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行腳

又作遊方、遊方、遊行。謂僧侶無一定居所,或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游四方。遊方之僧,即...

行解

(一)指心王與心所對某一對像發生作用,同時了解、認知此一對像之意。心王,指八識之識體自身,亦即吾人精神作用...

行道

(一)指排列成行以繞行禮拜。一般指繞佛、繞堂而言。古代印度禮法,凡遇尊敬禮拜之情形,則行右繞佛像或塔之禮法...

行像

乃將裝飾好之佛像以寶車載往城中遊行之宗教儀式。又稱巡城、行城。印度、西域、中國通常於佛誕日(農曆四月八日)...

行境十佛

指如來所得之十身。乃華嚴經所舉之十種佛身。為「解境十佛」之對稱。華嚴圓教之菩薩以真實之智解照見法界時,所觸...

行滿

(一)藏名 Hdsin-bye。密教十二火天之一。其形如秋夜之月,光暉照明,其像住於吉祥圓輪中,身著鮮白衣...

佛見

(一)指佛之真正知見。即照見諸法實相之真實知見。又作佛知見。梵網經卷上(大二四·一○○二下):「復轉一切見...

行儀

指行為之規範或例行之禮儀作法。一般指比丘、比丘尼等日常行為之規矩禮儀。又淨土宗之念佛有尋常、別時、臨終等三...

行履

行,躬行;履,踐履。即指日常之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以至喝茶吃飯、屙屎送尿等一切行為進退。叢林於二月九日、八...

行慧菩薩

行慧,梵名 Caritamati。音譯作左里怛羅摩帝菩薩、惹[口*(穎-頁+隸)]怛囉摩帝菩薩。大日經具...

行緣

以六度、四攝法等菩薩行,增長眾生善根,此種外緣、助緣即稱為行緣。(參閱「六波羅蜜」1273、「四攝法」18...

行學

指修行與學解。依據日僧日蓮之諸法實相鈔所載,行者當勤於行學二道,絕行學則無佛法。又為「解學」之對稱。指為自...

行樹

指次第成行而不錯亂之樹林。阿彌陀經(大一二·三四六下):「七重行樹皆是四寶。」阿彌陀經通讚疏卷中(大三七·...

行歷抄

全一卷。日人賴覺摘抄圓珍所著之行歷記而成。內容記述圓珍於大中五年至貞觀元年(851~859),來唐、返日期...

行證

即修行與證悟。轉為依於佛道修行而證悟之意。[大明三藏法數卷十三] p2567...

行韜

(?~1652)清代臨濟宗僧。吳江(江蘇)人,俗姓趙,本名庾先。字大庾。幼年從學於伯父漢月法藏。順治三年(...

行願

指修行與誓願。又作願行。依據智顗之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一上所載,若有願而無行,則猶如一人要度到彼岸,而不肯...

行蘊

梵語 sajskāra-skandha,巴利語 savkhāra-khandha。行,遷流、變化、造作之意...

行纏

禪僧於行腳時所繫用之腳絆。又作行滕、腳絆。聯燈會要卷二十八雲居曉舜章(卍續一三六·四五四上):「夜間脫襪打...

行端

(1254~1341)元代臨濟宗大慧派僧。浙江臨海人,俗姓何。號元叟。家世業儒,六歲隨母習儒學。及長,隨化...

原為一切衣服之總稱,於佛典中,則統稱僧尼所著用之袈裟、覆肩、裙類等法衣。長阿含卷二遊行經(大一·一二中):...

衣角羅

五種濾水囊之一。以一尺四方之密絹作成,將之繫於瓶口,或安於缽中,作為過濾水之用。 p2568...

衣法

指衣與法。禪宗之傳承,師傳法於弟子系以付授之袈裟為表徵,故傳衣亦具傳法之義。景德傳燈錄卷三((大五一·二二...

衣座室三軌

又作弘經三軌。指弘傳法華經者所應遵守之三種軌則。衣、座、室乃三種譬喻,以如來之衣譬喻柔和忍辱之心,如來之座...

衣珠喻

法華七喻之一。又作系珠喻、衣內明珠喻。比喻有大器而滿足於小智者,猶如衣內系寶珠而不自知。據法華經卷四「五百...

衣單

衣,即指衣缽;單,即書寫人名之小紅紙片。據禪林象器箋座位門記載,僧堂中,各人座席之壁上皆貼有名單,稱之為單...

