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種子六義

【種子六義】 唯識宗所立理論,謂阿賴耶識儲藏諸法種子,種子有二類,一為本有種子一為新熏種子。而種子須具備六...

種子生現行

【種子生現行】 阿賴耶識有生一切法之功能,此能生之因,稱為種子,自此種子生起的色、心諸法,稱為現行。能生的...

種子來源

【種子來源】 此是指種子的來源或原因而說的。種子有二類,一者本有種子,二者新熏種子。本有種子,謂阿賴耶識中...

種子依緣

【種子依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種子,即眼等八種識之種子。謂眼識依眼根種子而能見色,耳識依耳根種子而能聞聲,...

種子建立的淵源

【種子建立的淵源】 大乘唯識宗建立種子,是本宗的基本理論之一。所謂『八識三能變』,即是以種子為能變之因。而...

種子特性

【種子特性】 種子是一種功能,此功能非物質而有物質的力用。世間色、心萬法,皆自此『能』、此『力』生起,故種...

種子異名

【種子異名】 種子有許多異名,各有其意義,而所指的全是種子。茲舉重要者如下:一、種子,見『種子』條。是望它...

種子識

【種子識】 乃執持諸法的種子不失不壞之識,為阿賴耶識異名之一。此識含藏萬法種子,能生起一切法,故稱種子識。...

【境】 境為感覺作用的對像,又作境界、塵。即根與識的對像,亦即心與感官所感覺或思惟的對像。引起眼、耳、鼻、...

境不離識

【境不離識】 唯識學立論,以一切客觀外境都不實在,皆是主觀心識的虛妄變現——由心體的自證分變現出相分,再由...

境唯識

【境唯識】 法相唯識宗的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文義總攝為五種,稱為五種唯識,此為五種唯識之一。亦即就所...

境無識有

【境無識有】 做為客觀現象的外境,是內識的虛妄變現,故曰境無,以此成其唯識。《成唯識論述記》曰:『唯謂簡別...

境緣

【境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境指色、聲、香、味、觸五塵之境。謂眼等五根雖具見、聞、嗅、嘗、覺等五識,若無色等...

境識俱遣

【境識俱遣】 指客觀的外境,與主觀的心識同時俱遣。主客俱遣,即得唯識實性,亦即絕待的真如境界。《轉識論》曰...

福非福不動業

【福非福不動業】 以業力的性質區分,有福、非福、不動業三種:一、福業:可感欲界人、天善趣的總報,及六趣中殊...

福智

【福智】 福德與智慧的併稱。據《成唯識論》卷九記載,菩薩所修諸勝行中,以慧為性者稱為智,其餘則稱為福。菩薩...

福業

【福業】 指能招感人、天福利果報的有漏善業。據《百論疏》卷上所說,福乃富饒之義,修行善業能招感人、天之樂果...

福德資糧

【福德資糧】 二種資糧之一。為福德莊嚴的異名。謂修持六度中的前五度,如佈施、持戒等善行,以為證佛果之資糧。...

【慢】 七慢之一。即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高低、勝劣、好惡等,而生起輕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稱為慢;亦即輕蔑、自負之...

慢心所

【慢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六根本煩惱所之一.慢者傲慢,自以為處處優於他人,高人一等。《成唯識論》曰:『雲...

慢見

【慢見】 十種見之一。與『慢』同義。即心生憍慢,凡事認為自己優勝,而視他人為低劣。小乘俱舍宗與大乘唯識宗,...

慢使

【慢使】 十使之一。慢惑能驅使人之身心,故稱慢使。在十使中,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者,動念...

【疑】 謂對迷悟因果之理,猶豫而無法決定的精神作用。即對於佛教真理猶豫不決之心。小乘預流果以上、菩薩初地以...

疑心所

【疑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煩惱心所之一.對真理懷疑不定,曰疑。《成唯識論》曰:『云何為疑,於諸諦理,...

疑蓋

【疑蓋】 五蓋之一。蓋為煩惱之異名,與『疑煩惱』同義。謂疑惑之情,覆蓋行者心識,使不徹見真理,故稱疑蓋。《...

夢中獨頭意識

【夢中獨頭意識】 四種意識之一,為夢中的第六意識。意識有明瞭、定中、獨散、夢中等四種分別,其中,明瞭意識與...

夢幻泡影

【夢幻泡影】 幻,指幻術家之變幻;泡,指水泡。『夢幻泡影』與『露電』,皆用以譬喻世間萬法之虛妄不實、生滅無...

