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不增不減真如

【不增不減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是第八地斷作加行障所證,此真如斷染不減,得淨不增,故...

不壞回向

【不壞回向】 修唯識行,四十一階的十回向位的第二位。此位菩薩,於三寶所,得堅固不壞信,以己善根,回向眾生,...

不變易性

【不變易性】 指不變之性質。又為真如之異稱。參閱『真如』條。...

六七能遍計

【六七能遍計】 這是十大論師護法的理論,謂第七末那識緣第八識的見分而起我執,第六意識則對一切法境,於我、法...

六十二見

【六十二見】 此為古代印度外道所執的六十二種錯誤見解。但經中有數種異說,如《長阿含經·梵動經》,載有十類六...

六入支

【六入支】 十二因緣的第五支。受精卵在母體中發育,五七(五個七日,即三十五日)日內,稱為『名色』,到七七日...

六凡四聖

【六凡四聖】 此即十法界。十法界分為凡夫與聖者二類,凡夫界指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等六界,稱...

六六法

【六六法】 即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

六外處

【六外處】 處為生長之義;可長養心、心所。為心、心所之所緣慮者有六,即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

六句義

【六句義】 這是古代印度勝論學派的哲學。指實、德、業、同、異、和合六句,相傳系古代印度勝論學派之祖優樓佉所...

六因

【六因】 因是指能引生結果的原因。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認為因有六種:一、能作因,即除自體之外,其餘一切有為...

六地斷障證真

【六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現前地的菩薩,加修平等利生之行,智慧現前,即斷粗相(於四諦中,執苦集為染,執道滅為...

六位心所

【六位心所】 心所乃從屬於心王、與心王相應的作用。為五位百法中的心所有法,簡稱心所。心所有五十一種,分為遍...

六門唯識

【六門唯識】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於大乘法苑義林章中,舉出六門以統攝唯識,即為:一、依所執辨唯識:如楞伽經...

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 譯作六度,為到彼岸之意。即為達成理想、完成之意。這是大乘佛教中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的六種德目。...

六界

【六界】 亦稱六大,為萬有生成的基本元素,即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此六大各有分齊,故稱為界。...

六神通

【六神通】 又作六通,指六種超人間而自由無礙的能力。即:一、神足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

六派哲學

【六派哲學】 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系中,先後出現的六種哲學學派。即:一、彌曼差學派:即對吠陀聖典中所規定的祭祀...

六師外道

【六師外道】 為古印度佛陀住世時代,中印度一帶勢力較大的六種外道。外道亦作外教、外學,指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

六根

【六根】 根為生長之意,如草木之根不僅具有增長,且可衍生枝干、花葉果實等。佛教用語中的根,含有器官能力的意...

六欲天

【六欲天】 指欲界的六天。即:一、四天王天,有持國、增長、廣目、多聞等四大天王及其所部之天眾。身量為四分之...

六欲四禪

【六欲四禪】 六欲,指欲界的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四禪,指色界的初禪...

六無為

【六無為】 這是唯識宗對無為法的分類。無為法,指非無因緣造作之法,無生、住、異、滅之四相;即真理的異名。唯...

六經十一論

【六經十一論】 唯識宗所依的經論,有『六經十一論』。在六經中,以《解深密經》為本經;在十一論中,以《瑜伽師...

六道四生

【六道四生】 六道,指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種眾生。又依六道眾生出生的形態,分為胎生、卵生、...

六境

【六境】 指六根所取的六種對境,亦為六識所感覺認識的六種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境猶如塵埃能污...

六塵

【六塵】 是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事實上即是六境。參閱六境條。...

六轉依

【六轉依】 轉依,即轉舍下劣之所依,而證得勝淨之所依。唯識宗依所得位之別,將轉依分為六種:一、損力益能轉,...

六識

【六識】 十八界中的六識界,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認識了別的作用。即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六識十名

【六識十名】 第六意識,有十種名稱。即:第六識、意識、攀緣識、巡舊識、波浪識、分別事識、人我識、四住識、煩...

六識立名

【六識立名】 十八界中的六識界,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認識作用。即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為...

六識行相

【六識行相】 行相,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認識作用,心、心所以各自身性能,游履於境相之上,以游履於所對境之相...

六識取境四因

【六識取境四因】 前六識又稱了別境識,前六識取境,受四種力量的驅使,即欲力、念力、境界力、數習力。《瑜伽師...

六識相應心所

【六識相應心所】 第六識是我人的心理綜合中心,它所緣的是法境,通於過去、未來、現在,也通於善、惡、無記三性...

六觸

【六觸】 指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等六種作用。觸,乃與一切心、心所法相應,而能使其觸對於境的精...

【心】 此指執取具有思量(緣慮)作用之法,此有不同的定義。一、為心王及心所法之總稱,係相對於色法而言,相當...