衣祴

乃盛花之器具。又作華祴。於印度,供養高貴之人時,用以盛花而捧之。又據玄應音義卷八、窺基之阿彌陀經疏、智圓之...

衣犍度

巴利語 cīvara-kkhandhaka。乃二十犍度之一。犍度(巴 khandhaka),分段之義。戒律...

衣領樹

據十王經卷二載,乃位於冥途中三途河(葬頭河)畔之大樹。樹下有懸衣翁、奪衣婆二鬼,凡過此樹之死者,必為二鬼剝...

衣賤

乃三賤之一。出家沙門為對治貪著之心,故其所著用之袈裟須以截斷之布,縫製成粗惡之衣,稱為衣賤。[善見律毗婆沙...

衣囊

梵語 cīvara-brsikā。指收納三衣之囊袋。又作衣袋、三衣袋、袈裟袋、袈裟行李、袈裟文庫、盛衣、打...

衣體

法衣之材體;即製法衣之材料。又作衣財。如法之材料在律中雖無一定之規定,然大抵可用綿、麻、樹皮、野蠶絲、絹、...

衣缽侍者

指掌管住持資具、錢帛之僧。禪林象器箋職位門衣缽侍者條載,衣缽侍者掌住持錢帛。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兩序章衣缽侍者...

衣缽閣

指收藏住持之資具、錢帛等物之庫室。又作衣缽合。後轉為收藏開山及歷代住持之遺品、衣缽、財物之寶庫。[校定清規...

衣缽薄

指記錄住持私有財產之簿冊。衣缽亦指僧人之私財。據西岩了慧禪師語錄卷末所附之西岩了慧禪師行狀所載,師晚年退隱...

西子曇

(1249~1306)元朝臨濟宗僧。浙江仙居人,俗姓黃。幼入紫籜山廣度寺出家,身長七尺,眼光懾人,才思敏捷...

西大寺

為日本真言律宗總本山。位於奈良市西郊。乃南都七大寺之一。又稱高野寺、四王院。天平神護元年(765),奉稱德...

西大乘教

為明代民間宗教之一。為北平西郊黃村呂牛所創。因河北灤州石佛口王森創立之聞香教又稱東大乘教,故此教稱西大乘教...

西山住部

梵名 Apara-?aila,巴利名 Apara-seliya。音譯阿羅說部。又作西山部。小乘二十部之一。...

西天四七

指禪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即印度迦葉付法相承之二十八祖。以見佛陀拈花而微笑之摩訶迦葉為第一祖,其下有阿難、商...

西天目祖山誌

凡八卷,並首、末、補遺,共十二卷。明代僧廣賓撰,清代僧際界增訂。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浙江天目山有...

西方七曜眾

即指密教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院西邊之寂母、大光、對主、杏、辰、尊長、悅可等七天。此乃相當於二十八星宿中之女、牛...

西方三聖

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三位聖者。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為阿彌陀佛之...

西方公據

凡二卷。清代彭際清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九冊。全書摘錄古德之教示及其勸說念佛往生之行業,並敘念佛之利益。書名...

西方合論

凡十卷。明代袁宏道譔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本書乃承永明延壽等之主張,對禪儒之徒...

西方法社

乃唐代貞元年間(785~804),吳郡包山僧神皓(716~790)所創置。神皓從錢塘龍泉道場之一公出家,受...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全一卷。唐代僧窺基撰。略稱西方要決。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本書旨在勸眾往生,內容系闡釋往生西方之諸疑難。凡...

西方師

梵語 pā?cātya。西方(西國)之諸師。又作西國師、外國師。指北印度犍陀羅國諸論師而言。系迦濕彌羅國「...

西方淨土

指西方極樂世界。又稱西方極樂淨土。略稱西方。即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阿彌陀經(大一二·三四六下):「從是西方...

西方讚

為四方讚中之西方讚。密教東、南、西、北四方凡十六大菩薩,各方上首為金剛薩埵、金剛寶菩薩、金剛法菩薩、金剛業...

西本龍山

(1888~)日本佛教學者。畢業於大谷大學研究科。曾任大谷專修學院講師。著有燉煌出土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

西寺

位於京都市南區唐橋。乃日本廢寺。屬淨土宗西山派。創建於桓武天皇延曆十五年(782)。隔朱雀大路與東寺(教王...

