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那提國

為印度之古國名。據景德傳燈錄卷二載,天竺傳法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其弟為芻尼(野鵲),當釋迦在世時,芻尼之前...

那揭羅曷國

那揭羅曷,梵名 Nagarahāra。又作那干訶羅國、那伽羅曷國、那迦羅訶國、那竭國。印度古國名。據大唐西...

那羅延力執金剛

為密教大日經說會曼荼羅之內眷屬,為十九執金剛中之第八位。此金剛能發勇猛之大悲以救濟眾生。那羅延,或謂乃帝釋...

那羅延天

那羅延,梵名 Nārāyana,巴利名同。乃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又作那羅延那天、那羅野拏天。意譯為堅固力士...

那羅延身願

阿彌陀如來四十八願中之第二十六願。即使往生極樂之人皆得那羅延金剛堅固身之願。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八中...

那羅遮

梵語 nārā?a。為密教法器之一。又作那剌遮、那辣遮、闌葛反。即指金剛椎或鐵柄椎之武器。大日經卷三悉地出...

那爛陀寺

那爛陀,梵名 Nālandā。又作那蘭陀寺、阿蘭陀寺。意譯施無厭寺。全稱那爛陀僧伽藍(梵 Nālandā-...

悉曇字 (li 或 l)。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又作力、[口*呂]、梨、盧、樓、魯。入此字門,表一切法染不可得...

防羅

又作防邏、訪羅。為地獄道中之巡邏。順正理論卷五十四(大二九·六四三下):「欲貪及瞋,猶如獄卒,(中略)身見...

防護律儀

指受戒後,順於戒體而能受持戒相。蓋正攝受遠離戒,是為攝受律儀,其後,依五根之增上力,遠離思與種子俱行,而不...

邪氣

邪惡之氣。又作惡氣。即能惱害人之邪惡鬼魅。密教及日本修驗道,為退散此邪氣乃舉行邪氣加持。又似此類邪氣者有疫...

邪因邪果

指印度外道所倡非正之因果。為外道四執之一。外道謂萬物之生起,悉歸於大自在天,有情之苦樂,皆由大自在天喜怒之...

邪行

(一)全稱欲邪行。又作邪淫。為十惡之一。於非境、非道、非處、非時行淫,概稱為邪行。(參閱「十善十惡」468...

邪見

梵語 mithyā-drsti,巴利語 micchā-ditthi。指不正之執見,主要指撥無四諦因果之道理...

邪見稠林

邪見種類眾多,猶如稠林之茂密,交互繁生,故稱邪見稠林。法華經方便品(大九·八中):「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

邪命

梵語 mithya-jīva,巴利語 micchā-jīva。八邪行之一。指不以正道而以邪曲之方法生活。全...

邪定

有二義,即:(一)錯誤之禪定。又作邪禪。據解脫道論卷二分別定品所載,定有二種:邪定、正定。所謂「邪定」,即...

邪定聚

梵語 mithyātva-niyata-rā?i,巴利語 micchatta-niyata-rāsi。一切...

邪正

邪,指邪曲;正,指中正。一切法,隨順自性清淨藏者,稱為內、為正;若諸法違逆此理,則稱為外、為邪。邪與正對稱...

邪執

指固執於不正之見解。邪執多指外道之惡見,其見皆由「我」而起,若離我見,則無一切邪執。又於佛法中,妄執諸法為...

邪淫

梵語 kāma-mithyācāra,巴利語 kāmesu micchācāra。又作欲邪行。為十惡之一。...

乳中殺人

謂於乳中置毒,令人飲之,迨毒氣一發,即能致人於死地。蓋以「毒」比喻實相之理。此係天台宗取自涅槃經之譬喻。天...

乳木

即密教修護摩法時投入爐中焚燒以作供養物之柴薪。該木為塗有乳汁之生木,經軌中稱之為乳汁濕柴、濕薪等。乳木乃象...

乳水

(一)以乳與水之相融比喻物之和合。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即以乳、水分別比喻眾生心與佛心,謂眾生之心如乳,為所緣之...

乳光佛經

全一卷。又稱乳光經。西晉竺法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敘述佛陀因風疾,命阿難至梵志摩耶利處乞取牛乳;梵...