心心數

【心心數】 此為心王心所的合稱,心數即是心所的舊譯。《維摩詰經》五曰:『遍知眾生心、心數法』。...

心不相應行法

【心不相應行法】 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又作心、色不相應行。指不屬於色、心二法,與心不相應的有為法的聚集,...

心王

【心王】 唯識宗所立五位法中的第一位法,又稱心王法,相對於心所有法而言。此為心的主要作用,是精神作用的主體...

心所有法

【心所有法】 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法,又作心數。它與心王相應俱起,故又名心相應行。它從屬於心王,依心王而起...

心法

【心法】 宇宙間一切法,基本上可分為色法、心法二大類。有緣慮作用者為心法,無緣慮作用而有質礙作用者為色法。...

心法六義

【心法六義】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在《百法明門論解》中,解釋此含攝八識的心法曰:『心法者,總有六義。』六義...

心相應行

【心相應行】 心所有法的異名,心所有法五十一種,分為六位,它與心王相應俱起,從屬於心,故曰心相應行。稱為行...

心意識

【心意識】 指心、意、識三種名稱。小乘俱舍宗,以心、意、識三者為六識的異名,其體實為同一。即心(心王)能集...

心數

【心數】 即心所異名,為心所的舊譯。以此心法,其法數多,故曰心數。...

分別

【分別】 推量思惟之意,又譯作思惟、計度。即是心及心所對境生起作用時,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俱舍論》卷二...

分別名數支

【分別名數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阿毗達磨雜集論》,這是總括《瑜伽師地論》一切法門,集《...

分別我執

【分別我執】 我執又作人執、生執,即執著實我之意,是俱生我執的對稱。即後天所起的我執,乃由現在外緣之力,非...

分別依緣

【分別依緣】 生識九緣之一。分別即第六識,此識能分別善惡、有漏無漏、色心諸法;以眼等五根雖能取境,然皆依第...

分別起

【分別起】 即一切煩惱中,由邪教、邪師、邪思惟等所引起的,稱分別起。是為俱生起的對稱。在十根本煩惱中,疑、...

分別智

【分別智】 即分別有為事相之智。在凡夫為虛妄的計度分別之智;在佛為後得之權智。...

分別瑜伽論

【分別瑜伽論】 為唯識宗所依的六經十一論之一, 彌勒菩薩說,中十未譯。參閱『六經十一論』 條。...

分別變

【分別變】 謂由心、心所的作意分別力所產生之對境。這是『因緣變』的對稱。八識之中,第八識、前五識及五俱意識...

分位假立

【分位假立】 分指時分;位指方位。謂於事物或生變化的時分與方位。為顯假立法之詞。如波為水之鼓動分位,故波為...

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 二種生死之一,指三界眾生之生死。為『變易生死』的對稱。依唯識家說,分段生死是以有漏善惡業為親...

內因外緣

【內因外緣】 凡能直接產生結果的內在原因,稱為內因;能間接助長結果形成的外在原因,稱為外緣。故內因外緣又稱...

內種

【內種】 為『外種』的對稱。唯識宗以第八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的有漏無漏一切種子為內種。此種子能生現行,即色心...

內塵

【內塵】 指意識所緣的法塵,為『外塵』的對稱。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中,前五者為眼、耳、鼻、舌、身等...

內緣

【內緣】 此與『外緣』相對稱。意識於心內分別諸法事象,稱為內緣;眼、耳、鼻、舌、身等五識,緣色、聲、香、味...

內緣起與外緣起

【內緣起與外緣起】 緣起,是佛陀以有情生死流轉的立場所證悟的真理,《雜阿含二九八經》稱:『爾時,世尊告諸比...

內證

【內證】 又作自內證。即自己內心所體悟證得的真理。據《楞伽經》等大乘經典所說,以內證為基礎而表現於外的活動...

引因

【引因】 引因是『生因』的對稱。生因為近果與正果之因;引遠果與殘果之因的,稱為引因。就內種而言,以現在種子...

引自果

【引自果】 種子六義的第一義。種子不是一因生眾果,而是各各引生自果。即是色法種子仍生色法之果,心法種子仍生...

引果

【引果】 是『滿果』的對稱。眾生的果報有總報別報之分,果報之主要部分稱為引果;果報的局部部分稱為滿果。例如...

引發因

【引發因】 唯識宗所立十因之一。善、染、無記種子引發同類現行,現行引發種子,種子引發種子,乃至於引發無漏,...

引業

【引業】 牽引五趣四生等果之業。又稱牽引業、總報業。為『滿業』的對稱。《成唯識論述記》卷二中,總報業感總報...

引滿二業

【引滿二業】 引生差別果報的業有二種,稱為引業滿業。引業又稱總報業,滿業又稱別報業。有情的身、語、意三業,...

