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如意輪瑜伽

全一卷。唐代不空(705~774)譯。又作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念誦法、如意輪瑜伽念誦...

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門儀

全一卷。宋代慈賢譯。又作如意輪蓮華心觀門儀。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內容敘述世尊於須彌山頂對諸有情等宣說如意輪...

如意輪觀音

如意輪,梵名 Cintāmanicakra。為六觀音之一。全稱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又作如意輪菩薩、如意輪王菩...

如意寶印

(一)指代表一切菩薩之三昧耶形之真陀摩尼如意寶珠。又稱一切菩薩真陀摩尼印。 (二)結顯如意寶珠之手印。又作...

如意寶珠

梵語 cintā-mani 之意譯。音譯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如意寶、如意珠、摩尼寶珠、末尼寶、無價寶珠...

如意寶珠論

又作如意論。為釋摩訶衍論(略稱釋論)之異名。釋論為龍樹所造,乃大乘起信論(馬鳴造)之註釋書,內容闡論一一心...

如意寶樹史

西藏名 Dpag-bsam ljon-bzav。又譯如意寶珠史。全稱 Hphags-yul rgya-na...

如意寶總持王經

全一卷。宋代施護譯於太平興國五年(980)之後。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經題「如意寶總持」為神咒之名。全...

如會

(744~823)唐代僧。韶州(廣東)始興人。幼即出家。大歷八年(773)參謁徑山道欽,後又參訪馬祖道一,...

如實

(一)如,契合之義;實,真實之義。謂真實之教法,契合於真實之道理者,稱為如實。例如如實修行、如實行者等。與...

如實不空

屬大乘起信論所立二真如中之「依言真如」。如實,真如之異名。如實不空,謂真如自體具足無漏清淨之功德,故稱為如...

如實知自心

密教以 (a,阿)字作為本初不生淨菩提心之體性,故主張修行者應如實觀察,並了知其實義。大日經卷一住心品(大...

如實知見

如,契合之義;實,真實之義。如實相之知見,稱為如實知見。亦即指契合於真實道理之知見。據法華經壽量品載,如來...

如實空

屬大乘起信論所立二真如中之「依言真如」。如實,真如之異名。如實空,謂真如之體空淨,離一切妄染,故稱如實空。...

如實空鏡

為四鏡之一。謂心體離念,遠離一切心、境、界之相,而畢竟清淨無垢;猶如鏡面之空淨,不現任何外物。用以譬喻本覺...

如實修行

指如實相而行。如初地以上之菩薩,證得真如之理而起行。又如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本所謂之證理起行,即是如實修行之...

如實修行相應

指信心與修行相應於法之實義。曇鸞之往生論註卷下記載,念佛有三種不相應,即雖念佛而信心不淳、不一、不相續者,...

如實智

為密教所說五智的共通之智。五智,即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乃真言行者發心修行的...

如實論

全一卷。陳·真諦譯。全稱如實論反質難品。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本書系以因明論式反駁外道論師之質難,並論證自...

如語

即真實不虛之言說。指如實之語、如法之語等。金剛經(大八·七五○中):「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p...

如璽

(1602~?)明末曹洞宗僧。陝西涇陽人,俗姓任。號方融。十六歲登五台山謁續燈堂之大材禪師,受沙彌戒,法名...

如寶

(一)唐末五代溈仰宗僧。袁州(江西)仰山西塔光穆之法嗣。住於江西資福寺。生平不詳。然從景德傳燈錄卷十二、聯...

如馨

(1541~1615)明代律僧。古林派之祖。江蘇溧水人,俗姓楊。字古心。早年喪父,由母撫育成長。嘉靖三十一...

如聾如啞

又作如聾如盲。據六十華嚴經卷四十四載,佛陀為教化大菩薩而說華嚴經教時,舍利弗等聲聞雖列席在座,然不了解佛陀...

字母

又作悉曇字數。指悉曇(梵 siddhāj)之摩多(梵 mātrkā,意譯作母、韻)與體文(梵 vyajan...

字門

以字為門,由此門而入,則可了悟諸法之理,故稱為字門。每一字均附有其一定之意義。字門有四十二字門、五字門、八...

