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斷除煩惱文章(第2頁)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的導師,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
問: 師父在《楞嚴經》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識,是一個往內歸就是不生滅,往外就是...
《楞嚴經》的法門,就是一個轉,轉因緣之法而回到不生不滅的本性。這個轉字是很重要...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能障不誑,邪命為業。謂矯誑者...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
隨煩惱二十:言昏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毘缽舍那為業。 昏沉是一...
同樣是空觀、假觀,這二個法門是完全一樣,內涵是一樣;但是為什麼凡夫修空觀、假觀...
問: 本人已六十多歲,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離家到寺院念佛求往生,家人...
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雖然具足煩惱的繫縛、通身都是業力,但是如果能夠深信、切...
隨煩惱二十:害者,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言逼惱之義...
問: 請問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的一種? 淨界法師答: 鑽牛角尖是煩惱的一種,不...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憍,染依為業。言染依義者...
天台宗把菩薩道的修行分成二個次第:第一個叫做緣修(緣就是因緣),第二個是見道位...
隨煩惱二十:諂者。 謂罔他故,矯設異儀,諂曲為性。能障不諂,教誨為業。謂諂曲者...
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佛陀就勸勉阿難尊者...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 這...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適順意的境界有...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如果還執著我...
問: 大師您好,我自己很容易為一些小事而感到煩惱,也很容易被別人一些細微的言行...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報,或有輕受。並如《佛名...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譬喻是說明達妄本空,另外兩種...
經云: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和負擔,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
煩惱濁,天台宗稱之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貪瞋癡慢疑五鈍使為體。五即五種煩惱...
煩惱濁,稱為五鈍使,就是它比知見上要遲鈍一點,但也是驅使我們到六道輪迴的要素。...
我們要想對治煩惱,以我個人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過去忘掉,千萬莫回憶過去。我...
唐朝時候,有個宰相叫魚朝恩。有一次,國王接見一個老和尚,是國師,國王封的國師。...
如果為眾生難度而煩惱,把煩惱歸結在眾生身上,那煩惱就是外在的,我又何故煩惱?當...
《淨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體上的各種小毛病開始不期而至。...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當我們了解到佛法以...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間。我對她說:你為什麼會...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
今天呢我們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一點點最近的一些問題吧。那麼很多時候微信上呀...
所謂意三者:嫉、恚、癡:十善業中身業我們說是:不殺、不盜、不淫;口業就是:不兩...
六種根本煩惱 這煩惱有多少種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說個名詞吧,大家不用細講就...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煩惱反而更重...
【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瞋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誑...
入門便悉彌勒笑,出寺難求俗慮拋;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清....問: 阿彌陀佛!請問師父,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病,總有一些煩惱,總是想不開? 寬見法師答: 為什麼總是有病,...
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於境取相,施設名言。我...
我們講業障通常包括了三大類,哪三大類?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我們經常在做佛事...
我們剛開始建立佛號時,是在沒有煩惱時建立佛號,你不能夠說我一開始就去歷練,不可...問: 弟子覺得自己福報與相貌都很差,與人交往時常感到卑怯,不能做到隨喜功德且常生妒忌,請問法師如何克服這種...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急衝沖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訴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後說您的壞話!...
這五濁惡世實際上是讓我們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和我們內心的這種真實的相狀,由...
宿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這三障,障礙著我們讓我們非常的痛苦。所以當我們念佛,...問: 我是個臉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當眾講話,害怕出丑,內心非常苦悶,要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煩惱? 弘恩...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是根本。行的時候應常念:人終...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時,有五百位大比丘眾隨侍在側,皆是阿羅漢,六通具足,其中只有阿...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願 第三十九受樂同於漏盡願,如果我...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題,心很浮躁。該如何靜下心來...
在羅閱祇城有一個婆羅門,他聽說舍衛國人民孝養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於修道,並供...問: 我這幾天修行很精進,為什麼還很煩呢?是什麼原因呢? 大安法師答: 修行精進幾天,你就沒有煩惱了?無量...
學學問,要耐煩一點。 耐煩有什麼好處?將來修定有辦法。你心很細,容易入定。心粗...
如何才能解脫?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態不好,時時糾纏於煩...很多時候我們是把修行的 外相當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先通過對佛法教理的聞思,改變錯誤的思想,斷除煩惱產生的溫...
《楞嚴經》裡講:煩惱都是客人,叫客塵煩惱。你喜歡把這個煩惱客塵在你家裡多留幾天...
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須於平時預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緣,不至捽髮。縱發,亦能頓起覺...問: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就是念佛中途會退轉,退轉得佛號都不...
我們過去造的業,無量無邊,無始以來,哪搞得完呢?你要出三界,就阿羅漢來說,出三...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時,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訴比丘們:世...
這裡得生,就是往生,能夠往生四土,從四個土來判,因為我們要曉得,之所以能生到這...問: 佛家講,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能學習佛法。 但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自己既有的知識、經驗所...問: 每天茶飯不思就是不開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每個人煩惱又為何都不一樣?可以通過禪修的方式來解決每天...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係含意識意色情感。而菩薩之偉大,無意識界,唯慈悲心。遠離我...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們以持戒入手。當我們遠離了緣...
我們是有罪,所以才來輪迴,這是事實。但是有罪,有些人進步很快,有些人進步很慢,...
苦與樂是沒有一定分界線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何謂苦,何謂樂呢?這些無不都是依...
這個習字,早先它是什麼意思?就是小鳥依靠樹林的意思。這個小鳥常常要練習飛,它不...
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這也是佛所說的偈子。這是說到曾經有...
【經典原文】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
生活中必然會有很多的煩惱。學習佛法就是學習如何處理這些煩惱。通過學習佛法,就會...
在佛陀的教言裡,經常會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們認為這是指魔王波旬,但實際上...
沒有正知正見,你會去求神、擲杯筊、燒香,燒很多的冥紙給鬼神;會去拜三太子、玉皇...
佛講了四種造業或犯戒的原因: 一個是不明理,然後犯戒; 二是雖然明理,但是還沒...
凡是人都有慾望,慾望的奔馳,會使人心非常危險。能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世界,都是...
1.心裡裝著善良,裝著寬容,裝著真誠,裝著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滿了陽光。無論遇到...
我們從因緣果報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發覺生命有很多的差別相:有些人現男眾的身相,有...
《般若心經》講的是什麼?當然講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什麼東西呢?般若就是一切生命...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時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張望一番,見到一位出家師父,即問...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過便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了。人身如同天時,四季亦歷歷分明,...修普賢行願法門,發廣大的菩提心,盡虛空、遍法界,盡未來際不間斷地教化眾生,這樣地去行持,不說斷自煩惱,而自...
藥師法門是特別特別注重你一定要能實踐,光說理論沒用。具體怎麼修呢?你看,我們從...
煩惱為因,身語意這些諸行為緣,惡業就為果,障道受苦就是報,因緣果報就都生起來了...
通過六個因素來理解煩惱的起源:一、業的習氣,二、外境,三、惡友的影響,四、依從...
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拿著劍,這個寶劍在我們世間上...
我們對於因緣所生法,在《楞嚴經》講到兩種根本:一個是生死的根本,一個是涅槃的根...
歐洲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問他:為什麼你總...問: 師父您好,我學佛以後,與家人的關係搞得很糟糕,我讓他們吃素,他們也不聽。我很痛苦,該怎麼辦呢? 大安...
在寺院裡,經常有好多遊客或是居士來求教,問題多是關於世俗煩惱的煎熬。 人為何會...
佛法的因緣觀,主要就是苦、集、滅、道,有雜染的因果、有清淨的因果。清淨的果指的...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略舉安心,不可具盡,其中善巧...
有人曾問釋迦牟尼佛:梵行聖者,你們居住在樹林簡陋的茅屋裡,每天僅僅吃一頓飯,為...問: 師父您好,請問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如何化解呢?請師父在百忙之中慈悲開示。 慧廣法師答: 年輕人,...
覺察的智慧是內觀的,跟別人沒關係。就是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第一件事情先觀察自己...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你剛開始...
作為修行人應當知道十二因緣法緣起法的真理。我們生命的輪迴,流轉門是什麼現象?煩...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後,你的罪業就開始改變了...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慾瞋恚。愚癡忿恨。慳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