西行

(1118~1190)日本歌僧(為專事創作或歌詠和歌之僧)。俗姓佐藤。法號圓位。為俵藤太秀鄉之後,鳥羽上皇...

西序

於禪林之佛殿、法堂舉行佛事時,僧眾分右(東)側、左(西)側,兩班序列;西序指序列於西班之僧。東序選精通世事...

西來寺

(一)位於甘肅張掖縣城西南隅。張掖縣誌載:「西來寺明建,有落星石,清雍正十年喇嘛劉勞藏募資重修。」現存之觀...

西明寺

(一)位於陝西長安縣。系唐高宗敕令創建,顯慶三年(658)六月落成。寺廣三百五十步,周圍長數里,寺地原系延...

西明閣

為鳩摩羅什譯經之處。後秦姚興於弘始三年(401)征伐後涼,迎請鳩摩羅什至長安,並禮之為國師,敕住於西明閣與...

西林寺

位於江西星子縣廬山南麓,與東林寺相對。晉太元年中,道安門人慧永住於此。其同學慧遠由長安南遊羅浮山,途中聞慧...

西夏

位於我國西北部之古國。單稱夏,彼國人則自稱大夏。為西藏黨項族(Tangut)所建之王國。唐代末年,黨項族首...

西夏文大藏經

即以西夏語翻譯之大藏經。又稱西夏大藏經、西夏語大藏經。主要以漢譯及西藏譯佛典為原本。西夏初主元昊自宋乞得大...

西笑承兌

(1548~1607)日本臨濟宗僧。京都人。號月浦、南陽。住相國、南禪二寺,深得足利義昭之信任,又受豐臣秀...

西曼荼羅

又作智曼荼羅、果曼荼羅。即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之異稱。若與胎藏界曼荼羅(因曼荼羅)相對而言,則金剛界系果曼荼羅...

西國三十三所

指日本西國近畿地方三十三所巡禮觀音之道場。又作西國札所、西國三十三觀音、三十三所札所。或單稱札所。起源不詳...

西國寺

乃日本真言宗寺。為西國寺派本山。位於尾道市久保町。行基所開創,後屬仁和寺,因白河天皇之命,乃再度修建,成為...

西域中華海東佛祖源流

凡二冊。韓國獅岩采永編錄。又稱佛祖源流。列敘韓國禪宗(曹溪宗)傳燈之次第。刊行於一七六四年。內容記述自釋迦...

西域寺

位於北平房山縣西南石經山麓。舊有東峪、西峪二寺,均為隋唐之建築。後東寺廢毀,西寺獨存,構築宏偉,佛塔莊嚴,...

西域佛教

歷史上所指之西域,並無一定之範圍,且西域諸國之名稱亦隨時代轉換而屢有改變。佛教史上之西域,係指從印度興起佛...

西域志

(一)凡十卷。又稱大隋西國傳。隋代僧彥琮撰。收錄達摩笈多遊歷西域各大小乘國及寺塔之見聞。其內容有:(一)方...

西堂

乃指曾於其他寺院任住持,而今客居於本寺者。又稱西庵。寺院之前任住持,則與之對稱,而稱東堂、東庵。以東方為主...

西教寺

為日本天台真盛宗總本山。位於滋賀縣大津市北隅。山號戒光山。草創於推古時期,其後最澄、源空加以興建,遂成為敕...

西淨

乃指西序之人所使用之廁所。禪宗寺院做佛事時,僧眾於法堂分列東、西兩側;排列於東側者稱為東序,相對於此,西側...

西園

位於江蘇吳縣閶門外。原為明代嘉靖年間太僕徐泰時之私園,後其子工部郎中徐溶舍園為寺,並取名復古歸原寺。崇禎八...

西源特芳和尚語錄

凡三卷。日僧特芳禪傑(1419~1506)撰,宗怡重編。又稱西源和尚語錄、特芳和尚語錄、西源錄。收於大正藏...

西義雄

(1897~)日本佛教學者。文學博士。兵庫縣人,本籍京都府。西元一九二四年自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科畢業,...

西資岩

位於福建晉江縣石獅鎮卓望山。背倚金井鎮,西臨圍頭灣。又稱大石佛寺。寺旁林巒奇石列布,山前明嶼暗礁錯落。建於...