字界字緣

為字界與字緣之併稱。字界,梵語 dhātu,乃梵語文法中動詞之語根,又作語界、字元、字體。字緣,梵語 pr...

字相字義

為字相與字義之併稱。即指密教之行者於觀真言之字輪相時所用之兩種釋相。字相,係就真言文字之形、音、義而觀知其...

字訓釋

為一種解釋文字之釋義法。除解釋文字本身之一般讀法與意義外,更以其他同音、同義等類似之文字,加以闡釋說明,以...

字曼荼羅

又作種子曼荼羅、法曼荼羅。為四種曼荼羅之一。即密教各種曼荼羅中,以諸尊之種子布列於各尊本位所建立之曼荼羅。...

字輪

梵語 aksara-cakra。輪有轉生之意。即自一梵語文字而輪轉生出諸字之意,亦即諸尊之種子、真言等文字...

字輪觀

為密教以本尊之種子或真言等文字輪為對像之觀法。又作法界體性三昧觀、入法界三昧觀、入法界觀。輪,為轉生、不動...

存三守一入如來禪

為顯示如來禪特色之用語。存三,即存虛空、金剛、般若等三解脫;守一,即守一心之如如不動;入如來禪,即入於寂靜...

存獎

(830~925)唐末禪僧。河北薊縣人,俗姓孔。依盤山之有院曉方出家。大中五年(851),於盤山受具足戒。...

存應

(1546~1620)日本淨土宗僧。武藏人,俗姓由木。字存應,諱慈昌,號貞蓮社源譽,敕號觀智國師、普光觀智...

存壞四句

為「隱顯四句」之對稱。乃華嚴宗法藏於華嚴五教章卷一,對別教一乘該攝門之不異門中之三即一(三乘即一乘),用四...

宇宙論

宇,指四方上下;宙,指古往今來。宇宙,含有空間與時間無限連續之意;亦即指質能世界之總體而言。宇宙論,即探討...

日本佛教用語。即書畫佛、菩薩、諸神、天等形像,或陀羅尼、名號等,置入囊袋內隨身攜行,稱為守。囊袋內之佛像等...

守一

(一)守一心之真如。與守心同義。又觀心之本體即佛性,動靜二邊皆止,臻於平等一味之境界,稱為守一不移;此為道...

守寺比丘

指寺中輪值看堂之比丘。大宋僧史略卷中(大五四·二四五上):「或立直歲,則直一年;或直月、直半月、直日,皆悅...

守門天

梵名 Dvārapāla。音譯娜縛羅缽邏,係守門者之義。為密教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院東門之左右二尊。門北之尊右...

守門天女

梵名 Dvārapālī 。音譯娜縛羅缽梨,係守門女之義。指密教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院東門之左右二尊。門北之尊...

守持衣

為最小之袈裟。系日常工作或就寢時所穿著之貼身衣。此衣最小之限量,必須覆蓋三輪,即上蓋肚臍,下掩雙膝。釋氏要...

守培

(1884~1955)江蘇泰縣人,俗姓陳。法名印光,一字顯道。十歲即隨三乘法師出家,十八歲於焦山受具足戒。...

守袋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守囊。為一小袋子,專作收納佛菩薩、諸天等之尊像、種子曼荼羅、護符、小型經卷等。由金襴、緞...

守塔比丘

又作守塔僧。指守祖塔之比丘,或轉為一寺住持之自稱。 p2389...

守溫

唐代僧。博通內外諸學。相傳師曾依據印度文字,參以中華音韻,創製古漢語聲類三十字母,為宋代三十六字母(漢語語...

守端

(1025~1072)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湖南衡陽人,俗姓周(一作葛)。二十歲依茶陵仁郁得度,後至諸方參學...

守賾

南宋臨濟宗楊岐派僧。號僧挺。為竹庵士圭之法嗣。嘗任福建福州鼓山寺藏主,故號賾藏主。紹興年間(1131~11...

守護大千國土經

梵名 ārya-mahā-sahasra-pramardinī。凡三卷。宋代施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內...

