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失念心所

【失念心所】 唯識宗立五位百法,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隨煩惱心所之一。失念即是遺忘,心意散亂,對於所修善法不能...

可見有對色

【可見有對色】 可見,指肉眼可見者;有對,指由極微細物質組成而具有障礙之性者。可見有對色,即指色境。又作有...

佈施波羅蜜多

【佈施波羅蜜多】 佈施為六念之一,四攝法之一, 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之一。此處僅就十波羅蜜多而言。修唯識行,...

他受用土

【他受用土】 唯識宗所立的四種佛土之一,又稱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亦即實報土,佛以大慈悲力,隨十地菩薩所宜,...

玄奘

【玄奘】 玄奘大師,是我國的四大譯經家之一,也是唯識宗的開創人。他俗家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隋文帝開皇二...

功用地

【功用地】 指初地至七地的菩薩階位。菩薩於各種修行階段中,初地以上,到第七地之菩薩,雖然已證得真如,然猶須...

尼干子外道

【尼干子外道】 印度古代六師外道之一,此外道因以修苦行,離世間之衣食束縛,而期遠離煩惱之結與三界之繫縛,故...

出離

【出離】 出離是超出、脫離之意。即出離迷界出生死輪回之苦,而成辦佛道,以達於解脫之境,亦即出離三界之牢獄,...

有心位

【有心位】 指心識在生起作用的狀態下,稱『有心位』,為『無心位』的對稱。據《瑜伽師地論》卷十三所舉,無心睡...

有支

【有支】 十二因緣的第十支。由於愛、取二支的馳求執取,貪得無厭,這就積集下了引來生之果的業因。《涅槃經》云...

有支習氣

【有支習氣】 為三種習氣之一。有指三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義同三界。支是因的意思,即三有之因的熏習氣分...

有分識

【有分識】 有指三有,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分是因義。作為三界中生死輪回之因的心識,稱有分識。這是部派...

有功用

【有功用】 指假借身、口、意的動作,而修習無相觀。亦即不能任運修習無相觀,尚須藉方便加行來修。若不假借身、...

有宗

【有宗】 指主張宇宙諸法為『有』的宗派,又作有教。與主張一切皆空、般若皆空的『空』教相對。佛教解釋宇宙萬有...

有宗二諦

【有宗二諦】 在印度,作為大乘有宗的瑜伽行學派,亦講二諦,但對真俗二諦的解釋則不同於空宗。《顯揚聖教論》卷...

有所依

【有所依】 心王、心所之異稱。以心王、心所均有所依,故稱有所依。《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舉出心、心所法之別名...

有所緣

【有所緣】 為心王、心所的異稱。因心王、心所皆有所緣之境,故稱有所緣。所緣,謂心識攀緣寄託的境界,如眼識緣...

有相唯識

【有相唯識】 陳那對唯識理論,於『四分說』中是三分家,即於相、見分之外,另立自證分,且主張相分實有,相、見...

有根身

【有根身】 即指有情的身體,身為身根,是總名,身根中眼、耳、鼻、舌根,故稱有根身。...

有執受

【有執受】 即是有感覺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執持的眾生之身體。反之,則稱無執受、非執受。俱舍宗認為有生...

有情

【有情】 舊譯為眾生。即生存者之意。新譯有情,指有情識、情見的眾生而言。關於『有情』與『眾生』二語間之關係...

有情世間

【有情世間】 又作眾生世間、眾生世。為眾生(有情)、國土、五蘊三種世間之一。指五陰所成的一切眾生。《俱舍論...

有頂天

【有頂天】 此有二解,一、指色究竟天。乃色界四禪天之第九天,為有形世界的最頂峰,故稱有頂。二、指無色界的第...

有為生死

【有為生死】 又作分段生死。是『無為生死』(變易生死)的對稱。指三界內之生死。六道眾生由於果報之不同,而於...

有為法

【有為法】 為者謂有所作為、造作之意。又簡稱有為。乃泛指由因緣和合所造作的現象;狹義而言,特指人的造作行為...

