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頭角

禪林用語。指煩惱之念。又凡夫起有所得之心,稱為頭角生。碧岩錄第九十五則(大四八·二一八上):「垂示云:『有...

頭陀

梵語 dhūta,巴利語同。謂去除塵垢煩惱。苦行之一。又作杜荼、杜多、投多、偷多、塵吼多。意譯為抖擻、抖捒...

頭陀十八物

指比丘於修行生活中所使用之十八種道具。即楊柳枝、澡豆(洗粉)、三衣(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水瓶、缽、...

頭陀第一

頭陀,梵語 dhūta 之音譯,意指修治身心,舍棄貪慾。於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以大迦葉為頭陀行第一。增一阿含...

頭陀圓忌

又作冷照忌、阿圓忌、本然忌、清淨忌、本然清淨忌。指亡者之遺族於亡者死後第三十三年之忌辰,所行追薦修福之法事...

頭首

禪林中,列於西序之主要職位,其職權在於統理大眾。相對於東序之知事而言,西序之首座、書記、藏主、知客、浴主、...

頭破七分

謂受鬼神責打,頭破作七分。據法華經陀羅尼品載,藍婆、華齒等羅剎女,於佛陀之前誓願擁護誦讀受持法華經者,並不...

頭袖

指比丘用以御寒之帽子。又作頭巾、帽子、禪巾、菩薩巾。廣為禪家所用。據大比丘三千威儀所載,於入室、禮他、事師...

頭燃

謂頭髮為火所燃。又作頭然。比喻事情之急迫。經中常借此語比喻不顧他事,一心勤行精進之情態。摩訶止觀卷七上(大...

頭鐼

鐼,即鐼子,為禪林進食盛羹之淺缽,分為大、中、小三個,其中之大者,即稱頭鐼。禪苑清規卷一赴粥飯(卍續一一一...

駱駝坐

指兩膝並立而蹲踞之姿勢。經中斥為不當之坐法,謂僧眾不得作駱駝坐,而應跏趺端坐。釋門歸敬儀卷下(大四五·八六...

骸骨

又作骨鎖。即白骨,係屍體腐朽後所遺留之骨骼。相當於梵語 ?avkara(商羯羅)。或單指髑髏。又行者為制伏...

髻利吉羅

梵名 Kelikila。乃髻利吉羅金剛之略稱。又作計里吉羅、計利枳攞。意譯作金剛喜悅、觸金剛。乃密教金剛界...

髻珠喻

為法華經安樂行品所說七種譬喻之一。又作頂珠喻。髻珠,指輪王髻中之珠。於此喻之中,以輪王比喻如來,以髻比喻二...

髻寶

指輪王髻中之寶珠,比喻一乘實理。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序(大五○·二二○下):「解其髻寶,示以衣珠,借一以破三,...

髭塔

指專門供奉佛髭之塔。據法苑珠林卷十載,佛告阿難(大五三·三六三中):「汝往父王所,取我髭來,合六十四;其莖...

鴦伽陀王

為釋尊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所教化之國王。佛本行集經卷四十三載,昔時,鴦伽陀王雖府庫充盈,卻邪見熾盛,因而墮於...

鴦伽國

鴦伽,梵名 Avga,巴利名同。為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又作鴦迦國、鴦伽摩伽陀國、盎誐國、泱伽國。位於摩揭...

鴦俱舍

梵語 avku?a,巴利語 ankusa。即曲鉤、鐵鉤。又作盎句奢、鴦俱奢。於諸經中,每與錐並提,乃古代印...

鴦掘多羅國

梵名 Avguttarāpa,巴利名同。又作央瞿多羅國、阿牟多羅國。意譯體勝國。為印度古代小國,位於十六大...

鴦竭羅私仙

鴦竭羅私,梵名 Avgiras。為古代印度仙人。又作阿詣羅仙。意譯身汗液仙。為七大仙之一,在密教中則屬火天...

鴦輸伐摩王

鴦輸伐摩,梵名 Aj?u-varman。意譯光胄王。為西元七世紀時之尼波羅(梵 Nepāla,即今尼泊爾)...

鴦窶利摩羅

梵名 Avguli-mālya,巴利名 Avguli-māla。為佛陀弟子之一。又作鴦崛利摩羅、央掘摩羅。...

