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須曼耳

為佛陀五百上首弟子之一。須曼(梵 sumanas,巴 sumanā),為黃白色之香花。須曼耳比丘曾於世尊面...

須菩提

(一)梵名 Subhūti,巴利名同。又稱蘇補底、須扶提、須浮帝、藪浮帝修、浮帝、須楓。意譯為善業、善吉、...

須跋陀羅

梵名 Subhadra,巴利名 Subhadda。又作蘇跋陀羅、須跋陀、須跋、藪婆頭樓。意譯作善賢、好賢、...

須達

梵名 Sudatta,巴利名同。又作須達多、蘇達哆。譯作善授、善與、善施、善給、善溫。為中印度舍衛城之長者...

須達經

全一卷。南朝齊時求那毗地譯於永明十年至建武二年(492~495)。又稱須達長者經。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本經敘...

須摩那花

梵語 sumanas,巴利語 sumanā。又稱蘇摩那花、蘇曼那花、須曼花、須曼那花、修摩那花、須末那花。...

須摩提

(一)梵名 Sukhāmatī 或 Sukhāvatī。又作須阿提、須呵摩提、須呵摩持。意譯作妙意、好意。...

須摩提長者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於黃武二年至建興二年(223~253)。又作如來所說示現眾生經、會諸佛前經。收於大正藏第...

須賴經

梵名 Sūrata-pariprcchā。全一卷。三國時代魏國白延譯。又稱須賴菩薩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

須彌入芥子

須彌,原指古印度宇宙觀中,位於一世界中央之須彌山,轉喻為極大之意;芥子,原系芥菜之種子,其體積微小,故以之...

須彌山

須彌,梵名 Sumeru,巴利名同。又作蘇迷盧山、須彌盧山、須彌留山、修迷樓山。略作彌樓山(梵 Meru)...

須彌山石窟

位於寧夏固原縣城西北六十公里處之須彌山東麓,六盤山脈之北端。此處曲徑幽靜,岩石嶙峋,山巒疊嶂,自北朝起,歷...

須彌壇

安置佛菩薩像之台座。又稱須彌座。即以木、金、石等材料作成須彌山之模形,上置佛像。又此壇置於佛堂中央;以其位...

飯床

又作飯桌。即用餐之台。臨濟錄(大四七·五○三中):「普化踏倒飯床,師云:『太粗生!』」[禪林象器箋器物門]...

飯磬

寺院中,召集僧徒用餐時所擊之磬。然一般寺院於齋前大多擊鼓或打板,其中,齋時擊鼓乃印度以來之風習。(參閱「雲...

飯頭

禪宗叢林內之職稱。為十務之一。即隸屬典座之下,掌理大眾粥齋之人。其職責,舉凡酌量僧眾之人數、檢看米谷之精粗...

飲光

(一)梵名 Kā?yapa(音譯迦葉波,略譯迦葉)之意譯。佛及佛弟子中均有以此為名者。(參閱「迦葉」396...

飲光部

梵名 Kā?yapīya。音譯作迦葉遺部、迦葉維部。又稱飲光弟子部、善歲部。乃小乘二十部之一,亦為五部律之...

飲食

飲料食物。欲界之有情必依飲食資身。謂以香、味、觸三法為體,入於口腹而能資益諸根者。佛地經論卷一(大二六·二...

飲酒戒

梵語 madya-pāna-virati。為五戒之一,梵網四十八輕戒之一。酒乃迷亂起罪之根本,故大小二乘、...

馮楫

(?~1153)宋代四川遂寧人。字濟川。曾任給事、知事等官。壯年時,參學於佛眼清遠座下,並嗣其法。復參謁大...

馮夢禎

(1548~1595)明代秀水(浙江嘉興)人。字開之。崇尚氣節,擅長文章。神宗萬曆(1573~1620)年...

黃天教

流傳於明、清兩代之民間宗教。明代嘉靖(1522~1566)年間由察哈爾省萬全縣之李賓所創立。李賓,一名李升...

黃老

系黃帝與老子之合稱。東漢時代道家思想流行,道教徒為賦予老子權威,故將其與黃帝結合。其後,佛教傳播於我國,亦...

黃色

為密教五色之一。具有堅固不壞之性德。若將黃色與五字、五大、五佛、五根、五方等相配當,則於五字五大之中,為?...

黃衣

指黃色法衣。黃色原為戒律所定五正色之一,僧衣禁用黃色。黃衣為我國古代官服之一,用於僧服系始於北周,逮元朝更...

