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見法

(一)阿含經典有兩類見法。(一)與「現法」同義,即於現在世之意。雜阿含經卷六(大二·四○上):「出家學道,...

見思惑

見惑與思惑之併稱。三惑之一。略稱見思。即迷於界內事、理之見惑與修惑。見修二惑為三界分段生死之因,天台一家將...

見桃錄

凡四卷。全稱圓滿本光國師見桃錄。又作本光國師語錄、靈雲見桃錄。日本臨濟宗僧大休宗休(1468~1549)撰...

見真

(一)以空慧徹見真理。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四上):「慧眼見真,能渡彼岸。」無量壽經義疏卷下(大三七·...

見假

指見惑。惑之體虛妄而非實有,故稱之為假。(參閱「見惑」2997) p2997...

見惑

見道所斷惑(梵 dar?ana-mārga-prahātavyānu?aya)之略稱。又作見煩惱、見障、見...

見智身

為密教金剛界法中所結誦之印明。智身,指智法身。即於結誦此印明之前,先結誦現智身之印言,觀現普門總德之金剛薩...

見結

九結之一。結,係縛、結縛之義,為煩惱之異名。見結,即指邪見之煩惱。眾生於身見、邊見、邪見等妄起執著,廣為不...

見愛煩惱

見煩惱與愛煩惱之併稱。又作見著二法。見煩惱,指我見、邪見等一切迷理之惑;愛煩惱,指貪慾、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

見道

梵語 dar?ana-mārga。又作見諦道、見諦。為修行之階位。與修道、無學道合稱為三道。即指以無漏智現...

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禪林用語。謂弟子之智見超越師家之時,方具備授予師法之資格。禪林中,師家接引弟子時,如弟子之見解、智慧不凡,...

見滲漏

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所立洞山三滲漏(見滲漏、情滲漏、語滲漏)之一。意謂修行者猶有我見,法見不空,則難以去除...

見管鈔

見管,即現在管理之意;鈔,即紙幣之意。即指現前所有之錢財。反之,支出之錢財,則稱為支鈔。禪林象器箋第二十九...

見網

比喻十六知見、六十二見等諸種邪見,猶如網羅,束縛吾人之身。八十華嚴卷三十七(大一○·一九三下):「所謂業為...

見聞疑

見,所見;聞,所聞;疑,雖無見聞而心疑其有。此三者戒律學上稱為三根。據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之二載,若有...

見聞覺知

乃心識接觸外境之總稱。即眼識之用為見,耳識之用為聞,鼻舌身三識之用為覺,意識之用為知。大日經疏卷一(大三九...

見蓮觀自在

為密教四十觀音之一。又作紫蓮觀音。即千手觀音從持紫蓮花之手所化現之菩薩。據千光眼秘密法經載,若人欲見諸如來...

見諸佛土願

為彌陀四十八願中之第四十願。又作樹中見土願、隨意得見十方國土願、普見佛土願、隨意照見願。即極樂淨土之菩薩,...

見論

二種戲論之一。為「愛論」之對稱。指於一切法作決定之見解。亦即謬於見解且執著不舍,稱為見論。三論宗嘉祥大師以...

見濁

梵語 drsti-kasāya。五濁之一。指末世時,眾生執住於諸惡見,而濁亂世間。如有見、無見乃至六十二見...

見隱觀自在

密教四十觀音之一。即千手觀音從其執寶篋之手所化現之菩薩。又稱寶篋觀音。據千光眼秘密法經載,若欲見地中伏藏者...

見籠打籠

禪林用語。原意謂一見他人編造籠子,遂見異思遷,而尾隨模仿;在禪林中,轉指修行者毫無主見或謀略,常附隨對方之...

角虎集

凡二卷。清代濟能纂輯。收於卍續藏第一○九冊。集錄有關禪家論淨土之語要而成。卷上收錄臨濟宗死心悟新、慧海儀、...

角宿

梵名 Citrā。二十八星宿之一。為位於密教北斗曼荼羅外院東邊南方第一位之星宿,或現圖胎藏曼荼羅外院南方之...

角塔婆

日本佛塔建築用語。為細長之四角柱塔婆。乃「五輪塔婆」之變形。通常在堂舍落成之供養會或本尊之開帳時,於堂前樹...

