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定心別時念佛

為淨土宗念佛行法之一。為發得三昧,於此世禮拜佛身,乃擇定特別時期進入道場,並剋期專心稱名念佛,或一日二日,...

定心念佛

為「散心念佛」之對稱。即止息散亂之心,安住於定心,以專注稱念佛名。然依諸經之說,定心念佛之法各有不同,般舟...

定水

定,指禪定;比喻坐禪時心境湛然靜寂,猶如止水。蓋於澄淨之止水中,可映現諸物之清晰相狀;故以之比喻坐禪時若能...

定光如來

定光,梵名 Dīpajkara,巴利名同。音譯提和竭羅、提洹竭。出現於過去世,曾為釋尊授記之佛。又作錠光如...

定印

住於寂然不動三昧之相。又作三摩地印、三昧印。於密教中,五部各異:(一)佛部為法界定印,即右手掌上仰安置於左...

定性

有情之種性共有五種分別,即聲聞乘定性、緣覺乘定性、菩薩乘定性、不定種性、無種性。凡於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

定果色

指唯識宗所說「法處所攝色」中之自在所生色。乃「業果色」之對稱。即以前世之異熟因為因,所招感之果報色。亦即凡...

定林寺

(一)位於南京市鐘山下之蔣陵里。系南朝劉宋元嘉元年(424)慧覺所建。十年,曇摩蜜多駐錫於此,因性好靜雅,...

定空

(729~808)越南滅喜禪派僧。北寧古法人,俗姓阮。原住天德禪眾寺,村人敬稱師為長老。唐貞元(785~8...

定者

指大法會行道之時,手執香爐,行於導師前之小僧之職稱。又作定者沙彌、善財童子。又因其定座於導師之下,故又有「...

定門十六尊

指密教金剛界三十七尊中主定德之十六尊。與「慧門十六尊」相對。即四波羅蜜、內四供養、外四供養及四攝。包括金剛...

定相

(一)常住不變之相。一切世間、出世間之法中除涅槃之相外,均無有定相者。 (二)指入定之相。 p3179...

定香

(一)五分香之一。密教以香比喻如來之法身,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等五種香。其中之定香,即比...

定根

梵語 samādhīndriya,巴利語 samādhindriya。為三十七品菩提分法與二十二根中五根(...

定國寺

(一)位於河南彰德(安陽)。東魏時高歡為紀念戰勝爾朱榮而創建。北齊時道慎、隋代之靈裕等師均曾住於此,靈裕並...

定異

梵語 pratiniyama。為唯識宗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百法之一。定,指決定;異,指差別。謂一切事物之...

定散

(一)定心與散心。又稱定散二心。定,即禪定,指止息妄念雜慮,令心住於一境;散,指心恆馳攀緣六塵之境且暫住之...

定散二善

指定善與散善。略稱定散。即往生淨土之二種善。善導主張凝心摒除雜念者為定善,即以定心所修之善;而棄惡修善者為...

定無色

為「生無色」之對稱。指修習所得之定。謂身在欲界散地等之下地,而已斷下地之惑,心現無色界之定心。計有:空無邊...

定無表

為「散無表」之對稱。定,心專注於一境而不散亂之精神狀態。無表,為「無表色」之略稱,指依於身、口發動之善惡二...

定琛

(1632~1689)明末黃檗宗僧。泉州永春人,俗姓張。又稱道琛。字慈岳,初號無瑕明智。十五歲,投泉州之鵬...

定善

指定心修善。為「散善」之對稱。即修行觀佛三昧等。就觀無量壽經所說之日觀、地想觀、真身觀、中輩觀、下輩觀等十...

定量論

又作量決定論。為因明七論之一。印度法稱著。共分三品,即:現量品、為自比量品、為他比量品。本書闡述此三種量之...

定業不定業

即定業與不定業。謂善、惡之業所招感之果報有定與不定之別。分為招感結果之定與不定、招感結果之時的定與不定、時...

定業亦能轉

業有定業與不定業之別。定業,指必受異熟果之業,有善、惡之分,故惡之定業必招受苦果。然眾生若能感念佛菩薩之厚...