黃卷赤軸

指佛教經卷。又作黃卷朱軸、黃紙朱軸。以經文書於黃紙上而卷之以朱軸,故稱黃紙朱軸。據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卷一記載...

黃金宅

即指伽藍。昔印度之須達長者欲購買祇陀太子之園林,以建造精舍。太子戲言若以黃金鋪滿園地,即售之。長者即依言以...

黃金擔子千鈞重

禪林用語。譬喻悟道者之氣勢有如千鈞重,其所發出之光輝,亦如黃金一般璀璨。虛堂錄卷九(大四七·一○五五上):...

黃門

梵語 pandaka。音譯半擇迦、般吒、般荼迦、半擇、半挓迦。意譯為閹人、不男。即指男根損壞之人。據十誦律...

黃面老子

指釋迦牟尼佛。又稱黃面瞿曇、黃面老、黃頭大士、黃頭老、黃面、黃老、黃頭。如來為金色身,故有黃面之稱。又迦毗...

黃庭堅

(1045~1105)宋代詩人。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山谷。擅長詩、文、詞、草書。舉進士,曾入仕途,政績卓...

黃梅

位於湖北省東南。黃梅縣有東、西二山,係禪宗四祖道信及五祖弘忍參禪得道處,五祖並以之為弘揚東山法門之根據地。...

黃梅打三杖

禪宗公案名。為禪宗五祖弘忍以杖擊碓(舂米之器具)三下,表示對於慧能之印可與傳法之意。或謂系五祖暗示慧能於三...

黃袈裟

黃色之袈裟。黃為乾陀羅色,乃以乾陀羅樹皮為染料所制。於部派佛教時代,各部所傳律典各異,較重要者有曇無屈多迦...

黃智海

民國佛教學者。又名涵之。皈依印光大師,修持淨業,常於上海各地講解淨土諸經。著有初機淨業指南,及阿彌陀經、心...

黃楊木禪

禪林用語。禪宗呵罵鈍漢久參而不悟之語。俗謂黃楊木成長至遲,若遇閏年則反縮一寸;以此諷喻參禪者之滯著,以其年...

黃葉止啼

乃譬喻如來為度眾生所作之方便行。如來見眾生欲造諸惡時,即為彼等說三十三天之常樂我淨,使聞者心生喜樂而勤作善...

黃榜式

禪院告知行事,以黃紙揭示,稱為黃榜式。如敕修百丈清規祝釐章之中規定,於皇帝誕生日(天壽聖節),需設金剛無量...

黃端伯

(?~1645)明代人。江西新城人。字元公。號海岸道人。崇禎元年(1628),舉進士,官至禮部郎中。後為清...

黃幡

指黃紙作成之幡,用以懸於死者之冢塔。據釋門正統卷四之中引載灌頂經,謂於人之亡日,為其造作黃幡,懸於剎上,使...

黃樹因

廣東順德人。一名建。性聰穎,十八歲畢業於南洋中學,十九歲由其胞兄黃懺華引進,隨侍歐陽漸學佛,矢志研習梵、藏...

黃龍三關

臨濟宗黃龍派之祖黃龍慧南每設「生緣」、「佛手」、「驢腳」三問,以接化學人,稱為黃龍三關。據頌古聯珠通集卷三...

黃龍山

又稱輔山。位於江西修水縣西。相傳山頂有一黃龍,能呼風喚雨,故稱黃龍山。唐代誨機開山,宋代慧南嘗住此廣弘禪法...

黃龍派

為臨濟禪之支派。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黃龍宗。以黃龍慧南(1002~1069)為宗祖。慧南為臨濟宗第七祖石...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全一卷。南宋惠泉編集。系集錄黃龍派宗祖黃龍慧南之語要、偈頌等。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內容首為黃龍初住於同安...

黃檗山

(一)位於福建福清縣城西十七公里處。又稱南山。以盛產黃檗(其樹皮可作藥用與染料用)而得名。唐貞元五年(78...

黃檗山誌

凡八卷。黃檗宗性幽編集,隱元重修。於清世祖順治八年(1653)刊行。乃記述福建省黃檗山萬福禪寺之起源及沿革...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全一卷。唐代裴休集錄於大中十一年(857)。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系裴休集錄親聞斷際禪師希運之法要,間記其...

黃檗引導

引導,接引化導之意。為唐代黃檗希運禪師引導母親之故事。黃檗出家後,其母因思念愛兒,憂傷過度而致失明。黃檗參...