鴛班

禪林中,凡誦經之時,東西兩班對面站立,稱為鴛班。[禪林象器箋禮則門] p6372...

默不二

又作默然無言。謂維摩詰居士默然無言,以示菩薩之入不二法門。據維摩詰所說經卷中之入不二法門品載,文殊師利等三...

默如

(1905~1991)江蘇東台人。民國三年(1914)出家於江蘇東台如來庵。受戒於南京寶華山,學禪於高旻寺...

默朗道嘉

為西藏佛教儀式之一。藏語道嘉,意為除祟。指每年藏曆正月二十四日,於拉薩傳大召法會圓滿時,所舉行之大規模送鬼...

默理

即指默然無言之妙理。謂維摩詰居士以默然無語來表示言詮所不及之深理。[華嚴五教章卷一](參閱「默不二」637...

默傳

與「默傳心印」之義相同。於禪宗,師家教導弟子不以言語或文字直言明示,而以心傳心,令其自悟佛法奧義,見性成佛...

默照禪

為宋代曹洞宗之宏智正覺禪師所倡導之禪風。默,指沉默專心坐禪;照,即以慧來鑒照原本清淨之靈知心性。正覺認為實...

默置記

梵語 sthāpanīya-vyākarana,巴利語 thapanīya-vyākarana。四記之一。...

默擯

梵語 brahma-danda,巴利語同。音譯梵壇、梵怛。謂對於非理違犯,不受調伏之比丘,所有七眾皆不與其...

黔南會燈錄

凡八卷。清代善一如純輯。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五冊。內容系收錄明清時代川、滇諸地之禪家語要。黔,指四川黔江縣。計...

梵語 nāga,巴利語同。音譯那伽、曩誐。八部眾之一。群龍之首,稱為龍王或龍神。一般謂龍為住於水中之蛇形...

龍力不可思議

五不可思議之一。謂龍力能起雲降雨,以一滴水而潤澤於四天下,故稱龍力不可思議。[大智度論卷三十、往生論註卷下...

龍女成佛

指八歲之龍女由於受持法華經之功德而即身成佛。據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載,龍女即娑竭羅龍王之女,年甫八歲,智慧...

龍女獻珠

謂龍女以寶珠獻佛,表己證圓果。據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載,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供佛,佛即納受...

龍子

指海龍之子。據海龍王經卷四金翅鳥品載,海龍之子,常為金翅鳥所食,龍王祈請於佛陀,佛即脫卸身著之皂衣,分與諸...

龍井見聞錄

凡十卷。清代汪孟鋗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龍井寺,位於浙江杭縣,以龍神著稱,其地山水幽邃,復以龍井...

龍天

(一)為過去世之佛名。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

龍心

為凡夫妄心六十心之第十七。與龍趣之心相同;乃多貪無厭之心。對治之道應思惟少欲知足、無常等。大日經卷一住心品...

龍戶

即龍宮,謂龍之住處。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大五四·二○五上):「律顯則過亡;且如恚損輕枝,現生龍戶。」 p6...

龍方

有二義,即:(一)指北方。以五行中北方為水,故稱龍方。(二)為西方之異稱。於密教中,西方之護方天為水天,水...

龍牙

(一)(835~923)唐代僧。撫州南城(江西)人,俗姓郭。世稱龍牙居遁禪師。十四歲,於吉州(江西)滿田寺...

龍牙西來意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僧龍牙居遁向翠微無學與臨濟義玄請問西來意因緣之公案。又作龍牙過板。碧岩錄第二十則載,龍牙...

龍王

梵語 nāgarājah。音譯那伽羅惹。為龍中威德特勝者,係對其眷屬而稱為王。傳說釋尊誕生時,有難陀、跋難...

龍王之喜

梵名 Nāgānanda。乃印度戒日王第二世(梵 Harsa)於西元六○六至六四八年間所作之佛教劇,共五幕...

龍王兄弟經

梵名 Nandopananda-nāga-rāja-dhamana-sūtra。全一卷。又作難龍王經、降龍...

龍王吼菩薩

五大力菩薩之一。此菩薩專守護未來世諸國土中,建立正法,護持三寶者。形像呈忿怒形。舊譯仁王經卷下受持品,謂其...

龍主仙

指念誦罥索而成就者。謂行者依聖迦抳金剛童子軌之法,於舍利塔前誦持真言六十萬遍,然後以補沙鐵作罥索,念誦而得...