定壽

謂人的壽命有一定之數。又作定命。人之壽命在增劫與減劫時有相當之不同,於增劫時,每百年增一歲,最長增至八萬四...

定賓

唐代僧。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天資穎悟,強識過人。出家受具足戒後,就長安崇福寺之滿意學律,盡得相部宗之所傳,...

定慧寺

(一)位於浙江杭縣。俗稱虎跑寺。為唐代古剎。杭州西湖名泉甚多,其中最著名者,當推本寺之虎跑泉。傳說唐時寺中...

定慧等持

謂等同任持禪定與智慧,雙運並修而無輕重先後之別。蓋自性有體(定)、用(慧)之關係,體即用者,慧不離定;用即...

定盤星

又作定盤子。定盤,即秤;星,即秤之刻度,刻度之基點即稱定盤星,一般以之比喻一事之準則。於禪宗,轉指執著於有...

定靜慮

為「生靜慮」之對稱。乃生靜慮之因。此定寂靜而有慧,能審慮,故稱靜慮。蓋此定為發得之定,雖身於欲界散地等之下...

定額寺

日本佛教用語。日本朝廷為防止濫設私寺,乃限制一定數額之寺院為官寺,稱為定額寺。自奈良朝以來成為一種寺格,頗...

定覺支

梵語 samādhi-sajbodhy-avga。乃七覺支之第六。又作定等覺支、定覺意、惟定覺意。七覺支乃...

定鐘

禪門於「初更五點」(午後十時)稍後,由「辰司」報告時刻,繼由「堂行」在堂前敲板三通,「鐘司」隨即鳴鐘十八聲...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禪林用語。此乃表里互用而相對稱之二語。官不容針,原謂於公而言,必得森嚴整肅,即連細針一般之差錯,亦絲毫不予...

官寺

政府封賜食祿,並加以管理之寺院。我國宋代所設之禪院五山十剎即屬官寺。五山指興聖萬壽禪寺、景福靈隱寺、淨慈寺...

官僧

指由朝廷頒給度牒,證明其出家身份之出家人。相對者為私度之出家人。或指被任命為僧正、僧都、律師等僧官之出家人...

宛陵錄

全一卷。全稱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又作斷際禪師宛陵錄。唐代裴休編。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內容輯錄黃檗希運禪師...

尚理篇

凡一卷。明代景隆撰。正統五年(1440),應天府五聖廟道士繆尚誡曾繪製一幅黃龍禪師與呂洞賓之講禮圖,名為「...

尚賢

北宋僧。生卒年不詳。四明(浙江鄞縣)人。號廣智。依四明知禮修習教觀。聞講淨名經,頓悟性相之旨。歷事既久,遂...

尚聰

朝鮮李朝初期之曹溪宗僧。現今韓國京畿道高陽郡神道面北漢里太古寺之圓證國師塔碑,載有太古普愚及其門人大禪師尚...

屈陀迦尼迦耶

巴利名 Khuddaka-nikāya。意譯小部。或意音合譯為小尼迦耶。乃南傳巴利文五部經之第五。又作屈陀...

屈浪拏國

屈浪拏,梵名 Kurāna。為七世紀頃西域古王國。又作屈浪那國、俱蘭國、俱蘭弩國。依大唐西域記卷十二所載,...

屈眴布

屈眴,梵語 kārpāsaka 譯為第一布、第一好布,或大細布。系以木棉之花心紡織而成者。據釋氏六帖卷二十...

屈露多國

屈露多,梵名 Kulūta。北印度古國。依大唐西域記卷四所載,此國周長三千餘里,都城周長十四、五里,土壤肥...

居士

梵語 grha-pati,巴利語 gaha-pati。音譯迦羅越、伽羅越。意譯長者、家主、家長。指印度四姓...

居士分燈錄

凡二卷。明代朱時恩輯。書成於崇禎五年(1632)。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七冊。此書倣傚緇門之傳燈錄,輯錄在家信眾...

居士佛教

指佛教之在家信眾,於世俗生活中所從事之信仰活動。於印度,自佛陀住世以來,佛教徒中,除比丘、比丘尼之出家教團...

居士傳

凡五十六卷。清朝彭紹升(法名際清)述。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九冊。集錄後漢時代至清乾隆年間,二百餘位佛教外護居士...

