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惑雜染】 惑即煩惱,生死相續的因果,是惑、業、苦,由惑造諸惡業,由業招生死苦,唯識家稱此三者為三『三雜染...【斯陀含向】 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謂此人將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稱為果,但稱為向,言其從此向第二果也。...【斯陀含果】 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即第二果也。謂此人於欲界九品思惑中斷前六品盡,後三品猶在,須更來欲界一...【須陀洹向】 指入見道時,初見四聖諦之理,得無漏清淨法眼之階位。又因其直至預流果,不墮於三惡趣,故又稱無退...【須陀洹果】 預流果,又稱初果,指斷盡三界之見惑,預入聖道之法流,以第十六心入無漏聖道之階位。預流果聖者之...【惱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惱者惱怒,於忿恨之後,遇違逆事,因而爆怒,凶狠暴戾,有如蠍子...【尋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尋者尋求,對事理粗略的思考。《成唯識論》曰:『尋謂尋求,令心傯遽...【喜受】 五受之一。即於順境,其心適悅的感受;為受心所對苦、樂、憂、喜、舍五受之一。在欲界、初禪及第二禪中...【量】 量的詮釋有廣狹二義,狹義而言,量是認識,是知識,亦是測量之意。量有量果,即認識作用的結果。亦可說是...【最勝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是第二地斷邪行障所證的真如,此真如極淨尸羅,極淨尸羅,足...【尊重行】 菩薩修唯識行,此為十行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薩,修願力行,尊重善根智慧,更為修習,增益自利利他事業...【童真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薩,自發心起,始終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庵摩羅識】 又作阿摩羅識、阿末羅識。譯曰清淨識、無垢識、真如識等,為『攝論九識』中的第九識。《金剛三昧經...【黑白四業】 指四種不同的業果報應。依業的善與不善來分:一、黑黑異熟業,又作黑黑業。此為欲界的不善業,以其...【業】 業的梵語 Karman,音譯羯磨,義譯造作,其實就是行為。有情的行為有三方面,即是身、語、意三行,...【業力】 業是造作、行為的意思,此造作、行為的『餘勢』對未來的影響,稱為業力。業又有善、惡之分,善惡之業有...【業力輪回】 業力輪回,是有情生死相續的過程。以生死輪回,是受業力所支配,業力有善惡二類,為無貪等三善根、...【業因】 業即是因,以業為招感未來果報之因。又作因業。《成唯識論述記》卷八謂:『業,苦本故,唯是因也。』...【業自在所依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是第十地斷諸法未得自在障所證,若證得此真如已,則於...【業果】 業有善有惡,由此善惡業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報,稱為業果。又稱業報。由業而報果,此乃自然的法理...【業種子】 即是業果的種子,為『名言種子』的對稱。又稱業習氣、異熟習氣、有支習氣,略稱業種。即第六識善惡思...【業感緣起】 四種緣起之一。謂世間一切現象與有情的生死流轉,皆由眾生之業因所生起。小乘諸宗派皆持此說,尤以...【業雜染】 三雜染之一,指從煩惱生,或助煩惱造作身、語、意三者之業。參閱『三雜染』條。...【業類差別】 業力的分類,在佛經中至為複雜,名目繁多,不勝枚舉。茲以名數分類,舉其重要者四種:一、二業類:...【意】 思量事物曰意。《成唯識論》卷五曰:『薄伽梵,處處經中說心、意、識。三種別義,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意生身】 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非父母所生的身體,乃初地以上之菩薩為濟度眾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此外,...【意地】 又作意識、意根。凡個體之內心能生起一切思想者,稱為意地。可略分下列二說:一、指第六識(意識),可...【意志】 此有廣義狹義的解釋。自廣義來說,意志為自然衝動的慾望;自狹義來說,則為意識間多種動機、目標、方法...【意根】 六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根』為能生之義。六根中之前五根所對之境為四大(地、水、火、風)所形成之...【意業】 三業之一。意即依心王之業;業為造作之義,廣義而言,包含一切或善或惡或無記等之行為動作。《俱舍論》...【意識】 唯識宗所立『八識心王』的第六心王,此為我人理活動的綜合中心。在西洋哲學中視之為『能把握客觀對像的...