乳海子

密教用以形容體得金剛界大日如來智德之人。蓋金剛界大日如來之種子為 (vaj,鍐),象徵智法身,在地、水、火...

乳經

指華嚴經。天台宗以「五時八教」判立佛陀一代之教說,而於五時之中,分別以乳、酪等五味配於華嚴、鹿苑等五時之經...

乳糜

(一)梵語 tarpana。音譯怛缽那、嘆波那。即以穀類磨成粉末所製成之食物。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自他利品及...

乳藥

為涅槃經、摩訶止觀所舉之譬喻。謂醫者以牛乳為治病之良藥,然以牛所攝之食及放牧之條件有異,其乳或為甘露,或為...

梵語 artha。指因緣生之一切有為法,即宇宙間千差萬別之現象。與平等門之「理」相對。僧肇之寶藏論(大四五...

事不厭細

禪林用語。即謂對各種事物皆不厭審慎,行事須細心嚴謹;以叮嚀學者於修行中須時時警惕,不得稍有輕忽。從容錄第八...

事火外道

為印度古代外道之一。彼等祭祀供養火天(梵 Agni,巴 Aggi,阿耆尼)等神祇,並妄執此類作法為將來生天...

事事無礙

謂現象界事事物物之關聯至為密切而交融無礙,具有一多相即、大小相融之殊妙義。乃華嚴宗顯示現象即本體之用語。此...

事事無礙法界

為華嚴宗所立四法界之第四法界。謂諸法之體用雖各別緣起,各守其自性,然事事相望,多緣互應而成一緣,一緣亦普遍...

事事無礙觀

又作事事無礙法界觀。為華嚴宗所立四法界觀之第四法界觀。謂觀現象界之一切事象,乃互相交融而無有障礙。此一世界...

事供養

又作事供。為「理供養」之對稱。即於壇上置放塗香、花鬘等為供養物,依三密之加持力,一捻香、一輪花等得以週遍法...

事法界

為華嚴宗所立四法界之第一法界。指宇宙間千差萬別之現象界。為「理法界」之對稱。即宇宙各種事物皆各有其區別與界...

事度

即持守五戒、十善等法,以度脫惡道之苦。蓋五戒、十善等皆屬有為之事相,故謂之事;度者,謂度脫地獄、畜生、餓鬼...

事相

密宗對修行三密之作法,稱為事相。即修行擇地、造壇、護摩、灌頂、結印、誦咒等行軌作法,此係真言教理所依托之因...

事相隔歷

謂現象界所有一切之存在互有差別,互不融合。現象界系由本體界所顯現者,故現象界若攝於本體時,其一一之事相無有...

事師法

弟子對師尊所應奉行之禮儀與勞務。道宣律師所譔之教誡新學比丘護律儀中,列舉事師法五十一項,如在師前不得受人禮...

事師法五十頌

全一卷。馬鳴菩薩集,宋代僧日稱等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全卷由五十頌組成,記述出家、在家二眾皆須敬重灌頂...

事師法五十頌釋

喇嘛教黃教開祖宗喀巴著。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成書於熱振寺。書中闡明學僧對其軌範師應持之態度及所應遵循...

事密理密

又作事理俱密。事密,指如來身口意三密事相之法;理密,指闡明實相不二之理。日本台密謂華嚴、法華等諸大乘教,以...

事教

天台宗所立藏、通、別、圓等四教之中,為區分差別之事與真諦之理,乃謂藏教為界內之事教,通教為界內之理教;別教...

事理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於佛教中,事、理之相對意義有二;(一)凡夫依迷情所見之事相,...

事理三千

天台宗將理具三千、事造三千合稱為事理三千。又作兩重三千、兩種三千、理具三千事用三千、理造三千變造三千、理造...

事理不二

因緣生之有為法為事,不生不滅之無為法為理。事雖隨緣而生,而不生不滅之理即寓乎其中;理雖為凝然不動、寂靜無為...

事理雙修

即事行與理觀之修習同等重要。又作事理雙行。通常精勤於事行作法者,每易忽略理觀證悟;而重視理觀證悟者,則易輕...

事造

為「理具」之對稱。系天台宗之教義。天台宗謂真理(法性之理體)圓具三千諸法,此三千諸法以染淨等之諸緣而有差別...