居倫

梵名 ājāta-kaundinya,巴利名 Aa-kondaa。又作阿若憍陳如、阿若多憍陳如、阿惹憍陳如...

居訥

(1010~1071)宋代雲門宗僧。梓州(四川三台)人,俗姓蹇。字中敏。年十一,依漢州(四川廣漢)竹林寺之...

居頂

(?~1404)明初臨濟宗僧。台州(浙江臨海)人,俗姓陳。號圓極,別號圓庵。十五歲,投鄉里之淨安寺為沙彌,...

居敬

明代僧。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字心淵。別號蘭雪。學通內外典籍,善於為文,並精研律法。參禮金陵大報恩寺一雨和尚...

居箱

即置於座側之置物箱。系長方形之木箱,多以金鉑包裝,或以圖畫為裝飾。又稱居筥、據函、接僧匣。因常放置三衣,故...

居簡

(1164~1246)宋代臨濟宗僧。潼川府(四川三台)人,俗姓王(一說姓龍)。字敬叟。依同邑廣福院圓澄得度...

岩山寺

位於山西繁峙縣城東南四十公里處,天岩山北麓天岩村。原名靈岩院。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元明清三代屢有...

岩戶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端坐於岩窟之中。因蚖蛇、蝮蠍等毒蟲多住於岩窟中;若念此觀音力,可應時消散其毒氣,故此觀音之...

岩座

呈岩石狀之佛菩薩像台座,象徵安住不動之意。俗稱磐石座。為密教菩薩部、明王部、天等部等特定諸尊之台座。如將馬...

岫雲寺

位於北平城西約二十五公里處之潭柘山前。俗稱潭柘寺。始建於晉代。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賜金重修。行宮參差...

岳林寺

位於浙江奉化縣。又作岳林寺。聰禪師開創於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始建於溪西,初稱崇福院。唐會昌年間被毀,...

帕差尼瑪拉格

西藏名 Pa-tshab i-ma-grags。又稱翻譯官(藏 Spa-tshab lo-tsā-ba)。...

帕塔恰里亞

(Vidhushekhara Bhattacharya, 1878~1959)印度佛教學者。生於孟加拉邦瑪...

怛缽那

梵語 tarpana,巴利語 tappana。又作嘆波那。意譯為餅、麨,或乳粥、乳糜。即由穀類磨成之粉末所...

帛法祚

魏晉時代僧。河內(河南沁陽)人,俗姓萬。為沙門帛遠之弟。少時即富聲譽,曾婉辭博士官之高職。二十五歲出家,博...

帛遠

魏晉時代僧。河內(河南沁陽)人,俗姓萬。又作白遠。字法祖,故亦稱帛法祖。於少時發道心,啟父出家,辭理切至,...

帑庾

指禪林中貯藏財貨、米糧之處所。我國古來即以貯存貨幣之處,稱為帑藏;納藏穀物之無頂庫房,稱為庾,禪林遂沿用之...

庚申

指庚申會所祭之神靈。我國古來即以十干十二支記日,自甲子至癸亥,凡六十日為一循環,民間每逢庚申日所祭之神,即...

底下

一般以極其下賤,稱為底下。於佛教中,為罪業深重、多障礙之意,如底下凡夫,指最下之凡夫,即十信位以下之凡夫,...

底沙佛

底沙,梵名 Tisya,巴利名 Tissa。釋尊於過去世修百劫相好業時所遇之佛。又作底砂佛、帝沙佛、提沙佛...

底理

禪林用語。指道理之究竟。碧岩錄普照序(大四八·一三九上):「剔抉淵源,剖析底理。」 p3198...

垂跡

謂由佛菩薩之本體示現種種身以濟度眾生。此種思想系源於法華經之「本跡二門」,與大日經之「本地加持」說,如法華...

垂跡美術

以佛教「本地垂跡」說為基礎之日本美術。日本原無偶像崇拜,然受佛教影響,神社亦漸供有神像。故自平安初期以來,...

宗派

凡教義之宣佈、儀式、行事之內容等皆相同者,即同屬一宗派,如寺院、教會或其他宗教團體。又作宗門、宗旨。佛世時...