守護神

對特定範圍領域加以守護之神。如在古埃及,塞特(Set)、安吉泰(Andjty)被分奉為上埃及、下埃及之守護...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凡十卷。唐代般若、牟尼室利合譯。略稱守護國界經、守護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本經敘說佛為一切法自在王菩薩演...

守護國界章

凡三卷(各卷又分上、中、下三卷,合為九卷)。日僧最澄撰。略稱守護章。收於大正藏第七十四冊。法相宗之學僧德一...

守護經

(一)為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之略稱。為闡說虛空性、心性、菩提性、陀羅尼性等義理之密教經典。(參閱「守護國界主...

守護經法

即依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為鎮護國家而修之秘法。覺禪鈔關於守護經法之記載,謂修此法有滿眾願、壽命長遠、祈雨、...

守護道

梵名 Nātha-mārga。乃西元十一世紀,出現於東印度孟加拉地方之教團名。屬於此教團之修行者皆可娶妻,...

宅中寶藏

家有珍寶之意。比喻一切眾生本具如來藏,然恰如寶藏,不掘則不知。大方等如來藏經 (大一六,四五八中):「譬如...

安下處

指宿泊處。即賓客或新任命之住持休息處所。又請陞座齋僧時,於山門外所設之小休憩處,亦稱安下處。據敕修百丈清規...

安心

即由於修道之體驗或對教法之理解,而將心安住於一處,並達到安定不動之境界。 據續高僧傳卷十六菩提達磨傳載,凝...

安心立命

又作安身立命。即安立身命之意。亦即盡人事行道,並隨順天命而安住其心,不為一切外物所動。蓋「立命」本為儒家之...

四空

(一)指大方廣大集經卷五十四、大品般若經卷五等所說之能破眾生執著「有」之四種空,即:(一)法法相空,又作法...

安世高

我國佛教初期之譯經僧。安息國人,名清,字世高,以安世高之名著稱於世。為印度西北、波斯地方(今伊朗)之古王國...

安令首尼

後趙時代之尼僧。生卒年不詳。東莞(山東)人,俗姓徐。幼即聰敏好學,生性淡泊,後為佛圖澄之弟子。依竹林寺淨檢...

安玄

漢代譯經家。安息國人。生卒年不詳。東漢靈帝末年至洛陽以功拜騎都尉,故世稱「都尉玄」。博誦群經,以弘法為己任...

安立

即施設差別之義。亦即用語言、名相來區別種種事物。反之,則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對之差別,不以語言、名相表...

安立無量乘

乘,法門之意。即隨順眾生本緣之根性慾望,以種種方便道,建立無量之法門。於密教中,胎藏曼荼羅之諸尊系顯示此無...

安名

又作取名。即於禪林中,為新受戒或皈依者初取法名之意。然安名未必限於受戒或皈依之時,禪宗語錄即記載不少師家透...

安宅陀羅尼咒經

全一卷。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本經內容敘述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時,大光、無量光二位菩薩奉眾花國最勝燈...

安宅神咒經

全一卷。譯者佚名。約譯於東漢末年。又作安宅咒、安宅法。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敘述佛陀居於舍衛國祇樹給孤...

安老

(一)禪院中,老僧與隱居者所安住之寮舍。於此安住者若年約七、八十歲,則可免一切勤行作務而供給粥飯。(二)指...

四缽

佛成道之初,四天王來,各獻一青石之缽,佛受之,以四缽重疊為一有四際分明之而用之。此為四缽之由來。[普曜經...

宣璇

(1768~1852)韓國李朝僧。全羅北道湖南茂長縣人,俗姓李。號白坡。十六歲時,出家於鄉里之禪雲庵,六年...

伊尼延腨相

梵語 aineyajavgha,巴利語 enijangha 。佛三十二相之一。即比喻佛之足膝、腳肚圓滿纖細...

卍元師蠻

(1626~1710)日本臨濟宗僧。小田原人。號獨師。出家於妙心寺。後遊歷諸方,歷時三十餘年,致力於僧傳史...

伎藝天

又稱伎藝天女。乃化身自大自在天髮際之天女。容顏端正,長於伎藝。身著天衣,以瓔珞嚴身,兩手腕上各有鐶釧,左手...