事與願違

謂世間諸事無常,少有如願者。自有情生命之所欲求者而言,一般皆祈望福祿壽考,然以佛教哲理觀之,生老病死卻絲毫...

事障

二障之一。指貪、瞋、慢、無明、見、疑等之煩惱;此等煩惱能令生死相續而障涅槃,故稱事障。與「理障」相對稱。理...

事論

為「理論」之對稱。即闡論有關宇宙差別事相之論說。亦即探討宇宙萬法如何生起、差別現象如何顯現之宇宙現象論。於...

事懺

為「理懺」之對稱。又稱事懺悔、隨事分別懺悔。事,指事儀。即於事相上之作法中,如實懺悔罪惡;舉凡身之禮拜瞻敬...

事護摩

又作外護摩。為密教修行法之一。即擇地造壇,焚燒乳木、五穀等供物,以清淨行者之三業,成就息災、增益等事業。此...

事觀理觀

又作事理二觀。自事、理二點而言,可分觀法為事觀、理觀二種。事觀,即謂觀照森羅差別之事;理觀,即謂觀照無生平...

亞可比

(Jacobi, Hermann Georg; 1850~1937)為德國之印度學學者、語言學者。曾任明斯...

亞歲

即冬至。乃謂次於新年之意。初於魏晉之際,由該日起,朝廷即開始舉行各類盛大之儀式,以慶賀即將來臨之新歲。其後...

亞歷山大

(Alexander The Great; 356 B.C.~323 B.C.)為西元前四世紀時希臘北部馬...

享堂

指禪林中安置祖師像及其牌位之堂室。又作饗堂。因系供祭享之用,故稱為享堂。[禪林象器箋殿堂門] p3048...

京都大佛

日本京都市東山方廣寺之本尊。天正年間(1573~1592),豐臣秀吉所立,係木刻金漆之盧舍那佛坐像,高約二...

梵語 sajni?raya。為依止、依憑之意。有能依、所依之別,二者系相對而立者。依賴、依憑者,稱為能依;...

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著。又一般謂依賴於有力、有德者之處而不離,亦稱為依止。法華經方...

受經阿闍梨

五種阿闍梨之一。略稱受經闍梨。受持經典,稱為受經。於授具足戒時,讀經,並講說經典義理,令受戒者受持經典之軌...

依止甚深

為五種甚深之一。謂如來所證悟之真如法體,乃無染無淨,不變不遷,遍於一切法中,不即不離,不可思議,為一切萬有...

依主釋

梵語 tat-purusa。又作依士釋、即士釋、屬主釋。略稱依主、依士。為解釋梵語複合詞的六種方法(六合釋...

依他八喻

唯識宗為彰顯諸法乃依於眾緣和合而成,一切為假有,無有實體,故立八種譬喻,以示此「非有似有」之義。八喻即:(...

依他十喻

以十種譬喻表示人身乃依於眾緣和合而成,而其本質無有實體(空),亦無恆常之性(無常)。十喻即:(一)如聚沫喻...

依他起性

梵 para-tantra-svabhāva。又作依他起相、緣起自性、因緣法體自相相。略稱依他起、依他。唯...

依正二報

即依報與正報。略稱二報。正報,即指依過去善惡業因而感得之果報正體,如生於人間,則具備四肢五官,受人間之果報...

依伏

指對佛、法、僧三寶之誠心禮拜、絕對信奉。據大乘義章卷十載,依伏之義,如百姓歸順、敬伏君王,又如怯懦弱小者依...

依因

梵語 ni?raya。五因之一。謂地、水、火、風四大種為物生起之所依者。蓋四大所造之色常追隨於能造之大種,...

依地

(一)指身心依存之所。 (二)梵語 bhūmy-ā?rava。與「依身」相對。指有情眾生生起智慧與善根或修...

依如六無為

為「識變六無為」之對稱。六無為乃由一真如之義而立名,真如本非言詮所及,故依真如而立言詮之六無為即稱依如六無...

依自起派

梵名 Svātantrika。為印度佛教中觀派之分支。約於西元五、六世紀間,由中觀論師眾護(梵 Sajgh...