【意識分析】 八識心王中的第六意識,除了『五俱意識』與前五識同緣色、聲、香、味、觸五境外,還有『獨頭意識』...【意識所緣】 意識緣法境。《瑜伽師地論》卷十云:『彼所緣者:謂一切法。如其所應。若不共者所緣;即受想行蘊、...【愛支】 十二因緣的第八支。兒童發育成人,生理成熟,『貪妙資具淫慾現行』——就是有了性慾的需要,但對其他方...【愛水】 自愛慾之情流出的水液。如精液者。《楞嚴經》卷八曰:『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愛行】 二行之一,即愛慾之情多的人;若推理多的人,則叫做見行。行是心行,也就是心理活動。...【愛別離苦】 謂別離愛境,或與所愛者別離時所感受之苦。為八苦之又稱恩愛別苦。《大乘義章》卷三載:『何者是其...【愛河】 愛慾溺人,譬之為河。又貪愛之心,執著於物而不離,如水浸染於物,故以河水譬之。《楞嚴經》四曰:『愛...【愛毒】 恩愛害道如毒藥。為恩愛所繫縛,而妨害佛道修行。《大智度論》十五曰:『為邪見箭愛毒塗。』...【愛渴】 又曰渴愛。言愛慾之心,其貪如渴者之求水。《圓覺經》曰:『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慾,及除愛渴...【愛縛】 恩愛之繫縛。《良賁疏》曰:『愛與無明,自纏縛故。』...【道法忍】 道,即三十七道品。謂觀欲界道諦,修此道品,真如理顯,生無漏法忍,是名道法忍。見《三藏法數》。...【道法智】 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觀欲界之道諦而證得之無漏智。又斷除迷於道諦之見惑之智,亦稱道法智。見《...【道理世俗諦】 四種世俗諦之一,又名隨事差別諦,是指蘊、處、界等種種法門,一一法門,各順於道理,故曰道理;...【道類忍】 謂觀欲界道諦之後,復觀上二界道諦,生無漏法忍,是欲界道法忍之流類,是名道類忍。見《三藏法數》 ...【道類智】 謂觀欲界道諦之後,復觀上二界道諦,真智明發,是欲界道法智之流類,是名道類智。...【道寵】 北魏時代僧人,俗姓張,名賓,道寵為其法名,其生卒年代不詳,約為公元五六世紀之間,少有才藝,與李范...【極迥色】 法處所攝色之一。迥者深遠義,這是指影、光、明、暗、迥色、空一顯色等細色,這是有對色中的假色(無...【極略色】 法處所攝色之一。極者至義,將眾色層層分析,至於極微,即稱為極略色。在小乘佛法中,極微類似於現代...【極微】 又作極微塵,舊譯鄰虛塵。物質分析至極小不可再分之單位,稱極微。依《俱舍論》卷十二謂︰以一極微為中...【極微假實】 勝論師言極微為圓常,更無生滅,雖空劫之時,亦離散而意游於空中。小乘之經部成實謂現在為實有,而...【極微長度】 極微為物質分析到最後的最小單位。《俱舍論》曰:『分析諸色至一極微,一極微為色極少。』在計算長...【極難勝地】 修唯識行,於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五位。此位菩薩,能令俗諦有分別智,真諦無分別智,同時俱起。如...【遍行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一位,計有五種,即觸、作意、受、想、思。遍行,遍乃週遍,所謂無處不...【遍行因】 為小乘所立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謂遍行之惑為染法的通因,又作一切遍因,即已生之遍行隨眠為後生之自...【遍行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是初地斷異生性障所證的真如,為我法二空所顯。此真如遍在一...【遍計所執色】 這是十一種色法中的法處所攝色之一。這是由獨散意識虛妄計度五根、五境等而變起的影像,為無本質...【遍計所執性】 又稱遍計所執相,略稱遍計所執,為唯識宗所立的三自性之一。凡夫之妄情,週遍計度種種因緣生起之...【滅法忍】 滅,即滅無之義。謂觀欲界滅諦,滅前苦集,真如理顯,生無漏法忍,是名滅法忍。參閱『見道』條。...【滅法智】 觀三界之四諦而發的十六心『八智八忍』之一。即緣欲界之滅諦所得之無漏智;亦即照了欲界滅諦之解脫道...【滅盡定】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此又名滅受想定,這是佛教聖者所修的禪定。《百法直解》曰:『滅盡定者,三...【滅類忍】 謂觀欲界滅諦之後,復觀上二界滅諦,生無漏法忍,是欲界滅法忍之流類,是名滅類忍。見《三藏法數》。...【滅類智】 謂觀欲界滅諦之後,復觀上二界滅諦,真智明發,是欲界滅法智之流類,是名滅類智。...【煩惱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計有貪、嗔、癡、慢、疑、惡見六種。此又稱六種根本煩惱,由此能生起隨之而來的...【煩惱道】 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即見、思等惑。謂由此煩惱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煩惱道。...【煩惱障】 又作惑障。指妨礙菩提之道,而使無法證得涅槃的煩惱而言。此與所知障併稱為二障。《成唯識論》卷九謂...【煩惱雜染】 三雜染之一。煩惱雜染又作惑雜染。指身見、邊見及貪、嗔、癡等一切煩惱能染污真性,令不清淨。