有為果

【有為果】 是『無為果』的對稱。指由因緣和合的有為法所結之果。於五果中的士用、增上、等流、異熟等四果為有為...

有漏

【有漏】 為『無漏』的對稱。漏是流失、漏泄的思,為煩惱之異名。人類由於煩惱所產生的過失、苦果,使人在迷妄的...

有漏因

【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報的業因。如五戒十善為善法之因,五逆十惡為惡法之因。此亦相當於四諦中的集諦。...

有漏行

【有漏行】 謂以有漏智(世俗智)行世俗之善惡等行為。亦即以有漏心所修的行法,稱為有漏行。如見道以前的修行,...

有漏果

【有漏果】 由有漏因所招感的果報。如輪回於三界六道,皆為有漏之果報。此亦相當於四諦中的苦諦。...

有漏善

【有漏善】 為無漏善的對稱,謂生起無漏智以前,凡夫所發之善根。如五戒、十善,及見道以前的善根皆是。若修有漏...

有漏智

【有漏智】 為『無漏智』的對稱,指煩惱未斷盡的世間智慧。又作俗智、世間智。此智慧雖觀緣一切有為、無為之法,...

有漏業

【有漏業】 為『無漏業』的對稱。指不離煩惱過非的諸善惡業。在黑白等四業中,以招欲界惡果的黑黑業、招色界善果...

有漏道

【有漏道】 又作世間道、世俗道,為『無漏道』的對稱。有漏之修道,係能招感人天等三界果報之行法,故稱有漏道。...

有漏無漏

【有漏無漏】 此為有漏與無漏二者的併稱。漏為漏泄之義,即指煩惱。有煩惱而輪回生死,稱為有漏;無煩惱而能出離...

有漏無漏種子

【有漏無漏種子】 依種子的性質說,分為有漏種子和無漏種子。一者有漏種子,這是能產生種種現象的種子,亦即三界...

有漏種子

【有漏種子】 有漏種子即生起諸種現象、三界六趣受生死的種子。此有三種,一者名言種子,二者我執種子,三者有支...

有漏識

【有漏識】 為『無漏識』的對稱。唯識家以佛果之淨識為無漏識,而以因位至第十地的金剛無間道等為有漏識。然而第...

有對

【有對】 為『無對』的對稱。對是礙的意思,有對即法有礙。礙有二種,即障礙與拘礙。五根、五境及心、心所等諸法...

有餘依涅槃

【有餘依涅槃】 為『四種涅槃』之一。依指依身,即人的身體。小乘佛教認為,雖斷卻一切生死原因的煩惱而證得涅槃...

有學

【有學】 此即指為斷盡一切煩惱,而修學無漏的戒、定、慧,及擇滅之理的修行者。亦即佛弟子雖能知見佛法,然尚有...

有覆無記

【有覆無記】 為無記之一種。無記分兩種,一為有覆無記 二為無覆無記。覆有二義,一是覆障,謂染法覆障聖道;二...

有邊無邊論

【有邊無邊論】 又作邊無邊等宗。為外道十六宗之一。即依止世間之諸種靜慮,而計執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

有體

【有體】 與無體相對,為有實體之法。有部宗立七十五法,成實宗立八十四法,法相宗立百法,為有體之法。其中有有...

自內證

【自內證】 指自己內心所證悟之相。又作內證。據《成唯識論》卷十載,聖者各自證悟真如法性之理,曰自內證。...

自受用土

【自受用土】 唯識宗所立的四種佛土之一,又稱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實報土,謂佛以相應淨識所修成就,從初成佛...

自性

【自性】 指自體之本性,唯識家多稱為自相。即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清純無雜的個性,即稱為自性。換句話說,自...

自性分別

【自性分別】 三分別之一。又作自性思惟,於心識的認知作用,指任運覺知現在所緣之境,稍加推測思考而分別其自性...

自性身

【自性身】 乃三身之一,四身之一。指自性本有之身,非依後天人為而得者。依唯識宗說,此身即諸如來的真淨法界,...

