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彌陀佛文章(第29頁)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

念佛能助一切事業得易成就

須知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

一門心思先看淨土經典

一般的人,特別是對於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觸佛教,就恨不得把三藏十二部全都讀遍,...

如何正確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關係

問: 現在修淨土宗的人,對持戒念佛的理解總有偏頗,請深入細緻地開示。 大安法師答: 關於持戒念佛問題。首先...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蹟

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韓國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在釜山法雨寺圓寂了。 他俗姓...

不信佛念佛,自恃聰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並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臨急瀕危才呼喊佛號。...

如何才是一門深入

問: 請問一門深入,如何是一門深入,是讀一部經還是一句佛號? 大安法師答: 一門深入,就是你選擇淨土法門,...

念佛戒煙的感悟

2012年,我開始接觸佛法,次年正式皈依三寶,由於那時未戒煙酒,僅受持了四戒。...

淨土行人要通達淨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師勸人要通達淨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佛外): 善導和尚說,若論...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一、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

得到臨終正念的三個重點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門可以來修學,古德把整個大乘佛教的修學,把它分成兩個重...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

問: 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都不夠了解自己,很難配藥,我們也不是醫生,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選淨土法...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願

問: 弟子聽您講經已經幾年的時間了,在您的教導中越來越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您一直強調信願的重要性,說信心不足...

如何用善巧勸導別人修習淨土法門

問: 我朋友有這樣一個問題,她說她經常遇到有緣人就勸他們念佛求往生,包括很多年輕人。有一個寺廟的住持就對她...

不要錯失千載難逢的往生機緣

阿彌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測度、超情離見,具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感應。諸如,為什麼臨終阿...

苦盡甘來成正果

母親陳玉英(10262014),法名覺玉,臨洮縣八里鋪鎮下街村民,生育四子一女...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

這個是你學唯識最重要的功課

基本上,我們凡夫對人生的因緣的觀察,跟佛法所謂的因緣觀,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凡夫...

好樂淨土,尊重名號

大方向我們在學習淨土的時候,你要分成兩塊,第一個你要好樂淨土;第二個你要尊重名...

念佛誦經有什麼好處

我們每個人有眼睛、耳朵、舌頭、鼻子、身體、意想等感知器官,佛教稱之為六根。人們...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廚房,飽餐一頓後便睡著了。睡到天亮不能逃竄,於是野狐狸假裝死亡,...

淨土宗發菩提心十種方法

菩提心的別相有十個。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念師長恩故;四念施主恩故;...

淨土問題回答

1、請問法師可以呼吸念佛嗎? 答:當然,你念佛的時候,你是要配合呼吸比較好。但...

臨終的正念絕對不是自然出現的

淨土宗臨終的正念絕對不是自然出現的,也不是佛菩薩賜予的,而是平時栽培起來的。如...

極樂世界有沒有小酒和花生米

從前有一位讀書人,去拜訪老和尚,老和尚隨緣轉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並希望他能發...

為什麼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問: 《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這句話怎麼理解?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

一生成佛的捷徑

淨土法門,三根普披,利鈍全收。即便等覺菩薩也不出淨土法門所攝之機,《大方廣佛華...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佛頓斷生死流

人身難得而易失,三途時長而苦重。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佛頓斷生死流。 諸仁者,身...

境緣無好丑,提起佛號正念

一日之計在於晨,叢林的早課是古佛青燈生活的特寫。 得見眾沙門,是為最吉祥。 早...

求生西方後為何要發願到娑婆度眾生

問: 請問法師我們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為何又發願要到娑婆世界度眾生?這個娑婆世界的確很苦。 淨界法師答: ...

臨終的兩種正念

臨終的正念它是有兩種正念: 第一個是聖人的正念、祖師的正念。他臨終的時候真的沒...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師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由諦閑法師安排他在一個破廟裡修行,因為他小時貧苦,沒有...

淨業若成 禪宗自得

淨土宗的祖師裡面,在開悟之後的一個特點置彼而取此。這句話很重要。那為什麼要置彼...