角馱

於牛角上荷物。比喻凡夫身心為妄想執著束縛,不得自由。碧岩錄第二十一則垂示(大四八·一六一下):「脫籠頭,卸...

言了因

因明用語。為因明六因之一,三了因之一。乃「言生因」之對稱。因明論式中,立(立論)者既已提出宗(命題),復提...

言亡慮絕

言語亡、思慮絕之意。為表現絕對悟境之語。意謂該境界無法以言語或思慮加以分別。言詮不及意路不到、心言路絕、絕...

言生因

因明用語。為因明六因之一,三生因之一。乃「言了因」之對稱。因明論式中,立(立論)者既已提出宗(命題),復提...

言教

梵語 nirukti。指如來以言語詮示之教法。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五下):「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

言許對

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區分「自相」與「差別」的三種標準之一。言,言陳之意;許,意許之意。凡言語所陳與意中所...

言陳

因明用語。意即依言語而陳明己意。又作言顯、言彰。為「意許」之對稱。乃因明對論之中,立(立論)者為表明主張或...

言詮

以語言文字來表達義旨。與「依言」、「依詮」等語同義。[金剛針論、十地經論卷二、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本] p3...

言詮中道

以言語詮顯之中道。「離言中道」之對稱。中道之實理原絕言說,然欲說之,必用言語,故以言語所詮顯之中道,稱為言...

言端語端

禪林用語。謂言語能直接顯現至道之妙理而無遺;此係針對排斥語言文字者所用之警語。蓋禪宗以不立文字、明心見性為...

言語道斷

梵語 sarva-vāda-caryoccheda。讚歎真理深妙不可說之用語。又作語言道斷、言語道過、名言...

言說法身

二種法身之一。法身本來無相,遠離言說,然若無言說,則無以顯示,故稱之為言說法身。與「證得法身」併稱二身。[...

言薦賞勞

即以言詞讚歎並賞賜犒勞之意。在禪林中,當夏安居結束之際,師家勘察修行者中之有功者,給予獎勵犒勞,頗具有勸勉...

言闕

因明用語。即因明論式中,缺少言陳,或言陳不周全之過失。「言陳」一詞,即依言詞而陳明己意,乃因明對論中,立(...

谷泉

宋代臨濟宗僧。泉州(福建)人。號大道。俗姓、生卒年均不詳。出家後,參謁臨濟宗汾陽善昭禪師,並嗣其法。後南歸...

谷泉巴鼻

宋代臨濟宗谷泉禪師曾作「六巴鼻」之歌頌,用以接化學人,禪苑蒙求一書乃以「谷泉巴鼻」為題,錄其頌詞,為該書五...

谷隱山

位於湖北襄陽東南約七公里之處。又稱谷隱山。為晉代習鑿齒隱遁之處。山中有谷隱寺,又稱谷隱寺,創建於晉代,道安...

谷響集

(一)凡二卷。日本臨濟宗僧夢窗疏石(1275~1351)述。夢窗疏石曾著夢中問答一書,判淨土宗為不了義,泉...

貝多羅葉

貝多羅,梵語 pattra 之音譯。乃供書寫資料、經文之樹葉。略稱貝多、貝葉。紙尚未發明以前,古印度以此...

貝克

(Beckh, Hermann; 1875~1937)德國研究東方學及佛教之學者。初習法律,每覺人對人之裁...

貝牒

指用貝多羅葉書寫經文,再以絲線貫串貝葉而成之牒冊。即經典之代稱。[大週三藏聖教序](參閱「貝多羅葉」300...

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Barlaam and Josaphat)流行於中古歐洲基督教徒間之聖徒傳奇。系模仿釋尊傳記而成,取材於...

貝爾蓋紐

(Bergaigne, Abel Henri Joseph; 1838~1888)法國語言學、印度學之學者...

赤山明神

供奉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修學院村。為赤山明神社之天台宗守護神。又稱赤山大明神、赤山權現。為天台守護三十番神之...

赤肉團

狹義指心臟。廣義則指肉體。臨濟義玄禪師語錄(大四七·四九六下):「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景德傳燈錄卷...

赤色

赤,梵語 lohita。為五色(青、黃、赤、白、黑)之一。有熾燃猛利之義。在密教所說五字、五大之中,赤色為...

