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18頁)我們要了解唯識的概念是這樣,唯識學它不直接從第七意識下手,它從第六意識下手。它...習深尚證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取相。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我們佈施為什麼會有福報?這個福報是從什麼地方來?諸位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從《...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們的分別是特別的重、也特別的...我們學了唯識學以後,我們看到我們無窮無盡的過去,我們發覺我們過去的生命雖然消失...我們看到業果的相續跟不相續的兩種因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業果的轉變。當然這當中第...大乘佛法對於生死業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調伏,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麼去引導你的生死...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煩惱業力而循業發現,就是我們...諸位,你知道我們佛法裡面的修行,這個善根有什麼好處,諸位知道嗎?當你的生命墮落...在我們修行中,是透過拜懺,懺悔等方式對業力進行直接的對治,但是如何透過改變思想...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也曾經受了很多的果報,所以因...我們引用這個《占察業報經》裡面有一段的這個無分別智的觀法,唯識的觀法,我們先看...我們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響到你涅槃的淺深大小。我們再看看什麼叫涅槃,第二個功德...我們的修行,第一件事是什麼,諸位知道嗎?就是創造一種覺悟的力量。所有的事情若不...佛陀訶責十種魔境的過失。 魔境產生的因由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迷...在佛教的教理當中啊,每一個教理都有它的因緣觀。因緣觀是整個佛教的共識,不管你什...那麼我們講到這個,我們凡夫的造業呀,從淺到深有兩種差別:一個是善惡的差別,一個...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化。一般來說我們有八萬四千個...《廣論》云:從損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厭捨,此能斷心,即是尸羅。 這個持戒是怎麼定...唯識的宗趣應該怎麼掌握呢?更進一步怎麼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謹恭錄《成唯識論...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念,我們不完全在聲聞法當中,...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固,可以,三個如果,因為你都...從佛陀的預言,我們現在是在一種下坡的階段,叫末法時代。它一代不如一代──魔強法...我們現在到底如何來了解真實的業力吶?我們想調伏我們現在的業力,調伏我們的妄想,...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曾經出現過很多痛苦的果報,也出現過...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自己的業障,認命、懺悔,就是...從淨土宗的觀點來看,對我們往生最大的障礙是什麼?貪戀娑婆;這是你心中最大的障礙...第一個「聽聞」:聞所成慧 當然現在有一些文字的檔案,但是從《楞嚴經》的觀念來說...在本經當中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佛陀說:在城裡面有一個人,叫作演若達多...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那麼怎麼...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慾交...針對業力的斷惡修善,如果出現安樂的果報,我們應該少欲知足;這裡的經文是講痛苦的...怎麼樣能夠戰勝自己呢?當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強忍,有三道智慧,經云:謂一切逆境...為什麼思惟苦諦,觀受是苦?用苦來調伏感受的刺激。你喜歡攀緣,得到了什麼?我們無...到了晚年,尤其五十歲以後,你最好都攝六根,不敢說做到淨念相繼,但是起碼這六根,...所有經典的學習,是改造思考模式。我們盡量養成佈施的思考模式,有東西盡量試著跟人...《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佈施極順理,猶如他物寄...《廣論》上說,菩薩能夠不顧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資具,包括財物、飲食、衣服、臥具等。...我們時刻的檢查自己的內心的相貌,從而反省自己的心態是什麼樣的念頭 。 第一個,...懺悔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業已經造下去了,但是還沒得果報,還在貯存當中,這個業力...什麼叫過去?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生命無量劫來善惡的業力、無量劫來所有...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五點記數法。 五點記數法: (一)...我們好好的去受持《楞嚴經》、弘揚本經,到底有什麼樣滅惡的功德? 我們來看佛陀對...妄想為什麼會創造出六道輪迴來呢?(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如果我們有志於了生死求生淨土是一個出離三界的,你對三界的妄想太執著會障礙你往生...禪宗一個很關鍵的傳承,是五祖傳到六祖,因為禪宗之前的修學很雜亂,初祖、二祖、三...正視自己的分別心,好壞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我們大家可以從一個故事來看到分別心的...佛陀說,我們修止觀的人就像熱湯一樣,魔王冤親債主活在妄想當中,他就如冷堅冰。諸...佛法講因緣是講三世,就是我們先觀察過去,我們往過去的生命去觀察,怎麼樣觀察呢,...剛開始修學佛法,我們當然攀緣外境了,我們攀緣佛菩薩的聖像,所以我們皈依三寶,我...在《法華經》當中,佛陀告訴我們,所謂的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整部《法華經》,它就...