自性清淨涅槃

【自性清淨涅槃】 唯識宗所立的四種涅槃之一。《成唯識論》卷十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指一切法之實性即為真如之...

自性善

【自性善】 指本質即善之法,為四種善之一。慚、愧、無貪、無嗔、無癡等三善根,不待相應及其餘之等起,其體性本...

自性無自性

【自性無自性】 指存在與非存在。自性即自身,指存在而固定的實體;無自性,即非自身,指非存在而不固定的實體。...

自性尋思觀

【自性尋思觀】 為唯識宗修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種觀法之一。自性者,諸法各自之體性。有為色、心諸法,皆是仗...

自相共相

【自相共相】 獨自個別的體相,與其他諸法不共通者,稱為自相;與自相相對,不囿限於自相,諸法共通之相,稱為共...

自然外道

【自然外道】 古代印度的外道之一。此外道主張萬物非依因緣而生,係由自然所生者,與無因外道相同。見《成唯識論...

自業自得

【自業自得】 一切善行、惡行,凡自身所造之業因,必由自身承受所造成的苦、樂之結果,此又稱自作自受。一般稱受...

自證分

【自證分】 又作自體分,唯識宗所立識體四分的第二分。自是自體;證為證知,即為自覺的證知作用。四分中的見分有...

自體色與根所取色

【自體色與根所取色】 能造四大造作一切色法,但所謂一切色法,不出『自體色』與『根所取色』兩大類。一者自體色...

【色】 色為物質存在的總稱,與心對稱。在五蘊中稱為『色蘊』,在『五位百法』中稱為『色法』。色的意義,如《五...

色心

【色心】 有形質礙之法,無知覺之用者謂之色,反之而無形質可見,有知覺之用者,謂之心。在於諸法,謂之色心,在...

色有

【色有】 三有之一。三有指欲有、色有、無色有;與欲、色、無色三界同義。以色界四禪天的果報乃實有者,故稱色有...

色身

【色身】 指有形質的身體,即是肉身。反之,無形者稱為法身,或智身。故具足三十二相之佛,係為有形的生身而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是心經中的名句,盡人皆知,但誤解者多。此須自四大、極微說起。四大又稱四大種,一者...

色法

【色法】 為『心法』的對稱,一切諸法,分為蘊、處、界三科,而以五蘊為基礎。五蘊再加以歸納,只是色、心二法。...

色法分類

【色法分類】 色法的分類,各家所說不一,簡介三家如下:一、成實宗的分類:成實宗為小乘空宗,分色法為十四種,...

色界

【色界】 色界為三界之一,有淨妙之色質的器世界及其眾生的總稱,位於欲界上方,乃天人的住處。此界的眾生雖離淫...

色相非心難

【色相非心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五難。外人問:色法是有質礙的,識是無質礙的。如果色法也是以識為其本體,...

色界系

【色界系】 指法之系屬於色界者,曰色界系。如梵天之法為色界之所屬。《大智度論》十一曰:『檀有三種:或欲界系...

色慾

【色慾】 五欲之一。愛著於青黃赤白等顯色或男女形色等之欲情也。又男女之淫慾謂之色慾。...

色境

【色境】 又作色處,為五境之一,是眼根所對之境,為眼識所緣的對像。色境的色,不是色蘊所攝的一切色法,而是眼...

色蘊

【色蘊】 又作色陰、色受陰,為五蘊之一。色為變礙義;佔有一定空間,且會變壞者,稱之為色。而色之聚集,稱為色...

色蘊五種相

【色蘊五種相】 據《顯揚聖教論》卷五所載,色蘊略有五種相,即:一、自相,即色身諸法各有不同之自相,如堅是地...

因力

【因力】 乃萬物生成時直接的力用,為『緣力』的對稱。《俱舍論》卷二載:『又諸根生非由有用,若有因力,無用亦...

因果

【因果】 指原因與結果。此為佛教教義體系中,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世界一切諸法的形成,『因』為能...