龍光王佛

為過去久遠前之佛。據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載,於過去十千劫龍光王佛之世,舍衛國波斯匿王已於此佛所,為四...

龍光寺

位於江蘇南京覆舟山麓。為東晉恭思皇后褚氏所創。原稱青園寺。義熙五年(409)竺道生自長安返建康,被延請入住...

龍光瑞像

指龍光寺所供奉印度優填王以栴檀所作釋迦之像,瑞相圓滿。相傳鳩摩羅琰自印度負像欲至中土,途經四國,皆留本圖寫...

龍坐

為修金翅鳥法所用坐法之一,坐相不明。或指屈膝而坐。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大二一·三二六上):「於...

龍河

為尼連禪河(梵 Nairajanā,巴 Nerajarā)之異稱。系恆河支流,距世尊成道之金剛座東面不遠,...

龍盂

即降龍缽。又作龍缽。那提迦葉(梵 Nadī-kā?yapa)歸依釋尊以前,屬事火外道。適遇釋尊求宿,迦葉納...

龍門

位於山西平陽河津與陝西西安韓城縣境之黃河中流。其處山嶽對峙,形成門闕之狀,為一天然險要之所。相傳夏禹導河至...

龍門石窟

位於河南洛陽南方十四公里處之伊河入口兩岸之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為伊河東西兩岸的石窟群之一。龍門山...

龍門寺

(一)位於韓國京畿道楊平郡龍門面。為新羅時代善德女王三年(634)元曉大師所開創。李朝世祖王(1456~1...

龍施女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敘述佛陀游維耶離奈氏樹園,須福長者之女龍施,遙見佛之相好,因發...

龍施菩薩本起經

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又作龍施經、龍施女經、龍施本起經。本經記載龍施菩薩於佛陀前敘述龍...

龍泉

(一)龍所住之泉池。以龍力不可思議,故泉水永不涸竭。大智度論卷七(大二五·一一四上):「譬如龍泉,龍力故,...

龍珍王

為阿彌陀佛於過去世出家為法藏比丘前之俗名。據無量壽經記卷上載,龍珍王入山修道,號法藏,住於山南;有二女緣波...

龍宮

為龍王或龍神之住處。又稱龍戶。據傳在大海之底,龍王以神力化作宮殿,為現世佛法隱沒時龍王護持財寶、經卷之所在...

龍宮鐘

傳說為古代印度修多羅院之石鐘。據祖庭事苑卷四載,色如青碧玉,能容十斛。鼻有諸天像,周匝作十方諸佛成道像。每...

龍珠

指龍頷下之珠瓔。根據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五載,昔有螺髻梵志居於恆河邊,為龍所阻撓,佛令其乞龍頸下之珠瓔...

龍珠寺

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位於京畿道華城郡花山。由廉居創建於新羅文聖王十六年(854),原名葛陽寺。建寺以降,歷...

龍畜

即龍。龍屬於六趣中之畜生趣,故稱龍畜。金師子章序(大四五·六六七中):「設以龍畜身兮悟道者,其數一萬否?」...

龍神

八部眾之一。又作龍眾。因其具有神力,故稱龍神。或指龍王而言。法華經卷一(大九·三下):「諸天、龍神、人及非...

龍神三熱

據傳除阿耨達池之龍王外,閻浮提之一切龍眷屬俱受三種熱惱之苦。此三種熱惱又稱三患、三熱。即:(一)受熱風熱沙...

龍淵寺

位於四川成都。相傳創建於漢代。東晉隆安三年(399),慧持入住本寺,大弘佛法。至齊時,曇憑擅於讀經,聲韻優...

龍章

指經卷。以經卷之梵文,形若龍蛇之蟠旋,故稱龍章。 p6387...

龍尊

(一)龍種上智尊王佛之略稱。為文殊菩薩之本地名。(參閱「本地」1955) (二)為諸大龍王之尊稱。大日經疏...

龍智

梵名 Nāgabodhi,西藏名 Kluhi byav-chub。南印度人。依密教之傳說,曾向龍猛(龍樹)...

龍湯

取人、畜之糞尿所成之藥。又作黃龍湯、大黃湯、黃湯。為陳棄藥之一。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大五四·二二五上):「...

