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現行】 阿賴耶識有生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稱為種子,自此種子生起色、心諸法,謂之現行。能生的種子是因...【現前地】 修唯識行,於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六地。此位菩薩,觀十二緣起,能引發離染淨差別無分別最勝智令現前...【現量】 因明用語的三量之一,心識三量之一。量,為尺度之意,指知識來源、認識形式,及判斷知識真偽的標準。現...【現量無分別】 現量是不含有分別計度的認知,是感覺器官直接接觸外境。前五識是直接的接觸,只有第六識才起分別...【現量違宗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六難。外人問:色、聲、香、味、觸五境,分明是五識現證,現量所得,怎可以說是...【現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以萬法由本識現起,故名現識。...【欲】 又作樂欲,意謂希求、慾望,希望所作事業之精神作用。唯識宗以此為對願求對像所起之別境心所。欲有善、惡...【欲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別境心所之一。欲是希望,《成唯識論》曰:『於所緣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故欲...【欲天】 指欲界的諸天。有六重,稱為六欲天。《俱舍論》卷八曰:『欲天者一、四天王眾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欲取】 四取之一。即對欲界五欲之境所生起的貪執。亦即於欲界煩惱中,除五見外,執取其餘之貪、嗔、慢、無明、...【欲界】 三界之一,指有情生存的一種狀態。欲界與色界、無色界合稱三界。即合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六...【欲界三欲】 欲界凡夫,有三種欲:一、飲食慾,即凡夫於種種美味之飲食,多生貪愛之心。二、睡眠欲,即凡夫之心...【欲界系】 分諸法為三界,係屬於欲界之法,雲欲界系。...【假】 無實體之意。方便之意。乃真、實的對稱。並無實體而僅有其名者,稱為假名有;不直接就實體而假運想念,稱...【假有】 為『實有』之對稱。又作俗有、假名有。謂諸法皆依因緣和合而存在。因緣所生之法,如鏡花水月,無其實性...【假我】 佛教基本教理三法印之一,稱『諸法無我』。佛教以為,所謂『我』者,實際上並無『我』之存在,僅由五蘊...【假和合】 依賴因緣之聚集而形成,眾緣離散即不存在。以無自性、非實有,故稱為假和合。略稱假合。...【假法】 與『實法』相對而言。由因緣和合而存在者稱假法,即有為法;非因緣和合之法為實法,即無為法。唯識學上...【淨月】 淨月梵名 Suddha-Candra,音譯戍陀戰達羅,唯識十大論師之一,約與安慧同時。《成唯識論...【淨天眼】 清淨之天眼也。《中阿含經》卷十三曰:『已得靜正住。逮得淨天眼。』...【淨色根】 與『浮塵根』對稱。又名內根,亦稱勝義根,是一種透明的、清淨的物質,是四大淨色所造,經云:淨色根...【淨行者】 又曰梵志。為修婆羅門行者通稱。...【舍心】 四無量心之一。棄舍一切而無著也。...【舍受】 三受之一。三受,即內六根觸對外六境,所領納之三種感覺,即苦受、樂受、舍受。舍受又作不苦不樂受、即...【舍念清淨地】 三界九地之第五,第四禪天也。參閱『九地』條。...【舍濫留純識】 唯識宗依三性觀的觀行法門,立此五重唯識觀,舍濫留純識為第二種觀法。識有八種,各各有相、見、...【貪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煩惱心所之一.貪是欲求五欲、名聲、財物等而無厭足的精神作用。即於己所好之物...【貪慾】 又稱貪毒,略稱為貪。三毒之一,十不善之一,十大煩惱之與『渴愛』同義。即對於自身所好之對境生喜樂之...【貪縛】 引取之心,名為貪。謂眾生於五塵可意之境,貪染生著,起諸惑業,因被纏系,不得解脫,故名貪縛。...【清淨】 遠離惡行之過失,遠離煩惱之垢染,稱為清淨。...【清淨識】 第九庵摩羅識,舊譯清淨識。...【清辨護法空有之爭】 清辨梵名 Bhavaviveka、音譯婆毗吠伽,南天竺人,與護法為同一時代人,他曾到...【眼根】 眼根是眼識發生的地方,眼是能見之義。為不可見有對之淨色。此為五根之為十二處中的眼處,十八界中之眼...【眼識】 是五識之一,六識之一,八識之一。以眼根為所依,以色境為所緣,隨根立名,而名眼識,產生對色境的了別...【執】 指由虛妄分別之心,對事物或事理固執不舍。又稱迷執、執著,不知五蘊和合產生人等眾生,而妄執人我為實我...【執受大種因聲】 聲塵的三聲之一。就是由人體所發之聲,如口中所發之聲,兩掌合拍之聲,此執受大種因聲又稱內聲...【習所成種】 二類種子之一,為本性住種之對稱。即種子由現行的前七識,隨所應而色心萬差之種種習氣,悉皆落於第...【習氣】 又作煩惱習、餘習、殘氣。略稱習。