黃檗宗

為日本禪宗三派之一。明代永曆八年(1654),我國黃檗山萬福禪寺之隱元隆琦(1592~1673)應日本長崎...

黃檗宗鑒錄

凡二卷。日本黃檗宗高泉性潡、杲堂元昶等編。記錄同宗僧侶法脈相傳之次第及年、月、日。收錄過去七佛、西天二十八...

黃檗看經

禪宗公案名。乃敘述唐代黃檗禪師與其法嗣臨濟義玄之機緣。臨濟錄行錄(大四七·五○五中):「師因半夏上黃檗,見...

黃檗清規

全一卷。日本黃檗宗第二世祖師木庵性(1611~1684)校閱,第五世祖師高泉性潡(1633~1695)編...

黃檗斷際語錄

全一卷。又稱斷際禪師語錄、黃檗希運禪師語錄。唐代僧黃檗希運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八冊古尊宿語錄卷二。編集希運...

黃檗禮佛

禪宗公案名。敘述黃檗於佛殿上禮佛,與當時為沙彌之唐代宣宗所作之問答。黃檗宛陵錄(卍續一一九·四一九下):「...

黑⺳懷珠

(一)黑[蟲*兀],含有劇毒之蛇。以黑[蟲*兀]懷有寶珠,毫無用處;喻指修行者對佛法雖有所解而不能用,或用...

黃懺華

廣東順德人。日本帝國大學畢業。為我國唯識學大師歐陽漸之弟子,擅於唯識學,複習梵、藏文,於印度、西洋哲學亦有...

黃鐘大呂聲

黃鐘為樂器,具有六律(陽聲)、六呂(陰聲)之基本音,其中大呂乃十二音中,最高、最美之音聲。「黃鐘大呂聲」一...

黑人讖

指北周武帝排佛所執之讖。帝甚信讖緯,時天下流傳「黑人當王」之讖言(預言),謂不久將由「黑人」統領天下,帝由...

黑山

(一)禪林用語。原為俱舍論卷十一所載,南贍部洲之北,三處地方各有三重黑山,其地闇黑,為惡鬼棲止之處;於禪林...

黑山佛塔群

位於阿富汗查拉拉巴德(Jalalabad)盆地西端,包括約三十處佛塔及十四所石窟。約創建於一世紀頃佛塔信仰...

黑六字明王

為密教修六字經法,用於調伏法時,所供奉之本尊。又稱六字明王、六字天。修此法時,將此尊置於隱秘處。此尊全身呈...

黑天

(一)梵名 Krsna。又稱吉栗瑟拏。為印度教所崇奉大神之一。系毗濕奴之第八位化身。印度民族敘事詩摩訶婆羅...

黑天生日節

印度教毗濕奴派之重要節日。於每年八月八日舉行,以紀念黑天(吉栗瑟拏)之誕辰。節日當天,教徒禁食,並於河中沐...

黑月

梵語 krsna-paksa,巴利語 kanha-pakkha。音譯訖哩史拏博乞史。又稱黑分、黑半。為「白...

黑氏梵志

黑氏,梵名 Kāla。又稱師子王迦羅苾芻。為住於香山之婆羅門。初修四禪,具足五通,善于飛行,講說經義。一日...

黑水城

蒙古語 khara-khoto。音譯卡拉荷多、哈拉荷多,黑色都城之意。位於河西走廊北端之大戈壁地區,黑水下...

黑白

(一)為黑業與白業之略稱,即指惡業與善業。(參閱「白業黑業」2099) (二)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所設立「...

黑耳天

梵名 Krsna-karnā。為吉祥天(梵 ?rī-mahā-devī)之妹,其容貌丑陋,所至之處,能令一...

黑色

梵語 krsna。為五色(青、黃、赤、白、黑)之一。在印度,教團中不得以五色為法衣之色,認為此五色為華美之...

黑衣二傑

指南朝齊代之玄暢與法獻。據佛祖統紀卷三十六載,齊武帝永明元年(483),長干寺玄暢與法獻受敕為僧主,分任江...

黑衣宰相

南朝劉宋僧慧琳之綽號。慧琳於南北朝時,得宋文帝之寵信,與聞政治,以其著黑色僧衣,故時人稱之為黑衣宰相。[梁...

黑沙地獄

為等活地獄中十六小地獄之一。此一地獄,熱風吹揚熱黑沙,燋爛此獄中之眾生,故稱黑沙地獄。據長阿含經卷十九地獄...

黑豆未生芽時

禪林用語。喻指全無形相前之本來姿態;即父母未生前之本來面目。曹山元證禪師語錄(大四七·五三一下):「無語中...

