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戒律文章(第6頁)

學佛必須以戒律為基礎

戒律是佛教徒的行為規範。戒是防非,也就是禁止作惡的意思,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在家居士的50個注意事項

無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萬事皆然,無戒無律,則無紀無綱,萬事不償;故...

略談學佛大要

學佛法宜慎始要終。古人云:打頭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董。是故初學應慎之於始也。又...

十善業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從大乘佛教的業果學說來看,對業果最重要的認識在於:業果不虛,有因必定感果;而又...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癡

勤修戒定慧。要斷這個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貪著於這個世間,你要解脫很困難的...

在家菩薩戒的戒條

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亦稱在家菩薩戒,凡受菩薩戒,須半月誦此戒本一次,女居士誦時...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問: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淨界法師答: 自責汝心生厭離,訶責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師他很注重訶責法,我...

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原則上說,不殺生戒的重心在不殺人,所以,殺人是重罪,殺其它動物是輕罪。眾生固然...

網絡學佛必須痛戒的弊病

在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網絡是宣傳佛法的一個特殊途徑。誠然,這個特殊的途逕自...

八關齋戒的內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昌臻這一次有這個緣法到廣德寺來參學,也能夠與各位同修大家在一起來學習佛法感到非...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學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脫之道。學佛的著力點,就在於人天道,尤其是人道。因...

守戒就是為了護好我們的心

佛陀有一段時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他常向弟子們說:「大家要身心俱修,若...

淨持齋戒誦大悲咒21天可滿一切願

【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

受持八關齋戒的12條利益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條: 一、脫離病苦 《藥師經》說,若有人想要解除...

在家居士戒律問答

問: 對在家居士來說,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濟群法師答: 作為居士來說,五戒是最...

如何戒除賭癮

問: 我們要怎麼樣在經濟條件差劣的情況下,下定決心戒賭,請師父慈悲開示。 大安...

在家居士對「四種清淨明誨」應該如何理解和處理

問: 在師父講到的《四種清淨明誨》中,淫、殺、盜、妄,動個念頭也不行,我們在家...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發願持守五戒

一、不殺生 意識到毀滅生命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養同情心,學習善巧,捍衛人類、動...

受菩薩戒後無法堅持,是否要墮地獄

問: 弟子2007年在東林祖庭受了菩薩戒,回家後只堅持了幾個月時間,後來沒有受...

持戒近善、轉短命為長壽之法

僧不二將投師受戒。菩薩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儀形,不知自反,計其所作與俗...

在家居士的三種戒

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學佛的全部內涵,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故戒學實乃學佛之基。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應以戒為...

夫妻閨房之禮的戒忌和求子之道

夫妻之間的相處,雖然是人倫之始,但如不能節制,以致常受疾病的侵襲,或於神明降鑒之期,淫污冒瀆,而陰遭削祿減...

最不稱職的御醫

這個故事說的是悔悟,取自《雜譬喻經》。 古時候,有個國王得了一種怪病,他總是莫名其妙地出現頭疼腦熱的症狀,...

佛教五戒與社會秩序的維持

一般人不能完全脫離社會族群而獨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教的生活形態,雖與世俗人有所不同,或速離喧鬧,同居靜處,...

受戒容易守戒難

我們常常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對一般人而言,確是事實。不過,能發心受戒,已經很不錯了,最怕是犯錯而不知悔...

三種持戒之人

智者大師將持戒清淨的相貌分為三種: 第一種上品持戒之人,他自從受戒以來清淨護持,無所毀犯。這種人在他一生當...

受持五戒的意義與功德

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一)不殺生而仁慈 生是生命,凡有生命的動物,無...

奉行七誡遠離諸惡

譬如明眼人,能避險惡道;世有聰明人,能遠離諸惡。 ──《十誦律》 在佛教戒律的聖典《十誦律》裡,有四句偈很...

如何在工作應酬中不犯酒戒

問: 如何在工作應酬中不犯不飲酒戒? 慧律法師答: 這個很簡單,如果領導請你們喝酒,你就方便妄語跟他講:醫...

被草所縛的比丘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龜裂的泥土路愈來愈炙熱,比丘們一早結伴到村裡托缽行化,但是都一無所獲。好久沒下雨了,農作...

戒除貪慾

貪慾生憂,貪慾生畏;無所貪慾,何憂何畏? 《法句經》 一、貪慾的起因 貪是眾生的通病,在欲界稱為欲貪,其性...

持戒與犯戒

戒,梵語「尸羅」,《大智度論》卷十三說:「尸羅,此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或受戒行善,或無受...

不可四盡(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時候,其師五祖法演曾謂之曰:住持此院,...

要想貴,先戒淫

楞嚴經上講,天有三十三層,越往上,天人的慾望越輕!兜率天,天人男女一笑而滿足淫慾!而淫慾重的,分別墮落成鬼...

沙彌的十戒

沙彌的生活軌範,共有十條守則,名為沙彌十戒,是從五戒的基礎上,加了五條與世間的俗欲隔離的規定,而成為養成出...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義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盡形壽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已。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隨分受持。如《十住心論》卷二...