因果三法則

【因果三法則】 因果,亦稱『因果律』。因果律有其三法則,即:一、果由因生:無因不能生果,有果必有其因。唯有...

因果同時

【因果同時】 唯識宗立論,阿賴耶識有生起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謂之種子,自此種子生起色、心諸法,謂之現...

因明入正理論

【因明入正理論】 印度商羯羅主造,唐代玄奘譯,全一卷。作者商羯羅主,是陳那論師的弟子,因陳那所著之『因明正...

因明入正理論疏

【因明入正理論疏】 又作因明大疏。唐代窺基撰,凡三卷。唐代疏解因明入正理論者頗多,如淨眼、神泰、文備、靖邁...

因明八論

【因明八論】 印度新因明之祖的陳那論師,關於因明學方面的著作,在唐代義淨所譔的《南海寄歸內法傳》中,列舉出...

因相

【因相】 阿賴耶識有三種面相,曰因相、果相、自相。因相,謂第八阿賴耶識能攝持一切種子,此種子為萬法生起之原...

因能變

【因能變】 又作因變。為『果能變』的對稱。唯識家就諸識變現諸法,分別為因能變與果能變二種,所謂因能變,指第...

因緣

【因緣】 為因與緣的併稱,唯識宗所立四緣之一。因、為引生結果的直接內在原因;緣、指由外來相助的間接原因。依...

因緣果報

【因緣果報】 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條件,緣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條件,有因有緣,必然成果,...

因緣變

【因緣變】 二變之一,為『分別變』的對稱。即由因與緣的勢力變現者,稱為因緣變;由作意、計度等分別力變現者,...

地大

【地大】 為地、水、火、風四大種之一,即是能造一切色法的四種元素之一,以堅實為性。《大乘廣五蘊論》載:『雲...

地界

【地界】 四大中地大的別名,地大以堅實為性,通一切物的堅實部分,故稱地界。是為造作一切物質的四元素之一。...

地獄

【地獄】 梵語 naraka 或 niraya, 音譯作捺落迦、那落迦、泥梨耶等,又作不樂、可厭、苦具、苦...

地論八識

【地論八識】 地論師立有八識,但與玄奘一系新譯則不盡相同。地論八識為︰一、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

地論宗

【地論宗】 為唯識宗三系之一,是唯識宗的前驅。我國自北魏到唐初時代,許多精通、弘揚《十地經論》一派僧侶所形...

地論釋心

【地論釋心】 地論師對心有三種解釋,一者八識總稱為心,《大乘義章》曰︰『一切識總名心』。二者第七阿陀那識稱...

【行】 身口意之造作,曰行。又,內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義章》卷三曰:『內心涉境,說名為行。』《俱舍論...

行支

【行支】 十二因緣的第二支。行是心識中思心所的作用,《俱舍論》曰:『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業,所作謂身語。』...

行相

【行相】 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認識作用。心、心所以各自的性能,游履於所緣境相上,此稱為行相。唯識宗以『萬法唯...

行苦

【行苦】 為三苦之一。行是遷流之義,因一切有為法遷流三世,而無剎那常住安穩;見諸法無常,而感逼惱,稱為行苦...

行舍心所

【行舍心所】 為唯識宗十一善心所之一,略稱為舍。指遠離惛沈、掉舉的躁動,住於寂靜,而不浮不沈,保持平等正直...

行唯識

【行唯識】 唯識宗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文義總攝為五種,稱為五種唯識,此為五種唯識之一。行即修行,以修...

行蘊

【行蘊】 為五蘊之一。行是遷流、造作的意思蘊為聚集、類別的意思,《大乘五蘊論》曰:『云何行蘊,謂除受、想,...

名色支

【名色支】 十二因緣的第四支,所謂『識緣名色』。這是『納識成胎』後,精神的主體和物質相結合,成為受精卵,此...

名身

【名身】 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名者名詞,身者聚義,這是能詮自性的語言。《百法直解...

名言

【名言】 名指名稱,名言指名稱與言說。名稱言說為能詮者,能詮顯真如本體的真義,然真如無有實體,而是一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