什麼叫精進呢,《廣論》當中提出了兩個定義。就是當我們在斷惡修善度眾生的這個三大...生命的產生和形成,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為什麼我們讀經典?就是借教觀心!一個修行人,什麼叫做靜坐、修觀?就是你跟你自己...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世間的道理,它只建立一個生命,你今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諸位要知道一個事情,當你看到某一個人,你起快樂的感受,你跟他之間有善業的因緣,...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慧自我意識的這種雜染沒有慢慢調伏啊,你就一開始...你們覺得善念比較重要還是善業比較重要?對你來生的影響,善業比較重要還是善念?對...在我們生命當中最麻煩的就是感受的問題,感受問題。那麼感受是從什麼地方而來呢?就...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為什麼要修不淨觀,要收攝感受。 佛在世的時候...看第二段,就講出當初的一個錯誤的知見,有謬云:年少力強,宜習教典,年衰力弱,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是舍衛國的波斯匿王,他領導一個兵強馬壯的國家,...好,我們看附表第二的四念處,四念處呢,這個我們先解釋這個標題,這個四,就是它有...問: 師父說,今生的命運只能做局部的改變,很難做整體的改變,要如何做,才能做最大限度的改變命運? 淨界法師...我們修行也很痛苦,要減少休閑的時間來聽課,減少休閑的時間來拜佛,參加佛七、佛一...經云:財富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長壽從慈悲中來,短命從殺生中來。尊貴從持...問: 請教師父,如果是在殿堂裡面念佛的時候,有聞到花香或是有看到菩薩,像這種情形的時候,你的心態不是要炫耀...看看印光大師他把這個信願講出什麼條件。他說:淨土宗的人絕對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問: 師父慈悲,剛才說到罪業這兩個字,我跟幾個同事都是學佛的人,在一起討論過一件事情就是,好像那些人現在的...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就是把東西給抓住,這個地方是要抓住佛號,你的心要抓住佛...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財富、眷屬而停留,我們願意大...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身念處和受念處,...你看有些人,他進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沒有這種功德,他現在有這種功德了;有...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重要,是一種業力激發的...佛教的因緣觀,只有一個觀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沒有一件事情...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寧靜,打坐、念佛、誦經、持咒...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點,一個是理觀,一個是事...我們一個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間,首先你要在你內心當中,產生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如果你是修聖道門的,從聖道門的角度,我們受持五戒...我們看拜懺的方法: 一、請聖明證。二、說己罪名。三、立定誓願。四、讀誦禮拜。五...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24歲出家,25歲開悟。他這個人善根很強、觀照力很...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它主要依止的理論就是建立因緣觀,說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是為了成就聖道,一般來說,你初地以後就可以回入娑婆了,那麼...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我們一般人很難被勸諫,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煩,你對一個人講話他聽不進去的,因為他...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揚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緣的道理,所謂諸法...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護法,叫做須達長者,他生前就證得初果,具備了四不...古人講,要往生必須感應道交。嘴巴念的佛號,是心在推動,我們當然是用心在跟阿彌陀...禪宗有一個公案,我們把這公案跟這個比較一下: 有一個老和尚,他在房間參禪,老和...這個悟性真常了惑虛妄,就是說啊我們先經過破妄,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有時候我們聽古德說: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實這句話我認為對了一半。就是說你在修一...《楞嚴經》告訴我們怎麼修不生滅心,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先觀察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是什...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現在我們做一個總結。佛法的修學我們慢慢進入到主題,有四個道次第,這個次第不能錯...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的歷史。那麼在這個佛法當中是...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斗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
古德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出來,本經在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