夢覺相違難

【夢覺相違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七難。外人問曰:假如我們醒的時候,所見的色境都同夢境一樣,也是不離於識...

【漏】 漏者流注漏泄之意,是煩惱的異稱,所以煩惱滅盡即稱為漏盡。漏亦有染污、缺失、不圓滿的意義。漏是流注漏...

漏無漏三業

【漏無漏三業】 以業力有漏無漏區分,分為有漏業、無漏業、非漏非無漏業,故稱三業。一、有漏業:此為三界以內凡...

鼻根

【鼻根】 鼻根是鼻識發生的地方,鼻是能嗅之義。為不可見有對的淨色。此為五根之一,為十二處中的鼻處,十八界中...

鼻識

【鼻識】 是八識心王中的前五識之一,以鼻根為所依,以香境為所緣,隨根而立名,而名鼻識,產生對香境的了別作用...

精進心所

【精進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此又名勤,即對修道、為善勤劬不懈。《成唯識論》曰:『勤為精進,...

語表業

【語表業】 三表業之一。語,即語言。人之語言系以一種意思表示於人之作業,故稱語表業。據《俱舍論》卷十三載,...

語無表業

【語無表業】 三無表業之一。即與語表業共於身中生出一種無法表示於他人之業體。言語使某作業發動於口時,同時招...

遣相證性識

【遣相證性識】 唯識宗依三性觀的觀行法門,立此五重唯識觀。遣相證性識為第五種觀法。八識心王的自體分,是依他...

遣虛存實識

【遣虛存實識】 唯識宗依三性觀的觀行法門,立此五重唯識觀,遣虛存實識為第一種觀法。即以為此心之境,是遍計所...

慚心所

【慚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慚者羞惡之心,做了壞事內心感到羞恥者曰慚。《成唯識論》曰:『云何為...

慳心所

【慳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慳者慳吝,財物不肯施舍,法理秘不告人,鄙惡地蓄積財法。《成唯...

輕安心所

【輕安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身心安適輕快,謂之輕安。《成唯識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

誑心所

【誑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誑是欲謀取名譽或利益,自己無德而詐稱有德的一種欺騙行為。《成...

遠行地

【遠行地】 修唯識行,於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七位。此位菩薩,善修無相行,不起功用,遠出過世間二乘出世間道。...

綺語

【綺語】 十惡之一。又作雜穢語、無義語。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詞。《瑜伽師地論》卷八載,綺語之別稱有非時語、非...

實相

【實相】 原義為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或真實之理法、不變之理、真如、法性...

養因

【養因】 為五因之一。乃長養一切物之原因,即謂地、水、火、風四大種為長養一切物之原因。《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熏習

【熏習】 我人身、口所表現的善惡行為,或意識所生起的善惡思想,其『氣分』留於阿賴耶識中,如香之熏衣,即謂之...

【障】 又作礙,全稱障礙,覆蔽之意,指障害涅槃、菩提,為遮害出離的煩惱。《大乘義章》卷五曰:『能障聖道,說...

對法藏

【對法藏】 此有三解:一、三藏之一,即指論藏。對法,即論典。彙集一切論典,稱為對法藏。二、為一身、六足論的...

廣苞大義支

【廣苞大義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攝大乘論》,這是總括瑜伽、深密法門,詮釋《阿毗達磨集論...

摧破邪山支

【摧破邪山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二十唯識論》,這是釋七難以成瑜伽唯識,而以唯識無境為宗...

羯羅藍位

【羯羅藍位】 指父母之兩精初和合凝結者。又作迦羅邏、羯剌藍。為胚胎之義。意譯作凝滑、和合、雜穢、胞胎。為胎...

慈航法師

【慈航】最早在台灣弘傳唯識的法師。法師俗姓艾,名繼榮,字彥才,福建建寧人,幼失估恃,十七歲時,禮泰寧縣峨嵋...

慧心所

【慧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別境心所之一。慧即智慧,是明白揀擇,《成唯識論》曰:『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

慧光

【慧光】 俗家姓楊,定州長蘆人,十三歲隨父至洛陽,從佛陀扇多出家,時人稱之為聖沙彌。初習律部,四年後講摩訶...

慧沼

【慧沼】 唐代唯識宗二祖,淄州淄川(今山東淄川)人,生於唐高宗永徽二年(六五一),十五歲出家,曾親炙玄奘法...