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

你一天到晚看別人,就容易起煩惱

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昏沉者,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

凡夫為何要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不要輕易地離開家庭,讓家裡生煩惱

一得往生,煩惱惡業就徹底消滅

害者逼惱他故,正障於慈悲

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嗎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煩惱這麼重應該怎麼修

這樣的人心特別狡詐和陰險,而且城府很深

一念熏修雖然短暫,但卻是真實的力量

經常生起淫慾的煩惱,會有什麼過失

把別人的不好拿來煩惱,那是自己的愚癡

一切都是幻化不實,若執著即生煩惱

六個方法對治煩惱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應時時精進,切勿懈怠放逸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

對治煩惱的好方法——信願念佛

千萬莫回憶過去

當你不高興的時候,查一查原因

煩惱沒那麼可怕,關鍵在於你怎麼去對待

煩惱與道用,全在一念之間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六個步驟降伏自心煩惱

別讓這三種煩惱障礙你

倓虛法師開示煩惱的由來

為什麼有些人越用功煩惱越重

地藏菩薩能讓你一切煩惱皆得消滅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煩惱不斷,無非就是沒有智慧

煩惱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六大根本煩惱牽引著我們輪迴

平常起煩惱忘了佛號,臨終也自然會忘了
福報與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煩惱

我沒有時間去管別人的閑事

五濁惡世的成佛之法

念佛可以懺除我們的三障
臉皮薄的人要如何擺脫這種煩惱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佛說骨節煩疼因緣

極樂淨土,人人不再設防的世界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生死無常,你在煩惱什麼呢
為何煩惱很難斷

耐煩有什麼好處

怎樣從源頭根除煩惱
每天念經拜佛為何還是煩惱
煩惱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如何根治煩惱習氣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該怎麼辦

業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世間有這四種人

沒能力斷煩惱,要持佛號求往生
如何判斷「所知障」和「煩惱障」
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念念著相執情,故念念起煩惱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無量劫來造了那麼多罪業,為何還能往生淨土

障礙我們學佛修道的五住煩惱

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

人做事,不要讓事做人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

處理生活中煩惱的方法

真正令我們受盡折磨的,是自己內在的魔王

煩惱不懂得擺平,有誰能保佑你呢

犯戒造業的四種原因

把慾望變成我的奴隸

心裡裝什麼就會跟什麼結緣

有三種「火」在干擾我們的生命

你若執著它,那你的煩惱就來了

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不必帶到心裡來煩惱

入清涼境除熱惱心
學佛要以智慧斷煩惱,不要著相修行

自性原來清淨住,三界縱惡亦無懼

我們的仇敵是貪瞋癡三毒

通過六個因素來理解煩惱的起源

文殊菩薩為什麼要高舉寶劍

依止無明煩惱來修學,都不能成就聖道

煩惱痛苦的根本原因
學佛後怎麼處理與家人的關係

觀無常是斷除煩惱的殊勝法門

煩惱的根源來自於顛倒

以金剛慧斷煩惱

活在當下益處多多
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該如何化解

遇到事情,先觀察自己很重要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十二因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