黑豆法

禪林用語。黑豆,原為黑色大豆;禪林以黑豆轉指文字。謂研究經典之文字言句法數,其態度綿密微細,有如計數黑豆一...

黑夜天

梵名 Kālā-rātrī。又稱黑暗天、暗夜天。此尊位於密教之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院閻摩天之西,為閻摩王之后妃...

黑法

指雜染邪惡之法。至於清淨之善法,則稱白法。亦有將佛之正法稱為白法,或有漏之善法稱為白法;外道等之邪法稱為黑...

黑品

不善法之謂。黑,為染污不純之意;品,指品類。不善之法,其性染污不純,故稱黑品。又黑之意義,據大毗婆沙論卷一...

黑徒

蒙古喇嘛寺廟所屬之奴隸。舊制,朝廷封贈喇嘛時,輒撥給若干民戶,受其管轄,稱之為黑徒。被撥之後,即喪失其平民...

黑袈裟

黑色袈裟。佛制規定袈裟禁用青、黃、赤、白、黑等五正色,而許以似青、似黑、木蘭等三不正色。故僧人不得穿著純黑...

黑飯

以南天燭之葉汁染黑之飯。又作黑飯、烏飯、桐飯。禪宗每年陰曆四月八日之佛誕法會,均於佛前供養此種黑飯。敕修百...

黑漆桶

禪林用語。(一)以黑色漆桶譬喻無明之膠固難破。又作漆桶。眾生累劫之無明,結習膠固,以致隱覆本具之佛性;恰如...

黑漫漫

禪林用語。原指水流廣遠,一片漆黑之意;於禪林中,轉指不明是非、善惡之無知狀態。碧岩錄第四十四則(大四八·一...

黑輪皴

禪林用語。又作黑鱗皴。指呈魚鱗形狀之黑拄杖。破庵祖先禪師語錄(卍續一二一·四一七下):「萬化千變,惟有拄杖...

黑嶺

位於今阿富汗東部,喀布爾河(Kabul)支流卡瓦河(Kao)及畢齊河(Picha)上游處。又稱黑山。玄奘昔...

黑闇

謂黑暗而無智慧之光。讚阿彌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上):「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炎王,三塗黑闇蒙光啟,是...

黑繩地獄

黑繩,梵名 Kāla-sūtra,巴利名 Kāla-sūtra。又作黑耳地獄、黑地獄。據俱舍論頌疏卷八載,...

傳法阿闍梨位

密教中,受傳法灌頂而為教示密法身之位。為密教之極果,與大日如來同位。而具有授予傳法灌頂資格之人師,則稱傳法...

感恩寺

又稱感應寺。位於韓國大王岩附近之東海岸邊。乃韓國之第三十一號史跡。新羅統一後至第三十一代神文王為祈求其父文...

訶梨勒樹

梵語 haritakī,巴利語 harītaka。意譯作天主持、天主苻來。又又作呵利勒樹、訶梨怛雞樹、呵梨...

都吒迦音

梵語 totaka-vrtta。乃歌詠、讚歎時所發之一種韻律(梵 metre)。又作都吒迦種種妙聲、伽他妙...

鄂隱慧奯

(1366~1425)日本臨濟宗僧。築後(福岡縣)人。曾學於絕海中津,明代時曾渡海至我國參拜諸師,歸日後隱...

酤酒戒

酤酒,買酒或賣酒。禁製酤酒之戒。又作沽酒戒。為顯教十重禁戒之第五。酒系無明之毒,能令人惛迷,生顛倒心,故應...

亂善

指欲界眾生以散亂心所作之禮佛誦經等善行。釋門歸敬儀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上):「且如欲有亂善,體封下界。」 ...

亂想

謂散亂放逸之想,即指一切之煩惱。楞嚴經卷七(大一九·一三八下):「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沉亂想。」增一阿含經卷...

傳心

指禪家之以心傳心。傳心法要卷上(大四八·三八一中):「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

傳心法要

全一卷(或作二卷)。全稱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黃檗禪師傳心法要、斷際禪師傳心法要。黃檗希運(?~850)...

傳光錄

凡二卷。瑩山和尚傳光錄之略稱。為日本曹洞宗瑩山紹瑾之侍者所編譔。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二冊。書中敘述自釋尊、達磨...

傳衣

禪林用語。禪宗為表傳法之信,故自釋尊以來各祖師均有傳承其法衣(袈裟)之傳統。後世禪林亦承襲之,在門下選出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