就是我人經常生起的思想及行為,其熏習於我人心中的習慣、氣分、習性...【眾生】 梵語薩埵 Sattva ,舊譯曰眾生,新譯為有情。眾生有多義,眾人共生之義,如眾多之法,和合而生...【眾同分】 為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眾者大眾,同者相同,分者一部分。意謂與大眾相同的一部分,如人與人同,...【救】 因明學用的術語,雙方辯論時,一方為了成立自已的論點,當一個論據被對方駁倒以後,另舉出另外一個論據,...【救護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修唯識行,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薩,修六度四攝等行,悉為救攝一切有情,令離生死...【第一義諦】 二諦之一。即最殊勝之第一真理,為『世俗諦』的對稱,略稱第一義。又稱勝義諦、真諦、涅槃、真如、...【第一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八識順序,由本向末數,此為第一識。...【第七所繫】 第七末那識,依於為八識而生,且以第八識為緣,如唯識三十頌頌文:『隨所生所繫』。即末那依阿賴耶...【得】 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得是成就不失的意思,依一切法造作成就者名為得。《百法明門論直解》說:『得者...【得道】 三乘各斷惑證理之智慧,名為道,行三學而發此智雲得道。...【理】 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變化所准據之法則。此可分成四種: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理性】 理指始終不變的本具理體,性乃不待其他因緣,無始以來,法爾存在之本具因種。如以無常、苦、空、無我等...【理在絕言】 謂真理超越言語思慮。或謂道理之存在,無法用言語說明。理,為『事』的相對,為宇宙森羅萬象之事法...【理唯識】 法相唯識宗的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文義總攝為五種,稱為五種唯識,此為五種唯識之一。亦即經論...【粗相現行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重障的第六種。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由於執著或染或淨的粗相現行,它障礙...【虛空無為】 唯識宗所立的六種無為之一。虛空非色非心,離諸質礙執著,其性無礙,無可造作,故名無為。這是以『...【通達位】 通達真如之位,又作見道位,為唯識宗所立五種修行階位中的第三階位。這是菩薩的見道之位,於十地的初...【偷盜】 十惡業之一。不與而取,稱為偷盜,乃盜取他人財物之意。於身、口、意十種惡業中,與殺生、邪淫同屬身業...【頂位】 此為修唯識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識論》曰︰『依明增定,發上尋思,觀無所取,立為頂位。』明增,是...【殺生】 即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為十惡業之一,五戒之一,八戒之一,十戒之一。大乘佛教為避免殺生,而禁...【教唯識】 法相唯識宗的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文義總攝為五種,稱為五種唯識,此為五種唯識之一。亦即就能...【細意識】 部派佛教大眾部立細意識,《異部宗輪論》謂:大眾部主張『心遍於身』。窺基於《異部宗輪論述記》中詮...【略陳名數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百法明門》,這是略錄《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名數,以一...【粗陳體義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大乘五蘊論》,這是攝《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境事,而以...【掉舉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隨煩惱心所之一。掉舉是心不安靜,妄動浮燥,障礙禪定。《成唯識論》曰:『云何...【惛沉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隨煩惱心所之一。惛懵沉醉,迷闇不明,障礙輕安和智慧。《成唯識論》曰:『云何...【牽引因】 唯識宗立十因之一。此為依習氣依處而立。有漏、無漏的內種和麥、豆等外種,在未成熟位,牽引可愛或不...【密意】 隱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的意趣,此有二義:一、對於佛意有所隱藏,沒有把真實含義明顯地表達出來;二、...