依身

指吾人之肉體。吾人之肉身為心及心之作用所依靠之處所,故稱依身。「依」有積集、依止之義,亦即身為眾生之依處及...

依怙

即依恃之意,如子女之依賴父母。佛教中,轉指眾生因貪瞋等無明纏身,造作各種惡業,而墮於輪回之中,須仰賴佛、菩...

依持

若有一法為一切法所依,能令一切法住持相續者,則該法為一切法之依持。此說為地論宗南北兩道派諍論之焦點。南道派...

依草附木

禪林用語。又作依草附葉。本指人死後生緣未定之際,精靈無法獨立自存,必須依附草木而住。禪宗轉指學者為語言文字...

依教分宗

謂依本身所信仰之教派而判別教理。如華嚴宗依華嚴經將佛陀一代之教說判別為十宗。反之,若系依義理而判別教派,則...

依通

五種通力之一。即憑藉藥力、咒力等術法而顯現神通之作用。如乘符往來、藥餌靈變等任意無礙之神仙術。[臨濟錄示眾...

依然只在舊窠窟里

禪林用語。指修行尚未達到解脫自在,仍為原有之迷妄境界所困者。依然,又作依前。意在點醒學者,勿執著拘泥於常格...

依經解義

又作依文解義。指僅依據經典、語錄等之所述,以理解佛法義理之修學方法。即謂一般學者拘泥於文字、言句之表面意義...

依詮談旨

謂勉強以語言表達無法形容之義理內容。譬如真如為永離言詮、無實可名之妙諦,然為使學人了悟其體義,乃勉強立真如...

依樣畫貓兒

禪林用語。謂依照畫本臨摹虎之形相,然所畫出之形相不似虎,卻似貓;虎與貓雖外形相似,然二者實有極大之差距。故...

依學宗

指僅為依學經論學問之宗派,而非講求信心修行之宗派。如俱舍宗、成實宗即是。 p3059...

依轉極成

因明用語。極成,至極成就之意,即符合至實之理而為立(立論者)、敵(問難者)雙方共同認可。如於因明對論中,提...

依變國土

禪宗以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乃因緣和合而生,故稱為依變國土。臨濟錄示眾(大四七·四九九下):「爾向依變國...

侍者

梵語 ante-vāsin,巴利語同。為僧職名稱之一。指隨侍師父、長老之側,聽從其令,予以服侍者。據北本大...

侍者八法

指叢林中擔任侍者之職者當具足之八種德行。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四十載:(一)信根堅固,(二)其心質直,(三)身...

侍者巡鋪

禪宗公案名。系唐代趙州從諗禪師與文遠侍者之機緣語句。一日,趙州與文遠同行,趙州指一片土地而謂可造一巡鋪(鋪...

侍真

叢林中,常侍祖塔之圖像者。又稱侍真侍者。亦即塔主。真者,即祖師之圖像。此外,掌理尊宿之葬儀者,亦稱侍真侍者...

使

煩惱之異名。全稱正使。因煩惱驅使吾人流轉於迷之世界(生死),故稱煩惱為使。與隨眠同義。於十隨眠中,屬見性者...

使咒法經

全一卷。唐代菩提流支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歡喜天毗那夜迦之儀軌,包括一字咒、像法供養法、偈頌、...

使者

梵語 cetaka。音譯作制吒迦。即傳達佛菩薩之教命、慈悲予眾生者。又梵語 cetī(制底)、dūta(度...

供米

指用以供養佛、法、僧三寶之米。然供奉於佛前者,須煮熟後另以容器盛之,稱為供飯。又容置供米之袋子,稱供米袋;...

供佛

以花果時饈等物列置佛前而供養之。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所載,凡誠心、歡喜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

供佛齋天

略稱齋天。民間俗稱拜天公。據清代弘讚所集供諸天科儀(卍續一二九·一二一上):「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經,修懺時...

供具

又作供物。指供養佛菩薩或佛、法、僧三寶之物。即香花、飲食等諸物之總稱。亦有特稱盛裝供物之器具為供具或供器者...

供奉僧

略稱供僧。有二種,即:(一)為日本僧官名稱。有職三綱之一。即於宮中司掌佛事之僧,如御齋會、御修法、法華八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