守戒的僧人

釋尊在舍衛國祗園精舍傳法的時候。一天,許多化緣歸來的和尚行走在荒野上,一群強盜看見了他們,立刻前來搶劫。 ...

如何讓自己持戒更圓融

問: 弟子沒有受戒前盡量按照五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受戒以後感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心態是不是不好,會影...

三皈五戒是學佛的基礎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稱為三寶,所以叫做皈依三寶。佛是覺義,所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受持五戒 奉行善事

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為什麼要持五戒?就因為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

消災免難應當吃素戒殺

我們還是都講吃素好、戒殺放生好。祖師說:「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需聽屠門夜半聲。...

修行人為什麼一定要受戒

問: 為什麼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師答: 凡夫修行的過程,不是執理廢事,就是執事廢理,不能行中道法門,...

挪用善款是否犯偷盜戒

問: 弟子每月都會代收善款,有時還挪用一些善款來應急生活需要,不過弟子會在期限內歸還款項,請問弟子是不是犯...

時刻戒慎虔誠,造福人間

時間分秒流逝,人生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一天;每一秒鐘,也都是唯一的一秒鐘;每一秒鐘的過程中,都有一大事因緣。...

戒除憍慢

經文: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嗔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

為什麼要戒殺放生

問: 為什麼要戒殺放生? 方海權答: 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廚門半夜聲。戒殺放生,小即能使我們自身健康長壽,...

如何戒掉吃肉的習慣

當你想吃肉的時候,就做這樣的觀想:那是死尸的肉,臭不可聞! 今天講肉字的意思,有一首偈頌這樣說: 肉字裡邊...

五戒的宿世因果

弟子問: 今生脾氣大,這前生做什麼來的呢? 宣化上人答: 前生殺業重。你前生種了殺業、殺因、殺緣殺的因緣,...

戒殺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問: 為什麼在佛祖的說法中,極力提倡戒殺放生和持素,究竟有何利益。 方海權答: 戒殺、放生、持素是學習慈悲...

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次,厭離生死,必須斷淫-欲故。菩薩利生為事業,宏法是家務...

戒殺為救災之本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今天是本寺地藏法會的第三天,我在這個開示的時間,提供一個意見,作諸位參考。 近兩個月以...

淨心十要

總持戒律伏客塵,永斷淫根去無明。 永消億劫顛倒想,六根清淨超三界。 修行人,戒淫心,淫是六道輪迴根。 色如...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經典裡面都說了很多種方法。 一、修智慧觀和慈悲觀。 要能夠把凡夫的這種感情...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臨逝世時教導弟子們,在他去世以後要以戒為師。佛教的戒(禁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僧人和僧團的,另一...

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問: 現在有弘揚淨土的行人,說專持一句名號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學習經律論,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業。請問...

放生功德無量無邊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壽,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所有的世間善事中,沒有比...

如何才能控制夢境

問: 弟子在受戒後,晚上做夢殺了一條纏在自己身上的蛇。然後,夢中還給被殺的蛇念往生咒,這樣算犯戒嗎?如果算...

人生應行的五種道德

佛教是一種道德的實踐的宗教,它雖具有高深的哲理,但卻是極注重於道德行為的實踐。一個佛教徒,必須要在日常生活...

戒邪淫三字經

天地間 自古來 淫為罪 萬惡首 古聖賢 最先戒 一失身 難再回 破門窗 保皇嫂 大義氣 聖德傳 流千秋 人...

持戒念佛,萬緣放下

今天講:持戒念佛。 因為《觀無量壽佛經》講過,若人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該修三種淨業。在這三種淨業裡就有...

持律弘教的慈舟法師

慈舟律師行解精進,弘傳華嚴而希心蓮宗,與弘一律師同為民國以來律宗兩大巨擘。慈舟往來南北各地,講經說論,隨處...

戒律與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為根本 說到佛教戒律,主要有兩種:一是出家戒,二是在家戒。出家戒是為出家眾製定的相應戒律,...

反省懺悔,戒殺茹素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就是要擺脫這個惡業,離苦,這個苦海。對我們的世界有一點了解了之後,再唱三寶歌啊,就知道,...

淨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

問: 淨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嗎? 大安法師答: 戒定慧又稱三無漏學,乃一代時教之總綱。戒又叫...

讓理想成為現實

問: 事無不可對人言,乃人生一大快事。所以我在生活中盡力持戒,但很多同修覺得這一想法過於理想化,請法師開示...

持戒對治煩惱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給予我們的重大啟迪。佛陀為什麼要制戒?由於我們有煩惱,因此我們本具佛的功德,但顯發不...

犯戒墮鸚鵡身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夏安居竟,便帶領比丘們前往其他國家游化。當時摩竭提國頻婆娑羅王帶著群臣出城遙望佛陀...

吃什麼都不如吃素

素食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戒除殺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業道經》,其中講到戒殺的十大利益:若離殺生,即得...