【捺落迦】 梵語 naraka。 音譯那落、那落迦那羅柯等。即指地獄,含有闇冥、非行、不可樂之意。據《俱舍...【奢摩他】 為梵語 camatha 之音譯,意譯止、寂靜、能滅,為禪定的異名,乃攝心而不被外境所動,遠離並...【陳那】 印度佛教因明論的集大成者,公元五、六世紀時人。據說為南印度香至國人,婆羅門種姓。初習外道教旨,又...【勒那摩提】 梵名 Ratnamati、譯作勒那摩提,又譯作勒那婆提,意譯寶意,中天竺沙門,北魏宣武帝正始...【梅光羲】 近代著名唯識學家,為楊仁山居士的入室弟子。字擷雲,以字行。江西南昌人,清光緒六年(一八八○)出...【張克誠】 民國初年的唯識學者,最早在北京大學及中國大學講授唯識的人。克誠原名炳楨、以字行。他是四川廣漢人...【無分別心】 此為離情念分別之心識。有二種,一為無漏之無分別心,一為有漏之無分別心。無漏之無分別心,又云無...【無分別智】 遠離主觀、客觀的相對分別而直觀空理的智慧。這種智慧是超越心識的相對分別而顯,它的作用是直契絕...【無生法】 謂真如之理,涅槃之體。以彼遠離生滅故也。《楞嚴經長水疏》八曰:『真如實相,名無生法。』...【無生法忍】 指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安住且不動心,曰無生法忍。為三忍之《大智度論》卷五十載:『無生...【無色有】 三有之一。無色界之果報實在,謂之無色有。...【無色界】 又作無色天,與欲界、色界共稱三界。即指超越物質的世界,厭離物質之色想而修四無色定者死後所生的天...【無自性】 指一切有為法無實在之自體。又作無本性、無性。謂諸法皆因緣所生,故無自性。凡山河大地皆由四大假合...【無因外道】 印度二十種外道之一,為主張萬物無因而生的外道。又稱諸法無因宗、無因論師、此派論師以萬物乃無因...【無我】 佛教主張無我,明示存在與緣起的關係,認為『我』是依於一系列的因緣而存在,即所謂『五蘊和合』而有,...【無住處涅槃】 為四種涅槃之一,謂斷所知障所顯現的真理。即斷智之障,則得生死、涅槃無差別之深智,於二者無有...【無沒識】 第八識十八名之一。《成唯識了義燈》卷四曰:『無沒識者。無相論云:一切諸種子無所隱沒,故無沒也。...【無明】 謂闇鈍之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即癡之異名。《俱舍論》十曰:『明所治無明……其相云何?謂不了知諦...【無明支】 十二因緣的第一支。無明是迷昧、是不覺、是無所其明的意思。換句話說,明是智慧,無明就是沒有智慧、...【無所有處定】 四無色定之一,又作少處定。此定超越識無邊處定,與無所有相應,即思惟無所有之相而安住之。見『...【無性】 指諸法無存在的實體。性者體之意。一切諸法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則滅,無有實體,故稱無性。此復有下...【無表色】 指受戒時,以強盛之身口表業為緣,滿身四大製造之一種色體也。此色體有防非止惡的功能,恆防止身口之...【無表思】 唯論宗之說。受戒之時,以第六識思心所隆盛之勢力,於第八識熏其種子,此思心所之種子有防非止惡的功...【無表業】 業體有表業無表業二種,舊云作業無作業。小乘有部以二業皆以實之色性為體,故復名之曰表色無表色,成...【無垢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此識有染淨二分,從有漏種而生者,是染第八識;從無漏種而生者,是淨第八識,阿賴...【無相中作加行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種障的第八種。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使第七地於無相觀不能任運生起。...【無相唯識】 十大論師中的難陀,於『四分說』中是二分家,他依據《攝大乘論》的『唯二依他性』之說,立相、見二...【無染淨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是第六地斷粗相現行障所證,真如之體本無雜染,亦無清淨。...【無記】 一切法的性質可分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種。非善非不善法,因其不能記為善,不能記為惡,故稱無記。...【無恚行】 菩薩修唯識行,此為十行位的第三位。此位菩薩,修忍辱行,謙卑恭敬,於怨親都能忍辱,稱無恚行。見《...【無常】 無常指世間事物的生滅遷流,變化無常。自有情而言,就是死。《大乘廣五蘊論》曰:『云何無常,謂彼諸行...【無慾】 指無貪慾,亦指無多欲而言。...【無貪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對於財色名利無貪著之心曰無貪。《成唯識論》曰:『云何無貪,於有有...【無執受】 又作非執受。為『有執受』的對稱。執受,感覺之意。無執受,即對外境無有執著覺受者。如眼等五根及、...
【現在五果】 以十二因緣配於三世言之。一、識,胎內受生之一念。二、名色,心為名。身為色。在胎內心身漸成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