慧學

【慧學】 為獲得聖果而須勤修的三學之一,又作增上慧學。謂能斷除煩惱,顯發本性,稱為慧學。因為觀達真理為慧,...

嗔心所

【嗔心所】 嗔又作瞋恚、瞋怒,為三毒之一,十煩惱之一,係指對有情怨恨之精神作用。嗔心所,為心所有法的根本煩...

嗔火

【嗔火】 瞋恚之熱惱如火,故稱瞋恚火。又瞋恚能燒盡一切功德,故譬之以火。《增一阿含經》卷十四曰:『諸佛般涅...

嗔蓋

【嗔蓋】 五蓋之一。蓋為覆蓋之義,是煩惱的異名。瞋恚能令人發激怒之情,蓋覆心性,妨礙禪定,故以蓋作譬喻。參...

增上慢

【增上慢】 七慢之一。修行之人『未得言得,未證言證。』叫做增上慢。參閱『七慢』條。...

增上緣

【增上緣】 唯識宗所立四緣之一。乃一切有為法,生起或結果之間接原因,凡有強勝之勢用,能成為他法生起、結果的...

遮表二門

【遮表二門】 佛經文字,有遮詮、表詮二門。遮詮門,謂遮遣其所非;表詮門,謂顯表其所是。《宗鏡錄》三十四,辨...

遮詮

【遮詮】 以否定的方式來表達的,謂之遮詮。佛教中、特別是空宗,通常以此方式表達最高的真理、或覺悟的境界。因...

樂受

【樂受】 為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為領納對境而覺苦樂之精神作用。樂受,即領受順情之境,而覺身心適悅之精神...

樂果

【樂果】 涅槃之妙體,離一切生滅,謂之樂;此妙樂為菩提所得之果,故稱樂果。《觀經玄義》曰︰『開示長劫之苦因...

【數】 為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數即數目,如一二三四,個十百千等。《百法直解》曰:『數者,依於諸法多少相...

數習力

【數習力】 累積多數習慣,謂之數習;由數習所成之力,稱為數習力。又作串習力、習力。《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

緣起

【緣起】 緣起 梵文 Pratityasamutpady 、意思是『由彼此關涉而生起』。這是佛教的基本理論...

憍心所

【憍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憍者驕傲,由於得到世間名利而憍慢自大。《成唯識論》曰:『云何...

諂心所

【諂心所】 唯識宗立五位百法,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諂者諂曲,為了取得別人歡心而阿諛諂媚,以達...

輪回

【輪回】 輪回梵語 Samsara、音譯僧娑洛,義譯為輪回,亦譯為生死,亦譯作轉回轉生,或生死相續。謂眾生...

潤生

【潤生】 煩惱有分別起和俱生起二種,分別起煩惱是依邪師、邪教、邪思惟三緣而生起的煩惱,自然而有的煩惱稱為俱...

德慧

【德慧】 梵名Gunamati,音譯窶拏末底、求那摩帝,為唯識十大論師之一。他是南印度人,住世年代在公五世...

歐陽漸

【歐陽漸】 楊仁山的弟子,是民國初年的唯識學大家。漸字竟無,以字行,江西宜黃人,生於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一...

賴耶三相

【賴耶三相】 作為宇宙萬法本源的第八阿賴耶識,具有三種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唯識三十頌曰:『初阿賴耶...

賴耶三藏

【賴耶三藏】 第八阿賴耶識,譯為藏識,藏有三義,即有能藏、所藏、執藏。一者能藏,是就阿賴耶與種子的關係而言...

賴耶五受相應

【賴耶五受相應】 此指第八阿賴耶識,與苦、樂、憂、喜、舍五受相應的情形。在五受中,與阿賴耶識相應的唯有舍受...

賴耶王所相應

【賴耶王所相應】 此指與第八識相應的心所。與第八識相應的心所,只有五遍行所,即觸、作意、受、想、思。《八識...

賴耶自相

【賴耶自相】 第八阿賴耶識具有三種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自相是為第八識自體之相。此阿賴耶識具有能藏、...

賴耶因相

【賴耶因相】 第八阿賴耶識具有三種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因相就是萬法原因之相。指的是阿賴耶識執持的一...

賴耶行相

【賴耶行相】 阿賴耶識能緣的作用,稱之為其行相。能緣之識,必有其所緣之境,故在《唯識三十頌》中,將能緣、所...

賴耶果相

【賴耶果相】 第八阿賴耶識具有三種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果相為有情總報的果體即是異熟識。異熟識舊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