五戒與十善

松贊干布時期,大臣吞彌桑布紮最初翻譯的幾部佛經中有一部名為《十善經》,主要講解佛教十戒 (或稱十善法)。十...

佛教的五條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薩戒,也是以五戒為基礎。何謂戒?就是要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

犯五戒後能懺悔嗎

問: 請問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話,是否要在佛前求懺悔呢?懺悔可以得清淨嗎? 大安法師答: 五戒,特別是前四戒...

對待神通要戒慎恐懼

一場目連與舍利弗的神通較勁,讓我們了解神足第一的神通終究不如智慧;而宿命通的限制,也可能造成不明業報,誤導...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白話解釋

蓮池大師所作《戒殺放生文》,精闢圓頓,事理兼備,悲心痛陳戒殺放生之利害,喚起眾生慈悲好生之本性,是一篇絕佳...

沒受戒念佛能往生嗎

問: 在家修行沒有受過居士戒,如精進念佛能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法師開示受居士戒的重要性。 大安法師答: ...

戒律的作用和意義

真正邁向解脫,必須通過戒、定、慧的修行。佛陀製定的戒律,就是幫助我們建立一種和解脫相應的生活方式。我們沒有...

持戒破除四種「障」

破煩惱障: 戒如金剛,持戒可以破壞煩惱,而不被煩惱所破,如堅持不殺生戒,任何煩惱都不會破不殺生戒,持不殺生...

受戒後犯戒,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問: 是先受菩薩戒後再慢慢持,還是等持好了再受?如果受了戒又常常犯,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大安法師答:...

戒淫念的五個方法

1、呵斥法: 用盡全身的力氣,對著淫念大呼一聲呸!(意念上對著淫念狠狠地吐口水),淫念頓時消失。這個方法借...

砍樹取果

在一座宮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樹,結出的果實非常香甜美好。當時有一人來到王宮,國王問他:『這棵樹會長...

六齋日持戒清淨,獲利如佛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每個月的第八日,四大天王會派遣其使者至人間巡視,觀察世人是否有...

受戒就是與佛接軌

我們很多人想過幸福生活,想我發財啊,我成功啊,以為是幸福,其實不一定,生命的福報來自於你的品格。過去說啊,...

戒淫九想觀

本節的九想觀,如能修持觀想成熟,可體悟人死後無比淒慘,因而斷絕愛慾,更能不被世間一切假相所執迷: 第一:新...

受戒時如何得到戒體

問: 受戒時候,如何得到戒體? 濟群法師答: 受戒必須通過如法的羯磨、如法的儀式來完成。現在受戒,通常只是...

在家持戒困難,如何解決

問: 在家人普遍感覺持戒困難,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濟群法師答: 佛法中,將戒律稱為無上菩提之本,是長養善根...

不守戒就是末法的表現

受戒後要本著止惡防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去做,那就是守戒。 受戒後要守戒,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就是...

戒淫詩(圖)

...

廣州光孝寺舉行2011年秋季傳戒大法會

廣州光孝寺2011年秋季傳戒大法會於2011年11月4日開始舉行,持續到12月3日圓滿,歷時30天。11月...

《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白話大意

印光大師原文: 甚矣,世人習為殘忍,事事以殺生為禮,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眾生,與我同生於天地之間,同賦血肉...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人生在世,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慾望得到滿足與失落的不斷交錯。人活在世界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慾望,於是人便不知...

讓內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總以為別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此坐立不安,經常失眠。 二、戒妒 妒忌別人的...

虛雲老和尚:犯淫戒的過失

古德所謂: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淫慾熾多,精神衰頹,色力必為薄弱,面黃肉瘦,神志極為萎糜,多病短命,畏風...

弘一大師:初發心者在家律要

凡初發心人,既受三皈依,應續受五戒。倘自審一時不能全受者,即先受四戒、三戒、乃至僅受一二戒都可。在家居士既...

大安法師:戒殺吃素的問答

問: 生活中有時經常應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師答: 這就要看你的發心,如果你真的想吃素,也是可以的。應酬...

大安法師: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嗎

問: 現在有的法師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並且說現在連出家師父都沒有持戒的了,師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大安法師...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間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會因聚緣而來。將一件物品分解、分析到最後,只是地、水、火、風等基本元素的...

惟賢長老《五戒、懺悔、發願》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薩戒,以五戒為基礎,什麼是戒?就是要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

大安法師:犯戒後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惡道

問: 眾生在沒有皈依前,由於迷了心性,犯了殺、盜、淫、妄等罪,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得下三惡道?以前所有的罪...

懺雲法師對戒殺戒淫的開示

還是都講吃素好、戒殺放生好。祖師說: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需聽屠門夜半聲。過去在...

了幻法師:如何預防與戒除手淫的方法

問: 我從去年開始接觸佛教,但我一直有一個惡習,就是:手淫,今年剛剛皈依,而且受了五戒,可就在第三天晚上,...

惟賢長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緣善果之路》

一、四種因緣果的性質 在佛法來講,有染因、染緣、染果、淨因、淨緣、淨果,染淨相對;惡因、惡緣、惡果、善因、...