赤凍紅地

禪林用語。赤地,即因旱災或蟲害成不毛之地;凍地,即凍得無法耕作之地;紅地,即赤色粘土,無法作育農作物之地。...

赤珠

梵語 lohitamuktikā,巴利語 lohitavka。又作赤寶、赤真珠。世間七寶之一。佛地經論卷一...

赤梢鱗

禪林用語。又作赤梢鯉、燒尾魚。赤,燒焦之意;梢,樹枝之末端,此處指魚尾。原指不同凡響之鯉魚,該魚之鱗甲雖已...

赤眼歸宗

即指馬祖道一之法嗣廬山歸宗寺智常禪師。其眼生而重瞳,遂以藥手按摩,致眼角成為赤色,故世號之「赤眼歸宗」。[...

赤袈裟

赤色之袈裟。又作絳赤衣、絳色衣、赤絳衣、絳袈裟、絳衣、赤衣。印度五部僧袈裟之色各異,依舍利弗問經所載,摩訶...

赤銅鍱部

梵名 Tāmra-?ātīya。又稱紅衣部。此派由上座部分出,佛教傳至錫蘭,取錫蘭地名以為部名。(參閱「小...

赤幡

又作赤幡。有兩種:(一)指赤色之旗。在古代印度,佛弟子與外道論議後,勝利之一方往往高舉赤色旗旛,並奏凱歌。...

赤頭璨

指禪宗傳法第三祖僧璨。赤頭,禿頭之意。僧璨出家前因得風疾,後雖治癒,然頭髮脫落殆盡,無法復元,故舒州(安徽...

赤體金剛

為密教中,位列於阿闍梨所傳曼荼羅金剛部院中之金剛。於胎藏圖像中,稱為赤身金剛,侍於金剛薩埵之下。其形像呈裸...

走作

禪林用語。謂心神浮蕩不定,走來走去;又指超出本來之規範。虛堂錄卷四(大四七·一○一七中):「未嘗休息,一日...

足下

禪林用語。原指所行之道路;轉指行履、行業、行狀等。又「足下云生」一語,謂隨心所欲,從足下生雲,乘雲飛行,海...

足目仙

梵名 Aksapāda。又稱喬達摩(梵 Gautama 或 Gotama)。為印度正理學派(六派哲學之一)...

足陌錢

禪林用語。為「省數錢」之對稱。足,即十分之意;陌錢,即百錢。在禪門中,以臨濟宗圓悟克勤之法嗣大慧宗杲為派祖...

足鉤真言

即指密教五大明王中之降三世明王作足如鉤之勢,分別以二足踩踏大自在天與烏摩妃而令其降伏之真言。於金剛頂降三世...

(一)梵語 kāya。音譯迦耶。屬六根之第五,即身根。指觸覺器官之皮膚及其機能。然有部主張,身根乃眼所不能...

身口七支

十惡業中之七種。即身業之殺生、偷盜、邪淫,口業之兩舌、惡口、妄語、綺語;身三口四,故稱身口七支。若再加上意...

身土

指凡夫或佛、菩薩所受之身體與國土。即正報與依報。(參閱「依正二報」3054) p3016...

身土四依

據華嚴經疏卷十,舉出佛身之四依,即:(一)色身依色相土,謂如來隨類應化,示現丈六等相好之色身,依住於娑婆等...

身份

(一)指身體之一部分或身體全部。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二(大一八·五九二中):「修瑜伽者應善籌量,乃至...

身心一如

禪林用語。身,指色身、身體;心,指心靈、精神。即肉體與精神為一體不二者,乃一體之兩面,身即心之身,心即身之...

身心脫落

禪林用語。又作脫落身心。謂脫卻身心之一切煩惱妄想,而入真空無我之自由妙境。此亦為如淨禪師印可證明日僧道元之...

身心惱

指肉身痛苦,心神憂惱。又作身苦心苦。據大智度論卷二十二載,所謂身惱,凡繫縛、牢獄、刑戮等皆屬之;所謂心惱,...

身形無間地獄

五種無間地獄之第五無間獄。又作形無間地獄。五無間地獄系屬八大地獄中之阿鼻地獄。無間,即無間隙之意。地獄之廣...

