末清初臨濟宗僧。蘇州(江蘇)嘉定人,俗姓葛。號解三。自幼許願出家,十七歲從南翔(江蘇)白鶴寺之會心落髮,...(一)即智解與修行之併稱。指由見聞學習而知解教理,進而實踐躬行所知解之教理。了解佛道之真理(智解)與觀心修...梵語 adhimukti-caryā-bhūmi。又作解行住、勝解行地。為菩薩修行階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為大乘起信論所說三種發心之一。謂於菩薩修行階位中之十行位乃至十回向之位,解理行道者之發菩提心。蓋菩薩入住位...(一)悟解諸法之空相。佛弟子中,以須菩提為解空第一。阿羅漢具德經(大二·八三一下):「復有聲聞常行佈施而能...指北齊僧稠禪師以錫杖解開兩虎之相鬥。據續高僧傳卷十六僧稠傳載,僧稠嘗詣懷州西王屋山修習禪定,聞兩虎交鬥,咆...非如實信仰教法,而賴義理之智解與教法之分析所得之信念,稱作解信。反之,全憑信仰、信心而入信者,稱作仰信。 ...(一)解除修法時所結之界場。於律中,界有攝僧界、攝衣界、攝食界,在此三界中,各有羯磨作法,其作法准之結界法...又作夏竟、夏滿、夏解。自印度以來,僧團於每年雨季時舉行夏安居;而於雨季停止後,安居亦結束,稱為解夏,意指解...解夏之日,僧贈檀越之物。此日,諸比丘取生茆擬如來成道時之吉祥草,坐於此上而行解夏之法,故分贈此吉祥草,取其...由理解真理而得知者,稱為解悟,又稱開悟;由實踐而體得真理者,稱為證悟,又稱悟入。 p5601...(一)唐代僧。乃五祖弘忍之弟子蒙山慧(惠)明。(參閱「慧明」6032) (二)唐代僧。為黃檗希運之法嗣,有...梵名 Sajdhinirmocana-sūtra。凡五卷。略稱深密經。唐朝玄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同本...凡十卷。新羅僧圓測(613~695)撰。收於卍續藏第三十四、三十五冊。本書為解深密經(梵 Sajdhini...梵語 vimoksa(音譯作毗木叉、毗目叉)或 vimukti(音譯作毗木底)或 mukti,巴利語 vi...指玄奘三藏。玄奘在印度時,彼土之小乘眾尊稱其為解脫天。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五(大五○·二四八上):「諸眾歡喜...
(989~1060)宋代僧。永嘉樂清(浙江樂清)人,俗姓陳。及長,入京師之景德寺為童行。天聖年中,試經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