卍山道白

(1635~1714)日本曹洞宗僧。備後(岡山縣)人,俗姓藤井。號復古道人、隨時子。十歲剃髮出家,後受印可...

伎樂

(一)梵語 vādya。又作妓樂。音樂之義。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舉出伎樂有六失,即:求歌、求舞、求琴瑟、波內...

卍字

梵語 ?rīvatsalaksana。又作萬字、萬字、卐字。音譯作室利靺蹉洛剎曩。意譯作吉祥海雲、吉祥喜...

四悔

謂於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等五悔中去除懺悔,以其餘四者稱為四悔。法華懺法之儀式中,先前既於六根段修第...

那人

禪林用語。指徹底大悟之無位真人。從容錄第四十九則(大四八·二五八上):「普化便翻斤斗,龍牙只露半身,畢竟人...

安樂堂

為禪林中老僧休養之寮舍。類似之寮舍,有收容、治療病人之延壽堂。禪林象器箋殿堂門:「禪林寶訓音義云:『延壽堂...

安樂集

凡二卷。唐代道綽(562~645)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據迦才之淨土論所舉,道綽歸信淨土教,係於隋大業...

安養

為西方極樂世界之異名。如安養國、安養淨土、安養世界等諸稱,皆為其例。於此極樂淨土中,可安心、養身,故稱安養...

安養即寂光

安養,為極樂世界之異名;寂光,即常寂光土,為佛所住之世界。於天台宗所立之四種國土(四土)中,安養世界為最下...

安養抄

凡七卷。譔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本書系集錄有關安養極樂淨土及往生者等諸論題之經論章疏之說而成。內容...

安膳那

梵語 ajana 之音譯。又作安繕那、安禪那、安闍那。一說為眼藥名,其色青黑。一說為植物之一種,其葉可和合...

安廩

(507~583)南朝僧。又作安凜。江陰利成(江蘇江陰)人,俗姓秦。幼聰穎好學,孝行遠播。二十五歲因敕出家...

安闍那林

梵名 Ajana-vana,巴利名同。又作安膳林、安禪林。位於中印度娑根多城(巴 Sāketa)附近之林園...

安禪

安住於坐禪之意。與「安心法門」、「安樂法門」同義。若因安住坐禪而心呈平靜,則稱為安禪靜慮。景德傳燈錄卷二十...

安鎮法

又作安鎮國家不動法、國鎮法、鎮宅法。為密教之修法。此法乃為新宅初成時,祈求平安;或為鎮護國家,祈禱康泰所修...

安穩

又作安隱。即安樂而平穩無事之意。若達到不為任何煩惱所惑之境地,而身安心穩,猶如涅槃般之寂靜無為,五濁不障者...

寺內葬

謂寺院雖為三寶之住所,然屍骸葬此亦無咎失。道宣之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之四(大四○·一四五下):「高僧傳...

寺主

梵語 vihārasvāmin。指統掌一寺之庶務者。與「住持」、「住職」同義。亦為統領寺院內綱規之「三綱」...

寺印

即寺院印章。此印為公物,住持不得私用。據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一載,印有大眾印與私印兩種,其中,大眾印可鐫刻轉法...

寺侍

於日本,服役於寺院中之武士。即江戶時代服役於宮門跡、攝家門跡等之武士。彼等或從事寺務,或職司警衛。此外,負...

寺社奉行

指日本掌管佛寺神社之庶務及聽訟等事之職稱。此職司始自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與町奉行、勘定奉行同稱三奉行,掌...

寺門

即寺院之門。日本佛教界據之轉指住寺之僧眾。十住毗婆沙論卷八(大二六·六一下):「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

寺門高僧記

凡十卷。作者不詳。今存一、二、三、四、六、十等六卷。內容敘述日本三井園城寺(又稱寺門)長吏及高僧之事蹟,與...

寺門傳記補錄

凡二十卷。日本慶恩院志晃撰。內容記述日本三井園城寺(又稱寺門)之守護神,及寺之沿革,與開祖智證大師以下歷代...

寺剎

為寺院之別稱。寺者,原為我國古代接待賓客之官署,如鴻臚寺、太常寺等,西域僧至我國時,多暫居於此,後則用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