西遊記

為我國小說名著。明代吳承恩撰。以玄奘三藏西天取經為主干,經過種種增廣發展而成之傳奇小說。本書所述盡為離奇之...

西禪寺

位於福建福州西郊之怡山。原為梁朝煉丹士王霸所居,唐代貞元十二年(796),建立沖虛觀祀之,後廢弛。唐咸通八...

西溪梵隱志

凡四卷。清代吳本泰撰,沙門智一編。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西溪,屬浙江省,宋高宗南渡,初欲建都於此。此...

西歸直指

凡四卷。清代周夢顏著。收於卍續藏第二冊。本書明示念佛往生法門,勸化世人皆歸往西方淨土,故書名為西歸直指。卷...

說法

日本佛教用語。謂立於路旁對往來行人說法。傳說日僧日蓮於鎌倉佈教時,立於小鎮十字路口,激烈說法。因而後世有「...

亨利克魯德斯

(Heinrich Lyders, 1869~1943)為德國之印度學學者,中央亞細亞語言、歷史、文化研究...

位位宛然

指曹洞宗所說之「偏正五位」,其一一之位,明瞭清晰,不相混亂。宛然,乃明瞭之意。偏正五位即正(平等)中偏(差...

住一切法平等執金剛

為密教教主大日如來在廣大金剛法界宮說法時,與會之十九執金剛之一。此尊具足五轉之德,因其以法身如來究竟如實之...

住力

(544~623)唐初僧。河南陽翟人,俗姓褚。八歲出家,器宇凝峻。陳宣帝於建業(南京)造泰皇寺,師受敕監督...

住山

(一) 杜絕塵緣而隱居於山林之中。 (二)為一山(寺院)之住持。其語意與「山主」相同;系以「一山之主人」之...

住心

行者安住於道之心相。日僧空海嘗依大日經入真言門住心品而立真言宗十住心,即:異生羝羊心、愚童持齋心、嬰童無畏...

住劫

梵語 vivarta-sthāyi-kalpa。為四劫之一,六劫之一。指器世間與眾生世間安穩存住之時,其間...

住定

(一)住於禪定。禪定(梵 pratisajlayana),宴默之意。法華經卷三化城喻品(大九·二五中):「...

住定菩薩

指百劫修三十二相之菩薩。又作真實菩薩。菩薩經三阿僧祇劫間修六度行,更於百大劫中修三十二相妙果之福業,以至成...

住岸卻迷人

禪林用語。原指看見對岸之絕妙景色,竟為之所迷,殊不知此一絕妙景色正是障礙,能令人失去進退之自由;於禪林中,...

住果

指聲聞、緣覺之聖者,各安住於所證之果位,不更進求勝道。[俱舍論卷二十三] p2601...

住果緣覺

緣覺乘已得涅槃果,而安住之,無更進求佛果之心,稱為住果緣覺。對此,各宗說法不一,小乘及大乘中之法相、三論等...

住果羅漢

聲聞乘中已得涅槃果,然僅安住其果,無更進求佛果之心,稱為住果羅漢。羅漢者,為聲聞乘極果之名。(參閱「阿羅漢...

住前信相菩薩

又作假名菩薩、名字菩薩。指十住位以前的十信位之人。此等之人雖稱菩薩,然尚未達至真菩薩位。 p2602...

住持

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後指掌管一寺之主僧。又作住持職。略稱住職。本稱維那、寺主,宋代以後之禪林廣用住持之職...

住持三寶

入住於世以持續佛法之三寶。為三種三寶之一,六種三寶之一。一般以佛之塑像、畫像為住持之佛寶,黃卷赤軸之三藏經...

住持成就門

指密教大日如來出生北方金剛拳菩薩之三摩地。金剛拳菩薩居於金剛界曼荼羅北方月輪中,在不空成就如來之後方,而為...

住相

為四相之一。住,梵語 sthiti。為說一切有部及法相宗心不相應行法之一。有為法於生滅之間相續不斷,使法體...

住無為戒

指密教修行者本性具足之戒。即行者以淨菩提心之體性為戒體,而無需擇地造壇,亦不需經由阿闍梨等之師緣即能自然發...

住無戲論執金剛

為密教大日經說會曼荼羅之內眷屬中,十九執金剛之一,司掌如來大空不生之智德。此尊乃住大空之慧,觀緣起之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