你有沒有做到至心求往生

現在我們末法的眾生這個心都是狡詐的,都是虛偽的,都是做表面文章的。所以表現在政...

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引淨土宗的二祖善導大師說: 「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

你的目標是淨土還是娑婆

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當中,前後四次勸我們應當要發願:眾生聞者應...

修行的根本法寶--信願持名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

如是利益,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居士既能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

病、死現前時,有何五欲可貪

前段時間,學習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感觸頗深。蕅祖云: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想...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我們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講到因果同時。 也就是說,大乘的因...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緣

弘一大師在《人生之最後》當中說道: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

往生西方全憑信願持名不失正念

深達勝義,萬勿生疑 眾生對淨土法門,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

散心念佛與至心念佛,兩者功德大相懸殊

聽說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經註意深信, 切願, 求生西方?佛法法門無量,...

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益處

首先直接的益處,由於相信阿彌陀佛,由於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念了阿彌陀佛以後...

信願不真的四類淨業行人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

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何還要破妄顯真呢

問: 有人說末法時期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破妄顯真呢?破妄顯真是聖道門的修行方法吧,淨土門只要我們一向...

念佛禪與佛七的不同

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應、要迴向願生西方淨土,...

淨土法門要常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決定能往生。那不要以為,哎呀,這個話我不...

求生淨土和求升天堂有沒有差異

求生淨土和求升天堂有沒有差異?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師公印海上人曾經說過,他的老師...

臨終助念時,對亡者的開導很重要嗎

問: 臨終助念時,對亡者的開導很重要嗎? 大安法師答: 一切不學佛的人,在臨命終時,我們盡量要創造機會讓他...

以至誠念佛為正事,別存見佛見境界之心

所說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應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這樣才能不辜負這番三...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宗和教下二種途徑,一概不敢妄...

要有決生淨土的信心

有一種人虛心太過分了,總說我們這樣的凡人,還不及天界的人,哪裡就夠得上到西方極...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

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

接手書,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當存即得...

帶業往生只能帶宿業嗎

問: 帶業往生,只能帶宿業嗎? 大安法師答: 帶業往生既然無疑,那就是對這個業的理解。其實有很多沒有什麼意...

印祖因念佛痊癒眼疾,而對淨土起信

印光大師出生六個月大的時候曾經患過比較嚴重的眼病,雖然好了,但如果看字過多,過...

但見過年忙似箭,有誰離苦急如仇

2012年的除夕,原本計劃像往年一樣參加龍泉寺華嚴法會。上午9時許,後皮箱滿載...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問: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師答: 信根產生信力,信力就體現為,一切學其他法門的,宗門教...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二十多年前在蘇州靈岩山佛學院念書時,有幸接近一...

把所有功德都迴向往生西方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總有修行的種種科目,這裡就列舉幾種實際的行持。凡誦經,無...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問: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大安法師答: 要了脫分段生死必須要斷見思惑。見惑的八十八使,思惑的八十一品,你...

念佛時出現心魔該如何處理

問: 師父曾經碰過一個問題,可是後來在光碟裡面沒有說完,想請師父分享一下,就是說念佛的時候,那時候師父說過...

是否需要抽出時間單念佛呢

問: 我現在的功課是早上拜佛兩小時,邊拜邊默念,是否需另外抽出時間單單念佛呢? 大安法師答: 你能拜兩個小...

往生西方極樂與行德積善有關係嗎

問: 尊敬的法師請問,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平時做人行德積善的關係,不行善積德只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 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臨終亦穩往生。但在家二眾...

念佛法門的關鍵在哪裡

佛陀宣說神咒以後,佛陀沒有親自去救阿難尊者,佛陀命文殊菩薩將咒往護,將邪咒破除...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極樂世界去嗎

問: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大安法師答: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所謂八萬四千法門,裡...

學習淨土經論要老實 要做鈍功夫

我們在淨土經論的學習當中,要老實。怎麼樣老實呢?比如經典常常講到我們對經典怎麼...

打佛七是否最能夠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問: 打佛七,剋期取證是否是最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方法? 大安法師答: 打佛七也是依眾靠眾,一段時間放下...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問: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大安法師答: 要成就往生的這樁大事,首先是要建立深信切願持名,深知娑婆輪迴...