【方】 為五位百法中的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方是空間分位,如東南西北,前後左右等。《百法直解》曰:『方者,...

方所

【方所】 方位與處所。即佔有空間一部分之場所。《俱舍論》卷八載:『以無色法,無有方所;過去、未來無表無色,...

方便具足住

【方便具足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住位的第五位,又作修成住。謂習無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

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為十波羅蜜多之一。修唯識行,入修道位,修十種勝行,十勝行即是十波羅蜜多,其中第七即是...

方便智

【方便智】 又云權智,對實智之稱,達於方便法之智也。又行方便之智也。《大乘義章》卷十九曰:『知一乘真實之法...

中有

【中有】 為有情轉生四有之一,指死有與生有中間所受之身。此又作中陰身,據《俱舍論》卷九載,其體由極微細的物...

中劫

【中劫】 為古印度計時的單位。謂人壽之一增一減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共計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稱為一中劫。合八...

中道

【中道】 即離開二邊的極端、邪執,為一種不偏於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或觀點、方法。釋迦牟尼世尊住世時代,最初...

中隨煩惱

【中隨煩惱】 又稱中隨惑。指無慚、無愧二種隨煩惱心所。唯識家所立二十種隨煩惱中,無慚、無愧二者,乃遍一切不...

水大

【水大】 為地、水、火、風四大種之,即是能造一切色法的四種基本元素之一,以流濕為性。《大乘廣五蘊論》載:『...

水月

【水月】 水中之月,以譬諸法之無實體。為大乘十喻之一。《大智度論》卷六曰:『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

水波

【水波】 波之濕性,謂之水。水之波動謂之波。此二者,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也,以譬物之不一不異。...

水界

【水界】 四大中水大的別名。水大以濕潤為性,通一切物質濕潤部分,故稱水界。具能攝引物質之用。...

火大

【火大】 為地、水、火、風四大種之一,即是能造一切色法的四種元素之一,以溫燥為性。《大乘廣五蘊論》載:『雲...

火界

【火界】 四大中火大的別名,火大以溫燥為性,通一切物溫燥部分,故稱火界。火持其自性,其性為暖,能成熟物。...

火辨

【火辨】 梵名 Citrabhana。 音譯作質呾羅婆拏。印度人。唯識十大論師之一。《成唯識論述記》卷一稱...

比量

【比量】 因明用語的三量之一,心識的三量之一.比量是由推理、推論而獲知的知識。如看到遠處有煙,則知其下必有...

比量相違

【比量相違】 以不正確的觀念,推論出矛盾的結果。如說人是永生不死,物是常住不壞等,稱為比量相違。...

王肯堂

【王肯堂】 明代金壇(江蘇丹陽)人。字宇泰。官至福建參政。好讀書,精於醫道,為時人所欽崇。並博通教乘,尤善...

王恩洋

【王恩洋】 歐陽竟無大師的入室弟子,近代著名唯識學家。恩洋字化中,四川省南充縣人,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

文身

【文身】 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文者文字,身是聚義,一字為文,二字為文身,三字以上...

太虛

【太虛】 近代佛教領袖,佛教思想家。俗家姓呂,名淦森,浙江崇德人,清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生,十六歲於蘇州...

化生

【化生】 四生之一。謂依托無所,忽然而生者。如諸天,諸地獄,及劫初之人是也。《俱舍論》卷八曰:『有情類,生...

四十一位

【四十一位】 大乘菩薩修行,一般採用五十二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覺菩薩,妙覺菩薩。《大智...

四大

【四大】 即地、水、火、風,這可稱之為四種元素——即構成一切物質的元素。此又名四大種,見四大種條。...

四大種

【四大種】 指構成色法(物質)的四種要素,即地大種、水大種、火大種、風大種。古代印度的哲學家,認為這是構成...

四大種所造色

【四大種所造色】 指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所造成的種種物質,此有內、外之分,內四大指我人的色身,即生理性...

四大種與極微

【四大種與極微】 四大種之說,並不是佛教所創立的理論,印度古代哲學家,以地、水、火、風為宇宙的質料因。六派...

四土

【四土】 又稱四種佛土、四種淨土、四種國土。唯識宗所立的四種佛土,為:一、法性土,又稱自性身依法性土。法性...

四分三量

【四分三量】 量是認識作用,量果是認識作用的結果。識體四分,亦有量證的作用。例如以尺量布為喻。以尺量布,尺...

四分三境

【四分三境】 具足稱『四分三類境』,四分,即識體四分——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三類境,即性境、獨影...

四分家

【四分家】 識體四分之說為被視為唯識正義。此外尚有『安難陳護,一二三四』之說。十大論師的安慧僅立自證分,稱...

四生

【四生】 指三界六道有情出生的四種方式。《俱舍論》卷八載,四生為:一、胎生,從母胎而出生者,稱為胎生。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