龍舒淨土文

凡十二卷。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系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龍舒(安徽舒城)人王日休(?~1173)撰。系...

龍華三會

指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道之三會說法。又稱龍華會、龍華三庭、彌勒三會、慈尊三會。略稱龍華。乃佛陀入滅後五十六...

龍華寺

位於上海西南郊。據傳建於三國吳赤烏五年(242),為康僧會之駐錫地,吳主孫權為祀奉佛舍利而建寺塔,賜名「龍...

龍華樹

龍華,梵語 nāga-puspa。指彌勒成道時之菩提樹。又稱那伽樹、龍華菩提樹。略稱龍華。屬金絲桃科喬木。...

龍華懺儀

凡四卷。全稱「得遇龍華修證懺儀」。明代如惺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二九冊。本經敘說祈念彌勒菩薩,懺悔罪障之作法。...

龍象

原指象中之殊勝者,比喻菩薩之威猛能力。維摩經卷中不思議品(大一四·五四七上):「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

龍象眾

(一)四眾之一。於阿育王時代,佛法之大眾可分龍象眾、邊鄙眾、多聞眾、大德眾等四類眾,龍象眾,又作大國眾。異...

龍象經

為中阿含經卷二十九中之一經。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本經敘說佛乃唯一之大龍象,弟子烏陀夷作「龍相應頌」讚歎之。 ...

龍腦香

梵語 karpūra,巴利語 kappūra。音譯羯布羅、劫布羅。又作片腦。五種香之一。為樟腦之一種。由龍...

龍樹本跡

本跡,又作本地垂跡。本,謂久成之本地;跡,謂近成之垂跡。即指實體與其影現。龍樹本跡,即指龍樹之本地與垂跡。...

龍種上智尊王佛

為文殊菩薩之本地名。又稱龍種淨智尊王佛、龍種上佛、龍種尊、龍尊王、龍尊。異稱甚多。[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心...

龍奮迅三昧

指能如龍之奮迅,現勇猛威勢之三昧。景德傳燈錄卷一馬鳴大士章(大五一·二○九下):「付法已,即入龍奮迅三昧。...

龍樹

梵名 Nāgārjuna。音譯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周陀那。為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之創始人。又稱龍猛、龍勝。...

龍樹山

梵名 Nāgārjunikondā。指南印度基斯特那河(Kistna)中游右岸之台狀丘。龍樹山之稱謂可上溯...

龍樹四教

謂龍樹以有門、空門、亦有亦空門、非有非空門等四門判釋經論。即:(一)有門,謂四阿含經等,說一切因果之法,悉...

優婆多

梵名 Upagupta。為付法藏第四祖,異世五師之一。又作憂波鞠多、優波笈多、優波崛多、鄔波崛多、優波鞠...

龍樹宗

龍樹雖為八宗之祖,然若單稱龍樹宗,則特指三論宗。蓋龍樹乃印度佛教開始唱導「諸法皆空」之大乘論師,其所揭示「...

龍樹菩薩傳

全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冊。本書記載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創始人龍樹之生平事蹟。從出...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梵名 Suhrl-lekha,西藏名 B?es-pahi spriv-yig。全一卷。唐代義淨譯。收於大正...

龍興寺

(一)位於河北正定縣東。初名龍藏寺,俗稱大佛寺。隋開皇六年(586)恆州刺史王孝[亻*零]開創。唐末遭兵災...

龍興祥符戒壇寺志

凡十二卷。清代張大昌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龍興祥符戒壇寺位於浙江仁和縣,創於蕭梁之初(503~5...

龍頭

指梵鐘最上端以供懸掛用之鉤紐。又作龍首。又韓國鐘之龍頭旁側,設有圓筒(旗插)通於內部。周禮、周禮疏稱為鐘縣...

龍頭觀音

觀音攝化自在而示現之三十三觀音之一。因駕乘龍頭,故稱龍頭觀音。相當於法華經普門品(大九·五七中)「應以天龍...

龍應

觀音三十二應之一。謂諸龍中若有樂脫龍身者,觀世音菩薩即現龍身為其說法而成就之。楞嚴經卷六(大一九·一二九上...

龍藏

(一)指大乘經典。傳說佛陀入滅後,大乘經典藏於龍宮,故有此稱。如菩薩處胎經卷七、摩訶摩耶經卷下等載,龍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