身受

指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所感肉體或感覺之苦、樂、舍三受。受乃根(感官)、境(對像)、識(感覺)三者之結...

身念處

梵語 kāyasmrty-upasthāna,巴利語 kāye kāyānupassī viharati。...

身根

梵語 kāyendriya,巴利語同。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處之一,十八界之一,二十二根之一。略作身。即...

身密

梵語 kāya-guhya。三密之一。密教之三密有法佛三密、眾生三密之分。法佛三密中,一切形色為身密;眾生...

身清淨

三種清淨之一。指身業遠離煩惱垢行。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俱舍論卷十六、集異門足論卷六](參閱「清淨」...

身無害力三昧

即能得無礙之身自在之力,而無有能障難加害之三昧。又作無害力身三昧。大日如來即住此三昧,宣說「三明真言」,此...

身雲

即比喻佛身無量無數無邊際,或喻示現種種之身蔭覆眾生如雲。又喻諸尊之多如雲。吽字義(大七七·四○六下):「遮...

身業

梵語 kāya-karman,巴利語 kāya-kamma。三業之一。指身所造作之業。可分為善、惡、無記三...

身業功德

為極樂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中之佛八種功德之一。即指阿彌陀佛之身業具有微妙之相好功德。於天親淨土論之偈中,有(大...

身器

比喻有情之身體,猶如器物,能容受諸法,故稱身器。依俱舍論頌疏抄卷二十二載,身,指修行者之依身;器,即譬喻依...

身識

梵語 kāya-vijāna,巴利語 kāya-viāna。五識之一,六識之一,十八界之一。以身根為所依而...

身證

梵語 kāya-sāksin,巴利語 kāya-sakkhin。七聖之一,二十七賢聖之一。又作身證那含、身...

身體

佛教稱為身根,或單稱身。乃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處之一,十八界之一。即身識之所依。梵語 kāya,音譯迦...

車坊

租賃車、馬之所。如唐代寺院,為維持寺院本身日常所需、擴建發展,以及伽藍修護、諸種法會等,皆需龐大費用,故以...

車匿

梵名 Chandaka,巴利名 Channa。初為六群比丘之一。又作闡鐸迦、闡陀迦、闡特、闡怒、羼陀、孱那...

迂回

為「直往」之對稱。古來學者論究學習密法之根機時,常用此語表示修行者所採取輾轉漸進之修行過程與方法。此語尚有...

巡人犯夜

禪林用語。巡人,即夜巡。原意謂夜巡者本應警戒火災盜難,然自己卻成為盜賊;後引申為接引學人時,絲絲緊扣,咄咄...

巡火板

警戒火災所用之板。如齋粥或法會時各寮眾僧齊集於僧堂,其前,須巡回諸寮舍,振火鈴,打板,通告大眾熄滅無人使用...

巡列儀

指抬神像列隊巡遊之儀式,各宗教行此儀式者甚多。起源於古代文明社會,中世紀時愈趨隆盛。印度教毗濕奴之信仰者,...

巡更

禪林中,終夜不寢,專司巡回山內以防盜賊、失火之職者。蓋叢林每夜輪二人巡更,打板念佛,其中兼有五種大利:(一...

巡板

又作巡版、巡廊板、報廊板。凡堂寮較多、地域較廣之大叢林,打板時,若僅鳴特定之一板,無法普遍報知全山大眾,故...

巡案

禪林住持巡回諸寮舍以按察眾僧行儀。若於僧堂巡回,則稱巡堂。敕修百丈清規卷五大掛搭歸堂條(大四八·一一四一上...

巡堂

於禪剎中,住持、首座等為點檢而巡視僧堂。敕修百丈清規卷五坐禪條(大四八·一一四二下):「首座聖僧前燒香巡堂...

巡堂請茶

住持供茶請眾僧時,請客侍者巡堂以促喫茶。敕修百丈清規卷七方丈四節特為首座大眾茶條(大四八·一一五四上):「...

巡寮

指禪林中,住持巡視山內諸寮,以諮問老病、點檢寮舍之缺乏等。其時,住持自東廊第一寮巡起,寮眾各出外迎接,巡視...

巡錫

又作巡教。即巡遊教化之意。比丘出遊必持錫杖,故有此稱。 p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