包括...【解行】 知解與修行。解理行事也。《天台戒疏》曰:『於出世道解而勤行,故名解行。』...【解行地】 又作解行住、勝解行地。為菩薩修行階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住之一。即依解而修行,未證真如之前的三...【解行相應】 指知解與修行相應。...【解脫身】 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脫煩惱障,故名解脫身。《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曰:『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解深密經】 唐玄奘譯,為唯識宗主依的經典。本經凡八品,第一序品,第二至第八為正分,其內容為:一、序品第一...【瑜伽行學派】 奉行《瑜伽師地論》等教說為宗派的,稱為瑜伽行學派,又作瑜伽宗,這是與印度中觀學派對立的大乘...【瑜伽師地論大綱】 彌勒講述,無著筆記,梵名 Yogacarabhumi,略稱瑜伽論。為瑜伽行學派的基本論...【瑜伽師地論釋】 最勝子等造,玄奘譯。又稱《瑜伽論釋》。為《瑜伽師地論》最古的註疏。最勝子為北印度人,是護...【想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想是概念作用,即於所緣之境,取其長短方圓等相。《成唯識論》曰:『...【想受滅無為】 唯識宗所立的六種無為之一。想與受就是遍行心所中的想、受二心所,行者入滅盡定,想、受心所不起...【想蘊】 為五蘊中的第三位。《大乘廣五蘊論》曰:『云何想蘊,謂能增勝,取諸境相。增勝取者,謂勝力能取,如大...【過過慢】 七慢之一,對方勝過我的,我不承認,反說我勝過他甚多,這叫做『於勝計己勝』。參閱『七慢』條。...【過慢】 七慢之一。對方和我相等的,我以為勝過他,這叫『於等計己勝』。參閱『七慢』條。...【資糧】 即必需品、積集、準備之意。資為資助,糧為糧食;如人遠行,必假糧食以資助其身,故欲證三乘之果者,宜...【資糧位】 修集資糧之位,為唯識宗所立五種修行階位中之第一階位。這是修行的初步準備階段,於此位中修十住、十...【圓成實性】 又作圓成實相、圓成自性,為唯識宗所立的三自性之一。指真如具有圓滿、成就、真實等三種性質,即:...【圓測】 名文雅,新羅王孫,二歲出家,十五歲入唐都長安求學,時為唐太宗貞觀二年。在長安從法常、僧辨學習佛教...【楊仁山】 清季末年,中國佛教復興的關鍵人物,也是唯識宗復興的播種者。仁山,字文會,安徽石棣人,生於清道光...【萬法】 又稱『諸法』。總賅萬有事理之語。即色、心一切差別之法。與一般所說的萬象、萬事、萬物等語相當。又稱...【微細煩惱現行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種障的第四種。這也是俱生所知障的一部分,屬於第六意識相應俱生的身見等。因...【新熏種子】 為二類種子之一。與『本有種子』對稱。新熏種子,由現行的前七識,隨所應的色心萬差種種習氣,悉皆...【補特伽羅】 為梵語 pudgala,的音譯,意譯為數取趣、人、眾生,指輪回轉生的主體而言。數取趣,意為數...【義尋思觀】 為唯識宗修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種觀法之一。義者,依名而詮諸法之體相,如山河大地,人牛馬羊,...【暖位】 此為修唯識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識論》曰:『依明得定,發下尋思,觀無所取,立為暖位。』明得定中...【愧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愧者廉恥之心,做了壞事無顏見人曰愧。《成唯識論》曰:『云何為愧,依...【嫉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嫉者妒忌,他人榮盛,我懷憂戚,如妾婦之固寵,政敵之傾軋。《成...【勢速】 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一切因緣和合的有為法,生滅變化,迅速流轉,剎那不住,假立勢速之名。《百法...【頓漸二機】 修唯識行的菩薩,以其種性之不同,復有二種,就是頓機與漸機,因此而有證果遲速有所不同。頓機者不...【聖教相違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三難。外人問曰:如果沒有心外實有的色法,為什麼世尊在《阿含經》中,說有...【精進波羅蜜多】 修唯識行,於修習位所修的十種勝行之一。精進有三種:一、被甲精進,即修行波羅蜜多,如勇士身...【楞伽經】 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凡四卷。楞伽本為山名;阿跋多羅為『入』之義。意謂佛...【種子】 種子為法相宗所立,是唯識學上極重要之基本理論。種子者,指在阿賴耶識中生起一切有漏無漏諸法的功能。...
【惑】 惑即煩惱。迷妄之心,迷於所對之境而顛倒事理者,謂之惑。亦即指身心惱亂的狀態,或總稱妨礙一切覺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