這樣算是厭離娑婆的表現嗎

問: 弟子今年三十歲,因患有心理疾病,經濟條件可以不需工作就維持生活,所以一年也不出幾次家門。我一個同齡朋...

感應有四種

感應有四種:顯感顯應、冥感冥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它有這四種。這四種是談我們...

幸得人身,幸聞淨土法門

我們造什麼業,就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又叫業報,這是自然的不加造作的道理。所以...

卅年精修 預知往生

上海何王氏者,本一無知無識之婦女耳。自二十九歲,得聞淨土法門,遂皈依三寶,吃素...

苦行大師 端坐化去

今彩大師:俗姓方,江西雩都縣人。宿有善根,少即戒殺吃素。至三十後,深厭五欲多苦...

真正障礙往生的是帶有執著性的妄想

諸位要知道在我們八識當中分成三類,第八識第七識跟前六識,異熟、思量、了境,你們...

帶業往生的最低標準

我們中國人經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實這個是有道理的。就是說一個人出生的時候,你...

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問: 學佛人平時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大安法師答: 學佛人要嚴持戒律,這對於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是...

末法眾生淨土法門最契機

夢東禪師即蓮宗第十二祖徹悟大師。大師早年參禪得悟,宗風遠播,名揚四方。偶因諸多...

如何來對治散亂心呢

當年老子曾經預言,過度沉溺於物質刺激,人會昏迷、散亂。當今社會,各種聲色娛樂和...

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無幾呢

或問參禪得悟者相望於冊,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聞也?噫!蓋有之矣,子未之見也。且...

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跟彌陀感應道交

禪觀是把心帶回家;那麼淨土的人,是從家裡面再重新出發,往淨土方向走去。一個是把...

惟念自佛不算是淨土法門

起佛號,這就是禪淨雙修--自他俱念。這三種念佛有什麼特色呢? 其實惟念自佛不算...

念經能不能往生

問: 我於一九九七年念《大乘無量壽經》至二零零七年,又念過《地藏經》,《金剛經》念一年。現念《妙法蓮華經》...

能治或不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藥

接手書,知夫人身嬰貴恙,已經月餘。用藥頗難,諸醫束手。當此時機,正好用萬病總持...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

在家淨土行人如何做到決定往生

問: 《彌陀經》一心不亂,《無量壽經》至心信樂,《觀經》具備三心,攝取不捨,善導大師金剛深信,請問皆是平時...

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的名號嗎

問: 日常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名號嗎? 大安法師答: 存一種恭敬的態度是我們學佛人應該有的正確的心態。...

略釋《四料簡》要義

佛教的大綱,不外乎五宗。這五宗是:律,教,禪,密,淨。律是佛法的根本,嚴持淨戒...

蓮池海會相與期,去去莫遲疑

一、反對下的學佛更有福報 曾經有學長告訴我,他學佛的歷程挫折太多,而且都沒有人...

如何讓父母現世安樂,臨終生淨土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樂,死歸淨土。當率其家屬男女老幼...

蚊子咬就心煩,大痛時還怎麼念佛呢

有人會說:既然如此,那我等到臨終時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時時要念呢?您想想看,...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們的信心和願力,心清清淨淨地念,是要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如果明天我和...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勞碌

我們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眾生很多的債務,債務包括了:我們殺生吃肉欠眾生很多的命...

為什麼念佛會沒有效呢

有人說念阿彌陀佛沒有效,他肚子痛的時候念佛也一樣痛,為什麼他念佛會沒有效呢?因...

不生淨土,何土可生

我們常常說淨土法門圓頓,在教理方面,我們要深信一念信心即得往生。在事相上還得要...

信屬般若慧,疑為諸罪根

眾生疑惑從何而來? 首先我們的疑惑是從二元對待的思維方式中產生的,但妙明本心是...

勸父母念佛書

爸媽: 願二老展信歡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謂是老資格的居上了。可你們真的皈...

睡時念佛修行要訣

睡時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