帛屍梨密多羅

梵名 ?rīmitra。又稱屍梨密多羅。意譯吉友。晉代西域僧。生卒年不詳。原為龜茲國王子,後讓位其弟而出家...

性

(1611~1684)清初僧。屬日本黃檗宗。泉州府晉江(福建晉江)人,俗姓吳。字木庵。天資英敏,氣貌雄偉,...

拂跡入玄

指拂拭所有垢淨、迷梧、始終等之法執,而入於生佛平等、圓滿究竟之法。蓋諸法實相,如如平等,然若有所偏執,則處...

往世書

梵名 Purāna。又作富蘭那聖典、古事記。系古代印度神話傳說之總集。乃印度教主要經典之一,約於西元前一世...

往生

謂命終時生於他方世界。通常又以「往生」為「死」之代用詞。往生一詞,就廣義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諸佛淨土,...

往生門

為「正覺門」之對稱。正覺門,指彌陀之正覺;往生門,則指眾生往生之因果。阿彌陀佛於過去世未成佛時,曾立誓言「...

往生拾因

全一卷。日本永觀著。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謂稱名念佛中有十種往生要素,且主張一心念佛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要集

凡三卷,或以每卷各分本末,共計六卷。日僧源信(惠心僧部)撰(984~985)。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系輯錄...

往生淨土懺願儀

全一卷。宋代遵式(964~1032)譔於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稱往生淨土懺儀。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往生集

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本書集錄我國與印度往生西方者,計分九類:(一)沙門往生類,東晉慧...

往生傳

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加以集錄而成之傳記。亦有雜載於高僧傳、靈異記、佛教故事集者。此外尚有往生者之專集。唐即...

往生論

(一)全一卷。梵名 Sukhāvatī-vyūhopade?a。世親(梵 Vasubandhu)造,北魏菩...

往生論註

凡二卷。北魏曇鸞撰。全稱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並注。又作淨土論註、無量壽經論註、無量壽經優婆...

往生講

於日本,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而舉行之講習會。據私聚百因緣集卷八所述,此會為日人永觀於十一世紀晚期所創設。歷經...

往生禮讚偈

全一卷。唐代善導著。全稱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六時禮讚偈。又作六時禮讚偈、往生禮讚、禮讚。收...

往來八千返

全稱往來娑婆八千返。即謂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佛,乃非今生之事,早於曠古之前已然成佛,現今僅為救度眾生而來...

往相回向

謂以自己之善行功德回向與他人,而成為他人之善行功德,願共往生極樂淨土;或藉善行功德而希望往生淨土,皆稱為往...

往還衣

十種糞掃衣之一。以廢棄之布塊,或以葬儀時覆蓋死者之布所縫成之僧衣。[四分律卷三十九](參閱「糞掃衣」648...

往覲五益

往覲,即往詣佛國見佛。往覲五益,指由十方國土往詣安養界見無量壽佛,而得神通、受記、不退、起願、供佛等五種利...

往覲偈

指無量壽經卷下之偈頌。又作東方偈。計五言一百二十句,凡三十頌。記述十方菩薩往詣安養界之事。包括菩薩之往覲、...

彼土得生

謂舍此娑婆世界,往生於他方佛土,而在彼處證悟佛果。又作他土得生。淨土宗為詮顯往生西方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得以...

彼同分

梵語 tat-sabhāga。又作非等分、餘有分。蓋根、境、識三者互相交涉,各作其自業,稱為同分(梵 sa...

彼岸

(一)梵語 pāra,巴利語同。為「此岸」之對稱。迷界為此方之岸,稱此岸;悟界為彼方之岸,稱彼岸。即以業與...

彼岸會

日本佛教用語。略稱彼岸。以春分與秋分之日為準,前後各加三日,計七日之間所舉行之法會,稱為彼岸會。春分、秋分...

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

(Pyotr Kuzmich Kozlov, 1863~1935)俄國探險家。斯木蘭斯克省(Smolens...

(一)梵語 smrti 或 smriti,巴利語 sati。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對所緣之事明白記憶而不...

念力

梵語 smrti-balāni,巴利語 sati-balāni。為五力之第三。指由勤修而念住於所緣之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